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做人靜默弘揚正能量
-
2 # allen60864963
個人認為孩子現在更多的認知和知識來源不單是從父母老師,網路和手機平臺的大量過於成人化社會化的意識會影響孩子很多,,並在無形中左右著著孩子的思維方式,大資訊時代我們真的需要正能量的資訊傳遞而不是自私低俗怪談的東西去傳播。關於感恩,我想還是我們放平心態,不求回報的付出也許能讓我們更釋懷,並收到意想不到的驚喜和感動
-
3 # 加拿大小經驗
現在很多的家長都認為,只要孩子的成績好,那麼就天下太平,萬事ok了,等到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懂道理了也就懂什麼是感恩了!話是這麼說,但是真的是這樣嗎?非也!感恩教育必須也得從娃娃抓起,做家長的一定要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就要在孩子的心中播下一顆感恩的種子。須知,感恩並非一門“選修課”,而是必須從小就不能“掛科”的一門“必修課”!
比如說家長們可以讓孩子在某個晚上為自己洗洗腳,為家長錘錘背,亦或者某個假日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時,當家長或者其他人對他們給予幫助的時候,讓孩子一定不要忘了說一聲“謝謝”。那些孩子在懵懵懂懂中懂得感恩二字的份量,也在習慣於感恩中汲取生活和生存的力量。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家長要求孩子懂得感恩,那麼家長自己也要懂得感恩,把感恩呈現在孩子的眼前:身為母親孝順公婆,身為父親對爸媽千依百順,孩子自然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君不見,家長喊破了嗓子,不如自己在行動上做出了樣子。
然後,孩子也要感恩老師,首先作為家長在對待老師的時候,態度不能仇視,不能動不動就到學校去搞“校鬧”。一個只有懂得感恩老師的孩子,才能平安、自在地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對孩子的感恩教育,千萬不要覺得全部是學校老師的責任,很多時候家庭還有學校共同努力,效果才會立竿見影。
-
4 # W最美晴天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一個不懂得感恩的孩子肯定家庭教育不行,反之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他的家庭氛圍肯定是令人羨慕的,感恩其實也是一個小習慣的養成,別人給你東西你要說謝謝,別人幫你做一件事你要懂得說謝謝,所有的感恩都是從會對別人說謝謝開始,懂得對別人的幫助給予感謝,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自己的言行舉止一定會影響到孩子,老師在學校也會給孩子樹立這樣的榜樣,家校溝通,教育方向一致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回覆列表
感恩是一種情感,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更是一種人生境界的體現。中華五千年文明孕育的尊老愛幼、孝敬父母等許多傳統美德,如“知恩不報非君子”、“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處世信條。現代社會,經濟發達了,物質文明瞭,孩子們的價值觀、人生觀也多元化了,但不知感恩,這是一種潛在的危機。新課程也要求學生在知識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都得到統一和諧的發展。因此,開展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讓孩子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祖國、感恩社會、感恩自然、感恩擁有,這是學校精神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時代的要求,學生個性健康人格健全發展的必要,是學校德育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生 感恩教育 問題 原因 對策
最近, 朋友圈裡流行這樣一篇文章:曾經一位富有的老華僑,歸國後想資助一些貧困地區的學生,於是,在有關部門的幫助下,他給一些需要資助的孩子,每人寄去一本書一些筆,並隨書標註了自己的電話號碼、聯絡地址以及郵箱等資訊。老華僑的家人和朋友十分不理解老人的做法:為什麼送一本書還要留下聯絡方式?在不解與質疑聲中,老人像是焦急地等待著什麼,或是守在電話旁、或是每天幾次去看門口的信報箱、或是上網開啟自己的郵箱。直到一天,終於有一位收到書的孩子給老人寄來祝賀節日的卡片(也是唯一與老人聯絡的孩子),老人高興極了,當天就給這個孩子匯出了第一筆可觀的助學資金,同時毅然放棄了對那些沒有反饋訊息的學生的資助。這時家人才明白,老人是在用他特有的方式詮釋“不懂得感恩的人不值得資助”的道理。
一、感恩的內涵
“感恩”在牛津字典裡的定義是“樂於把得到好處的感激呈現出來且回饋他人”。在《現代漢語詞典》中, “感恩”的解釋為“對別人所給的幫助表示感激”。人有了感恩之心,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 社會也會變得更加和諧,更加親切。我們自身也會因為這種感恩心理的存在而變得愉快和健康起來。如果人與人之間缺乏感恩之心,必然會導致人際關係的冷淡,所以,每個人都應該學會“感恩”,這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尤其重要。對廣大青少年來說,感恩意識絕不是簡單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它更是一種責任意識、自立意識、自尊意識和健全人格的體現。
