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找不到工作,打算自己創業,有沒有黃鱔影片教學?
2
回覆列表
  • 1 # 一哥電影社

    中國的黃鱔養殖經歷了20年左右的摸索發展,其間曾經採用過水泥池養鱔、池塘養鱔、稻田養鱔、網箱養鱔等多種方式。水泥池養鱔又分為水泥池有土養殖和水泥池無土養殖,而水泥池無土養殖又分為流水無土養殖和靜水無土養殖兩種。在網箱養殖中,實際上又有浮式網箱養殖、固定式網箱養殖、有土網箱養殖(俗稱“土池”)這三種方式。經眾多養鱔者實踐證明,目前較好的養殖方式為水泥池靜水無土養殖和網箱養殖兩種方式。

    網箱養殖

    網箱養殖具有投資較小、方便在魚塘開展黃鱔養殖、規模可大可小、操作管理比較簡便、水溫容易控制、養殖成活率高等優點。有湖泊、水庫、池塘等水量充足、水 位平穩條件的均可選擇此法。製作網箱所選用的材料一般為聚乙烯網布,網箱一般製作成長方形或正方形,底面積以不大於20平方米為宜。箱體深度為 1.2-1.5米(一般入水深度為50釐米,水面上的70-100釐米為防逃部分)。根據網箱大小裁剪網片,採用優質尼龍線,用鞋底機或縫紉機縫合。網箱 上緣四周翻卷同時縫入小指粗的尼龍繩和留出繩頭便於捆綁到木樁或支架上。塘水位不深可打樁安放固定式網箱,水位較深的塘安放浮式網箱。靜水池塘設立網箱總 面積不超過池塘總面積的30%,有流動水的池塘其網箱面積可達池塘總面積的50%。

    小池密養

    小池密養具有預防疾病用藥準確、用藥量小,觀察、管理方便,徹底防逃,用水量小,便於繁育等優點。此法適合全國各地的黃鱔出產區。一般鱔池面積10-30平方米,修建規格為2.5米×4米、3米×5米或3米×10米,深度為50-70釐米。內角建成弧形,池沿上砌探頭磚,使池頂的磚塊與池壁呈“T”字狀。整個養殖池都建在地面上,先在池的四周平地鋪一排平磚,再在上面砌池壁,池壁可以砌立磚(牆厚6釐米),然後池頂再放一塊平磚,使整個池壁與牆腳和頂上的“探頭磚”呈“工”字形。池底用水泥河沙加石子拌勻打底,並使整個池底向出水口的一方略微傾斜,以利排水。擷取一節長度比池壁厚度多5~10釐米,直徑為5釐米PVC塑膠管,在其兩端均安上一個同規格的彎頭,將其安裝在養殖池的排水孔處,使其一個彎頭在池內,另一個彎頭在池外,彎頭口與池底相平或略低。若要將池水深度控制在30釐米,則只需在池外的彎頭上插上一節長度約為30釐米的水管。當池水深度超過30釐米時,池水就能從水管自動溢位。若要排乾池水時,只需將插入的水管拔掉。如果養殖池較大,我們可以多設一個排水管。

    土池養殖

    採用土池養殖黃鱔,改造1畝(667平方米)稻田,僅需投資2000元左右,加上配套修建幾口觀察池,總投資僅3000元左右,成本比網箱還低。土池養鱔採用泥埂代替了網箱的“跳板”,加上土池內水的深度為50釐米左右,管理非常方便。中國的稻田眾多,利用稻田直接開展黃鱔養殖,平時的管理、觀察、捕撈都很成問題,也不能夠形成產量。將稻田改建成土池便於集約化管理,容易形成較高的產量。據有關資料統計,採用傳統的稻田養鱔,畝產黃鱔僅100-200公斤,將其改建成土池後,畝產可達2000公斤左右。對於沒有其他場地或初期的資金不多的養殖戶,這無疑是養殖的首選。修建土池選用能灌水達40釐米以上的稻田,四周將聚乙烯網布埋20-30釐米到泥土下,其餘網布要打樁固定以防逃。稻田中間也用網布隔成50-100平方米一個的土池,池中放竹框鋪水草即可。養殖戶採用何種方式養殖黃鱔,應根據自身的條件因地制宜進行選擇,各類鱔池的具體修建方法參照《黃鱔生態小池密養新技術》。

