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ins攝影
-
2 # 91拍照聊相機
首先這個世界上沒有反射式鏡頭。只有折反射鏡頭。不要小看這一字之差。“折返”兩字才能體現出這種鏡頭精妙之處。
所謂折反射鏡頭,也是我們的俗稱,不是學名。學名應該是:卡塞格林(或者翻譯成卡塞格倫)系統。
它不僅僅用於照相機鏡頭,也可以用於望遠鏡,也廣泛用於無線電器材。也可以是一種典型的傳統雷達天線的形式。
卡塞格林系統最早起源於卡塞格林望遠鏡:由兩塊反射鏡組成的一種反射望遠鏡,1672年為卡塞格林所發明。反射鏡中大的稱為主鏡,小的稱為副鏡。通常在主鏡中央開孔,成像於主鏡後面。它的焦點稱為卡塞格林焦點。有時也按圖中虛線那樣多加入一塊斜平面鏡,成像於側面,這種卡塞格林望遠鏡,又稱為耐司姆斯望遠鏡。
用於照相機物鏡設計,卡塞格林系統又被稱為折反射鏡頭。這是和卡塞格林系統的基本結構有關係的。
卡塞格林系統的基本結構是由主刨面鏡和副反射鏡共同組成。
在照相機物鏡的折反射系統中,需要多一個前組物鏡。
在這幅圖片中,我的奧林巴斯OM500mm折反射鏡頭就是一個典型的老式折反射鏡頭。它的物鏡和副反射鏡組合在一起的。
我用的最新式設計的圖麗300mm折反射鏡頭也是同樣的結構。
折反射鏡頭有很多優點:
1. 由於光路是對摺的,理論上1000mm焦距的鏡頭,實際尺寸只有500mm以內。它特別適合長焦鏡頭的設計。
2. 它只有有限的鏡片,成本很低。
3. 卡塞格林系統本身是沒有色差的,是不需要進行APO矯正的。卡塞格林系統本身不存在玻璃,所有也就是根本沒有產生折射的機會。當然我們照相用的折反射物鏡第一片還是有玻璃的。但是也僅僅只有這2次產生色散的機會。如果你用一個18片15組的名貴的長焦鏡頭,那麼光線就有36次機會穿越完全不同的介質。因此產生會大量的色散。所以卡塞格林系統有成熟的設計方案。你不可能再怎麼超越前人了。
4. 卡塞格林系統的成像,焦外部分有特殊的環形彌散圈。(如下圖)
折反射鏡頭問題在於,它確確實實在成像的中心缺少了一塊(被副反射鏡佔據了),所以它的成像看起來不怎麼太清晰。它的反差比較低一些。
有了很多次拍攝經驗以後我認為折反射鏡頭,尤其是老式的折反射鏡頭是數碼微單的好夥伴。特別,我將它命名為“科學鏡頭”。它是特別適合野生動物觀察的科學用途鏡頭。
它的成像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是它有以下優點:
1. 非常便攜,非常輕巧。我比那些用長焦大炮打鳥的叔叔阿姨們要輕鬆許多。
2. 你們拍攝不到,而我可以拍攝到。因為我的焦距足夠長,視角足夠窄。運用於奧林巴斯相機上,我的奧林巴斯OM500mm折反射鏡頭等效全幅機的1000mm。
3. 優異的手動對焦效能。這點需要拍鳥的人慢慢去體會了。究竟是自動對焦好,還是手動對焦好?我認為手動對焦好。老式的折反射鏡頭具有比現在新品更舒適的對焦行程和對焦阻尼。
折反射鏡頭不會適合所有的拍攝,但是我覺得有它的用武之地,而且考慮到價格非常廉價。我一直都有備著。
新一代的折反射鏡頭體積比老式的減小大約40%左右。但是我不太喜歡它的對焦阻尼和較短的行程。我還是更喜歡老式的。
