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領袖詩人盧偉宗

    多數詩人緊跟在詩壇權貴後邊,亦步亦趨,自命不凡丶自言自語丶自娛自樂丶自我陶醉,憑著皇帝的新裝的掩護,狂奔不息。

  • 2 # 宋詞郭俊

    現代寫詩的人,分成兩種,一種是寫現代詩的,一種是寫仿古詩的。但無論哪一種,如果是真正的詩者,他們大多數在經濟上是處於中下層,生活不太如意的人。其實,詩人,無論其經濟怎樣,一般而言,他們大多是不如意的人。如果生活如意,即便早前是詩人,他的詩興也會被閒適如意的生活腐蝕掉。從我觀察看,寫現代詩的,內心相對浮躁,追逐名利者居多;而寫仿古詩詞的,內心相對恬淡,情操相對較高,內在素質和涵養較好,相比較而言,他們側重於精神層次的追求和個人節操及素養的提升,比較潔身自好,他們一般會是社會倫理道德和社會秩序規範的倡導者、維護者和踐行者。

  • 3 # 百味寫春秋

    作為一個詩歌愛好者,很樂意結合自已的實際扯一扯這個話題。

    首先來說,隨著時代的變遷,做為古代發展而來的“詩詞”這種文學形式,已經度過了它的興盛時期,與新興的各種文學形式雖然同時並存,但已顯得“老態龍鍾”。所以就有了一種說法:“當今詩界寫詩的人比讀詩的人還多!”當然這個說法是不準確的,然而卻反映出了人們的普遍心理意識。在唐宋甚至明清時代是絕無這種可能的。反過來說,我們也必須客觀的認識到,眼下的確是“詩詞過時”的時代了。

    為什麼這樣說呢?這需要展開議一議,我們才能明瞭其中的根源和實際:

    一、時代的變遷和現實社會的功利性使人們的文化意識普遍淡化

    唐宋為什麼是詩和詞的鼎盛時期,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有科舉制度,科考需要必考詩賦。詞為詩餘,會作詩的人都會填詞,因此,唐宋以後古代讀書人沒有不會作詩填詞的。

    到了明清之後,民國時期的學者也有很多詩詞大家,因為他們從小受到了舊式教育,詩詞是基礎知識。

    五四運動之後出現了“新詩”,新詩與舊詩並駕齊驅。老一代的革命家大多喜歡舊詩,以開國領袖毛澤東主席為代表的詩詞佳作,盡人皆知,響徹全球。對於舊體詩詞的傳承和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年輕人愛詩傳詩、寫詩贈往形成風尚;廣大詩者受到國家和社會的普遍尊重。

    然而,隨著市場經濟大潮在內陸的湧起,人們的逐利現實觀念隨之盛行,各種文化意識則日漸淡薄。詩詞也好,新詩也罷,不再具有原有的地位,詩詞成了可有可無、自娛自樂的純精神食糧。

    二、詩詞在現實生活中的兩面性使其處於尷尬窘境

    我們一說到詩詞,肯定所有人的腦海裡都是唐詩宋詞,因為在學校裡的課本上誰都能背上幾首,但是離開學校之後,大多數人就很少接觸詩詞了,原因很簡單:詩詞在生活中沒有任何經濟回報,因為它不是功利產品,所以人們只能是敬而遠之了,這也是功利社會的無奈。

    當然,詩詞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在中國民眾中是有群眾基礎並且根深蒂固的,將會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進步到了一定的階段,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定會迎頭趕上,無疑,詩詞文化作為市場上的大眾文學應當會有很大變化的。

    三、怎麼看現代寫詩的人

    目前,在中國除了專業學者從事詩詞研究外,基本上都屬於文學、詩詞愛好者。在業餘愛好者中,有專攻格律詩詞的、有專寫新詩的、有古新兼作的。但文學造詣、詩詞專業程度是參差不齊的,無論是格律詩詞作品,還是新詩的作品,在讀者看來都是不盡如人意的。

    詩(詞)是抒情言志的韻文,當一個人的感情被觸動、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就需要被釋放。而這種釋放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說出來,與人溝通交流,高階一點的用文字寫出來、記下來,通常我們叫“日記”。更高階一點的寫成文章發表,透過面向更多讀者去傾訴,打動更多的人,平衡自已的感情壓力。再高階一點的,就是寫詩詞了,用精煉的文字表達自己的情感,給文字附著上音樂的節奏感,讓表達出來的東西更加適合吟誦甚至歌唱。這也是古人發明“詩歌”的初衷。

