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二鍋頭餃子哥
-
2 # 德全不畏
吳承恩的人生經歷,基本上是美滿的。
一,出身好。
吳承恩是淮安人,這裡是依託運河的商賈雲集之地。吳承恩就出身於淮安的富商之家,家裡時代經商,累積了鉅額財富。
憑藉家裡的財富,吳承恩才有條件讀書,受良好的教育。
二,吳承恩的天賦過人。
吳承恩在智商,健康方面,都是天賦過人的。
吳承恩有過人的智商,過目不忘。自幼博覽群書,琴棋書畫無一不精。少年時,就以才學之名聞名鄉里。
名士朱應登把自己的藏書送給吳承恩,以示勉勵之意。
吳承恩27歲時,得到朝廷重臣葉琪(曾任戶部尚書之職)賞識,把曾孫女嫁給了他。
吳承恩29歲時,拜在名士葛木的書院讀書。
吳承恩不僅讀書厲害,還學了一身武藝。倭寇為禍的訊息傳來,吳承恩大怒之下準備去殺倭寇立功,卻遺憾的被其他事情耽誤了。
三,失意卻瀟灑的人生。
才能有多高,志向就有多大。吳承恩的抱負很大,壯志難酬之下難免有些失意。
31歲時,吳承恩參加鄉試,失敗了。
49歲,吳承恩進入南京國子監。次年,吳承恩終於有功名了,得到了“貢生”的功名。
51歲,吳承恩終於做官了,到河南新野做了知縣。知縣這個小官,與吳承恩的理想相差甚遠。
此後吳承恩一直在官場廝殺,卻沒有做過大官。吳承恩可能覺得自己不是做官的料,就開始不把做官當做人生目標。只要有機會,吳承恩就在酒,詩,神仙之間盡情的放飛自我。
70歲時,吳承恩回鄉寫書。這本書就是《西遊記》,在書中吳承恩把他的人生經歷,對社會的思考,神仙傳說融為一體。
在“極樂”的詩與酒裡,度過了10年的快樂瀟灑時光後。吳承恩乘鶴而去,只在人世間留下了《西遊記》。
吳承恩一生雖然沒有建功立業,卻衣食無憂,詩酒無缺,在自己喜歡的領域裡縱情放飛,留下了足以青史留名的《西遊記》。不論從哪方面說,吳承恩的人生也沒有遺憾了。
-
3 # 中孚鑑
提到吳承恩,可能就會想到他寫的古典名著神魔小說《西遊記》了。
《西遊記》雖然是神魔小說,講的是妖魔鬼怪的故事。但在內容上卻有諷刺、批判當時社會現實的寫法。
比如,書中的妖怪,但凡沒有後臺的妖怪,不管罪惡大小,大多都會被打死。而那些有後臺背景的妖怪,不管犯下何等大罪、做了多少傷天害理之事,最後總能免於一起。
這就反應了當時封建社會的現實。
吳承恩能寫出這部古典名著《西遊記》,那他經歷了什麼呢?
吳承恩是明朝時期的人物。他自幼聰慧,而且好學,重要的是他還有過目成誦的本領,這就為他的文學根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吳承恩不僅有才學,而且他還精通繪畫、書法,可謂是多才多藝、是一個才華橫溢之人。而重要的是他還非常喜歡神話故事,特別是神仙、鬼怪和猴精方面的故事。
在古代,讀書人大多就是為了透過科舉步入仕途,正所謂是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吳承恩也不例外,他也想透過科舉進入官場。當然他的父親也想他做官,希望他做一個承受皇恩、對朝廷忠心的忠臣,所以給他取名叫吳承恩,字汝忠。
當時因為吳承恩才華橫溢很有名氣,很多人就覺得他應該是前途無量的,所以後來他得以娶了戶部尚書葉琪的曾孫女。
然而在公元1531年時,吳承恩參加鄉試卻落榜了。
後來吳承恩幾經努力,到1550年時,他好不容易得了一個歲貢生,結果去京城等官職的時候,他卻沒有被選上。
好在,到了第二年,吳承恩終於做了新野縣知縣。
公元1558年,吳承恩因被人誣陷,他一氣之下就離任了。
1570年,吳承恩開始寫《西遊記》。
《西遊記》後來很有名氣,是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要是在如今的社會,他寫了這部名著,財富金錢自然不缺。但《西遊記》剛寫成,名氣還不是很大,所以餘承恩晚年的生活還是頗為貧困的。
吳承恩為什麼寫《西遊記》呢?
一則是因為,吳承恩確實很喜歡神話故事,特別是神仙妖怪、猴精之類的故事。
二則是因為,吳承恩在官場不得志,而生活又貧困。在這樣的情況下,讓他認識到了封建官場的黑暗,對此他心中是不滿的。
但在當時封建設會中,又不能直言抨擊現實的黑暗,於是吳承恩就透過用小說的形式來抒發自己心中的不滿。
用吳承恩的話說就是:
“雖然吾書名為志怪,蓋不專明鬼,實記人間變異,亦微有鑑戒寓焉。”
-
4 # 佛主佈施五戒不見不光
吳承恩雖不是瘦骨嶙峋,但也跟差不多,長圓臉,頭髮散批剛到肩膀,身高一米八三,布衣襤褸,寫書的時代,偶爾坐到街上小攤上吃點花生喝點酒。有人上前打招呼問他:‘你寫西遊記為啥不講歷史真像?沒好氣地回答道:我這是寫小說,又不是講故事’瞪大眼領看了這人一眼
-
5 # 那兒有一束光
《西遊記》這部作品家喻戶曉,可它的作者吳承恩卻是那個時代裡一個失敗的文人,一輩子都沒考上科舉。
吳承恩是個文人,流傳後世的詩文也很多,現出版的《吳承恩詩文集》有兩百多篇(原著為《射陽先生存稿》)。他的詩文質量也很高,當時的文壇和後代學者均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說他的文才已足稱自宋代詩人張耒之後的“淮上第一人”。然而,
吳承恩四十多歲之前,多次參加鄉試,但一次也沒有中舉。四十七歲成為貢生(靠好友李春芳的關係),六十三歲出任長興八品縣丞(後因被誣陷入獄,僅僅做官一年多)。
吳承恩的涉獵領域極其廣泛,包括詩、詞、論、表、騷、賦、曲、頌及各種啟、跋、銘、誄、贊、序、祭文等等,其他的還有棋、茶、書,畫、兵、醫、佛等,然而這些對他科舉考試並沒多大作用。據《禹鼎志序》載:
吳承恩最喜愛的還是志怪、傳奇小說。他在自己的文章中寫到,自己從小就愛讀此類書籍,還會偷偷讀,長大後依然興趣不減,仍然到處搜尋這些奇文故事。 正當應以全力備考科舉的壯年,吳承恩仿照唐人志怪,寫了一本志怪小說《禹鼎志》,在明代,這類體裁的文學作品都是非主流,很難被社會認可的。
可以說,吳承恩並不是一位主流的讀書人,或者說他不適合科舉考試,但是,他有自己的愛好,喜歡讀奇書,寫奇書,給後人留下了《西遊記》這部經典著作。
-
6 # 左左1980
西遊記的背後個人觀點,吳承恩科考n次名落孫山,看清了當時明朝朝庭的黑暗。
西遊記揚佛抑道,主要是明嘉靖皇帝信奉道教,西遊記裡的天庭就是影射朝庭的,所以當代表最底層強悍的孫大聖鬧天宮造反時玉皇大帝召如來救駕,實則是不折不扣的諷刺。
一部西遊記謾罵諷刺明朝朝庭,含沙攝影矛頭指向自封道君上帝道號一連串的嘉靖皇帝。所以西遊記在明朝火不了還是禁書,吳承恩也不像金老瓊瑤一般擁有多少多少的財產窮困燎倒。但它在幾百年之後火了起來,火的是深埋在底層群眾百姓的心裡。
一部經典西遊記翻拍數邊,給無數大腕明星吸金。有誰記得他的真正主人是明朝的吳承恩,好在欺負古代人死了百年了,要不著作權給的錢都該能堆成山了。
西遊記裡誰最牛逼,不是孫大聖,不是如來佛祖。是吳承恩那支筆。吳承恩泉下有知得呵呵了有多少人應該給我上香啊,武俠世界裡誰最牛,不是掃地僧,不是東方不敗等等,是金庸老前輩!
