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此去晴空萬里
-
2 # 南門江
白帝城託孤,劉備實際上是設定了一個互相牽制的局,當然和所有的同類託孤一樣,輔政大臣相互攻擊,很難相安無事。內鬥當然也造成蜀國北伐的失敗。
如果光看劉備和孔明說:阿斗如果可以輔助,你就輔助他,如果阿斗不行,你就自取吧。那是多麼坦誠的君臣啊。可是他一面和孔明這樣說,一面給孔明搞了一個副手,叫李嚴。他任命李嚴為中都護,統管內外軍事,鎮守永安。這個安排就是他和孔明一文一武,孔明管朝政,李嚴管軍事,相互監督相互制約。劉備和所有皇帝一樣,都是想得很美的。可是現實很骨感。
相互能制約就要力量基本均衡。劉備死後,孔明和李嚴雖然一樣都封了侯,但孔明是丞相,阿斗給他了開府之權,就是孔明有獨立於皇權的行政班子,當然孔明還被封為益州牧。阿斗說他只管祭祀祖宗這一件事,其他事都歸相父管。叫作政由葛氏。那麼李嚴怎麼來制約呢,李嚴跑到了重慶這個地方,自己招兵買馬,還要求劃出五個郡,成立一個州,讓他當州牧,因為蜀國只有一個州,州牧讓孔明當了,這不平衡。
這還不算,公元231諸葛亮出兵祁山,李嚴因糧草運輸供應不上,派人帶信給諸葛亮,讓他撤軍。等軍隊撤退,李嚴又說:“軍糧充裕,怎麼又退軍呢!”用意在於解脫自己督辦糧草不力的責任,顯出諸葛亮延誤戰機的錯誤。李嚴想搞倒孔明,孔明也就不客氣了,他拿出李嚴前後寫來的信,李嚴的一肚子的壞水就暴露了。好在孔明還是仁慈的,只把他貶為了平民。
其實這都是因為劉備的制衡術,才搞得李嚴和孔明鬥了起來,因為從後來的結果看,李嚴是佩服孔明的。他在得到孔明的死訊後鬱悶而死。因為李嚴生前常企望諸葛亮會再次起用他,他知道只有孔明能用他,孔明死了,他也沒機會了。
制衡的結果是零和,這一點被歷史反覆證明。漢武帝託孤搞了四人制衡,最後四人鬥了起來,以霍光搞死其他人而告終。曹叡傳位時也搞過制衡術,他讓司馬懿曹爽搭班,結果兩人互殺,曹爽失敗。我看只有孫策死的時候,把孫權託給張昭和周瑜是成功的,成功的原因很簡單,因為沒過多久周瑜死了。
這就是白帝城託孤對後來蜀國的影響。
-
3 # 冷藏車灑水車隨車吊
李嚴在劉璋時期就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能力出眾,在蜀地具有很強的勢力。後劉備取代劉璋,李嚴又投靠劉備,並且受到了重用,獲封尚書令。劉備在白帝城當著諸葛亮和李嚴的面託孤一句“君可自取”,讓諸葛亮和李嚴還有各位吃瓜群眾臆想連篇,實則為了讓以文官為首、具有地方勢力的李嚴和以武官為首的諸葛亮相互牽制,任誰也不敢邁出第一步。最終還是為了蜀國朝局的穩定。
-
4 # 鐵馬金吾衛
這個題目看似簡單,其實很大,白帝城託孤時,劉備的選擇應該是很明智的,我儘量用最少的字數把這個問題講清楚。
進入益州後,劉備手下的派系大體可以分為三派,
元老派(最初跟隨劉備的如關、張、孫乾、糜竺等)
荊州派(到荊州後加入劉備麾下的如諸葛亮、蔣琬,魏延等等)
益州派(法正、李嚴、黃權、吳銅、張翼等等,人數眾多)
對於益州人來說元老派和荊州派都是外來者,這兩派的利益基本一致,所以可以看作一派,以後都以荊州派相稱。當時處於統治地位的是荊州派,益州派自然不滿,作為老大劉備一直能夠調和兩派矛盾。
但形勢後來大變,關羽大意失荊州後,劉備向東吳興師問罪,結果在夷陵被東吳打得大敗,最終在白帝城鬱鬱而終,此時應當是蜀漢這個新建政權最危急時刻,可以說內憂外患:
一是荊州派徹底失去了故土(荊州基本沒有希望收回),意味著將長居益州,這樣跟益州派的矛盾必然更深。
二是劉備去世後,能夠平衡兩派最大的力量消失。
三是元氣大傷的蜀國根本不是魏吳任何一國的對手,如果兩國趁機襲擊,後果不堪設想。
因此託孤時劉備任命諸葛亮為丞相和首席輔政大臣,將大事全部託給了諸葛亮。如果說在這種危機時刻,只有一個人能挽救蜀國,無疑就是諸葛亮,諸葛亮是三國時期最強政治家(軍事卻不一定最強),也是荊州派都能接受的最佳人選,諸葛亮本身跟益州派的關係也不錯。為了安撫益州派,劉備同時安排了益州派首領李嚴為託孤大臣(原來的首領法正已死),僅次於諸葛亮的副丞相。這種安排在當時應該算是最佳選擇。所以說劉備雖然打仗不行,但大事還是看得明白。諸葛亮也沒有辜負劉備呢重託,看看他的神來之筆,就知道劉備的選擇多正確。
