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TOP新觀察
-
2 # Mrsecrectsuraimu
隨著美、俄兩個軍事航天大國積極備戰太空,人們已經聞到了來自外層空間的火藥味。在太空作戰中,人造衛星擔負著指揮、通訊、偵察、預警、控制、導航、救援、測地、天氣預報以及戰鬥等作戰任務。因此,人造衛星將是太空作戰首先打擊的目標,反衛星和保衛衛星成為了太空作戰的一種重要的形式。
作戰樣式
主要原因 人造地球衛星是數量最多、用途最廣的航天器。特別是用衛星獲取情報,是現代軍事情報的主要來源,對交戰雙方的勝負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雖然提供衛星情報是一種間接軍事支援,但卻是美、俄兩國在歷次區域性戰爭中給某些國家提供軍事情報的重要手段。而衛星攻擊戰,首先是摧毀敵方事先部署在軌道上的軍用衛星,並緊接著摧毀即將發射的軍用衛星,使對方喪失制天權,進而喪失整個戰爭的優勢。
必然產物 美國認為,太空戰的演變過程基本上是分三個階段。第一步,是支援戰場行動;第二步,是天戰,雙方千方百計地干擾和破壞對方的航天系統,使它失效,即太空格鬥;第三步,是2025年後,有關國家可能發展一種從太空向地面投送力量的能力,從太空打擊敵對國家。第一步早已應用於戰爭,其發揮的關鍵作用,已經在近期區域性戰爭,特別是海灣戰爭和科索沃戰爭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而第一步的成熟與完善,又必然會推動太空戰向第二步――天戰發展,衛星攻擊戰必然會在不久的將來正式走上戰爭的前臺。
可能性 現有的航天系統都沒有設防,是未來戰爭中最脆弱的環節。如物體在太空中以第一宇宙速度運動,具有極大的動力和破壞力,即使像豌豆那樣大小的一塊高速運動的飛行物,也能輕易地毀壞一顆衛星。美國擔心“三流技術會對美國造成一等威脅”,擔心某些被它列入“無賴國家”名單的潛在敵手和某些國際恐怖集團會利用各種武器攻擊其航天系統。以現任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為主席的航天委員會在不久前發表的一份評估報告中,就提出了“珍珠港事件會不會在太空重演”的問題。
一觸即發 前蘇聯是衛星攻擊技術發展最早的國家。早在1975年11月,前蘇聯就曾用安裝在薩雷沙甘的反衛星鐳射武器,成功擊中了正在飛抵西伯利亞導彈試驗場上空的美國兩顆軍事衛星,使這兩顆價值幾千萬美元的新式衛星失控報廢。而1997年10月17日黃昏,美國陸軍在新墨西哥州的白沙導彈靶場,利用脈衝功率220萬千瓦的氟化氘“紅外先進化學鐳射器”和主鏡直徑為1.8米的“海石光束定向器”,進行了世界上首次公開“亮相”的鐳射反衛星試驗,試驗也取得了部分成功。今天,美、俄均已具備了發動一場太空衛星戰的技術能力。
重要手段 美軍認為,“離開航天系統就沒有制天權,美國軍隊就會一事無成”,而要奪取制天權,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摧毀敵方的衛星系統。在未來戰爭中,一旦航天系統遭受反衛星武器的破壞,將對擁有並利用航天系統的一方以沉重打擊,使其喪失空間優勢,進而削弱資訊優勢乃至失去戰爭優勢。
戰法和特點
從美、俄積極準備衛星攻擊戰的做法上來看,衛星攻擊戰主要有兩種手段:一種是使用地基反衛星武器系統攔擊;另一種是使用天基反衛星武器系統攻擊。其具體戰法如下。
