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四川張五
-
2 # 我是老溫
你好,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就目前而言,我只知道地鱉蟲蛻的養殖技術,以下參考希望可以幫到你 ,首先地鱉蟲蛻的養殖技術夏秋高溫季節,每天要加喂1-2次青飼料,以早晨投放,保持新鮮為好。為增加營養,南瓜花和絲瓜花不可缺少,一日間的餵食次數和餵食量,應掌握低溫月份隔天喂1次,高溫月份每天喂1-2次。
餵食量的多少與飼養坑、池中的蟲口密度相適應。每次餵食後應觀察飼料餘、缺情況,原則上掌握“精飼料吃完,青飼料有餘”。地鱉蟲蛻皮前後因食量減少而應少喂。
當發現飼養土表面有許多蟲皮,或體色較淺的個體蟲時,說明大部分蟲子已蛻完皮,急需大量食料,要及時恢復正常餵食。冬眠期可不餵食,但氣候突然變暖,發現有蟲出土活動,也應適量撒點精飼料供其取食。
-
3 # 阿陽視角
哪裡有蟲子養殖技術?
下面來說說一些蟲子養殖方法:
1.稻草育蟲法。挖寬0.6m、深0。3m的長方形土坑,將稻草切成6~7cm長的段,用水煮1~2小時,撈出倒入坑內,上面蓋上6~7cm厚的汙泥(水溝泥或塘泥等,下同)、垃圾等,將汙泥壓實,每天澆1盆洗米水。約過8天即生蟲子,翻開讓雞啄食完後再蓋好汙泥等,澆洗米水,可繼續生蟲。
2.牛糞育蟲法。牛糞加入10%米糠和5%麥糠(或0。1%酒餅粉)拌勻,堆在陰涼處,上蓋雜草、秸稈等,用汙泥密封,過20天即生蟲。
3.雜物育蟲法。將鮮牛糞、雜草、雜糞等易生蟲子的原料混合加水調成糊狀,堆成1m高、1.5m寬、3m長的堆,堆頂部及四周用稀泥巴覆蓋,堆頂部再用草蓋好,以防曬幹。過7~15天后生蟲。
4.麥糠育蟲法。在庭院角落處堆放2堆麥糠,分別用草泥(碎草與稀泥巴混合而成)糊起來,數天後即生蟲子,輪流讓雞採食,食完後再將麥糠等集中起來堆成堆,照樣糊草泥,又可生蟲子。
5.豬糞發酵育蟲法。每500kg豬糞曬至7成幹後加入20%肥泥和3%麥糠或米糠拌勻,堆成堆後用塑膠薄膜封嚴發酵7天;挖深50cm的土坑,將以上發酵料平鋪於坑內30~40cm厚,上用青草、草簾、麻袋等蓋好,保持潮溼,約20天后即生蠅蛆、蟲、蚯蚓等。
6.雞糞養蟲。將經過發酵處理的雞糞與啤酒糟或醬油糟,按4:1的比例充分混合拌勻,平攤在地坪上,厚度不超過17釐米,含水量在70%左右。然後在上面放一些爛韭菜、臭魚、爛蝦,這樣幾天後就會生出許多蛆蟲。此外,還可採用稻草、豆渣、豆餅等育蟲。
7.稀粥育蟲法。選3小塊地,在地上潑上稀粥。用草等蓋好,注意防雨淋水浸。2日後即可生小蟲子,輪流讓雞吃蟲子,即可滿足雞對蛋白質飼料的需求。
8.豆餅育蟲法。少量豆餅敲碎後與豆腐渣一起發酵,發酵後再與秕穀、樹葉混合,放入20~30cm深的土坑內,上面蓋1層稀汙泥,用草等蓋嚴實,過6~7天即生蟲。
9.混合育蟲法。挖深0。5m的土坑,底鋪1層稻草,草上鋪1層汙泥,如此層層鋪至坑滿為止,每天往坑裡澆水。經10余天即生蟲。
10.腐草育蟲法。在較肥地挖寬1。5m、長1。8m、深0。5m的土坑,底鋪1層稻草,其上鋪1層豆腐渣,再蓋1層牛糞,糞上蓋1層汙泥。如此鋪至坑滿為止,最後蓋1層草。約1周即生蟲。
