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清水隱士
-
2 # 走兩步走三步
眾所周知,曹操對有才華有能力的人絲毫沒有抵抗力,他珍惜有才華的人。在亂世之中能出類拔萃,這和曹操善於用人,是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的。那麼,諸葛亮這等人才,為什麼曹操對他沒有招攬之意?就算曹操是生性多疑,但也不是那麼浪費人才的人。而曹操當時急於求才,他完全可以在先劉備之前,清諸葛亮出山。那麼他為什麼沒有這麼做?
第一、當時曹操的軍營之中,沒有諸葛亮的立足之地。三國時期的前期,曹操的營中是人才濟濟,其中不缺的就是謀士。當時的曹操可以安心的上戰場,因為有荀彧為他管理朝政,曹操沒有後顧之憂。而且荀彧還會幫助曹操招攬人才,他只要看到有合適的能人,都會想盡一切辦法去拉攏他們,所以曹操根本就不怕人才不足,而且就算在戰場上,郭嘉也會為曹操出謀劃策的。世人都說郭嘉是能夠制服諸葛亮的人,說諸葛亮避世不出,並不是不問世事,而是為了躲著郭嘉。他自知自己不如郭嘉,就不敢與郭嘉正面較量,一直到郭嘉死後,他才出世。但是對於曹操來說,當時又有郭嘉,有荀彧,哪裡還會在乎一個諸葛亮。
第二、當時的諸葛亮沒有很大的權威,年齡尚小。年紀大點的人,經歷的比較多,自然也就有豐富的閱歷,諸葛亮的為人很是低調,除了幾個較好的好友之外,幾乎沒有人知道諸葛亮的才華,更不用想會不會有人舉薦諸葛亮了。所以說曹操是不會去請諸葛亮的,更不會像劉備那樣三番五次去請求。這對曹操來說也是一件毫無意義的事情。就算曹操很重視人才,但是也還是沒必要去招攬諸葛亮,畢竟是一個不認識又不瞭解的人,也不知道到底有沒有真才實學。而且荀彧和郭嘉也還在,就更是多此一舉了。曹操沒有招攬諸葛亮,也是情有可原的。畢竟曹操也不知道郭嘉和荀彧會早早去世。
第三、當時的車馬很慢,書信很遠,曹操並不知道襄陽有諸葛亮這一號人物的,諸葛亮在跟隨劉備前,一直都是隱居的,外界的人並不知道他。諸葛亮住在劉表的地盤,而曹操在北方,因此曹操也聽不到關於諸葛亮的傳聞,諸葛亮的名氣也就在襄陽流傳,當時曹操不知道他的存在,又怎麼會去招攬他呢?劉備去了荊州之後,有人引薦諸葛亮,當時劉備其實也不知道諸葛亮有沒有才華,但是劉備當時正處於低谷期,需要人才,所以才不管不顧的低頭去請諸葛亮出山,但對於曹操來說卻是沒有必要的。
當時荀彧和郭嘉早早離世,曹操也是沒想到的,曹操沒能將諸葛亮招納到自己陣營,也是天意了。對於諸葛亮來說,如果投靠曹操,到了他的軍中,也只能是錦上添花,而對於劉備來說,卻是雪中送炭。那麼諸葛亮肯定是知道去哪裡會有好處了。
-
3 # 阿杜談古論今
回答這個問題我認為要從人生關價值關方面來談,至於說他們彼此不知道這個也不現實,首先拋開曹操不談,就諸葛亮搞那麼大的動靜,我就不信以曹操廣納人才的性格他能不知道有諸葛亮這一號人。說白了諸葛亮不是曹操的菜,而諸葛亮也不想跟曹操混。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你想以曹操那種當時梟雄、雄才威略的性格不可能請個‘大爺’的。
-
4 # 二叔li
感謝邀請。從曹操方面來說,當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雖然天子是被迫的,但當時曹操師出有名,古代最講究的就是名頭,所以當時投奔曹操的名士很多,人才一多,曹操怎麼能把隱於野的諸葛亮真正的放在眼裡,何況諸葛亮當時並沒有顯露出智慧來?從諸葛亮方面來說,諸葛亮佩服劉備的“義”,為此,哪怕是劉備託孤給他,他也不曾想到取而代之。但是曹操是“寧可我負天下人,絕不讓天下人負我”,如此的利己者,不值得諸葛亮投靠。再說,諸葛亮想做一番大事業,投靠曹操,誰能給他那麼大的信任和權力?所以從個人發展來說,諸葛亮不會選擇曹操作為自己效力的物件。
-
5 # 公明淏
答案在《三國志•諸葛瑾傳》。
殷模是三國時期東吳的校尉,有過,孫權下議其罪,諸葛瑾為之說情。具體是犯了什麼法,不知道。
權又怪校尉殷模,罪至不測。群下多為之言,權怒益甚,與相反覆,惟瑾默然,權曰:“子瑜何獨不言?”瑾避席曰:“瑾與殷模等遭本州傾覆,生類殄盡。棄墳墓,攜老弱,披草萊,歸聖化,在流隸之中,蒙生成之福,不能躬相督厲,陳答萬一,至令模孤負恩惠,自陷罪戾。臣謝過不暇,誠不敢有言。”權聞之愴然,乃曰:“特為君赦之。”
孫權又責備過校尉殷模,所定罪名令人難料。很多大臣為殷模求情,孫權更加憤怒,與求情人們反覆論爭,只有諸葛瑾默不作聲。孫權說:“子瑜怎麼不說話?”
