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藍公主

    一個朋友說,以前每次帶孩子逛街都提心吊膽。因為經常會出現這樣的一幕,孩子會為了一件玩具,使出各種方法,比如祈求、哭鬧、威脅來達到目的。

    作為父母的她,明明知道孩子可能會玩不了多久,也不是買不起玩具,但每次卻不得不用“買不起”這個理由,作為最後的手段拒絕孩子。

    但問題是久而久之,孩子似乎因為覺得自己爸爸媽媽沒錢,在與小朋友的相處中顯得越來越沒有自信。朋友說不知道該怎麼辦。於是我問對方,

    朋友搖搖頭,過了許久才遲疑地問,怎麼談啊。

    是啊,怎麼跟孩子談錢這個問題呢?我們的父母從來沒有示範過,我們也從來沒有好好思考過。

    先從兩個簡單的問題開始吧。

    “你認為當今我們的社會仍然極度缺乏物質嗎?

    如果說整個社會的溫飽問題已經基本得到解決你同意嗎?”

    相信你心中已經有了自己的答案。

    事實上,我們能夠看到因為高度物質化的社會所呈現的另一種現象 - 用物質滿足來表達對孩子的愛。

    如果仔細分析這一現象背後的原因就會明白,那是因為父母一代所經歷的時期物質資源匱乏,從而導致現在他們對孩子的另一個極端。

    這更說明了現在我們的孩子並不缺乏物質上的東西,甚至可以說孩子們所擁有的比他們實際需要的還要多。

    如果孩子們已經不缺乏物質,那麼家長該拿什麼來教育孩子節儉?顯然,僅僅是拒絕購買幾件玩具是不夠的。

    在這個人人都基本可以透過勞動獲取金錢的社會,錢不再是地主土豪的象徵,而是每個人可以擁有的權利。

    因此,我們憎惡金錢顯然變得不再合理。當我們瞭解了錢的意義,又該如何幫助孩子瞭解?逃避肯定不是一個好辦法。

    【1、孩子會提關於錢的問題】

    “為什麼那個人睡在街上?”

    “買不起好玩具好衣服的人是不是很懶?”

    “媽媽不上班沒錢,爸爸上班所以有錢是嗎?”

    “我們家有錢嗎?“

    “爸爸你賺多少錢?”

    ......

    孩子在生活中不經意間提出各種各樣問題,大多數時候家長對這些問題完全沒有防備。

    這個時候大多數家長是否會逃避了之?或者是換個話題?

    思考這類問題,會不會影響正在進行的事情?

    如果家長不想逃避,什麼樣的回答又比較合適?

    孩子的成長中本身就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疑問,孩子也通常也會把問題仍給自己最信任的人-家長。

    孩子期待家長能給自己一箇中肯的答案,或者至少是個誠實的答案。如果家長避而不談或者是轉換話題是否對孩子公平?

    所以,不論是為了迴應來自孩子的信任,還是為了滿足孩子應有的權利,錢都是孩子與家長之間不可避免的話題。

    【2、由父母談錢孩子才可以從正確的渠道學習】

    為什麼要由家長來進行思考和作答孩子關於錢的提問?因為我們心裡都清楚,幾個來自家長的正確的關於用錢或者是消費的處事原則會在將來幫到孩子。

    雖然怎樣和孩子談錢是一項全新的重大挑戰,但是從父母這裡學到的關於錢的東西,不但現在會對孩子有所影響,而且在孩子的未來社會會繼續影響著他們。

    如果家長不和孩子談錢,那孩子就只好從現在的社交媒體上去學習。

    問題是,你會願意讓諸如抖音之類的媒體給孩子灌輸一些金錢觀嗎?如果答案是不的話,那麼我們最好自己來。

    不僅如此,還有另外一個實際問題。

    如果家長認定孩子在校期間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小學中學自不必說,當大學學費也是家長準備好了的時候。

    那麼孩子從大學畢業後從第一份工作賺錢開始,就能從沒有被進行過財商教育、沒有任何財物觀念的人一夜之間明白如何理財嗎?從社會上現存的“月光族”現象就已經能說明一些問題了。

