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英語自學導航姨
-
2 # English愛英語
一、英漢句子結構對比:“形合”VS“意合”
形合和意合是英漢兩種語言中最明顯的特徵,。“形合”是指詞語在句子中透過語言形態變化和不同的連線方式來表示結構關係。因此英語中形態變化形式多,包括詞綴變化,動詞、名詞、代詞、形容詞和副詞的形態變化(如性、數、格、時、語態、人稱變化等)。其次連詞也比較多。
It was so cold that the river froze.
天氣很冷,河水都結冰了。
英語中用一個定語從句來表示邏輯關係,用連線詞that來連線。而中文重“意合”,句子裡的各個成分靠其他一些表現語境或時間地點的詞語來連線。因為也產生以下區別:
1.英語和漢語在動詞形態上的區別:
英語中的動詞一般都有嚴格的“時態”之分,在語句中可以透過改變動詞的形式來突出“時”和“態”的不同;而漢語中的動詞沒有什麼“時態”變化,中文語句主要是透過在句中增加表示時間詞語。 I was a teacher.
我曾經(過去)是一名教師。
分析:英語中,用“was”這個過去時態來表示我“過去”是一名教師,而中文用表示時間的詞語“曾經”或者“過去”來傳達這個資訊。
2. 英語多複合句, 漢語多簡單句。
我們可以生動地將英語句子結構總結為成為“樹形”(也有說葡萄形),而漢語句子為“竹形”。
I shall despair if you don’t come.
你不來我會絕望的。
3. 英語前重心, 漢語後重心
英語往往結果在前,事實描述在後,而中文由因到果,由事實到推論。大學翻譯課上老師最喜歡舉的經典例子來自《傲慢與偏見》。
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
身家豐厚的單身男人必以娶妻為己任,此乃放諸四海而皆準的真理。
分析:英語先說結論“這是一個真理”然後陳述這個真理內容,而中文恰好相反。
4. 英語語序偏重個體,個人優先,由近及遠;漢語語序偏重整體,由遠及近。
Professor Liu,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北京外國語大學外語系劉教授)日期的表達上也是如此,August,2003 中文2003年八月。
5. 英語句子中名詞和介詞佔優勢, 而漢語句子中動詞佔優勢。
I see a man smoking on the street with a book in his hand.
我看見一個男人在街上抽菸,手上拿著一本書。
6. 英語多複合句, 漢語多簡單句。
有人把英語和漢語的區別比作樹和竹子的差別。英語像樹, 主幹很短, 但是可以有很多分支。漢語像竹子, 一節一節的, 更像集句成章。英語更加註重結構的完整, 採用許多內涵豐富的關係詞, 二、英漢句型對比 英語主要句型有:主謂補, 主謂, 主謂賓, 主謂雙賓, 主謂賓補。
I love my mum. I am a teacher。
漢語主要句型:“把”字句, “有”字句, “得”字句等。
他把我的衣服拿走了。 我有一本書。
二、英語多被動,漢語多主動英語被動主要因為其句型決定的。主謂賓結構,動詞如果是及物動詞,則其賓語可轉化為主語用被動。
Wrongs must be righted when they are discovered.
發現錯誤,改正它。
The bridge was built in 2003。
這座橋於 2003年建成。
三、明確vs含蓄“明確”是全面清晰表達某件事, 不說有隱含意義或令人疑惑的話。而“含蓄”則指不直接表達某事, 但措辭上有所暗示。
四、美感分析1. 英語音韻美:
頭韻:Money makes the mare go!
有錢能使鬼推磨。
Car,caress, careless and carless.
駕車上路、卿卿我我、一不當心、汽車沒了。
複韻:First thrive and then wife.
先發達後娶妻。
2. 漢語之美形美
田田的葉子,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3. 音美-----格律,雙聲疊韻
Predictably,the winter will be snowy, sleety(雨夾雪), and slushy(泥濘).
譯文:可以預言,今年冬天將雪花飄飄,雪雨交加,雪路泥濘。
4. 詞美 ,漢語之美:古樸典雅、簡介莊重
5. 句美: 漢語四字句
I could not dance in fetters.
擊鏈而舞,非吾所能。(錢鍾書譯)
陳建民先生在《中國語言和中國社會》一書中寫道:“一般來說,句法結構與思維方式互相適應,互為表裡,而思維方式又制約句法結構的表現形式”。是的,一種語言現象,其形式總是離不開一個民族的思維方式和思維習慣,這也是為什麼學習英語時一直在強調培養英語思維。
-
3 # 最美航天
區別還是很多的,簡單舉幾個例子吧。比如要表達一個因果關係,英文一般先表達果再說因,而漢語先說因再說果;其次,英文語句抽象表達多於具體描述,而漢語則相反;另外表達同樣的意思,英文多采用多樣的表達,但是漢語一般就是簡單重複;英文語句喜歡用被動語態而漢語多使用主動語態;英語多使用從句,漢語多使用分句;英文語句多使用長句表達,而漢語多使用短句;另外英文語句在書寫表達的時候更加註重結構的完整,而漢語也多注重語意的表達。
-
4 # 英語學人主幹
句子的主幹是指主謂賓等砍掉後句子會不完整的成分。
漢英主幹順序基本一樣,例如“我愛你”完美對應“I love you”,主謂賓對主謂賓。並不是所有語言都是這個順序。例如,日語韓語都是主賓謂順序。
不一樣的地方是英語有it作形式主語的習慣。
例如,學習中國文學對於你來說很重要。
按照漢語習慣,我們會這樣寫。
To learn Chinese literature is very important for you.
