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謹一先生

    如果有城市讓他來治理,他無疑是合格的御史。可惜他是個忠義憨厚之人,論計謀不如曹操,論忍耐不如孫權。他原本是有本錢的,可惜在火燒連營時,輸完了。後面的本錢基本都是在諸葛亮在賭,沒有得力的武將怎麼可能能開闊國土?他做事完全是隨意的,壓根忍不了。你看看朱元璋無論死多少兄弟他都不衝動,只打該打的戰,不會因為哪個兄弟死了他就要發脾氣攻打誰。他只有一個目的,他要當皇帝,不惜一切代價。可劉備不行,凡事都是別人做主,他壓根就沒主意。不知兵法,不知人心。說白了,就是職場裡沒用的老好人。做事全憑心情。有人殺了我二弟,我要報仇,我不管,我就要報仇。報仇也要講時機,不是說報就報的。有得力的謀士很重要,可也要看君主是個怎麼樣的人。君主不行,再強大的謀士也是白蓋。

  • 2 # 陛下請上馬

    先說結論:孔明和龐統出山太晚了!

    漢末天下大亂,群雄並起。經過幾十年的拼殺,曹操已成為最強者,當時他所統治的地區不僅地域廣大,且資源(糧草、兵馬)源源不竭。此外,在幾十年的成長曆程中,曹操吸納了無數傑出的人才。孔明和龐統出山前,曹操天下三分有其二,幾乎大定。縱使孟德敗於赤壁、漢中,但實力仍舊處於絕對的優勢地位。如果弱小的一方要上演強勢逆轉,除非有非常明智的策略並執行的完美無缺,還要有運氣的加持。可惜世事無常,沒有策略和人是完美的。即使有一兩個奇才,也不能扭轉天下大勢。

    假如孔明和龐統早生二十年,三國或許又是另一番景象。當然這僅僅是天馬行空的想象了。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 3 # 泡沫小劇場

    打天下,需要天時地利人和,還需要智者出謀劃策,方可成就大事,既然劉玄德得到了臥龍和鳳雛為什麼沒有統一三國呢?我覺得有以下幾種可能。

    ①:臥龍和鳳雛乃三國數一數二的智者,得其中一個便得天下,首先呢,臥龍輔助劉備等上了皇位,開啟了北伐的開幕式,剛開始挺艱難的,又得了鳳雛,更是讓劉備大喜,反清復明(這裡是比喻句)的大業將要實現了,可惜的是,當時的鳳雛剛來到這裡為劉備做事,急於立功,誤入埋伏,為劉備捱了那麼一箭,就這麼死翹翹了,剛出山就死了,感覺是不是隻是浪得虛名而已呢?雖然就這麼死了為劉備捱了一箭也扳回來一局。

    ②:不光要智者出謀劃策,也需要武將的助攻,劉備身邊的五虎將這麼厲害的一個團隊,也沒完成大業,實屬不應該,子龍只是劉備身邊的保鏢,沒有立功的機會,黃忠又太老了,唯一兩位自己最信任的人也因為大意範了大錯,關羽鎮守的荊州乃國家重要之地,因為自己高傲自大,目中無人,丟失了荊州,這就是著名的大意失荊州,自己也死了,那哥倆還犯糊塗為你報仇,張飛急於報仇鞭打手下,被自己人砍了頭,這真是冤大頭,劉備自己也中計毀了大半輩子基業。

    總結:在天時地利人和都佔全的劉備沒能完成大業不應該啊,所以說做事不能意氣用事,有這麼好的牌被你打瞎了。

    有粉必互,有贊必回,有回必應!!!

  • 4 # 櫻花如歌

      水鏡先生: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

      這句話本身沒有毛病,錯在劉備前期的猶豫不決與後期的驕奢淫逸,錯失良機,最後只能夠偏居一隅。

      佔領荊州之後,漂泊了大半輩子的劉備終於迎來了一手好牌,武將擁有五虎上將,軍師得到了臥龍鳳雛,地盤荊州為九省通衢,可以說風光無兩。

      根據兩位超級軍師的謀略,向東和吳,向北拒曹,向西徵蜀,劉備倒是聽從了這個策略,可是執行的時候,卻猶豫不決了。一會兒說劉璋是他的宗親,這樣做顯得薄情寡義,被天下人所恥笑。於是,一邊猶豫一邊進兵。陣前猶豫絕對是兵家之大忌,可惜劉備不顧著一些。

