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叔來嘍
-
2 # 何唐
上世紀初是指20世紀的上半葉,我將其劃分在1900年至1940年發生的大事。
20世紀初 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
1903年 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
1905~1908年 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
1907年 英、法、俄三國協約的最後形成
1910年 日本正式吞併北韓
1910~1917年 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
1914~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7年11月7日 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
(俄歷10月25日)
1918年11月11日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1918~1922年 印度民族解放運動高漲
1919年3月1日 北韓“三一”運動
1919年3月 共產國際成立
1919年1月~6月 巴黎和會
1920~1922年 土耳其凱末爾革命
1921年11月~1922年2月 華盛頓會議
1922年10月 墨索里尼在義大利上臺
1922年12月 蘇聯成立
1925年10月 洛迦諾會議
1929~1933年 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1931年9月18日 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九一八”事件
1933年1月 希特勒在德國上臺,開始建立法西斯專政
1933年3月 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實行“新政”
1935年7月~8月 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
1935年10月~1936年5月 衣索比亞抗擊義大利侵略的民族解放戰爭
1936年7月~1939年3月 西班牙反對法西斯的民族革命戰爭
1937年7月7日 中國全面抗日戰爭的開始
1938年9月 慕尼黑會議
1939年9月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之後,就進入了20世紀的中葉。
-
3 # 生活在海爾
歷史上比較有明的有
1.
1911年中國辛亥革命 1911年夏天,湘、鄂、粵、川等省爆發保路運動,運動在四川省尤其激烈。9月25日,榮縣獨立,成為全中國第一個脫離清王朝的政權。把保路運動推向高潮。 10月10日晚,新軍工程第八營的革命...
2.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第一次世界大戰(英語:World War I、First World War或Great War,簡稱WWI或WW1),簡稱“一戰”。 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國家向其...
-
4 # 使用者千山暮雪時
上世紀初,藉助工業革命加速發展帶來的紅利,西方國家各個領域都得以爆發性地大發展:政治格局上,日不落帝國的霸主地位不保,整個歐洲進入了合縱連橫打破重組的局面;軍事方面藉助科技的迅猛發展西方國家進入軍事現代化的門檻,用戰爭手段來擴張地盤掠奪財富成為他們的首選;科學上以相對論的發現開啟了人類探索宇宙奧秘的大門,繪畫藝術上印象派的誕生成為文藝復興一來最大流派,思想方面更加開放自由……
中國也進入了三千年未有之變局,老大帝國百孔千瘡,風雨飄搖。八國聯軍,辛亥革命,走向共和,五四運動,軍閥混戰,三民主義架構,共產主義理想……可以說中國的鉅變代表著全世界的鉅變。
-
5 # 法學探索人
1、1911年中國辛亥革命
1911年夏天,湘、鄂、粵、川等省爆發保路運動,運動在四川省尤其激烈。9月25日,榮縣獨立,成為全中國第一個脫離清王朝的政權。把保路運動推向高潮。
10月10日晚,新軍工程第八營的革命黨人打響了武昌起義的第一槍。漢陽、漢口的革命黨人分別於10月11日夜、10月12日攻佔漢陽和漢口。
起義軍掌控武漢三鎮後,湖北軍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舉為都督,改國號為中華民國。武昌起義勝利後短短兩個月內,湖南、廣東等十五個省紛紛宣佈脫離清政府宣佈獨立 。
1912年2月12日,清朝釋出退位詔書。至此,2132年的帝制歷史告終結。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給華人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體,結束君主專制制度。
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響力推動了中國社會變革。
2、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第一次世界大戰(英語:World War I、First World War或Great War,簡稱WWI或WW1),簡稱“一戰”。
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國家向其終極階段,即帝國主義過渡時產生的廣泛的不可調和矛盾、亞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強瓜分完畢。
新舊殖民主義矛盾激化、各帝國主義經濟發展不平衡,秩序劃分不對等的背景下,為重新瓜分世界和爭奪全球霸權而爆發的一場世界級帝國主義戰爭。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王國屬同盟國陣營,大英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俄羅斯帝國、義大利王國和美利堅合眾國則屬協約國陣營。
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大約有6500萬人參戰,1000多萬人喪生,2000萬人受傷。戰爭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了深重災難,但在客觀上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在一戰中,各種新式武器如飛機、毒氣、坦克、遠端大炮相繼投入戰爭,是武器發展史的重要階段。
3、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7日,列寧和托洛茨基領導的布林什維克武裝力量向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所在地聖彼得堡冬宮發起總攻,推翻了臨時政府,建立了蘇維埃政權。
蘇聯、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及組織普遍認為十月革命是經偉大革命導師列寧同志領導下的布林什維克領導的武裝起義。
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二個無產階級政權(第一個是巴黎公社無產階級政權)和由馬克思主義政黨領導的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簡稱蘇俄。
革命推翻了以克倫斯基為領導的資產階級俄羅斯臨時政府(俄羅斯共和國),為1918年—1920年的蘇俄內戰和1922年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成立奠定了開端。
