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陳鵬管理教育踐行者
-
2 # 世企會企業家聯盟
什麼是管理
管理是在特定的環境下,對組織所擁有的資源進行有效的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以便達成既定的組織目標的過程。
認識管理應該從管理的源頭開始,人類文明程度及其社會性發展到一定階段便出現了管理。管理最初是掌管事務,傳說黃帝時代設百官,“百官以治,萬民以察”,百官就是負責主管各方面事務的官員。管理一詞出現很早,原來既可以是動詞,也可以作名詞,如“萬曆中,兵部言,武庫司專設主事一員管理武學”,其中管理為動詞;如“東南有平海守禦千戶所,洪武二十七年九月置。又有內外管理、又有碧甲二巡檢司”,其中的內外管理,為名詞,表示官職。管和理都有表示管理、經營的意思,如《水滸》中“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後如何”,《柳敬亭傳》中“貧困如故時,始覆上街頭理其故業”。管理表示掌管、管領、管攝、管主、管治、治理、經理的意思。在外國,英語裡面管理是manage(動詞)、management(名詞),management既可表示管理,也可以表示管理人員。
Management 除了譯成"管理",理解為一種功能或工作之外,也可以翻譯成"管理層"或"管理團隊"即承擔管理職責的那些人,這視乎它出現在一段文字中間時,上、下文要表達的意思。
“科學管理之父”弗雷德裡克·泰羅 (Frederick Winslow Taylor) 認為:“管理就是確切地知道你要別人幹什麼,並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幹”, ( 《科學管理原理》 ) 。在泰羅看來,管理就是指揮他人能用最好的辦法去工作。
諾貝爾獎獲得者赫伯特·西蒙 (Herbert A. Simon) 對管理的定義是: “管理就是制定決策”(《管理決策新科學》) 。
彼得·德魯克( Peter F. Drucker )認為:“管理是一種工作,它有自己的技巧、工具和方法;管理是一種器官,是賦予組織以生命的、能動的、動態的器官;管理是一門科學,一種系統化的併到處適用的知識;同時管理也是一種文化。” (《管理——任務、責任、實踐》)。
亨利·法約爾 (Henri Fayol) 在其名著《工業管理與一般管理》中給出管理概念之後,它就產生了整整一個世紀的影響,對西方管理理論的發展具有重大的影響力。法約爾認為:管理是所有的人類組織都有的一種活動,這種活動由五項要素組成的: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法約爾對管理的看法頗受後人的推崇與肯定,形成了管理過程學派。孔茨 (Koontz) 是二戰後這一學派的繼承與發揚人,使該學派風行全球。
斯蒂芬·羅賓斯給管理的定義是: 所謂管理,是指同別人一起,或透過別人使活動完成得更有效的過程。
管理不僅僅指工商管理,雖然在現代市場經濟中工商企業的管理最為常見。除了商業管理,還有很多種類的管理,比如行政管理、經濟管理、社會管理、城市管理、衛生管理等等。每一種組織都需要對其事務、資源、人員進行管理。企業管理可以劃為幾個分支: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生產管理、採購管理、營銷管理等。在企業系統的管理上,又可分為企業戰略、業務模式、業務流程、企業結構、企業制度、企業文化等系統的管理。在市場經濟法制化越來越重要的時候,又誕生了一個新的管理學派:法商管理學派。
管理的基本特徵
1.管理是一種文化現象
2.管理的主體是管理者
3.管理的任務、職能與層次
管理的科學性首先是指有效的管理的必須有科學的理論、方法來指導,要遵循管理的一般原則與原理、只有按照管理活動本身所蘊含的客觀規律辦事,管理的目標才能實現。其次,管理的科學性是指一門科學,是由一系列概念、原理、原則和方法構成的科學體系,有它內在規律可循。也就是說,在人類管理活動的長河中,人們透過總結管理實踐中大量的成功經驗及失敗的教訓,已經歸納、抽象出管理的一些基本原理、原則和方法。這些原理、原則和方法較好的揭示了一系列具有普遍應用價值的管理規律,遵循這些管理規律辦事,管理活動的效率就能大大提高,組織的目標就容易實現。