    (1)放養時間水庫、河道、湖泊中的水比池塘水升溫慢,華南地區2月中旬,華北、華東地區3月中下旬,東北地區還要晚~些.水溫升到15℃時,才放鱔種。網箱養鱔放養密度為每平方米100~150條,鱔種規格為每條40克。規格小的鱔種。上以多放。鱔种放養前要消毒,用3%一4%食鹽水浸泡10~15分鐘。

    (2)飼養鱔種入箱後3天內不餵食,等它適應了新環境後再喂,每天傍晚喂1次,攝食旺季的7~9月份,上午9時增加餵食1次。餌料可以用水庫、河道、湖泊裡捕捉的小魚蝦,也可以自己養蚯蚓、螺、蠅蛆、黃粉蟲等。投餵量每天為黃鱔總重量的4%一8%,具體喂量根據黃鱔的吃食情況而定。

    (3)巡查網箱養鱔每大都要巡查1~2次,提起四邊網衣檢查有沒有破裂的地方,有沒有網日被汙物、藻類、各在堵塞。如發現網衣破裂,要及時修補或更換;網上堵塞。司以把四邊網衣提出水面,用高壓水槍沖洗,或者用鐵刷子刷一遍。

    (4)保持水位恆定水庫、河道、湖泊等大的水體,每年受降水量的影響,水位變動很大,這對黃鱔的生長有害。我們可以在固定式網箱四周的粗竹竿上安上滑輪,可使網箱上、下移動。養殖期間要隨著水位的變化不時地調整網箱位置,只要能使網箱上口高出水面10釐米就可以。活動式網箱能隨水位變化而自動調節。

    (5)移植水生植物黃鱔善陰怕曬,為給黃鱔提供適宜的環境,網箱內要移植一些漂浮性的水生植物,如水花生、水浮蓮等,移植面積為網箱面積的1/2~1/3,還要定期將過多的植物措出來。

    發熱病

    1.1 病因和病症 此病主要發生在運輸過程中,由於密度大,運輸時間長,體表粘膜被水中微生物分解,大量耗氧,放出熱量,造成水溫劇增(可高達50℃),使底層黃鱔纏繞成團致死,死亡率有時可達90%。

    1.2 防治方法 在運輸前先經蓄養,勤換水,使黃鱔體表泥沙及腸內容物除淨,氣溫23~30℃情況下,每隔6~8小時徹底換水1次,或每隔24小時,在水平施放一定量的青黴素,用量為每25升水放30萬單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腸炎病

    2.1病因和病症 投餵腐爛變質食物、飢飽不均、免疫下降、養殖密度高和水質惡化均可引起此病。病鱔行動遲緩,全身發黑,尤以頭部明顯,腹部膨大出現紅斑,肛門紅腫變紫,輕壓腹部有黃水或膿血流出,病鱔食慾下降,腸內無食,區域性或全部腸管充血發炎,短期內死亡。

    2.2 防治措施:①用10g/m3生石灰或1g/m3漂白粉交叉消毒水體,每半月使用1次;②加強飼養管理。投餵飼料做到“四定”,不投餵腐爛變質飼料,及時清除糞便殘餌,防止水質惡化;③飼料內加抗菌素,按飼料重量計算,交叉使用下列物品:0.2%--0.5%土黴素、0.1%--0.2%呋喃唑酮、0.1%氟哌酸,連喂3-5d;④對病鱔應內服與外用藥同時使用,也可用0.2—0.3g/m3禽用紅黴素全池潑灑;⑤每50kg鱔魚用大蒜100g、食鹽200g,分別搗爛溶解拌餌投餵,連喂3-5d。

    3.1 病原和病症赤皮病一年四季都要發生,5~9月份為流行季節。是目前發生較嚴重的疾病,大小鱔均患,多為捕撈或運輸造成外傷,細菌侵入面板而引起。病鱔體表發炎充血,尤以腹部和兩側最明顯,呈塊狀,食慾下降,活動減少,嚴重時毛細血管破裂,全身發紅,粘液脫落,肛門紅腫漸以紫。以病後短期內死亡。

    3.2 防治方法 ①用1g/m3漂白粉全池潑灑,應保持水位10cm左右;②用2g/m3五倍子煎水全池潑灑,連續2-3d,或用生石灰和“魚康泰”灑池,效果較好;③飼料內拌藥物,如三黃片、磺胺藥、紅黴素,池內浸漚楓樹蓖麻葉。④用1千克魚康樂1號添加於100千克黃鱔飼料中摻拌投餵,每天1次,3~7天為1個療程。

