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申妹0312
-
2 # 鷹談平安
留學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有人說是為了增長見識,有人說是為了開拓視野,有人說是為了體驗完全不同的文化,也有說掌握外語。這些都有道理,但這些理由真能讓我們每年甘心地砸進去幾十萬嘛?
探究實質,留學的重點還是在個“學”字,所以和國內上學的目的是一樣的,不同點無非一個在內,一個需要留到外面。所以說,留學的首要目的是:為了讓你有更好的前途而學習。說得再直白些:能讓你未來有更好的就業與職業發展!
具體的邏輯就是:我願意為留學投下巨資,目的是將來能掙回更多的錢,同時還有助於塑造出不同於國內應試教育的獨立思維與健康人格,而這些恰好就是就業與職業發展的重要保障。
只有把這個基本點定準,我們才會在多元而充滿誘惑,複雜又處處險境的留學生活中找到定力,動力。
-
3 # 漫話科研
於私,其一是提升研究的水平,其二是俗稱的“鍍金”。
於公,希望瞭解美國教育體制和文化,希望對美國的發達有自己的見解,希望未來在自己的領域幹事業時,能有國際化視野。
-
4 # 一本一諾國際藝術教育
A.有一個牛逼的背景 B.就愛學習,提升專業能力 C. 單純的想換個喜歡的環境學習、生活 D.為未來工作、移民做準備
-
5 # 澳洲網
利益相關,這個賬號是個媒體不是留學中介。在分析大家出國留學的目的之前先說說答主的個人體驗吧。答主的留學生涯和國內學生生涯是一氣呵成的,中間沒插入工作經歷,現在稍微有點後悔,覺得如果是先工作幾年再出國留學效果可能會更好。當時決定留學的時候多少有些受到身邊朋友的影響,覺得大家都一起出國留學不會太孤單,如果在相距不遠的城市留學也可以週末相約不會太難(然而實際出國之後見的並沒有那麼頻繁,尤其是在英國的時候,就算距離不遠,但是並不會見天坐著火車去和朋友吃個飯),是一種逐漸進入新的環境又不會特別難受的成長。而且那時候也有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的想法在,覺得對沒見過的事情沒有發言權,也像嘗試著在中國以外的國家居住看看,所以就去留學了,然後三年之後又三年,學習和旅行都有點上癮。然後說說大家的情況吧,首先聽起來比較高大上的原因之一是希望瞭解多元文化,與更多文化背景的人有交流和溝通的機會,這在中國國內的院校還是比較難以實現。一個人對其他文化的偏見和負面看法產生的原因就是缺乏瞭解或不夠熟悉,所以當你擁有了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一起生活的經歷後,你就能從自身的角度來理解另一種文化。其次是可能是在追求專業的提升,如果本身從事研究的專業大牛就在海外某個院校讀書,又想要接受這一領域最尖端的教育,那麼出國留學可能是最直接的方法之一。如果說上一種動機追求的還是人生閱歷的積累,那麼這一種就純粹是學術上的追求了,可能也會對未來的就業產生直接影響。然後還有跳板類,這種答主就不展開細說了,有的是已經買房準備移民為了移民分數而讀書,有的是為了鍍金回國好找工作而讀書,反正不是為了中華崛起而讀書。最後是答主最嚮往的一種,在工作幾年後重新讀書,這個時候選擇出國留學,既是給了自己一到三年的gap year,重新撿起學習的能力和學習的方法,也是把忙碌的工作節奏暫停,給自己一段沉澱下來重新思考未來職業規劃的時間,這時出國可能還能稍微遠離家庭帶來的其他壓力。就先說這麼多吧,希望對提問者有幫助。:-D
