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讀走西藏

    徒步墨脫是一種怎樣的體驗?這體驗我最有發言權。墨脫是我們部隊防區,2013年以前進墨脫都是徒步,我第一次徒步進墨脫是1973年8月,後來又徒步去過幾次,最後一次徒步去是1990年10月。在這裡,我就說說我們部隊那些徒步“背山兵”的事。

    那你徒步過“墨脫路”嗎?你見過墨脫的“背山兵”嗎?不知別處對這種徒步背運物資的兵們怎麼稱呼。反正在我們這兒,習慣地稱他們為“背山兵”:兩條腿、一張背、一副肩,揹著一百來斤的重物,從松林口啟程,在那只有一條長110公里,寬不足一米,全是鵝卵石,海拔高低差近4000米的“墨脫路”上爬行……

    在通往墨脫的羊腸小道上,那些徒手徒步的健壯軍人,也不免一步一喘;一般人更是精疲力竭,杵著拐仗,把身體一點一點往前移。只有在這時,你碰到的背山兵——他們給重重的物資壓塌了腰,汗水溼透衣衫,香菸噙在嘴裡,用強烈的煙味刺激著神經,一步一步又一步,吃力而堅韌地走過你身旁,你那才算是約略知道“背山”二字的滋味……

    在怪石嶙峋、螞蟥遍地的山間小徑上,揹著沉重的物資徒步幾公里、幾十公里、幾百公里,而且年年月月天天如此,試想——背山兵們付出的代價是何等的昂貴啊!

    你瞧著橫跨雅魯藏布江上的“解放大橋”,再低頭俯望如同一根細繩般的礫石山路,蜿蜒曲折沒入蒼茫的山間,你就會聯想到,當年為了創雪山峽谷建橋史上的奇蹟,為了這壯觀的美景,背山兵們付出了多麼艱鉅而驚人的勞動!

    墨脫位置特殊,部隊所需要的主食、副食、柴禾,以及建房的鋼筋、水泥、玻璃、木材、沙石,甚至水都得靠背山兵一點一點的徒步背運。每人每年可達40噸以上。

    就說營建吧,背山兵背起鋸子斧頭,開進原始森林伐木備料。伐木點距營建地5公里,每人每天必須在荊棘叢中、螞蟥路上往返4趟,人均每趟負重一百來斤,奮戰100天!每個背山兵的脊樑被河沙石料磨割得滿背血坑傷痕……

    在地東哨所,有一口貯存雨水的大缸。據退休幹部李春介紹,幾十年前,由二十多名背山兵從清晨走到黃昏,從當月跳到次月,上多雄山,過“喀秋莎”,闖“老虎嘴”,越“一線天”,整整徒步七七四十九天,才把大缸背到地東。這口大缸沾滿了二十多名背山兵的皮肉和鮮血。於是墨脫路上鐫刻下了背山兵的歷險記——

    那年8月中旬,老兵魏彬同十多名戰士到派村徒步背運過節的物資。當行至“喀秋莎”,魏彬一腳踩滑,“嗖”地一聲滾下陡坡。戰友們慌了。魏彬手急眼快,順手抓住一根樹枝,身體被一棵大樹擋住了……

    那年雨季,通訊班長李東隨筆者(楊輝麟)到墨脫人武部檢查工作。盧工河水猛漲,李東把揹包繩系在腰間,自告奮勇帶頭下河探路,在水流湍急、二十多米寬的盧工河,一步一滑地摸索著前進。突然,一個急浪打來,腳下一滑倒在河中,幸好,他身上繫著揹包繩。

    一天,專業軍士袁大福揹著物資剛到“老虎嘴”,就遇到大塌方,他只顧仰頭觀看險情,腳下被石頭拌了一跤,身上背運的物資從背囊裡摔出。就在袁大福搶救物資時,一塊巨石從天而降,擦著他的頭皮飛下萬丈深淵……

    一次,運輸隊戰士文正濤給地東哨所送物資返回,剛下到雅魯藏布江邊,一股泥石流把文正濤和馱馬衝進百米泥塘,就在泥漿漫至馬肚時,山上的泥石流奇蹟般地停住了,文正濤安然無恙。

    請記住他們吧,當年徒步墨脫的背山兵!