一是迅Superb鄧芝出使吳國,恢復了雙方友好關係,避免了兩面受敵的尷尬局面。在後來的日子裡,兩國經常互通訊息,呼應著進攻魏國,搞的魏國手忙腳亂。
二是牢牢限制住益州派的勢力,要知道,如果一個政權裡有兩個勢均力敵的派系是非常危險的,內鬥的消耗將會大大增加。因此李嚴雖然是副丞相,卻被牢牢釘死在永安,並沒有能到成都輔政。李嚴自然不甘心,後來在北伐運糧時使了么蛾子,最終被免為庶人。
三是透過對外戰爭轉移國內矛盾,先是出兵南中解決困擾益州已久的南蠻問題。後是出兵北伐,將益州派和荊州派牢牢綁在一條船上。有人說諸葛亮北伐是窮兵黷武,其實他也有說不出的苦,這樣才能讓大家一條心,沒有時間吵吵嚷嚷爭權奪利。
諸葛亮將蜀國治理得井井有條,所以至今蜀中人民仍然懷念他。可見白帝城託孤是劉備最明智的選擇。
最後說個有趣的題外話,諸葛亮雖然政治軍事能力都很強,但在識人方面卻輸給了先主劉備,據說在白帝城託孤時馬謖站在諸葛亮之後,劉備瞟了一眼馬謖說道:“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諸葛亮不以為然,依舊重用馬謖,結果在街亭大敗,是北伐的重大挫折。
文字全部手機錄入,望採納
-
5 # 像晚風吶
有一說一,算是道德綁架。劉備用白帝城託孤把諸葛亮綁在蜀國這條船上,為他劉家打天下。雖然他跟諸葛亮說如果劉禪不堪重用,可自立為王,但這不過是劉備的以退為進罷了。
-
6 # 李尓唐知識庫
三國裡面留給後人有名的事件很多,而這個事件從剛開始的讚歎到最後被很多人所懷疑,所爭議,這件事,就是白帝城託孤。而在這起事件中,各個朋友們有著不同的看法。
飽受爭議的是認為這次託孤充滿著巨大的陰謀,人們都認為在託孤的時候,房門外其實埋伏著許多刀斧手,只要諸葛表現不好,刀斧手就會被喚出來。因為當時是一個封建專制社會,歷史上沒有一個君主會和下臣說“我兒子可以的話你就輔佐他,能力不可以的話,你就把他替代了”,這個是很奇怪的,畢竟當時蜀漢姓劉,誰願意把它換了個別人的姓呢,包括到現在,把你房產證上的名字改成我的,誰樂意呢,所以劉備不可能沒有這種想法,就算他把這給了,他其他那群手下會同意嗎。而且諸葛亮當時是什麼人,眾所周知,蜀漢中唯一一個德高望重,能力超強忠心的人只有他,所以他很符合託孤條件,劉備你說輔佐就輔佐,後面說什麼“取而代之”,這不是引起諸葛的不滿嗎。
有些人也認為,當時劉備對諸葛的試探是因為他與諸葛之間有著一些裂痕,他也不能保證品德好的諸葛可以一直效忠於蜀漢君主。在早期兩人的關係那是一個好,在史書上看到剛諸葛亮剛出山時劉備的那個熱情,到後來慢慢有了君臣,關係也不怎麼好了,而後面的戰役中,劉備可以一次也沒有帶過諸葛,這個也就很奇怪了,作為蜀國的丞相,有才謀的人你不用,用的其他人,包括後面不聽建議自己失敗了,這不就讓他倆的關係產生了裂痕的依據嗎,說明劉備並沒有把諸葛當成心腹。而有了裂痕的人後面到底能不能用,這可說不準。同樣也有著城府的諸葛怎麼會看不出來這些,但估計他並沒有取代的心思。所以說在白帝城,他就先虛情假意試探一番,一旦諸葛有了其他反應,那後面的刀斧手可就出來了。所以說這次的託孤是劉備臨死前最後的心機。
而下面這個看法比較充滿著正能量;之所以會有這個託孤事件,是因為劉備因為二弟關羽被殺,於是去討伐東吳,卻經歷了大敗,在白帝城時病重,於是就把當時的丞相諸葛亮招到城裡,在病床前對諸葛亮的一番託付。我們來看一下早期。當時劉備有著漢室血統,那他的理想是什麼,當然是興復漢室,所以才會去找諸葛亮等一個個人人之士。諸葛亮追隨他並不是因為劉備長得好看,而是因為他們有著共同的話題,他認為能在劉備身上實現自己的價值,而他不選擇曹操是因為在他小時候自己住的那座城被曹操屠了。那既然是為了興復漢室,而劉備又有著正統血統,理應是蜀漢君主,眾人都是為了興復而奮鬥。
