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史勇敢

    一、選地整地

    香薷適應性很強,以選擇質地疏鬆,避風向陽,排水良好的砂壤土種植為宜,丘陵坡地質地疏鬆的紅壤,亦可種植。種植前先行翻耕土壤,使其充分風化,根據土壤型別與肥力狀況,畝施入腐熟的廄肥或堆肥2000~2500kg作基肥,土地深翻15~20 cm耙細整平,一般兩犁兩耙即可,然後做成寬120~150cm、高12~15cm的畦,畦溝寬25~30cm,畦面成龜背形,每公頃用375~450kg鈣鎂磷肥撒於畦面,再用畦溝碎土將其蓋於畦面。

    二、種植方法

    1 採種和種子處理

    選無病害的健壯植株保留到9月下旬~10月上旬,待種子完全成熟時收穫。最好選晴天早晨,帶著露水收穫,種子不易掉落。將拔出的植株切去根部,運回放置在水泥曬場或曬墊上曬至八成干時,用小棒拷打穗部使種子脫落,揚淨雜質,曬乾,貯藏於瓦罐,置通風乾燥處。

    2 播種方法

    播種時間以3月下旬~4月上中旬為宜,夏播可在6月份進行。播種方法採用點播、條播或撒播均可,以條播為好,便於管理。播種時將種子與草木灰拌勻,選擇晴天或陰天進行。點播按株行距3~5cmundefined3~5cm;條播按行距20~25cm,開淺溝深2cm,均勻將種子播於溝內,密度不宜過大,播後稍加壓緊,使種子與泥土緊貼,以利出苗。播種量為1.5~2 kg/畝。播種後用土篩篩過的細土拌草木灰或火土灰覆蓋,約1cm厚。經1~2周時間,種子便可出芽。

    3.苗期管理

    香薷出苗後,須及時間苗,間密留稀,間弱留強。一般當苗高5cm左右時進行第1次間苗,以後依生長狀況再進行2~3次,苗高10cm時進行定苗。

    4.種植與管理

    (1)中耕除草

    香薷整個生長期中耕除草4~5次,出苗後要及時拔草,見草就拔,以拔小、拔了為原則,防止雜草與香薷爭奪養分,注意不要傷及根系。

    (2)施肥

    香薷生育期較短,應及時追肥,以在機肥為主,並注意有機肥與無機肥配施,以條施為好。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待苗高5~10cm時進行第1次追肥,每公頃用尿素75kg;第3次於抽穗前進行,每公頃用尿素120~150kg,撒於畦面,或將尿素溶於水中澆施,每100kg水用尿素1~1.2 kg。以後視苗生長狀況,適當追施肥料。

    (3)灌溉排水

    香薷喜溼,但又怕根系積水。幼苗期水分不宜過多,如降雨量過大,應及時開溝排水,避免田間積水。香薷開花前後是需水量最多的時候,如遇乾旱,應適當灌水,以保障水分供應充足。

    【病蟲害防治】

    一、病害

    1.根腐病

    根腐病發生在根部和根莖部,發病初期,根部和根頸部出現褐色斑塊,逐浙擴充套件,主根和莖基部變成黑褐色。發病後期,植株下部葉片萎縮變黃枯死,並逐浙向上發展。病原 Fusarium oxysporum 屬半知菌亞門,鐮孢黴屬。以菌絲在病殘體或土壤中越冬,4月開始發病,5月為盛期,透過雨水或灌溉水再侵染。

    防治方法:採用“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措施。首先加強栽培管理,冬季做好清園工作,剷除雜草,集中燒燬或深埋處理病葉雜草,以減少菌源。雨季做好清溝排水,防止積水;發現病株及時拔除,以防蔓延。藥劑防治可用50%多菌靈500倍液噴射防治,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噴2~3次;或50%退菌特可溼性粉劑1000倍灌根。

    2.鏽病

    產生鏽病的植株,葉片病斑圓形或橢圓形,其上散生淡黃色夏孢子堆,最後外露,呈粉末狀。

    防治方法:用50%萎鏽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

    二、蟲害

    小地老虎: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g),屬鱗翅目,夜蛾科。以幼蟲危害,低齡階段在香薷幼苗嫩葉上取食,咬成凹斑、孔洞、缺刻。幼蟲3 齡後潛入土表,咬斷嫩莖,使幼苗萎蔫死亡,造成缺苗。一年可發生6~7代,每年2月中下旬開始出現,3月中下旬和4月上中旬出現兩個繁殖高峰期,4月下旬~5月上旬為危害高峰期,6月下旬以後成蟲開始羽化,田間逐漸減少。