  • 2 # 酷視界

    徒步,沒走過,無法回答 請原諒。去年在波密租了一輛車,六個人,二天,1600元,不包括門票。駕車需四驅越野,有檢查站專門檢查的,否則進不去。在檢查站不能拍照,我就拍了照,結果被槍指著刪除了。路,開始好走,但,越走越壞,坑坑窪窪,深的有30公尺,且路窄泥漿外加深坑,路面就簡單鋪墊了石頭子,不能算公路。氣候變化異常,垂直高度落差較大,一天經四季,毫不誇張。但也能看到從針葉林到闊葉林的變化。路途美景自不必說,沿著雅魯藏布江走,只有你想不到的美景,沒有你看不完的景色。從冰川、瀑布到芭蕉林、水稻和玉米。你想吧,哪裡能有如此的一天看到的景觀。去吧,建議租車去,步行太危險了。曾經在那路途上出過人命案子, 至今依然無從破解!

  • 3 # 戶外探險OUTDOOR

    墨脫徒步,曾被稱為中國十大徒步線路之首,自2013年通車以後,不止是徒步的人去墨脫,更有很多自駕去墨脫的人,秘境蓮花已經不再神秘,不再遙不可及。但是由於墨脫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災害,進入墨脫的路並不是一帆風順,時斷時續,而每年的大雪封山,依然讓墨脫保持著一定的神秘性。

    在徒步者眼中,墨脫是一條很虐的線,78公里的穿越路線需要走三天,這三天,你會翻越海拔4200米的多雄拉雪山,穿過讓人驚恐的密密麻麻的螞蟥區,還得隨時應對塌方和泥石流。有時候塌方可能就發生在你眼前,徒步中一不留神就被螞蝗鑽了空子,很少有人去墨脫不被螞蝗咬的,這時候掌握一定的驅除螞蝗的技能就顯得尤為重要,被螞蝗叮咬後,一定不要用手拔出來,否螞蝗會被拔斷,尾巴出來了,頭還在裡面,你需要用菸頭去燙,或者輕拍傷口旁邊,讓螞蝗自然脫落。

    因為被稱為中國十大徒步線路之首,所有會有很多人前往墨脫,有些人甚至走了不止一次。你可能從朋友的口中聽說了墨脫而念念不忘,也有可能是看了何馬寫的《藏地密碼》而對墨脫裡面關於血池的描寫而吸引,在《藏地密碼》中,第一塊血池就是在墨脫的巴日村形成的,而那血池,便是開啟香巴拉神廟的入口。在安妮寶貝的《蓮花》裡,描寫的也是發生在墨脫裡面的故事。

    墨脫每年4月底前後開山,11月封山,9、10月是最佳徒步 季節,行程概要:拉薩——尼洋河——派鎮——松林口——多雄拉山口——拉格——漢密——背崩——墨脫——波密——林芝——拉薩,其中徒步主要是“派鎮-松林口-多雄拉-拉格,拉格-漢密,漢密-背崩,背崩-墨脫”這一段。走一次,一生難忘!

  • 4 # 斜倚雲端飲千壺

    走過墨脫的人都說,如果你愛一個人,你就陪她去走墨脫;如果你恨一個人,你就讓他一個人去走墨脫,我覺得很對。

    墨脫分正穿和反穿。正穿是高海拔往低海拔走,一般是從八一派鎮的雅魯藏布江大轉彎入,途經汗密背崩到墨脫縣城,然後沿波墨公路出到達波密。反穿則相反,反穿難度相對較大,需要更多的體力。

    走出墨脫,並不是絕大多數人所說的那樣,阿尼橋,螞蝗區,塌方區,老虎嘴,大巖洞,小巖洞,埡口,山口,雪山,連夜雨等那麼恐怖。其實更有驚豔,絕美的景色——

    墨脫徒步路線號稱身體在地獄,眼睛在天堂墨脫的景色,就是從雪山到雨林,再從雨林翻迴雪山,一路上的風景,每天都不同,昨天還在雪線上踏雪,今天就已經在雲霧繚繞中欣賞奇鬆了。這裡的松樹都很高大,波密一段的路上,有很多瀑布,由於小雨,霧氣很重,看起來頗有黃山的風采。而再往墨脫背崩方向,海拔1200走到800,就會有各種熱帶植物出現,芭蕉、鐵樹都是很常見的植物了,各種蕨類植物佔滿了山谷。115K處是雅魯藏布江大拐彎的地方,可惜相機廣角不夠,只能分開拍攝~~。過了這裡就只有漢密到拉格一段很有特色了,整個路基本都在林中穿行,樹幹上佈滿了青苔、地上無數的小溪、半人高的熱帶植物,原始森林的景象很是可愛。穿行出這一段。就是高原草場了,迴歸雪山,一直到雄多拉山口,體會高原的特色。

