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采薇讀書
-
2 # 啖樸精緻
雍正皇帝作為一個帝王,在世時對身邊有血緣關係的秦王們非常忌憚,劇中雍正皇帝本身是一個疑心很重的人,對潛在在威脅都特別敏感,也許古代帝王都會有這些擔心。
果親王允禮是雍正皇帝同父異母的兄弟,身居親王位,握八旗兵力,個人能力也很優秀,這樣的人才留在皇帝身邊盡心效力,對皇帝是大幸。
但是雍正皇帝也是一個普通人,不是聖人,身居高位也會不勝寒冷,尋找安全感是每個人的本能,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誰又能阻止雍正不去懷疑別人呢?
-
3 # 森林人and花仙子
甄嬛傳中,雍正容不下允禮,我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多疑是皇帝的通病,對自己異母兄弟更加如此,生怕他們會謀害自己,覬覦皇位。雍正皇帝是歷史上出名的多疑皇帝,這是由他的性格和成長環境造成的,由於其生母地位不高,他自小被養在他人身邊,再加上見慣了深宮的爾虞我詐,使他漸漸養成多疑的性格。
其次,允禮的生母是先帝最寵愛的舒貴妃,當初先帝也有意於讓允禮即位,因而會招來其他皇子的嫉恨,再加上允禮本身也很優秀,優秀的人招人嫉恨,猜忌也很正常。
最後,因為允禮和甄嬛的戀情被皇帝發現了,自己的女人與自己的弟弟給自己戴了一頂綠帽子,正常的男人都受不了,更何況這個男人還是皇帝,尊嚴和皇權都收到了挑戰,這是皇帝所不能忍的。其中也有劇情發展需要,為以後寧嬪和甄嬛合謀謀害皇帝作了鋪墊,所以皇帝不管怎麼樣,都容不下允禮。
以上是我的見解。
-
4 # 藍淚笛歪說雜史
碼字不易,願君珍惜
其實小說《甄嬛傳》中的年代是發生在周王朝,這是一個虛構的世界,但是總局規定不準架空歷史,而且最近清宮劇很火,所以就有了雍正年間的狗血劇。
歷史上的愛新覺羅·允禮
愛新覺羅·允禮,康熙皇帝的第十七子,滿洲正紅旗。生母為純裕勤妃,因為在九子奪嫡過程中明哲保身沒有參與進來,在雍正繼位後得到重用,先封郡王,後封親王,後在乾隆初因病去世,因一生無子,莊親王允祿奏請雍正皇帝幼子宏贍過繼允禮。
甄嬛傳中的果郡王
《甄嬛傳》中,果郡王(即果親王)俊秀儒雅、文武兼得,被觀眾譽為“眾多後宮女子之中的春閨夢裡人”。然而果郡王卻不為所動,只傾心於甄嬛一人果郡王允禮在第一次與甄嬛見面時兩者便有相見恨晚的感覺,但是當時甄嬛已封答應,與允禮已是叔嫂,而且作為一個情竇初開的女子也被自己的四郎夫君所吸引,如果沒有如果,甄嬛便會和自己的四郎廝守終生,但是後宮深似海,一切隨著甄嬛傷心出家又起波瀾,對甄嬛暗生情愫的允禮對這位嫂子關懷備至,體貼入微,還是如果沒有如果,如果允禮不出意外,甄嬛和他或許會有一個美好的結局。但是一切都是泡影,最終黑化的女主回到宮中,開始了自己復仇。
頭上的草原誰想要
不管是歷史上還是電視劇中,雍正生性多疑,對待異己異常殘暴,雖然野史上說他殺父害母,大肆殘害同胞兄弟,但是無風不起浪,這些都可以看出我們的雍正皇帝的性格。
作為一個皇帝自己的嬪妃被別人給奪走了,這還了得,歷史上只有皇帝搶別人家的媳婦,哪有別人搶自己的媳婦,而且還給自己生了兩個不是親生的兒女,這頭上的草原未免有點綠。估計是正常一個男人都接受不了。何況生殺大權在握的皇帝。
