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芝麻開門十年十倍
-
2 # 智贏商道
主要還是看資深資源條件!醫療屬於專業和人脈資源型創業領域。
要取得成功,無論是普通醫院還是特殊醫療服務,都需要技術過硬贏得大眾信賴,醫療暴力的前提是技術要好,能把客戶群需求解決錢就不是問題。萬一技術裝置不達標,發生醫療事故,後果可能就是致命的。所以專業第一!
另外就是政策風險,醫保報銷定點機構能否拿下來,某些關鍵的行業資質是否可以過得了稽核,取得當地政府機關的支援很重要,做為私營醫療機構,一旦發生意外情況,關停損失是不能承受的!
醫護人員團隊的招聘和管理也很關鍵,硬體靠錢、關係靠自己、最終體現在市場競爭力的技術服務就要靠醫護團隊了!管理顯得尤為重要!一旦出現一個科室的骨幹跳槽就會出現區域性癱瘓!
-
3 # 人生高度2020
對於醫療行業的投資,我們一般看5年、10年後的趨勢,短期變化反而沒那麼看重。因為不是炒股票,隨時可以退出。所以我說,醫療行業最大的投資風險是:慢。
當然,整體而言,醫療行業的投資退出要比網際網路行業慢,我們要遵守行業本身的特點。因此,我們的醫療基金存續期也更長。但是,過於緩慢,說明公司要麼確實有重大缺陷,要麼這類公司根本不適合拿風險投資基金的錢。
如果問我市場有什麼變化,最大的感受就是這兩年投資醫療行業的人越來越多了。一種是醫療上市公司直接做基金,這種特別多,也符合行業併購較多的特點;但是坦白說,併購基金對操盤人的行業經驗要求很高,並不容易。還有一類完全不是醫療行業的人,也衝進來做投資。這種熱度造成一個問題,市場上標的價格開始變高,泡沫開始聚集。
判斷醫療行業大的投資方向不難,微創器械、生物科技或新型醫療服務等,都會是發展很快的領域。只要是專業的投資機構,看法不會偏差很大,真正的差別在於,不同的基金對一個細分領域什麼時候能起來,也就是投資的最佳時點,以及什麼樣的團隊容易起來,會有一些不同的判斷。
投資的時機真的很重要。有時錯過最佳時機可能就很難投下去。比如:我們一直在看一個專科方向,但一直沒投。為什麼?要麼就是團隊本身不夠好,要麼就是沒投到價格好的輪次,後面的估值炒得特別高,我們擔心回報率不夠所以就沒輕易投下去。
前幾年移動醫療特別火,但傳統的醫療基金其實比較保守,很多投資都是基金的網際網路團隊在領導投資。因為從醫療角度來看,醫療行業和傳統網際網路行業不同,沒法快速爆發,商業價值難變現。但 BAT 衝進來了,他們的投資邏輯完全不同,願意接受高估值,他們的盈利模式和傳統 VC 不同,以至於這個行業的生態變成 BAT 在接很多專案。這對傳統基金挑戰還是很大的,要想清楚自己到底在賺誰的錢?
反過來,如果一個案子很早就被 BAT 進了,我覺得對大家都不是好事,為什麼?估值肯定也不低了,你拿完 BAT 的錢,還能拿誰的錢?基金都要考慮退出,在盈利性不好的情況下,後面很難有比 BAT 更好的接盤人了。
2
移動醫療:流量的“質”比“量”靠譜
現在移動醫療大多在轉線下,最後開診所,為什麼?因為賺不了什麼錢,最後還是靠醫療服務來整合。而你一旦開線下,就意味著發展速度變慢,投入變重,就要看賬能不能算得過來了。
很多移動醫療創業專案去藥店鋪點,這就像網際網路領域裡的拿錢砸終端,砸到一定量再回來找上游。這可能會很慘烈。現在,藥店已經精到什麼程度?移動醫療公司來裝軟體,他們說:“可以,後臺交三百塊錢,你裝吧。”你離開後,藥店馬上把它刪掉。因為大家已經學會流量的概念了,純買流量,流量的價值已經很低了,一定是真實的業務能跑在上面的流量才有價值,醫療行業質量比數量更重要。
這不同於網際網路行業過於強調流量。網際網路的世界裡有很多娛樂化內容,或者使用者高頻接觸的內容,大家看看而已,不太在意,流量還能做轉化,轉化率低但總量可觀。但是,醫療行業的每個細分領域,其流量沒那麼多,又很低頻,流量的質量就很重要。
3
醫療服務:不燒錢,看重“自身造血”
對醫療服務行業來說,我們認為目前有兩個系統性的大機會:分級診療下的基層醫療和市場化的優質服務專科連鎖。中國醫生Sunny的收入不高,壓力很大,必須有一個正常的出路,我們認為就是優質的專科診所。
先說社群醫療。我們知道:培養一個醫生的週期很長,至少十年。這就意味著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中國醫生短缺,或者合格醫生短缺是一個大機率,而且5年、10年內無法改變。
這種情況下,把醫療資源全都導到大城市裡,大家都跑到北京看病,去協和掛號,這是不可能的。必須有分級診療、專項轉診的機制,社群這一層就非常關鍵了。
我覺得這是一個會出系統性大機會的方向,只是今天不知道誰能跑出來,現在還處於很早的亂世階段。
對於社群診所來說,新店擴張,老店還一直賠錢,投資人也不敢進來。當你的盈虧能夠算清楚時,你就沒問題了。我們投的博厚醫療,其創始人的運營能力很強,在整個行業都非常少見。