但是英語不喜歡頭重腳輕,這種情況發生時會讓it作形式主語。
It is important for you to learn Chinese literature.
例子二:
和他好好相處很難。It is very hard getting along well with him.其實真正的主語是getting along well with him.
修飾成分修飾成分指定語或狀語等。
簡單修飾成分如形容詞,漢語英語的修飾成分都在被修飾的成分前。
一朵美麗的花a beautiful flowera beautiful在flower前,修飾flower。
一名高個子男孩a tall boya tall在boy前,修飾boy。
英語複雜修飾成分後置,而漢語則不會。請看下列例子中的對比,漢語和英語在修飾成分和被修飾成分的位置上不再對等,而是相反。
下面全部是複雜修飾成分後置的例子。
介詞短語
We should destroy the bridge on the river to delay the march of the enemy.我們應該破壞河道上的橋樑以延遲敵人的推進。on the river修飾bridge。
非謂語動詞
非謂語動詞包括 不定時to do,動名詞doing和分詞。
非謂語作定語時,都是後置於被修飾成分之後的。
This is a study conducted in Shanghai in 2018. 這是2018年在上海被開展的研究。conducted in Shanghai in 2018修飾study。
In every weekend, Disneyland is full of children enjoying themselves.在每個星期天,迪斯尼樂園裡都充滿了快樂的孩子。enjoying themselves現在分詞修飾children。
從句
最能體現長修飾成分後置的從句是定語從句,也就是一個句子作定語。
The boy who studied very hard got the first place in the exam.學習十分努力的那個男孩在考試中考了第一。who引導的從句作定語修飾the boy。
This is the reason why I want to break up with her.這就是我想和她分手的原因。why引導的從句修飾the reason。
-
5 # 一句英文精通語法
英語句子和中文句子結構中 最重要的區別是語序不同。
如:她在街上向警察尋求幫助,翻譯成英語:she is asking for help from a policeman on the street..如果你不按照英語順序來排列,你的翻譯就是這個樣子:she is on the street from policemen asking for help. 看出區別了嗎?中文和英文的語言順序完全不同。你要是按照你這樣中文的順序來說英語,老外能聽懂你啊,問題是 他按他的順序來說英語,你聽起來就傻眼了,是不是?
在看一個例子。中文:他正在教室裡幹什麼?,英語是:what is he doing in the classroom?這是標準的順序,如果你按照中文順序:he is in the classroom doing what?這樣的表達順序 我在教學過程中碰到的可多了,他們都是按照中文的語序來翻譯英語,我能聽懂 老外聽你這種英語也沒問題。問題是你寫作可就苦了,閱讀也是痛苦了,因為你不懂英語語言的表達模式啊
實際上 很多時候,英語的句型表達都是和中文反過來,比方說,早上好,英語是 好 早上.......
所以當我們知道這個規律 我們就必須大量地說 練習,用英語的說話模式,練習熟練了,將來你的閱讀,寫作,聽力都會刷刷地提高。
-
6 # 老阿姨談語言
英漢句子結構差異很多,這裡給出最重點的兩類。明白這兩類差異,一篇作文可以少犯80%的錯誤。
一、漢語是“連動流水”,英語是“空間搭架”連動,就是按時間順序,注重動作記錄,多個動詞連用;
流水,就是按事理推移,一件事一件事交待清楚。
比如:
作業很多,我每天要做到很晚,導致第二天上課精神不好。
這個句子裡,包含3個事:“作業”、“做到晚”、“上課”,就這麼排列下來,小分句中間不用什麼額外的關係詞說明,大家也能懂怎麼回事,所謂漢語是“意合”,就是這個意思。
於是,很多人就按漢語的習慣,也這樣寫英語句子。把這個句子翻譯成了:
I have so much homework to do, I have to do them very late, it makes me feel tired in the next day.
這樣翻譯,句法上是不對的。
因為跟漢語不同,英語的句法是“空間搭架”:
空間,就是不能按時間順序那樣,說到哪寫到哪,而是要分主次,以主幹為核心,向外擴充套件修飾成分,排布句子結構;
搭架,就是結構之間要搭著“螺絲”幫忙連線,句子才能立起來。這些起到連線作用的“螺絲”就是各種表示形式關係的“銜接詞”( 關係代詞、關係副詞、介詞等)。所謂英語是“形合”,就是這個意思。
所以,剛才的句子,正確的英語應該是:
I have so much homework to do, so I have to do them very late, which makes me feel tired in the next day.