    防治方法:在高齡幼蟲危害期,早晨到田間檢查,發現新萎蔫或咬斷的幼苗,可扒開表土人工捕殺幼蟲。在幼蟲低齡階段用50% 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90%晶體敵百蟲800倍液進行噴霧,用藥液量為75kg/畝,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2~3次。也可用50%辛硫磷乳油200mL/ 畝,拌溼潤細土30kg做成毒土,傍晚順壟撒施於幼苗根際附近;或用90%晶體敵百蟲200g或50%辛硫磷乳油200mL,加適量水,拌棉籽餅5kg,做成毒餌進行撒施,防治效果較好。

    【採收加工】

    一、採收

    春播於8月中下旬,夏播於9月上中旬,當香薷生長到開花盛期時採收,其揮發油含量最高。割取地上部分。

    二、加工

    將新鮮採收的香薷置於通風乾燥的乾淨場地上陰乾,捆紮成小捆。

  • 2 # 農學博士教種植

    一、香薷的形態特徵

    香薷的植株高度在30-100釐米,主根垂直、斜生或於地下橫走。植株的莖直立,有短柔毛,自基部或中部以上多分枝。單葉對生,葉柄常有短柔毛,長度在0.5-4釐米,越向莖上部葉柄越短,葉片呈現卵形,有時接近長圓狀卵形,長度在3.5-9釐米,寬度為1.5-3.5釐米,先端漸尖,基部廣楔形或近圓形,通常漸狹而下延於葉柄,邊緣具略整齊的牙齒或牙齒狀鋸齒,表面沿脈有短柔毛,餘部無毛或有微毛,背面被短毛或微毛,脈上較為明顯,並密佈凹陷的腺點。屬於輪傘花序,在莖頂及分枝頂端形成明顯偏向一側的壓扁形的長穗狀花序,長度在2-8釐米,寬度為4-10毫米,花軸被短柔毛,輪傘花序的每輪約有600朵花,愈向頂部花愈多而密,花皆有短柄;苞片對生,廣卵圓形或近圓形,先端具芒狀突尖,長寬約為2.5-5毫米,在花序內排成縱列的2行;萼鐘形、筒狀鐘形或近筒狀,長度在1.5-2毫米,外面被短柔毛並疏生腺點,且在萼齒邊緣內側有長纖毛,萼齒5,為三角形或狹三角形,通常下方的2萼齒較長而具明顯的芒尖;花冠為粉紫色,長3.5-5.5毫米,外面被疏毛並疏生腺點,花冠筒自基部向上漸寬,冠簷二唇形,上唇直立,2裂,下唇3裂,中裂片大,略呈現半圓形;雄蕊4,前雄蕊較長而伸出,後雄蕊較短而略與花冠平齊,花葯為黑紫色;子房無毛,4裂,花柱內藏或外伸,先端略均等地2裂,花盤前方呈指狀膨大。小堅果通常略呈現長橢圓體,基部十分狹細,長度僅有1毫米,為棕黃色至黃棕色,光滑或有時存在暗色斑點。

    二、香薷的人工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

    選地:香薷種植對於土壤的要求不嚴格,一般的土壤均可以進行栽培,但最好還是選擇背風向陽、土質疏鬆肥沃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塊作為栽植地。需要注意的是,鹼土、沙土不適宜進行栽培。香薷植株怕旱,不能重茬種植,前茬作物以穀類、豆類、蔬菜為好。

    整地:首先需要清除育苗地的石頭、樹根、雜草等雜物,然後深翻30釐米以上,並結合深翻整地施入腐熟的農家肥做為基肥,一畝土地的用量為2000-2500公斤,使土、糞混合均勻。再耙細,做成床,床寬為1.3-1.5米左右,床高以20釐米為宜。苗床的長度依地形而定。

