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茫沖沖
-
2 # 歸雁南飛
宋高宗皇帝,是天下少有的明君,在北宋滅亡以後,硬鋼剛剛連滅遼國和北宋的鼎盛時期的金國,正是高宗皇帝和張俊,秦檜,李綱,等人君臣一心,才把一個滿目瘡痍的國家,治理成世界級經濟強國,才使南宋有抗金的能力和資本。
高宗皇帝為發展教育,發展科技,整合軍隊,做出了傑出貢獻,當然,高宗皇帝也因為亂世,啟用過一些錯誤的人員,比如說投降金國的杜充,無能的趙鼎,還有就是抗旨畏敵一直躲著金主力逃跑的岳飛。但是,高宗皇帝是中興宋朝的皇帝,是無法抹黑的事實。高宗皇帝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不濫殺無辜,仁慈寬愛,艱苦樸素不鋪張浪費。
岳飛後人,為洗白抗旨畏敵一直躲著金主力逃跑,從來沒有和金主力打過的岳飛,編造出來許多聳人聽聞的故事,而事實上,才1132年岳飛被高宗皇帝提拔為節度使,到1141年被處決,岳飛對南宋的貢獻,屈指可數,除鎮壓小規模的農民起義,和偽齊打了幾場無關痛癢的戰役,根本沒有對南宋抗金做出什麼貢獻,岳飛的防區是襄樊,根本不是抗金前線,岳飛唯一能和金主力對決的機會,只有1140年5月金兀朮圍攻順昌,高宗皇帝命令岳飛支援順昌,去對決金兀朮,而岳飛抗旨跑河南“北伐”去了,而事實上1138年兩國議和後,金國主動歸還河南等地,根本沒有在河南駐軍,而岳飛趁金主力在圍攻順昌之際,跑河南佔幾座空城“收復大量失地”,等7月金兵進攻河南,岳飛不戰而逃了,1140年宋金會戰是以金國佔領黃河以南,長江以北所有南宋國土結束,岳飛所謂“郾城大捷”和“穎昌大捷”,是因為,劉錡在順昌擊敗金主力,金主力退開封修整後,岳飛“一路血戰逼近汴京”,在摘桃子佔據郾城和穎昌後,被金兀朮手下韓常一萬五千人(岳飛自己的奏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寫著“韓大王,一萬五千精騎”)打的門都不敢出,就算岳飛上奏的是真實的一萬五千人(岳家軍孫革,後因為不實申報,被抓判刑),也只不過是在順昌被劉錡擊潰的殘兵敗將(劉錡在順昌把韓常三萬多人,殺的只跑出來一萬多)。就這岳飛都打不過,向劉錡求救,等7月18日,劉錡來到金兵側後,金兵才主動跑了。7月20日,岳飛自己上個“乞搬師奏”,違抗高宗皇帝讓他配合楊沂中和張俊,就地抗金的命令,沒等高宗皇帝收到就自己逃跑了。
1141年淮西戰役,岳飛又再次抗旨畏敵不上前線,在離前線400裡的地方“坐觀勝負”,直接導致張俊和劉錡在柘皋擊敗金兵(史稱柘皋大捷),在追擊金兵途中,在高宗皇帝命令岳飛伏擊金兵的位置豪州,反被金兵埋伏,南宋損失六萬多精銳,連高宗皇帝的御林軍都全軍覆沒,楊沂中被王德拼(張俊手下抗金名)拼死救出。
由於各軍閥相互不配合陽奉陰違,導致本來高宗皇帝全殲金兵的戰略目標破產,戰後,高宗皇帝收繳了,張俊和韓世忠,岳飛等人的兵權,把這些軍閥的部隊收編成御前軍,統一歸朝廷指揮,正是高宗皇帝的這些措施,才讓南宋有資格和連滅遼國和北宋的金國議和,也正是岳飛和韓世忠的不配合,才讓南宋損失六萬多精銳,無力再和金國決戰,1141年秦檜再一次透過議和(第一次是1138年),收回河南以南,長江以北的國土,也正是靠這段和平期,讓南宋有時間勵精圖治,發展科技,發展教育,發展經濟,才有了南宋以後的百年曆史。
岳飛是因為被部下十二營統制官中的九名聯名舉報謀反被抓,經過大理寺審理,認定罪行,刑部合議認定罪名,是因為抗旨畏敵和大不敬等罪名被處決,都是鐵證如山的罪行,抗旨畏敵有高宗皇帝親筆詔書做證據(大理寺審理認定淮西戰役,高宗皇帝給岳飛的十七道詔書,岳飛抗旨十二道),大不敬有岳家軍統制官親自到大理寺對質指認(岳飛丟了兵權和官職後,多次辱罵朝廷和皇帝)。高宗皇帝親自下旨,楊沂中親自監斬岳飛父子和親信張憲,這本來是一個經過國家法律機構認定鐵證如山的案件,後被岳飛後人篡改成“莫須有”。
元朝滅南宋後,岳飛後人統統加官進爵當漢奸,而元朝為抹黑漢民族統治,修編宋史時直接照搬岳飛孫子岳珂胡編亂造出來的《鄂王行實編年》,才讓南宋軍功最高抗金最積極的張俊,和南宋貢獻最大評價最高的丞相秦檜,成為了“奸臣”。
可歷史真相總會大白以天下,沒有張俊打出來地盤,南宋連立國都沒有可能,沒有張俊的中心十三處戰功中的三個半,別說抗金,連偽齊都滅不了,沒有秦檜的治理別說抗金,就連南宋國內的農民起義和土匪,都讓南宋破敗不堪。
篡改歷史可恥,還原歷史,讓真正的抗擊外辱的英雄重見天日,是每個中華民族應盡的責任。
向真正抗金的,吳玠,吳璘兄弟,劉錡,張俊,韓世忠,王德等英雄致敬!
