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kyworld2

    1940年隆美爾率領第七坦克師掃平比利時,法國主力部隊在比利時Maas河域一帶喪失殆盡。隨後隆美爾進入法國,法國帶來非洲殖民地混血兵團抵抗,說白了就一幫黑人,根本不是德軍對手。隨後隆美爾逼迫英法敦刻爾克大撤退。

    1940年下半年,隆美爾奉命前往非洲,支援義大利,拖住英國。結果隆美爾沒有搞清楚希特勒想法把非洲戰役搞成了主力戰場。而希特勒計劃1941年開展巴巴羅薩行動,向東攻佔蘇聯,糧食產地烏克蘭,能源產地高加索山脈黑海一帶喬治亞,以及人口重鎮莫斯科。希特勒不希望東部和蘇聯對抗,西部和英國對抗,南部在非洲開戰。

    德華人的戰爭素質比法國強很多倍,法華人只會拖德國後腿。

  • 2 # 銳度何老師

    二戰時期的德國並不熱衷開發俘虜的價值,尤其是戰場價值。他不僅不組織已經投降的法華人,對俄國俘虜的開發也遠遠不夠。如果他大力發展法國、俄國俘虜,最低能再組織起來500萬的部隊。而實際上德國對法國兵基本上沒開發,在東線召集了100萬蘇聯“偽軍”,但戰鬥力非常的一般。

    但德國這樣的做法基本上是正確的。

    因為組織法國、俄華人參加自己的軍隊,雖然看著很美,但有一個弊端:慢。

    法軍以及早期的蘇軍在德軍面前是不堪一擊,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們嚴重的缺乏訓練。其實二戰期間,中日之間也有這樣的問題。日本當時的三八步槍,九二機槍......這些主力裝備跟中國軍隊比並沒有什麼優勢。中國軍隊吃虧最大的也是訓練不足。戰鬥意志、戰術素養弱。

    二戰前期,法國、蘇聯以及中國投降被俘的都是百萬級,但不論是德國還是日本都有共識,不讓這些人上一線,只能留在後方維持治安,因為這些人打不了仗。

    想讓這些人有戰鬥力,辦法很簡單,第一,讓他們吃飽穿暖。第二,思想動員。第三,充足的訓練。

    讓這些人吃飽穿暖,明顯是德華人、日本人不樂意乾的事。充其量把他們扔到一片地區,讓他們自謀生路。至於思想動員,讓他們心甘情願、不要命的的為自己打仗,這也明顯是不可行。而充足的訓練,就需要大把的時間。

    而時間是戰爭中最最最昂貴奢侈的資源,沒有之一。

    其實即便是我們的人生,最寶貴的東西仍然是時間,這種寶貴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時間就是金錢,是一種極為愚蠢的態度,是極其虧本的買賣。因為每個人只有這一生,只有這麼短暫的一點時間,你不去用心的體會它,反倒是去追逐其他的東西,稀裡糊塗的就把最寶貴的資源交了出去,到老了才緩過味來:時間都去哪了?然而它已經永遠的消失了,再想珍惜已經沒有了,永遠!

    我們古人就講兵貴神速,德軍打的又是閃擊戰,閃擊戰打的就是時間,打的就是速度。“慢”,是德國的死穴。時間,對於德國、日本來講是不利的。時間,對美國、蘇聯、英國以及中國有利。越往後拖,德國、日本輸的可能就越大。最後德國戰敗也就輸在了時間上,慢,沒能迅速的拿下莫斯科、列寧格勒。

    希特勒號稱三個月滅亡蘇聯,他最初的進攻是三個方向:基輔、莫斯科和列寧格勒。拿下基輔的目標實現,而莫斯科和列寧格勒沒打下來。如果德國能順利的佔領莫斯科和列寧格勒,三個目標全實現,那他很可能會贏得二戰。德軍被擋在了莫斯科和列寧格勒之外,失去了:速度。時間沒爭取下來,陷入了持久戰。造成了他最後戰敗的命運。

    閃擊戰就是搶時間,搶走對方的時間。德軍搶走了法國的時間,但沒能搶走蘇聯的時間。

    戰爭中,誰的資源越多,誰獲勝的可能就越大,而時間就是最大的資源,誰手裡的時間多,誰手裡的時間資源多,誰勝。

    很多人看斯大林指揮戰爭似乎沒什麼技巧,就是不許撤退,撤退槍斃。他這就是在用人命用空間換時間。最後他也是成功了。

    這些年中國的軍事力量發展很不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這幾十年的發展期。這段寶貴的時間是政治家爭取來的,但也有拉登、薩達姆的功勞......