-
7 # 閏土看歷史
吳承恩生活在明代中後期,其生平散見於於《天啟淮安府志》,《同治長興縣誌》及《射陽先生存稿》等書中。
上世紀七十年代,江蘇省淮安市東南的馬甸鄉二堡村兩座明代古墓被盜掘,出土了吳承恩為其父吳銳撰寫的墓誌銘。進而肯定這兩座古墓埋葬的正是吳承恩父子。
根據地方誌的零星記載和《先府賓墓誌銘》的記載,我們可以大致推斷出吳承恩的生平。
而我們熟知的《西遊記》作者到底是誰,這其實是存在爭議的。
一,吳承恩的家庭背景。吳承恩的先祖本來居住在漣水縣,後來遷移到了山陽縣。
吳家是書香門第,世代習儒,也曾出過訓導和教諭這樣的基層小官。但家境一直不算富裕,只能勉強支援。
兩世相繼為學官,皆不顯。
到吳承恩的爺爺吳貞過世後,吳家愈發貧困,已無力供吳承恩的父親吳銳上學。但吳銳天資聰穎,特別喜愛讀書。
沒錢讀書的吳銳經常跑到學堂外聽先生講課,久而久之竟無師自通,能背誦四書五經。然而貧困的家庭使得吳銳沒能像別人一樣讀書考科舉,而是早早地進入社會謀生養家餬口。
吳銳長大後入贅到徐家做了倒插門的女婿,和妻子徐氏一起經營一間雜貨鋪。
他雖然是小商人,但卻性格沉靜,不喜歡與人爭長道短,也從不佔蠅頭小利。每天坐在店內除了賣貨就手不釋卷,遍讀群書。大街上的人都嘲笑他是個書呆子,吳銳也從不計較。
徐夫人為吳銳生下一個女兒,取名吳承嘉,夫妻倆就這樣平淡地過著生活。雖然只是個雜貨店老闆,但日子卻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倒也十分快樂。
徐夫人生下女兒後一直沒再懷孕,中年的吳銳為了延續香火便娶了一個偏房張氏,張氏生下了吳承恩。由於墓誌銘上並未寫明張氏是何年生下兒子,故此,吳承恩的具體出生年月不詳,僅能推測為正德元年前後。
吳承恩的性格深深受到父親的影響,喜歡讀書,為人平和。然而也目睹了父親被官吏敲詐盤剝和被眾人嘲笑的情形,故此他很小的時候就明白世道艱難,痛恨這些醜惡的現象。
吳銳這個人雖然沒上過學,但愛書成癖。又透過讀書逐漸學會了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到他晚年的時候,已經是鄉里尊敬的長者。吳承恩對父親十分崇拜,也從父親那裡學到不少的知識。
性無一所好,獨愛玩群籍,不問寒暑雨陽,日把一書。每讀至屈平見放,伍大大夫鴟夷,諸葛孔明出師不竟,周子隱戰沒,檀公被收,嶽鄂武穆死詔獄,未嘗不雙雙流淚也。又好譚時政,意有所不平,輒撫幾憤惋,意氣鬱鬱雲。
二,吳承恩的性格。吳承恩少年時期,家境良好,受到了很好的教育。他善作詩文,其風格清麗自然,一掃前人浮華之風,頗受淮安文人稱讚。
然而他卻不大喜歡鑽研四書五經,而是喜歡看閒書小說。但是即便如此,自己的功課仍然能十分優秀地完成,在家鄉讀書時,他和同窗沈坤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餘幼年即好奇文,在童子社學時,每偷市野言稗史,懼為父師苛奪,私求隱處讀之。比長,好益甚,聞益奇。殆於既壯,旁求屈致,幾貯滿胸矣。
吳先生對志怪小說異常偏愛,時常想要自己動手寫一部,後來他的確完成了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禹鼎志》,借鬼神的外衣諷刺世間醜惡和可笑之人。可惜沒有流傳下來,現在的人僅能透過序言窺其性質。
雖然吾書名為志怪,蓋不專明鬼,時紀人間變異,亦微有鑑戒寓焉。昔禹受貢金,寫形魑魅,欲使民違弗若。讀茲編者, 戃愯然易慮,庶幾哉有夏氏之遺乎?國史非餘敢議,野史氏其何讓焉。
《禹鼎志序》
吳承恩為人詼諧,經常對看不慣的事情譏諷嘲笑。他的心思幾乎都用在了寫詩文雜記上和讀閒書上。
《淮安府志》記載在他的著作中有一部叫《西遊記》的書,後世便是以此為依據斷定吳承恩為白回本神魔小說《西遊記》的作者。
然而也有人指出,地方誌中記載的吳承恩《西遊記》乃是《西湖記》的誤寫。並非小說,而是一篇地理遊記類的文章,故此百回本《西遊記》的作者是不是吳承恩,這一直是有爭議的。
吳承恩因為文采在淮安一帶很有名氣,他受到了當時的大儒朱應登的欣賞。嘉靖八年,在家鄉以才華而名震一時的吳承恩來到淮安知府葛木創辦的龍溪書院讀書,為今後的功名而奮鬥。
遊學期間他結識了李春芳和徐中行等文人,他們一起詩酒唱和,結伴遊歷,互相引為莫逆之交。
然而,明清時代以八股取士,像吳承恩這樣思想活躍,崇尚自然的性格在科舉道路上註定是要吃虧的。
三,坎坷人生。一轉眼吳承恩就到了娶妻的年紀,在吳銳的主持下,他迎娶同鄉葉氏為妻。夫妻感情和睦,如今只要金榜題名,那人生就完美了。
嘉靖十年,吳承恩到應天府參加鄉試,結果以名落孫山而收場,好友沈坤倒是考取進士,跨入了仕途的門檻。
嘉靖十一年年底,吳銳過世,吳承恩傷心欲絕。他沒有在父親生前博得功名富貴,感到十分愧疚,親自為吳銳寫下《先府賓墓誌銘》。
孤小子承恩不惠於天,天降嚴罰,乃奪予父。然又蕩遊不學問,不自奮庸 ,使予父奄然歿於布衣。天乎?痛何言哉!天乎,痛何言哉!嗚乎!