-
3 # 就像你打比賽
崇禎皇帝薄情寡義,做好了不賞,做錯了一定罰。
就像你找了個老闆做工,你給老闆帶來了很高的效益,可從來沒得到獎賞,老闆總覺得那是你該做的。可有天你犯了個錯,也不算啥大錯,老闆就把你開了。
崇禎總是拿道德大棒壓大臣,大臣後來就用這套,回敬崇禎,每當崇禎想遷都逃到大後方時,大臣也總用道德大棒壓他,最終崇禎就這樣玩完了。(倒是落得個你嘴裡所說的明君)
趙構,昏庸無道,殺忠臣岳飛,放縱秦檜大壞蛋。
可他做事比崇禎高明多了,秦檜做了他一輩子的白手套,他許諾秦檜的基本也都辦到了,秦檜活著的時候,官至宰相。
他為啥殺岳飛,因為他不想打仗,可岳飛又總跟他唱反調。
看電視劇的時候總覺得岳飛是對的,打下了不也是趙家的嗎?
可看了更多的歷史細節,再還原到一個大活人身上,就不一定了。
趙構沒看過宋史,就像我們現在不知道2022年的歷史一樣,他只能從當時眼下做打算。
趙構:你岳飛天天喊打仗收復河山,可打敗了怎麼辦,當年我逃難的時候怎麼不見你們這些大臣那麼忠心了?
要是輸了,你們換個人繼續稱臣,我了?小命都沒了。
人物性格是其一(人和不同:);畢竟皇帝也是吃喝拉撒,七情六慾的凡人,不是啥真命天子,神仙轉世。(估計我活在古代,早被皇帝滅九族了,這種大實話是不能說的。)
第二,歷史時局不同(天時不同:);趙構遇到的對手當時都沒有一統天下的條件。
崇禎皇帝卻遇到了一個統一天下的愛新覺羅家族。
如果你喜歡歷史,好好的看看厲害皇帝和笨皇帝的區別。
厲害的皇帝基本都是老謀深算,活學活用。他們不會讀死書,死讀書。他們會知道哪些知識在某些情況下有用,有的情況下沒用
笨皇帝就容易陷入讀死書,不會活學活用,什麼都要按照書本上來不會變通。
跟你們舉個讀死書,和讀活書的例子。
張三和李四都讀了這麼一段話,為人處世,要面帶微笑,給人留下好印象。
他倆都用到了生活中,的確效果不錯,可有一天他們一個好兄弟出了車禍,死了。
張三和李四去看望那兄弟的家屬,張三表情難受的說到,節哀。
李四想到了那段給人留下好印象的金科玉律,微笑的說到,節哀。
您細品,把知識學死和把知識學活得區別。
-
4 # 靜裡水聲1
為了個軍閥岳飛,就把趙構說成昏君,也太荒謬了吧!把秦檜臭了還不夠,還要作踐皇帝,沒趙構,哪裡來的南宋?還真只靠臨陣脫逃的岳飛啊!
-
5 # 崔老師實話實說
中國曆代王朝的覆滅,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社會中各種矛盾,問題透過不斷累積,病入膏肓。社會矛盾已經到了磚家們所說的“臨界點”,再賢明的君主也無法力挽狂瀾,大廈根基已經坍塌,無以支撐,怎能不倒!這些都是中國儒家統治的夙命,概莫能外。
-
6 # 飄泊故鄉異鄉客
這絕不是幾句話可以說清楚的,我就說說外因吧。首先,滿清在入關之前皇太極重用漢人范文程、洪成疇,透過一系列漢化改革,籠絡住漢族文人、士大夫、豪門貴族、普通百姓的人心。皇太極本人絕對是一代雄主,而他的繼任者順治、康熙,包括多爾袞在內,也是英主,對時局把握的恰到好處。反觀金國,雖然悍將如雲,但是除了阿保機之外,其他的繼任者和將帥的政治格局和戰略眼光真不敢恭維。在滅掉並佔領大遼,還沒有消化的情況下,又忙著侵佔比遼更大的宋,這本身就是一個錯誤。而在金佔有了更廣袤富饒的土地,政治、文化、濟經重心南移的情況下,做為統治中心的首都卻沒有隨之南遷,這更是一個錯誤。其結果必然是對新佔領的土地無法施使有效的管理。更一糟糕的是金對北宋軍民的燒殺搶略,這也證明金統治者沒有戰略眼光的證據,如果阿骨打不死,他絕對不會犯這樣低階的錯誤。中原百姓兩家對比後發現,北宋雖是個不咋樣的壞果子,可總比金國這爛果子強點。所以金佔區起義風起雲湧,反觀清兵入關時,百姓幫著八旗兵打義軍,這就是差據。等到了孝宗北伐時,金國己經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有力的維護了漢人地主、士大夫、文人的利義,百姓也可以安居樂業了。當中原百姓再次面對故國王師時,也就沒有了當初的一呼百應了。
-
7 # 三聞三問
這個問題主要從兩個方面來講