    爛尾病

    4.1 病原和病症 是魚尾部感染產氣單孢菌而引起的。在密集養殖池和運輸途中容易發生,病鱔尾部充血發炎,繼而肌肉壞死腐爛,以致尾部骨肉爛掉,尾脊椎骨外露。嚴重影響黃鱔的生長,爛尾病不易致死,但易併發其它細菌性疾病。病魚反應遲鈍,頭伸出水面,嚴重時尾部爛掉,尾椎骨外露,喪失活動能力而死亡。

    4.2 防治方法 ①運輸過程中,防止機械損傷。②放養密度不宜過大。③改善水質與環境衛生條件,避免細菌繁殖。④病鱔單獨處理,用土黴素、磺胺藥拌飼料投餵,0.2g/m2 呋喃唑酮全池潑灑,或0.25單位/mL的金黴素,連續使用3-5d。⑤金黴素藥液浸洗魚體,濃度為每毫升0.25單位。

    水黴病

    5.1 病原和病症 在放養初期,由於操作不慎,體表受傷而感染,肉眼可見到傷處長黴絲。

    5.2 防治方法 一方面立即加註新水,一方面用食鹽和小蘇打(前者每百升水加2.5千克,後者每立方米水體用量20克),全池潑灑,同時每立方水體用0.2~0.3毫升的殺菌紅全池潑灑直到病癒。

    列印病

    6.1 病原和病症 該病是成鱔階段的主要疾病,多發生在在土養殖,好發於高溫季節。初期鱔體面板出現圓形或橢圓形黃豆大小的紅斑,隨著病情的發展,肌肉腐爛,直至露出骨胳和內臟。6.2 防治方法 ①全池潑灑10g/m3生石灰或1g/m3漂白粉,每半月交叉使用1次;②病爛處塗高錳酸鉀粉或用毛筆沾1%高錳酸鉀溶液;③用0.2g/m3呋喃酮或0.3g/m3“魚安”或紅黴素25萬單位/m3(片劑需研碎)全池潑灑,連灑3-5d,同時內服磺胺或土黴素;④將蟾蜍剝皮放入鱔池,或潑灑蟾酥。

    白皮病

    7.1 病原和病症 本病也是一種面板病,病原是白皮極毛桿菌。白毛病與爛尾病一樣,發生在黃鱔尾部,只不過該病多發生於幼鱔期間。表現為尾部發白,病灶處無黏液,病鱔行動較慢,人們只要用手抓它便一抓即著。流行季節為5~8月之間,死亡率可達60%以上。

    7.2 防治方法 (1)每50千克黃鱔口服土黴素5克,連續3天為1個療程,連續3個療程。 (2)中藥合劑潑灑 艾葉1000克、地虞子100克、蒼朮150克、並頭草250克、百合50克、大黃30克,另加苯甲酸20克混合後以70℃溫水浸泡48小時,均勻地擠藥汁於30平方米的黃鱔池中,並注意觀察,如黃鱔無反應,2~3天后換水、換藥,一般2次可可愈(該方可擠汁3~5次)。

    梅花斑

    8.1 病因和病症 此病病因不明。在長江流域一帶常發生在7月中旬,病狀為黃鱔背部出現黃豆大小的黃色圓斑。8.2 防治方法 在飼養池裡放養幾隻蟾蜍(俗稱癩哈蟆)。已發病者,可用1~2只蟾蜍(池面積大,可多用幾隻),將頭皮剝開,用繩繫好,在池內反覆拖幾次,1~2天后即可痊癒。

    萎癟病

    9.1 病症和病因 又稱消瘦病 病因放養密度太大,規則參差不齊,爭食太強,餌料不足,營養不夠所致。患病鱔魚獨遊,體色發黑,消瘦、頭大、身細。

    9.2 防治方法 同一鱔魚池規格整齊,防止爭食。‚放養密度適宜,密度過大,應及時分池。ƒ飼料要求營養全面、豐富,投均勻,滿足鱔魚攝食生長。

    出血病

    10.1 病原和病症江蘇寶應縣科委凌天慧以及南京農業大學徐福南等,於1990年發現了國內外均未報道過的黃鱔敗血型疾病,暫稱黃鱔出血病。透過解剖和顯微鏡觀察,證實該病是由“氣單孢菌”引起的出血病,對黃鱔人工接種“氣單孢菌”毒株,發病症狀與原發症狀完全相同,接種後91小時,黃鱔全部死亡。剖檢可看到病魚面板及內部各器官出血,肝的損壞較嚴重,血管壁變薄,甚至破裂。從病理學來分析,這是由於“氣單孢菌”產生的毒素而引起的。