使用戰鬥衛星追擊 就是將攜帶常規炸彈、能變速和變軌的作戰衛星部署在空間軌道上,或臨時用火箭發射入軌,按照指令或自行執行。當接近敵方衛星時,戰鬥衛星上的炸彈自行爆炸,將對方衛星炸燬。最近,美軍還發展了新的“軟殺傷”反衛星。如在今年“施裡弗2001”的大型空間戰模擬演習中,美軍就把小衛星作為武器,機動到敵方的衛星附近進行遮擋或干擾,透過這種“軟殺傷”,使敵方衛星失去工作能力。美國陸軍也在採用同樣型別的手法發展新的“軟殺傷”的反衛星,即把已經研製和試驗的地基動能反衛星武器改名為“空間控制飛行器”,把透過直接碰撞摧毀目標,改成讓其飛行到敵方衛星目標附近,透過噴灑化學物質使敵方衛星的探測器暫時或永久地失去工作能力。
發射各種導彈攔擊 用戰鬥機或火箭將反衛星導彈發射至外層空間,靠導彈本身的紅外探測器跟蹤目標衛星,使之與敵衛星相撞,並將其摧毀。或者將反衛星導彈安裝在衛星、太空站或其他航天器上,從空間發射攔擊敵方衛星。
太空設障阻擊 將太空雷(裝備有破壞手段的小型衛星)、鐵球等障礙物大量設定在敵軍衛星、航天站等飛行的軌道上,並使它們保持足以破壞衛星的相對速度,阻擊敵方衛星。1997年,美國又做了新的實驗,不直接碰撞衛星,改成一個較大的帆板,當對方衛星靠近時,就拍它一下,摧毀程度可能低一些。
太空“捕獲” 就是使用太空機器人或搭乘航天站、太空梭的航天員,捕獲敵方的軍用衛星,將其破壞後放回太空,或者將其帶回地面經過改裝,變成已方的衛星。
使用定向能武器攻擊 鐳射、電磁炮、粒子束等定向能武器是衛星的剋星,使用定向能武器攻擊衛星是衛星戰的主要作戰方法之一。
衛星攻擊戰有以下主要特點。
殺傷手段多樣 既可採取直接碰撞動能殺傷,又可採用鐳射、微波、粒子束等定向能軟殺傷,還可採用噴塗化學物質等其他非致命殺傷手段。
效費比高,威懾作用強 當前,航天系統正日益成為國家的關鍵利益所在。花少量的錢研製能打擊敵方易損的、耗資巨大的航天系統的反衛星武器,必將成為大多數中、小航天弱國威懾強大敵人、保護自己的必然選擇。
武器部署方式靈活,生存能力強 反衛星武器既可部署在陸地或艦船上,又可設定在飛機或航天器上,機動性好,特別是機載反衛星武器和天基反衛星武器,攻防兼備,其本身的生存能力很強。
大國積極備戰
美計劃在10年內投資5000億美元,發展6種以上的空間作戰手段。據報道,組建中的美國空間作戰力量包括:軍事航天部隊,主要任務是觀測、識別空間和地面情況,從事航天器的建造和維修、太空戰裝置的運輸、燃料加註;監視部隊,負責監視不同平臺發射的彈道導彈,跟蹤空間的敵方飛行器,及早預警;作戰部隊,負責選用不同武器,攔截敵方空間飛行器。2000年10月23日,美國空軍成立了第一支用於空間攻擊的部隊――第527攻擊中隊。10月31日,空軍又成立了空間作戰和一體化司令部,是空軍高層次軍事指揮部。今年1月 演習的當天,空軍在第21聯隊內又新成立了第746空間控制部隊,這是空軍第一個研究空間控制的技術性部隊。據稱,美軍目前已擁有一個航天師,編有200名軍事航天員和科學家,並將配備300多個機器人,計劃於2020年進軍空間。預計50年內,美軍至少要組建3個航天師,裝備太空梭、航天母艦(載員1000多人,裝備多種天戰武器和指揮控制系統,可在軌道上執行數年)及補給站等。此外,美軍還設立了空間武器學校,每年培養 20多名空間武器軍官。
美國反衛星武器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早期研製試驗(1962~1975年),研製機載反衛星導彈(1976~1990年),研製定向能反衛星武器。另外還研製了“以星炸星”的反衛星方式。
美國正式進行反衛星武器試驗開始於1962年6月9日,當時美軍方在太平洋上的珊瑚島――約翰斯頓島上空約400公里的高度爆炸了一顆140萬噸梯恩梯當量的原子彈,爆炸位置有意選擇在前蘇聯衛星飛行的軌道附近,而且是用導彈作為運載工具,試驗目的是企圖使前蘇聯衛星報廢。由於利用核武器反衛星存在嚴重缺陷,在經過此後同類的反衛星試驗後,1975年起美國取消了這類計劃,轉而研製機載反衛星導彈。