相比原來錯誤的英語句子,正確的這個,三個小分句中間加了兩個“螺絲”,句子在形式上才能連線起來。
而漢語靠意會能懂的,就不在意這些語言的“形式”,所以翻譯英語的時候,缺少連線的“英語流水句”出錯很多。而偏偏這種表達還符合漢語習慣,所以很多時候我們錯了都還不知道。這是最多的情況。
現在,看看這句寫的對嗎?
English teacher speaks too fast, I can"t follow him.
答案稍後揭曉。
二、漢語偏動態,英語偏靜態漢語多用動詞,因為動詞不分形式,用起來很方便:
在漢語中,我們說“我是”“你是”“大家是”,主語換了,但謂語動詞都是“是”,所以沒有主謂一致的問題;
我們說“我昨天是”“我現在是”“我以後是”,時間換了,但謂語還是“是”,所以沒有時態的問題。
我們直接說“聽歌”“住房子”“跳河”,但這些英語都涉及動詞是不是有及物性的問題。
所以,漢語總體上動態突出。
相比之下,英語限定動詞受嚴格的主謂關係的限制,而且英語的動詞可以名詞化,所以,英語中大量動詞意義可以用非動詞表達,整體上變“動”為“靜”,
比如:
To have enough rest is important for your recovery. 要恢復,多休息很重要。(不定式,名詞)
The sight and sound of our jet planes filled me withspecial longing.看到我們的噴氣式飛機,聽到隆隆的機聲,令我特別神往。(名詞)
He wouldn’t like to allow me in.他不願讓我進去。
所以,瞭解這個差異,熟練運用了以後,寫英語句子就不再只按漢語對字面翻譯,可以從結構轉換,讓英漢轉換更自然。
最後說一下前面那個句子的答案:
English teacher speaks too fast, I can"t follow him. 這句不對,正確寫法是:
English teacher speaks too fast, so I can"t follow him.
回覆列表
英語和漢語就是兩個不同物種!
我很高興看到這樣的問題。因為我本身是英語教育和對外漢語雙學位出身。並且十年以來一直從事語言教育工作。我來為你淺析一下英語和漢語的句子結構上的不同之處。 因為是在問答中發稿子,所以我在此暫時不會深入展開講。我只是挑選了最具代表性的幾個方面用圖文對比的方式讓你對這個問題看得更加清楚,以便你用於參考學習。
語言就跟動物一樣也是分不同物種的。語言學上英語屬於屈折語,漢語屬於孤立語。 簡單來比喻一下,如果漢語是天上的飛鳥,英語就是水裡的游魚。屬於不一樣的物種。 語言是人類對世界認知後的一套資訊編碼系統。不同的語言背後是人類不同的認知世界的視角和思維方式和世界觀。 然而,既然同樣是人類,就算所屬語系不同,語言中也都會含有與“認知世界”以及“表達活動”有關的句子類別。 這兩類是人類語言系統的主要構成部分。 我下面就從這兩個主要方向幫你對比分析一下英漢語言結構的不同之之處。
首先:關於“認知世界”一類的句子:
認知世界的句子,英語和漢語邏輯上沒有太大出入。唯一的差別就是英語需要有be動詞幫助表達。而漢語沒有表達“存在”概念的動詞。構句時不需要。請看下圖例句對比: (用我家貓造句)
其次:說說關於“表達活動”一類的句子:
在說明之前,請注意一下下面的4個構句元素,這四個元素的位置可以直觀看出英漢思維差別。(看下去你可以順手撿個萬能構句技巧。基本保你每次造SVO型別句95%的機率是對的。)
請看下面的圖對比上圖4種元素(何時/何地/如何/為何)在句子中的位置
如果你想要寫出一個正確的英語句子,你只要將“主謂賓”(句子主幹)羅列好之後,在句尾放上何時/何地/如何/為何等4個元素即可;如果你想要寫出一個正確的漢語句子,你還得把何時/何地/如何/為何等4個元素根據情況分別穿插在主謂賓之間。而漢語語序比較靈活,我不能像英語一樣給你個正確機率比較大的“公式”。
英語S+V+O (主謂賓) 型別的句子,通用寫法就是—— 主+謂+賓 +(何時/何地/如何/為何4種元素) 對於初學構句的學習者來說,這4種元素的先後順序不是很重要。你可以在日後不斷積累閱讀能量後慢慢體會4中元素的位置擺放。但是一開始你就全部放句子末尾就行。你的老師是不敢輕易判你錯的哦。 *^_^* 比如看下面這張圖的例子:
英語的這一特性簡直就是初級學習者的福音!
接下來,我們再看一些英語漢語語序對句子含義的影響對比。見下圖:
漢語中三個句子含義不同:
“這事不好說。”意思是:事情不好表達清楚;
“這事說不好。”意思是:表達出去的接受情況不可控;
“這事不說好。”意思是對這件事要不要說得出來的一個結果判斷,而判斷結果即還是不要說出來比較好。
這種現象在英語當中是沒有的,而漢語當中一抓一大把。
最後看看虛詞對句子含義的影響對比。看下圖:
怎麼樣?根據這些對比是否看出來一點英漢語言語言差別的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