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穿越009
-
2 # 九月漫漫
我覺的,喜歡盲從和站人多的一邊,無非三點:第一,自己本來就不具備理性思考和判斷的能力;第二,膽小,怕惹事對自己不利,站人多的一邊有安全感;第三,稀裡糊塗,懶得思考。
-
3 # 納蘭
什麼是從眾心理
首先,我們要解釋一下什麼是從眾心理。從眾心理就是在社會群體的無形壓力下,不知不覺或不由自主的與多數人保持一致的社會心理現象,通俗的說就是“隨大流”。
從眾心理產生的原因思維存在惰性。不願意思考,不願意自己想辦法,毛毛蟲效應說的就是這種現象。毛毛蟲習慣於固守原有的本能、習慣、先例和經驗,而無法破除尾隨習慣去轉向覓食。目光短淺。沒有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只能站人多的一邊。害怕風險。槍打出頭鳥,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對這句話的理解可能更趁向於貶義,而時時處處不願意當這“出頭鳥”了。不願意當“出頭鳥”的憂慮是風險和責任。其本意是想跟隨著,試探著往前走,一有風險或危險,好可以有前車之鑑而得以保全自身安全和利益。避免受到懲罰。法不責眾,當很多人出現問題的時候,就可以避免受到懲罰。缺乏膽識和魄力。無法抵抗團體的壓力,當與團體表現不一致時,就會產生無形的壓力。沒有勇氣,不敢承擔失敗帶來的後果。如何避免從眾心理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要避免盲目從眾,就要努力學習知識、積累經驗、鍛鍊能力,特別要注意培養獨立思考、自主判斷、明辨是非的能力。全面的發展自我。特別是增強自主作出合理的、負責任的選擇和行動的能力,是青少年避免盲目從眾的重要途徑。增強抵擋團體不合理壓力的能力。學會抵制外部不良的誘惑,是青少年避免從眾的重要措施。
盲從,即隨大溜(也稱隨大流)。現實中,這類人不在少數,有句話叫做“隨大流不吃虧”,因為眾人的思維很多情況下比一個人的獨立思考會更全面,更理性。比如說目前正值新冠疫情,廣大文藝工作者都勇躍向重災區捐款捐物,你少數或極個別明星裝聾扮啞,一毛不撥,立馬會招至華人質疑甚至罵聲,再多的解釋都蒼白無力。
當然,盲從也是不切實際的跟從,任何事物發展都有兩面性,比如在禁停路段照樣有很多人違章停車,你覺得沒人管而將車輛停放此路段,這就是肓從,這種盲從會承擔相應後果的,不要理解為大多數人都在做就是對的,這時候,個人理性就開始發揮作用了,哪些該做哪些該禁止你得心裡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