      本來呢在龐統的一手謀劃之下,有很多次機會,劉備可以輕鬆拿下劉璋的西川,可是卻被白白拖沒了,局面十分被動,讓龐統喪命落鳳坡的時候,才找這個藉口,正式與劉璋決裂。可以說,龐統的死就死劉備的責任,延誤戰機,最後遭人埋伏。倘若龐統能夠堅持到兩川滅亡,劉備進軍中原是大機率事件。

      龐統鎮守西川,諸葛守住荊州,想必天下再也沒有人有這本事與蜀國抗衡。

      可惜,龐統死了。

      龐統死了,還有臥龍,一樣可以安天下。

      不過,後期,卻由於劉備及其好兄弟的驕奢淫逸,導致西蜀一蹶不振。

      劉備先是漢中王,後為蜀王,手中的權勢越來越大,對於諸葛亮的計謀聽的不多。而坐鎮荊州的關羽,更是將諸葛亮東和孫權北拒曹操的計謀忘的一乾二淨。

      荊州丟了,關羽死了,而劉備不顧大局,傾國之力而出,東伐吳國,最後兵敗夷陵。

      從此,一手好牌消失殆盡,劉備集團由此轉攻為守,再也沒有出彩的表現。諸葛亮的七次北伐,不過都是對於魏國的邊境騷擾,以功代守的一種策略罷了。

      所以,並非臥龍鳳雛才華言過其實,而是主公自己的缺陷所致,失去了爭天下的資本。

  • 5 # 公明淏

    《三國志•龐統傳》有記載:“性好人倫,勤於長養。每所稱述,多過其才,時人怪而問之,統答曰:“當今天下大亂,雅道陵遲,善人少而惡人多。方欲興風俗,長道業,不美其譚即聲名不足慕企,不足慕企而為善者少矣。今拔十失五,猶得其半,而可以崇邁世教,使有志者自勵,不亦可乎?”

    意思就是,喜歡評價人物,培養別人的名聲,所以被他評價的人,都往往超過該人實際的才能。人們對此感到非常奇怪,於是去問龐統,龐統說:(管仲)

    “方今天下大亂,正義之道逐漸衰退,善人少而惡人多,我想興起這樣的風俗以達到助長正道的目的,所以要宣揚好的榜樣,改善世風,如果不這樣做,善人會越來越少。十個人當中如果可以改善五個人,就可以將此事完成一半,進而達到教育世人的目的,使有志向的人可以自己勉勵自己,這樣難道不行嗎?”

    明白了吧!往大了去說,一個人的才能原本只有三分,他能吹出去十分。司馬徽不知道呀,以為他真有十分之才能,因此,就按照龐統自己吹出去的才能來品評他具備安邦治國的本領。(樂毅)

    諸葛在隆中隱居就常以管仲、樂毅自比。還算實事求是!管仲無非就是一個齊國,樂毅不過燕國,春秋戰國時期九州多少個國家?上千個總是有了吧?

    從這個意義上評價諸葛當然可以說是有安天下之才了。

    龐統不幸早夭,諸葛完成了安定三分之一的天下。司馬徽說得沒有什麼問題。

  • 6 # 哥廷根巨獸

    水鏡先生說:“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劉備兩個都得到了,所以安不了天下。當然,這是一句玩笑話。三國時期,要安定天下,成就霸業,人才是不可獲取的重要一環。但是僅憑得到一個諸葛孔明或者龐士元就能夠一統中原是遠遠不夠的,水鏡先生的這番話是不切實際的。

    為什麼水鏡先生會說出這樣的話呢。這就要從三國時期的人才機制和環境上來說了。流傳至今的三國時期的各類人才,耳熟能詳的如諸葛亮、郭嘉、荀彧、龐統等等,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交流圈子,叫做潁川名士。而這個圈子裡面的人要找工作主要靠推薦,就類似於現代的獵頭公司。水鏡先生就屬於三國時期一個比較有名的獵頭,他透過包裝、宣傳來向各方勢力舉薦人才。涉及到包裝就肯定有言過其實的水分,所以水鏡先生的這句話,並不可靠。

    劉備為什麼最後能夠雄霸一方,卻沒能一統天下,原因很多,首先劉備的個人格局方面,因為關羽戰死後發動對東吳的報復性戰爭是非常不明智的,最後導致被火燒連營,託孤白帝城,病死異鄉,耗費巨大資源,吳蜀聯盟破裂,徹底無法與曹魏抗衡。

