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生活更愛小蠻腰

    銀行也是個商業實體,也是要盈利的,上浮利率除了執行統一政策外,各銀行也可以結合實際制定符合自身實際的規定。

    關於貸款上浮利率,與房子有關,首套房上浮的少,二套房上浮的多;也和貸款人徵信情況有關,以前無房貸上浮的少、有的甚至可以打折,有過房貸的上浮的就多;還和銀行有關,同一時間階段,同一樓盤,有的銀行利率高,有的可能還有優惠政策。

    關於銀行房貸利率上浮高與低的問題,網上曾有過專業的回答,願對你有用:

    由資訊的不對稱

    主要是客戶之間資訊不對稱,樓盤之間資訊不對稱,銀行之間資訊不對稱。有的客戶能帶來存款,利率就低一點,有些樓盤希望靠低利率營銷客戶也會讓房貸利率低一點,銀行之間貸款利率不交流,造成銀行為了競爭在不同樓盤實施不同利率。

    由於客戶量的多少

    房市火爆的年代,有些樓盤客戶量多,樓盤購買者層次較高,這種小區銀行都喜歡扎堆進入,銀行多了,互相為了搶客戶,降低利率在所難免!

    由於開發商議價能力

    有些開發商比較強勢。不是銀行准入開發商,而是開發商准入銀行。這種開發商要求銀行放款要快,利率要低,只允許個別較大銀行或者有合作銀行進入,這種樓盤利率都低。

    不要覺得銀行利率低就一定是好事兒,有些銀行利率低,但要收服務費,即使沒有服務費,也會收提前還款違約金。

    各有利弊!買房嘛,最終要選上自己中意的,後續配套較好的房子,而不是選貸款。

    簽訂合同的房貸,利率一般不會變更,不過現在利率轉換LPR是一個機遇!

  • 2 # 趨勢阿杰

    這個不能吧,銀行上浮是根據客戶資質的,而且在合理範圍內高點低點只是個營銷策略,比如說兩家同樣的超市賣同樣的可口可樂,一個賣三塊一個賣三塊五,你不能去物價局投訴那個賣高價可樂的超市吧,其實最終你會發現,這兩家超市賣的可樂銷量也沒差多少,因為可樂賣便宜了有可能其它的會稍微貴點,可樂賣貴了其它的可能賣便宜點,銀行也是靠差異化生存的,你總不能說工行三年期定期3.5的利率,而同期建設銀行三年定期利率只有3.4,你就去起訴建行欺詐吧,銀行都有差異化競爭,銀行也需要營銷策略,所以沒必要糾結,誰便宜去誰那就行了

  • 3 # 野馬和尚

    呵呵,這個話題比較現實。作為消費者,如果你認為按揭利率不公平,去投訴銀行當然可以。

    不過認真想想,有沒有那個必要?因為,在你對按揭利率有意見的情況下,較好的處理方式就是你直接可去銀行詢問,瞭解是怎麼回事,透過溝通也一樣可以解決你的疑問。

    在同樣時間、同家銀行,房貸上浮利率不一致,這種情況比較普遍。一般影響個人按揭利率的點數,有許多因素,和尚在此大體講講:

    每一家銀行都會有自已的風控管理機制,對個人的按揭貸款,所要評估的專案內容基本大同小異,只是不同銀行的側重點稍有差異罷了。具體講:

    徵信記錄:個人徵信大家都有所熟悉,在生活中你的所有經濟行為都會影響到自已的評級。比方說:你的水電費、電話費、信用卡還款情況等,有沒有拖欠或愈期習慣。銀行流水:銀行流水的充足性,是影響償還能力的重要評估指標。流水較好的客戶,意味著還款能力較強,利率可能稍低點。首付款比例:如果說你的首付款是30%,而別人的首付款是40%,那麼後者的貸款利率可能就會低一點。個人負債情況:如果在你按揭房貸前,你已有按揭車貸或信用卡借款之類的負債未還的情形,那麼你的流水可能不夠50%房貸按揭比例、或者你有因債務過高的愈期違約情形,都會影響你的房貸利率水平。

    總之,銀行給出的房貸利率水平不一樣,肯定是有銀行的道理。如果自已認為有異議,可以直接與銀行溝通,不必要採用投訴的方式,畢竟銀行並沒有違反《合同法》的情形啊。

  • 4 # 大嘴評房

    同樣時間,同樣銀行,房貸上浮利息為什麼會不一致,我來解釋。

    一、上浮利息為什麼不一致

    銀行的房貸利率,過去採用基準利率+上浮的機制,現在採用的則是LPR+加點的機制,這裡的上浮和加點,計算的方法稍有不同,但基本意思是一致的,都包含“政策加點”和“協商加點”。

    “政策加點”是國家對於房地產行業的調控,要求首套房上浮不低於10%,二套房不低於30%,比如現在的LPR,國家要求二套房不低於0.6個點等,這個很好理解,有明確的政策。“協商加點”,也就是客戶與銀行之間協商的結果,只是這個協商在實際操作中,更多是單向的,即由銀行單方面決定。

    同樣時間,同樣銀行,房貸上浮利息不一致,就是因為銀行對客戶的資質情況認定不同,而產生的“協商加點”不同。

    二、怎麼爭取到低上浮?