    與Murano羅布泊一樣,墨脫一個曾經神秘莫測的地方,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墨脫,曾經是中國唯一一個不通公路的縣,也曾經是中國最後通公路的縣。墨脫,一個西藏東南雅魯藏布江邊的門巴族小縣,一個靠近印度邊境的邊陲小鎮,一個氣候與西藏其它地方截然不同的熱帶雨林地區。

    這一個與世隔絕的神秘地方,卻是許多驢友揹包客夢寐以求的神往地方。包括我,雖然曾經徒步穿越過“死亡之海”羅布泊,雖然登上過玉珠峰,哈巴雪山,雖然攀登過慕士塔格峰,章子峰。卻從來沒有走過墨脫徒步線路,也算是人生一大遺憾,這是一條被戶外界稱為中國十大徒步線路之首的著名徒步線路,與羅布泊徒步,岡仁波齊轉山齊名,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氣候,以噁心的螞蝗和恐怖的塌方區為著名。中央電視臺《遠方的家》也曾詳細報道過這條線路。就算在天氣最惡劣的雨季,也有很多驢友去挑戰去穿越,無法擋不住勇者的腳步。

    自古以來,在沒有通公路之前,墨脫人所有的生活物資,都要透過人背馬馱,透過這條千年古道運輸進來的。這條千年古道,是墨脫人千百年來的生命線啊。

  • 5 # 懷揣夢想的James

    早些年本人親身體驗了墨脫正穿,八一,派鎮出發,總歸一句話:身體在地獄,眼睛要看路!沒有徒步經驗的最好不要直接體驗墨脫,墨脫不是最難的,在我們地大物博的祖國墨脫路線也許還不及入門級的,她的出名因為她的神秘而美麗,號稱:蓮花秘境!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她是中國解放後祖國最後一個通公路的縣城,通了又修,修了又通,至今還是保留這個狀態,因為地質構造不同,經常會出現塌方,相比早前現在公路已經算非常好的了,還有一個就是大家都知道的石鍋了,下面給大家分享一點早年徒步墨脫的照片,圖片不太好,因為一路上就只有趕路的份,風景欣賞稍微少了,往年有機會反穿,但是難度會更大些。

    蓮花盛開的地方

    簡單的給大家分享下圖片,多謝。

  • 6 # 易途吧

    已經有許多介紹墨脫穿越的文章了,我重點補充下注意事項:

    眾所周知的10大徒步路線之首,墨脫必然是艱難危險的,請務必三思,不要抱著玩玩的心態。

    如果確定要去,請做好充分準備:體能訓練、徒步裝備、“墨脫、米林邊境通行證” 等一一備齊。

    徒步墨脫千萬避開雨季,危險性很大。10月是進入墨脫的最好季節,此時螞蝗和蛇類較少,雨季也剛剛結束。

    螞蝗是真的很可怕,除了在裸露部位綁上厚厚的布,最好再噴上藥物。為了避免螞蟥,準備一根柺杖,路上儘量避免坐地休息。

    如果不是專業徒步,建議請背夫同行,一旦自己迷路後果很可怕。

    不知道【螞蟥】的自己去搜一下,我怕上圖嚇到你們。

    一路上道路艱險,可能會經過冰川、塌方區、泥石流、瀑布、絕壁和濤天巨浪的大河交錯在一起。有人說,在到過墨脫的人面前不要言路,意思是沒有比這更難走的路了。由於徒步墨脫一路上要經歷高反,惡劣天氣,複雜地形的重重考驗,所以對體力,毅力和智慧都是一個嚴重的挑戰。

    但有時候,愛的就是挑戰後的成就感。何況,我想腳踏土地,略略感受邊防線上更艱難的守衛。

  • 7 # 超級自駕遊

    徒步結束後,都認為是最美好的回憶和,猶如昨天般的記憶,在腦中不斷的放映和迴盪。

    徒步過程當中,都是希望快點結束,快點到達。

    徒步前和讀博後是兩種心理,兩種狀態,兩種不同的體驗和想法,而且徒步結束會思考更多的人生。

    徒步的整個過程是比較煎熬的。

    太陽曬得面板爆裂,要做臉部防護身體防護,中午熱的出汗,晚上冷的要命,口渴的口乾舌燥,嘴唇乾裂,有時候還會很餓很餓,消耗熱量比較大。

    這些都還是次要的!