    就算是面對已經自己賺錢的孩子,父母最不想看到的就是孩子向中低階層流動。於是父母又會不遺餘力地在金錢上支援孩子。這樣做,不但父母自己累,孩子仍然沒有學到任何知識。

    孩子什麼時候能學會理解錢和與錢相處呢?答案是隻有從孩子小時候開始。

    【3、談錢不是貪婪】

    很久以來,在所有人心中似乎存在著這樣一種觀念,貪婪的人最愛談錢。家長生怕談錢就會破壞一個孩子的價值觀,一談錢就會培養出一個貪婪的孩子,認為一個貪婪的孩子就是一個被寵壞的孩子。

    於是大家都在避免自己或者自己的孩子成為下一個葛朗臺,於是儘量做到不談錢。

    但事實上,一個沒有邊界感的孩子才容易成為一個被寵壞的孩子。根據詹姆斯·A·福格蒂(James A. Fogarty)多年對有關寵溺子女問題的研究,他提出被寵壞的孩子有四個主要共通點:

    很少分擔家務和其他責任、沒有太多行為與作息規範、父母或其他人給予了他們很多關注與協助、擁有很多個人物品。

    這四點中沒有任何一點與談論金錢有關,相反都是父母在對待孩子的方式上出現了問題。

    比如責任感的缺失,規範的缺失,過度的關注,過度的物質給予。

    一個失去責任和規範的孩子,他的行為就會沒有邊界,眼裡就會看不到別人。同樣,一個被過度關注和過度給予和協助的孩子,他就失去了自理能力,也就失去了自立的機會,事實上會過得很慘。

    所以,談錢並不會讓孩子貪婪,因為貪婪與責任感、規範、過度關注和協助有關。

    理解為什麼要跟孩子談錢以後,我們決定今後要開始跟孩子談錢了。該怎麼開始呢?下面有這樣幾條建議。

    如何跟孩子談錢

    一、家長應該做的心理準備

    【1、允許談錢會引發情緒】

    家長要做出改變,就離不開脫離以前的慣性。事實上我們每個人可能都帶有來自原生家庭的烙印,就是一談錢內心會有情緒湧現。

    不好的情緒,內疚的情緒,甚至的憤怒的情緒。當然也有興奮和開心這樣的情緒。

    這些存在於你心中的情緒,其實都來自早年間你父母的心中,只不過他們傳給了你而已。同樣地父母的這些情緒也來自他們的長輩。

    所以在你準備做出改變的時候,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意識到並允許自己這些情緒的存在。這樣你就不會總是責備自己,因為這會讓你停滯不前。

    【2、勇敢面對孩子的提問】

    面對孩子突入其來的問題,大多數時候我們不知道從哪裡說起,或者擔心自己賺得不多不想說出來,或者自己也沒做好被問得很不自在,又或者孩子年齡太小,出於保護的心理,大多數時候家長會用轉移話題的方式避而不談。

    但是最好的保護方式就是讓孩子做好準備。這跟進攻是最好的防守是一個道理。勇敢面對提問孩子才有機會做好準備。

    二、家長可以這樣應對

    【1 、咱們家有多少錢】

    太多時候,孩子問題的初衷和家長以為的南轅北轍,最好回答孩子提問的方式之一是找出孩子提問的原因。

    比如孩子問:“咱們家有多少錢?”

    父母聽到以後擔心孩子要向別人到處宣揚自己是有錢人。但實際上可能是今天在學校,孩子聽到其他小孩說出自己爸爸媽媽有多少多少錢,孩子內心也希望得到別人的注意,所以期待自己爸爸媽媽說出一個更大的數字來。

    所以找出孩子提問的原因,就更能給出孩子心中期待的答案,而且很可能根本不必是父母以為的答案。

    通常建議的做法是問孩子,

    “你為什麼會這麼問呢?”

    瞭解孩子提問的原因比直接回答更接近孩子想要的答案。

    【2、我們是有錢人嗎】

    問題既是機會,有時候知道孩子問題背後的原因,家長可以更好地利用這個機會對孩子進行啟發。

    如果孩子問:“我們是有錢人嗎?”

    除了問孩子為什麼會這麼問之外,還可以透過其他的開放式問題啟發孩子。有錢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很多東西是多少?哪些東西越多越好?有錢為什麼對你來說重要?還有什麼你覺得一樣重要,或者是更重要?

    【3、我用自己的錢,為什麼不可以】

    孩子有了一定自己的存款,想要購買一些他們想買但是家長並不同意的東西怎麼辦?比如,不合年齡的電子遊戲,打賞一些網紅主播,昂貴的包包,著名商標的鞋子。

    雖然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評判原則,不過家長都會遇到被孩子這樣反問的時候,“我用自己的錢買東西為什麼不可以?”