首先是人。兩個皇帝其實從我的理解來講,崇禎肯定是優於趙構的。崇禎是一個比較有抱負的人,從他登基以來,確實幹了很多的事情,但是在明朝已經岌岌可危、大廈將傾的時刻,如果沒有力挽狂瀾的能力,又怎麼可能做的下去。顯然崇禎還差一點,而且此人也有些自負,不懂得如何掌握大臣們的脈搏,導致當時沒有什麼支持者,都在敷衍。當時的明朝廷,各種貪官汙吏,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人人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各種造反不斷,所謂的人心向背就是這樣了。
反過來看趙構,此人雖無大昏,但是也不是什麼英明之主,他的皇帝說白了就是撿來的,此人又比較會玩弄權謀,在那種情況下,這樣的皇帝反倒是幫了國家很大的忙。有人會說南宋的大貪官也很多啊,是的,但是老百姓的生活相比於明末時期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的。宋朝是中國封建王朝中最富庶的朝代,唐朝也沒有它強。老百姓沒有逼到一定程度是不會造反的,這是宋朝的一個優勢。
另外當時的南宋還是很有一些能人在幫助趙構,如岳家軍、韓世忠等等。明朝的愛國能人確是在李自成兵敗後,對抗滿清才表現得很激烈。而明朝是滅於李自成之手。
其次是勢。當時的情況是南宋、金、蒙古、西夏各方勢力混雜,在沒有絕對優勢的情況下,是很難將一個國家徹底滅亡。當時的西夏被蒙古打敗過很多次,眼看就要把首都拿下了,仍然在最後放他們一馬,只是要一些賠償。而南宋也是如此,只要輸了,割點地、賠點款就可以消停一段時間。那個時候的勢力很玄妙,如果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是不能輕易把一個國家滅掉的。
與此相反,明朝當時的情況是外憂內患,內有李自成的大軍造反,外有清軍在不斷施壓,這種內外夾擊的情況下,任你是秦始皇在世也很難扳回勝局。再加上叛徒吳三桂等人,都沒有人幫助了,哪來的勢力去繼續坐天下。
-
8 # 精釀大連
這個問題太簡單了,第一,時代背景不同。所謂運去英雄不自由。第二,昏君和明君都是歷史的角度,站在當時未必。有一句話叫垂手而治天下。看是無為實際有大作為。
-
9 # 使用者既過不戀
因為這兩個皇帝本身的能力不一樣,還有就是身邊大臣的思想成分也不一樣,趙構身邊都是有政治遠見的“奸臣”能夠為了趙構分憂,必要時候為了保住自己和皇帝的命,什麼臉面、名聲都是可以不要的,在面對艱難選擇的時候,都會對皇帝說:陛下,只要您在大宋就在,依臣之見您還是躲躲吧!趙構欣然接受;而崇禎身邊的都是飽讀詩書,知道禮義廉恥的“忠臣”,都是把名聲看的比命重要的主戰派。史載:崇禎皇帝眼看著大事不妙,憑著京城這點人防不住李自成,就召叢集臣決定去南方躲躲,畢竟大明幾百萬軍隊還在,打回來也只是時間問題。但是沒想到這個時候滿朝大臣跪倒一片大呼:陛下,不可啊!您這樣置祖宗顏面於何地?崇禎一聽為難了:罷了,眾位愛卿,為今之計當如何是好?眾臣不語,崇禎皇帝又說了:要不你們誰去到李自成那裡議和?只要他退兵,答應他的條件。這一下群臣反應就激烈了,一個個的打呼:陛下,您忘了趙構與秦檜的下場了嗎?那可是要遺臭萬年的,依臣之見,為今之計唯有死戰到底。崇禎一聽絕望了,仰天長嘆一聲:那就戰吧!命令一下沒多久他就發現,大臣們全都找不到了,全跑了。崇禎仰天怒吼:這就是朕的臣子?這就是朕的忠臣?大笑幾聲拔劍殺光了後宮,自己上吊去了!沒多久大明幾百萬軍隊投降了十萬清軍!
-
10 # cslj30965298
客觀的說南宋是文官政府的頂峰,由於太祖出身,對武將特別是有文化的武將極其防範。成為中國歧視武人,剝離武人文化權力開始。文字不但不能普及,反而在工匠,士卒中倒退。
-
11 # 山夫47
明亡:1,舉國災荒,饑民盲流,農民起義。2,吳三桂等人擁兵反叛。3洪承疇等文官屈節,政治上為滿清,搖旗吶喊。宋未亡:1,岳飛,韓世忠等擁兵武將精忠報國。2,江南半壁江山比較富裕,水美土肥,饑民流民少。
-
12 # 談古論今一覽風月
崇禎皇帝勵精圖治,以自己的一己之力拉著明朝這艘破船繼續行走,他接熹宗的爛攤子,大力剷除閹黨魏忠賢,重用東林黨人,,勤於政事,生活特別節儉,一直想重振大明的雄風,可以生不逢時,國內,由於多年的閹黨盛行,黨派之爭讓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農民起義不斷,東林黨人都是文人,他們多是嘴炮,一旦沒有閹黨和他們爭權奪利,他們內部就變得黨派林立,互相攻擊,只管舞文弄墨,不顧百姓死活,國外後金已經崛起對大明虎視眈眈,是不是騷擾東北地區,雖然崇禎勵精圖治但是內憂外患,加上他的剛愎自用,明朝還是被農民起義推翻了,忘了國,崇禎自縊煤山。