父親的亡故對吳承恩打擊很大,吳承恩不事生產,如今家裡的頂樑柱沒了,日子逐漸貧窮下來。
為了能夠在下次科考中取得功名,他開始發奮攻書。然而一連幾次科考,全都榜上無名!
唯一值得高興的就是葉氏為他生了一個兒子,吳承恩一高興給兒子取名為“鳳毛”,取人間少有,鳳毛麟角之意。
此後的吳承恩一直功名蹦蹬,榜上無名,日子過得越發貧困。隨著歲月的流逝,吳承恩已經成為一箇中年人,依舊是兩袖清風,家徒四壁。兒子鳳毛還沒有成年就一病而亡,吳承恩心如刀絞。
嘉靖二十年,好友沈坤被欽點為狀元的訊息傳回家鄉。科考多年,自己依舊是個窮秀才,昔日一起唱和的文友紛紛踏入官場,這大概只能怪命不好吧!
直到嘉靖二十三年,四十多歲的吳承恩終於從秀才被選拔為歲貢,比秀才身份又前進了一步,然而相比於進士來說,歲貢是不能與之相提並論的,更別提那些早就進入官場的好友了。
四,老年生涯。吳承恩獲得歲貢資格後,便到北京找機會看能不能謀個一官半職,然而一無所獲,只得返回家鄉。
為了穿衣吃飯,他只能靠賣文換取生活費用。到了嘉靖二十九年,在沈坤等人的幫助下吳承恩來到南京國子監讀書,此時的他已是五十多歲的老人了,而在南京最大的收穫就是又結交了許多權貴。
嘉靖三十四年,倭寇侵犯南京。吳承恩向負責抗倭的總督胡宗憲寫信要求參與抗倭,但沒有得到回覆。
“某學劍無成,請纓有志。”
失望的吳承恩再次返回家鄉,雖然地位低下,但他的好友沈坤,李春芳,徐中行等人無不是當時朝堂和文壇上的高官和宗師,正因如此,其事蹟才有所儲存。
從留下的資料中可以看出吳承恩痛恨倭寇,也渴望建功立業,保家衛國。只是命運始終沒有給他這個機會。
嘉靖三十九年,吳承恩的家境越來越糟糕了,為了奉養年邁的母親,他必須找個差事。
在老友李春芳的幫助下,他得到了浙江長興縣丞一職。然而因為性情孤傲,不喜歡巴結上司,所以在官場上混得十分不舒服。
丞廨浮沉,絕無攀援付麗,其賢於人遠矣。《天啟長興縣誌》
可能是因為自己與官場中人不合,又或許是其他什麼原因。吳承恩的縣丞沒當幾年,就因為牽涉進貪汙案件中被罷官免職。
老友李春芳再次施予援手,為他謀了個荊王府紀善的官職。此後吳承恩就呆在了荊王府中,此後的經歷則不清楚了,據胡適考證,吳承恩死於萬曆初年。
吳承恩死後數十年,他的外孫邱度考取進士,朋友們幫忙蒐集整理了吳承恩的文稿,編成《射陽先生存稿》一書,由邱度出資刊刻。
吳汝忠卒幾十年矣,友人陸子遙收其遺文,而表孫進士丘子度梓焉。
小結:吳承恩先生的事蹟大略如此,關於他的事蹟零零碎碎的見於多種書籍中。後人只能得出一個大略的結果,然而因為大家默認了《西遊記》的作者是他,於是網路上各種資料逐漸詳細,但是其中也有許多附會猜想之辭,故此不可全信。即便是本文,也是整合各種覺得還算靠譜的資料而寫成,其中或許也有錯誤的地方,還望高人指正。
《西遊記》演化脈絡及作者爭議西遊記故事的演變歷史很長,唐代貞觀年間玄奘法師從天竺取經東歸後,其弟子便根據玄奘的口述整理撰寫了《大唐西域記》一書,記錄了玄奘取經的過程。
後來又有弟子撰寫了《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一書,在此書中已經有一些神話色彩的內容。
宋元時民間說書藝人根據以上兩本書加工成了《三藏法師取經詩話》,唐僧取經由歷史上的真實事件徹底轉變為神話故事,其中已經出現了神猴保唐僧和深沙神的角色,不過此時猴哥是個秀才模樣。
元末的戲劇家吳昌齡則根據民間流傳甚廣的取經故事創作了六本二十一折的大型劇本《西遊記雜劇》,戲文中已經有師徒四人團隊及九九八十一難的故事情節。透過說書和戲臺的表演,取經故事已經婦孺皆知。
到了明代永樂年間,社會上已經出現了小說《西遊記平話》,此書已經失傳,但從保留下來的片段可以知道百回本《西遊記》的故事情節已經基本定型了。
而百回本《西遊記》,現存最早的版本是萬曆二十年的金陵世德堂本,為其作序的明代人陳元之也不知道作者是誰。只在卷首有“華陽洞天主人校”字樣。
明代刊印的《西遊記》除百回本外,還有楊致和編訂的四十一回本《西遊記傳》與朱鼎臣的十卷本《唐三藏西遊釋厄傳》。這兩種版本故事情節與百回本基本相同,但文字簡潔,不如百回本生動細膩。
這三個版本到底誰先誰後,哪個是祖本也還是存在爭議的。目前最通行的說法是楊致和與朱鼎臣各自刪減縮寫百回本重新寫成兩本簡略的故事。但是也有人認為百回本是從簡本擴充加工而來。
又因為《西遊記》中有許多道家思想,便有人猜測此書是元代全真教的掌教丘處機所作。一些人也認為《西遊記》是一部借取經故事闡述道家如何修煉內丹的書,清代的版本還在書前加上了丘處機弟子李志長為《長春真人西遊記》所寫的序言。
然而李志長所作的《長春真人西遊記》其實一部地理類書籍,此書儲存在《道藏》中,故此李志長說被推翻。
明清時代的各種百回本《西遊記》刊本都並未寫作者名字。清代的紀曉嵐等人已經發現《西遊記》中有許多明代的官職名稱,故此斷定此書是明代無名氏所寫,再一次推翻李志長說。
明清的文人對《西遊記》作者是誰的問題頗有爭論,然而最後也沒有形成定論。直到清代嘉慶年間,有學者從《淮安府志》中發現了吳承恩的資料,提出了吳承恩是百回本《西遊記》作者的假說。
直到民國時期胡適和魯迅兩位先生在前人的基礎上才最終將作者定為吳承恩。所以我們今天讀到的版本都寫為“吳承恩著”了。