    面對這樣的問題,有時候事實上家長也不知道該怎麼直接面對,因為背後有很多原因,有很多東西需要解釋,不是一句兩句話能立刻說清楚。

    那麼這個時候其實也不必逼迫自己立刻給出一個解釋,而是可以說:

    “我會盡快給你一個答案。”

    這樣回答是因為,也許不管家長怎麼解釋,當下的孩子都不會認同,也可能不會理解。但是當孩子將來離家獨自在外生活時,能體悟到家長之前費盡心思的迴應,從而理解你的苦心,也更會感激你的坦誠。

    【4、你為什麼不當醫生/開公司】

    看到同齡同學的爸爸媽媽因為是醫生、律師,或者當老闆能買得起豪宅,常去海外度假,孩子是會生出這樣的疑問十分自然。

    但這樣的問題在父母聽來,卻充滿了責備。孩子對我們所選擇的職業會做出自己的判斷,但是如果家長自己對所選的職業都心存疑慮的話,這個問題所引發的內心交戰會更劇烈。

    家長會認為都是因為自己的職業才讓孩子買不了貴東西,不但如此,還要被迫接受現實的家長會很容易責備自己,覺得自己沒用。

    但是這樣責備自己會真正幫到孩子成長麼?孩子看到的是否是一個成年人正在為自己當初的不慎選擇而深深懊悔?他從中學到了什麼?

    家長要告訴孩子的是,一個人的價值觀幫助我們對一些重要問題作出選擇,比如職業。家長需要先有自己的決定,並且認為這個決定值得堅守,才有可能與孩子談論。至於別人選擇什麼職業,那是別人的決定。

    【5、你賺多少錢】

    讀到這裡的家長,想必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已經不會是:“不關你的事”。然而,隨便說一個數字顯然也不好。該怎麼回答好呢?

    事實上,孩子在瞭解一位家長工資背後的真正意義之前,還需要先明白許多其他事情。 所以,對這樣的問題最好的回答是:

    “等你上高中以後再告訴你家裡的收入。”

    但是談話不應該僅僅停在這裡,因為要了解收入的意義之前,孩子首先要了解支出。

    更重要的是,家長需要傳達給孩子的是,不管在什麼情形下,收入對建立真正的友誼並沒有太大的價值。因為判斷一個人的價值,並不是從ta的收入,而是一些其他重要的品質。

    最後

    我們已經生活在了一個基本上只要透過勞動和創意就可以獲取金錢的時代。社會上也出現了許多以前所沒有的現象,這些現象的背後又隱藏著來自父母對金錢教育的缺失。

    好奇心會驅使孩子想要了解和學習關於金錢的東西,但是如果父母不加以引導,那麼孩子只好從其他不能保證的渠道去了解和學習。因此,和孩子談論錢對父母來說變成了一件必要的事情。談論錢也不再代表著貪婪和禁忌。

    錢本身是中立的,它可以成為家長們的教育工具。家長透過得當的使用,一樣可以傳授給孩子耐心、節儉、慷慨、毅力這些優秀品質。這正如羅恩·利伯指出的一樣:

    談錢就是在談價值觀。

  • 2 # 騰哥諾妹妹

    去之前先說好買什麼東西,玩具在計劃之內可以買,計劃之外任他哭鬧,家長千萬別妥協,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還有就是轉移注意力,孩子們一般情況下還是好哄的.

  • 3 # YYXX105985986

    首先對孩子發脾氣或者打罵孩子,那都是不對的,一定要讓自己先平靜下來,好好地跟孩子溝通,如果溝通無效,那就帶回家,然後單獨與孩子呆在一個房間,不管他哭或者鬧都不要去理會,等他哭一會兒了,給他擦擦眼淚,然後告訴他,要哭的話就繼續,那玩具還是不可能買的,如果他繼續哭,那就讓他哭吧,他自己也知道累的,等他不哭了,再跟他好好講講道理,讓他自己也告訴你為什麼要買那個玩具,能夠說服你的,才給買,沒有理由的還是不可以買,培養孩子的分析能力也是很重要的,希望可以幫到你,謝謝!

