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龔166916589

    我喜歡老三國電視劇,它拍攝得同演義比較接近和全面,設有斷章取義的缺損。另一方面角色出場有字幕,能認識這是誰,因三國涉及文臣武將眾多,不昌名觀眾很難搞請,當下西藏衛視正好在抪出:第一部‘’逐鹿中原‘’之曹操奉旨佔領徐州,白門樓呂布,陳宮被害(有趣的是呂布救饒不想死而殺,陳宮救死曹操想留,明顯人生觀的反差)。

  • 2 # 影視劇中

    我個人更喜歡《新三國》,也不排除舊三國

    喜歡新三國的如下幾點原因:

    第一:演員的不同,新三國的人物形象設計比較鮮明,形象,給我的視覺衝擊比較大,三國各級將領威武霸氣,君主霸氣側漏,出謀劃策者絞盡腦汁出計謀,這些場景都極大的刺激著我,彷彿我也身在其中,而《老三國》的人物設定並不是我喜歡看見的人物

    第二:新三國場景的選定,拍攝的精妙,特別是交戰雙方展示出各自的立場,和帶兵打仗的豪氣,喜歡趙雲,關羽,許褚,張飛等猛將,交戰時光幾句話,就士氣高漲,敵方低落消戰,趙雲七進七出長坂坡救啊鬥,吳蜀兩國赤壁之戰,火燒曹操八十萬大軍等等激烈的場面,都極大地刺激著我的眼球,讓我更加喜歡《新三國》的劇情發展,真希望蜀國五虎將能統一天下

    第三:新三華人物表情的演繹,長坂坡張翼德一聲吼叫,讓一名曹軍氣死身亡,嚇退曹操百萬雄師,馬超叫陣曹軍,許褚一般豪氣:待吾下去,將汝拿下。霸氣外露,與馬超決戰到底。場面十分激烈,孔明獨坐一座空城,拼一曲高山流水,嚇退司馬懿的大軍,都極大的感受到當時三國時風生水起,喜怒哀樂,表情都十分到位,逼真

  • 3 # 樂高青蛙老師耶

    我覺得各有千秋吧!

    網上吐槽新三國最多的有兩個方面

    1、編劇劇本

    2、演員演技

    其實還有一個大問題吐槽的較少,那就是導演水平相比老版嚴重退步。

    當然,這種退後不單單是高希希的問題,這種退步其實也反映了這些年來中國電視劇的發展軌跡。

    知乎上有一個詢問“電視劇成功為什麼功在編劇,而電影成功則功在導演的問題。”有答主回答如下:

    電視劇一般講究快速生產,電視劇內容一般也是兩個人不停叨叨。受限於小螢幕,拍攝方法上基本就是近景或特寫對切,所以電視劇抓人的地方在戲,許多視聽語言方面的技巧只能體現在大熒幕上,電視劇的質量好壞很大部分取決於編劇,導演在很多創作方面只能退居二線,成為保障生產效率的監工。

    也就是說,現在的電視劇導演根本不會講什麼拍攝手法,藝術表現,7、80集的故事不夠你看嗎?還要啥腳踏車?所以通常電視劇就是機器一架,一個近景,演員開始說臺詞,最多來一個特寫就OK了,什麼鏡頭運動表現手法,你以為你看電影呢,不花錢看電視哪那麼多要求。

    當然,這兩年也有有追求的導演開始向美劇看齊,走精品化路線,所以有些電視劇的通稿通常就開始吹“某某電視劇有大片質感,有電影質感”說到底,就是導演的鏡頭運動多了,拍攝手法設計多了,不再是一個機器一架,演員開始說詞。

    言歸正傳,我們來看一看新三國導演水平。以舌戰群儒一節,就可以看出目前中國產電視劇的墮落。

    鏡頭從魯肅帶諸葛亮進入大堂開始,吳國一眾大臣分為兩列,面對面坐著,讓人吐槽的是作為吳國首席大臣的張昭,竟然坐在最靠近門口的末席?為什麼這樣,因為張昭是第一個與諸葛亮辯論的人,所以他要被安排在最靠近大門的地方,方便諸葛亮一進來就看到張昭。很明顯,導演為了這場戲演起來方便,完全忽視了這個極大的不合理之處。

    之後舌戰群儒的劇情,就像是80,90後們都玩過的小遊戲魔塔一樣,諸葛亮每走到一個定點,就會有一個小怪站起來與諸葛亮戰鬥,而此時的鏡頭就是兩個機器的對切,先是拍攝吳國大臣的嘴炮,鏡頭裡掛一點諸葛亮的肩膀,然後再是諸葛亮的回擊,鏡頭裡掛一點吳國大臣的肩膀。要麼就拉一箇中景,把傻站在那裡的魯肅也拍攝進去。吳國大臣一旦辯論不過,就坐下,完全面無表情,絲毫不關心同僚的辯論結果,完全淪為背景,整場戲演員最多的動作,也不過是諸葛亮的來回踱步。

    (這裡再多句嘴,細心的朋友也會發現現在的電視劇喜歡用bgm,我個人認為這其實是用來彌補導演拙劣的拍攝手法,比如新三國中張昭和諸葛亮剛開始辯論,就出現了一段緊張bgm,用來烘托緊張的氣氛,老電視劇就很少有bgm。bgm最為氾濫的當屬新版水滸傳,以至於網友戲稱它為bgm大劇。當然我無意說電視劇bgm不應該有,只是覺得不應該喧賓奪主,這一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說實話,我第一次看完之後,我真的覺得這導演也太好乾了吧,演員也太方便了吧,機位架好,演員走一遍流程,就可以拍了,我覺得高導這場戲應該不會超過2個小時吧?