-
6 # 隔壁小孩他爺
出國留學,早在清民時代是去外國學習先進的知識,思想,當時國內很多領域接近空白,出去留學的是為了培養人才。而現在出國留學是為了擁有更好的學歷 更多的機會,開闊視野,讓人生更完美,國外名校確實比國內的學校厲害,教育觀念不一樣,也許有些人更適合外國的理念。
-
7 # 春天裡的露珠
留學的目的有
提高語言能力。留學需要到一個陌生的國家學習生活,英語或者其他語言能力是學習和生活的必備技能,而沉浸式的環境讓你無形中提高語言。
開闊國際視野。留學生活中碰到的來自不同國家的同學和老師,在不同的專案和社交活動中讓你廣而深的瞭解各個不同的國家並瞭解他們的處事方式和風格,預備好自己成為未來的國際型人才。
增加專業學識能力。留學需要學生有一定的自主能力,能主動去閱讀相關文獻,提出並回答相關問題,與教授和同學之間形成一定的學習小組,從而對一個課題有深層次的瞭解,不僅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提高獨立生活能力。境外留學可以很好的鍛鍊和提升一個人的獨立生活能力,從自我時間管理、一日三餐、出行交通、日常必需品購置等等,無處可逃的挑戰讓一個人可以在短時間裡快速成長。
-
8 # 智課探校
我想,這大概就是留學的意義吧
1、留學的時候遇到過一個小哥。個不高,長相也一般,就是走在人群中永遠不會吸引你眼球的那種,後來聽朋友說起,才知道他就是那個擁有開掛人生的技術大牛。。。
嗯,嫉妒讓我醜陋,讓我面目全非,更讓我知道了低調謙遜,懂得閉嘴努力。
2、前陣子被《世界再大,大不過一盤番茄炒蛋》的影片刷爆屏了,從前覺得父母太矯情,覺得分離沒有那傷感。而如今自己竟然會抱著這個影片熱淚盈眶,可能真的戳中了留學人的淚點了。。。
歲月太快,記得多陪陪父母。
3、剛到英國的時候,一個人找房子,整理物品,打電話給搬家公司;生病的時候,獨自去醫院掛號,排隊,取藥,打滴。。。
人真的是一種神奇的生物,根本沒想到四年後自己會活著,還活得這麼精(bai)彩(pang),哈哈哈~~~獨立的感覺真棒!
4、記得有個學長說過,留學不就是為了回來建設祖國和造福全人類嘛?我們當時笑他不要臉,太俗氣。。。如今他在航空航天系統的科研院所工作,炒雞牛的那種崗位。哈哈哈,果然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5、四年的留學時光是充實的,溫暖的。迷過路,丟過錢包,滑雪的時候摔過跟頭,很感謝那些提供“微不足道”幫助的小仙女們,讓我愛上了這座城市!
龍應臺曾囑咐留學的兒子:別總去沃爾瑪,也給路邊攤留點兒生意,他們比沃爾瑪更需要你。
6、我見過凌晨四點的的哈佛盾、聽過扎克伯格的演講、交過一群互見成長的外國友人。。。雖然多年後我可能已經不記得學到的知識,但這些我不會忘記。
我想留學最大的意義,不是給自己增添一個光環,而是見識了更大的世界。
-
9 # DuckLuck
1.鍍金(目前比較多人的動機)
2.深造(並非國內不可以,而是國內考研難,考博難,再加之國外擁有國內所不具備的資源)
3.工作需要(比如某些留學機構的規劃師,沒有留學經驗怎麼能更好地為他人規劃;也有一些外企需要)