諸葛瑾離開座席說:“臣下與殷模等因遭受故土淪陷,生靈滅絕。離棄祖墳,攜老帶幼,披荊斬棘,前來歸順聖明的教化,在流亡賤人中,蒙主公生身養命之福,不能自我互相督責砥礪,以報答萬分之一的恩德,致使殷模辜負聖上的恩惠,自我陷入罪惡之中。為臣認罪尚來不及,確實不敢說什麼。”孫權聽後很為傷感,於是說:“我特為您而赦免他。”
公元193年,初平四年,據《後漢書·劉虞公公孫瓚陶謙列傳》記載:“初,曹操父嵩避難琅邪,時謙別將守陰平,士卒利嵩財寶,遂襲殺之。初平四年,曹操擊謙,破彭城傅陽。謙退保郯,操攻之不能克,乃還。過拔取慮、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殺男女數十萬人,雞犬無餘,泗水為之不流,自是五縣城保,無復行跡。”
古代的徐州,位於今天江蘇北部,山東南部和安徽北部,當然,也包括今天的江蘇省徐州市。曹操攻打陶謙,攻下了彭城(今江蘇徐州市),陶謙退守郯城,曹操也再攻打郯城(今山東郯城),暫時攻不下,然後,曹操一連攻下了取慮(今安徽靈璧)、雎陵(今江蘇徐州睢寧南)、夏丘(今安徽泗縣)。開始了大規模屠殺。這就是徐州大屠殺。
在攻下了徐州後,曹操在徐州大肆屠殺平民百姓,殺了徐州百姓共計數十萬人,甚至連雞犬也不剩下,而徐州的泗水因為屍體堆積的太多,都流不動了。
從此徐州幾乎是鮮有人跡。可以說,曹操屠殺徐州十分徹底!徐州百姓幾乎悉數遭到屠戮。諸葛瑾說的”瑾與殷模等遭本州傾覆,生類殄盡。”就是這件事。
諸葛的老家、祖墳、親戚都被曹操給刨了、滅了!逼著他和哥哥諸葛瑾、好朋友殷模一起逃難……(諸葛孔明)
“曹操,你等著!我和你不共戴天。”諸葛如是說。
-
6 # 奇葩歷史大觀
因為諸葛亮並不是看重物質的人,雖然曹操的實力很雄厚,那僅僅也只是物質上的,在精神層面他不可能給諸葛亮更多的東西,而諸葛亮也並非非常缺乏物質,也算是一個小地主,即便是不出山,也能安穩的過著他隱居的生活,諸葛亮所需要的是一個真心對待他的人,一個真心為老百姓奔走的人,所以說諸葛亮會選擇劉備,而不會跟著曹操。
第2點就是曹操不可能給諸葛亮太高的位置,諸葛亮在劉備軍中僅次於劉備,地位已經超越了關羽張飛這些人,而在曹操這裡人才濟濟,像諸葛亮這樣的人並不是特別的出眾,曹操不可能給諸葛亮那麼高的地位,所以說也打動不了諸葛亮。
第3點就是曹操不可能像劉備那樣的真誠,諸葛亮是劉備三顧茅廬真心用真心實意請來的,曹操是不可能去專門拜訪一個沒有名氣的毛頭小子。曹操是可以用自己的權勢得到諸葛亮這個人卻得不到諸葛亮這個心,而曹操給不了諸葛亮他想要的東西,即便得到了諸葛亮最終也會失去。
-
7 # 飛馬觀世界
一、曹操陣中人才很多,對諸葛亮這個“新人”沒有強烈的需求
當時的曹操手下謀士如雲,有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郭嘉五大謀士。
荀攸是謀主,斬顏良誅文丑都是他的計謀;
賈詡洞察人心的謀略令人佩服;
程昱其實是武將,為人意志堅定手段狠辣;
荀彧“王佐之才”可以說是蕭何+張良式的人物,曹操說他是吾之子房,他的作用不亞於諸葛亮三國後期之於蜀漢;
還有曹操最愛的郭嘉郭奉孝。
曹操沒有強烈的必要去找尋當時“廣告效應”很好但是沒有實際經驗的諸葛亮。
三國演義寫道:
徐庶曰“將軍勿輕視劉玄德,今玄德得諸葛亮為輔,如虎添翼矣”。操曰諸葛亮何許人也?”。庶曰“亮字孔明,道號臥龍先生”。可以看出曹操此時並不認識諸葛亮,兩人沒有交集。
1.大家都知道,東漢後期門閥政治很嚴重,世家大族把持話語權,而曹操的大本營主要在長江以北的兗州、青州、冀州等地,所以曹操的謀士大多也都是他起家及勢力範圍內的世家大族子弟,謀臣們天然也是自己的親友與同門。
