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泛愛眾G

    一些成績差的學生到了考試的時候,尤其是各班級評比平均分的時候,有不少學生會開始輟學。老師會想方設法讓他們不參加考試!

  • 2 # 瘋狂的教室

      教師冷暴力作為教師的問題行為之一,已經引起了社會的關注。教師冷暴力的實質是對教師傳統暴力的補償。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教師的冷暴力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師生關係造成了傷害。教師角色的轉變、教師的壓力和心理問題以及各種學生問題行為是引發教師冷暴力的主要因素。從教師個體的角度來看,緩解冷暴力的主要對策是透過認知干預進行自我心理調節和訓練,包括合理的情緒調節、正確的歸因和積極的應對策略。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和以學生為本理念的提倡,教師的問題行為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教師冷暴力作為教師問題行為的一個方面,也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關注。教師冷暴力是相對於傳統的“熱暴力”和“硬暴力”而言的,教師使用各種體罰手段。隨著中國教育法律法規的逐步完善,教師對學生體罰的直接暴力行為日益減少。然而,由於需要維護自己的權威和教學管理,一些教師採取了隱蔽的冷暴力來懲罰學生。

      一、教師冷暴力的內涵及危害

      教師冷暴力,也稱為教師軟暴力或教師隱性暴力,是指教師以非體罰方式的行為,主要目的是直接懲罰學生的心理。與教師的各種傳統體罰不同,冷暴力具有強烈的隱蔽性。它不直接作用於學生的身體,但給予學生冷淡、蔑視、疏遠、諷刺、恐嚇等不良行為,並以諷刺、輕視羞辱、威脅等語言性質對待學生。父母和其他學生不像體罰那樣容易發現。可以說,學生被傷害得無影無蹤,受傷的學生經常有痛苦的話語。這種直接的心理創傷是持久的,通常難以治癒。教師的冷暴力可分為冷漠型、教訓型、威脅型、嘲笑型、孤立型和控制型。

      教師冷暴力最直接的後果是師生之間的對抗,這導致了學生的反抗和教學效率的降低。同時,教師的冷暴力直接或間接地傳達了教師對學生的隱性消極態度,學生逐漸將教師權威的消極評價內化,形成消極的自我概念。此外,低年級學生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教師的一套不良行為模式會被學生複製到日常生活情境中。學生良好溝通技能的獲得和健康人際關係的建立在不知不覺中受到阻礙。長期以來,在教師冷漠無情的陰影下,敏感、抑鬱、抑鬱、自卑等消極情感體驗會接踵而至,對學生健全人格和心理健康的形成造成危害。此外,教師的不贊成容易導致學生的自我放棄,加劇各種不良行為的發生,為學生的正常發展埋下隱患。二、教師冷暴力的原因

      1.教師角色的轉變

      在社會心理學中,角色是指某一社會身份及其相應的內部心理狀態所要求的一般行為。社會對一個人的需求、期望和待遇直接取決於他在社會結構中的地位和社會角色。社會是人們判斷自己價值觀的首要和穩定的參照基準。社會中的個體有意識地保持他們的行為與社會對他們角色的預期行為相一致。從動態的歷史過程來看,當社會對角色的期望發生變化時,角色承擔者的行為也會隨之變化。

      教師的角色深受社會文化傳統和制度規範的制約,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在中國傳統的“天、地、王、親、師”倫理準則下,教師扮演著絕對權威的角色。老師完全高於學生。學生處於服從和支配的地位。師生關係是“支配-服從”型的。統治者是教師最高權威的象徵。它符合那個時代教師角色的規範。教師對學生的體罰是合法合理的。

      然而,在民主平等觀念和西方教育思想的廣泛傳播下,現代社會對教師角色的要求發生了很大變化。特別是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的角色發生了徹底的變化。一方面,教師仍然是社會規範的代言人,在某種程度上仍然與學生存在矛盾。另一方面,社會要求建立一種民主、平等和相互尊重的新型師生關係,強調學生和教師人格的完全平等。顯然,傳統的暴力方式與現代教師的角色要求不相適應,而冷暴力因其相對溫和的行為和相對隱蔽的危害而廣受歡迎。

      2.教師壓力與心理問題

      教師暴力實際上是社會心理學中的一種侵權行為。侵略是指故意傷害他人的行為,是社會規範所不允許的。身體傷害和精神傷害屬於侵犯的範疇。然而,由於口頭侮辱、誹謗和中傷是不與身體接觸的直接或間接故意傷害,不會造成法律規定的嚴重和明顯的傷害後果,社會對此相對寬容。因此,這種行為被稱為敵意,以區別於對直接身體傷害的侵犯。當侵略在明確的社會規範下無法實現時,敵意往往表現出來,而敵意實際上是補償性侵略。因此,不難理解,教師的冷暴力實際上屬於敵意範疇,這是對傳統暴力的補償。

      社會心理學對個人攻擊性和敵意的成因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實證研究。個體的情緒狀態、道德發展水平和自我控制水平以及群體的作用都會影響個體的攻擊性。至於教師的冷漠暴力,應該說教師面臨的巨大壓力和嚴重的心理問題是深層次的原因。當一個人長期面臨高壓,長期處於壓力或心理障礙狀態時,認知和情緒功能會相應受損,認知扭曲和情緒失控會導致非理性行為。目前,教師面臨著社會期望值高、學生的學業和行為問題、評估和評價以及高強度的工作量等各種壓力源。面對各種壓力源,教師的心理健康不容樂觀。根據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小組2005年對遼寧省14個城市168所城鄉中小學2292名教師的調查,51.23%的教師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

