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玉面飛魚

    李世民生吞活吃蝗蟲主要是知道蝗蟲能吃,而且起到帶頭作用,然而在當時封建社會百姓信奉鬼神之說,以為是天降災禍不敢對蝗蟲做出什麼措施,有天子示範百姓自然跟隨。這也促進了一道美食的誕生。

  • 2 # 刀筆傳神

    李世民生吃蝗蟲是一場政治秀。話說唐貞觀二年,關中大旱,蝗蟲四起。古代有什麼自然災害都是因為皇帝做錯了事,惹得老天爺發了火,降下災難。

    這時可以看出李世民的政治天分高來,他向天喊道:“糧食是命,你吃了是要害百姓,老百姓有錯,在我一人,你若有靈,就吃我吧,不要禍害我的百姓。”說完便把活的蝗蟲塞進口中大嚼起來。百官和百姓們都非常感動,都紛紛吃起了蝗蟲。

    自此後蝗蟲成了人類的食物。不光人吃,許多家禽也吃,這是消滅蝗蟲最簡單直接的方法。

  • 3 # 艿芯寶寶

    在李世民當上皇帝的第二年,在長安一帶,竟然出現了大量的蝗蟲,百姓的莊稼被蝗蟲損壞的非常嚴重,面臨絕收,李世民對此非常的憂心,有一天李世民在宮殿中,看到蝗蟲在宮中亂飛,就想起來被蝗蟲毀壞的百姓莊稼。想到此非常生氣,於是上前就用手狠狠的抓了幾隻蝗蟲,對著蝗蟲就開罵:“民以食為天,百姓們全靠莊稼活著呢,你們竟然將莊稼給毀壞了,你們既然要吃糧食,那就來吃我的肺腸吧!”隨後就舉手將蝗蟲往嘴裡放。在一旁的侍從看見了,大驚失色,急忙上前去阻止:“陛下,這種害蟲,吃了會生病的啊!”唐太宗聽後滿不在乎的說:“若能為百姓除去害蟲,生病也值得了!”隨後將幾隻蝗蟲吞入腹中將其吃掉。文武百官看到這幕都感動的,痛哭流涕。(李世民見文武百官都在哪感動的痛哭流涕,一擺手說了一句,行了,哥兒幾個都別一把鼻涕一把淚的了。咱都吃這個吧,這東西挺好,高蛋白低脂肪。營養賽過雞蛋和牛肉。晚上弄個燒烤架,在來幾瓶啤酒,咱哥兒幾個聊聊人生吧。)雖然唐太宗的做法並不能取得什麼有效的效果,可這卻能說明唐太宗對百姓們的關切之情,著實讓人感動不已,有這樣的皇帝,百姓們的生活自然會好!不管是政治作秀也好,還是心中裝著老百姓的疾苦也好,總之在他的舉動下,全國掀起了一場燒烤吃蝗蟲喝啤酒的熱潮。當時也沒什麼農藥、殺蟲劑之類的東西,只是能是人為去打。

  • 4 # 蟻史為諫

    答:李世民生吞蝗蟲是有歷史背景的,對付蝗蟲生吞活吃並不是一個好辦法。

    公元628年也就是貞觀二年關中大旱;農田受災情況嚴重,唐太宗心急如焚,他拿著農具親自帶領百姓引水灌溉;可是禍不單行,長時間的乾旱之後又引發了蝗災。

    唐太宗聽說人民群眾受災嚴重,又親自到基層瞭解情況。當他看到遮天蔽日的蝗蟲將莊稼禍害的顆粒無收時,他痛心疾首的抓起一隻蝗蟲對蝗蟲說“百姓有什麼錯呢?他們已經很苦了,為什麼你們還要來禍害他們呢?”說完就將蝗蟲丟進了嘴裡吞進肚裡。

    李世民在生吃蝗蟲時大臣們都勸說他不要吃說“如果吃了蝗蟲恐怕陛下會生病的”;李世民卻說“如果上天要懲罰,就讓他來懲罰我吧!請不要再折磨我的子民了”

    很明顯李世民吃蝗蟲是為了讓人們看到他愛民如子的偉大形象,對付蝗蟲古代並沒有很好的辦法。他們能想到的辦法就是捕捉和祈禱,政府發動人力物力捕捉蝗蟲(收效甚微)而李世民這樣的有道明君就用吃的方式來祈禱蝗災趕快結束。

    真要靠吃來解決蝗災,恐怕是一件很浪費油的事!