管理的藝術性是指靈活運用管理理論知識的技巧和訣竅。由於管理物件的複雜性和管理環境的多變性,決定了管理活動不可能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固定不變模式,管理者應當結合所處環境創造性的運用所掌握的管理理論知識。具體來說,管理的藝術性是由這樣兩個因素決定的:其一是管理的環境;其二是管理的主要物件—人所具有的主觀能動性和感情。人的主觀能動性體現在人能夠積極的思維,能夠自主的做出行為決定,這不同於無生命的物質,另外,人是有感情的動物。感情的變化雖然有一定的規律可循,但也最琢磨不定,難以預料。不同的人對同樣的管理方式、方法可能會產生截然不同的反應和行為,這決定了管理者只有根據具體的管理目的、管理環境與管理物件,創造性的運用管理理論知識與技能去解決所遇到的各種實際問題,管理才可能獲得成功。
管理是科學性與藝術性的統一。管理的科學性是管理藝術性的基礎,管理需要科學的理論做指導,管理藝術性的發揮必然是在科學理論指導下的藝術性發揮。離開了管理的科學性,藝術性就會變成簡單的感覺與經驗,就不能成為真正的藝術,就很難實現有效的管理。管理的藝術性是管理科學性的昇華,離開了管理的藝術性,科學性就會變成僵化的書本教條,也難以發揮其作用。因為,管理理論是對大量的管理實踐活動所作的一般性的概括和抽象,具有較高的原則性,而每一項具體的管理活動都是在特定的環境和條件下展開的,具有相對的特殊性。只有創造性的靈活運用管理知識,才能將理論服務於實踐。
管理的目的和本質
管理是一種有價值和道德取向的工具,它的物件是人所進行的工作,因此管理者一定要與人打交道,他們必須面對包括他們自己在內的人性的善與惡。真正的管理其目的和本質是激發和釋放人們固有的善意和潛能去為他人創造價值,而不是利用人性中的邪惡和弱點去操縱和控制他們達成個人和小集團的目的。因此彼得·德魯克說,管理是取代專制的唯一選擇。[1] 例如"胡蘿蔔加大棒"這種方式雖然可能對某種型別的工作者和某類工作暫時有效,但它的本質是威脅和利誘,這與管理的目的是背道而馳的,所以並不是真正的管理。隨著今天知識工作者和網際網路的興起,這種方式越來越不奏效就是證明。
管理的任務和原則
管理的任務是設計和維持一種環境,使在這一環境中工作的人們能夠用盡可能少的支出實現既定的目標,或者以現有的資源實現最大的目標。細分為四種情況:產出不變,支出減少;支出不變,產出增多;支出減少,產出增多;支出增多,產出增加更多。這裡的支出包括資金、人力、時間、物料、能源等的消耗。總之,管理基本的原則是“用力少,見功多”,以越少的資源投入、耗費,取得越大的功業、效果。
管理的基本職能
管理職能,指管理承擔的功能。現在最為廣泛接受的是將管理分為四項基本職能:
計劃
組織
領導
控制
法約爾最初提出把管理的基本職能分為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後來,又有學者認為人員配備、領導、激勵、創新等也是管理的職能。何道誼《論管理的職能》依據業務過程把管理分為目標、計劃、實行、檢饋、控制、調整六項基本職能,加之人力、組織、領導三項人的管理方面的職能,系統地將管理分為九大職能。
目標政策構成
對企業的長期性管理,一般會形成幾種層級的政策:
使命
遠景
目標
政策
戰略
管理的意義
管理的意義,在於更有效地開展活動,改善工作,更有效的滿足客戶需要,提高效果、效率、效益。
管理的相近詞
(1)行政管理(Administration):行政管理不承擔界定使命的工作,它旨在讓已有的業務更有效率,所以它屬於管理工作的範疇但不等同於全部管理。
(2)治理(Governance):治理是一種只從基本價值觀和宏觀的策略層面實行指導和規範的管理活動,它不介入日常經營的管理工作,所以它也屬於管理工作的範疇但不等同於全部管理。