對於網際網路公司,大家願意相信一個故事:你今天燒錢、虧錢,沒關係,未來達到規模後總有辦法補回。但是,醫療行業不是這樣。醫療和網際網路有一個很大的區別:網際網路是一個供給已經比較充足的行業,它的本質是要調整效率;但是,醫療的供給根本不夠,你擴張能找到合適的醫生嗎?單店盈利不難,想有質量的規模不容易。
所以,你不能完全靠砸錢等到那一天,很容易崩潰。我們投專案,一定會看重它自身的造血能力。你需要一年、兩年平衡,沒問題,但是至少我要相信你踏踏實實做,總能算得過來賬。
再過幾年,行業可能進行大整合,龍頭跑出來併購別人,再進行上市,這是一個理想狀態的行業發展方式。
4
醫療行業越投越窄,或有大機率投到好專案
醫療行業特別大,你拉一個做醫療的人出來聊,其實除了他自己做的細分領域之外,很少有人能對其他細分領域深入瞭解。器械、藥、服務都不一樣,不同的科可能也不一樣,差別真的很大,因此對投資人的要求也非常高。
我們第一段主要是投病種,比如眼科、腫瘤、齒科等,每個科室的特點不一樣。有的醫療體系非常成熟,就等新產品、新藥物了,那就重點關注上游。有的本身服務醫療機構少,就要先看終端。
比如:口腔這個領域,我們上、下游系統性地看了很多。但是,我們發現:公立醫院為主的醫療服務體系裡,上游發展非常困難;私立服務終端也不夠。這裡是有機會的。所以,我們才重點投服務終端或者已有規模的上游企業。
比如:我們投的極橙齒科。他們最開始在天津開了一家齒科診所,但那家診所不是專做兒童口腔的,成人也做。在運營中,極橙發現:對待口腔,華人和美華人幾乎是天壤之別。華人的口腔習慣確實較差,大部分成年人都沒有很好的口腔意識,不像美華人恨不得個個都正畸,人人都洗牙。但是,改變華人觀念這件事不是創業公司能做的。
但是反過來,極橙齒科發現:兒童不一樣!他們對外做的活動,針對成人的活動成功率很低,導流來的客人很少;但只要是針對兒童的活動大部分都是有效的,很多人都會來,所以他們就開始考慮做兒童口腔。一開始,他們擔心是不是做得太細分了、市場不夠大?但後來發現不是的,才下定決心要專注兒童口腔。
-
4 # 夢迴樓蘭68
無論是投資醫療服務還是醫療器械,都是對專業性要求非常強的領域,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市場競爭和醫療事故的風險。如果自已的專業能力不是太強或者資金量一般的情況,不妨根據自己的實際條件針對性地嘗試去做些醫療服務或醫療器械方面的股票投資。如國內創新藥龍頭恆瑞醫藥,專科方面如通策醫療,愛爾眼科,醫療器械方面邁瑞醫療,樂普醫療以及專事創新藥服務(俗稱`賣水人′)方面的藥明康德,泰格醫藥等。上述企業均為國內醫藥,醫療服務及高中端醫療器械方面的絕對龍頭,經若干年發展在各自領域均有相對成熟的企業文化和發展戰略及領先同行業的研發創新能力,投資這類企業,省缺自己經營企業的煩勞而享受企業持續發展和複利增長,應該是不錯的選擇。
宣告:以上看法涉及具體股票僅為舉例,可供參考,絕非推薦!
-
5 # 焦陽勇行
不知道您所說的醫療投資具體的方向是什麼,是要開一家專科醫院?中醫館?或者醫藥公司?還是一家藥店?
下面就我知道的一些情況,跟您說一說吧,主要說說中醫館和藥店。在我所在的東莞市,藥店前些年就已經上了6000家,這兩年少一點,應該也有5000多家,整體處於一個飽和的狀態,差不多1500人就擁有一家藥店。當然不排除一些新的社群還有比較好的機會。中醫館這兩年也開了很多,我認識的一個醫藥公司的老闆就開了一家比較大的中醫館,在一個大型社群的旁邊,但是這兩年一直在虧損。今年趕上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因為有自己醫藥公司的資源,藥品比較全,消毒液、口罩都有,所以今年生意就好一點。
總之,開藥店或者中醫館,能不能幹的好,就兩方面:1,好的位置。位置好,交通方便,租金不高。當然競爭對手的情況也要考慮,位置雖然好,但是老百姓大藥房也來了,大森林也來了,這也不能稱為好的位置。2,自己能夠招攬到合適的專業人才。現在開一家普通藥店都要三個葯師,其中一個還必須是執業藥師。你開中醫館必須要有中醫師,護士,藥師這些專業人才,好的中醫師尤其關鍵。現在醫藥人才缺的很,不好找啊。就算人找到了,如果人力成本太高,也要考慮能不能承受得了?
醫療投資都是長線投資,能成功最終要靠老百姓的口碑,而前期至少要有個3、5年的積累,想做這行要有個長期的打算。
-
6 # 無名777
目前來說醫療有些被爆炒,疫情突發,很多醫藥公司對疫情並沒有什麼作用。可以參照下03非典是的股市,也是前期爆炒,熱度下降後空留一地雞毛
回覆列表
醫療投資是屬於長線投資的行業。如果抱著短期暴利的思想進入這個行業,風險極大。醫療行業除了具備商業屬性,還具有公益屬性。如果只看到商業屬性,是做不好醫療行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