11.酒糟育蟲法。酒糟10kg加豆腐渣50kg,混勻堆放在距離房屋較遠處,堆成饅頭形或長方形,過2~3天即生蟲,5~7天后蛆蟲可讓雞啄食。
12.雜物育蟲法。將鮮牛糞、雜草、雜糞等易生蟲子的原料混合加水調成糊狀,堆成1m高、1。5m寬、3m長的堆,堆頂部及四周用稀泥巴覆蓋,堆頂部再用草蓋好,以防曬幹。過7~15天后生蟲。
回覆列表
滷蟲又稱鹽水豐年蟲,為節肢動物門,甲殼綱,無甲目,鹽水豐年蟲科,滷蟲屬。滷蟲(雌性)每次產卵10—250粒,一生產5—10次卵,每個蟲體可生存3—6個月。
滷蟲的適應性強,在全球不同型別的鹽湖、鹽田均有產出。繁殖週期短,生長迅速。滷蟲屬於濾食性動物,適合的飼料顆粒10—50μm,除採食單細胞藻類和原生動物外,還可採食各種有機物碎屑。它具有轉化率高、抗病力強的特點。喜逆水遊動。成蟲不喜光而幼蟲有趨光性。
2營養價值
營養價值高,幹卵及成蟲含蛋白質57%一60%,脂肪18%,氨基酸、微量元素、維生素、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豐富,並含有激素。這些物質有利於生長、發育,提高抗病力,改善魚蝦成熟度及產卵率,是優質的餌料。
3&人工養殖簡易工藝流程
種卵孵化→接種→養殖管理→滷蟲產卵→卵的收穫
3.1 養殖池的修建及放種前準備工作
養殖池的修建 養殖池深度為1m,大小為50X50m,池的四邊有環形溝,水深70—100cm。同時建藻類餌料培養池,在低鹽度環境下浮游植物生長較快。
消毒 放種滷蟲前,將池徹底排空,曝曬2周,根據需要清理池塘底泥,然後在池底遍撒石灰。
3.2 卵的孵化
孵化器具 由孵化器和小型氣泵組成,孵化器用有機玻璃或塑膠做成的圓形桶狀,底部呈漏斗形。消毒孵化器具用刷子和乾淨的水,清洗孵化罐和充氣管,用強次氯酸溶液消毒罐壁,在1—2小時之後,用清水淋沖掉消毒液直至嗅不到氯氣氣味。
卵的消毒 把要孵化的卵在含200mg/kg的次氯酸溶液中放置20分鐘並連續充氣;用過濾網收集消毒後的卵,並在放入孵化罐前充分淋洗。
孵化前的準備 用經過濾的滷水灌滿孵化罐;安裝充氣系統;消毒水即在每100L的罐體水中加0.5g的有效氯並充氣1小時左右;水中加入0.5g硫代硫酸鈉,除去剩餘的氯。
孵化條件 滷蟲卵孵化的條件是影響蟲卵孵化率的重要因素。孵化條件的控制主要標準如下。水:25‰一35‰的滷水;溫度:25—30℃;充氣:充分地攪動水,避免過多的泡沫,氧不低於2mg/L;pH:大於8;光照:水錶面為2000lx;密度:孵化滷蟲卵的密度為3g/L。
在卵的孵化過程中,要觀察卵的孵化率是否高、孵化同步性是否好、幼體活力是否強。孵化時間越短,剛孵出的蟲體體型較小,且活力好、不易沉底,則卵質越好;如果孵化時間超過24小時,則為隔年陳卵,孵化時間越長,卵的質量越差。
質量檢測要領 觸控:對於溼卵,以手摸能散開,無冰晶,水分在40%左右為好;幹卵以乾燥度高、分散度佳為好。嗅覺:聞一聞,無臭味的質量好。肉眼觀察:應顆粒大小均勻、顏色一致、無雜質。鏡檢:進一步觀察大小、雜質、空殼多少,同時還要看是否有凹陷(有凹陷好)。隨機取樣,取少量豐年蟲卵均勻放在載玻片上,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好的蟲卵像踩癟的乒乓球,而圓形的卵則為溼卵或是空卵。