    磚家們說:這次的蝗蟲(蝗蟲有很多種類)不適合在中國生存,所以中國基本上不會受到影響;但是也需要做好防範,密切關注是否有本地的蝗蟲加入;在中國雲貴地區曾經有被非蝗禍害的經歷(我總感覺磚家說的話無論事態如何發展都是有道理的)。

    這次的蝗蟲品種,他們的生命週期是三個月;它們的卵是在土裡的;它們基本不挑食,所過之處可以說是寸草不生。像這樣的物種靠人類能吃的完嗎?答案是否定的!

    人們動用了現代化的武器――飛機,為了消滅蝗蟲在噴灑農藥時印度還有飛機失事事件發生。

    蝗災是很難被消滅的,但是不同地域的不同氣候成為了蝗蟲無法跨越的屏障。

    如果不是地域的廣闊、蝗蟲生命週期較短的原因;地球或許就被蝗蟲統治了。

    無論是哪個年代,對付蝗蟲的方法中“吃”絕不是最有效的;因為這種方法只有皇帝能用。

    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在蝗滅來臨之前可以大膽的去嘗試一下“油炸飛蝗”的滋味,在蝗災來臨之時就應該深挖壕、廣積糧才能戰勝飢餓熬過冬天。

  • 5 # 雪泥菌

    第一個問題: 李世民為何會生吞蝗蟲?

    一種說法是:在李世民當上皇帝的第2年,也就是貞觀二年。在京師的地方鬧了蝗蟲,而李世民在自己的園林裡面也見到了蝗蟲。這時他看到蝗蟲,想到了蝗蟲把老百姓的食物吃得一點也不剩。

    老百姓對蝗蟲恨之入骨,他身為帝王,為老百姓感到擔憂,於是他要為老百姓受災。他想把這個吃了老百姓糧食的惡魔,吞下了肚子,還說著要讓蝗蟲吃了自己的腸胃。

    從這裡完全可以看出李世民對老百姓的仁愛之心。

    但是也有另一種說法:這種說法是從一個陰暗面來解讀這件事情的。這種說法說李世民吞吃蝗蟲其實是一種自我炒作的行為。為的是讓天下臣民知道自己的仁愛之心,以此來達到自己的皇權統治。

    至於哪種看法比較可靠,各位看官還請自行分析。

    第二個問題對付蝗蟲難道只能用吃嗎?

    對於蝗蟲並不是只能用吃的方法。

    ①首先在現代來說,可以採用一些高效,毒性比較低的,對口的農藥。

    ②在古代可以興修水利,這樣就可以沒有旱澇,從而能夠對蝗蟲的棲息環境造成影響。

    ④在種有農作物的地方,種上一些林木可以來防治蝗蟲。

  • 6 # 五億經驗123

    蝗蟲屬於蛋白類食物,富含動物蛋白,使人體必不可少的營養物質。李世民應該聽說蝗蟲的益處。前兩天看到新聞,說4000億隻蝗蟲逼近中國。

    感覺非常可怕。

    因為我偶爾看二十四史,裡面經常記載蝗災是很可怕的。

    據說之前新疆鬧了蝗災,還專門從浙江運了3萬隻鴨子過去滅蝗蟲

    但是昨晚刷著刷著,感覺,怎麼不對啊?