十月革命的勝利開創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為世界各國無產階級革命、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運動開闢了勝利前進的道路。
4、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三個法西斯軸心國和匈牙利王國、羅馬尼亞王國、保加利亞王國等僕從國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
戰爭範圍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5萬多億美元付諸東流,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世界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以美國、蘇聯、英國、中華民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與進步而告終。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客觀上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這次戰爭帶動了航空技術、原子能、重炮等領域的發展與進步。
5、1961年蘇聯宇航員加加林太空飛行成功
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時間上午9時07分,加加林乘坐東方1號宇宙飛船從拜科努爾發射場起航,在最大高度為301公里的軌道上繞地球一週。
歷時1小時48分鐘,於上午10時55分安全返回,降落在薩拉托夫州斯梅洛夫卡村地區,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載人宇宙飛行,實現了人類進入太空的願望。
他駕駛的東方1號飛船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載人進入外層空間的航天器,就在他的108分鐘的飛行過程中,加加林由上尉榮升為少校。
回覆列表
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探索的開端。清朝統治階級中的某些有識之士,如奕欣、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人,改變了夜郎自大的態度。他們試圖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以維護清朝統治。於是,從十九世紀60年代開始,洋務派以“自強”、“求富”為口號,“師夷長技”,大張旗鼓地舉辦近代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編練新式陸軍和海軍。他們開礦山、築鐵路、設郵電、辦學校,派遣留學生出國,掀起了一股辦洋務的熱潮。他們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洋務運動為中國近代企業積累了生產經驗,培養了技術力量,衝破了窒息生產力發展的社會風氣,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為中國的近代化開闢了道路。
洋務派先後創辦了一系列的軍用企業與民用企業,使用新式機器生產,以軍事工業為主體的工業化有了發展。洋務派倡導“中體西用”,政治體制的近代化未能也不可能提上議事日程。洋務派創辦了新式學堂,又選送留學生出國深造,培養了一批翻譯、軍事和科技人才,近代化開始由經濟領域逐漸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領域滲透。
戊戌變法:十九世紀70年代,中中國產生了民族資本主義。甲午戰爭以後, 民族資本主義有了初步發展。在十九世紀末民族危亡的大背景下,以康有為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順應時代潮流,主張維新變法。他們辦學堂、設報館、譯西書,上書光緒帝,組織強學會,大力引進和傳播了西方資本主義的社會政治學說和自然科學知識,促進了中西文化交流,打破了中國幾千年來所形成的閉塞心理和狹隘守舊的狀態,否定了封建正統思想的神聖地位,因而從根本上轉變了以往向西方學習的自發狀態和被動局面。維新運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資產階級啟蒙運動,也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它在社會上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有利於資產階級革命思想的傳播,在政治、經濟、思想等方面給中國的未來以深遠的影響。
辛亥革命:戊戌變法的失敗,標誌著資產階級救亡圖存,建立資產階級君主立憲政體的破產。從此,推翻封建統治,建立民主共和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思潮興起。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創立了中國同盟會,大大推動了全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活動。他順應世界潮流,從中國自身的實際出發,提出了三民主義。它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1911年的武昌起義,得到全國響應。1912年,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宣告中華民國正式成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南京臨時政府頒佈了獎勵和保護工商業等措施,為經濟工業化的發展掃清了道路;辛亥革命後,“實業救國”成為主要的社會思潮,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經濟工業化獲得了長足發展。辛亥革命推翻了幾千年的封建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頒佈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獲得了重大突破。革命派提出三民主義,對教育的內容和學制進行改革,提倡資產階級的公民道德等,思想文化領域的理性化和科學化也有了發展,但未能動搖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
新文化運動: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帝國主義國家忙於戰爭,暫時放鬆了對中國的侵略。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得到了較快的發展,進入了“黃金時代”。辛亥革命失敗後,面對袁世凱文化上的倒行逆施,陳獨秀、李大釗等人舉起了民主與科學的大旗,以資產階級的民主自由、個性解放為思想武器,以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誌》為標誌,吹響了新文化運動的號角。資產階級新文化對中國封建主義舊文化展開了一次最猛烈的衝擊,開啟了思想解放的閘門。後期,它發展為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思想運動,最終把馬克思主義根植於中國的土地上,使中國革命有了最先進的指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