-
1 # 盛京楊員外
-
2 # 老吳聊的故事
歷史傳說吧,口口相傳,後經神話加工。神話本身是社會生產力和認知水平低下時的產物。尤其是中國的神話大多誕生於勞動人民的美好願望,沒有必要去貶低當時祖先的認知水平。
-
3 # 待曉兒
夸父逐日的故事可以說得上是家喻戶曉,但其中的疑點也非常多。
雖然是一個神話故事,不能作為真實的歷史來考據,但神話傳說往往有著現實的源頭,可以據此進行合理的推測。
所以,對於這個故事的版本分別、細節挖取,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夸父逐日”最大的疑點以及不同的版本夸父的逐日行為可以和后羿射日做一個對比。
后羿為什麼要射落九個太陽呢?因為十個太陽將大地烤焦了,已經在人間形成了災難。所以後羿大神張弓射日,重新恢復了人間的秩序。
那麼,夸父為什麼要逐日呢?
從傳說的描述來看,當時人間只有這一個太陽,也有山川大河,並沒有自然災害的發生。
那夸父的這一行為就很不好理解了,太過反常。
如果能找到夸父追逐太陽的原因以及事件結果、後續,這個神話故事就會出現更為細緻的解讀。
這個故事在不同典籍中的記錄,大概有三個版本。
第一版,《列子·湯問》:
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於隅谷之際。渴欲得飲,赴飲河渭。河渭不足,將走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在這一版中,可以很明顯地看到一個傾向,它對夸父持批判態度,認為他是自不量力。那麼就是死有餘辜。
追到了沒有?沒有明說。但結局是夸父“道渴而死”。
第二版,《山海經·海外北經》: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這一版本的觀點是中立的,只是說夸父是想要和太陽“逐走”,“入日”,也就是“日入”,是在干支計時方法出現之前的常用時間節點,就是日落。夸父也是“道渴而死”,但他的手杖化作了一片桃林。
說得更具有故事性,也更為生動、耐讀。
第三版,《山海經·大荒北經》:
有人,珥兩黃蛇,把兩黃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於禺谷。將飲河而不足也,將走大澤,未至,死於此。應龍已殺蚩尤,又殺夸父,乃去南方處之,故南方多雨。這個版本的細節極多,我們可以從中得到很多資訊。
夸父的裝扮、出身,這一事件的經過、結果以及死因都有了更為細緻的交代。
“夸父逐日”的緣由、結局從以上細節,可以對夸父的行為作出合理的解釋,以及推斷。
首先,夸父的出身是有問題的。
從記載來說,夸父是后土的孫子。而後土在中國的神話體系中,是幽冥之神。從夸父的裝扮中也可以看出很濃重的幽冥系色彩。
也就是說,夸父的家族代表的是黑暗、水、大地。那麼,他與代表著光明、火、天空的太陽就是宿敵。
恰巧,夸父和水神共工還是同一家族,共工與火神顓頊爭帝位,撞斷了不周山,然後才有了女媧補天的傳說。也可以作為夸父和太陽關係的佐證之一。
那麼,夸父追逐太陽的行為就具有合理性了。這是一場宿敵之間的戰爭。
其次,事件的結局有明確交代。
夸父到底追沒追上太陽?主流的說法是沒追上,因為現在的人知道太陽和地球的關係,所以給安排了這一個結局。
但是,《山海經·大荒北經》中明確的表示“逮之於禺谷”。
夸父在“禺谷”這個地方,將太陽捉住了,所以“禺谷”,或者稱“虞淵”,就是傳說中太陽落山的地方。
這一場戰役以代表黑暗的夸父戰勝代表光明的太陽而告終。
最後,夸父的死因有問題。
前兩個版本都說夸父是“道渴而死”,但是《山海經·大荒北經》中卻只是說,夸父去往大澤的路途中死了,並沒有交代夸父之後的行程以及死因。
但是,從這個故事之後的其他記載當中可以發現,夸父的行程沒有向北,而是去了南方,北應龍斬殺。
這個記載就很耐人尋味了。
應龍是誰呢?黃帝手下的大將。也就是說,夸父的死其實是和黃帝的勢力有關係。
這一個故事牽扯到了很多的部族,夸父的后土一脈、以太陽為圖騰的部族、東夷部族、蚩尤的九黎、黃帝部族等等,這樣的情形很大可能就是黃帝部族在進行統一華夏大地的戰爭。
所以說,夸父逐日的傳說背後,很可能就是當時各部族互相征戰、融合的一個縮影,這場戰役的主角就是崇拜黑暗的后土一脈與某一個信奉光明的部族。
當然,這也只是對神話的一種解讀方式,因為年代太過久遠,時間、人物等等都有混亂。只能說這樣的推測或許會接近傳說的真相,但依然無法考證。
-
4 # 貧嘴三笑
因為那時沒有文字,只能口口相傳,其中必有更改。就算有文字的儒家不也一分為八,您說哪個是正儒呢?