機載反衛星導彈於1976年正式開始撞擊攔截器的競爭研製。美國正在研製的機載反衛星導彈是由兩級固體助推器和彈頭組成,射程為1256公里。彈頭內有一個小型攔截器,其長度和直徑均為0.3米,重15公斤。當彈頭與助推火箭脫離後,彈頭中的8個長波紅外望遠鏡可以自動探測和跟蹤幾百公里外的目標。這些望遠鏡把收集到的資訊彙集到彈頭內的電子裝置,透過鐳射陀螺和電腦控制的彈頭,由56個小火箭不斷修正軌道偏差,彈頭以每秒十幾公里的速度與來襲目標相碰撞,並將其擊毀。1984年1月20日,美國機載反衛星導彈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愛德華茲空軍基地進行首次試驗。1985年9月13日,美國空軍首次成功地進行反衛星導彈的實際打靶試驗,F-15戰鬥機載著一枚反衛星導彈飛到15公里的高度時將導彈發射出去,導彈飛到555公里的高空時,準確地擊毀了一顆正在軌道上執行的P78-1軍用實驗衛星。1986年進行了多次太空打靶試驗,表明美國反衛星導彈已初具作戰能力。目前,美軍正在加緊準備新的試驗。不久,這類武器將用於實際部署。
鐳射反衛星武器是美國另一青睞的“新寵”,在前蘇聯多次用鐳射武器“關照”美國衛星後,美國深感其威脅,因而也加大了陸基和機載鐳射武器的研製。20世紀80年代,美國提出的“星球大戰”計劃進一步推動了高能鐳射武器系統的研製計劃。1989年1月9日,美國通過了一項新的反衛星武器發展計劃,明確將反衛星武器與反衛星導彈放在同等地位,並開始實施“戰術反衛星計劃”。1997年10月,美國陸軍進行了世界上首次公開的鐳射反衛星實驗,以地基鐳射武器(GBL)發射兩束鐳射,擊毀了一枚即將退出現役的氣象衛星。目前,美軍還在進行新的改進。而機載鐳射武器(ABL)和天基化學鐳射武器(SBL)的研究也都已進入部署前的中後期實驗階段。
以星炸星是美國的第4種反衛星武器。美國於1986年9月5日,成功地進行了到目前為止唯一的一次以星炸星試驗,由“德爾它”火箭發射了一顆探測衛星和一顆目標衛星。在預定的飛行任務完成後,目標衛星在星上雷達尋的器的導引下,以2.9公里/秒的相對速度向探測衛星接近並迎面相撞,兩顆衛星“同歸於盡”。當前,美軍正重點發展國防部1991年提出的“防禦有限打擊的全球保護系統”,其核心是研製反衛星動能彈(“智慧卵石”武器)。這是一種體積不大的碰撞衛星,可以大量部署在太空(多達1000枚),必要時自動尋的撞毀對方的衛星。目前,美國的截擊衛星技術已接近實戰要求。
目前,美軍已經具備或即將具備實戰能力的反衛星武器有機載反衛星導彈、地基反衛星鐳射器、地基反衛星動能武器等。此外,美國太空梭也已經具備利用遙控機械臂或由航天員直接破壞、“俘獲”敵方衛星的能力。預計到2005~2008年,美軍的天基動能武器系統將發射升空,屆時美軍將初步具備利用天基武器系統實施反衛星的能力;美軍還計劃將在2013年進行首次天基鐳射武器飛行演示,而後建立空間鐳射打擊系統;到2020年,美軍將能夠部署種類更多、方式更靈活的反衛星武器系統,包括天基粒子束武器系統、高功率微波武器系統、奈米反衛星系統、反衛星衛星(太空雷)等。