宋高宗趙構在北宋滅亡時,逃到了江南,宋朝的軍隊還在,一些名將猶在,他們擁護趙構當了皇帝建都臨安,成了偏安一隅的南宋,他雖然昏聵,但是江南物饒豐富,老百姓能吃飽穿暖,而且他們都想回到故土,所以和金國一直進行戰爭,人民吃飽穿暖不會造反起義,國外金國由於和宋連年征戰,戰鬥力逐步下降,北方蒙古帝國的崛起,金為了自身,時刻提防蒙古的入侵,和南宋議和,所以南宋得以綿延數百年。
-
13 # 普天藍
明朝亡是因為內部經濟崩潰,明軍將士發不起軍餉都投了起義軍了,使各地農民起義軍勢力不斷壯大。這種情況下明朝朝廷已經無力鎮壓起義軍,崇禎亡國已經是註定的事情。宋朝情況不一樣,北宋亡於外族金朝入侵,宋朝軍事上確實不咋樣,但是內部經濟還是很強大的,所以宋朝內部並沒有發生農民起義這種情況。靖康之恥雖然大部分北宋皇族官員都被俘,但是像趙構這些極少數宗族逃到江南,再在各地宋軍援軍的支援下,還是佔據半壁江山的。再說金朝也沒有水軍無法橫渡長江,所以南宋還是利用長江天塹堅持了150多年。
-
14 # 盛夏一抹清涼
崇禎會亡國是因為前期沒有處理好國內的一應矛盾,成為了孤家寡人,最後他做到了君王死社稷,沒有及時遷往南京避難,成了亡國之君。
趙構之所以能讓南宋繼續存在不在於他是一個什麼樣的君主,而是因為在岳飛等人的努力下,金國無力發起戰事,南宋與金之間形成了一個平衡。
國事不可為的朱由檢“十全皇帝”乾隆曾經評價崇禎:至明之亡國,由於神、熹二宗紀綱隳而法度弛,愍帝嗣統時,國事已不可為。
歷數歷代亡國之時的局面,不外乎以下幾種情形:一是強敵入侵,如秦滅六國;二是權臣竊國,如楊堅以隋代周;三是農民起義,如漢高祖劉邦。
同樣作為亡國之君的崇禎皇帝登基伊始,面臨的局面卻沒有那麼糟糕:山海關外的皇太極雖然很鬧騰,但畢竟還沒打到關內;儘管黨爭不斷,但大明的官僚體系運轉還數正常,沒有能夠威脅到崇禎的存在;後面埋葬了大明的党項後裔李自成也在老老實實的當順民。只要手段得當,大明並沒有到非亡不可的地步,那麼崇禎朝的大明到底是怎麼亡國的?
毫無疑問崇禎作為一名老闆,事必躬親,他想透過自己的努力中興大明。
但是天下的局勢卻沒有變得太平,反而形勢一天比一天惡劣。當然其中情況自是萬分複雜,但探其脈絡,大致有以下幾點致命原因:
1、矯枉過正
在正式登基坐穩皇位後,崇禎在東林黨的蠱惑下,急不可耐的向魏忠賢一黨開戰,崇禎簡單地得出跟魏忠賢關係好的就是壞人,關係不好的就是好人的荒謬判斷。他高估了東林黨,片面的打擊了閹黨,造成了朝局動盪、人心惶惶的局面。
2、飲鴆止渴
從萬曆時代開始,明朝的稅賦就已經極為繁重。到了崇禎時期,於正常的稅賦之外,又加派三餉,即剿餉、練餉和遼餉,以應對內憂外患的局面,於是已經活不下去的老百姓站起來反抗,賊越剿越多,錢越徵越缺。
3、性格使然
崇禎是一個猶豫猜疑的人,很難有人得到他的信任,在重要的大事上也往往是舉棋不定,錯失良機。明朝末年最能打的孫傳庭、盧象升和洪承疇都因他的性格或死或降。
4、白銀內流
最後,也是最深層次的原因在於白銀的大量內流,使得明朝的經濟體系面臨崩潰的狀態。在萬曆以來,明朝的白銀開採量大大增加,一條鞭法使得白銀成為官方正式認可的貨幣,而明代中後期世界日益成為一個整體,大量的美洲白銀跟隨西班牙等殖民者流入中國東南地區,白銀的流入破壞了中國原本銀錢平衡的經濟運轉體制,反應到最重要的錢糧關係上就是糧食價格的暴漲。
崇禎最後面臨的情況就是錢越徵越少,糧食越來越貴。
5、遷都南京避難
永樂十九年(1421)明成祖朱棣北遷,以南京應天府為留都。雖然應天府失去了皇帝常駐的地位,但其畢竟是明朝的開國之都,已經有數十年的首都歷史,應天府保留了原來的官員建制。
因此,南京作為陪都,有完整的官制,有高聳的城牆,有長江天險,而其,中國歷史上不乏由北方遷居南方避難的成功歷史,諸如南宋之於北宋,東晉之於西晉等等。
但是崇禎皇帝一心以死保社稷,沒有提前前往南京避難,繼續領導抗擊清軍和鎮壓農民起義的事業,甚至也沒有提前把皇子送往南京,這使得南明的幾個朝廷一直在爭奪正統性,被清軍各個擊破。原本可以劃江而治的局面被清軍一統,大明就此成為了歷史。
