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齊家雲飛and家庭教育

    我是一個父親,也是一路踐行《溫暖童年》的倡導者。

    在大街上,我們很容易就會看到這樣的場景:一對母子或者一對父子,正在激烈的交鋒。父母激烈的指責孩子的錯誤,孩子大哭並激烈的反抗。我們在譴責孩子頑劣的同時是否認真考慮過是什麼樣的教育方式導致了這樣的情景普遍發生?也許正是孩子這樣類似的行為,才引發了作為父母的更多反思。

    對此問題,我的看法是: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孩子的一切行為表現都源於父母的教育結果。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之前的基礎教育。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1個老師,也是孩子終身的教育者。作為父母,養育孩子的義務明確,教育孩子的責任更明確。

    01

    究竟是哪些因素導致了孩子打大人等激烈的反抗行為產生?

    就此,我們做5個因素的分析:

    因素之一:很多家長教育孩子的主要方法就是糾正孩子的錯誤,教孩子分辨對與錯。但是能夠說到做到、以身作則、言而有信的家長則是不多的。大多數家長用說教的教育方法去教育孩子,如果不成功,就動用武力。體罰孩子的身體,傷害孩子的心靈。

    因素之二:一部分家長因為兼顧事業等等原因,將孩子的幼年重要生長期寄託在隔輩的老人身上。只有在空閒時間才將孩子接回家中生活,缺少陪伴和父母生疏的孩子很難和父母建立起信任和親密的關係。這樣的孩子在日後很多都成為問題兒童。

    因素之三:由於父母壓制了孩子體驗世界的各種的自然衝動,孩子接觸不到他真正感興趣的東西,離真實世界越來越遠,只能陷入空想之中。躁動、任性、生氣、哭鬧和耍脾氣等消極反抗成為孩子保護自己的一種手段。

    因素之四:過早的逼迫孩子學習各種知識和技能,讓孩子感覺力所不及,疲於應對。父母贏得了榮耀卻失去了與孩子之間的自然情感和相互尊重的信賴。實際上孩子憤怒與故意反抗是壓抑發洩的另一種形式。

    因素之五:很多年輕的父母教育孩子往往走入另一個極端,想讓天真純潔的孩子自由發展。但是,教育的自由,並非不改正孩子的缺失任由孩子發展。適度規則的建立是由孩子怎樣做一個人開始,感恩父母是最基本的原則。

    02

    父母怎樣避免和解決孩子憤怒與反抗的行為?

    我建議,遵循以下三個大原則:

    第一個原則:尊重孩子的合理要求,細心瞭解孩子的目的。

    不管孩子想做什麼事,爸爸媽媽永遠都要相信,孩子的本質是善良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對孩子做出正確的判斷。如果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善良的,那麼就要對孩子的一切行為有一定程度的瞭解。

    做父母的經常會遇到,天黑之後,孩子依然堅持,還要在外面和小朋友玩兒一會兒。往往的結果都是被父母強拉著回家,當孩子無助的哭鬧流淚時,大人反而會覺得孩子愛哭鬧,不講道理,無理由的耍賴。父母從來沒有去了解孩子為何哭,也不曾關注孩子因精神得到滿足而流露出的快樂表情。這種不幸,就是無法相互尊重,也是對自由權利的遏制。何談平等?

    第二個原則:給予孩子獨立的空間,培養獨立的個性,避免依賴。

    培養孩子的個人行為習慣,應該在循序漸進的基礎上。父母要支援孩子,給她學習和鍛鍊的機會,在孩子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內,引導和幫助孩子完成自己的事情。孩子在吃一些用手抓著方便的食物時,父母只要引導孩子洗乾淨手就可以了。至於是不是會把食物吃到衣服上,弄髒飯桌,與愉快吃飯的心情比起來,我們必須放棄整潔,給孩子成長的空間。瞭解孩子成長的天性,尊重孩子的生存本能,這些才是真正有意義的。