    2、種苗繁殖

    (1)種子繁殖

    香薷的種子繁殖一般在春季。春播又分為直播和育苗移栽兩種,比較適合的播種方式有條播或撒播。

    直播:在每年的4月上中旬,在畦內進行條播,按照行距50-55釐米開溝深4-5釐米,把種子均勻地撒入溝內,播後及時覆薄土。

    撒播:首先需要將苗床整理好,在播種前澆足底水,在床面上均勻撒種,表面覆土踩實。採用直播的方法進行香薷的繁殖,最大優點就是種苗生長快,採收早,產量高。在實際生產中,一般多采用這種方法進行播種。

    (2)育苗移栽

    在種子不足、水利條件不好的乾旱地區,多采用這種方法。苗床適宜選擇光照充足且溫暖的地方,施以農家肥,並加入適量的過磷酸鈣或者草木灰。在每年的4月上旬,於畦內澆透水後播種,種子上覆淺土3釐米左右,以保持床面足夠溼潤,7天左右即可正常出苗。等到小苗出齊後,進行間苗,使苗床上種苗不致過密,等到香薷苗高度長到3-4釐米、長出4對葉子的時候,選擇在陰天或傍晚,栽種到田地裡,在栽植的前一天,育苗地澆透水。在正式移栽時,根部生長完全的容易成活,隨拔隨栽即可,按照株距40釐米、溝深10-15釐米,把苗排好,並覆土澆水,在1-2天后,鬆土保墒,一畝土地栽苗1萬株左右,如果天氣乾旱,需要2-3天澆1次水,以後減少澆水,促使其根部生長。

    3、田間管理

    (1)間苗定苗

    在香薷出苗之後,必須及時間苗,間密留稀、間弱留強。一般在苗高5釐米左右時,進行第1次間苗,以後根據生長狀況再進行2-3次,在苗高10釐米左右時進行定苗。

    (2)中耕除草

    香薷的整個生長期需要中耕除草4-5次,在出苗後要及時拔草,見草就拔,以拔小、拔了為原則,以便防止雜草與香薷爭奪養分,並注意觀察不要傷及根系。

    (3)施肥

    香薷的生育期較短,需要及時追肥,主要以在機肥為主,並注意有機肥與無機肥配施,以條施為好。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等到苗高5-10釐米時進行第1次追肥,每一畝土地用尿素15-20根據;第2次於抽穗前進行,每畝土地用尿素10-15公斤,撒於畦面,或者將尿素溶於水中澆施,每100公斤水用尿素1-1.5公斤。在這之後,需要根據苗生長狀況,適當追施肥料。

    (4)灌溉排水

    香薷喜溼,但又怕根系積水。幼苗期水分不宜過多,如果降雨量過大,應該及時開溝排水,以避免田間積水。在香薷開花前後,是需水量最多的時期,如果遇到乾旱天氣,應適當灌水,以有效保障水分供應充足。

    4、病蟲害防治

    (1)褐斑病

    受害葉面產生褐色病斑,後期會出現黑色黴狀物。

    防治方法:如果發現病株,就要及時清除,在發病的時候,噴施50%退菌特1000-1500倍液,每週噴施1次,連續用藥3-4周。

    (2)斑枯病

    這種病害主要危害葉子,在發病初期,植株的葉面上出現大小不同、形狀不一的褐色或黑色小斑點,以後逐漸形成圓形或多角形的大病斑。在病斑乾枯後,常出現孔洞,病情嚴重時病斑匯合,致使葉片脫落。在高溫高溼、Sunny不足、種植過密、通風差的栽培條件下容易發病。

    防治方法:我們需要注意田間排水,避免種植過密。在發病初期,可用80%可溼性代森鋅800-1000倍液或者用1:1 ∶200的波爾多液噴霧等進行藥劑防治。每隔一週噴1次,連噴2-3次即可。

    (3)紅蜘蛛

    防治方法:我們可以用40%樂果乳劑2000-2500倍液噴殺。

    (4)蚜蟲

    對於蚜蟲危害,我們可以用80%敵敵畏乳濁液1500-2000倍液進行噴殺,防治效果極佳。

    5、採收留種

    香薷的成熟季節隨播種時間和成長狀況存在微小差異,但大都在小暑前後,每一畝地產量為200-280根據。在香薷植株的大部分葉片成長為淡黃色時,就可以進行採收。如果採用人工方式進行採收,只需要將植株全株拔起,抖淨泥土後,放置於Sunny直射處,曬至全乾以後再放置在通風乾燥處進行儲存。與此同時,我們可以選取部分生長狀況優秀的健壯植株保留到九月底,等到其完全成熟後全株拔除,並切去根部後放置在Sunny直射處曬至九成幹,再抽打穗部使種子脫落,密封后置於陰涼乾燥處用於明年播種。