說雍正眼裡容不下允禮的估計都是那些綠茶婊吧,真應了那句話“對不起,我不是有意的,我不想讓你們因為我而吵架。”
再送一句“我只是很單純的欣賞他,想要跟他做朋友,我真的不知道他為什麼要愛我?為什麼會喜歡上我?” -
5 # 敬亭閒坐
咱們今天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確的是,甄嬛傳中的兄弟關係。
電視劇《甄嬛傳》是從小說改編而來的,小說中的背景是架空王朝大周,皇帝是大周朝第四代君主乾元帝,諡號聖神章武孝皇帝,廟號憲宗,允禮在小說中是清河王玄清,他是皇帝第六子。
如果要選出最受歡迎的男性角色,玄清必然高居榜首。一則他文武雙全,武藝展示不多,但笛聲是一絕。二則他相貌英俊,是翩翩美男子。三則他對待遇到的每一個女性都溫柔以待,細緻貼心。更遑論他是先帝器重的兒子、屬意的太子人選,寵冠後宮的舒貴妃的兒子,當今皇帝的兄弟,與皇上情同手足。玄清對外是閒雲野鶴,精於六藝,卻不愛政事,整日與詩書為伴、器樂為伍,笛聲更是京中一絕,人稱“自在王爺”。
舒貴妃阮嫣然,本名移光,她是擺夷罪臣之女,身份低微卻美麗絕倫。先帝極為喜愛她,甚至為了讓她有一個合理的身份入宮,特意為她找了知事平章阮延年為義父,封其為正二品舒妃。先帝的養母昭憲太后夏氏不滿於其出身,不許其在紫奧城行冊封禮。隆慶帝便召集國中能工巧匠,在太平行宮築桐花臺迎接其入宮行冊封嘉禮,並給予椒房之寵。進宮當日便得隆慶帝特賜一琴一笛,寓意“長相思,長相守”。舒妃入宮後得隆慶帝專寵。生下皇六子玄清後晉封為正一品舒貴妃,為諸妃之首,地位僅在皇后之下。其子玄清深得隆慶帝寵愛,更一味想要立玄清為皇太子,只因玄清之母為擺夷族出身及群臣反對才就此作罷。隆慶帝駕崩後,為保玄清一生平安,被琳妃朱成璧趕走被迫自請出宮修行。病逝後新帝予潤繼位,為正章帝。特封其為昭舒太后,與隆慶先帝合葬熙陵。
但是從小說番外中我們知道,先帝駕崩的時候給玄清留下了登基詔書,而舒貴妃為保全母子二人,偷偷將詔書燒掉了,並且在新帝登基之後被迫出宮修行,同時將兒子放在勝利者也是宿敵——琳妃朱成璧膝下撫養,才保下了母子二人的性命。
無論為君還是為父,先帝屢次希望立玄清為太子卻屢次遭遇了群臣反對。先帝很清楚,一旦自己駕崩,以舒貴妃和玄清在後宮前朝的單薄勢力,如何能夠自保?即便他留下了即位詔書,也只是一步險棋,透過舒貴妃燒掉詔書的舉動向勝利者示好,也贏得玄凌的一點點愧疚,從而保住母子二人的性命。
對於這樣一位曾經的準太子人選,如果不是當年母親拉攏了攝政王,才迅速奪下帝位,皇位上坐的是誰都不一定。太后巾幗不讓鬚眉,皇帝初登大寶尚且年幼,曾垂簾聽政三年之久,以迅雷之勢從攝政王手中奪回皇權,並親手誅殺攝政王,株連其黨羽,將攝政王的勢力一掃而清。
對於這樣一位曾經的太子人選,即便他臣服在自己面前,並且一直恭謹有加,與自己和母親都看起來親密無間,如同一家人。但是作為皇帝的玄凌絕不會忘記,這個六皇弟一直以來經營的好名聲,他的各項才華都不在自己之下。而他最後的親人,他的母親是什麼原因才被迫出宮,遠避紅塵,想必皇帝和玄清心中都很清楚。這樣一個親人,複雜的感情無法言說,又如何不時刻挑動皇帝的敏感神經?