(3)領導(Leadership):稱職的管理者一定要有領導力,要能帶領人們建立共同的願景和使命,並以此激勵大家;反過來,稱職的領導者也需要具備一定的管理能力,包括一定的行政管理能力。兩者的區別在於當我們提到"管理"時它的物件是人所進行的工作,而"領導"的物件則是人本身,但是對那些為人們的集體工作而存在的組織來說,兩者沒有實質區別。
-
3 # 企業資料化管理
企業管理現在是各大企業所面臨的難題之一, 所謂的事情管理其實無非就是員工的日常管理,只有員工的日常管理提上來了,事情才會做的好。
企業跟員工都是相輔相成的,很多企業的老闆認為員工進來公司工作就是為了生存,為了得到應得的工資,其實不然,現在社會90後也是職場主力之一了,成長環境與前幾代人完全不同,與之前相比,生活質量大有提升,所以這些人有了額外的精力去關注精神需求和生活品質的提高,也便有了無處不在的個性與自我,對待90後的職場員工我們一定要有一套激勵式的管理方法才能行得通。
員工工作最希望得到的就是公司對他們的肯定以及認可,這樣他們會有自身的成就感,而這樣的成就感則能促使他們對待工作的積極性,從而提高了執行力,然而這些成就感以及公司對他們的肯定以及認可從何而來?那就可以實行資料化積分管理。
資料積分管理是用積分(獎分和扣分)對人的能力和綜合表現進行全方位量化考核,並用軟體記錄和永久性使用。
利用積分排行榜以及福利獎勵還促使員工提高積極性,提高執行力,員工表現的越好,積分就會越高,事情就會完成的越好,無形當中也給員工之間增加了員工的競爭力,提高員工的能力,每週公佈積分排名。
公司中制度越來越完善,必須做到公平,公正,公開,員工的行為越來越規範,實行一是一積分,一月一考核,量化表現,慢慢的達到員工的慣性,這樣對企業的管理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員工積分高了,慢慢的積極性跟上去了主動性強了,管理難題也就迎刃而解了,所以說企業的運作離不開員工,員工的價值高了,企業成長的速度也會隨之增快,企業跟員工都必須要達到共贏的狀態,這樣企業才會有更好的前景!
資料化積分管理是現在更多企業必需的選擇,讓員工主動學習,積極應對工作,充分調動了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員工提升起來了,企業自然就會有更好更高的發展! -
4 # 管理思維塑造
事情的管理最終是需要人來做,所以需要積極調動人的積極性,我提幾點建議
1.崗位職責分工明確,避免相互扯皮推諉
2.過程中監督問詢工作進度,時刻了解每一個人工作進展,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3.給每一件事設定一個時間,規定時間內必須完成
4.設定獎懲措施或績效考核,針對辦事效率和準確率高的予以獎勵,存在問題的給予懲罰
5.定期組織會議進行交流,把矛盾化解,提高部門協同配合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比較籠統,鵬哥結合自己多年的管理工作談談自己的看法。
管理,是指應用各種資源達成目標的過程。我自己實踐時,常用管理就是“管人、理事、管自己”來界定我的管理觀。今天,只說理事部分。
管理事情,就是把一件事情完成,做出結果來。如何做出結果來呢?
先從程式上講。經典的戴明環PDCA,計劃、實施、檢查、處理,是所有解決事情的底層邏輯。解決事情,只要按此程式,並熟練應用“新老七種工具”,一定能夠把事情做好。
再從人員上講。請多多利用團隊的力量解決問題。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的,“三個臭皮匠個諸葛亮”都是這種智慧的真實寫照。這裡面有一個非常有用的做事情的工具,那就是“頭腦風暴法”。請你善加利用。
第三從強化做事情的觀念上講。一定要培育“拿結果說話”的文化,讓每件事情都有責任人、有時間要求、有獎罰措施、有覆盤機制,那麼組織做事情就一定有結果,做好事情才有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