    想要爭取到相對較低的利率,也不是沒有可能的,以下是一些基礎的方法。

    1、保證你的徵信紀錄良好。

    保證你的每一筆借貸都能及時歸還,信用紀錄良好,最好不要有任何的逾期。如果真的產生逾期了,要想辦法彌補,或者出具無惡意證明。

    2、儘量少用或者不用網貸

    現在很多網貸平臺對接了央行徵信,短時間內個人徵信報告經常被查,會讓銀行產生疑慮,甚至可能拒貸。

    3、證明你的經濟實力

    儘量多給銀行提供你的資產證明,如房產、車產、股票、證券、公司實力等,證明你的經濟實力和還款能力。

    4、成為銀行的優質客戶

    各銀行都會有一個優質客戶名單,這些優質客戶可以享受銀行的各種增值服務,也包括利率優惠。大額定期存款、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等都是拿到優質客戶的手段。

    三、能否投訴銀行

    一旦簽定了貸款合同就不能變更了,所以在貸款合同簽定前,儘量與銀行協商爭取優惠利率,投訴即不可行,也沒有意義。如果實在對銀行給予你的利率不滿意,可以再找其他銀行試試。

  • 5 # 老萌有個存錢罐

    肯定不能啊,如果你不同意這個利率,可以不簽約就行了。既然簽約了,就說明你同意這個利率,貸款合同合法有效。

    你們的房貸利率不一致,這很容易理解。舉個例子。

    A和B都是住在同一個城市,都購買了同一個小區的同一個戶型,甚至連總房價、首付款和房貸總額都完全相同。

    這時候,如果你是銀行,你覺得A和B誰的資質更好呢?肯定是A,貸款給A,銀行的風險更低,當然可以給A更低的利息。貸款給B,銀行需要承擔更高的風險,所以銀行要求更高的利息也是合情合理的。

    但是,銀行肯定不能強迫B貸款,合同是自願簽訂,B可以選擇不在這家銀行貸款,換另一家銀行,甚至可以選擇不貸款,自己想辦法湊房款。

    所以,貸款本來就不是全民同息,你自然不能要求銀行必須給你按照別人的利息給你貸款了。

  • 6 # 來自大華山舒心西洋菜

    一般情況下不能。

    雖然在實際中很多人的貸款利率一樣,但原則上銀行對每個貸款戶的利率是不同的,這個聽起來雖然有點繞,但你看了我下面的解釋就會明白。

    1、首先我們瞭解一下每一個貸款人的信用情況。為什麼要了解這一點,因為信用情況是決定你的貸款利率的第一要素,在第三點中我們還要詳細解解釋利率與信用的關係。我們知道每個的人信用是不同的,這種不同來源於你的收入、資產和負債等情況,一個人的收入高,信用就相對高;資產大,信用也高;還有一個負債情況,負債不單單要看數額,更主要看你的負債率,負債率就是你的負債除以資產得到的數字。這個好理解,一般人負債1000萬元,可能就是很大的負債率了,這個負債可能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但是若對馬雲來講,1000萬元的負債根本不算什麼。還有一個因素,那就是借款人歷史信用情況,歷史信用情況好,信用高,歷史信用情況不好,有過全逾期、欠息記錄,信用就會低。

    2、其次讓我們瞭解一下,你去銀行貸款,銀行為什麼要有一個利率。你去銀行貸款,銀行會給你一個利率,這個利率乘以貸款數,就是你應還的利息,也就是你貸款的成本,也就是銀行的收益。銀行的資金實際上也是有成本的,銀行的資金不外乎以下幾類:一是自有資金,二是儲戶的存款,三是銀行的借款。銀行自有資金和銀行的借款離我們普通老百姓有點遠,解釋起來篇幅可能有點長,這裡我們暫且略過。這裡我重點解釋一下儲戶的存款 ,這樣對銀行的成本有一個大概的瞭解。你到銀行去存款,存款對銀行來講雖然重要,但是不能產生實際收益,銀行還要給你利息,這就是銀行的成本;銀行還要替你儲存現金,這也需要成本,銀行還有基本的消費支出,如辦公設施、人員、水電等,這都是銀行的成本 ;除此之外,銀行也要交一定的稅,這也是成本;最後還要有利潤,這些都會攤銷到你的貸款利率中去。

    3、銀行給客戶貸款的定價機制是什麼?銀行的貸款定價,除了上面說的成本和利潤外,這個是對每個貸款人基本上是一致的,不一致的是銀行還有一個風險定價。什麼是風險定價?風險定價就是銀行根據每個客戶的風險狀況不同進而給出的不同的定價,這就是同樣時間,同樣銀行,但是貸款利率不同的原因。下面我們討論一下,銀行風險定價主要考慮的因素,一是貸款人的信用問題,你的收入情況,資產情況,負債情況,在上面我們解釋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信用情況,銀行的利率就會根據不同的人的信用情況進行不同的風險定價,信用好的,定價低,信用差的,定價高,信用差的定價比信用好的定價高出的部分就叫做風險補償。

    4、最後,我要提醒的是,銀行定價還有一個議價機制。什麼是議價機制?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討價還價,你到銀行貸款,要首先有這個意識,你如果沒這個意識,而貸到了高利率的貸款,如果銀行沒有違反相關規定,這種差別化貸款利率也是允許的。銀行存在議價機制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大家知道,和客戶直接接觸的是銀行的客戶經理,一是每個客戶經理能力存在差別,也說是對於一個較低的利率,某個客戶經理能做,在另一個客戶經理那裡不能做,這是因為不同的客戶經理的承受能力不同,在審批人員那裡的話語權也不同。另一個是不同的客戶經理對客戶的風險判斷也是不同的,這就造成了不同的風險定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含香精,質地好比較輕薄的防曬產品有什麼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