本就多疑的玄凌,在面對玄清的問題上更加的多疑多思。畢竟他很清楚,如果不是母親的先下手籠絡了攝政王,聯絡了朝臣,依照先帝的一意孤行,冊封玄清為太子甚至是新帝並不是多麼意外的事情。那麼對於自己奪過來的東西,還要時刻面對他的優秀,似乎在一直提醒你,這不是你的東西,主人在這裡,只要他掌握了軍隊,隨時都可能打著“正統”的名義將自己趕下去。
正如舒貴妃入宮開始,就讓皇帝的眼中除了她們母子再沒有其他人。如果不是當年的琳妃小意殷勤的刻意與阮嫣然交好,成為敵對她的後宮女人中唯一一個釋放善意的人,如何能夠得到皇帝的一點點眼神和關注?
當年的事情雖然玄凌和玄清都不曾訴諸於口,但二人心中對彼此都有深深的敵意和防備。天家的父子都不值錢,更不要說異母兄弟。越是坐在皇位上日久,越是掌控了朝堂和天下,就越是無法放下手中的權勢,和這些權勢帶來的滿宮女人們的趨之若鶩,這些一旦擁有,就無法戒除,更不能、不願放下和失去。
而真正讓一直防備玄清的玄凌起了殺心的,是他對自己的女人的覬覦,和對兵權的沾染。覬覦甄嬛這一點,電視劇中有明確的戲份,這裡不多說。小說中甄嬛確實被皇帝送去了赫赫,只不過在到達赫赫之前被玄清帶兵追了回來,代替甄嬛前往赫赫和親的,是甄嬛的妹妹玉姚。玄清當時說他帶走的是九王玄汾的兵,這個說法是否是真實的咱們不多糾結。只說在救走了甄嬛之後,玄清告訴甄嬛說想帶她遠走高飛。
可是這個時候的她們,身邊都有了別人。玄清有母親、玉隱和孩子,就連他貼身帶的衿纓上都浸染了玉隱的針腳。而甄嬛是皇帝的淑妃,除了朧月和雙胞胎,還養育了眉莊的孩子。還有甄府好容易平反的家人。他們能飛到哪裡去?甄嬛唯一的選擇是回宮。
甄嬛回宮之後,玄清直接就去了邊關戍守。要知道,皇室宗親沒有宣召不能出京,他不但出京了,還直接去了軍營。這對皇帝來說無異於臥榻之側有他人酣睡。一個前太子人選去了軍隊要掌握兵權,還覬覦自己的女人,這個時候再不下手,玄凌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了。
從私自帶兵去救甄嬛,玄清就已經知道自己沒有退路了。但是他選擇了保全甄嬛,除了真的愛她之外,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他知道雙胞胎是他的孩子。如果他此時身死,一則可以將皇帝和太后的懷疑忌憚消除,保全自己的母親,保下甄嬛。二則,他為救甄嬛而死成全了他的感情的同時,還可以在甄嬛心中烙下最深的刻印,以甄嬛的聰慧,在拋卻心中的不忍之後,後續發展都可以預見。
所以為什麼皇帝容不下玄清?但看歷來沒有登上皇位的太子有幾個有好下場的,就可以窺見一二。雖然玄清沒有被立為太子,但他確實是先帝屬意的人選,是當時皇帝心中的太子。有了機會就要除掉他幾乎是皇帝的一塊心病了,重於有機會,必然是要動手的。
-
6 # 在文化的邊緣行走
皇上對允禮——果郡王起了殺心,是在第73集,當蘇公公報告說:果郡王帶人出關了(當然是去解救和親的甄嬛)。
只見皇上手裡的尚方寶劍一合——這是要亮劍了!
殺還是不殺?!
此時的皇上處在了暴走的邊緣——他最看重的一個弟弟——自己的親弟弟,一直以來也聽話,對於皇上來說,還算個實打實的閨蜜,和他推心置腹,說了不少意中人的事,可是這個弟弟覬覦皇嫂不說,竟然還有行動!換成普通人都受不了,何況是皇帝?!他根本沒有任何道理再容下果郡王。
但是此時的皇上老了,對甄嬛的情感依賴已經成了習慣,雖然皇上的本能告訴他一個巴掌拍不響,甄嬛肯定有問題,但他最終還是寧願相信蘇培盛說的“這事不關熹貴妃的事啊”,來安慰他無法平靜的內心。
甄嬛是輕輕放過了,但黑鍋總得有人背,於是皇上很肯定的說是允禮的錯,他自己覬覦皇妃、擅自帶兵,實在是大逆不道。
這個時候果郡王自請戍守邊關。
皇上很嚴肅的對這件事兒進行了冷處理,但是最後加了一句:無詔不得回京。
這就是要果郡王躲得遠遠的,不要讓我看到你,我也不想殺你,所以你別回來了……
這事本來能捅破天,但就這樣沒動靜了。
果郡王這一戍守邊關就是三年。
本來以為一切都風平浪靜了,可是又出現了不和諧音符,夏亦上報了果郡王的家書。
——果郡王寫了三年的家書,年年信信,俱是“熹貴妃安”!