-
8 # 平陽狐狸說水滸
平陽狐狸,回答問題。
世人多知《西遊記》,少知作者吳承恩。吳承恩的人生和“西天取經”一樣,坎坷曲折,迷霧重重。
吳承恩留給後人的第一大謎題便是“生卒年之謎”,生於何年,卒於何年,並不確切可知。(吳承恩 塑像)吳承恩是江蘇淮安人,生活於明朝中葉時期,其生年有 1500 年、15 06 年、15 10 年,卒年有1580 年、 1582 年等說法。
這些年份都是後世根據吳承恩及當時人的詩集、文集中的描述加以推測考證,一生前後歷明朝成化、弘治、嘉靖、隆武、萬曆五朝,生命長度從70 至 82 歲,無論如何都算是個高壽之人。
吳承恩留給後人的第二大謎題是“仕途艱難和生活困頓之謎”。(明 嘉靖皇帝)吳承恩自小勤奮好學,過目成誦,善繪畫,工書法,能詩文,還會圍棋,可謂多才多藝,其才名也得到淮安知府葛木、大才子朱興登等人的賞識。朱興登從來恃才傲物,但對吳承恩卻十分讚許,並將自家的藏書一半給予吳承恩。
吳承恩的父親吳銳是個小商人,市農工商,商人在中國古代的社會地位不言自明。吳銳給自己的兒子取名“承恩”,字“汝忠”,意為“上承皇恩,下澤黎庶,為國盡忠”之意,可見吳銳對吳承恩的期許。吳承恩雖然才氣很高,但在科舉場上卻屢屢敗北,名落孫山,父親去世仍然一事無成。到中年時方補得個歲貢生,做過新野知縣、長興縣丞、潞州通判以及荊王府紀善等小官,科舉功名,並不出色。
(吳承恩故居)吳承恩出生於小商人家庭,又能讀書,說明其家庭條件還是不錯的。由於其才華出眾,娶了當朝戶部尚書葉琪的孫女,吳承恩的兒子也與嘉靖朝的狀元之女結親。
小富家庭,身具才名,姻親關係,不但沒有對吳承恩的仕途有所裨益,在家庭上也逐漸陷入困頓。老年更是寄情山水,放浪形骸,賣字畫為生,著實讓人奇怪。好好理財,好好持家確實很重要。
吳承恩留給後人的第三大謎題是“《西遊記》作者之謎”,《西遊記》到底是不是吳承恩所作?吳承恩之所以能流芳千古,並不在於他的詩詞和仕途,而是留給後世的鴻篇鉅製《西遊記》,但《西遊記》的作者卻一直存在爭議。
《西遊記》自明朝中葉問世以來,直至上世紀 20 年代民國時期,前後 300 年間的所有刊刻本,都沒有署名作者。
《淮安府志》雖記載《西遊記》為吳承恩所作,但《西遊記》卻被當時人歸入地理類圖書,可見此《西遊記》乃地理山川之書。吳承恩曾從江蘇淮安家到湖北荊王府任職,也算是“西遊”。吳承恩寫的是地理西遊還是小說西遊,確實存在疑問。
百回本《西遊記》第 29 回,回目為“脫難江流來國土,承恩八戒轉山林”。若為吳承恩所作,實不會把自己名字加於回目之中,更加在形象並不正派的豬八戒之前,也是疑點之一。(青年魯迅)《西遊記》的作者為吳承恩,這是清代考古學家吳玉搢所考證。吳玉搢生活在清乾隆時期,此時距《西遊記》成書已過了二百年時間。
吳玉搢的考古學家身份為《西遊記》作者為吳承恩奠定了一定基礎。魯迅在撰寫《中國小說史略》中也沿用此說。民國另一大文豪胡適先前認為《西遊記》為無名氏所作,看了魯迅的材料後,才在《〈西遊記〉考證》一文中採納了《西遊記》作者為吳承恩之說,從此,《西遊記》的作者為吳承恩便基本形成了共識。
吳玉搢是江蘇淮安人,地道的吳承恩老鄉,魯迅是浙江紹興人,也是江浙文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吳玉搢和魯迅的力捧,是否也有主觀上的鄉土情結呢?當然,《西遊記》作者為吳承恩也有很多佐證,比如吳承恩從小便喜歡讀《百怪志》等神怪小說,《淮安府志》也有明確記載,《西遊記》中還有大量吳承恩淮安老家地區的蘇北方言等等。 -
9 # 西江夜行
中國的四大名著很多人都耳熟能詳,特別是其中的《西遊記》。
90年代電視機普及以後,無數的80後、90後對電視劇《西遊記》記憶猶新,它陪伴了很多人的童年,伴隨著一代人成長。也曾經伴隨著筆者的童年時光。
西遊記故事情節神奇曲折、精彩紛呈,是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的傑出代表。而它的作者吳承恩也是一個充滿故事的人。
(陡坡塘 西遊記雕塑)
“雖然吾書名為志怪,蓋不專明鬼,實記人間變異,亦微有鑑戒寓焉。”
一、吳承恩其人
一個人的成長從小看到大,據《淮安縣誌》記載吳承恩“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做詩文下筆立成。”
吳承恩從小就妥妥的文藝青年一個,聰明勤奮、有過目不忘之本領。他的父親是淮安一個小商人,但是因為祖輩曾經有人當過官,所以對於吳承恩的培養也非常重視。
小時候的吳承恩字型難看,在古代寫字是基礎,也是門面。他老爹為了讓他把書法練習好,想出一個辦法,讓他在晾乾剝開的蒲根上寫字。
在老爹的監督輔導下,加上吳承恩自己的聰明好學,他的書法繪畫都有長足進步,也磨練了他的意志力。
吳承恩多才多藝,他喜歡圍棋,曾經與明朝著名圍棋高手鮑景遠和李釜交情深厚。除了學習儒家經典以外,還喜歡涉獵其它方面的書籍,尤其《百怪錄》之類的奇異神話小說。
喜愛讀書是年輕時候的吳承恩唯一一個最大愛好,而這些興趣愛好為他以後創作西遊記打下了基礎。
那麼一個能寫出古今名著的人到底有怎樣的人生經歷和際遇?又是怎麼樣的際遇讓他創作出西遊記?