南宋的苟延殘喘為什麼趙構就可以將南宋延綿百年以上呢?這其中有兩方面的原因:其一是開封城破時趙構沒有被俘,成為了趙宋皇室在外的獨苗;其二是岳飛等人的努力下,金軍慘敗,沒有辦法保持對南宋的高壓態勢,無力南侵。
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初一,金兵俘徽、欽二宗北去後,史稱“靖康之變”。而趙構因為不在開封免於被俘。
值得一提的是靖康元年十二月,金兵包圍開封時,趙構受命為兵馬大元帥,宋廷令其率河北兵馬救援京師,但他移屯北京大名府,繼又轉移到東平府,以避敵鋒。不管從哪裡看都能感覺趙構似是有意而為之,否則就與皇位無緣了。
趙構前往江南,在一重大臣的擁立之下,趙構成為了南宋的第一任皇帝,重振了宋朝的朝綱。趙宋皇室又只有趙構一人逃了出來,沒有人跟他爭正統地位,南宋才有可能集中力量抵禦金國。
在岳飛等人的大力打擊下,經過建康、朱仙鎮等大捷,金國的有生力量消耗殆盡,再也無力組織大規模的南侵攻勢。
金國開始將軍事鬥爭轉變為外交鬥爭,雙飛議和劃江而治,南宋自此有了一百多年的太平。
綜上,不是崇禎太無能,而是性格釋然,方法沒有用對,趙構之所以能將南宋延續上百年,只能說是他的運氣很好。
-
15 # 炒米視角
雖說明末和北宋末年有著本質的區別,但是面臨大變局,崇禎皇帝朱由檢是越努力,反而導致明朝的崩潰加劇;而趙構顧頭不顧腚,一味逃跑、耍賴,最後竟然開創了南宋基業,為大宋續命150多年。
無論是朱由檢還是趙構,面臨的局面可以說都是極端不利的。只不過朱由檢面臨的是大廈將傾的局面;而趙構面臨的是昔日繁華已成人間煉獄,父兄都已被金人擄去,自己由於在外意外逃脫厄運,否則自己再努力也是白搭。
朱由檢也是年輕有謀略之人,收拾魏忠賢的時候,其手段也堪稱教科書。在權謀方面可以說並不弱於趙構。趙構的權謀手段反而顯得相對簡單。
但是性格決定命運,朱由檢還是被東林黨洗腦太甚,充滿了知識分子的虛偽和缺乏擔當。
朱由檢自己親手打掉了閹黨,卻發現沒有更趁手的傀儡,而東林黨的作用似乎僅僅適用對閹黨的內鬥。所以萬事自己只能站在臺前去處理。遇到需要耍賴和腹黑的地方,則沒有人願意擋在他的前面做白手套。這或許就是朱由檢最大的無奈。
而趙構則完全不一樣,他更明白亂世真諦。趙構一聽見金兵追來了,自己嚇得往海里躲,其他人攔都攔不住。但客觀上只要保住了趙構自己,就保住了大宋朝。
而反觀朱由檢,那句“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就像詛咒一樣困住他,所以才有臨終遺言“朕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毋傷百姓一人。”看起來很偉大,但是他真愛百姓,百姓就不會滅他的國了。客觀就是朱由檢死大明國滅。
偽楚張昌邦說我這個皇帝是金人封的,德不配位,應當讓給康王趙構。趙構撿到CROWN就往頭上戴,完全不管帝祚來路正不正?
而反觀朱由檢,“正統”二字比命重要,這要是得國不正,何談守國門,死社稷?朱由檢在遇到李自成求封王、後金談和、送太子去南京、遷都避險,這些可以暫緩事態徹底往亡國方向發展的選擇上,都無法妥協,何談涉及“正統”問題?
趙構起用秦檜這個白手套打壓主戰派,另一方面給了秦檜無數的特權。如此避免了和金人的交戰,而處處依仗擁兵的武人。而用文人壓武人,避免了“苗劉兵變”層出不窮的惡性事件。然而趙構自己也躲在秦檜的後面瑟瑟發抖,靴子裡隨時藏著匕首。
而朱由檢又敢信任誰?又何來白手套?最典型的袁崇煥,平臺召對,第一次給了袁崇煥前所未有了權力;第二次就當著祖大壽的面捆了袁崇煥打入死牢。嚇得祖大壽連夜帶著關寧鐵騎逃回遼東,完全不顧後金軍隊還圍著北京城轉。
趙構的兒子嚇夭折了,自己嚇成了陽痿,最終仍然活了80多歲,所謂好死不如賴活。
而朱由檢卻殺了自己的女眷後,自己吊在歪脖子樹上,留下了一大堆遺憾“大臣皆可殺”。朱由檢臨終前的很多想法,完全都是出於自己的臆想。
因此特別是皇帝在亂世當中,首先考慮的是要自己活著,自己活著方可圖將來;其次千萬不能有任何的道德潔癖,道德潔癖堵死了危機處理的其他選項;再次,要甘於躲在幕後,如此面臨危機才有轉還的餘地。
-
16 # 山野論史
崇禎算是明君嗎?說他是個有理想的勤奮之君還差不多。趙構是昏君嗎?可我在歷史上讀到,他是與光武帝劉秀齊名的中興之主。