    10.2 防治方法 每100千克飼料新增漢寶出血停250克,每日2次,連用3~7天。‚病鱔用0.25g/m3的金黴素或呋喃唑0.8g/m3全池潑灑,或將大黃片1%-3%拌入飼料投餵,效果較好

  • 2 # 《詩人》

    黃鱔養殖 前景可以 可國民消費的量不是很高 價格也是以野生價高 或者冬季銷售 人工養殖 價格不是很高 銷量也不大 如果人工養殖 要做到 個大 量重 活體飼料餵養 如蚯蚓 紅蟲 蛆蟲

  • 3 # 養殖一點通

    1、池塘條件

    單個網箱面積6-10㎡為宜,網箱高1.5m,設定網箱面積不超過池塘水面四成。網箱內投放黃鱔苗後種植水生植物,品種如:水花生、水葫蘆等。

    2、品種

    深黃大斑鱔、土紅大斑鱔、青鱔等。前兩種生長快、性狀優良。

    3、放種時間

    最好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連續晴好的天氣進行,此時水溫相對穩定,苗種入箱後成活率高。

    4、苗種規格

    投放苗種一般在30g/尾-60g/尾,放養密度在0.75Kg-1Kg/平方米。

    5、飼養技術

    先對鱔苗馴食,飼料品種應充分考慮其是否能夠持續供應,後期不再換料。

  • 4 # 春種夏耕秋收冬藏

    黃鱔養殖現在還是比較多的,因為市場潛力大。比如野生黃鱔價格就在40~90之間浮動,但野生的畢竟數量少,特別對於我們愛吃的人來說,哪會供應得上呢。具體怎麼養,同仁們分享了很多了,我就談談養殖需要注意的地方吧。

    第一,黃鱔適應性強,但並不代表它好養黃鱔能適應各類淡水生活,田間、池塘、河流、水庫、小溪溝等都有其身影。但是,養殖畢竟是人為活動主宰,稍有不慎,就會損失。這麼說吧,我一朋友從學校畢業就回家養黃鱔,花了很多錢建了水泥池子,專門收購新鮮小雜魚以及雞、豬下腳料餵養。當年7月份,3口池塘幾乎漂滿黃鱔,損失慘重。原因是本就處於熱河谷地區,新建池塘淤泥少,而且沒有提高水位,溫度過高,溶氧消耗,死傷也就來了。所以,養殖條件要充分考慮,技術細節也要注意。第二,黃鱔逃逸性強想想看,山區水田裡都有黃鱔,那麼高的山,它都能溯水而上,何況池塘呢,一夜間全逃光也不是沒有可能。黃鱔和多數魚類一樣,有趨水性,也就是喜歡流水的地方,所以池塘養殖特別要注意防逃。第三,網箱養殖最好網箱養殖易管理,易捕撈,黃鱔得病少,產出率高。網站養殖就是在池塘中設定網箱,池塘水深最好在1.5m以上,網箱上種植水花生或水葫蘆遮擋Sunny和提供棲息環境,投餵以動物性餌料為主。需要注意的是,網箱養殖池塘的水以微流動狀態最好,如果是靜水,要設定增氧機,以防缺氧。池塘中可以適當放養些請雜清汙魚類,可保持水質良好。第四,黃鱔性逆轉的特性黃鱔的這種生物特性還很奇特,剛從胚胎出來,一直到性成熟時,它是雌性,一旦產卵後,就變成雄性,此後終身是雄性,不再變成雌性,生物學上把這種特性稱為“性逆轉”。性逆轉給黃鱔養殖生產帶來最大的影響就是苗種問題。本來黃鱔懷卵量就少,在加上這麼一個性逆轉,導致黃鱔苗種一直難以供應得上,而人工繁育又難以突破技術瓶頸。所以,市場上的苗種就有野生打撈和人工苗種兩種,質量參差不齊,養殖者一定要注意苗種的挑選,特別是電捕和藥捕的黃鱔苗,不僅影響養殖生產,還嚴重破壞生態。第五,同類相殘黃鱔貪食,而且不耐飢餓,所以,投餵就要科學,要餵飽喂好,否則會同類打鬥、相食,造成損傷,感染疾病就不好了。第六,病害預防最好的治病方法就是防病。一是要防受傷,黃鱔喜歡安靜的環境,儘量不要驚動到它們,以免亂竄遊動,造成受傷;還有就是上面說的,要餵飽喂好,避免同類相殘。二是注意餌料衛生,特別是動物性餌料,一定要保證來源衛生,投餵前消毒。三是適時投餵藥餌,如大蒜素、食鹽、維C等。