    三、香薷栽培與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田間管理粗放,影響香薷質量

    近年來,隨著醫學人工培養藥材技術的發展,香薷的銷售量有一定降低,部分種植香薷的農民覺得香薷的利潤偏低,種植香薷的積極性不高。在香薷播種完成後,這部分農民往往未能夠施行有效的田間管理,使得種子處於半野生狀態,自生自滅,在病蟲害的高發季節,也未能採取有效的 防治措施,最終影響了香薷的質量。

    2、缺乏留種意識,影響下一年生產

    留種作為香薷傳統栽培技術的重要環節,在香薷生產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根據市場調查顯示,絕大多數種植香薷的農民在香薷成熟後,為了牟取更大的利益,往往並不採取留種措施或是不進行篩選,隨意留種。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在來年種植時,由於缺乏優秀的種子作為良種生產的基礎,所收穫的香薷成熟度相差較大,發芽率也會較低,最終嚴重影響香薷的品質。

    3、濫用化肥農藥,降低藥材質量

    在香薷銷售的旺季裡,部分種植香薷的農民,往往會在香薷出苗前後加大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量。這就導致了在收穫季節時,雖然香薷的產量看似有了一定的增加,但無論是成熟度還是植株質量都會有明顯下降。基於此,化肥和農藥的濫用同樣是香薷質量降低的重要因素。

    農學博士有話說:在中藥產業體系中,中藥材生產是中藥研究、開發、生產應用的基礎和源頭,它直接影響著中藥的質量和規模,中藥材生產規範化及質量標準化是中藥產業的基礎和關鍵。因此,要使香薷生產達到無公害的目標, 我們必須選用優良種子、適時播種,合理密植、科學施肥,綜合防治病蟲害並及時採收,以期種出最優值的香薷,獲得最多的經濟效益。

  • 3 # 水佬

    香薷為唇形科植物石香薷Mosla chinensis Maxim.或江香薷Mosla chinensis ‘Jiangxiangru’ 的乾燥地上部分。前者習稱“青香薷”,後者習稱“江香薷”。夏季莖葉茂盛、花盛時擇晴天採割,除去雜質,陰乾。香薷始載於《名醫別錄》,列為中品。其性辛,微溫。歸肺、胃經。具有發汗解表,化溼和中的功效,主要用於暑溼感冒,惡寒發熱,頭痛無汗,腹痛吐瀉,水腫,小便不利等症。青香薷主產於湖南、廣西、廣東、福建、江西、四川等地;江香薷主產於江西分宜、宜春、新餘、上高及浙江杭州等地。香薷喜歡生長在溫暖溼潤、Sunny充足、雨量充沛的環境。那麼,香薷如何種植才能高效高產呢?

    【栽培技術】

    一、選地整地

    香薷適應性很強,以選擇質地疏鬆,避風向陽,排水良好的砂壤土種植為宜,丘陵坡地質地疏鬆的紅壤,亦可種植。種植前先行翻耕土壤,使其充分風化,根據土壤型別與肥力狀況,畝施入腐熟的廄肥或堆肥2000~2500kg作基肥,土地深翻15~20 cm耙細整平,一般兩犁兩耙即可,然後做成寬120~150cm、高12~15cm的畦,畦溝寬25~30cm,畦面成龜背形,每公頃用375~450kg鈣鎂磷肥撒於畦面,再用畦溝碎土將其蓋於畦面。

    二、種植方法

    1 採種和種子處理

    選無病害的健壯植株保留到9月下旬~10月上旬,待種子完全成熟時收穫。最好選晴天早晨,帶著露水收穫,種子不易掉落。將拔出的植株切去根部,運回放置在水泥曬場或曬墊上曬至八成干時,用小棒拷打穗部使種子脫落,揚淨雜質,曬乾,貯藏於瓦罐,置通風乾燥處。