二、小學生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1、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美德的需要感恩,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已被傳頌幾千年。在《詩經・衛風・木瓜》中就有“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的經典名句;晉朝陳壽的《三國志・吳書・駱統傳》中:“令其感恩戴義,懷欲報之心”,是最早正式提到了“感恩”一詞;
中國自古又是禮儀之邦,對個人的修身養性尤其看重,感恩作為人應具備的基本道德和基本修養,成為衡量個人品行的重要標準之一。尤其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主體的儒家文化,極其推崇“感恩”美德的培養,透過“孝”的形式表現出來,所謂“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感恩首先意味著一種認同,是對大自然恩賜的認同,是對所有給與自己積極幫助的人的認同。擁有了感恩的思想就會對周圍的人多一份理解和寬容,就會保持善良、正直的品質,就會對所遇到的困難和挫折多一份戰勝的信心。所以,感恩教育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
2、感恩教育有助於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
感恩教育應是學生思想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只有和其他思想教育內容結合起來,才能發揮其真正作用,是學校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加強學生感恩教育,有助於促進學生形成知恩圖報的態度,有助於促進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有助於達到學校德育教育目標,最終達到構建和諧校園。
3、感恩,通往成功階梯的要素
巴西著名球王貝利,其成功與他的感恩之心密不可分。當貝利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意外收穫了一足球教練贈送的足球,為了感謝教練的恩惠,他在聖誕節那天,跑到教練的花園裡為教練的聖誕樹挖樹坑,其行感動了教練,教練就讓貝利進入了他的球隊,從此一代球星開始了他的光輝旅途。試想,如果貝利沒有一顆感恩的心,他的人生會怎樣?感恩不是目的性的做作,而是要懷有真摯的誠意,擁有感恩之心,是通往成功之路的要素之一,你的恩情會打動別人,他人的援助之手,也許就是開啟成功之門的鑰匙,所以要學會感恩,感恩之心會讓你的人生多些援助,少些坎坷。
三、小學生感恩教育存在的問題
美國成功學家安東尼·羅賓指出:“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先存有一顆感恩的心,時時對自己的現狀心存感激,同時也要對別人為你所做的一切懷有敬意和感激之情。如果你接受別人的恩惠,不管是禮物,忠告或幫忙,而你也應該抽出時間,向對方表達謝意。”是啊,只有讓學生對周圍的環境及人心存感恩,他才會幸福愉快,才能主動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才能在遇到困難時得到更多的幫助,從而走好人生的每一步。然而如上所述,到底是誰偷走了孩子“感恩”的心呢?
1、家長感恩教育的不足
現在的家庭教育中存在很多“愛的誤區”,許多家長只會一味地付出,不求孩子的任何回報,很多孩子已經習慣於接受,而不知道付出,不知道回報。在家庭教育方面,很多父母缺乏對感恩教育缺乏正確理解,只要孩子的學習成績好,其他方面都不重要。加之現在絕大多數家庭只有一個孩子,父母和老人對孩子都比較溺愛,久而久之,小學生對父母沒有較強的感恩意識,多數學生以自我為中心,認為父母的無私奉獻是天經地義的事,就心安理得地享受著父母的關心和愛護,追求享樂、崇尚名牌、盲目攀比、抱怨父母等。孩子思想品德的引導和教育都被家長忽略了。所以,孩子根本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反而認為自己的任何作為都是理所當然的。
2、學校感恩教育的不足
有些學校重視的是學生的分數,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重視,有些教師不能給學生正確的導向,使學生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出現錯位等現象。導致小學生形成觀念:只有考試成績好,才是感恩父母的最佳方式。因此,學校應該反思其教育方式,加強感恩教育,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懂得親情和友情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3、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
當今社會的生活水平已經達到了較高的水平,很多小學生從出生到小學都生活在優裕的環境裡,很少遇到艱苦困難的時期。再加上家長的嬌慣,小學生很容易享受自己的優裕生活,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往往想到自己,很少想到國家和社會,不會將自己的學習與祖國的未來聯絡在一起,甚至在學習過程中推崇洋文化,朝著洋品牌追求,一心覺得外國的什麼事東西都是最好的,遇到一點生活中的困難或者在新聞中看到一些負面新聞,很容易以偏概全,形成了一種比較消極的心態,進而影響了正確價值觀的樹立
四、加強感恩教育,培育感恩意識的對策
有位哲學家說過,世界上最大的悲劇或不幸,就是一個人大言不慚地說沒有人給我任何東西。學校的德育工作應該重視感恩教育,讓孩子學會知恩、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恩,老師的教育之恩,社會的關愛之恩,軍隊的保衛之恩,祖國的呵護之恩……從家庭學校開始,學會尊重他人。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個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勞動,也更加尊重自己。經常懷著感恩之心,才會心地坦蕩,胸懷寬闊,自覺自願地給人以幫助,助人為樂。
1、重視感恩教育啟蒙,開啟學生感恩之心