先說趙構,自小不受待見,是個很沒有存在感的皇子,所以從小勤奮,練武讀書,能開硬弓,日詠千言。俗話說得好,是金子總要發光的,盛世中顯不出來,亂世就不同了,金兵大舉入侵,宋軍抵擋不住,被迫議和。但是進人要求一位皇子做人質。
訊息傳來,皇子們差點都就嚇尿了,只有趙構自告奮勇,要到金國做人質,於是他與張邦昌進金營談判。在金營裡,趙構表現的落落大方,毫無懼怕猥瑣之態,根本不像養尊處優皇子。與金人比射箭也毫不示弱,最後引起金人的懷疑,認為他行為舉止不似皇子,於是要求北宋換一個真皇子,後來還真的換三王子去了金營。
趙構有多大本事?看看就知道了,徽欽二宗在位,擁兵百萬,制度健全,每年稅收過億,遇到金兵一敗塗地,毫無還手之力,最後主辱國滅。再看趙構,從張邦昌手裡接過皇帝位,面臨的是山河破碎,寇賊四起,天下大亂,滿朝文武大部分被金兵掠走。趙構要兵沒兵,要將沒降。對外金國虎視眈眈,對內群雄四起,到處兵變、山賊橫行。
趙構對金示弱,謙卑恭順,韜光養晦;對內全力平叛,穩定局面,大膽起用新人,使岳飛、韓世忠、張俊等出身低微,但能力很強的將領迅速崛起。不但平定了各地的農民起義和兵變,面對有金國支援的偽齊也取得不俗戰績。金國因為內部權力交替,根本無力對抗南宋的蠶食,甚至被迫取消偽齊國號,把偽齊所佔領的中原土地還給南宋。並送回宋徽宗梓棺,以及宋欽宗、韋太后等皇室成員。但是合議被金兀朮破壞,宋金再次開戰,金兀朮在1140年和1141年,兩度南侵,但在順昌和成皋兩次被痛擊,雙方實力相當,都拿對方沒什麼好辦法,最後只好走向談判桌,趙構最終保住大宋半壁江山,使大宋國祚又延續一百多年。
克復舊物,則晉元與宋高宗視四君者有餘責焉。高宗恭儉仁厚,以之繼體守文則有餘,以之撥亂反正則非其才也。況時危勢逼,兵弱財匱,而事之難處又有甚於數君者乎?君子於此,蓋亦有憫高宗之心,而重傷其所遭之不幸也。
翻譯;復皇族的統治,那麼晉元帝、宋高宗比其他四君有更多的責任。高宗恭肅、節儉、仁愛、寬厚,讓他繼承國統守文而治是綽綽有餘的,讓他收拾殘局而歸於正常統治軌道,那不是他的才能所辦得到的。況且時局危險,形勢逼迫,兵力虛弱,財政匱乏,國事的處理安排比起從前那幾位君主更是難得多了。在這種情形下,君子大都有憐憫高宗的想法,而為他所遭遇的不幸深為傷心。
再看朱由檢,勤奮是沒有問題,也有雄心,但是這個人算不上明君,做事魯莽不顧後果,在位期間,黨爭激烈,他咋處理不當,在危機時刻,殺了大太監魏忠賢,魏忠賢心狠手辣,在排除異己上無所不用其極,但是魏忠賢執掌大明江山,所採取的措施還是很有成效的,他對袁崇煥和毛文龍無限制支援,不惜人力物力。對起義軍則採取強硬政策,為了解決國家財政問題,加重江南賦稅,因為江南開放海運,商品經濟發達,人民富庶。但他的這一舉措嚴重損害了東林黨的利益,因為東林黨都出身江南士族,魏忠賢動了他們的蛋糕,當然不高興。這幫人站在道德的制高點,目中無人,甚至對皇帝都頤指氣使,但他們都是嘴炮,只講道理,不做實事,別人做事,他們負責挑毛病。就如相聲裡說的那樣,蘋果帶皮吃他們說有毒,去皮他們說損失營養,到底該怎麼吃,他們從來不管。
崇禎雖然有一腔熱血,但是是個徹頭徹尾的混蛋,殺魏忠賢、情勢危急之時殺袁崇煥,使得關寧袁崇煥手下噤若寒蟬。輕信東東林黨,取消江南賦稅,增加農民賦稅。致使農民起義迅速發展擴大。朝廷無力平叛,對起義軍採取懷柔政策,姑息養奸,最終把自己弄得內外交困,喪身辱國。說他是昏君並不冤枉他。他既無治國之謀,又無任人之術,加上他嚴苛、猜忌、多疑,對大臣動輒怒斥、問罪、砍頭、凌遲,其殘忍和冷酷與魏忠賢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不相信文武百官,崇禎帝還頻繁地調整官吏,17年間他竟然換了17個刑部尚書和50個內閣大學士。造成國家人才匱乏,有心報國的志士既不肯也不敢請纓效命。亡國已在情理之中。
-
17 # 燕趙節度使
崇禎不算明君,趙構也不算昏君。
為什麼說崇禎不算明君了
要知道崇禎登基的時候才17歲。死的時候才34歲。
17歲放在現在也就是高一學生,懂什麼叫治國嗎?
崇禎帝雖有心為治,卻無治國良方,以致釀成亡國悲劇,未必無過。孟森也說崇禎帝“苛察自用,無知人之明”、“不知恤民”。
崇禎帝用人不彰、疑心過重、馭下太嚴,史稱“崇禎五十相”(在位十七年,更換五十位內閣大學士、首輔),加速了明王朝的覆亡。
治大國若烹小鮮,經不起折騰。
這叫什麼明君?