    好多網友感覺很期待。

    居然想著去抓蝗蟲來吃

    還說非常好吃!那4000億“蝗軍”真來了,我們都像李世民一樣,當然以現在的條件不是生吃,擼串.油炸,椒鹽........即使多種吃法會不會又一次病毒侵襲。!!!

    我還是呼籲廣大朋友,不管“蝗軍”的真假,咱不能吃野貨了,幾隻“蝙蝠俠”還沒有可不能招來“蝗蟲俠”!!!

  • 7 # 臨石觀海

    李世民為何會生吞活吃蝗蟲?為何有這樣的說法,對付蝗災難道只能吃嗎?

    首先,李世民生吞蝗蟲這件事,正史上有記載,是真實發生的,而從李世民吃蝗蟲的方式是生吞可以看出,其與現代人以蝗蟲為美食的吃法並無關聯,現代流行的油炸,烤串的吃法並不是受其啟發的。

    其次,李世民生吞蝗蟲是當時一種發洩方式,其目的在於在蝗災肆虐的當時,表達對蝗災的痛恨,對上天的誠意,並可以穩定民心。而在古代對付蝗災的方法也是歷經變遷,從開始的被動祈禱到後來的積極出擊,其效果也是在遞進的,直到當蝗蟲淪為美食後,就已經無法顯現其昔日威力了。

    李世民生吞蝗蟲的背景

    蝗災是古人經常面臨的自然災害,對生產力低下的當時,其危害不亞於洪災與旱災,蝗蟲出征,寸草不生,可不是開玩笑的,老百姓辛辛苦苦種植的糧食,會被蝗蟲打劫一空,因此古人“談蝗色變”也就很好理解了。

    "最盛於夏秋之間,與百穀長養成熟之時,正相值也,故為害最廣。"—徐光啟《農政全書》

    而由於蝗蟲的危害極大,不但老百姓對蝗災深惡痛絕,連皇帝也是心驚膽戰。因為蝗蟲搶了老百姓的口糧,老百姓就要忍飢挨餓,就要逃荒避難,甚至豎起反旗,這對於社會的穩定是極其不利的。

    貞觀二年,京畿發生蝗災,唐太宗李世民在祈禱時說道:“人以谷為命,百姓有過,在予一人。爾其有靈,但當蝕我心,無害百姓”,之後不聽百官說此物有毒的勸告,毅然生吞蝗蟲。

    從這件事的記載我們可以看出兩點。

    在當時對付蝗災的方法還是以祈禱為主,祈求上蒼讓蝗災早日結束是當時主流方式。李世民當時有著對蝗災危害的深切認知,因此他透過這一舉動表達了對上蒼的誠意,對蝗蟲的恨意,也穩定了民心。

    而最後這次蝗災居然真的沒有造成大的危害,也是神奇,或者說運氣不錯。

    古人對付蝗災的方式演變

    我們剛才說了在貞觀之前,人們對付蝗災都是以祈禱為主,捕殺為輔,而捕殺也由於缺乏正確的方式,往往收效甚微,因此基本是靠德行(運氣)來感化上天。

    “惟太和元年,皇帝踐阼。聖且仁,德澤為流佈,災蝗一時為絕息。”—《魏鼓吹曲十二曲》

    而到了開元年間,救時宰相姚崇上書稱對付蝗災應該破除迷信,大力捕殺,邊燒邊埋,蝗災可除。於是設立了捕蝗使,督促各地消滅蝗蟲。雖然此舉遭到群臣的反對,但在姚崇的堅持下,透過捕捉燒殺,蝗災的危害被減到了最低。

    而到了元朝,在對付蝗蟲的辦法上開始衍生出預防之法,初秋時分,人們將地裡的蝗蟲卵挖出,透過Sunny暴曬將其扼殺在搖籃裡,這是對付蝗災的一大進步。

    到了清代,經過歷代與蝗蟲的鬥爭,人們積累了很多對付蝗蟲的經驗,雖然沒法完全將其剷除,但也已經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撲蝗之法,如行軍然。以十人為一隊,二人持鍬挖長壕丈餘長,三四尺深,浮土堆在對面,四人在後,二人在旁,齊用長帚轟入溝中。二人在六人之後,用長柄皮掌,將轟不淨者撲斃。—《道鹹宦海浮沉錄》