孩子的心靈是一塊奇異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種子,就會獲得行為的收穫;播上行為的種子,就會獲得習慣的收穫;播上習慣的種子,就會獲得品德的收穫;播上品德的種子,就會獲得命運的收穫。因此,教育者要利用各種場合,讓學生用感恩之心去感受世間的親情、友情和恩情,在接受他人關愛、支援和援助時,給他人以回報,不要只圖索取和享受。如在“感恩節”的當天,教師可以給孩子佈置感恩作業,當父母下班回家時,可以幫父母倒一杯水,或洗一次腳,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或做一份禮物寫一些感恩父母的話語送給父母等。同時,教師可以進行統計,讓每位學生記錄自己的感恩事例,感恩最感人的進行獎勵。還可以進行以“感恩”為主題的作文比賽,鼓勵學生到網上、書上查詢有關感恩的故事或名人名言等,從而提高小學生的感恩意識。
2、課堂教學中的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只有與教學相結合,才能富有實效,開出燦爛的生活之花,如何在教學中進行滲透,教師應多方面探討,挖掘資源。
課堂教學是實施感恩教育的主渠道,教育者可以透過品德與社會、語文等各學科,挖掘教材裡蘊含的感恩思想,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把感恩教育融入到課堂教學中,透過情境再現、故事講述、內容回顧等途徑,點撥學生知恩、感恩,引導學生去捕捉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恩惠。
小學課堂教材中所表現出的 “恩”豐富多彩的,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老師、同學之恩,祖國之恩,社會之恩等。語文課堂《只有一個地球》告訴我們地球是人類的母親,我們要珍愛他、保護他;《黃河魂》令我們心潮澎湃,壯懷激烈,引導學生為擁有母親河而自豪;《桂林山水》、《西湖的“綠”》能讓我們領略自然所賦予的美,在優美的自然風景中,休憩、享受、品味。數學課堂教師在教練加減除除等計算題目時,要善於將日常生活中買文具、書本、玩具、衣服等消費情況聯絡起來,培養學生關愛父母、勤儉節約、愛惜資源的感恩精神。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注重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滲透,教育學生愛社會,愛人類,培養學生博大的胸懷,從而感恩教師、同學,感恩祖國、社會和自然。要在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教材內容,培養學生能力的同時,在課堂教學中獲取更多的感恩資訊,培養學生高尚的品行和人格魅力,在愛心的驅使下逐漸成為一種自覺的文明行為。
3、校園文化中的感恩教育
三四街小學的感恩教育主要以“育感恩之心踐感恩之行”為主題,圍繞“四個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朋友、感恩社會)廣泛開展,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健康成長,在成長中學會感恩,在感恩中得到進步。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按照以人為本,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總要求,以活動為載體,在德育原則的指導下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活動。利用升國旗儀式、開學典禮、全校集會、報告會、印發《災後感恩教育活動倡議書》,開展感恩教育動員;透過黑板報、展板、櫥窗、網站、校園廣播、標語等形式,積極營造感恩教育的良好校園氛圍;透過舉辦感恩徵文、書畫、自辦小報、演講、故事比賽、教唱感恩歌曲、“感恩心·中國夢”經典誦讀比賽等活動,不斷豐富“感恩教育”活動的內涵。學校活動富有特色,如開展的清明掃墓緬懷英雄活動,組織“留守兒童關愛組”去看望孤寡老人活動,開展的感恩行動在身邊活動,開展的“日行一善,善行一生”的活動,開展的“感恩歌曲唱響校園”的活動,開展的“三八”感恩系列活動等,將“感恩教育”活動進一步推向高潮。4、家校協同中的感恩教育
統一家校思想認識,幫助學生樹立感恩理念。
(1)、利用家長學校給家長上感恩教育輔導課,使家長們達成共識。
我們給家長髮一封《感恩教育公開信》,要求家長正確引導孩子學會感恩。我們還向家長進行問卷調查和資訊反饋,家長感言甚多。此後,很多家長重視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一是捕捉感恩教育資訊;二是找到最佳切入口進行感恩教育;三是用感恩行動感化教育孩子。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利用校訊通和學校網站以及教學資源,共同教育孩子學會感恩。
學校建立了家校資訊平臺,方便家長與老師的聯絡。每天班主任交待資訊員,向家長髮送班級或學校的活動方案,要求家長根據感恩教育內容,在相應的時間內指導孩子完成活動專案。再透過資訊平臺進行反饋,從而達到預期的教育目的。同時,我們課題組充分利用紅領巾廣播站,隊刊、班刊向學生宣感測恩理念;充分利用國旗下的講話,使學生更進一步瞭解感恩教育的內涵及層次性;充分利用每週一的班隊課和課前三分鐘,由班主任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感恩主題教育活動;充分利用每週一下午的教師例會和週三的教研活動與老師們一起探討對感恩教育的認識與研究方法;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在學科中滲透感恩教育;充分利用學校德育管理,開展以感恩教育為主題的大型活動。
人生的槓桿是精神,精神的支點是感恩,只有有了感恩的思想,人才能煥發出無窮的力量。教育之“育”,應該從尊重生命開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開闊,使人喚起自身身上的美好“善根”。我們堅信每位小學生的心靈都是美好的,只要我們及時開墾它、澆灌它、綠化它、培育它,讓感恩的清泉綠化每一位學生,相信不久的將來就會收穫大片美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