    莫斯科、列寧格勒、斯大林格勒以及淞滬,德軍、日軍動用的都是自己的部隊,不用上百萬甚至幾百萬的降卒,因為自己的軍隊戰鬥力更強,效率更高,這樣打更快。寧可死自己人了,也要快速的結束戰鬥。

    但德國的根本問題是他沒能按計劃快速的打下來莫斯科、列寧格勒。

    中間這些東西計算的很精、很到位。但他計算的立足點錯了,就是上面說的希特勒預計三個月內滅亡蘇聯。他想快速的擊敗蘇聯,他也覺得自己能快速的擊敗蘇聯,這是實情的起點。然後他再按照這個思路,用自己的部隊,不用法國、俄國的偽軍。

    如果他當初的判斷是:無法迅速的擊敗蘇聯,東線肯定是一場持久戰。那後面就是另外一套演算法了。如果希特勒、德國的立足點是東線戰場會打4年、6年......他也會組織動員法華人並珍惜東線俘虜,完全可以用3年的時間打造出一支500萬規模的偽軍,還有一定的戰鬥力。

    正是由於希特勒預計可以迅速的滅亡蘇聯,所以他對東線戰俘的態度是餓死他們。如果他認為東線會打好幾年,自然不會這麼幹,他會把這些戰俘充分的利用起來,最起碼不能讓他們死,得讓他們活下來,要麼勞動為德軍提供物資,要麼調教出來當偽軍。二戰期間,由於虐待致死的蘇聯戰俘是400多萬,將近500萬。這可都是年輕力壯的小夥子,太浪費資源了。

    經常有人說戰爭是賭博,確實,戰爭的很多事和賭博非常像。

    德華人以為自己可以迅速的拿下莫斯科,結果沒打下來。這和賭博輸了第一筆錢一樣,他覺得自己是運氣不好,再掏點錢,完全可以再賭一把,把輸的錢撈回來。於是德國又組織自己人再打,以為再努努力,還是可以打下來,結果還是沒打下來,於是他再掏錢,再賭......尤其德華人又比較固執。

    等醒悟過來,已經是輸光了家產。等德華人屢攻不下,發現自己犯了錯的時候,事情已經無法挽回了。德華人一次快攻沒成功,兩次沒成功,加一起,消耗掉的這個時間就很長了。時間,這個籌碼慢慢的攢到了斯大林、丘吉爾和羅斯福的手裡。

  • 3 # 優己

    誰說的沒有?整個二戰時期,法軍被派到東線與蘇聯作戰的總數大約達到了24萬左右!當時德國採用的方法是在法國發展納粹黨的方式,先把法華人發展成納粹黨員,再投入東線作戰,以提高戰士的忠誠度。

    別忘了,英法本身引爆二次世界大戰就是因為仇蘇聯,德國打蘇聯恰恰是英法兩國的願望,只是戰後英法為了推卸責任(把發動二戰的罪責推給德國),故意把這一段給掐掉的。

    英法跟蘇聯本身就是敵對關係,相比之下,蘇德之間更加親近。在希特勒上臺初期,英法本來的戰略預謀就是禍水東引,想讓德國去打蘇聯。比如德國向東擴張的時候(收復捷克奧地利)英法甚至是支援德國的。

    蘇聯受到了來自西方世界的壓縮才促成了蘇德聯盟的狀態(蘇德戰爭爆發以前)。蘇聯為了不同時跟英法德三國開戰,主動示好德國並跟德國簽署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條約生效之後,蘇聯成為了德軍入侵西歐的主要物資供應國,德國機械化部隊裝甲部隊所需的石油全部是蘇聯提供的)。

  • 4 # 閒來讀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法國可以說是“兵敗如山倒”。當時的法國政府,一開始就是採取“綏靖政策”,粗估了形勢。一開始認為德國可能會走一戰的老路線,對此並沒有更多的防備。

    沒有想到德華人突然打破原有的想法,採用閃電戰戰術,最後攻入法國巴黎,首都被敵軍佔領,這也意味著這個國家徹底敗亡。戴高樂將軍流亡海外,繼續組織力量對抗德軍,但是效果並不是特別大。

    很多人不明白的是,當時法國有幾百萬的戰士投降後,德國為什麼不驅使這些人前往東線作戰?畢竟這個時候,攻下法國之後,這些部隊名義上都已經歸德軍統治,而此時東線也是比較吃緊,為什麼不借此解決這個問題呢?