(吳承恩故居)
二、吳承恩人生經歷
談起吳承恩的人生經歷,不得不提到他在科舉中屢屢遭受的挫折,這個挫折影響了他一生。
屢試不中嘉靖十年(1531年),吳承恩來到南京的江南貢院第一次參加鄉試,但不幸名落孫山。
嘉靖十三年(1534年),吳承恩再次來南京考試,又一次落第而歸。
嘉靖十六年(1537年),吳承恩又來到南京考試,再次名落孫山。
所謂“士民工商”,商人是社會地位最低的。他父親是商人,所以生前十分希望吳承恩能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為他取名承恩,字汝忠。意思就是希望他能讀書做官,上承皇恩,下澤黎民,做一個青史留名的忠臣,可惜事與願違,人生三次參加科舉三次全部落第。
直到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人到中年的吳承恩終於補得一個貢生資格。而此時的他已經是44歲。因為無依無靠,沒錢又沒有關係只能等著朝廷分配。
長興冤案嘉靖三十年,吳承恩終於等到機會,他被分配到河南新野任知縣。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做官,他很珍惜這樣一個來之不易的機會。在新野知縣任上他鼓勵教育、興修水利、為官清廉做了許多造福一方百姓的事。然而好景不長,吳承恩的母親年老多病,又因家裡貧苦他必須找一個離家近的工作,以方便照顧其母,如是他在浙江長興謀到一個縣丞的差事。
在長興工作的吳承恩利用閒餘空暇時間,縱情於江浙的山山水水,透過尋訪名川大山,走訪百姓,考察鄉土民情為他文學創作積累了經驗。
中國歷史上的文人都有一個共同特點,他們大多數懷才不遇,空有一腔抱負卻始終得不到施展。吳承恩就是這樣的人,這是時代造成的。但是從另外一個層面來說正是有著這樣特殊經歷,讓他對當時社會政治黑暗和腐敗有清醒的認識,對於普通尋常百姓的生活有著深刻的體會。
所以在為官方面他始終保持自己的理想和原則,但是在明朝中後期政治社會腐敗沒落的時期讓他的政治理想和抱負很難得以實現。
在長興的一次事情讓他的人生思想從此發生根本的轉變,是他人生的轉折點。長興當時乾旱莊稼顆粒無收,他忙於賑濟災民,而沒有及時接待朝廷派來視察災情的按察使。這個按察使玉石懷恨在心,使計策誣陷吳承恩,讓人捏造貪汙受賄罪名將他抓進監牢。
雖然最後透過朋友的營救吳承恩被無罪釋放,但是這件事情給予他的打擊非常大,他感覺到社會的黑暗和無道,官場的勾心鬥角讓他心力交瘁,往日為國為民的理想瞬間化為泡影。如是他萌生遠離官場遠離政治的意願。
荊府紀善隆慶二年,吳承恩來到明朝偉大的醫學家、藥物學家李時珍的故鄉蘄州(今天的湖北省蘄春縣蘄州鎮)。在蘄州荊王府擔任“荊王府紀善”一職。這是一個相當於秘書文書的工作,這個工作也適合他這樣一個喜愛讀書,喜好清淨性格的人。
荊王府紀善是吳承恩人生最後一個官方職位,在蘄州的兩年時間,吳承恩遊遍了鄂東南的山山水水,被那裡的風土人情所吸引,他的名著《西遊記》主要初稿就是在這裡成書。
西遊記一書中的很多山水風貌鄉風民俗在蘄州以及周邊地區均可以找到,在《射陽先生存稿跋》中有提起過。
西遊記裡的“朱紫國”、“玉華縣”等地形樣貌風俗均與蘄州相似,所以荊府紀善這個工作生活對於西遊記影響很大。歷史資料記載,《西遊記》的付梓雕刻荊王府極有可能資助了他。
(南京博物院館藏西遊記線裝本)
三、總結
吳承恩是在中年以後開始著手寫《西遊記》,在荊王府退休回家後,他基本上靠賣畫賣字為生,生活非常清貧。
但這期間是他為西遊記成書作最後的衝刺和努力,所有生活的困苦,思想上的鬱鬱寡歡這些沒有影響他,任然以及大的熱情和堅強的意志力致力於《西遊記》寫作。
可以說,吳承恩的人生遭遇是他所生活的時代的反映,時代造就了他影響了他,就個人來說本想著考科舉中狀元,一朝登皇榜,光宗耀祖。然而命運卻總是捉弄他,屢試不中,滿腹才華得不到施展。好不容易為官一方卻遭人誣陷,身陷囹圄。
-
10 # 碳架
對吳承恩先輩,作者這樣的評價顯然是大不敬焉!
只能說對先生的理解,侷限與道聽途說,考究不深而已!
一部《西遊記》濃縮總結了千年文化之精萃,剖析了皇權體制之歷史週期律!
