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
回覆列表
  • 1 # 迴響TheEcho

    談到焦慮,我們每個普通人生活中都有各種焦慮,升學、工作、婚姻和家庭,每個階段總有不同的壓力讓你倍感焦慮,而且身邊媒體也時不時放大一下當代人所面臨的困境,讓你的焦慮指數再次暴漲,謂之為販賣焦慮。當然焦慮並非我們當代人所獨有,古已有之,但換上了一個更文藝的名字:憂愁。

    自古逢秋悲寂寥,感覺古代文人一直有一種悲秋文化,為什麼古代的人們在秋天容易憂愁呢? 我想也許是面對現實的無奈和前途的未知,人們通常會在秋天裡看著落葉夕陽,產生一絲絲的憂愁情懷吧。

    說到憂愁,辛棄疾有一首特別著名的詞: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這首詞很通俗,意思很好理解,大概是說:一個人在他年少的時候,是不會懂得什麼是愁的,但經常喜歡登上高處,為什麼呢?就是為了寫出新詞來,以此來抒發自己心中的愁,但是這愁卻不算真正的愁。等到他經歷了很多生活磨難的時候,卻又不想再訴說自己心中的愁了,這時候卻在誇秋天涼爽。

    面對秋天,我中學的時候也曾有過“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的階段,剛進中學的時候,我做了很多自以為很憂鬱、自以為很酷的事情,就是為了讓很多朋友同學們覺得,哇,西郊是個很有故事的人,我想和他交個朋友。我當時會一個人在雨中淋雨啊,會一個人二路公交車一直來回坐啊等等,神秘感,我覺得很重要。結果半年以後,沒有交到任何朋友,結果很尷尬。

    現在的我,早已由以前的青蔥少年,變成了一個老男孩,我也慢慢過渡到了辛棄疾詞中關於憂愁的第二個階段: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經歷了一些生活的歷練,我不再想訴說自己心中的愁,但我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需要依靠我的人,卻很少有我可以依靠的人,到了我這個年紀,為人子、為人夫、為人父。子女尚小,父母老去,唯有妻子稍能分擔,有時候真的感覺壓力山大。

    前段時間,在微信裡看到一篇10萬+的文章,講到說現在的已婚中年男人壓力很大,所以很多時候他們回家前,都喜歡在車庫停好車以後,坐在車上抽根菸,靜靜的思考,彷彿只有在那個時候,身體才是屬於自己的,推開門回家,你就是柴米油鹽,是老公,是父親,是兒子!在車裡抽菸掩蓋自己的心酸,回到家再對妻子、孩子、父母露出微笑。我看完之後,覺得這也許是一個很好的解壓方式,我試過幾次,但發現還真不是這樣,每次都落荒而逃,首先,汽車,即使是豪車,空間也很有限,待在裡面絕對沒有待在空曠的野外或大房間裡舒服。尤其是下班後,一路狂堵,走走停停,好不容易折騰到樓下,心裡早憋不住想第一時間逃出去,誰還會願意繼續呆在車裡,坐著抽根菸,而且還是在昏暗、空氣汙濁的車庫?

    二十歲的時候,你剛畢業,月薪四千,雞湯文吹捧著985大學月薪上萬;

    三十歲,你成家立業,小有所成,成功學告訴你“你被同齡人正在拋棄”;

    四十歲,你開始佛系,營銷號又開始鼓吹“油膩中年”、“中年危機”

    面對喧囂浮躁的世界,我現在正嘗試著做到辛棄疾的詞中關於憂愁感悟的第三個境界: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看淡憂愁,放下煩惱,活在當下,體會當下生活的美好。儘管生活有時候讓你遍體鱗傷,但其實生活也總有很多讓你感動和美好的瞬間,珍視自己擁有的,活在當下,細細去體會每一個當下,你會發現此刻的一絲美好。