    法國的軍隊在一戰中,展現了很強有力的戰鬥力,被譽為“世界第一陸軍”。除此之外它的海軍,規模也是非常強大,在西歐這些國家能夠當老大,肯定也是自己的能力。其實德軍也是盯上了這個軍隊,後來想要應用,卻存在很多問題,也是因為有這麼多原因,導致德軍根本沒有辦法,真正應用法國部隊到戰場上去。

    第一,法國武器裝備大不如前

    其實在德國入侵波蘭之前,法國戰鬥力較以往的時候,已經有很大的退步。尤其是武器的裝備更新速度,也是一個大問題,根本無法跟上形勢。如果想要把這些人派往前線的話,那麼德華人就要更新他們的裝置,對於德華人來講,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畢竟東西作戰的德軍,對於資金的需求量也是很大的。戰爭的消耗,說白了就是消耗著錢糧。大規模武器作戰,以及戰爭的損耗、後勤物資的採購。導致德國內部雖然工業化實力強悍,但是依然需要對外進行購買。德國的軍需物品早已自顧不暇,再去裝備投降的法軍,這對於德國的領導層來說,其實並不划算。

    第二,法國的昔日盟友英國橫插一槓子

    此外法國的海軍,也被英華人徹底毀壞了。當時在英國港口的法國海軍,直接被解除武裝,由英國海軍管轄。在殖民地海軍,由美軍暫時租借,至於剩下的法軍海軍主力,當時英國開出的條件,要麼加入英國開展對德作戰,要麼六小時後毀掉所有的軍艦。

    法國海軍不可能接受這個建議,於是英國直接對其作戰。哪怕法國奮起反抗,但是依然主力盡毀,三艘戰列艦被毀,以及那些小型的艦艇。另外還有大量計程車兵的傷亡。這場小規模的戰鬥,直接讓這批最後的法國戰列艦選擇了投降德國。尷尬的法國海軍,剛剛和德國簽訂停戰協議,緊接著遭受英軍的毀壞。

    第三,就是德華人另有安排

    其實大部分的法國士兵主要是運送到了德國的東線,參加的是一些生產基礎工程,在為蘇聯作戰做準備。好在這些人雖然充當了所謂的“漢奸”,但是主要負責的是法國內部的安全。剩下的那一部分人,經過德國的嚴格洗腦之後,成為德軍中的志願軍,死心塌地幫著德華人作戰。

    此外法國在戰爭之前所留下的殖民地,對於德國的誘惑力還是挺大的,畢竟德國所能依賴的港口並不是很多。德國透過法國的傀儡政府,在掠奪殖民地的資源上,有了一個堂而皇之的藉口。

    雖然德軍攻進法國,並沒有實行所謂的佔領。這在一定意義上面,德華人有著自己的想法,那便是抹去他們所以留給法國入侵者的印象,想著讓法國可以更好地接納德國,以便於讓法國可以更好地為德國服務。

    第四,對法國的不放心

    法國雖然遭到了德軍的入侵,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法國的軍隊就會一定效力於德國。流亡在外的戴高樂,在英國建立了臨時指揮中心,一直在想方設法地對德國進行戰鬥。那麼,如果德軍使用法國的軍隊進行作戰,風險的指數會大大提高。畢竟人心隔肚皮,戰場上面任何事情都會發生,如果對法國委以重任,若他戰場上臨時倒戈,對德軍的損失必然會很大。

    總結

    這些主要的原因,也是德國為什麼沒有攻陷法國之後,沒有把法華人派到東線作戰的主要原因。很大程度德華人也沒有辦法真正相信法華人,畢竟這個關係到自己國家的命運。所以只能採取化整為零的方式,將這些部隊充分利用起來。

  • 5 # 兵器世界

    法國投降後,大部分的人口都在德國佔領軍的統治之下,維希法國管理下的法國南部地區人口並不多,因此即便維希法國願意派遣志願兵去東線打仗,它也拿不出來多少人。

    德國確實很需要法國的人口資源。東線德軍在1942年就陷入了兵力不足的窘境,為了繼續執行巴巴羅薩計劃,希特勒遊說羅馬尼亞、匈牙利、義大利甚至還有西班牙派兵參戰!籌集了52個作戰師補充到南方集團軍群,當時這個集團軍群總共擁有100個師的兵力,擔負向俄羅斯南部進攻的重任。

    根據戰後解密,1942年補充給南方集團軍群的52個僕從國師,約佔當時東線軸心國總兵力的四分之一,而且這四分之一的外來人都給了南方集團軍群,可見德國統帥部對進攻南俄羅斯的作戰很有信心了!