折反射鏡頭的使用需要一定的經驗和持之以恆的訓練。
-
3 # 從耗子胖成豬一、這個提問闡述不嚴謹,而且很片面。
反射式鏡頭(英文名詞 reflex lens)也稱“折返鏡頭”。它的發明源自於“牛頓式反射望遠鏡”。(它是牛頓在發現光的色散現象之後,為了解決望遠鏡的色散問題,使用凹面反射鏡取代凸透鏡作為“物鏡”而發明的一種望遠鏡)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折返鏡頭依然有部分小廠家在生產,它們的原理與幾十年前的產品相比並沒有什麼變化。所以在反射鏡頭前面加上“傳統”二字,真的莫名其妙。因為折返鏡頭壓根就沒有“傳統的折返”與“不傳統的折返”這類區分。
二、折返鏡頭在上個世紀就被主流相機廠家拋棄從上面的結構圖我們可以看到,折返鏡頭的“光路”被反射鏡2次反射“摺疊”,所以折返鏡頭有一個巨大的優勢就是可以把超長焦距的鏡頭做得“非常短”,(僅有物理焦距的1/2左右)。正因為如此,折返鏡頭的結構在超長焦鏡頭、天文望遠鏡、軍事偵查鏡方面非常吃香。(說句題外話,幾年前中華相機網就有一個2000mm的軍用折返鏡在賣二手,據說是中國打越南的炮兵偵查鏡頭,哈蘇相機卡口。)
而佳能的那隻“制霸長焦”的變態鏡頭EF 5200mm f/14也是折返鏡頭。
但在主流的攝影領域,折返鏡頭卻在80年代之後逐漸被主流的相機廠家拋棄,不再更新。
這裡面最主要的原因如下:
1、折返鏡頭結構很難做成大光圈產品,而在單反相機時代,鏡頭的最大光圈如果不足f/5.6的話,是無法啟用相位對焦系統實現自動對焦的。而美能達在實現折返鏡頭f/8光圈對焦之後,把它申請了專利,徹底堵死了其他廠家在折返鏡頭領域的方向與動力。
3、反射鏡的反光效率不如透鏡的透光率,而且反射鏡的鏡面一旦氧化,反光率還會不斷的降低。
4、折返鏡頭由於2次反射的原理,鏡頭的物鏡必須中心開孔,所以焦外的彌散光斑都是一個個的“圓環”。焦外二線性非常嚴重,這個成像風格可不是所有人都能欣賞的。例如下面是耗子哥用1000D搭配尼康500mm f/8折返拍的,背景簡潔,問題還不大。
至於背景複雜的場景,那可就真是“眼花繚亂”的效果了!
正因為以上的各種缺點,折返鏡頭在上個世紀80年代之後,便逐漸退出了主流攝影鏡頭的行列。對於這樣的淘汰產品,說它跟現在的數碼相機成“絕配”,我真不知道題主從何談起。因為無論是成像質量、對焦效能,折返鏡頭都無法與目前主流的折射鏡頭相抗衡。
三、耗子哥觀點
1、我不推薦新人攝友去購買折返鏡頭,因為大部分產品“素質很差”,在當今高畫素的數碼機身上使用,出片就是“狗頭效果”。
2、少數素質尚佳的產品,例如題圖的美能達250、威達450、尼康500橙圈之類,價格都被器材販子炒上天,動輒上萬。你有這筆錢,買個新款的長焦鏡頭不好嗎?
3、很多老攝友玩折返鏡頭,主要是利用它的小巧、隱蔽性抓拍。但現在佳能的DO技術、尼康的PF技術也可以讓鏡頭大大縮小體積,而且解析度更高。
4、折返結構的產品目前在天文領域還是很吃香的,尤其是需要追求大口徑,高通光量的使用者。我有些朋友做星空拍攝的,會選擇大口徑的反射式望遠鏡接駁相機做星雲拍攝。當然,這些玩意就不是普通人能玩得起的!
-
4 # 光線攝影學院
為什麼有人說“傳統反射鏡頭是現代數碼相機的絕配”?