展開了對後代炎黃子孫的美好幸福家園的暢想與期盼,並對各行各業指出了建設性的思想,若真正讀懂了西遊記,人人皆可明心見性,百業便會欣欣向上,律法便會體現公正,人世會多了些溫暖,復興便會有指路明燈,歷史週期律便不再反覆,前行的征程上便有堅定的腳步,有遠大的理想、信仰與目標。
詩曰:一體難修真寂滅,二心攪亂大乾坤。
-
11 # 黑水布衣
吳承恩一生經歷了什麼?如果用四個字來評價吳承恩的一生,那就是:懷才不遇。在他的《二郎搜山圖歌》中這樣寫道:
野夫有懷多感激,撫事臨風三嘆息。胸中磨損斬邪刀,欲起平之恨無力。
我就來簡單的聊聊吳承恩坎坷的一生。
1、 家世淵源
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大約生於大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卒於大明萬曆十年(1582年)。先祖是漣水(今屬江蘇省漣水縣)人,後徙于山陽(今屬江蘇省淮安縣)。曾祖吳銘為餘姚訓導,祖父吳貞任仁和教諭,史載:“兩世相繼為學官,皆不顯”。到了父親吳銳這一代,家道不富,便做起了小商人,其母張氏是妾(正室無子,有一女)。吳承恩就出生在這樣一個由書香門第衰落而為小商人的家庭。
2、 飽讀詩書
雖然吳銳已經是個小商人,但“自六經諸子百家,莫不流覽”,“譚說史傳,上下數千載,能竟日不休”。可見吳銳依然有著知識分子的做派,這也深深的影響了年少的吳承恩。
吳家藏書豐富,吳承恩自小喜歡博涉群書,尤其酷好唐人傳記小說,有強烈的創作慾望。《淮安府志》中記載:
“(吳承恩)博極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清雅流麗,有秦少游之風。復善諧劇,所著雜記幾種,名震一時”。
3、坎坷仕途
但吳承恩的科舉之路卻頗為不順,直到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吳承恩才中了歲貢(保送的舉人),這一年他已經44歲了,之後便在沒有拔擢。最後混了個長興縣縣丞,一個八品小吏。但在長興任上,吳承恩過得並不如意,後來因為得罪豪族,被誣為貪贓,撤職罷官。案情不久就弄清楚了,吳承恩得到名譽的補償後,便退官回淮安,此後,吳承恩放浪於詩酒間,以賣文、經商為生,終老林下,未能在仕途、政業上“有所樹立”。
3、 時代之恨
吳承恩雖然仕途不順,但活得夠久,歷經弘治、正德、嘉靖、隆慶、萬曆五個朝代。他的成長期正處在明代走向衰落的時期,正德皇帝愛胡鬧,嘉靖皇帝熱衷修仙,隆慶在位時間短,而萬曆前期正是張居正主政時代。這一時期,帝王荒淫無恥,昏庸腐敗,朝廷權奸握柄,朋黨林立,互相傾軋。
也正是這種時代特徵,才造就了《西遊記》的誕生,而另一本奇書《金瓶梅》也是在這一時代完成的。
4、 作者之謎
現在我們知道《西遊記》的作者是吳承恩,但其實歷史上還有別的說法。
較早的說法是,作者為長春真人邱處機,因為其門人李志常作《長春真人西遊記》二卷敘其事蹟,所以被後人混人一談。
還有說法是唐光祿,據說是一個書商,還有一個大名人就是首輔李春芳。後來考證,唐光祿為《西遊記》的流傳於世做出了貢獻,而李春芳是通道的,不可能在書中貶低道教。所以後來確定《西遊記》的作者就是吳承恩。
吳承恩是希望自己有朝一日大展宏圖的,可惜他生逢昏暗之世,又遇昏庸之君,更無人拔擢,再加上週遭是恐怖殺伐氣流,於是他只好將滿懷悲怨放浪於詩酒之中,以尋求精神上的麻醉和解脫。在百無聊賴的苦悶生活中,不斷積累和豐富了那段西天取經的故事。
群生總如夢,獨爾驚豪傑。大笑仰青天,停杯問明月。——吳承恩·《對月感秋》
-
12 # 兩米太陽919
吳承恩就是美猴王。社會現實面前創出西遊記證明吳老先生是天才。用釋懷用娛樂娛樂的心態描述美猴王證明自己 曾經勇敢的來這世上走過一遭。西遊記老少皆宜每個人都喜歡也許就是因為每個人的潛意識裡都有一個共同的理想生而為人就要勇敢的在這個花花世界走一遭。祝勇敢的人都幸福。
-
13 # 返老還童189903626
吳承思是民朝今天江蘇淮安人,曾任過長興縣丞,晚年時問生活貧困,且無孑孫後代。正是由於這種特殊的生活環境,使他感悟了人生種種不平。於是,他拿起了手中的筆,把自己的願望訴諸筆端,於是,那些壞人就成了他筆下的妖魔鬼怪,而那個時候的社會也就成了各個妖魔鬼怪分治下的環境;那些善良樂於助人的就成了人人嚮往的神仙,而那個敢於反抗當時社會的人,便被他塑造成了一個有血有肉,天不怕地不怕的栩栩如生的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正是由於他的這部不朽的神話鉅著,使他被後人牢牢記住,一偉大的《西遊記》作者吳承恩先生。
-
14 # 黃新衛
《西遊記》作者吳承恩,是魯迅、胡適根據《淮安府志》記載吳承恩著有《西遊記》錯誤考證出來的。然而復旦大學章培恆發現,清代《千頃堂書目》中,吳承恩西遊記和徐霞客遊記等眾多旅遊記錄歸納為一起。一些學者還發現,古代至少有6人寫過《西遊記》,但都是旅遊記錄。甚至,明代還有另外5個吳承恩,而清代有6個吳承恩。
成書於元代大德十一年至明代嘉靖九年之間(1307年-1530年)的《佛門取經道場•科書卷》及《佛門西遊慈悲寶卷道場》,已經有火焰山、黑風洞、黃袍怪、蜘蛛精、紅孩兒、大力王、女人國、子母河等名稱,還有車遲國與道士鬥法割頭、下油鍋、櫃中猜物的故事情節。其中唐王餞別場面的細節描寫與世德堂本《西遊記》幾乎一致,還有惠安和尚索要金銀未遂以假經冒充,而且已經湊足“九九災難受苦辛”。
把世德堂本《西遊記》解讀為作者憤世嫉俗而創作,用來影射封建社會黑暗腐敗,表達作者極力抗爭、嚮往美好自由的內心思想,現在看來是錯誤的。書中的故事情節幾乎都是前人創作的,怎麼能曲解為吳承恩的創作意圖?