    總之,養殖技術是學與用的結合,光說不練假也難提高,總要在實踐中去驗證和摸索,才是最適合自己的。

  • 5 # 鱔珍海味

    隨著人們對黃鱔的認可,野生的黃鱔已經供不應求,人工飼養黃鱔已成為當今發展趨勢。黃鱔也叫鱔魚,長魚海蛇等,味鮮肉美,刺少肉厚,常生活在稻田、小河、小溪、池塘、河渠、湖泊等淤於質水底層,在中國各地均有生產,以長江流域、遼寧和天津產量較多,鱔魚體型似蛇,圓筒狀。頭粗尾細,體表有一層光滑的粘膜保護去,無鱗,色澤黃褐色,體則有不規則的暗黑斑點,全身只有一根三稜刺,肉嫩味美。

    那麼價值極高的黃鱔在飼養時需要注意那些問題呢?首先作為繁殖後代的黃鱔可以從稻田、溝渠、或養鱔池中挑選,也可以從黃鱔養殖場獲得。

    如何飼養黃鱔?那麼對黃鱔的選擇就是重中之重。在選擇時要注意黃鱔體質要健壯、無病無傷、黏液完好、行為敏捷最好個頭較大、體黃且有褐色大斑點的黃鱔作為種鱔。

  • 6 # 雲種養

    黃鱔是合鰓魚科黃鱔屬的一種,為熱帶及暖溫帶魚類、營底棲生活適應能力強,在中國各地均有生產,以長江流域、遼寧和天津產量較多,肉嫩味美,營養豐富。主要棲息於稻田、湖泊、池塘、河流與溝渠等泥質地的水域,甚至沼澤、被水淹的田野或溼地等皆可見其蹤跡,喜鑽洞穴居。

    黃鱔的網箱養殖

    該方法具有投資少、規模可大可小、放養密度大、生長速度快、成活率高、管理簡單等優勢,同時又不影響養魚產量,還能充分利用水體,大幅度提高經濟效益。

    養殖環境:

    黃鱔養殖對環境要求特別高,池水不宜過深、水質一定要清潔避免施肥肥水、一定要在水面覆蓋水草遮蔭、淨化水質。

    水位落差不大,不受洪澇和乾旱影響,水體中無損害網箱的魚類或水生動物,水深1.5~2.5米,靜水或微流水,光照充足,無冷浸水。符合以上條件的水體都可設定網箱養殖。

    網箱設定:

    網箱可用聚乙烯網片製成,規格為3米×2米×1.2米,上沿高於池埂0.5米,接頭部分絞合緊密,防逃跑,四角用毛竹固定。加水後在網箱中移植水花生,供黃鱔遮蔭、棲息,放養前7天用二氧化氯徹底消毒,濃度為1克/立方米。

    品種選擇:

    取自本地電捕鱔籠張捕的鱔種,不可用藥捕、鉤釣的鱔種。

    選擇體色黃、體質健壯的鱔種,剔除體色盲灰、有病有傷和規格過大的鱔種。

    放養密度:

    一般每平方米可放養規格10~15釐米的鱔種1.5~2公斤,同一問箱中的鱔種規格要儘量整齊,放養時間在每年的4~5月份,放養前,鱔種用20克/立方米的聚維酮碘溶液浸浴10分鐘左右。

    飼餵餌料:

    飼餵黃鱔應以蚯蚓、蠅蛆、黃粉蟲以及小雜魚等葷料為主,然後少量輔助飼餵一些素料。另外,飼餵黃鱔的飼料必須固定,避免隨意更換,不然則會引起黃鱔拒食影響正常生長。

    注意:定期觀察黃鱔的攝食和活動情況,做好池塘日記。定期檢查網箱,做好疾病預防、防逃、防偷、防鼠害工作。

  • 7 # 農事百態

    如何科學養殖黃鱔?基本上養殖黃鱔來說從四個方面進行管理就可以了,基本上養殖地區選址、餵食、投放時間、放苗時候,這樣進行科學的管理下,黃鱔的養殖長勢和成活都比較高。