    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的煩惱和焦慮,適度的焦慮,反而能夠激勵我們成長。它像一個無形的推手,推著你走出舒適區,推著你前進。願大家都能活在當下,能和自己的焦慮和諧相處,駕馭好它,和你一起一路向前,披荊斬棘,歷盡千帆。

  • 2 # 大話精神

    簡單來說,我們的大腦有一個自然的報警系統(被稱為邊緣系統)。當處於危險的情況時,我們的“警報”會響起,來保護我們的安全。在大腦中有一個警報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這些警報讓我們知道什麼時候有危險,從而保證我們的安全。然而,有時大腦裡的警報變得有點過於活躍,讓我們認為周圍有危險,實際上危險並不存在。

    那麼,為什麼大腦警報會過於活躍呢?這又要歸根到認知和歸因方式上。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把引發自己某種情緒的原因歸結到外在的具體的人、事、物上。什麼讓我們感到焦慮,什麼就是我們焦慮的原因。比如快考試了,學生會感到焦慮,那麼我們會把焦慮的原因歸結於考試這件事。

    另一種是把原因歸於自己的內在,認為是自己看待問題的方式出現了偏差。也就是認知行為理論裡所說的,重要的不是發生的事情,而是我們對所發生的事情的認知。有些人習慣從消極的角度看問題,有些人習慣追求完美等。我們生活的怎麼樣,很多時候取決於我們怎樣看待自己的生活。焦慮也是如此,你怎樣看待焦慮很多時候也決定了,焦慮會是成為你心中的一個病症,還是會成為推動你變的更好的一種動力。

  • 3 # 乘風破浪MM

    焦慮是一種以緊張感,憂慮思想和身體變化為特徵的情緒,如血壓升高。從人類的早期開始,當進入危險的環境就會引發身體的警報,這些警報以心跳加快,出汗和對周圍環境的敏感性增加的形式變得明顯。

    這種危險導致大腦中的腎上腺素,一種激素和化學信使湧入,這反過來又在一個叫做“戰鬥或逃跑”反應的過程中引發這些焦慮反應。這使人類能夠面對或逃避任何潛在的威脅。

    在重要的生活事件之前或在困難的情況下的緊張感覺是原始“戰鬥或逃跑”反應的自然回聲。它仍然是生存所必需的,意味著一個人會本能地避免危險。當一個人面臨潛在的有害或令人擔憂的誘因時,焦慮感不僅是正常的,而且是生存所必需的。

    焦慮感的持續時間或嚴重程度有時可能與原始觸發因素或壓力源不成比例。也可能出現身體症狀,例如血壓升高和噁心。這些反應超越了焦慮,轉變為焦慮症。患有焦慮症的人具有反覆出現的侵入性思想或擔憂。一旦焦慮到達疾病階段,它就會干擾日常功能。

    雖然焦慮會導致痛苦,但並不總是一種疾病。瞭解正常的焦慮感和需要醫療照顧的焦慮症之間的區別可以幫助人識別和治療病情。

  • 4 # 騎牛看熊

    現在網際網路時代,資訊傳遞已經非常發達,出現了更多的“手機一族”,在網上聊天行雲流水,然而在現實中經常可以長期不與人交流,即使是聚會也常常容易看到一桌子人不是在聊天,反而是在玩手機,並不是真的手機上事情處理不完,而是一種自我的內心封閉,不願意與人交流,這也就是大家俗稱的“社交焦慮”。

    自有人類社會以來,人們依靠交流來進行學習和互相瞭解,以及生活中的正常往來,社交就成為藉助語言工具展現自已的思想,吸收對方建議及看法的一種聯絡方式。有的人豁達開朗,擅長與人們的交往;有的人胸襟狹隘,封閉自我,抑或能簡單地應付或羞於與人交往。社交焦慮已經不僅僅是和性格有關,而根本是“害怕別人不喜歡”。