  • 4 # 使用者5955247600552

    小孩子嘛!天生愛玩那是他的本性,所以見到新的玩具他都會想要,但是也不能由著孩子的性子,因為這會慣壞孩子,會給孩子思想上造成誤區,不過我有以下幾個妙計:

    1,跟孩子達成協議(比如說,如果你考試成績優越,考進班級裡前三名,就答應他給他買新玩具,這樣會一舉兩得,即滿足孩子,也培養了孩子,自己想要東西自己要努力學習)

    2.讓孩子自己存錢來去買玩具(比如孩子的壓歲錢,這樣可以告訴孩子,自己想要的自己攢錢去買,不能總是依賴父母,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

    3.給孩子說道理,讓他明白掙錢辛苦(讓孩子知道錢來之不易,知道父母掙錢多麼不容易,不能亂花錢,從心裡上讓孩子變得懂事)

  • 5 # 吉安——祝小龍

    我現在和你的經歷是一樣的,而且我還倆小孩,大的六歲(女兒)小的四歲(小子),開始遇到這種事也是很抓狂,畢竟家裡都好多玩具了,有時候看小孩哭的厲害自己也心疼,就買了。後來就出招了,比如會跟孩子說:這裡賣的太貴了,爸爸改天在網上給你買個更大的,(網上賣的確實便宜不少),如果之前有在網上買過玩具給孩子,這時候孩子一般不會怎麼鬧了,再就是答應不哭的話出去就買冰激凌吃,一般也就乖了。

  • 6 # 奶爸王琦

    看見小夥伴買了玩具,自己也吵著非要買,家裡玩具買了一大堆,每次新玩具買回家,玩了沒幾天就扔一邊,去到超市,路過玩具櫃檯又要買新玩具,不買就不走,又哭又鬧,讓大人很抓狂。

    以上這些情況,相信每個爸爸媽媽都有碰到過吧?那麼,要怎麼才能搞定可愛的“磨人精”,給寶寶養成正確買玩具的習慣呢?

    下面,奶爸來分享一些自己的小經驗:

    第一步,制定規則。

    比如“這次去超市不買玩具,只買繪本。”或者“這次去超市,如果看到喜歡的玩具,只能買一件。很多玩具都喜歡,就自己選其中的一件買,並且家裡有同樣或者類似的玩具,就不會買。”

    第二步,確認家庭規則。

    規則制定好了,在家裡跟寶寶確認一次,去超市的路上,確認一次,進了超市門口,再確認一次。三次確認之後,基本寶寶心裡的認知就已經確定了,這叫打預防針。不要小看孩子的認知能力,通常孩子的學習能力和感知能力要比成年人都強很多。

    這是一個習慣養成和認知培養的過程,需要一段時間,多次強調,不能一蹴而就。家長們切記不能心急,不能帶入自己的情緒,一定要態度溫和,但是立場堅定。

    萬一寶寶在超市裡還是哭著鬧著要買玩具,不買就不肯走,爸爸媽媽們也不要動氣,更不要打罵孩子,可以有以下幾種處理方式:

    第一種,和孩子再次確認家庭規則。

    面對寶貝的哭鬧,我們自己首先不能爆炸,一旦家長的情緒崩潰了,就很難對寶寶進行積極正面的教導了。每一次寶寶犯錯,或者情緒崩潰,都是我們幫助他認識自己的情緒,也是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的寶寶,增加親子關係的好時機,不要錯過了。

    我們可以先蹲下來,保持和孩子的水平高度,然後問他:“寶貝,我理解你現在一定很生氣對不對?很喜歡這個玩具對不對?可是之前我們已經說好了,這次來超市只買繪本,不買玩具的,對嗎?你現在有兩個選擇:一,把玩具放回去,跟媽媽一起去買你喜歡的繪本,二,我們現在馬上就回家。”

    如果寶寶不聽,還是不停的又哭又鬧,爸爸媽媽們也記得,千萬別跟著發火,一定要心平氣和跟寶寶重複提出剛才的兩個選擇,把玩具放回去或者現在就回家。

    無論大人還是小孩,當情緒崩潰了,說什麼道理都是聽不進去的,因為我們的情緒腦已經處於主宰的地位,理性腦已經休息了。所以在寶寶崩潰大哭的時候,爸爸媽媽第一件要處理的事情,就是安撫寶寶的情緒,讓寶寶的情緒穩定下來,然後再跟寶寶講道理。當寶寶的情緒腦休息了,理性腦開始啟動的時候,爸爸媽媽說的話,才能聽的進去,並作出迴應。

    如果寶寶的情緒平復下來,還是不肯把玩具放下,堅持要買,這其實是孩子在試探大人的底限,也就是看有沒有商量的餘地。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們還是不能發火,仍舊溫和的對寶寶說:“寶貝,我知道了,你已經做出了你的選擇,好的,我們現在就回家。”然後立即帶著寶寶回家。