    很明顯,這就是導演藝術的退步,也是電視劇藝術的退步,好處就是省事省成本。

    對比老三國舌戰群儒,我就不多說了,整場戲,鏡頭在運動,演員都在運動。尤其是向諸葛亮發難的幾位吳國大臣,座位錯落有致,不像新三國那樣排排坐,吃果果,這就要求演員提前要排練走戲,導演更是要提前設計好鏡頭的運動。很明顯費時也費力。

  • 4 # 小刀影視君

    《三國演義》這部小說自從現世以來就深受人們的喜愛。那風雲激盪,英雄輩出的亂世讓我們無數人為之嚮往。隨著影視行業發展的越來越好,各種小說都被翻拍成電視劇呈現在我們面前。《三國演義》自然也被翻拍了好幾次,但讓人印象最深的還是舊版《三國演義》和新《三國》。對於舊版《三國》很多人都覺得十分經典,是新《三國》無法超越的。但在新《三國》中,有幾個人物明顯刻畫的要比舊《三國》更讓人喜愛。

    一、常山趙子龍

    聶遠所扮演的趙子龍完全符合我們想象之中的那個英勇無敵的少年將軍。在新《三國》中,很多的細節都刻畫的非常好。大家一說起趙雲想到的都是長坂坡救阿斗,在舊版中對於長坂坡之戰演繹的很簡單,就是一筆帶過。估計也是受當時拍攝條件的影響,想要拍出那麼恢弘的戰鬥場面是十分艱難的。在新三國中趙雲的那場戰鬥想必大家都是印象深刻,在長坂坡七進七出,殺得白衣將軍變身紅衣將軍。也是這場戰鬥讓我們對這個“渾身是膽”的趙雲有了一個更直觀的認識。這一戰讓常山趙子龍之名享譽天下,真可謂是千軍萬馬避白袍。

    二、江東魯子敬

    魯肅在舊版三國之中的戲份是特別少的,感覺就好像是一個客串的,沒有多大的作用。但魯肅在形成三足鼎立局面過程中的作用是無法忽視的,他在江東的地位和作用也是無人可代替的。大家都認為周瑜的才華讓魯肅顯得平淡無奇,其實魯肅的才能並不在周瑜之下。只是魯肅為人低調謙和,不願賣弄才華。新版三國中的魯肅把這份內斂很好的演繹了出來,給我們每個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周瑜手中接過穩固江東的大旗,聯劉抗曹,魯子敬功不可沒。

    三、曹操曹孟德

    對於舊版三國中曹操,大家都覺得太正了。梟雄氣概不足,遠沒有新三國之中的曹操受人喜愛。雖然新版本之中的曹操經常會說一些雷人的話,比如我愛死你了什麼的,甚至於還隨地大小便。但正是這些細節讓我們感受到了一個有血有肉的曹操,他可以在喝酒之後寫詩作對,也以為在行軍途中隨地吐痰。新三國之中曹操經常會大笑,他的笑聲也被人們津津樂道,而在舊三國中曹操經常是板著一副臉,不苟言笑的樣子。

  • 5 # 純鈞LHGR

    不論新版舊版,都喜歡看。舊版三國忠實於《三國演義》原著,而且由於當時的電視人對原著有相當深的領會和把握,所以舊三國很多情節的確非常有“古”味。

    舊三國好看在人物。舊三國裡的那些位主要角色實在太成功了,幾乎不可能再複製。尤其是諸葛亮、曹操、關羽、張飛這些形象,完全可以用“活靈活現”來形容,甚至這都不夠。

    舊三國雖也有不盡人意之處,但是講到對原著的還原,至今無有可比。近乎完美的選角、服化道具的契合,這一切都是舊三國的亮點。

    當然最大的亮點還在於演員本身。那個時候的演員是純粹的演員,每個人都把演技發揮得相當出色,甚至有些角色是被演繹得淋漓盡致,有了這樣的演員,再加上其他方面打造的歷史氛圍,它們融和在一起,就是舊三國的成功。

    個人以為,如果論尊重原著,新三國不如舊三國那樣有寫實感。但是新三國也有新三國的好。

    新三國的拍攝不是特別忠於原著,這一點,不知道是導演還是編劇的問題,他可能是飄了,認為自己架構劇情的水平要高於羅貫中、毛綸、毛宗崗等一些大家宗師。

    不夠還原,是新三國的硬傷,這一點無法反駁。

    但是新三國在豐滿原著的方面也做了很多,尤其是用劇情來打造人物聯絡方面,有些地方雖然離譜,但有些地方就做得非常好,並且加入了一些原著未能詳細描寫的勾心鬥角,這是很值得一看的。

    這些情節,基本都集中於曹魏方面,比如司馬懿和曹丕之間的各種互動,包括司馬懿為曹丕出謀劃策等等一些細節,是新三國最大的亮點。

    雖然新三國比較浮誇,演員的整體水平也不如舊三國,可是這些“智謀戲”是為新三國加了很多分的,正是因為有這些摻雜著人物個性的智謀策略上的細節戲,所以我也喜歡看新三國。

    兩版《三國》電視劇,也都有不完美之處,虎頭蛇尾都太嚴重。

    《三國演義》的後十五回,從來也沒有一部電視劇或是電影肯好好去拍,可能是因為後期比起前期有點無聊。但這一部分雖然無聊,卻很能體現《三國》的歷史厚重感。

    在這一點上,舊三國雖然比較尊重原著,但是拍得相當拖沓,顯得條理不清;新三國則是大刀闊斧把後邊很多重頭戲砍了個乾淨,甚至連七擒孟獲都給砍了,條理倒是清晰了,卻顯得太突兀,孰是孰非,就看觀眾的個人喜好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貓長大了還咬人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