    然後就蜀漢的資源上來說,失去荊州之後,僅僅巴蜀之地無法支撐蜀漢龐大的戰爭開支,所以後期諸葛亮放棄北伐,轉而安定後方,去平定收服西蜀蠻夷。這也決定了蜀漢政權只能偏安一隅,無法進取。並且對於巴蜀之地來說,劉備屬於外來勢力,對於本土勢力無法徹底服眾,不能做到上下一心。劉備集團的發展模式也類似於中世紀的騎士團模式,靠以戰養戰,只能靠不停地打仗來獲取資源,一但不打仗就會內亂,而當資源支撐不了戰爭消耗的時候,巴蜀政權也就註定失敗。

    最後就人才梯隊上來說,劉備初始的成功很大原因歸功於他有一個完整的人才團隊,五虎將能征善戰,諸葛、法正運籌帷幄。而當文臣武將戰死歸老,後續的人才梯隊無法更替,就導致了“蜀中無大將,廖化充先鋒”的局面。人才梯隊建設不完整,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劉備稱帝導致的。劉備最開始能夠籠絡人心,招募人才靠的就是“興復漢室”的這一杆大旗,而劉備的對手曹操,則掌握了當時的天下正統漢獻帝,即使曹操不臣,但他到死也一直沒有稱帝。而劉備有了稱帝之心後,天下人也就對他失望了。

    以上是個人的一些粗淺看法,供題主隨便看看。

  • 7 # 小先生看古今

    先說結論:孔明和龐統出山太晚了!

    漢末天下大亂,群雄並起。經過幾十年的拼殺,曹操已成為最強者,當時他所統治的地區不僅地域廣大,且資源(糧草、兵馬)源源不竭。此外,在幾十年的成長曆程中,曹操吸納了無數傑出的人才。孔明和龐統出山前,曹操天下三分有其二,幾乎大定。縱使孟德敗於赤壁、漢中,但實力仍舊處於絕對的優勢地位。如果弱小的一方要上演強勢逆轉,除非有非常明智的策略並執行的完美無缺,還要有運氣的加持。可惜世事無常,沒有策略和人是完美的。即使有一兩個奇才,也不能扭轉天下大勢。

    假如孔明和龐統早生二十年,三國或許又是另一番景象。當然這僅僅是天馬行空的想象了。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 8 # wo堅持走下去

    伏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是水鏡先生司馬徽給劉備說的,可是到後來劉備把臥龍鳳雛兩位都得了卻沒有安天下,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分析一下這兩位。

    首先,我們先說諸葛亮,從長相上講,諸葛亮是個大帥哥,人長的好看先天就佔優勢。加上諸葛亮本身是一個自我營銷的天才,摸透了人的心理,對劉備採用了高階的飢餓營銷方式,劉備三顧茅廬才把他請出山,這樣就讓劉備知道得到他不容易要珍惜。這就體現了諸葛亮智商高情商也高。另外諸葛亮還非常尊重劉備。

    再看一下龐統,相比之下他就差了很多,龐統是個地道的醜男,也不會營銷自己,舉兩個例子:一是他去孫權那應聘,他很傲氣,孫權看不慣他,就問他,你可認識周瑜,周瑜是孫權引以為傲的大將,龐統卻說,周瑜怎能和我相比,他和我根本就不是一個檔次的。把孫權氣壞了,把他趕了出去。這次應聘充分說明龐統太牛氣,情商太低。二是有一次打劉璋得了個大勝仗,擺慶功宴,劉備很高興喝多了,這時龐統說,主公你素來標榜自己仁義,你打自己兄弟打敗了,占人家的地盤,這是非正義戰爭,你還高興成這樣,你這不是假仁假義嗎?把劉備氣的不行。可見他情商太低。

    在智商上,龐統一點也不次於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龐統幹了四件事,可分為兩勝兩敗。先說兩勝,大勝為獻連環計火燒赤壁大破曹軍,小勝為當縣令時半日審理清楚百日積案。再說兩敗,小敗為劉備入川奪劉璋地盤,龐統獻計請劉璋吃飯,酒席宴上殺劉璋,沒有成功。大敗為落鳳坡中埋伏,丟了性命。

    接下來說說諸葛亮和龐統兩個人之間的關係,有一次事情可以說明兩個人之間關係很差,那就是諸葛亮弔孝時,龐統揭露諸葛亮欺負東吳沒能人,明明是他氣死了周瑜,還假惺惺的來弔唁。這也說明龐統不懂那句話:“看透不說透,還能做朋友。”

    綜上所述,現在可以回答問題了,為什麼劉備得了諸葛亮和龐統兩位卻沒有安天下,就是因為那句話,得一可安天下,他得了兩個就安不了天下了,可能有人說你這是什麼邏輯,咱們用一個動畫片就可以解釋,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就這麼簡單的道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投資一畝大的蔬菜水果冷庫得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