    透過這種異於平常的表達方式,去傳達更加強烈的感情觸動和震撼效應。但是,詩詞倘若寫得好,能帶人入境,感染讀者,引發共鳴;反之,如果寫得遭,詩不達意,就會讓人云裡霧裡,不知所云,引發反感。

    因此,我覺得,凡當下的詩詞愛好者,既不圖名,也不圖利,就應當無怨無悔地堅守自已的興趣和愛好,練好內功,厚積薄發,無愧於自心,無愧於讀者。

    最後,把這首清朝學者張惠言的《水調歌頭·不讓宋詞》(節選),送給廣大詩詞愛好者:

    東風無一事,妝出萬重花。閒來閱遍花影,惟有月鉤斜。我有江南鐵笛,要倚一枝香雪,吹徹玉城霞。清影渺難即,飛絮滿天涯。

    解答至此。

  • 4 # 同是一首歌

    現代寫詩的人可以分為二類:一類是為錢而寫詩的人,因此只要能為資本服務,得到賞賜,也就不管詩的本質,寫出來的現代詩就是普通話對白。想一想吧唐詩宋詞真的,真的叫人好累!高科技年代有誰還去替古人擔憂?第二類寫詩是個人愛好,知識水平較低人寫的,一般都是規規矩矩保守寫法,但又不登大雅之堂,難成氣候。講一萬句第一類詩人也非聖人,能逃逸出這個花花世界,是一切向錢看控制住他們的思想,所以詩歌進入沒落時代也不新鮮了。

  • 5 # 大悔憶智周

    題主可能問的是當下民間寫詩的人。

    這些人有寫現代詩的,有寫舊體詩的。

    有在紙媒發表的,有在網路發表的。

    有不發表,寫在日記裡,不給人看的,如我父親。

    詩詞學會的會員們還常常集體寫作——大家一起去某地搞活動,命題寫詩,詩詞接龍……。

    如到某村某景點某古蹟寫,寫鄉村發展,給景點取名,記抗洪救災等等。

    寫詩的比讀詩的多,詩詞學會層層疊疊,刊物林林總總,這是當前舊體詩歌寫作的現狀。是好事。有數量才有質量,寫詩競賽比做其他物質爭奪的事情對社會有益。論詩歌質量,則寫了不發表不公開的感情更真摯,出發點更高尚,更接近詩歌的本質。“藝術即情感”,“詩言志”,與發表與否無關。

    寫詩太圖熱鬧我認為不太好,因為寫作是非常個性化的事。即使“流觴曲水”那麼高雅的事也不能太頻繁,否則流於俗氣,與詩歌的高雅“孤傲”不符。

    詩歌成就則現代詩的寫作相對高得多。

    不妨扯遠一點來談。

    舊體詩寫作上世紀出了個大家——聶紺弩,他把舊體詩和現實生活高度融合,把當代人舊體詩的寫作推進了一大步。不僅題材和體裁水乳交融,而且增添了後現代價值解構元素,充滿時代和生活氣息,讓舊體詩和生活一道同步發展,可以說聶紺弩詩詞是毛澤東詩詞之後的又一高峰且風格迥異。

    現代詩寫作則不斷出現有代表性的人物,直至今天。

    自從新詩引入中國,五四以來,胡適、郭沫若、徐志摩、戴望舒、聞一多、艾青、臧克家、郭小川等為代表的新詩詩人留下很多不朽傑作。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伴隨著文學全面復甦,出現了一個新的詩歌藝術潮流——朦朧詩,以詩人寒露、舒婷、北島、顧城、梁小斌、江河、食指、芒克等先驅者為代表,又產生很多傑作。