    最主還有徒步墨脫,一路上的螞蟥吸血。

    還冒著有中暑的可能性,又害怕跟著團隊給團隊拉後腿,要堅持前進,而且有的路況,路特別窄。

    再加上,揹著負重。

    徒步墨脫需要有更強大的信念,很堅強的意志。

    而且還要計算每一天所吃多少啊東西,每天要喝多少水,會遇到什麼樣的情況,路況,還有森林,還有山,等等。

    當然,徒步過程中會有自己想象不到的一些美景,遇到的美女,遇到的各種民族風情的客家方式。

    還有就是會與隊友,建立親密無間的感情。

    就像戰友的感情一樣,同生死,共患難,共同經歷了痛苦的整個過程,吃住玩樂,開玩笑都在一起。

    那種感覺和感受,特別的好。

    徒步墨脫,要準備的一些事情。

    一是邊防證必須要辦理。

    二是多瞭解一些戶外的,常識。

    三是徒步墨脫要準備多套衣服,特別是夏天,要準備好單衣服,還有厚衣服,因為在高處不甚寒,在低處很熱,而且衣服要儘量保持透風和不透風兩種,徒步的過程當中,儘量穿透風的衣服,黑夜的時候要穿,不透風的衣服。

    四是帶好防雨工具。

    最後祝徒步的驢友,每一次,都平平安安,一路順風,玩的開心。

  • 8 # 兵說

    我是走過墨脫路上的邊防軍人,我認為那裡的戰士們對這個問題最有發言權。

    墨脫,地處喜馬拉雅山脈南麓。穿越墨脫境內的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和帕龍藏布峽谷難以逾越,故有“高原孤島”之稱。

    2010年,嘎隆拉隧道打通以前,與墨脫有關的事情,基本都得靠徒步。然而,千百年來通往墨脫的路,卻是一條人腳馬掌踩踏、雪水亂石沖刷出來的崎嶇山路。

    翻過多雄拉,進入汗密亞熱帶密林,這裡就是有名的螞蟥山。過了螞蟥區,爬進必經之地——“老虎嘴”。從那裡能平安透過的人,事後的感受都有驚人的一致:那裡有股血腥味兒!

    要經過那樣的險道,即便有經驗的馬幫,也不時發生被“老虎”吞進去再吐到滔滔河水中的悲劇。部隊進駐墨脫當年,至少有一個排的兵力被這隻兇狠的“老虎”吞了進去。至於騾馬,那就不計其數了。

    圖注:巡邏官兵拉大距離,透過被稱為“老虎嘴”的絕壁小路。戰士們說,走在這條路上,能聞到血腥味。

    這裡是進入墨脫的又一道險關,人工在絕壁上開鑿出的豁口就像一隻猛虎張開的大嘴。原先道路是從河谷而過,每年夏天,雪水氾濫,泥石流滾滾,道路經常背阻斷。人走在這段路上,必須身貼石壁,手攀崖層,一步步挪動。這段800多米長的險路,曾使上百匹騾馬葬身谷底。

    墨脫路上,更難對付的還有毒蚊、毒蜂、毒蛇和山洪泥石流。有一年,西藏軍區文工團到墨脫慰問演出。路途上,兩名女演員不幸被毒蚊叮咬,全身紅腫感染,搶救無效,竟被奪去生命。來自河北的戰士焦大銀晚上過阿尼橋時,遭到3條眼鏡王蛇襲擊,當場被咬死。

    圖注:每名墨脫軍人的腿上,都這樣被螞蟥咬得傷痕累累。

    圖注:我在巡邏路上拍到的毒蛇。

    進出墨脫的路險,墨脫巡邏的道路更險。進入墨脫的路,因為走的人多,加上各級不斷組織力量維修,還算是一條路。官兵巡邏的路線,因為走的人少,路線又遠,加上墨脫雨水多,植被生長快,塌方、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頻發等原因,根本沒有路,每次巡邏都要一邊開路一邊前行。

    巡邏路的直線距離大都不超過40公里,但都在海拔從500米到5000米跌宕起伏,路程將近100公里。官兵巡邏幾乎是垂直於地理等高線上下,一邊是洶湧的雅魯藏布江、一邊是望掉帽子也望不到頂的絕壁,官兵每次巡邏都像猿猴一樣爬行,短的爬3天,多數10來天,長的15天。

    1987年9月18日,墨脫某連官兵巡邏墨脫一山口時,金珠藏布江的一股支流擋住了去路。奮勇探路的戰士姚琳被江水捲走,戰友們抓住的僅僅是那個綠色未褪的揹包。那年他18歲。戰友為他辦了兩件後事:將他出巡前寫好的《入黨申請書》遞交給黨支部;在烈士陵園裡掩埋了那個揹包。當年葬他時受條件限制,連碑都沒立。