根據最新考證,《西遊記》最終定稿人是丘處機傳人、全真道士閻希言(在茅山修復乾元觀),李春芳(宰相退休後在茅山乾元觀建玉皇閣焚修,極可能是閻希言弟子),李齊芳(李春芳弟弟,精通中醫藥)。此考證得到眾多網友共鳴,得到陝西社科院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胡義成研究員、中國社科院博士後、北大、清華特聘教授李安綱的高度贊同。
回覆列表
一位天才少年的悲催人生史—吳承恩
公元1510年左右,在當時現如今的淮安楚州區地界,有一個“不師而能”、天賦異稟的小孩。有一天,村裡鄰居想考考他,便讓他畫一隻鵝。熟料,這個小孩竟畫了一隻會飛的鵝。鄰居笑問,鵝怎麼會飛呢?小孩答道,因為這是天鵝!
畫這隻天鵝的小孩就是《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能夠看出來,小承恩在幼年時期,就已經樹立了遠大理想,他想振翅高飛,自由翱翔,實現心中的夢想,頗有“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的韻味。那麼事實又如何呢?他一生經歷了什麼?我總結概括了一下,那就是:少年時揚名一方、鴻鵠之志、胸懷天下;青年時屢試不第,剛正不阿,初心不改;老年時看透官場,專心寫作,淒涼離世。
一、承恩身世,言傳身教
吳承恩,大約出生於公元1500年左右,活了80歲左右。字汝忠,號射陽山人。為什麼叫承恩呢?當時明武宗朱厚照大赦天下,他老爸吳銳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上承皇恩,下澤百姓。說白了,就是希望自己的兒子能當大官,不受欺負,臉上有面。
吳承恩的曾祖父吳銘、祖父吳貞都是學官,芝麻點的小官,家裡經濟條件也不好,勉強混個溫飽。到了吳銳這一代,依然貧困潦倒,好歹娶了徐氏以後,繼承了岳父的家業,才有所改觀,只不過徐氏給吳銳生了個女兒,叫吳承嘉。以前都是重男輕女的,也理解,所以吳銳又娶了一個老婆,叫張氏。張氏很給力,很快就給生了一個大胖兒子,這就是吳承恩了。只是吳銳沒有什麼經商頭腦,坐吃山空,家道很快就徹底敗落了。吳銳受夠了官吏和地痞流氓的欺負,因此對這個兒子十分喜歡,希望將來能出人頭地,做個大官,也是家族榮光,只可惜到死之前都沒有看到自己的寶貝兒子考中進士,步入仕途。
吳承恩的老爸吳銳有一個特點,雖然經商頭腦不行,可是讀書頭腦非常好,特別喜歡歷史、傳記之類的書,還經常給小承恩講些鬼怪、野史之類的故事,一有空就帶著小承恩遍訪名勝古剎,這就潛移默化、深深影響了年幼的吳承恩。比如吳承恩非常愛讀《百怪錄》、《酉陽雜俎》之類的非主流小說。吳銳的諄諄教導,讓吳承恩增長了見識,開闊了視野,鍛鍊了意志,這就為後來吳承恩撰寫《西遊記》打下了非常良好的基礎。
話說,因為家裡實在太窮了,買不起紙張供吳承恩練字。有一天,吳銳撿到了幾塊蒲根,可以理解為類似竹筍或者大蔥狀的東西,於是晾乾了就讓吳承恩練字。承恩一看就不樂意了,怎麼讓我用這個東西寫?!吳銳就苦口婆心、循循善誘的說:你看看宋代的大文豪歐陽修,連筆墨都沒有,小時候是用蘆葦杆練字的,還有抗金英雄岳飛,小時候是用樹枝在地上練字的,相比較而言,你有筆墨,就應該感到知足了。小承恩聽了以後,十分慚愧和感動,於是就勤學苦練,寫的一手好字。
可以說,吳承恩的家庭,是從一個落魄的小官家庭,迫不得已轉到了商人家庭,雖然家境不富裕,但是吳銳清醒的認識到,要想改變自己的家庭處境,就必須言傳身教,好好培養小承恩,讓其考中進士,得到功名,只有這樣,才能光宗耀祖。
二、少時揚名,雄心壯志
吳承恩,小小年紀,就天資聰穎,博聞強記,聞名一方。可以說,一目十行,背誦能力超強,同時還擅長圍棋、繪畫、書法等,後來經常與圍棋高手鮑景遠和李釜相互切磋技術,真可謂是才華出眾,人中翹楚,成為街坊鄰里經常說的“人家的孩子”,也都頗為羨慕吳銳有這麼一個聰明而又乖巧的兒子。
天啟《淮安府志》卷十六序載雲:“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清雅流麗,有秦少游之風。”
《中國文學史》也這樣描述吳承恩:“他從幼年起,就愛好神奇的故事傳說,‘在童子社學時,每偷市野言稗史,懼為父師呵奪,私求隱處讀之,比長,好益甚’。”
少年時代的小承恩,壯志凌雲,光芒四射,成為了頗受誇獎的大明星,信心爆棚,此時的他也相信將來必然能考取功名,光宗耀祖,一展抱負。
三、屢試不第,傷心至極
志得意滿的吳承恩,飽讀詩書,準備考取功名。同時也情竇初開,所謂成家立業,兩不耽誤。何況找個淮安望族,說不定對自己的仕途也有幫助。於是,在吳承恩26歲的時候,與當地望族葉氏結婚了,只是葉氏屬於望族旁支,也沒幫上什麼大忙。還有也不知道什麼原因,兩人並沒有一兒半女,一生沒有孩子,想必也是吳承恩心頭上的一道傷疤。
結完婚,就可以更加好好學習了。在嘉靖八年的時候,當時的淮安知府葛木就十分欣賞吳承恩,讓他在自己的龍溪書院學習,學的差不多了,就去科考吧,於是在公元1531年,也就是嘉靖十年的時候,吳承恩得到了科舉生員的資格。因此,吳承恩開開心心地跟好朋友朱日藩、沈坤一起去南京考試,結果好友都考中了,自己卻敗北。這次考試對自己打擊非常大,沒想到自己的一世英名就這樣被毀了。連才華不如自己的朋友都考中了,自己怎麼有臉回家?回到家以後,街坊鄰里都嘲笑他,父親吳銳也相當鬱悶,不久於第二年春天就撒手人寰。應該說,此時的吳承恩遭遇了一生中第一次這麼嚴重的打擊,科考失意、鄰里嘲笑、父親去世、無子無女,還有生活極度困難。父親去世以後,每月只能從學府裡領取六鬥米,很快就吃完了,實在是貧困潦倒、無力支撐。
不甘心的吳承恩總結失敗教訓,繼續勤學苦讀,在嘉靖十三年秋天的時候又去考試了,結果還是不中。此時的吳承恩羞恨交加,感覺愧對祖宗先人,無顏面對親人朋友,鬱鬱寡歡,最終生病不起,可以說,當時想死的心都有了,但是看著老母和妻子,自己不能病倒,還要堅強的活下來。
沒辦法,繼續努力吧,吳承恩就是不死心啊!畢竟“泓治七子”的朱應登,認為我“可盡讀天下書”,“以家所藏圖史分其半與之”,畢竟父親也一直指望我光宗耀祖呢!我就不信了,為什麼朋友能考上,我就考不上,繼續考!於是在嘉靖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537年的時候,吳承恩帶著一股倔勁,又一次來到南京趕考,可萬萬沒想到,再次失敗!蒼天啊!大地啊!為何如此折磨我!