    下一次去超市的時候,就跟寶寶說,“因為你上次在超市裡面又吵又鬧的要買玩具,沒有遵守我們之間的約定,所以這次媽媽跟爸爸兩個人去超市買東西,不帶你。”寶寶這個時候肯定不幹,要一起去。然後我們就可以再次跟寶寶確定好一起去超市需要遵循的規則。

    需要說明的是,小孩子一般會答應的好好的,但是他做不到,可能期間又會哭鬧耍賴,這是因為寶寶還小,大腦行為控制能力還比較差,爸爸媽媽們多訓練幾次就可以了。

    如此反覆幾次,寶寶就會逐漸養成不哭不鬧遵守規則的好習慣啦!

    第二種處理方式,跟孩子說超市的玩具比網購的貴好多。

    這種方式比較適合4歲以上的寶寶,可以理解什麼是網購。

    特別需要注意的一點,如果答應孩子回頭給網購買一個,請一定要兌現你的承諾,否則你會迅速失去孩子對你的信任和依賴,從而讓寶寶缺乏歸屬感和價值感。這種童年時期歸屬感和價值感的缺失,會在成年以後,特別是結婚以後體現出來,很多夫妻之間無休止的爭吵都是因此而來。

    這種處理方式的好處是,能鍛鍊孩子的耐性和延遲滿足感,讓他有更好的自律性。

    有些媽媽在孩子哭鬧著要買玩具的時候,會想辦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帶孩子去買零食或者去其他地方轉轉,讓孩子忘記買玩具這回事。

    我個人其實不太建議這樣做。

    因為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如果寶寶的行為有偏差,處理的方式不對,這正是爸爸媽媽們幫忙糾正孩子行為的好機會,幫寶寶養成良好的習慣和獨立的人格。

    如果總是以轉移注意力的方式來引導孩子,並不能就買玩具這件事情,讓孩子學會如何正確的處理,下次碰到類似的問題,他還是不知道怎麼應對,只會哭鬧。久而久之,可能會讓孩子養成碰到困難事情就退縮的習慣。

    爸爸媽媽們一定要記住,無論在買玩具還是其他事情上,如果寶寶的行為有偏差,家長教育的時候,一定記得不能發火,更不能打罵孩子,要心平氣和,立場可以很堅定,但是態度一點要溫和,要讓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無條件的愛。

    我們要贏得孩子,而不是贏了孩子。

  • 7 # 垚聊足球

    這樣的問題作為家長應該都遇見過,尤其是2周左右的孩子,並且很多孩子想要買的玩具還是家裡有的,其實孩子也會看和誰一起出去才會選擇買與不買,包括價格上的高低,現在小孩子是很有眼色的。如果養成那種給他買玩具的習慣,在他心裡就會產生出去一趟必須得買個玩具回來,不然就會給你發脾氣,因為他已經產生那種購買的快感,回來買的玩具最多玩上半個小時。遇見這種情況還是不要給孩子買,但絕對不可以在大庭廣眾之下罵或許打孩子,自己不要生氣,哄著或抱著孩子回家,到家自己可以和他關在一間房間裡,任由孩子鬧,但這時絕對不可打罵,也別和孩子說道理,自己平復心情,當他不鬧時就是你發揮講道理的時候了,這就看你怎麼去教育引導孩子了。

  • 8 # 晨安樂

    愛玩具應該是每個小孩子的天性。天生對玩具沒有免疫力。不管已經買過多少玩具。不管是否有很多相似或相同的玩具。他們看到認為好看的喜歡的玩具。一樣會要求家長買給她們。一兩次我們做家長的肯定都會同意。但經常這樣,家長肯定都會說不行。

    不同意孩子要求,孩子肯定大部分都是又哭又鬧的來,好好說吧,孩子不會聽。打罵吧,孩子肯定更不聽,更覺得委屈。自己又生氣又不忍心的,那該怎麼辦呢?