他“惟務節省”,以至“九邊軍士數年無餉,體無完衣”;又“渴於用人,驟於行法”,以至“天下之人,無所不用。及至危及存亡之秋,並無一人為之分憂宣力。”
最令人髮指的是把袁崇煥剮了。
要知道,遼東的關寧軍在袁崇煥的帶領下,取得了寧遠大捷,寧錦大捷,這是明朝末年明軍在邊關對戰後金取得的數不多的勝仗。
袁崇煥被捕,導致關寧軍軍心大亂。一直跟隨袁崇煥的大將祖大壽非常害怕,連忙率軍撤回關外。
關寧軍都認為:忠心報國 抗擊後金的袁督師都被朝廷下獄處死,他們拼死作戰是為誰呢?朝廷連袁督師都能殺, 更何況是他們這些將士呢。
心寒了。
所以後來關寧軍一旦戰事不利就投降後金,也沒任何心理負擔了。
是朝廷辜負了他們,不是他們辜負了朝廷。
趙構也不算昏君。除了冤殺岳飛一事上被後世唾罵之外,其他的也算不錯了,保留了南宋的半壁江山。
殺岳飛其實眼宋朝的一些國策有關。
此如趙匡胤就是率領禁軍造反黃袍加身當上皇帝的,當上皇帝之後又杯酒釋兵權,解除了一些高階將領的兵權,並
且將兵權分散,讓將領們不能專權從而對皇位產生威脅。
宋太祖曾說:國家若無外憂,必有內患,外憂不過邊事,皆可預防,惟奸邪無狀,若為內患,深 可畏也,帝王用心,常須謹此。
剛逃到南方的宋高宗經歷過一場兵變,苗劉之變。
建炎三年三月,因禁軍將領對人事安排等不滿,發生苗劉兵變,宋高宗被迫禪讓皇位於皇子趙旉。四月,高宗在勤王大軍保護下復辟。
從此,他對祖宗的政治智慧深感佩服,更加堅定了所謂的武將絕對要控制控制在控制,要監管絕對不能放任,否則後患無窮,被篡位甚至有被殺的可能。
而岳飛身為一方大將,毫無政治頭腦,肆無忌憚的干涉政治,觸犯了宋高宗的逆鱗。
比如岳飛上書要求宋高家早點過太子。
宋高宗唯一的兒子天折,而自己又成了痿人,所以無後了,最忌諱別人提太子之事。岳飛哪壺不下提哪壺,這不是找死嗎?
還有岳飛天天說北伐,要迎還二聖,把宋微宗和宋欽宗救回來。
他們回來了,宋高宗趙老九的位置在哪裡?
其實宋高宗在治理國家方面也是可圈可點的。
他執政時期,南宋和金國議和,開始全面發展經濟,並且大力發展海外貿易,南宋每年的貿易收入極高,有學者說都已經超過了田賦。
在宋高宗的努力下,南宋的輕工業、文化產業、外貿、金融都非常繁榮。
人民在長期的戰亂之後,終於過上了實定的生活。
《宋史》對他的評價很客觀:高宗恭儉仁厚,以之繼體守文則有餘,以之撥亂反正則非其才也。
-
18 # 愛古典的好娃娃
古代的王朝更替,實際上是利益集團的更替,當一個利益集團整體腐敗沒落,整體民心思變,那麼,就算有一兩個英明神武的領袖企圖力挽狂瀾,也是無濟於事的。
當一個新的王朝建立,一般情況下,都會迎來治世的國泰民安。我們就很困惑,國家還是那個國家,人民還是那些人民,制度還是那個封建的舊制度,可為什麼舊王朝不可逆轉地走向了滅亡,而新王朝同樣不可逆轉地走向了輝煌。
為什麼呢?為什麼一個亡國之君不論他多麼英明神武,多麼高瞻遠矚,都免不了被新王朝替代。比如崇禎皇帝,大部分人們都說他是百年不遇的好皇帝,要雄心有雄心,要能力有能力,可最後還是敗給了後來者,為什麼呢?
原因肯定不只一個,但是我覺得,有一個因素,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利益集團。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皇帝命後宮嬪妃盡皆自殺,懿安張皇后、孝節周皇后自盡。其後崇禎皇帝親手砍殺自己的兩位女兒,昭仁公主被殺。長女長平公主因用手擋劍手臂被砍斷,倖存,於兩年後病故。又命貼身太監小毛子帶三位皇子出逃。崇禎皇帝於煤山自縊而死,太監王承恩、大學士範景文、都御史李邦華、戶部尚書倪元璐等諸臣從死,明朝滅亡。四月,清軍入山海關。
說白了,崇禎皇帝所代表的,是朱明貴族的利益,他所代表的這個朱明貴族集團,實際上早在萬曆朝,就已經開始加速走向衰落了。也就是說,大明王朝的滅亡,不是亡在崇禎之手,而是亡在了崇禎的父輩祖輩之手。即使崇禎皇帝是一個百年不遇的優秀皇帝,他也不可能將一個已經沉入大海即將到底的巨輪拉上岸來。
改朝換代其實就是社會利益的重新洗牌,重新分配。反過來說,大清入關,是一個新的利益集團,重新建立了一個全新的利益體,讓整個社會的利益重新洗牌,重新分配。在這種情況下,前一個朝代的社會不穩定因素,得到了發展晉升的機會,成為新朝代的發展的動力,而舊朝代,正是因為這些日益積累巨大的不穩定因素,才導致舊王朝不可逆轉地走向死亡。
再細分一點說,實際上還是那個老生常談的“民心”問題。只不過這裡的民心,是以“利益集團”中的一員的形象出現的,並不是簡單的社會最底層人民。我們要知道,在古代,底層的勞動人民,實際上並不關心CROWN落在誰的頭上,畢竟,不管是誰掌權,他們作為底層勞動力,不可能有太大的翻身的機會,就跟那個驢拉磨的故事一樣,不管主人是誰,它們照舊是拉自己的磨。
趙構之所以僥倖保住了一半大宋江山,實際上還是因為利益集團沒有徹底腐壞,民心沒有徹底失掉。北宋之滅亡,實際上並不是民心思變,而是外敵入侵,或者說,是統治集團內部決策失誤導致國滅。在這個過程中,民心並沒有徹底失掉,人心所向,至少還在大宋這一邊。所以,大批大宋子民甘願遷居南方,讓北宋南渡成為可能,
再說回來,崇禎皇帝當年面臨的,除了外敵大清,還有內部李自成等反對力量。這也就是說,崇禎時期,大明王朝已經徹底失去了民心,王朝上下均已腐壞不堪,內憂外患已經無法挽回。而宋王趙構,並沒有十分棘手的內憂,所以,遷居江南一隅,保住一半江山,成為一個僥倖的皇帝。
宋高宗趙構(1107年6月12日-1187年11月9日),字德基,東京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人。宋朝第十位皇帝(1127年6月12日-1162年7月24日在位),南宋開國皇帝,宋徽宗趙佶第九子、宋欽宗趙桓之弟。
-
19 # 歷史神秘人
崇禎是個很勤奮的皇帝,可是他最終還是救不了明朝,而趙構殺掉岳飛是個昏君,可他依然能讓南宋延續下去!