    圖注:巡邏路上,這樣的河流很多。遇到雨季,水流湍急,過河十分危險。

    饒平,一個帥氣的山西小夥。2004年7月5日,饒平隨隊到更邦拉山口進行武裝巡邏。次日上午行至西日河時,發現木橋被山洪沖毀無法通行,在請示上級同意後沿原路返回。在回撤途中,擔任收容保障組組長的饒平帶領顏雲潮、張偉宏走在隊伍的最後面。

    這天上午11時50分左右,當巡邏隊頂風冒雨行至一處陡峭的山坡時,泥石流呼嘯而下。戰士顏雲潮聽到頭頂上傳來嘩啦嘩啦的響聲,他抬頭一看,發現一股泥石流正從20米高處往下衝。顏雲潮驚呆了,站在那裡不知該怎麼辦。就在這時,他背上被人猛推了一掌。由於站立不穩,他往前跌出幾米遠,昏倒在地。

    走在後面的3名戰士遇到了危險,帶隊巡邏的營副教導員周佳帝立即指揮其他同志返身救人。他們扶的扶,抬的抬,迅速把張偉宏、顏雲潮送到了安全地帶。

    風雨之中,泥石流仍在肆虐,走在隊伍最後面的饒班長不見了蹤影。“饒平在哪裡?”戰友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兒。一會兒功夫,泥石流停住了,周副教導員和陳指導員急忙帶人分頭尋找饒平。幾分鐘後,陳指導員喊了起來:“找到了,在這裡!”

    當戰友們哭著把饒平從泥石流中刨出時,發現他腹、背均被石頭砸穿,脊椎骨斷裂,腸子已經流了出來,已經停止了呼吸。

    巡邏途中遇險犧牲,危急關頭,他把生的希望留給了戰友,後被成都軍區追認為“捨身救人的英雄戰士”,成為烈士陵園裡的第29位烈士。

    圖注:巡邏官兵利用繩索爬過雅魯藏布江邊的絕壁。

    2013年10月,公路雖然通到了墨脫縣城,但墨脫邊防的巡邏路並沒有太多改觀,步行仍然是墨脫軍人履行戍邊使命的基本方式。巡邏路的海拔落差有4000多米,道路直上直下,許多路段連軍犬和騾馬也難以通行。這樣的崎嶇小路,就算是在墨脫當兵2年的戰士,累計行走也上萬裡。2016年元旦,我在墨脫當兵鍛鍊期間,正趕上邊防官兵組織前往某點位巡邏,我自告奮勇地跟著隊伍走上了巡邏路。

    由於受山洪、泥石流的影響,墨脫的巡邏路經常變化或消失。據說運送物資時,如果兩個馬隊在險段上相遇,只能將一方的馬推下深谷。是否真有其事不得而知,但沿途確實看到不少散落的騾馬屍骨。在這樣的路上行走,沒有點膽量是不行的。

    “長期這樣?”我邊走邊問帶隊的普金承上校,他說:“每年要走上10多趟,連腳趾甲都掉了十多次了。”

    圖注:這樣的照片讓人看起來很不自在,但戰士們對於在巡邏中走脫趾甲走脫皮,早已習以為常。

    這10多趟巡邏,加上平時奔波,一年少說也得走四五千公里。我把算出的結果告訴普金承,他卻不以為意:“光走路怎麼都行,就怕路上出情況。”普金承輕描淡寫講了點發生在這條路上的事:一次帶隊巡邏途中,騾馬失足滑下山坡,他死死地拉著馬韁沒鬆手,結果連馬帶人一起滾了下去。幸虧被灌木擋住,才撿回一條命。

    我看見普金承的胳膊、腿上全是傷痕。這些傷痕有摔的,有石頭劃的,有被螞蟥咬、被毒蜂叮的。數到30多道傷痕時,我不忍心往下數了。“這是我最近走掉的3個趾甲蓋”,普金承上校指著3個沒有趾甲蓋的腳趾頭對我說。

    在墨脫的每一寸疆土上,都留有軍人的足跡。據《林芝軍分割槽軍事志》記載,長眠在墨脫的軍人都很年輕,他們都走得匆忙。雖然在那裡經常有軍人犧牲,有的甚至在犧牲後連烈士的名分都沒有,比如那位突患急性闌尾炎的戰士,因大雪封山,墨脫成為“孤島”與外界完全隔絕,他無法得到及時的治療而不幸身亡,當時入伍還不到一年。

    (劉孟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鱔魚死後為什麼有人說沒有發臭的味道,也不腐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