4.只是想去看看這麼大的世界(這或許成為遊學更為恰當)
-
10 # 新逸航留學教育
鍍金是一方面,主要是提升個人能力,國外的教育確實很贊~
擴充套件世界觀
美國大學與僱主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and Employers) 2019年的一項調查顯示,美國學生選擇出國留學的主要原因是想體驗一種不同的文化。除此之外,其他留學理由中還包括體驗不同的教學和研究方法,定位自己的職業方向和學習外語。
培養語言能力
研究表明,沉浸式學習(將學生置於另一種語言占主導地位的環境中)可以提高大多數學習者的詞彙量、口語水平和聽力理解能力,以及讀寫另一種語言的能力。而掌握了語言技能後,可以擴大學生的就業機會,會為他們在國外工作開啟大門。
出國留學能夠提供更多職業發展機會
出國留學的經歷可以顯示出一個人對於世界的探索和好奇心,同時,也能展現環境適應能力,更主要的是,有留學背景的人,與其他文化背景的同事和國際合作夥伴共事的能力會更勝一籌。
-
11 # 藤博士留學
最近國內盛行“出國流行風”,彷彿出國回來我作為一名海歸,就可以獲得百萬年薪;或是同學們都出國了,我也要出國。不知道大家是否瞭解過自己出國的真正意義和目的?所以留學醬隨機問了4位出國的朋友~
“世界是可以很廣闊的”
在國內讀書,許多時候家人親戚都會過問你在做什麼,會質疑你正在做的事情。而在國外讀書的好處是,大多數時候,你會習慣於“大家都在做自己喜歡的事兒對吧?那挺好的,繼續吧。” 這種氛圍。很少人會問你,你學這有什麼用、將來找什麼工作,也沒人來給你做人生導師。我和我女朋友恰好喜歡琢磨點兒自己喜歡的東西。想過自由自在沒人追著問來問去、催來催去的生活。沒事做就旅旅遊。很多從世界各地來讀書的人,其實都持類似的想法。
——張佳瑋 巴黎
現在,太多的中國留學生和他們的家長,被留學兩個字的流光溢彩所迷惑,卻忽略了其背後冷酷的現實。很多留學生出了國,就將自己依託給了所謂的先進的教育機制,卻恰恰忽視了自己所該付出的努力,他們以為一個國外的環境就能夠改變自己——天方夜譚。從頭到尾,我們看到的只是一個現實:留學讓優秀的人更加優秀,讓平庸的人更加平庸——卻被一紙文憑包裝成了不那麼平庸的模樣。
“我們永遠也不能寄希望於留學這個光環本身去改變自己的人生——留學本身的意義,也許僅僅在於給你提供了一個自己改變自己的機會”
——山羊月 英國
出國2年,最明顯的感覺就是,自己活的更清楚了,也更孤獨,也正在變得更強大。一是國外沒有那麼多主流思想去影響自己的判斷;二是在國外,我找到了自己的夢想;三是出國真的可以把這個世界縮小,以前覺得高不可攀的,現在依舊是,但是不會陌生了,不會被高牆的聖光閃瞎了眼;四是體驗到了生活十幾年沒有感受過的孤獨。曾經不知道從哪聽過這麼一句話,人的一生有六個朋友,旅遊,讀書,音樂,電影,鍛鍊,養生。而我也希望變成自己欣賞的人。
“總之出國不會只是得了一紙文憑。是成長的催化劑,讓人修煉或是墮落。”
——江白子 美國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我出國最初的想法就是想走出去多看看外面的世界,自己去看看國外的月亮是扁是圓,讓完全陌生的環境打碎你原來的認知,讓奇葩點爆你的三觀,讓美好的際遇搞得你熱淚盈眶,讓文化的多樣性告訴你你原先學來的,讀來的,別人教的,都是放屁。不為求得“真理”,只為不再居一隅而自認真理在握。