      3.學生的問題行為

      學生的各種問題行為是對教師教育能力、教育藝術、愛心和耐心的巨大考驗。教師未能正確處理學生的問題行為是冷暴力的直接原因。如今,學生有很強的獨立性、很強的個性、很好的表現,不願意事事服從老師,師生平等的觀念增強了他們的自主意識。這給教師的教學和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要求教師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理解每一個學生,更加註重處理學生問題的技巧。

      由於不良社會氛圍、媒體負面影響、學生自我控制能力差等多種原因的綜合影響,不少學生染上了各種不良習慣。如今,學生的各種不良行為導致師生間摩擦和衝突的升級。師生之間的衝突從來不聽老師的勸告,故意不聽老師的講課,在課堂上玩小把戲,與老師爭論到與老師相矛盾的地步,一些嚴重的案件甚至與老師扭打在一起。青少年學生心理發展的半成熟和半幼稚水平決定了他們的反抗與依賴、閉鎖與開放、勇氣與怯懦、傲慢與自卑、對童年的否定和對童年衝突與矛盾的依戀並存,並且會存在各種心理和行為偏差。因此,現階段學生的問題更加困難,對教師的考驗也更加嚴峻。

      第三,緩解教師冷暴力的對策

      教師在充分認識到冷暴力的危害後,應自覺加強自我控制,自覺減少甚至消除冷暴力。教師冷暴力的形成既有客觀因素,也有主觀因素。對個別教師來說,透過他們的主觀努力和認知干預方法進行自我心理調適和訓練,緩解壓力,維護心理健康,是最大限度減少冷暴力對學生傷害的有效途徑。

      1.情緒的合理調節

      伊莉斯的“理性-情感”療法可以提高教師的情緒調節能力。埃利斯情緒障礙作業成本法理論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為“人類的煩惱不是源於事物,而是源於他對事物的看法”。a是有關方當前遇到的事件。代表了個體在A之後的認知、情感和行為,一般認為A導致了c,但是,埃利斯指出,事實上,在A和c之間始終存在一個非常重要的中介因素B,這個中介變數是人們對A的信念或看法,換句話說,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個體對事件的解釋和評價是情感反應的直接原因。人們的非理性信念通常包括四種常見的形式:可怕的、無法忍受的、過度概括的和貶低自我價值的。為了減少他們的負面情緒,老師必須學會與非理性的信念爭論。例如,老師可能會有這樣的想法:“在學生面前犯錯誤是多麼可怕的事情”,“如果學生不服從我的命令,那將是不可容忍的”,“如果我這次不能制服這個學生,我將永遠得不到學生的尊重”等等。有了不合理的信念,當與學生髮生衝突時,不良情緒自然會發生,這將導致行為失控。沒有人是完美的,老師也不是聖人。並非一切都是絕對的。教師應該學會識別他們不合理的信念,並努力克服它們。他們應該對自我價值有一個合理的期望,用理性的思維建立一個合理的信仰體系。

      2.做出正確的歸因

      歸因是指對他人或自己行為的原因進行推理的過程,這種推理會影響一個人的態度和行為。人們對行為的歸因並不總是合乎邏輯的,有時會受到主觀因素的影響而導致偏差。每個人都有保護自己價值觀的傾向。普通人會因良好的行為而受到表揚,並否認他們對不良行為的責任。例如,當教師將師生衝突歸咎於學生時,他們可能會將錯誤完全歸咎於學生,從而懲罰學生,而不考慮問題是由於他們缺乏努力、耐心還是處理學生問題的方式不當。從長遠來看,師生關係只會變得更加對立。

      要形成正確的歸因,教師必須首先注意收集針對具體情況的綜合資訊,不要拘泥於學生以往表現的刻板印象,避免輕率的假設。學生違反紀律,沒有及時完成作業,甚至公開和老師頂嘴。學生們是否願意反抗他們的老師需要仔細而耐心地瞭解情況。這可能是由於學生一時的衝動和情緒,或其他特殊原因,不能理所當然地將他們的行為歸咎於學生的不良行為或他們與自己樹敵的意圖,並相應地採取簡單粗暴的措施。同時,教師也可以透過正式的歸因訓練掌握積極的歸因方法,如小組發展法、強化糾正法和觀察學習法。

      3.運用積極的應對策略

      教師應對策略是指個別教師在教育教學情境中面臨挫折和壓力時所採取的認知和行為模式。應對策略是壓力和身心健康之間的中介變數。一般來說,應對策略可以分為兩類:積極應對策略和消極應對策略。積極應對策略主要是以問題為導向的策略,注重問題的解決,有利於徹底緩解個人壓力,提高幸福感。消極應對策略主要是以情緒為導向的策略,重點是如何改善情緒。雖然它在短期內有利於緩解不良情緒,但從長遠來看,它不利於個人的身心健康。積極應對策略包括積極應對問題、尋求社會幫助和調整認知,而消極應對策略包括迴避、抑鬱、幻想和辭職。教師應積極加強學習和培訓,提高應對能力,面對壓力時採取更積極的應對策略。例如,勇於面對問題,遇到困難時,主動向別人求助,而不是敷衍了事和逃避;願意與他人討論問題,包括與學生更多的交流,願意與同事分享困難的工作問題或經驗;與他人進行更多的情感交流,願意與家人、朋友和同事交談;樂觀地看待問題,一個人不會根據自己的偏好和偏見輕易做出判斷,而是會更多地判斷和思考,面對困難時也不會輕易放棄。同時,掌握一些自我減壓的身心調節技巧,如放鬆訓練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20年什麼工作有發展前景,你會選擇什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