    2 播種方法

    播種時間以3月下旬~4月上中旬為宜,夏播可在6月份進行。播種方法採用點播、條播或撒播均可,以條播為好,便於管理。播種時將種子與草木灰拌勻,選擇晴天或陰天進行。點播按株行距3~5cm×3~5cm;條播按行距20~25cm,開淺溝深2cm,均勻將種子播於溝內,密度不宜過大,播後稍加壓緊,使種子與泥土緊貼,以利出苗。播種量為1.5~2 kg/畝。播種後用土篩篩過的細土拌草木灰或火土灰覆蓋,約1cm厚。經1~2周時間,種子便可出芽。

    3.苗期管理

    香薷出苗後,須及時間苗,間密留稀,間弱留強。一般當苗高5cm左右時進行第1次間苗,以後依生長狀況再進行2~3次,苗高10cm時進行定苗。

    4.種植與管理

    (1)中耕除草

    香薷整個生長期中耕除草4~5次,出苗後要及時拔草,見草就拔,以拔小、拔了為原則,防止雜草與香薷爭奪養分,注意不要傷及根系。

    (2)施肥

    香薷生育期較短,應及時追肥,以在機肥為主,並注意有機肥與無機肥配施,以條施為好。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待苗高5~10cm時進行第1次追肥,每公頃用尿素75kg;第3次於抽穗前進行,每公頃用尿素120~150kg,撒於畦面,或將尿素溶於水中澆施,每100kg水用尿素1~1.2 kg。以後視苗生長狀況,適當追施肥料。

    (3)灌溉排水

    香薷喜溼,但又怕根系積水。幼苗期水分不宜過多,如降雨量過大,應及時開溝排水,避免田間積水。香薷開花前後是需水量最多的時候,如遇乾旱,應適當灌水,以保障水分供應充足。

    【病蟲害防治】

    一、病害

    1.根腐病

    根腐病發生在根部和根莖部,發病初期,根部和根頸部出現褐色斑塊,逐浙擴充套件,主根和莖基部變成黑褐色。發病後期,植株下部葉片萎縮變黃枯死,並逐浙向上發展。病原 Fusarium oxysporum 屬半知菌亞門,鐮孢黴屬。以菌絲在病殘體或土壤中越冬,4月開始發病,5月為盛期,透過雨水或灌溉水再侵染。

    防治方法:採用“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措施。首先加強栽培管理,冬季做好清園工作,剷除雜草,集中燒燬或深埋處理病葉雜草,以減少菌源。雨季做好清溝排水,防止積水;發現病株及時拔除,以防蔓延。藥劑防治可用50%多菌靈500倍液噴射防治,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噴2~3次;或50%退菌特可溼性粉劑1000倍灌根。

    2.鏽病

    產生鏽病的植株,葉片病斑圓形或橢圓形,其上散生淡黃色夏孢子堆,最後外露,呈粉末狀。

    防治方法:用50%萎鏽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

    二、蟲害

    小地老虎: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g),屬鱗翅目,夜蛾科。以幼蟲危害,低齡階段在香薷幼苗嫩葉上取食,咬成凹斑、孔洞、缺刻。幼蟲3 齡後潛入土表,咬斷嫩莖,使幼苗萎蔫死亡,造成缺苗。一年可發生6~7代,每年2月中下旬開始出現,3月中下旬和4月上中旬出現兩個繁殖高峰期,4月下旬~5月上旬為危害高峰期,6月下旬以後成蟲開始羽化,田間逐漸減少。

    防治方法:在高齡幼蟲危害期,早晨到田間檢查,發現新萎蔫或咬斷的幼苗,可扒開表土人工捕殺幼蟲。在幼蟲低齡階段用50% 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90%晶體敵百蟲800倍液進行噴霧,用藥液量為75kg/畝,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2~3次。也可用50%辛硫磷乳油200mL/ 畝,拌溼潤細土30kg做成毒土,傍晚順壟撒施於幼苗根際附近;或用90%晶體敵百蟲200g或50%辛硫磷乳油200mL,加適量水,拌棉籽餅5kg,做成毒餌進行撒施,防治效果較好。

    【採收加工】

    一、採收

    春播於8月中下旬,夏播於9月上中旬,當香薷生長到開花盛期時採收,其揮發油含量最高。割取地上部分。

    二、加工

    將新鮮採收的香薷置於通風乾燥的乾淨場地上陰乾,捆紮成小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園林設計,怎樣更好地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