出國留學生活的意義,就是那些豁然開朗的瞬間,當你發現拉美未必那麼窮,歐洲未必那麼富,美國不是江山民主一片好,大把歪華人數學比你強,廁所有100種不同的叫法,加州沒有牛肉麵。
——王諾諾 美國
-
12 # Lulu荷蘭
對現在的學生和家長來說,出國確實變得越來越容易。成績一般也總有可以申請的學校,存款不多也總可以選擇費用不高的國家,所以出國讀書的人越來越多,海外文憑的含金量也越來越低。
那麼出國留學究竟還值不值得?歐漂7年的我把自己的看法分享給大家:
思維方式
留學是一種經歷,改變的是人的思想。不僅華人去西方發達國家會產生這種變化,外華人來中國生活一段時間也會如此,出國的目的是不侷限在自己熟悉的生活圈裡而使自己的思維方式受限。
思維變得更包容。出國以後發現不同的文化背景原來可以讓人們的行為表現有那麼大的差別,所以接受與自己不相同人和事物的程度會大大提高。
思想變得更開闊。出國期間去各處旅遊,與各國同學交朋友,接受不同模式的教育,然後才真正理解為什麼地球是個村。
學會辯證性分析和獨立思考。出國讓人遠離家人朋友,獨自生活,跳出盒子,從第三視角看待過去熟悉和習慣的事物。原來大多數人認為正確的並不一定就是正確的,根據自己的經驗和知識去做判斷,然後擁有自己獨立的思考體系。
生活方式
留學是人生道路的二次選擇,踏上去往國外飛機的那一刻,你以後的生活軌跡或生活方式可能就已經被更改了。
大部分(在荷蘭的)留學生讀書期間都是住在一個20平左右的房間,與人合租,自己煮飯,每天騎著腳踏車來來去去。習慣了會發現為什麼要追求大房子和豪車,為什麼要看重別人的看法,每天過得開心難道不是最重要的嗎。
針對大部分專業,如果利用留學的機會在國外找到工作,會是一個證明自己能力,區別化自己海歸身份的好方法。大部分海歸是讀完書後沒有任何工作經驗就回國了,或因為簽證政策,或因為工作機會。零工作經驗的海歸除了英語口語好點外,其他找工作的優勢跟國內畢業生相差不多。然而如果利用留學機會畢業在國外工作幾年再回去,既可以繞開國內普遍底薪高壓工作的前三年,又可以在某些領域接觸到更加先進的技術知識,增加自己回國以後的競爭力。
如果可以做到以上,那麼就能給自己的人生多一個選擇的機會。有的人喜歡國內喧囂熱鬧充滿競爭和機會的環境,有的人喜歡國外安靜平淡與世無爭的生活,這兩種不同生活方式都需要自己親身體驗過才清楚內心真正的選擇。所以留學也是一個讓自己更加了解自己的機會和讓自己有第二次選擇的機會。
競爭優勢
留學的本質還是獲得更加先進的知識,尤其是哪些國外做的更好的領域,從而讓自己在工作後獲得更好的待遇。
企業工作,如果簡歷上寫著畢業於世界前100、前200、前300的大學,可以增加自己的職場競爭力。
學校工作,海外博士、博士後獲得的福利和職稱大部分情況下會更好。
創業融資,有好的產品後參加各省市在國外的創業大賽,更容易獲得專案扶持經費。
留學是一個去認識自己、瞭解自己、提高自己的機會,希望大家都可以最大化留學的價值,成為最好的自己
-
13 # JCG嘉誠微微說海外
留學的目的是什麼?對於這個問題,可以從很多方面來進行回答,例如從國家和社會層面上來分析留學的目的,又或者是從個人和家庭層面上來分析留學的目的。對於國家和社會層面上的目的都比較宏觀,今天JCG嘉誠微微就從個人和家庭層面上來分析一下留學的目的吧!