崇禎和趙構所處的環境不同,崇禎的明朝已經走到了王朝的末期了,各種社會矛盾層出不窮,已經無法用現有的經驗去治理了,說白了官僚階級已經嚴重腐敗,腐蝕了整個國家,明朝已經無藥可救了,註定了要衰亡了!而趙構那個時候,北宋是亡在金國入侵,當時的北宋也腐敗,只是還沒嚴重到衰亡的地步,剛好金國入侵,一部分的貪官汙吏被金國殺掉了,矛盾由內轉外,民心並沒有完全喪失,軍民團結一致共同對付外敵入侵,自然能保住南宋綿延下去!崇禎那時已經民心全失,民眾希望這明朝快點滅亡,畢竟明朝的腐敗已經讓民眾活不下去了,最終被李自成的農民軍給推翻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這就是大道理!
崇禎和趙構的謀略也不同,崇禎殺掉了魏忠賢后,朝堂被東林黨一黨獨大,東林黨還真不是什麼好人呢,他們可是官商集團利益的代表,他們只管貪汙撈錢,崇禎要救災要求官員捐錢,結果富得流油的官員就是一文錢也不交,這樣的官員崇禎不能依靠啊,遲早被拖累了,魏忠賢在時,至少朝堂能保證權力的平衡,有些事還能辦的了,東林黨把持朝堂後,還真是一點實事也辦不了,崇禎再努力沒有人執行也是白搭啊!趙構雖說殺了岳飛,至少沒再殺其他的將領,軍民的心至少沒有全部失去,這就讓金國無法下手,畢竟岳飛死了可其他很厲害的將領還在,金國也不能保證能滅掉南宋!當然在南宋末期,因為長期的重文輕武,終於失去軍民之心,在強大的蒙古鐵騎下還是滅亡了!
-
20 # 唐燏00
謝邀。關於“為什麼明君崇禎亡啦國,昏君趙構卻綿延南宋百年”感想如下。因為崇禎踐行啦天子守國門,國君死社稷的教條上啦,如果崇禎也學趙構南逃,一定不會輸給趙構的。在死生存亡的關鍵時刻還屢戰屢敗,就得考慮置換一下配置的事情啦,所以像趙構南逃,就是要甩掉陽奉陰違的貪官汙吏集團,重整旗鼓,再造山河。而意志不堅定的崇禎卻被貪官汙吏像蒼蠅一樣圍起來啦,無法做到政通人和,又優柔寡斷直到城破國亡的時候,才振作起來殺盡後宮,再自裁於煤山。仔細想想需要怪的人真的確實很多,但是最不能原諒的還是崇禎自己,因為主動權始終在自己手裡,崇禎之所以國破家亡,還是應該是自己要負全部責任的,因為崇禎有至高無上的絕對權,想怎麼樣就怎麼樣,不是別人能夠隨便可以影響到的,當然是怪不得別人啊。其實,說崇禎是明君,那皇太極就更比崇禎英明神武啦,說趙構如果是昏君,那金國之主只定比趙構還昏庸無道啦。總而言之,歷史上的事誰能說明白啊,就如老話說的,崇禎時大明氣數已盡,而趙構不過是一息尚存苟延殘喘而已。歷史沒有什麼假如,如果有的話,得有多少人絕望,多少人失望啊。假朱明王朝子孫萬年不倒,別人還怎麼活。假如吳三桂不因陳圓圓降清朝,李自成就沒有人敢叫瞎闖王啦。假如徽欽二帝不被掠走,岳飛就不會被奸賊所害。不管昏君還是明君,只要不倒臺的就是萬世仰望的大君王。朱元璋本來就是一個昏君,但是咋樣窮折騰都沒事,就是朱元璋的後人,十年不理朝政,也沒事,為什麼會這樣,不是說明不明君,昏不昏君所至,而是啥不需要因緣聚合時間醞釀,就能說有就有啦。簡而言之,自古興亡不可能三言兩語就能夠說明白的。同樣,崇禎亡,趙構興,都得符合天時,地利與人和。
回覆列表
性格決定命運。
趙構可一點也不昏庸。當皇子時,他懂掌握時機證明自己。當皇帝后懂得如何控制朝臣,比如重點利用秦檜來剷除天天高呼“迎二聖回京”的岳飛。雖然是逃跑皇帝至少都以趙構為首。側面還進行了海外貿易。南方經濟沒受影響。軍事上除了岳飛還有張俊,韓世忠,劉光世可依靠。在當時的情況下,趙構知道審時度勢。
崇禎,性格有缺陷至此沒有一個人能為他解憂排難。加快滅亡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