-
8 # 朵朵佬爺
各位講了許多理由,似是而非。我認為,關鍵一點是“道不同不相為謀”。諸葛亮是正統思想很厚的人,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世人盡知,諸葛亮豈會不知?諸葛亮和曹操是兩股道上的車,走的不是一條道。當年陳庚救了老蔣,後來老蔣抓了陳庚,許以高官,陳庚不為所動,老蔣進退兩難。殺也殺不得,放也放不得。還是陳庚自己越獄出來了。從根本上說,諸葛亮和曹操不是一路人。二是,曹操雖然愛人才,但只能用其謀,不能用其人。諸葛亮是一個想唱主角的人,不會去曹操那裡唱配角,甚至配角都當不上。
-
9 # Double豆科技
這個問題在三國演義裡寫過,而且是由諸葛亮自己說出來的。
三國演義裡有一段情節,寫的是水鏡先生的一批學生結業後一起吃酒喝茶吹牛打屁談理想的事。
其中就有諸葛亮、徐庶二人。
當時諸葛亮的大哥諸葛謹已經在孫吳那邊謀職了,同學大都以為諸葛亮會投奔自家大哥為孫吳效力。而其他同學覺得曹操那邊有正統之名,又是勢力最強的一個,大都準備去曹操那邊。
徐庶當時貌似還沒接觸到劉備,對以後的職業規劃尚無具體的想法。
諸葛亮當時說的是,雖然曹操最強且有皇帝在手,但曹操是北方人,手下也大都是北方人,作為南方人,很難出頭,而且曹操作為最強的,手下牛逼的人很多,出頭難度也高,不適合新人。而且諸葛亮還覺得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操作不是人臣所為,不值得輔佐。
然後就孫吳這塊,雖說已經有大哥諸葛謹在那邊,而且混得還相當好,去那邊肯定待遇不差。只是諸葛亮說自己要獨立做一番事業,而不是倚靠大哥的照拂,畢竟都是有理想的人。
也因此諸葛亮雖然年紀不算小,但遲遲沒有入仕,所以,諸葛亮當時依舊在觀望,看是否有那種一開局就能讓他掌實權的大佬願意招攬他。
-
10 # 筆下光影
曹操三國鼎立時代是最強者。諸葛亮是運用科學手段打游擊戰的高手。
曹操不善於用人,諸葛亮善於用人加上更加善於用人的劉備。可以想象曹操的脾氣與諸葛亮並沒有交集。
-
11 # 愛點頭的螞蟻
感謝邀請。從曹操方面來說,當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雖然天子是被迫的,但當時曹操師出有名,古代最講究的就是名頭,所以當時投奔曹操的名士很多,人才一多,曹操怎麼能把隱於野的諸葛亮真正的放在眼裡,何況諸葛亮當時並沒有顯露出智慧來?從諸葛亮方面來說,諸葛亮佩服劉備的“義”,為此,哪怕是劉備託孤給他,他也不曾想到取而代之。但是曹操是“寧可我負天下人,絕不讓天下人負我”,如此的利己者,不值得諸葛亮投靠。再說,諸葛亮想做一番大事業,投靠曹操,誰能給他那麼大的信任和權力?所以從個人發展來說,諸葛亮不會選擇曹操作為自己效力的物件。
回覆列表
第一,曹操和劉備的三請。曹操首先派出曹洪,隨後又派程昱,在兩人都沒有請動他的時候曹操才親自出馬,最後諸葛亮稍微試探了他一下,曹操就氣呼呼的走了。反觀劉備則不然。同樣是三請,同樣吃過閉門羹,但是劉備仍然親力親為,壓低身價,盛情相求。一個老闆能做到這份上已經非常難得了。
第二,曹操高傲,不可一世。世人都說他名為漢相,實為漢賊。而劉備貴為皇叔,名正言順,早已聲名遠播,以仁義處事世人皆知。
第三,曹操的身邊並不缺少能人異士,能不能得到一個好崗位也難說。而劉備手下僅有關羽、張飛、趙雲等武將,急需一名運籌帷幄擔當大任的文臣,自己的專業也似乎完全對口。
因此,投向劉備當然就是理所當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