1. 為了學習更多更先進的知識留學,顧名思義就是到另外一個國家/地區學習,那首要目的肯定是為了學習。有的學生在國內已經讀到比較高水平的學歷後,為了接觸到更多更先進的知識時,就會考慮到國外繼續深造,這類是屬於學霸型的學生。也有的學生是因為喜歡某個專業,而某個國家某個學校在這個專業領域上特別突出,所以才想到這個國家去學習這個專業。還有一些學生,是因為嚮往國外的教育模式和教育制度,想要學習國外的思維模式和知識而出國留學。總而言之,不管是由於想要學習什麼而選擇留學,目的都是為了學習知識。
2. 為了學習一門外語學習一門語言最好的方法就是沉浸在該語言環境中,當身邊所有人都講同一種語言時,學習這種語言就會容易很多,而且也會進步很快。有的學生很喜歡英語,可能就會選擇到英語系國家去留學;有的學生喜歡日語或韓語,就會選擇到日本或南韓留學。當然,也有喜歡其他語言的學生,例如德語、法語、義大利語、俄語等等。不管是喜歡哪一種語言,都可以找到對應的國家去留學。
3. 為了學習和鑽研某個國家/地區的文化每個國家/地區都有自己特定的文化,有的學生會為了學習和鑽研該國家/地區的文化而去留學。例如有些學生會喜歡鑽研西方文化,那麼這些學生就會到美國或者歐洲國家留學,以便更好地瞭解西方文化。而有的學生會喜歡鑽研東方文化,那麼就會選擇到東方國家留學。
4. 為了以後的就業和發展出國留學對於個人的成長是非常有益的,有的學生在出國留學後不僅學習了更多的知識,熟練掌握了第二門語言,還培養了個人獨立自主的能力,以及提升了個人的綜合能力。這對於學生以後的就業和發展都是非常有利的。留學結束後,學生的整個素質都會有較大的提升,更有利於選擇自己喜歡的職業以及也會有更好的發展。
5. 為了移民目前很多人會選擇移民,有的會選擇有投資移民,有的則會選擇留學移民。有的學生到了國外之後,發現自己特別喜歡這個國家/地區,此時就會想要留下來工作,甚至是拿到該國家/地區的身份。當然了,目前透過留學來辦理移民這種方式可能會複雜一點,當中的過程可能也會漫長一點,但是隻要確定了就勇敢地去追求吧!
除了上述原因外,還有很多留學的目的,例如為了家人或者戀人而留學,又或者是為了到國外旅遊等等。不管是因為什麼目的而留學,既然選擇了留學,那就讓其發揮最大的價值吧!
回覆列表
很多留學生都會被問出國這些年到底學到了什麼,收穫了什麼。英語?文憑?其實,學到的就兩樣東西:一種被放到任何國家任何誰都不認識的地方都能生存下去的能力;一種名車豪宅已動搖不了願意每天坐公車去追求簡單夢想的平淡心態。
這兩樣足以讓一個人受益終身。某某明明不如自己,卻可能憑關係,憑忽悠,拍馬屁的本領取得了自己想要的東西;發現社會不公平了,自己得變得現實了。在國內,這被說成是挫折教育。出了國你會發現,這些絕非中國獨有,這是時代的弊病,社會的固疾,是需要我們自身變得足夠強大以後慢慢改變的東西。
隨著留學市場化和物質化,加上國內留學生的低齡化和土豪化, “留學”這個本該象徵著學術,名校,自由,遠方等等美好畫面環繞的詞彙,已被拉下神壇,Low為凡物。
有人依然堅信留學是個開闊眼界,增強學術,提升逼格的高地;也有人調侃留學只是混個文憑,燒些人民幣的遊戲。每個人都要經過這個階段,看見一座山,就想知道山的後面是什麼,可能翻過山後面,你會發覺沒什麼特別,回頭看,會覺得這邊更好。”
——《東邪西毒》翻過山的人會對沒有翻過山的人說,山後面不過如此。但終究還是有很多人從沒有翻過這座山。留過學,你便彷彿獲得了感嘆"不過如此"的資格。
你知道了,有人自始至終不知道。你見到了,有很多人卻終其一生見不到。
難道在國內就不需要學會如何租房、組裝傢俱、做飯、處理銀行水電煤氣網路賬單,學駕車、結婚生子,到處和朋友遊玩照相了?不出國就不能學東西,變勤勞了嗎能有什麼事是隻能在國外做的呢?留學生隔江踏海,翻山而來、節日與家人相隔、自我放逐到千里之外,耗費了不少的金錢,到底為了什麼?