而再看後來託孤,當時的蜀漢什麼狀況可想而知,不論土地,兵力,糧草都比之前差得遠,而身邊有能之人更是減了許多,這種爛攤子,諸葛怎麼會不清楚,而託孤正是劉備在敗仗後對自己的反思,他也知道,興復漢室目前也只有眼前這位可以做到,而自己的兒子還不知道是什麼樣,諸葛的能力太強了。所以說我們認為的陰謀,實則是對這些人物的遠大志向,君臣關係的侮辱。像諸葛這種仁人志士,如果耍小心機,傷的可是心。而正是劉備的這次託孤,諸葛實則成為掌握大權的人,他的才能得到了很好的發展,也讓後人看到的他在後三國的神蹟。所以說託孤體現了劉備的天下為公,諸葛的忠心。
-
7 # 小小小百科全書
劉備白帝城託孤和後來的曹丕託孤司馬懿,這兩者事實上都是一回事,那就是都所託非人。劉備白帝城託孤,給蜀漢托出一個權臣,曹丕託孤,給曹魏托出一個篡漢之臣,也就是三國時期蜀漢的實力最弱,這導致諸葛亮只是一個權臣,而非篡漢之臣。如果蜀漢實力是三國之中最強大的存在,那麼諸葛亮和司馬懿的位置就應該要調換一下了。歷史上李嚴曾勸諸葛亮受九錫,進爵稱王。但諸葛亮表示“若滅魏斬睿,帝還故居,與諸子並升,雖十命可受,況乎九邪?”要知道歷朝歷代臣子稱王進爵的,百分之百都是叛賊,由此可見可見諸葛亮確實有不臣之心,只不過當時條件不允許罷了。
白帝城劉備託孤時,為了防止他死後蜀漢出現權臣傀儡劉禪,所以劉備特意選擇了文武分治,他把內政大權交給了諸葛亮,又把軍權交給了益州派的李嚴。劉備的目的就是要諸葛亮和李嚴相互掣肘,劉禪居中調解。這樣一來不管是諸葛亮還是李嚴都無法大權獨攬傀儡劉禪。他們相互爭鬥也符合統治者的利益。而且在劉備死前就已經把李嚴提拔為尚書令了。劉備的安排諸葛亮不可能看不出來,但諸葛亮是怎麼做的?劉備臨終前諸葛亮是言聽計從,劉備一死,諸葛亮立刻把李嚴拋在一邊,獨攬大權。歷史記載“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由此可見劉備所託非人,蜀漢權臣已經出現。
很多人認為,諸葛亮對蜀漢仁至義盡了,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一點確實是事實,諸葛亮確實為蜀漢奉獻出了極大的熱情。但同樣諸葛亮由始至終也從沒把劉禪放在眼裡。諸葛亮獨斷專行事事一言而決,根本就沒有和劉禪彙報請示的意思。歷史上劉禪對諸葛亮說,國家大事就交給丞相了,我負責祖宗祭祀就可以了。劉禪怎麼說都是一個皇帝,能把一個皇帝給逼到如此地步,可見諸葛亮獨攬大權,咄咄逼人的架勢。
再有就是諸葛亮最大的罪責,那就是他無休止的北伐。坦率的講,諸葛亮北伐沒錯,但錯就錯在諸葛亮毫無成果無休止的北伐。他的北伐導致蜀漢國力極速衰敗,並且在他死後給劉禪留下了一個爛攤子。這也是為啥後來曹魏討伐蜀漢,蜀漢無力對抗曹魏的原因。整個國家都被諸葛亮無休止的北伐給拖垮了。根本沒有能力再抵禦曹魏入侵。
再說了,蜀漢在諸葛亮掌權後都被經營成一言堂了。諸葛亮任人唯親,肆意打壓他人,這也是導致蜀漢後期無人可用的真正原因。還有北伐時期趙雲、魏延、李嚴這等大將不用,導致數次北伐無果,究其原因,還是諸葛亮擔心這些人手握大權後會威脅到他的獨裁統治。說不好聽點,蜀漢是在諸葛亮手中一手毀滅的。
回覆列表
一把大火,把劉備的雄心壯志燒沒了,蜀漢元氣大傷,魏吳兩國隨時會瓜分蜀漢地盤,白帝城託孤正是在這背景下發生的,我認為這件事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蜀漢沒有分崩離析!
1.此事之後,諸葛亮懷著知遇之恩,收拾蜀漢的爛攤子,延續劉備興復漢室的理想,可以說諸葛亮的心力都耗費在這一理想上,他無愧於任何人。
2.保護諸葛亮,讓諸葛亮放手去幹!當時,益州的本土勢力其實只是臣服於劉備,所以劉備託孤時,當著一幫益州權貴李嚴等,特意讓阿斗認諸葛亮為亞父,以防止他死後,諸葛亮被排擠。因為只有諸葛亮的智慧謀略才有可能中興漢室!
3.白帝城託孤,劉備用他最後的皇帝威嚴,使得蜀漢上下一心,慢慢的恢復元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