    稍後的名詩人則有海子,現在是餘秀華。

    民間寫作最見成就的好像餘秀華最為轟轟烈烈,當下現代詩的寫作,成就大於舊體詩。

    現在舊體詩的寫作,普遍形式大於內容,和毛澤東、魯迅、聶紺弩的舊體詩相比,很多人的大作是無病呻吟或者感情虛假。

  • 6 # 大道無痕唯本心

    作為一個喜歡閱讀的人,古詩屬於白酒,非駕馭文字之高手做不出,韻味悠遠,餘音繞樑,品之飄然忘我,屬於高雅的文學。

    現代寫詩,要有一定的傳統文化功底,你要突破創新,總得從舊而來,不可能從石頭裡蹦出來,不講韻律,沒有字數,好吧,就當它是啤酒。

  • 7 # 病殘詩人

    l不管現代詩也好,古體詩也好,只要拿起筆寫的人統稱都叫詩人。在網上看了不少詩人在爭論,張三說李四的詩不是詩,不配詩人稱號,李四說王五,王五又說張三,爭論不休,也見一部份詩人,‘默默耕耘,潛心鑽研,贊評極多,從不發表高論。我想這部份才是進入最高境界的詩人,像我這種整天打油不斷的人,自認為也可稱詩人,為什麼呢,?舉個例。從村到中央當書記的領導見面都稱書記,只是有個級別高低之分吧了,假設你見了位姓張的村書記,不可能叫張村委書記吧,若在鎮不可叫張鎮書記吧,在市省,也不可叫張區委書記張市委書記,等,只有叫張書記,與理相同,,寫詩之人不管寫得好壞都叫詩人,行醫之人不管醫術如何都叫大夫。教書之人叫老師,農業戶口不管種不種地叫農民。等同一道理。

  • 8 # 老張335536

    隨著時代的進步,現在寫詩的人多了起來,這是古代詩人無法比擬的,而且人們受教育的程度也令先賢望其項背,這之中不乏有許多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專家,教授,這也是古代僅學過八股的以文科為主,知識偏面,不懂數理化的進士們汗顏的。這麼說吧,現代詩人的水平已遠超古人,不信?以唐朝詩作頂峰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在我們今天看來只是兒歌水平。無邊落木蕭蕭下,病樹前頭萬木春,秦皇島外打漁船,一片汪洋都不見,換了人間!請看老夫應時而寫,2020.12.28排律:白狐.全對仗,無需救拗。有詩為證:趕考芒鞋踏露行,揹包棍杖冒霜奔。驚慌路人白狐陷,擾動山花綠水吟。惜玉良心芳月動,憐香友愛豔花生。惜別玉妹山中雨,重歸紫陌世外雲。雁翅攜蘆別寺廟,官家戴錦返鄉村。前廳飲酒識幽夢,後院憑欄認故人。邂逅一狐花朵豔,分別百世月光明。官人意倒一支舞,玉淚情含萬歲春!

  • 9 # 使用者過網煙雲

    我認為學古詩詞,絕句,五言七言律詩首先研究古人的規則填詞壓韻對仗等……方法去作,可以理解學習平水韻!而用華新韻填寫,現在全國施行普通話,不能按緊跟古人的語言照搬,朗誦。其它現代詩書寫應該朦朧含蓄哲理,句子長短皆可,必須壓韻,朗朗上口!具有時代氣息和三觀正確的詩詞為好,這樣中國古文化才能傳承,發揚光大!有不當之處見諒,只是研究探討!!

  • 10 # 梁袁6481

    無論什麼詩體,都應該簡潔優美,寓意深刻,抒發感情,講求工杖,給人“舒服”的欣賞。以醜為美的人總是指鹿為馬的呻吟,都達到了冰凍三尺的臉皮還不自知,還在沾沾自喜,還在自以為是。

  • 11 # 無名草2020

    現在寫詩的人真的比讀詩的人還多。這也是一種好現象,起碼熱鬧,詩壇不寂寞!但熱鬧中雜音也很多,有的詩真是無病呻吟。本來歲月靜好,無啥憂愁,卻硬是要挖空心思弄出一點所謂的“憂”,所謂的“愁"來!盡是負能量。沒病裝有病,是搏取人家同情?還是別有用心?只讀得人家無精打彩,瞌睡沉沉……

  • 12 # 詩人劉志強LZQ

    我受到了專業的文學培訓課,有著名作家(浩然),著名作家(梁曉聲),著名詩人(沙地),還有北京人藝編輯(劉錦雲),北京晚報編輯(高立林),北京日報郊區板喜鵲編輯部編輯(劉志強),昌平區宣傳部(領導)給上了文學常識的培訓了課。退休前曾是(記者,通訊員,全國校園文化報特約記者,校園作家。)。創作四十幾年裡,可以做到見景生情的地步,滿腦子裡都是詩的詞句。

    在創作四十多年裡,對祖國大好河山的風景,充分發揮詩人的眼界,捕捉最有靈感的資訊。把詩句展示出來。創作出來的作品,都是能發表的作品共近千首。

    著名詩人(艾青)說過:(押韻的詩是好詩,不押韻的詩也是好詩,關鍵是詩的語言是不是詩句。)。絕不是口號試的語言。平淡無奇,沒有韻味。讓人從詩句中感受不到(正能量)。感受不到作者的心情。