    第三個原則:時刻關注孩子的感受,不傷害孩子的感情。

    一些父母憑藉上輩的教育經驗,遇到孩子哭鬧,就會採取不理不睬的辦法。知道孩子自己哭一會兒就好了。生怕撫慰孩子會養成孩子用眼淚引起大人憐憫的壞習慣。雖然孩子哭鬧的原因有很多,但總會有問題的答案。父母應該考慮孩子真正的需要,試著讓孩子自己擦乾眼淚,儘可能在他傷心流淚的時候溫暖的撫慰他。也許父母沒有足夠的經驗,但父母的愛並不影響我們去分辨孩子的情感。我們我們如果不懂如何尊重孩子,那只有在孩子強烈的表達不滿的時候,才會有所察覺。但那個時候對需要幫助的孩子又有什麼用呢?如果你不想你的孩子將來和你無話可說,請你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感情,就像你希望別人尊重你的感情一樣。

    總結:

    不管父母使用哪些教育方式方法,都應該在實施或應用之前,更新教育觀念。都應該注重孩子的情感需求,都要透過不斷的實驗進行歸納總結。很多家庭教育上的錯誤觀念和觀點,都是從先入為主或者成見的基礎上形成的。我們要明確作為父母的教育責任,孩子的一切閃失或成就源於父母的塑造。

    最後:

    要從根本上解決孩子教育問題,絕不是先針對孩子,父母才是首當其衝。

    在孩子因你而來的童年裡,時光依舊不會倒流。為人父母,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欣喜的相識和無奈的別離 。童年只有一次,那些日子是人生的一部分,也是全部。

  • 2 # 江老師呃

    一個六七歲的女孩打自己的父母,這樣的事件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說並不陌生,而這樣的事件應該還會屢屢發生。作為一名從事教育多年的工作者,今天我來就此事件給大家分析一下事情發生的原因以及解決的策略和辦法。首先我要告訴大家,我也是一位父親,我也曾經在養育自己孩子的過程中,遇到過這樣的事情,我記得我兒子讀小學三年級的時候,他曾經和我有過一次矛盾衝突,那次衝突結束後,我認真反省了一下自己,並分析出了他之所以會打大人的原因,主要原因還是在於我,第一,作為父母,我的脾氣暴躁,當孩子出現錯誤時,我總是習慣性的打罵,而且打孩子有時全憑自己的情緒 ,情緒控制不住時,就猛打,打得孩子受不了,自孩子就只有動手反抗進行自救,這種情況下 ,父母的認識反而是認為孩子大逆不道,完全離經叛道,這種錯誤認識,會使得情況演變得更為惡劣 。針對這種情況,我的建議是,孩子打打大人的事情發生了,大人不要覺得這件事情有多麼的嚴重,大人應該冷靜思考,原因出在哪裡,找出原因,並冷靜與孩子溝通,即時與孩子建立平等和諧的友善關係。第二,出現這種情況,應該是很多家庭的父母沒有受過教育,他們沒有文化,有些就是能讀書識字,但是大部分人根本不懂得教育孩子的方式和方法,比如,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如何營造溝通氛圍,如何巧妙讓孩子信服於父母,等等這些問題,如果作為父母完全沒有認真去思考應怎麼做,或者學習怎麼做,那麼這樣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 就完全如同一個水手在沒有導航儀的情況下在黑暗的大海航行,結果只能四處碰礁,帶來更多危險和更大的困境。如果是這樣的原因導致孩子與大人發生衝突,家長就更應該有自我反省的必要,及時尋找解決與孩子建立良好關係的辦法,具體可以這樣來做,找孩子最喜歡的老師,向老師討教育兒辦法,也可以和優秀孩子的父母做朋友,向他們汲取育兒經驗,如果自己有文化 ,那麼可以買關於育兒教子方面的書籍,從書籍中尋求辦法。其次家長要經常瞭解孩子交友方面的情況,可以從她身邊小朋友口中瞭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唯有透過多渠道的瞭解,並掌握良好有效的溝通方法,我們才能避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與孩子發生矛盾衝突。第三,儘量花時間多陪陪孩子,陪伴是最好的愛,有些家長外出務工,沒有時間,但完全可以利用手機和孩子進行電話溝通,影片溝通,你的孩子天性會發生怎樣的改變,完全在於你自己的這個榜樣的引導,小孩子都是看著大人的背影長大的,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知道榜樣的力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剛剛結婚,結果老公因為詐騙被抓,我要不要幫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