    我覺得最好的辦法只有轉移注意力,告訴他帶去買別的他喜歡的東西。比如帶去買他很想吃很喜歡的。或者是很想吃卻一直沒有吃成的食物。更具有免疫力。大部分孩子除了玩具就是對吃的感興趣。

    也可以和她們談條件,等什麼重要節日來的時候可以答應給他買一個。或者帶他去換個好玩的地方和小朋友好好一起玩耍。

  • 9 # 愛子思考

    孩子不買就哭鬧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哭鬧有用,只要一次得逞就會變本加厲,不得不說在與父母討價還價中,孩子們是個天才。

    其實不僅僅是買東西哭鬧其他情況也是,當達不到他們的想法、滿足不了他們的慾望的時候,哭,哭,還是哭。有時候哭是得不到的發洩,而更多的時候是與父母討價的挫,不斷地磨著你的底線。

    怎麼做呢?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妥協!第一次就不讓他得逞。那麼很明顯這個孩子是身經數戰的常勝將軍,那麼應該這樣做。

    1.去超市前嚴肅告訴孩子今天只需買一件或者不買玩具,具體看孩子的狀態。語氣要肯定,就算哭也不會給買,而一定要說到做到。

    2.見了玩具孩子肯定會網了自己說什麼,纏著要,那麼開始提醒之前的約定。

    3.提醒2次孩子還是不聽,哭。那麼把孩子抱到某一個角落,讓他哭吧(很多時候孩子是看到在人前哭有效果才那麼做,而且在公眾場合收拾孩子也不可取),再次告訴他這次肯定不會買,但是可以下次買,如果他心裡不舒服就哭吧,等哭夠了再離開。

    在家也是一樣。當孩子養成了某種壞習慣,在幫孩子改正時,最重要的是原則,說到做到,狠下來。

    我就是這麼做的,但是我從第一次就沒有讓她得逞,所以她從不哭鬧著糾纏我買東西。我一般會說下次,延時滿足。現在我開始培養她的財商,給她零花錢,喜歡的玩具我主張讓她攢錢自己買。

  • 10 # 摩挲時光

    當孩子在家裡只要一哭鬧,父母就滿足其所有,那麼到超市或者商場,他還會以同樣的方式去得到,一旦得不到,就可能耍潑胡鬧。下面說說我的女兒。

    我的女兒剛開始,和所有的孩子一樣,以哭的方式要挾我,我就朝她搖搖頭,直到她哭完。我以這種方式告訴她,用哭你得不到任何東西。後來女兒就放棄了。換了一種方式,那就是當她希望得到某樣東西時,朝我一個勁地樂,我認為這是可以接受的,至少讓她學會了哭是無用的。

    再大一些,女兒會走路了,說話了。我就給她買了個存錢罐,告訴她,買任何你想要的東西,都需要用錢買,你可以把錢存在罐子裡,買你想要的東西。每次我兜裡的零錢都會交給女兒,她學會了往罐裡塞錢。雖然如此,她想不起用罐裡的錢,但至少培養了她的一種生活概念。我們一起上超市,看到她喜歡的玩具,就抱在懷裡,歪著小腦袋看我,我要是覺得適合她玩,就給買,如果不適合,也會告訴她理由。有時候女兒聽,有時候撅著小嘴不願意,我會用適合她的玩具做交換。

    同時,我會跟她說,得到一個自己想要的東西,不是隨隨便便的,你可以給我一個好的理由嗎?女兒會誇張而激動地蹦跳,用肢體語言告訴我,這個玩具會讓她很開心。這就很好,培養了她只有付出才能得到的意識。再大一些後,我會給女兒一定數量的錢,這個錢由她自己支配,她可以用這個錢買十個玩具,也可以買一個,如果她都買零食了,那就買不了玩具了。這種方式,也讓孩子學會了獨立思考。

    這個階段一過,女兒上超市就很理性了,需要什麼東西,會翻找她的零錢罐。有時忘了沒拿錢,也會和我商量某樣東西的可用性。有時候我覺得不錯的東西要給女兒買,她會小大人一樣掂量一下,擺擺手,讓我不要亂花錢。

    所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用心去引導和教育孩子培養好的習慣和生活理念很重要,你的用心投入和產出是成正比的。所以,只有循序漸進,才能培養孩子一個良好的行為舉止和思維方式,更不能在孩子出現問題時,使用暴力手段打擊嚇唬孩子,要從父母自身找問題根源,這樣才能對症下藥。

    所有的孩子,都是一張白紙,你希望它是一幅平整美麗的畫卷呢,還是一幅褶皺塗鴉呢?全在於父母怎麼去做。

  • 11 # 啟鵝學堂

    帶孩子去超市,卻不告訴孩子該做什麼,孩子到那邊自己發揮了,我們又不開心,對孩子來說也很不公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把襯衫穿出時尚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