於是皇上再次發作了!
——發作就對了!都這樣了還不發作就不叫皇上,那是忍者神龜!
別說是一國之君,就是普通男人誰又能忍下這口氣。這真心不是皇上薄情!
皇上的行動不能叫多疑。把弟弟丟到邊關冷處理三年,可以說是仁至義盡了。但是還不放心,想再查查,很正常吧?結果又拿住把柄了。
皇上把果郡王詔回京訓話,對果郡王的回答很不滿意……當然了,現在皇上無法對他的任何回答感到滿意……所以幾句話就宣判了果郡王的死刑。
---------你為了她什麼都能做,那麼是不是也可以為了她來奪位?
這是個跳進黃河洗不清的問題……說不會奪位,那你當初帶兵出關什麼意思?
皇上這裡純是發洩,根本就沒想過要得到什麼答案,因為此時他殺心已起,不需要挖坑了,而是直接定罪,而且是當面定。
皇上最後幾句話說得霸氣---------說果郡王不配!在那個年代,果郡王就是不配。皇上與甄嬛才是絕配,棋逢對手的絕配。
果郡王的眼神清楚的告訴了我們:他沒有醉……
難得他也有這麼犀利眼神的時候。但是聽到皇上這麼說話,他就知道自己是沒戲了。所以把所有的過失都攬到自己的身上,以求不連累甄嬛,然後就裝醉,直接把手裡的酒杯一扔,倒了。
看果郡王這架勢,其實就是一種壯志難酬的樣子,他的眼神甚至有點“你以為我不想做掉你丫的”的感覺!即使不是被皇上所殺,自己的一生也不會快樂。他和皇后一樣,表面上不得已裝出來的一點閒散是他最痛苦的事情。
-
7 # 隨豫而安2020
甄嬛傳中雍正為什麼容不下允禮?因為一直以來允禮的存在就是雍正心中的一根刺。雖然表面看起來允禮是很受雍正看重的十七弟,兩人兄弟情深,情同手足,一副兄友弟恭其樂融融的模樣。
但其實呢允禮文武雙全,儒雅風流,是當時所有京城女子心中的夢中情人。更重要的是他還備受先帝鍾愛,他的母親是先帝寵愛的舒貴妃,先帝甚至曾經想把帝位傳給他,私情這一切都使曾經不被重視敏感多疑的雍正在心中暗暗嫉恨猜疑著,只是隱忍未發而已。
當然最終讓雍正下定決心將他這根刺拔出來還是因為他發現他竟然和自己的女人有著曖昧。對於甄嬛一方面是因為甄嬛是自己所喜歡的,再加上並無確切證據證明甄嬛確實與她是兩情相悅,所以暫且放過她。
但是允禮對自己的女人動情那卻是板上釘釘的事情,那一封封家書上的"問貴妃安"可是明白無誤的訴說著這件事的真實性,自己的弟弟對自己的女人有想法,這在任何一個正常的男人都是不能容忍的,何況他還是掌握著生殺大權的皇帝,再加上他對他原本就有的猜忌,這使他對他動起手來毫不手軟。
當然還有一點,這也有利於推動情節發展,只有這樣甄嬛才會恨毒了皇帝,使她最後下定決心聯合寧嬪毒死了皇帝,將他送上了黃泉路,自己也登上太后的寶座。
回覆列表
雍正是歷史上有名的多疑皇帝。甄嬛傳因為是戲說歷史,所以誇大劇情,表現雍正被帶綠帽子後的憋屈和嫉妒
歷史上允禮作為十七皇子,在九子奪嫡時退出,不參與權力之爭。雍正上位後,重用這位親弟弟,讓他主持理番院事宜。
歷史上允禮是病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