就像電影《霍位元人》裡Gandalf 對Bilbo Baggins所說:The world is not in your maps and books ……When you come back, you will not be the same. 世界並不在你的地圖與筆記裡……當你回來時,你從此與眾不同。
這是一段,任何時候回想起來,都會笑容滿面的求學經歷。
01 留學最吸引我的 是無限種可能
你不知道若干天若干年後自己將會在哪裡。還有就是能明白什麼叫真正的強大和平靜。為什麼明明全世界最愛我們的兩個人都在身邊,我們卻還要離開他們。
父母在,不遠遊。內心當然不想因為該死的時差讓他們總是在電腦前坐幾個小時等著我們上線大家才說幾句話。
不想每次見面時候心驚地發現他們多了些白髮和愈發深陷的皺紋,發現一直以來遮風擋雨的溫暖老屋變得空落落。所有漂泊的人都是為了有一天能夠不再漂泊,能夠保護起家人。
只有經過這樣的折騰,這樣看起來的一種徒勞無功,才能明白原點是一個什麼樣的東西。人的生命是短暫的,你不可能經歷所有的精彩,學習和經歷本身正是幫助你梳理你未曾經歷過的精彩。
有一個同學這麼說:出國就像出櫃,不出憋屈,出了後悔;但是不遠離家,你並不知道家的好處。想起那個叫人非常澎湃的老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他曾在北京讀過半年書,一些中學的同學,一輩子就在北京城裡打轉。
有個小孩兒,皇城根兒,不曾遠行,不曾別離,也有很牛逼的心態,當然了,成績也好,在北大唸書,就想著畢業了在研究所混口飯吃,反正家裡條件也不錯。
出過國,和爸媽遊過新馬泰。沒什麼影響,不能說是混吃等死,但也只好一點點,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有一天他突然說要出國唸書,本來只是圖好玩。
然後交換了半年,回來以後就像變了一個人,非要拉我回去創業,而且是真的很具體的東西都拿出來了。我說,我還沒有想創業的本領可以與你合作。當然這個就是別的話題了。
02 出國唸書 不僅是上課唸書
國外的教育,對於沒有接觸過的人而言,能大大開拓視野,學會隨時作一個頭腦風暴,作出有建設性的質疑。現在國內大學也開始鼓勵質疑了,但很多學生都是為質疑而質疑,提出的問題自己都並不懷疑,這不過是另一種服從,“服從要你質疑的要求”。
但同時,很重要的是,拒絕價值觀和道德綁架,拒絕不尊重事實和科學研究。對於任何事情都非常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可能錯了的那個機率,永遠不把自己認為是“絕對正確”的。
這是國外大學學術訓練的結果,也是經歷的結果。少一點輕狂,凡事要做得漂亮,要相信專業的力量,大家各司其職,門外漢成事的機率其實很小,不斷妄斷,魯莽行事。你終究不會比律師更懂法律,也不會比警察更懂得如何抓壞人。要尊重那些思想家,藝術家,實業家,各種崗位上的人,及他們努力後的結果,不論成敗。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為一個全職批評家立過銅像。
03 學術獨立
人格尊重,理解寬容 中國文化強調每個人都是社會關係中的一員,都深深地和別人聯絡起來。每個人都被別人評判,每個人都評判別人。可在西方社會,人是社會功能的一員,一個人的工作和他的私生活是可以完全分開的。
西方人強調個人在集體中的獨立,華人強調個人在集體中的聯絡。作為一個文化上的自由主義份子,西方人一般“不輕易評判”其他人。不尊重他人的人在西方文化裡很令人討厭。
尊重他人大致包括:不抱怨,不影響他人,不麻煩他人,不強迫他人接受自己的觀點,不輕易評判別人等等。同時,也不要剽竊他人,因為這意味著你失敗的開始。在中國,大多數家長希望孩子好好唸書,以後有事業,有家庭,有車有房,這樣的生活才是應有的人生,才算是成功,而對其他各種各樣的人生缺乏包容心,總是試圖用自己的價值觀去左右兒女的生活。尤其是用一種多數人,集體的價值觀去評判別人的對錯,這可能也是缺乏想象力和創新的一個原因,只求同,不存異,奇思怪想早早地就被扼殺了。