你好,我談談我的理解和認識及建議:
一、傳統反射鏡頭,究竟是什麼鏡頭呢?
1,是籠統的代指50年前的老古董鏡頭嗎?
2,是指折反射鏡頭嗎?
二、如果說是老古董鏡頭,其實,也只是少數有特色有味道的鏡頭適合玩
比如說,俄羅斯的八羽怪鏡頭,因為特殊的焦外,有一定的可玩性,反正價格也不貴,買了也不吃虧的了。
比如說,幾十年前的一些電影鏡頭,經過改裝之後,也還是很好玩的了。
……
這個老古董鏡頭,哪些好玩,哪些不好玩,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需要扎進這個老鏡頭的玩家圈子,玩上幾年才能有點眉目的了。
三、如果說是折反射鏡頭,那麼,這種鏡頭,確實有點意思,適合畫意攝影
很多畫意攝影的大師,都非常青睞折反射鏡頭。
比如說,俄羅斯的500mm折反射鏡頭。
比如說,尼康的折反射鏡頭,也很受青睞。
綜上所述,現在是手機攝影的時代了,真正願意玩相機玩鏡頭的人太少了。
只要你有經濟能力,只要你有興趣,玩玩老古董鏡頭,玩玩折反射鏡頭,也沒啥不好的了。
一切,要看你的經濟實力和興趣。
回覆列表
數碼攝影與傳統攝影的區別
成像原理的不同:傳統的攝影成像原理,是透過控制光線和快門,決定透過鏡頭的曝光量,在膠片上的銀鹽產生化學反應,在底片上產生影像的潛影,然後沖洗和擴印,或者製作成幻燈片。銀鹽顆粒粗細決定著畫面的清晰度。而數碼技術的成像是透過CCD或CMOS電子元件記錄光訊號,並透過二進位制的數字構成影像,其表述影像質量的指標也從線對數對數主烴成了畫素的色彩深度。CCD的畫素數就成了決定畫質的重要因素。畫素數越多,CCD的面積越大,影象質量就越高。數碼相機的畫素一般都在三四百萬畫素左右。而傳統相機(135相機)的膠片畫素就達1200萬畫素,120相機更可達6500萬畫素左右。數碼相機的精度由二部分組成:畫素+色彩深度。所謂色彩深度,就是每一種顏色色別和灰度的細分程度。其數值越大,精度越高,色彩就越豐富,成像質量就越好。
數碼攝影的記錄方式不同:傳統攝影技術的記錄方式是傳統膠捲相機將所拍攝的影象儲存在膠捲上,而數碼相機則是將所拍攝的影象以畫素的形成儲存在數碼相機的記憶體或儲存卡中。畫素是構成數碼影象的最基本元素,它們是數碼影象最基本的單位,數以千計的畫素就構成了栩栩如生的數碼影象。影象儲存介質分三大類:(1),以硬碟、軟盤為代表的磁性材料。(2)以記憶體為代表的儲存晶片。(3),以CD-ROM為代表的記錄材料。影象的儲存格式主要有以下幾種。(1)、JPG格式,翻譯過來的中文意思是:檔案交換格式。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圖片儲存格式。幾乎所有的數碼相機都支援這種格式。這是一種有失真壓縮格式,經過壓縮的影象,廣泛的運用於報紙、雜誌等對色彩要求不高的印刷業。(2)、TIF格式,翻譯過來的中文意思是:標記影象檔案格式。這種格式是一種無損的壓縮格式,其特點是:儲存後細節豐富,色彩亮麗不失真人,在做影象處理時可支援多通道記錄,適合列印高質量的影象。(3)、BMP格式,翻譯過來的中文意思是:位元圖格式。他可被多種影象處理軟體所支援,它拖把點和適用範圍與TIF格式差不多,但是它PHOTOSHOP裡就支援多通道。