三次科考失敗,常人都難以接受,何況還是大才子吳承恩!何況還是身負家族榮耀使命的吳承恩!南京,成了吳承恩的最大傷心地。
雖然之後的南京國子監祭酒馬汝驥想讓吳承恩跟著他幹,但還是被拒絕了。吳承恩回覆他說:
“狗有三升糠分,馬有三分龍性,況丈夫哉!富貴無心,只恐轉相催。雖貧杜甫還詩伯,縱老廉頗是將才。漫說些痴話,賺他兒女輩,亂驚猜。”
畢竟我吳承恩還是要點面子、要點尊嚴的!不用可憐我!
話雖如此,但是吳承恩還是想當官、想有所作為的,畢竟男子漢大丈夫能屈能伸嘛。於是十年以後,吳承恩又“厚著臉皮”來到了南京,以“歲貢”的身份,當起了“太學生”,因為畢竟年近半百了。除了聽聽課之外,就是跟一幫文人如潘壎、朱大韶、何良俊、黃姬水、文嘉等人,成天聚會,搞派對,喝酒吟詩、遊山玩水,好不快活。
沒有多少錢怎麼辦?一是賣文、賣書法;二是蹭吃蹭喝;三是實在不行就AA吧,或者我少出點,意思意思,你們有錢的多出點。
年過半百的吳承恩,此時已經有點看開這個官場了,既然春風不得志,就活的瀟灑、隨性一點吧。可謂: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那麼吳承恩為什麼老是屢次落選呢?先看看明朝的科舉制度吧。
明洪武元年(1368)三月下令設科取士,明朝的科舉分為鄉試和會試兩級。子、午、卯、酉之年,在各省省城舉行鄉試,也叫秋闈。考中者稱為舉人。辰、戍、醜、未之年,各地舉子會集京師舉行會試,也叫春闈,考試合格者稱做貢生。“貢生再經過由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考試合格者統稱進士,分三甲張榜公佈:一甲三人,分別是狀元、榜眼、探花,賜進士及第;二甲若干人,賜進士出身;三甲若干人,賜同進士出身。所有進士均由朝廷委以官職。”
洪武十七年(1384)三月,由禮部奉命頒佈了科舉成式,規定鄉試第一場試四書義三道,每道二百字以上,經義四道,每道三百字以上,“《四書》義主朱子集註經義,《詩》主朱子集傳、《易》主程朱傳義,《書》主蔡氏傳及古註疏,《春秋》主左氏、公羊、穀梁、胡氏、張洽傳,《禮記》主古註疏;第二場試論一道,判語五條,詔誥章表內科一道;第三場試經史策五道。”
這樣看來,科舉考試的思想、形式、風格已經被限制住了,畢竟當時是嚴嵩父子把持朝政,朝廷選拔出來的也大都是奴才和溜鬚拍馬之人,也就難怪這麼一身正氣、針砭時弊、主張王化和德治的吳承恩老是屢次落選了。畢竟王權和相權博弈,你居然還敢提王化,不PASS你PASS誰。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吳承恩沒有什麼大關係,自身又沒有什麼大背景,所謂的欣賞他才華的人又說話不頂用,因此落選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雖然這個時候的吳承恩心情鬱悶,但是愛國殺敵之心還是很強的。嘉靖三十四年,倭寇入侵南京,吳承恩發出“紅塵內翻翻覆覆,孰為豪傑”“學劍不成,請纓有志”的豪言壯語,誓死奮勇殺敵,以身報國,足見其大丈夫情懷以及人格魅力!
四、老入官場,淒涼離世
吳承恩的一生入仕只有三次。第一次是嘉靖三十年,也就是吳承恩已經50多歲了,才第一次當官!時任河南新野知縣,體恤民情、關心民生、興修水利,造福百姓。第二次是任浙江湖州長興縣丞,經常深入民間調研,改善民生,頗有威望。不過,長興在遭遇大旱時,吳承恩因忙於救災,對前來按察使招待不周,沒有及時迎接,同時語氣估計也不大好,於是按察使羅列罪狀,使吳承恩含冤入獄。後來在朝廷吏部,也就是最高組織部好友李春芳的幫助下,才官復原職,沉冤得雪。透過這次牢獄之災,吳承恩看透了這個官場的黑暗,也覺得自己與這個官場格格不入,於是憤然離職。不久自己老母也病逝,內心極為痛苦!第三次是隆慶二年時,任“荊府紀善”,也就是現在的老師,任務就是“掌諷導禮法,開喻古誼,及國家恩義大節,以詔王善。” 隆慶四年以後,大約公元1570年左右,吳承恩就徹底告老還鄉了。
縱觀吳承恩的官場,實在是位卑言輕、崎嶇坎坷。在南京國子監混了十多年,才換回來一點芝麻小官。一個小小的按察使就可以輕易編織罪名,將其下獄,實在是黑暗至極。要不是吏部有好友,估計自己就死在監獄裡了。吳承恩細思自己的一生,懷才不遇,科舉不中,官場黑暗,人性複雜,還是解甲歸田,平安落地吧。
吳承恩辭官以後,回到杭州呆了一段時間,人生地不熟,不好混,還是回故鄉淮安吧。就這樣,一邊繼續賣文養家餬口,一邊寫著傳世之作《西遊記》。吳承恩少年受到的教育、看過的稗官野史以及後來遊山玩水聽到的奇聞趣事,都是撰寫《西遊記》時極為寶貴的素材。
貧病交加之際,吳承恩回想起自己的一生,百感交集上心頭。少年意氣風發,卻報國無門;為民請命,剛正不阿,卻含冤入獄;無兒無女,一生清貧,有愧家人。
吳承恩的一生,是一個天才少年的悲催人生史,雖然在明朝那個黑暗的時代這樣的結果也是一種必然,但沒有發揮吳承恩的才能和抱負畢竟是那個時代的損失。但這些都不要緊,我相信吳承恩老人家必將會像他的《西遊記》一樣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