    一、黃鱔的養殖選址:首先大家應該比較安靜閒置的空閒地區,因為過於吵鬧,會造成黃鱔受驚嚇的情況,導致黃鱔的長勢有影響,還有就是水質必須乾淨,選擇在無汙染的水域進行養護,池塘在支架上選擇好的水質和安靜地區更利於黃鱔的生長髮育。

    二、黃鱔的餵食選擇:基本上黃鱔的餵食可以選擇草料和肉食進行混合養殖,基本上肉食用蚯蚓和雜魚進行餵養,然後在草料方面可以豆渣或者菜籽餅進行餵養,綜合肉食和素食進行科學餵養,更利於黃鱔的長勢和高產。

    三、黃鱔的放苗:基本上黃鱔在夜間出來,所以大家在下午的7點左右進行餵養就可以了,不宜餵食次數過多,大致一天餵食一次就可以了,晚上不宜過晚,控制在晚上7點即可。

    四、黃鱔的投放時間:因為黃鱔的養殖投放時間不能亂投,因為夏季的時候是黃鱔的繁殖成熟期,所以大家在9月份進行投放或者是春季4月份進行投放,這樣黃鱔的投放時間適宜,在生長溫度和養護方面都是比較適合的,也是科學管理黃鱔的好方法,更利於黃鱔長勢。

  • 8 # 愛釣網

    一、飼養黃鱔技巧:

    1、關於水質

    一般能養殖魚、蝦且排灌方便的水體都能養殖黃鱔,水體大小不限,只要能設定網箱的池塘、河溝、水庫、藕塘均可,但水深最好在1米以上,水質較好,中性偏鹼(pH值在6.8~7.5之間),同時水溫要求變化不大,若池子太小水溫易變化,不利於黃鱔養殖。

    2、控制水位

    池水不宜過深,一般底泥厚30釐米,水深5~10釐米。夏天雷雨時,如池水上漲,黃鱔外逃量很大,甚至全部逃光。所以,這時一定要及時排水,控制好水位,保持水面與池頂的距離。因黃鱔魚習居穴中,頭不時伸出洞外窺測或呼吸,水層過深,將迫其游出洞外,不利生長。

    3、餌料投餵

    黃鱔是肉食性魚類,它的主要餌料有蚯蚓、蝌蚪、蠅蛆、小魚蝦、蠶蛹、螺螄、河蚌肉等,其中以蚯蚓為最好。人工飼養黃鱔,在動物性餌料不足的情況下,也可兼投一些植物性食物,如麥麩、米飯和瓜果皮等。黃鱔不吃腐臭食物,因此變質的殘餌要及時清理,應根據每日攝食情況,及時調整投餌量,以不剩和稍剩為度,不可時多時少,時飽時飢。殘餌過多,不僅浪費,而且食餌腐爛發臭,也影響水質。

    4、日常管理

    網箱養殖水體相對較為穩定,但對水體較小的池塘宜適當換水,有條件的保持微流水則更佳,以維持網箱內水體活度。在洪澇及乾旱季節要注意保持水體水位穩定。每隔10~15天適當潑灑生石灰調節酸鹼度,pH在6.8~7.5為宜。由於黃鱔魚網箱網目較密,加上水體中汙物.網箱內殘餌、糞便等排洩物極易堵住網孔,使網箱內外水流交換受阻,因此必須經常洗刷網箱,必要時必須換網,同時嚴格檢查網是否破損以提防逃鱔以及清除腐爛的水草。

    二、黃鱔的餵食

    黃鱔是一種以雜食性魚類,它的主要餌料有蚯蚓、蝌蚪、蠅蛆、小魚蝦、蠶蛹、螺螄、河蚌肉等,其中以蚯蚓為最好。

    擴充套件資料:

    黃鱔特性:

    1、黃鱔雌雄同體,在其前半生是雌性,後半生為雄性,從胚胎到性成熟期都是雌性。雌性性成熟產卵後(5-9月),卵巢逐漸退化,精巢開始發育(8月-翌年2月),第二次性成熟(翌年5月以後)為雄鱔,可產生精子。這一發育過程是單向的,即此後均以雄性個體存在。

    2、黃鱔為熱帶及暖溫帶魚類,常棲息水底生活的魚類,適應能力強,白天活動少,多在淤泥中鑽洞或在石隙中穴居,夜間出穴覓食。黃鱔是以各種小動物為食的雜食性魚類,夏季攝食最為旺盛,寒冷季節可長期不食,而不至死亡。

  • 9 # 踏火逍遙說魚

    黃鱔怎麼養殖?