焦距知識的變化:傳統135照相機畫面對角線為43.3MM,焦距40—85MM均可稱為標準鏡頭,這些鏡頭的視角約為40—55度。數碼相機,由於受光晶片尺寸一般較小,所以鏡頭焦距值比傳統相機短。傳統膠片相機的可換鏡頭使用在數碼相機時,其焦距值=膠片(畫面對角線長)/受光晶片的物件線長與鏡頭名義焦距的乘積。例如:尼康D100相機,使用尼康50MM標準鏡頭時,同樣的視場角,相當焦距為(43.3MM/28.7MM)*50MM=76.2MM,這樣標準鏡頭裝在數碼相機上就成了中焦鏡頭。
數碼鏡頭景深的變化:應當講,從傳統相機到數碼相機鏡頭語言變化最大的就是景深的問題。由於數碼相機受晶片尺寸較小,因此同樣的視場角時焦距比傳統的膠處相機短,那麼所拍攝的景深增加,有使用數碼相機經驗的攝影師感到數碼相機鏡頭的景深變的十分深。這對於從事新聞、紀實攝影的,可以運用大景深,更好的交代環境。但對於一些需要虛化背景的題材創作,無疑是不利的。
數碼攝影的曝光:數碼攝影的感光曲線與我們所熟知的膠片的感光曲線是有明顯的不同。數碼攝影的感光曲線如同一個臺階,這個臺階的形成由CCD的特性所決定的。它是把廣泛主為化的影象訊號透過數字轉換器,轉換成一個分段式的系列,形成如同階梯式的密度級,每一個色調值(訊號)都成為一個數字資料,這個數碼是由0和1變成的密碼。它的變化趨勢呈一條直線。對於一個三位元的轉換器的每個畫素來說,可有8個不同灰度級的一個數據,可被記錄下來。但事實上這些資訊至少被分成8位元256個灰度級。高解像率相機後背甚至可達到每個紅、綠、藍輸出可達12個位元4096個灰度級。這個位元灰度級亦被稱為“色彩深度”。對於數碼攝影來說,有效的控制影調和色彩,要比膠片攝影實行起來要容易的多。因為我們可以在電腦上對影調和色彩進行再調整,可在拍攝時就沒有記錄下來當時的影調和色彩。但數碼攝影來講就是記錄景物的亮度範圍,是景物的最大亮度與景物的最小亮度之間的間距大小。數碼攝影的寬容度值為1:32,較色彩片的1:64,黑白片的1:128都要小的多,也就是說它的寬容度比較小。這主要是數碼攝影的寬容度由於白電平和黑電平的切割,曝光曲線上沒有膠片曝光曲線的肩部和趾部的彎曲所至。所謂白電平,就是畫面中最亮的部分,超過此線以上的亮度在影象中不能得到區分。黑電平是影象訊號中最黑時的影片電壓值,黑電平線到影片電壓為零這段的畫面是黑色的,也是無法分辨細節的,都被表現為同一種黑。只有1—32倍亮度範圍內的亮度才能被正確表現出來。在拍攝時如果說景物的亮度反差比較大,就有可能失去亮部和暗部的一些細節,自然界廣闊的亮度範圍被嚴重的壓縮了。知道了數碼攝影寬容度,在攝影棚裡的數碼攝影布光就要較膠片攝影還難,在現場光數碼攝影時,需要選擇光線亮度反差較小的部分。
白平衡調整:在傳統攝影裡幾乎沒有這個概念。所謂白平衡,就是在不同的光線條件下,調整好紅、綠、藍三原色的比例,使其混合後成為白色,使攝影系統能在不同的光照條件下得到準確的色彩還原。數碼相機白平衡的調速通常有三種模式:自動白平衡、分檔高設定白平衡、精確設定白平衡(手動設定模式)。自動白平衡,是依賴數碼相機裡測色溫系統,測出紅光和藍光的相對比例,再依據次資料調整曝光,產生紅、綠、藍電訊號的增益。分檔設定白平衡、精確設定白平衡(手動設定模式)。分檔設定白平衡、精確設定白平衡分別根據光線條件如:日光、陰天、日光燈、白熾燈、閃光燈,手控進行調整,可以得到較好的色彩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