    社交的焦慮綜合症主要受到社會心理障礙和社交功能障礙的影響。心理障礙,受膽怯和自卑等影響,害怕與人交流,甚至害怕直視對方,尤其在公眾場合下感到緊張,不說話害怕別人說他“高冷”,說話又怕別人覺得他語無倫次,這是一種典型的心理障礙。社交功能障礙,或因先天器官的缺陷)影響,比如先天性口吃、耳聾、幼兒自閉症等身理影響,造成社交障礙和恐懼導致的社交焦慮。

    社交焦慮已經成為了一個心理問題,被全世界拿出來探討,出現這種症狀的人以年輕人居多。在與人交流時,會有自我心理暗示總認為自己不行,從而約束自已的言談舉止,不敢主動去接近對方,以致無法表達思想和情感,阻礙了人際關係的正常發展。久而久之,就產生了社交焦慮症,表現出更深層次的自卑情緒,與同事和親友的交流中金口難開,時常被人誤解。要解決這種心理障礙,需調整心態,增強自信心,穩定情緒,並試著面對人來傾洩自已的想法,而不是手機,只有這樣才能讓恐懼和焦慮在“刻意”地生活訓練中逐漸根除。

  • 5 # 頭號甜心

    我們之所以會覺得焦慮,無非是因為現在的自己和想象中的自己,很有距離。”而我們離想象中的自己越來越遠,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我們在一點點地辜負自己。 關於焦慮,我發現我們或多或少地都陷入了一個怪圈,這個怪圈叫:我們看似忙碌,實則焦慮。我們總是心血來潮想學習,於是買了很多單詞書,再也沒有翻開過;我們總是備受刺激想健身,於是找了很多攻略,再也沒有動過;我們總是信誓旦旦要讀書,於是買了很多書,再也沒有開啟過。 我們總是花很多時間在社交網路上,把認為有用的東西另存為,直到你的硬碟存滿了資料,你還是沒有看過。 我們忙碌,可我們卻沒有真的去了解那些自己精挑細選留下的內容。我們花時間收集,卻忘了最重要的其實是花時間去消化。 你說你想要當自由撰稿人,可從不見你努力寫稿;你說你想考研,可從不見你背單詞做題;你看到學霸時嗤之以鼻說這樣活著沒意思;你看到有人旅行又不屑一顧地說這只是隨大流。我開始懷疑你掛在嘴邊的是不是逃避現實的藉口,我開始懷疑你是不是在一遍遍地逃避和自我安慰中變得惴惴不安。 一本書買了不看也不過是印著字的紙而已;單詞書買了不背充其量就是26個字母的排列組合;下載的演講公開課不聽也只是一堆無用的影像,可能你只是隨手下載了,就再也沒有去看過。於是有一天你發現,堆積的東西已經看不完了。 你看著一個個公開課、一本本單詞書,無從下手從而越發焦慮。拖延和等待,是世界上最容易壓垮一個人鬥志的東西。 我不知道這樣的人有多少,但是我可以肯定,每個人身邊幾乎都有這樣的人。他們做一些事情,並不是出於自己的愛好,或者深思熟慮的結果。而是他們想要讓自己忙碌起來,可以讓自己看起來不被別人落下太多。 不要看到別人做什麼好,就去嘗試做什麼,因為每個人表現給你看的不一定就是全部。很多時候你跑到別人的軌道上了,才發現那個不適合你,看起來光鮮的其實也有屬於他們自己的苦逼。看到全部,再謹慎地做選擇。 那麼怎麼打敗焦慮?打敗焦慮的最好辦法,就是去做那些讓你焦慮的事情

  • 6 # 馬澤中心理諮詢

    焦慮=對自己當下的不滿+對未來的擔心

    每個人都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情緒,這是正常的。當焦慮情緒發展為焦慮症,需要專業的治療。治療需要藥物治療與心理諮詢相配合。

    如何緩解過度的焦慮?