    黃鱔這些年的價格在淡水水產品中來說算是比較高的了,同時因野生的產量很難滿足人們的需要,有很多養殖戶都進軍黃鱔養殖,對於黃鱔怎麼養殖?踏火之前有好幾位朋友都養殖過黃鱔,來說一下他們的方法:

    水體要求:黃鱔對水體要求是比較高的,因此養殖的魚塘一定要水源方便且水質好,至少要沒有工業汙染才,魚塘水深至少2米以上,否則也不好掛網箱。

  • 10 # 木子就是李

    黃鱔養殖技術一直是中國水產養殖研究的物件,在過去的20年裡,可以說對於黃鱔養殖的研究一直沒有停歇過。隨著黃鱔價值的不斷被挖掘,養殖黃鱔無疑成為了一項不錯的投資。 那麼如何科學養殖黃鱔呢?

    第一,科學養殖黃鱔要因地制宜選擇養殖方法。 目前養殖黃鱔的鱔池選擇是科學養殖黃鱔的第一步,鱔池的選擇要根據當地的資源去做出選擇。

    第二,科學養殖黃鱔要懂得育苗選苗。科學選苗是養殖黃鱔的重要一部分,也是科學養殖黃鱔的關鍵環節。

    鱔苗選擇不好,可以說滿盤皆輸。選擇不好的鱔苗,不僅可能給原有黃鱔帶來疾病,而且生長緩慢容易死亡。目前市面上的黃鱔大於100g 的黃鱔才能給出高價。

    1.掌握鱔苗重量,野生黃鱔的價值要比人工養殖的貴很多。但是野生黃鱔鱔苗的捕捉是一個難題。而且在甄選辨別時要看其重量是否達標,一般在30g 以上的鱔苗生長週期短,上市快。

    2.科學辨別黃鱔品種,好品種生長快。黃鱔的品種很多,就像錦鯉一樣,不同品種的黃鱔生長速度和抗病毒力不同。而在眾多品種當中,應選擇深黃大斑鱔和土紅大斑鱔。具體的分辨方法需要去學習,根據實物去對號入座,去逐漸認知。

    3.科學挑選鱔苗要分辨鱔苗有無疾病。如果在引進鱔苗時就錯選帶病的鱔苗,那麼後期的養殖和管理會麻煩百出。黃鱔苗的分辨,要從其外表觀察和簡單實驗去做。簡單可以概括為“察,摸,驗”。查是觀察,摸是用手感知鱔苗表面黏膜是否完好,驗是透過簡單試驗來檢驗鱔苗的好壞。具體方法可以去購買一本黃鱔養殖技術,多去學習和實驗。

    4.科學挑選鱔苗還要懂得黃鱔養殖常見疾病。黃鱔常見疾病有:腐爛病,水黴病,腸炎病和寄生蟲病。瞭解學習黃鱔疾病病灶,可以在購買鱔苗時少有彎路。

    第三,科學養殖黃鱔要充分了解黃鱔習性。

    黃鱔喜歡打洞,屬於穴居性動物,形似蛇,因此也叫蛇魚。因此根據不同養殖鱔池的選擇,要做到不要讓黃鱔跑掉。 黃鱔屬於肉食性動物,因此養殖黃鱔應該科學餵食。不要餵食腐爛發黴食物,給予新鮮食物。 黃鱔體表分泌粘液,而粘液是黃鱔自我保護的屏障,因此不可破壞黃鱔體表的粘液。

    黃鱔喜歡晝伏夜出性動物,因此餵食時間選擇應該選擇夜晚。另外黃鱔冬季休眠,因此養殖黃鱔如果要保證四季無空隙養殖,就應該提供27~30攝氏度的恆溫。

    總說,科學養殖黃鱔一直是中國水產養殖的關注點,也正在積極研究並試驗。目前較為理想的鱔池是大棚養殖,實現了一年四季養殖保障。養殖黃鱔利潤高,市場空缺大,但切不可盲目養殖,應該先如學習黃鱔養殖技術,從鱔池設計,到鱔苗選擇,再到飼養食物選擇,以及黃鱔捕撈,每一步驟都至關重要。目前黃鱔市場可觀,投資養殖黃鱔得確實是農民朋友們投資的好專案。

  • 11 # 晴格格在東北

    你好,我是晴格格,黃鱔是食用價值比較高的魚類,下面就讓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吧!

