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某人講文史

    不能這麼說,因為理解孔子這句話之前要先了解這句話出現的背景。

    孔子這句話是在他當時離開衛國時的感慨。當時孔子本打算在衛國大展抱負,卻並不受待見,最後離開衛國時他便說了這句話。

    這句話原句:“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

    根據當時的情形我們可以猜測,孔子可能是在說衛國國君身邊的寵姬和姦臣。

    當然這也是個人的一點猜測,還有許多理解和看法。感興趣的可以去找一找。

  • 2 # 花語萱

    關於“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有一個典故,說的是:

    孔子是衛國之行後發現自己不僅被衛國君主欺騙了,還被衛國君主身邊的小人仗勢愚弄。

    孔子於是指責衛國君主聽信身邊小人:“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譯文:我從來沒見過誰崇尚仁德像崇尚美色一樣”)

    孔子離開衛國之後,就發了感慨:“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

    就是說你作為一個君主,對那些後宮沒什麼本事的拍馬小人太親近了,他們就會得意忘形,忘了自己的身份,開始用你的權力胡做非為,而你疏遠她們吧,她們又要埋怨,是非常麻煩的事。孔子之前,妲己誤國,烽火戲諸侯。孔子之後,宦官小人當道,皇后外戚亂政的橋段更是屢屢上演,不可枚數。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確切的說就是:

    只有女人和小人是難以相處的了。相近了會看你不順眼,遠離了又會埋怨你。

    現代大部分學者肯定,表明了孔子輕視婦女的思想,這可是儒家一貫的思想主張,後來則演變為"男尊女卑"、"夫為妻綱"的男權主義。

  • 3 # 澹奕

    孔子確實說過“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也成為了後世認為孔子在歧視婦女的鐵證,但千百年來濫用與亂用這句話的實在太多,完全就曲解了孔夫子這句話的原本意思。

    而對於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千百年來也有不同的解釋,並不一致。

    首先有種說法是,孔子話中的女子,指的是已成年的女子,而小人,指的是未成年的孩子,所謂的“養”,指的是教育與教養。

    為什麼孔夫子說女人和孩子難以教養呢?其實他還說過另一句話,就是“女子與小人(孩子)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說的是女人和孩子都有個共同的缺點,就是不肯聽話也不願意受教,若是你表揚他們,他們就自以為是,不知天高地厚,若是批評他們的話,他們會極力反駁頂嘴,你說一句,他們能頂回來十句。

    如此,打又打不得,罵又罵不得,誇又誇不得,自然是難以教養的。

    也不知什麼緣故,歷朝歷代大多都將孔子奉為至聖先師,對其所著所言都奉如圭臬,加以註解,可唯獨“女子與小人難養也”這一句,先秦、兩漢乃至隋唐的儒生們,都沒有任何註解,直到兩宋開始,才逐漸有了相關的解讀。

    而現代所有對於《論語》進行註解的人中,以南懷瑾、李澤厚還有楊伯峻最為典型,但對於“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這一句,楊伯峻並沒有說什麼。

    南懷瑾的看法是,孔子說的沒有錯,女子教育起來的確困難,一誇就恃寵生嬌,一貶就和你對著幹,這是事實,是不可否認的事情,只不過這世界上的男子,也沒幾個能夠免於“小人”之名的,孔子這句話表面上的在說女人,但大多數的男人其實也在其中。

    而李澤厚的看法與南懷瑾差不多,還要再進一步,李澤厚認為孔子的話的確是反映了女性的某些特徵,但他這句話只是反映出了某些事實,並沒有褒貶之意思。另外,李澤厚認為對於女子的不公東西方從古代都是有的,相對於歐洲認為婦女沒有靈魂,甚至進行女巫狩獵,孔子所言並不算嚴重的。

    雖然看上去南懷瑾與李澤厚對這句話的解釋,是在支援孔子,但實際上,毫無疑問的起了反效果,聽完之後讓人感覺孔子更過分了

    但這些年,也有了完全不同的聲音,比如清華大學的學者宿正伯認為,這句話也可能是孔夫子對自己夫人孩子說起的打趣話而已,沒有任何的惡意,但凡男子,通常都是比較怕與女子打交道的,因為你根本不知道她們在想些什麼,她們總是吞吞吐吐扭扭捏捏,你不知道她為什麼生氣,也不知道她為什麼傷心,問她也不說,硬要你去猜。

    孔子也是男人,也是個正常人,他或許也遇到過戀人的無理取鬧,從現代人的心態來感受一下,當年的孔夫子對此有所說辭也很正常。

    其次有種說法是,孔子所說的女子與小人,並非是泛指天下間所有女子,而是專指

    孔子曾前往衛國,與衛靈公的寵妃南子相見,按照《史記》的記載,孔子居住在衛國月餘,見南子與衛靈公同車出行,而宦者雍渠參乘,孔子次乘,招搖過市,孔子說“吾未見有好德如好色者”,所以覺得非常丟人,於是離開了衛國。