觀察卵殼外的附著物有無結晶狀物質,質量好的卵,卵殼外的結晶狀物質或其它雜質無或極少;若結晶物和雜質多,說明卵撈起後未經清洗或沉澱處理。觀察卵的破損率:卵的破損率和卵質量成反比,破損率越高,則卵質越低。鮮卵的破損率很低,而陳卵的破損率較高。觀察卵的直徑:卵徑較小、大小一致,則卵質好;如果卵徑大小不一,則為未經處理的鮮卵。
燃燒測定:每一個好的滷蟲卵在火上燒一下均會產生小的水滴。因而在鑑定時,可以在載玻片上
3.3 接種
鹽度:100‰一150‰;溫度:15℃;pH:7.9—8.9;密度:100個無節幼體/L;餌料養殖池滷水透明度低於30cm;水深:30—70cm。
接種注意事項 接種時間儘量安排於傍晚,此時的水溫最高,有利於無節幼體恢復活力;在大風條件下,須在背風的池邊將無節幼體虹吸到池中,防止無節幼體被衝到岸邊;如果孵化地點距離養殖池較遠,就需要在運輸時降溫充氧氣。在計算接種密度時要考慮卵的孵化率、無節幼體的成活率等因素。
3.4 養殖管理
環境條件的常規檢測 氣溫、水錶和池底的溫度、pH、水深、水的透明度、溶氧量。
滷蟲生長狀況的監測 滷蟲的取樣需要在分佈池子的固定點上。取樣時要將池底的滷蟲攪起來,保證取樣的準確性乙分別用500μm、375μm、125μm孔徑的濾網過濾、分類、計數,分析種群組成結構,觀察有無疾病及死亡現象。
水體的營養監測 維持良好的浮游植物種群是滷蟲養殖成功的關鍵。因此,對水體的營養水平和浮游生物的狀況進行常規監測是非常重要的,可為日常管理提供依據。
餌料的培養和投餌料 在養殖的初期以肥水和補充生物餌料豐富的滷水為主,使透明度保持在30cm左右,隨著滷蟲的生長髮育,需要逐步投餵有機碎屑,如糠麩、油餅類、玉米、雞糞、牛羊糞等。顆粒要小於50μ,投餵量30—50kg/天·公頃,要分次飼餵。有條件可使用無機肥,每週每公頃水面施加尿素20kg、磷酸氫二銨25kg。
病蟲害的防治 養殖時要注意黑體病的預防,同時防止水鳥覓食淺水區的滷蟲。及時撈取剛毛藻和滸苔,並用膠體磨磨碎投餵滷蟲。伏天搭設防曬網,為滷蟲提供避暑平臺。
3.5 刺激產卵
影響滷蟲產卵的因素有滷蟲的遺傳特性、環境因素(溶氧量、鹽度、溫度等的變化刺激滷蟲血紅蛋白的合成,最後以亞鐵血紅素為代謝最終產物,由棕殼腺分泌出來,形成滷蟲卵殼)。
調節產卵的方法 改變養殖池滷水的鹽度,如提高或降低鹽度;降低溶氧量;化學藥物刺激。
3.6 捕撈加工
卵的捕撈 滷蟲卵在秋天採收。可直接從岸邊刮取,或用特製的小抄網,在下風處撈取漂浮於水面或懸浮水中的卵。如果用於收集被風吹到岸邊的滷蟲卵,常用方形的小抄網(網眼密度上面40目、下面90目);如果用於收集水體中的滷蟲卵,常用圓形的小抄網。另外,也可以池邊挖坑或構築浮柵,使卵集中在區域性水體中,以便採收。剛採集的卵切忌堆積。
簡易加工 清洗:用錐形桶,先用淡水沖洗,再用滷水沖洗。沖洗的主要目的是除去雜物、卵殼及表面上的汙物。脫水:溼卵脫水的方法是先離心,後陰乾。晾乾:在晾乾過程中,要防止溫度過高(不超過40℃)和在Sunny下曝曬(幹卵一般低溫貯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