    有一次去湖南的時候,坐在火車上看到湖南的百姓在霧氣濛濛的日子裡,依然趕著水牛在水田裡耕耘著,在看到湖南的魅力無限的風景時,我的靈感突然出現,急時拿起筆來瞬間就把簡短的詩句記錄下來。

    (燈籠)

    天濛濛,

    雨無聲。

    萬物原野,

    尖尖掛燈籠。

    (中秋)

    月光

    灑在樹葉上

    一陣微風

    卻把月光

    灑落滿地

    一會兒著

    一會兒滅

    又一次看到中秋佳節之夜,有人在一起舉杯喝酒時,我創作了一首詩。

    (中秋)

    月亮掉進酒杯中,

    濺起酒花香味濃。

    今夜與你話一曲,

    待到來年在續情。

    以上的詩句,都是來自靈感的出現。而靈感的出現的詩句都是最淳樸的語言。都不是坐在屋裡憑空捏造出來的。他們都有(生命力)。

    所以,詩人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用不同的角度看風景。用不同的腳步來丈量土地,用不同語言講述人間的真情。

    詩人的靈感是創作出最新的作品。也是源泉的發源地。

  • 13 # 梧桐樹邊羽

    你怎麼看現代寫詩的人?

    詩為心聲,詩以言志,詩是韻文。

    通俗地說,詩就是人類透過有節奏、押韻的言語來抒發自己的志向、表達自己情感。吟誦、朗讀是詩歌的基本特性。

    人寫詩,是出於情感抒發的需要,就好像單身久了,就要去發洩一樣。

    這完全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情。

    詩詞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藝術瑰寶,這句話是沒有錯的。

    但是僅限於傳統文化。

    有誰要把現代詩,現代仿古詩列入中國當代文化的瑰寶,那純屬敝帚自珍,坐井觀天。

    文化是個極大的概念,包含了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

    詩歌文化只是精神文化中極小的一部分。

    寫詩的人無非兩種。

    一種就是堅守住自己對文字抒發情感愛好的人。

    另一種就是找不到代替用詩歌來抒發情感的人。

    於抒發情感的路數里,現代還在寫詩的人:要麼喜歡,要麼不會別的。

    當今社會能夠表達心聲的方式和渠道多了去了,所以不愛寫詩,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因為這個東西早已不像在唐朝,可以換來仕途、名聲。

    如今被稱作“詩人”,大機率是被調侃,是一種說話者不自知,還以為是誇獎的調侃。

    要尊敬這些還在寫詩的人,不論是舊詩,還是新詩,因為他們還在執著於自己的愛好。

    現代人對詩的認識是有誤區的。

    為什麼出現了這麼多不堪的詩人,讓老百姓痛心疾首?

    是我們自己把詩人看得過高、過重了。

    其實詩人也就是普通人,無非是字詞表達情感的能力更好一些而已,根本不能代表人品和性格。

    寫詩只是一種愛好,古來如此,今天也是如此。

    在今天這個表達方式和渠道眾多的社會,最不缺乏的就是詩人——因為做詩人是最容易的。

    以上為簡答。

    實際上寫了兩千餘字,有感興趣的朋友不妨關注檢視。因為長文需要檢驗錯別字,所以會稍遲發出。

  • 14 # 宰金龍

    愛寫詩的人,首先是他(她丿對詩詞有著極濃厚的興趣。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他會把所遇到事依照自己的心得用精闢的文字和韻律表達出來。至於水平高低我想不用他人異議。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愛好,這是個人的選擇自由。他沒想過當詩人,也沒想過名震詩壇,只不過是對自己情感的釋放的一種方式,同時滿足一下自己的興趣而己。所以大有不必對愛寫詩的人說三道四,異議滿天飛。

  • 15 # 0西風瘦馬0

    寫詩的人多,說明熱衷中國文化的人多。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三有中,中乃冥,冥在陰陽之中,可辨陰陽,故可為師。

    眾中之中眾,明陰陽者眾,明陰陽者人也!華人明陰陽之人,人中之人也!

    詩乃道之門戶之一,詩慧史明,有慧方可思,有慧思路暢通,識道焉能無思乎?

    詩之成如畫之成,胸有成竹,易曰逆數。

    詩無不可言,言難離自心。自心之容自在詩中現,心胸狹隘難尋詩境。詩境心境!

    詩詞歌賦乃玩物,不可玩物喪志。一道通道道通,以道應事,事事順,利在人世。

    詩詞仿古須勝古,不然成造假之徒。今日之你非古人,古人之道不可不知。人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健康的熬夜通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