不過,夸父逐日的故事是傳說還是真有其人,個人覺得沒有探討的必要。
這是我們的傳承,是我們的精神,是我們的魂。我們華人從來就有向著美好目標一往無前的精神,這是勤勞、勇敢的民族之魂。
只要中國文明不滅,這個夸父就是真人!
-
5 # 南頭包子鋪
別說夸父了,就是趙雲或者李雲龍的故事也會眾說紛紜。
1、夸父最出名的事蹟是“夸父逐日”的神話故事,既然是神話,流傳千年自然有非常多的版本存世,更廣為流傳的中國神話“女媧補天”也有很多版本,有的說女媧當時已經用泥捏了人並且繼了皇位是自己在天台山煉的石頭,有的說女媧當時就是小姑娘因夢的指引才去崑崙山找五色石練成熔漿從而補的天。儲存更完好的希臘神話,現在英法德等國家的版本也各不相同。
2、神話往往來自現實的昇華,夸父即便是真實存在的人物,當時沒有文字記載也沒有流傳下來的確鑿史料靠口頭相傳自然會傳的五花八門。
也來說說夸父逐日我們看幾個不同典籍關於這個故事的不同版本
《列子·湯問》
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於隅谷之際。渴欲得飲,赴飲河渭。河渭不足,將走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這個版本只可以看出,夸父是“自不量力”的。喝了那麼多水還是渴死了。
《山海經·海外北經》: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這個多了個資訊描述,夸父的棍子化為鄧林,鄧林是地名,今在大別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處。鄧林即“桃林”。
《山海經·大荒北經》
有人,珥兩黃蛇,把兩黃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於禺谷。將飲河而不足也,將走大澤,未至,死於此。應龍已殺蚩尤,又殺夸父,乃去南方處之,故南方多雨。山海經的另外一段把這個故事描述的更生動了,我們知道夸父珥兩黃蛇,珥蛇意思是夸父留著兩個像黃蛇一樣的辮子,不是耳朵上掛著蛇,把兩黃蛇我更傾向於同上說的是拿了兩個繩索。這一段還介紹了夸父是厚土的孫子。
還說了夸父不是在追太陽,而是追的“日景”,就是太陽的影子。
更關鍵的是,夸父在這個版本里不是渴死的,是被應龍殺的。
很多人解讀說夸父死了兩次,渴死一次應龍殺一次,拜託仔細看,想要向北去大澤喝水,大澤傳說在非常北的地方,夸父沒走到就死了。然後補充說明是已經殺掉蚩尤的應龍殺了夸父,而且殺了就跑到南方去了。這個版本沒有說夸父是渴死的,明確的說了是死於他殺。
回覆列表
夸父的故事最早出自於《列子•湯問》
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於隅谷之際。渴欲得飲,赴飲河、渭。河、渭不足,將走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屍膏肉所浸,生鄧林。鄧林彌廣數千裡焉。
後來《山海經》也有記載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意思大致都是一樣的,夸父追著太陽跑,快接近太陽了,渴了,就去黃河,渭河喝水,水不夠喝,就往北走,去北面的大湖喝水,沒走到地方,渴死了,死後手杖化為了桃林。
之所以有很多版本都是後人加上了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要想研究明白中國古代歷史,神話故事,還是要看文言的原著,翻譯的故事或者歷史會加一些作者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