    而後來當油炸蝗蟲成為一道名菜的時候,其危害已經微乎其微了。

    總結:綜上所述,古代蝗災由於危害極大,加之迷信思想作祟,人們對於蝗災缺少應對之法,因此唐太宗李世民在面對蝗災時也只能透過生吞的方式來發洩對蝗災的憎恨,而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對付蝗災的方式也在演變,也有了一些減少其危害的方法,雖不能盡除,但確實也體現歷代人民的智慧。

  • 8 # 春秋硯

    蝗災在古代是人類很難應對的自然災害,與水災、旱災並列為三大天災。唐朝之前,人們將蝗蟲視為神蟲,除了祈禱,別無他法。直到李世民的憤然一吃,無意間開啟了人工滅蟲的歷史。一、唐朝之前人們對待蝗災的態度《詩經·小雅·大田》中有“去其螟螣,及其蟊賊,無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其中的“蟊賊”既蝗蟲,人們將消滅害蟲的願望,寄託在田神之上,祈求用大火燒死害蟲。小農的、原始的農業無法與天災抗衡。鋪天蓋地的蝗蟲降臨時,人們只有本能的祈求神靈。從秦漢開始,天人感應說盛行,漢代董仲舒又以陰陽五行加以發展,將自然界的異象、災禍與人間之事加以對應,認為蝗蟲等災難就是上天對人君的警告,只要及時改過,上天就會消除災禍。東漢和帝永元八年九月,“京師蝗。吏民言事者,多歸責有司。詔曰:‘蝗蟲之異,殆不虛生,萬方有罪,在予一人,而言事者專咎自下,非助我者也。”蝗災發生,人們認為是有司的過失,但皇帝不推諉,主動承擔責任。桓帝永興二年九月,水旱蝗三災接踵而來,皇帝下詔:“朝政失中,雲漢作旱,川靈湧水,蝗蠢孽蔓,殘我百穀。”,自然災害的原因被歸結為朝政的失當。接下來的措施就是糾正不當的政策或人事。除了君主的責任,官員的為官不正也會遭到天譴,貪官汙吏都會引發蝗災,《漢書·五行中之下》靈帝熹平六年七月,蔡邕解釋當時蝗蟲等災異頻仍的原因時說:“貪利傷民,則蝗蟲損稼。”天人感應的思想深入人心。每當重大的災害,皇帝都難辭其咎,大多是要罪己反省。當然,皇帝也委屈,憑什麼都是我的錯?!因此,有些時候罪過被推給了大臣。二、唐太宗李世民吃蝗蟲是愛民還是政治手腕眾所周知,李世民是透過玄武門之變登上皇位的,因而執政的頭幾年,穩固政權是頭等大事。在政治上李世民努力化解原太子及齊王的勢力,但突如其來的蝗災,難免不使人議論:這是上天對其得位不正表達不滿。因此,這場蝗災對李世民而言既是民生問題又是政治問題,下詔罪己麼?那與普通皇帝何異?貞觀二年,京師旱,蝗蟲大起。太宗入苑視禾,見蝗蟲,掇數枚而咒曰:“人以谷為命,而汝食之,是害於百姓。百姓有過,在予一人,爾其有靈,但當蝕我心,無害百姓。”將吞之,左右遽諫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災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自是蝗不復成災。——《貞觀政要·卷八·務農第三十》貞觀二年,長安大旱之後,蝗災接踵而來。唐太宗心急如焚,親到皇家苑囿檢視災情。蝗蟲無處不在,唐太宗隨手抄起幾隻,咒罵道:“百姓靠穀物過活,卻被你們吃了,這是坑害百姓。如果有人要遭天遣,我一個人來承擔,你們真的有靈,衝我來,吃我的心,不要害老百姓。”說著,就要吞食蝗蟲。左右急忙勸阻:不要吃蟲子,會生病的。唐太宗毫不避縮:“我正要把災禍轉移到自己身上,怕什麼災病?”隨即吃下了蝗蟲。蝗災也就此平息。最後蝗災消除的記載當是文人的粉飾,但唐太宗既表現出了愛民之心,又將政治上的不利因素化於無形,可謂一舉兩得。三、對付蝗災的方法1、祭祀攘災:毋庸諱言,在古代社會的生產力水平下,不是所有災害都可以憑人力加以抗衡的。人們不敢傷害蝗蟲,唯恐得罪了蟲神,受到更大的報復。八蜡廟、蟲王廟、劉猛將軍廟等等都是蟲神崇拜的產物,在民間就曾廣泛存在。2、篝火誘殺:唐開元初年,山東爆發了大的蝗災,人們卻不敢滅蝗,唯有燒香禮拜。宰相姚崇力排眾議, “自古有討除不得者,只是人不用命,但使齊心戮力,必是可除。 ”對於各級官員的阻撓,他曉以大義,如果不組織百姓滅蝗,就會 “苗稼總盡,人至相食”。他又承擔責任: “若救人殺蟲, 因緣致禍,崇請獨受,義不仰關。 ”姚崇利用夜間蝗蟲的趨光性,提出了篝火誘殺的方法,這歷史記載中的第一次人勝蟲敗。3、挖掘蟲卵:宋朝及以後的朝代,滅蝗有了政府部門的組織,宋朝對蝗蟲的認知與滅蝗方法都有了發展,挖掘蝗蟲卵的方法得以推廣,這種前置的方法,對防止蝗害起了一定作用。4、民間智慧:在田間挖掘出上窄下寬的深壕,令蝗蟲“入難復出”,加以掩埋。設網捕捉,各種撲打工具。蝗蟲可食(特指在中國為患的東亞飛蝗),但蝗災過後,一季的糧食作物減產或顆粒無收,隨之而來的是饑荒,因此,吃解決不了蝗災的問題。李世民生吞蝗蟲體現了一個偉大政治家的愛民情懷及政治智慧。古代的先民們在與蝗災的鬥爭中發明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有些今天仍在運用。