    黃鱔是中國分佈比較廣泛的一種魚類,黃鱔的肉裡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適合大人和孩小食用,營養非常豐富。隨著黃鱔食用、藥用價值的開發,養殖黃鱔的人也就多了起來,想要養殖出優質的黃鱔,一定要懂得黃鱔的飼養方法,否則貿然養殖就會造成不小的損失。

    黃鱔的養殖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1. 池塘準備:作為規模化的養殖場,最好配足黃鱔整個養殖過程所需的設施,從繁殖到鱔苗培育再到黃鱔的養成,需要配產卵池、孵化池、育苗池、成鱔養殖池。產卵池通常5-10平方米,孵化池2-10平方米,育苗池3-10平方米,成鱔池10平方米以上;要求池內壁光滑,新建池要進行脫鹼處理,可以用水反覆浸泡半個月或者使用醋酸處理;除孵化池其它水泥池都要設定防逃設施;最好設定底部增氧設施。

    2. 鱔苗培育:池底可以鋪設一些磚瓦亂石,常規消毒可以使用強氯精等;並使用氨基酸肥水膏和肥蛛寶等培育水質;剛孵化出的鱔苗可以放養3000-5000條/平方米,後要及時分池,到1.5釐米左右可以按照100-200條/平方米養到年底;投餵開始的時候最好喂絲蚯蚓和輪蟲枝角類或者用豆漿培育法開花;大約15-30天以後馴食到固定點並設定餌料臺,餌料也逐步替換到人工飼料;飼料中可以新增EM菌或者維生素C鈉粉。日常加強巡塘和水質管理,經常施用EM菌和複合利生素等型別的活菌製劑,可以交替或者聯合使用;同時根據水質水色施用改底淨水的藥物,及時防治魚病。

    3. 成鱔養殖:鱔池底鋪2.5-85釐米泥土,並種植水生植物,比如:慈姑、水花生等;放養前用0.2千克/平方米生石灰溶解後全池潑灑,或者用強氯精消毒;3天以後可以施用氨基酸肥水膏或者有機肥,放鱔種以前潑灑碧水爽或者解毒救星,7天后放入消毒鱔種100-200條/平方米,馴食以後每池可以放入1-2只蟾蜍和泥鰍0.1-0.2 千克/平方米,也可以放一些螺螄和小雜魚。設定餌料臺,傍晚投餵主要是由蚯蚓、蠅蛆、小雜魚、螺蚌肉、蠶蛹、動物內臟並搭配一些米飯、麵條和瓜果皮等組成的飼料,或者黃鱔專用配合飼料,飼料中可以新增EM菌或者維生素C鈉粉。堅持“四定”原則;也可以在池中佈置黑光燈引誘昆蟲及用豬血等引誘蒼蠅產卵生蛆供黃鱔攝食;日常加強巡塘和水質管理,經常施用EM菌和複合利生素等型別活菌製劑,可以交替或聯合使用;同時根據水質水色施用改底淨水的藥物,及時防治魚病。

    4. 溫度控制:水泥池要注意溫度的控制,夏季高溫的時候在水面放養一些水葫蘆、水浮蓮或者萍薸類,面積控制在2/3以下;也可以在池上搭建一些瓜棚類遮陽降溫,秋季水溫下降時要及時撤出。

    5. 適時捕撈:通常可以在11月下旬對黃鱔進行捕撈,採用黃鱔籠捕撈,籠裡放上蚯蚓,傍晚放早上收,慢慢捕出;也可以放乾池水,翻泥圍捕;鱔種捕撈更要小心,在分池的時候不要損傷或者吧受傷的鱔種及時剔除,分池前可以潑灑維C應激靈等進行預先處理,減少鱔種的應激反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口罩特別便宜,街上也沒有什麼人佩戴,要不要囤一些以備後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