前蘇聯早在1964年就開始研製共軌道攔截和非核殺傷的自殺衛星,先後進行了20次左右的試驗,已正式進行了部署。後來,又對這種衛星進行改進,改進後的衛星不是在目標衛星附近爆炸,而是在殺傷範圍內向目標衛星發射出一群彈丸,靠彈丸擊毀對方衛星。這種衛星用紅外探測代替了雷達,使攔截目標的成功率接近100%。1982年夏天,前蘇聯拜科努爾航天基地發射一顆這種衛星,3小時後成功地攔截了另一顆衛星,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擁有實戰型反衛星武器的國家。前蘇聯解體以前,已在丘拉坦發射場部署了2~5座發射臺,每座發射臺每天可發射數顆這類攔截衛星。這種武器將來一旦大量使用,將成為衛星和其他飛行器的天敵,成為太空作戰的重要武器。據透露,俄羅斯的“天軍”將裝備的新型反衛星衛星作戰高度為5000公里,可攻擊敵方部署在地球低軌道上的偵察、導航、氣象衛星。
另外,俄羅斯也在加緊研製機載反衛星導彈。天基反衛星導彈是俄羅斯“天軍”將裝備的另一重要“殺手鐧”。前蘇聯早在1981年,就利用與“禮炮”7號航天站對接的“宇宙”1276號艙體式飛船,試驗了紅外製導的反衛星導彈,這種小型的動能武器可以部署在航天站或者專用航天平臺上,對敵方的衛星發起攻擊。
最近,面對美國決意部署“國家導彈防禦系統”,奪取制天權的一系列攻勢,俄羅斯不甘心陷入更衰弱被動的地位。2001年1月25日,俄羅斯總統普京主持召開了航天工作會議。普京說:“如果沒有航天部隊或者沒有航天軍事力量的話,就根本談不上加強全球的戰略穩定。”這次會議通過了10年航天計劃,決定以現屬於戰略火箭軍的軍事航天部隊和空間導彈防禦部隊為基礎,在一年內組建一支航天部隊,其主要任務之一就是負責對敵方的太空武器系統進行打擊。當前,俄軍事航天部隊轄有3個航天試驗和發射場、1個航天試驗和控制中心,負責發射軍用衛星和各種航天器,打擊敵方空間武器系統。目前,俄空間與導彈防禦部隊共編有兩個集團軍,包括:導彈襲擊預警系統,由22顆衛星和11部陸基雷達組成;空間監視與防禦系統,監視空間8500個目標;導彈防禦系統,擁有100部反導發射裝置。
目前,受國內經濟發展的制約,俄羅斯在空間應用上落後於美國,但從衛星攻擊技術上看,俄羅斯在幾個領域領先於美國。如在反衛星武器上,美國多是直接上升式的動能武器,而俄羅斯採用的是軌道跟蹤式武器。動能武器從地面上升到一定限度後就打不了目標,而軌道跟蹤式捕獲目標的機會比前者就要多得多。又如,在鐳射武器方面,美國現還以地面鐳射武器為主。2013年,美國才能建立起空間鐳射打擊系統。而俄羅斯軌道鐳射打擊系統已進行了試驗。另據報道,俄羅斯除對前蘇聯衛星系統採取各種主、被動防禦措施外,也將在前蘇聯反衛星衛星達到實戰能力和地基鐳射反衛星武器試驗的基礎上,加大研製反衛星武器力度。俄羅斯在強鐳射、高功率微波等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這也必將為俄發展相應的天戰武器奠定良好的基礎。
當前,美俄均已具備研製實戰用反衛星武器的能力,今後將著重發展反衛星武器的精確制導技術、跟蹤瞄準與傳輸技術、小型化技術等,以進一步提高反衛星武器的效能。△
回覆列表
無論什麼戰爭,說到底還是綜合體系能力和實力的較量。
反衛星武器不僅僅有我們常見的動能導彈,當然這個可能是物理手段中最直接的獵殺衛星的手段。衛星存在,是為了傳輸資料,為我所用,所以,衛星戰和網路戰分不開。我透過技術手段,堵塞或干擾資料上行和下行的通道,衛星作用就會大打折扣。我們翻譯的蘭德公司報告中中東恐怖分子已經使用技術手段干擾衛星與美軍無人機之間的資料通訊,結果無人機失去指揮,被輕易捕獲。當然恐怖分子技術力量有限,但如果大國對抗,相信是數萬、乃至數十萬高技能人才在對著螢幕廝殺了。
未來衛星戰,我估計對陣各方會多管齊下:動能導彈擊落衛星、網路戰癱瘓資料通路、空軍或導彈或特種兵打擊地面訊號接收戰,所以,未來戰場是多域對抗,體系對抗,這種場景到我主頁看一下洛馬那一期影片,可以有直觀的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