  • 9 # 今古講堂

    唐太宗李世民為了消除蝗蟲災害,竟然採取一種極端行為,親自把活生生的蝗蟲直接生吞大嚼,吃入肚中。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這個事情。

    蝗蟲災害在世界範圍內歷來是農業生產危害最大的災害之一。據最新訊息,今年2月14日,從東非經阿拉伯半島飛入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的蝗蟲大軍,大約有4000億隻! 這是一個恐怖的數字!

    那麼這些大批的蝗蟲大軍能不能飛到中國來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中國的蝗蟲災害情況。歷史上中國的蝗蟲究竟是個什麼情況呢?

    在中國常見的稻蝗有中華稻蝗、日本稻蝗、小稻蝗、長翅稻蝗、無齒稻蝗等。屬於亞洲蝗蟲,而這次在印巴肆虐的蝗蟲是沙漠飛蝗。

    根據《中國救荒史》:中國古代蝗蟲災害眾多,造成嚴重的饑荒。2600多年以來,爆發東亞飛蝗的年份高達930次,其次是亞洲飛蝗90次,西藏飛蝗28次,平均每百年35次。

    徐光啟在《農政全書》中提到:

    兇飢之因有三,日水,日旱,日蝗。地有高卑,雨澤有偏被,水旱為災,尚多幸免之處,惟旱極而蝗。

    可見蝗蟲災害和旱災幾乎同時而來。

    面對如此嚴重的災害。唐太宗李世民為了及時制止蝗蟲災害肆虐。他採取了一種極端的方法:自己帶頭把活生生的蝗蟲吞噬,希望透過這種方式把災害消滅。據《資政通鑑· 唐紀》記載:

    貞觀二年,畿內有蝗。辛卯,上入苑中,見蝗,掇數枚,祝之曰:“民以谷為命,而汝食之,寧食吾之肺腸。”舉手欲吞之,左右諫曰:“惡物或成疾。”上曰:“朕為民受災,何疾之避!”遂吞之。是歲,蝗不為災。

    貞觀二年,也就是公元628年,京師地區蝗災嚴重,六月間,李世民在皇家園林看到了許多蝗蟲。李世民一看:連皇家園林都有蝗蟲了,說明這個蝗蟲災害在當地已經非常嚴重了!

    李世民見狀大怒,親自捕捉了幾隻,抓在手中對蝗蟲咒罵道:“老百姓靠莊稼活命,卻讓你們吃了!我寧願你把我的五腑六髒吃了,也不能讓你吃百姓的口食!”舉手要把蝗蟲吞下去,左右連忙勸道:“這個東西不乾淨吃了會得病的!”李世民說:“我為百姓受災,哪裡怕生病!”隨即把蝗蟲塞進嘴裡吃了。估計是蝗蟲們看到李世民太生猛了,沒有敢繼續氾濫。那一年,蝗蟲沒有形成大的災害。

    蝗蟲在中國又俗稱螞蚱。自從李世民吃了蝗蟲以後,華人吃蝗蟲已經玩出了各種花樣。發展到現在,,已經出現了大量的蝗蟲養殖業。中國現在蝗蟲養殖業投入少,見效快,人工飼養的蝗蟲2個月可以上市銷售,僅一個棚年收入就能達到9000元。人們習慣吃油炸螞蚱,灑上鹽、胡椒和其他食物,竟成為了一種傳統的美食。

    前幾年東營地區發生了一次蝗災。當地農民紛紛捕捉,除供自己食用之外,還賣給飯店。40元一斤。可憐那些蝗蟲很快就被捕捉乾淨了。結果當地許多人靠捉蝗蟲發了一筆小財,竟然有人盼著下一次蝗災再次到來。

    根據營養分析,蝗蟲體內含有豐富的甲殼素,甲殼素被稱之為繼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之後的人體第六大生命要素,可以抑制過氧化物對人體組織細胞的損害、活化細胞、延緩衰老、排除毒素、美容養顏。中醫很早就把蝗蟲入藥。

    不過,如果這次在印度和巴基斯坦肆虐的4000億隻蝗蟲大軍殺到,估計任何一個城市的居民都沒有這麼大的胃口。

    在古代農業社會,蝗災是非常嚴重的自然災害,經常因為蝗蟲災害造成老百姓沒飯吃,從而引起大規模的逃荒,成為流民,甚至起兵造反。

    在古代,對蝗災沒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 而依據“天人感應”的理論,認為是統治者犯了錯誤,上天放出災難“天譴”。皇帝對此可以下罪己詔,祈求上天原諒。李世民作為一個封建皇帝,看到在自己的治下蝗蟲肆虐,情急之下,把蝗蟲直接吞入肚中,從某種程度上體現了他的憂民意識,同時也是對自己政績的一種反思,倒也不完全是作秀。

    蝗蟲災害極大地威脅著居民的生存。不過這一次在巴基斯坦、印度肆虐的蝗蟲,是一種沙漠飛蝗,對中國來說,這種蝗蟲水土不服,缺乏這種蝗蟲的棲息環境,難以在中國這種環境下生存。加之有高聳入雲的喜馬拉雅山脈橫亙在南亞次大陸以北,蝗蟲無法飛越。

    另一方面,中國科技發達,可使用高效低毒的農業和生物農藥等方法對蝗蟲予以殺滅。除了藥物滅蝗以外,還有生物滅蝗蟲的辦法,如專門養一種叫“椋鳥”的鳥類,還有人養殖鴨子,雞等吃蝗蟲。

    因此中國不會受到這次蝗蟲災害的影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變速箱的油多久或者多少公里換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