    當時,衛靈公不僅寵愛南子,而且對於彌子瑕與雍渠這樣的男子也非常寵愛,而這些人在衛靈公的身邊挖空心思百般討好,讓孔子不由得將女子與小人聯絡了起來。

    而這裡的女子與小人,指的是南子,還有衛靈公身邊的雍渠

    最後的說法是,其實根本不是“女子”,而是“汝子”。

    春秋時期,“女”和“汝”乃是通假字,而《論語》之中用“女”代“汝”的句子共有18處,如果這個說法是正確的,那麼孔子的話翻譯成現代白話文,其實是“你們這幾個人,跟小人一樣難以教養”,很顯然,這是孔子在批評自己的學生。

    並且,春秋時代用來指代女子的詞語都是要區別使用的,比如“子”,既可指男子也可指女子,“婦”是指已婚婦女,而“女”則是個通假字,事實上,孔子的文章中,並沒有一處是用“女子”來指代女人和婦女的。

    當然,不論孔子的原意到底是什麼,孔子並不是歧視女子之人,孔子晚年回到魯國,魯哀公問道“敢問人道誰為大?”孔子的對答是“人道政為大”,哀公繼續問道“何為政”。

    孔子直言:“古之為政,愛人為大,所以治愛人,禮為大,所以治禮,敬為大……昔三代明王之政,必敬其妻子也,有道,妻也者,親之主也,敢不與敬……”

    孔子的意思很明確,國君要處理好夫妻、君臣的關係,首先是夫妻,要特別敬重自己的妻子,這是一切關係的出發點,“弗愛不親,弗敬不正”,對自己的妻子不僅要愛也要敬,夫妻關係是處理其他一切關係的出發點。

    能說出這樣的話的孔夫子,又怎麼可能是一個歧視女子的人。

  • 4 # 趙日金141

    孔子時,夫權為大,男尊女卑,婦女地位低於男人。這是歷史事實。

    但孔子這句話,並不是特地藐視汙辱婦女。女子與小人並列,女子,指的是小妾、女傭人之類。孔子絕不會對自己的母親說這樣的話。小人,指的是男人中的下等人。

    誰養活誰的問題,有錢有勢的貴族認為,貴族活了伺候他們的人。

    現代觀點,是貧窮的勞動人民養活地主資本家。

    大人與小人的立場不同。孔子是貴族,所以認為女子與小人難養,親近了,不知自己姓什麼,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疏遠了,發牢騷,背地裡做壞事。

  • 5 # 尼古拉斯憶心

    很多時候一句話可以理解成好幾種意思,說話的語調不一樣、用的標點不同、用的場合不同等所產生的意思就大相徑庭了。說實話這有時候讓老吳也很困擾,平常在講話或者寫材料的時候對每一個用語都要反覆斟酌修改,生怕一不小心就引來麻煩。

    我們在微博上經常看到很多粉絲在罵架,往往就是因為一句話或者一個詞滋生出的誤解。現在的白話文都經常會發生誤解,那古代的文言文不是會存在更大的誤解? 文言文的翻譯工作是由我們現代人在做,所以發生誤會古人的事也實屬正常,而孔子有句話就被我們誤會了幾千年了,此話就是“唯小人與女子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相信很多男同胞都說過這句話,比如看到自己的老婆挑食的時候、看到女朋友任性發脾氣的時候、聽到別人在議論哪個女人的負面訊息時等等,很多人就會隨口來上這麼一句話,但大部分都是用在開玩笑的場合。 也有很多女性在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會忍不住反駁,怎麼能將她們和小人拿來相提並論呢?這不是在貶低她們嗎?而且被形容為小人的都是人品不怎麼好的人,自己只不過是一些生活習慣問題,怎麼會上升為小人的境界呢? 老吳今天就來為女性朋友們正名,其實孔子根本就沒有指責過女性,他的這句話完全和女人擦不上邊。

    這個時候很多人的眼前浮現了各種大寫的問號,你們肯定是想著這不是明明寫著女子二字嗎?難道古代的女子不是指女人,那是指男人嗎? 要想知道這句話說的女子是什麼人就要先理解古人的用詞習慣,古人喜歡用不同的字來表示同個意思,比如這句話裡的女子指的內心比較陰暗且狡詐之人,二小人當然就是指卑鄙陰險的那類人了。 而養也和現在的養不是同個意思,它代表的是難相處的意思,所以孔子的這句話都是在將小人,告訴我們這兩種型別的小人是不好相處的人,太親近或者太疏遠都不行,他們要嘛對你不尊重要嘛對你心存怨恨。

    而為什麼這句話會被誤解了這麼多年了呢?這還不是人的自作聰明,當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就用當下的思維去理解,沒有考慮孔子當時的創作時的本意,然後在口口誤傳中也就釀成了這個根深蒂固的錯誤。 如果以後有人拿這句話來指責你,你也不用過於生氣,就當做是對方沒有文化的體現吧,反過來,各位男同胞以後可不能再用這句話來嘲諷我們的女性朋友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金毛犬以白米飯為主食可以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