想要活得與眾不同的人在國內的壓力比國外大多了,要頂住各種世俗壓力,在國外,你會發現所謂的怪人太多了,每個人的人生都不同,每個人都是怪人,於是就沒有怪人了。同樣的,在戀愛時,歪果仁根本不在意別人的眼光。很多愛情在別人眼裡不可思議,然而他們自己無所畏懼。同時,就相處而言,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不要企圖讓對方的生活和你融為一體,也不用刻意改變你原有的個性去遷就對方,這樣的愛情反而容易夭折。尺度很重要,即便結婚了,雙方都有一定的自由空間,不要去追逐海枯石爛,更不要刻意去考驗對方,只要當初兩人都是真誠地愛著對方,無論結局如何,都無怨無悔,有情人會終成眷屬。或許西方人的愛情觀才更好地體現出這一點。
04 留學有很多種 選擇和麵貌
有些留學生開著冷氣,在光線明亮的屋子裡,奮力打著遊戲,誰知道是不是衝著成為世界級職業玩家去的,他們也是在留學;有些人在物質極度繁華,美食極度多樣的花花世界,眼睛放光地尖叫著給自己買買買,或是氣喘吁吁地忙著搞代購,他們也是在留學;有些忙著認識不同的有趣的人,參加著各種主題的派對和活動,感受著一座城市的精彩,他們也是在留學;有些忙著在圖書館看著不同的資料和書籍,踏著日光出,揹著月光回。他們也是在留學。生命終究是一個個體的旅程,自己都不知道留學這條路會把自己帶到哪裡。短短几十年人生,何必浪費在去求得無關的人的認可上。05 留學,讓你真正感受到 自己是華人
出國在外,你才會覺得中國的傳統價值觀特別感人,會非常珍惜中國文化中人情味的這一點,覺得華人有一種忍辱負重如平常、總是要活下去的、令人感動的生命精神,以及對家庭和親情的重視。這是一種天然的情感聯絡,讓你保持著與中國資訊的同步,仍然感知著原來發生在神州大地上的諸多事情與你息息相關。
你還會是那個心懷自由、但也有著強烈公共關懷,同時愛吃烤鴨和炒肝的中國騷年。留學並不會在生活方式上把你從一個東方人變成一個西方人。
囊中羞澀?不喜喧鬧?或是當地中國超市與中國餐館,以及國外的魚炸薯條都會最終使你成為飲食上的“中華美食至上論”的忠實信徒,讓你對西式生活淺嘗輒止,鳴金收兵。
06 真正的逆境教育 樂觀的精神
原來接受挫折不是去接受這個世界的黑暗或者不平等。最重要的是學會自己挑戰生活。大多數西方人都是心態良好,充滿正能量的人,懂得要競爭,更要有風度的道理。他們就算也會有時抱怨自己的失禮,或者國家政策,或者他人,但閒茶飯後的話題更多的是如何更地去享受生活,如何從頭再來,去嘗試不同的新鮮事物,比較正面積極一些。
對於這個世界的愛和樂觀,永遠都是成功的必要基礎。這是單純出國旅遊學不到的。從國內校園跨入西方社會種種不適,在校園裡,和同學相處,與教授探討,寫essay,做專案,這些過程中都能更好懂得挫折的真味。工作更不必提了,照樣暗流湧動,各種比較,歧視,排擠,不公哪裡都會有。
留學生對西方社會的初次接觸,未必總是洋溢著輕鬆與愉悅。恰恰相反,歐美國家日益凸顯的諸多社會問題更為直觀地呈現在留學生眼前。但要告訴自己,在一種機遇與挑戰並存的環境中探求自己的慾望,夢想,無限的可能,這時候面臨的逆境一點都不可怕。07 愛比較 就不要出國留學 出國留學並非是“能比他人過得好 ”的自動保票。
如果出了國,見識到了更多可能性之後,還要拘泥於 “混得好”的各種標籤表象的話,那出國才真是有些浪費了。留學從來就沒有個統一的定義,每一個人的留學亦是生活,都是獨一無二的,究竟什麼樣全憑自己決定。看你自己如何去把握。
不管到哪裡,你是什麼樣,你的社會就是什麼樣。你什麼樣,你留的學就是什麼樣。留學讓你看到更大的世界,想留下的留下,想回家的回家,想前行的前行,不管選擇什麼,都要付出努力。努力之後,也不能保證一定比別人好。出國,只是多了見識,多了選項,也許這就是意義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