    1. 處理恐懼情緒

    大家可以嘗試從透過運動和正念的方式,從植物神經方面調節我們的恐懼情緒。比如,慢跑,瑜伽,都可以增加大腦的多巴胺和內啡肽,讓我們平靜、放鬆下來。而透過運動,大腦中積極情緒的迴路也會增多,幫助我們抵抗恐懼。而許多臨床試驗和研究顯示,正念對焦慮的干預作用尤其明顯。

    2. 重獲控制感

    (1)當我們感到恐懼,我們恐懼的物件往往是模糊的、混沌的。具體化,是指你將這個模糊的事物,描述得清晰可見。

    透過回想你感到焦慮時,除了時間、地點、人物之外,還有哪些細節,你在哪一刻開始感覺到焦慮,焦慮的時候你都做了什麼,想了什麼等等。透過這些具體化的方式,去反思和覺察整個事件,讓整個事情不再混沌一團。在這個過程中,能覺察到整個事物的全貌和細節,能覺察到自己的情緒。當對自己,對自己焦慮的物件變得更熟悉、更瞭解時,才會覺得更有控制感,才可能消除焦慮。

    (2)一般焦慮的人,腦子裡塞滿了各種各樣的東西,在一個時間會同時想很多事。當所有事情一起想,一起做的時候,常常會變得焦頭爛額。這個時候,你需要對所有你想要做的事情,進行一個優先順序的排序。先專注完成一件事,然後再做其他的。我們在工作中,經常會遇到多工處理的情況。我們要保證“要事優先”。在所有任務中選出一個優先順序最高的,先去全神貫注的完成這個任務,等完成後,再去做下一個。一件一件的做。這不但會讓你有在完成任務時有一種成就感,正向激勵著自己,還能幫助你大大的緩解焦慮的情緒。

    (3)當我們面臨一些比較長期,難度較大的任務時,焦慮情緒會更強。那麼,緩解焦慮的方法,就是制定計劃、拆解目標。制定計劃時要從上往下拆分,先定整個專案的大目標,然後將大目標拆分成小目標。明確達到每個大目標和小目標時的衡量指標,截止日期、透過什麼方式達到目標等。將大目標拆成小目標,可以使得目標更明確,更可執行,讓整個任務感覺更可控,從而緩解焦慮。在各個小目標之間留些盈餘時間,為突發事件預留時間,要不當發生突發事件的時候,你會變得慌亂,從而更加焦慮。在完成每個小的目標後,給自己一個獎勵,比如放個假,吃頓好吃的,和朋友聚會。這樣做,一方面可以緩解階段性的壓力和焦慮,另一方面也是給自己一個正向激勵。鼓勵自己用更積極的情緒和狀態去迎接下一階段的工作。

  • 7 # 路易baby

    焦慮症在常人中是非常多見的一種疾病,疾病要是達到了焦慮症的診斷標準時,說明疾病到達了一定的嚴重程度,需要進行治療。其表現主要分為兩種情況廣泛性焦慮,以及急性焦慮發作,即驚恐發作。廣泛性焦慮是在患者平時沒有驚恐發作時,患者仍然感覺不舒服。驚恐發作往往是在一定誘因下產生,誘因可能是由很多方面因素造成,如過度壓力、突然精神刺激等都可以引起驚恐發作。驚恐發作時病人表現為心慌、氣短、胸悶、憋氣,感覺自己瀕臨死亡,突然有瀕死感,需要及時至醫院,還可有出汗症狀,甚至可以有大小便失禁的症狀,病人這時十分緊張,要求叫急救車,需要儘快至醫院。到了醫院後一般會做心電圖,常常心電圖還未做完,患者的症狀已經有所緩解。之後患者可經常出現,不嚴重但卻有不適感的症狀持續發作,有時會有心慌、不是感,但患者精神處於緊張狀態,不能放鬆自己,以上兩方面是焦慮症的主要表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能種龍眼的地方可以種荔枝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