    既然這麼缺人,為什麼不讓維希法國出兵參戰呢?上文已經說過,維希法國控制的領土有限,無力組建大規模軍團參戰,當時維希法國主要控制區在北非,這裡有20多萬大軍在吉羅將軍帶領下為軸心國賣命,直到1943年英美聯軍從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的漫長海岸線實施登陸,吉羅將軍和他龐大的法國軍團才宣告倒戈。

    20萬人真心不多,作為僕從國的匈牙利國土面積遠不及法國,卻也動員起了20萬人到東線參戰;羅馬尼亞更是動員了30萬人到東線,德國在南斯拉夫扶持的烏斯塔莎也擁有20多萬兵力。

    納粹德國對維希法國的期望值並不高,只希望它的軍事力量守好非洲即可!其實是這種要求都難為它了。德國佔領了法國北部、東部的工業區,將這裡視為資源產地、勞動力採集地,不僅法國戰役期間被俘的180萬法軍要留在德軍做苦力,維希法國還要不間斷的提供勞工給德國使用,充斥德國的工礦企業。

    因為忍受不了德國的盤剝,法國地下抵抗組織越發壯大,這又反過來加劇了維希法國的管理難度,也讓負責佔領法國的德軍處境艱難!可以說,不合理的壓榨讓德法兩國水火不容,德國軍隊越來越無法信任法華人了。

    整個二戰期間,除了黨衛軍招募了部分法國志願者參戰之外,德國國防軍很少使用自己不信任的法國兵員。這個人口4000萬的西歐大國,並沒有給予德國太大的幫助。

    其實,軸心國佔領下的國家又何止法國一個呢?日本佔領的中國領土更多,人口甚至有幾個億,和德華人對待法華人的態度一樣,日本也沒有任何尊重被佔領華人民的意思,這就讓被佔領國變成了消耗軸心國實力的無底洞,只要對被佔領區的人民好點,征服者往往可以得到更豐厚的回報。

    (德軍在法國大開殺戒)

    德國黨衛軍二號人物海德里希就看透了這一點,他擔任捷克地區行政長官後,就採取了恩威並濟的統治措施,給予那些順從著足夠的尊重和利益,嚴酷鎮壓反抗者以威懾潛在的不穩定者,這麼簡單的招數收到極好的效果,捷克是歐洲數一數二的工業強國,它的工業生產力都被德國充分利用,希特勒也因此對海德里希信賴有佳。

    但由於捷克流亡政府想讓捷克人持續抵抗,以便在戰後獲得更多的利益,派殺手暗中刺殺了海德里希,就這樣德國對佔領區統治措施的嘗試嘎然而止,取而代之的仍然是殘暴的管理措施。

    如果,萊因哈德-海德里希是德國駐法國的最高統治者,在他統治下不那麼殘酷的剝削法國,像對待捷克那樣對待法國,我們有理由相信,維希法國會動員出至少100萬人到東線參戰,這個國家的工業潛力也將充分為德國服務,二戰的歷史肯定會被改寫。

  • 6 # lpts06白鶴舞飛揚

    法國傀儡政府軍得協防大西洋和地中海,法國士兵的戰鬥力綜合素質無法和德軍相比較,記得德國在4周左右佔領了整個法國,法國貝當元帥成了傀儡政府中的核心人物,投降派拉了法蘭西的後腿。

  • 7 # 曉風0511

    法國投降後,法軍的戰鬥力不高,戰鬥意志不強,能維持法國的安全是法軍的主要任務。另一方面法國是俄國的死敵,拿破崙進攻法國結果大敗而歸,法軍對俄國有心理陰影。而俄國碰到法軍一定會死磕到底,德國更不敢把法軍派到東線作站。

  • 8 # 無中生有1972

    這種僕從軍戰鬥意志力很差,指望不了。你派他們去作戰,搞不好會壞大事。就像中國的偽軍,日本人從來不會單獨派他們去作戰,只能作為協同部隊,或者維持治安。就說德國的同盟義大利軍,其戰鬥力就是笑話,德國指望過他們嗎?

  • 9 # 可愛的飛飛醬

    維西法國的軍隊主要有法蘭西民兵、武裝警衛、憲兵,軍隊數量十分有限。而且部分軍隊隨著敦刻爾克大撤退去了英倫三島,由戴高樂將軍領導“自由法國運動”。

    貝當和希特勒曾在盧瓦河畔蒙都瓦會談,確定了法德的"合作政策"。會談在賴伐爾、裡賓特洛甫陪同下進行,雙方起草了一份議定書,一致承認迅速擊敗英國是符合法國和軸心國的共同利益。希特勒向貝當提出,如法國參加對英戰爭,就可以在北非維持超出停戰協定規定的軍隊。保證法國擁有它在大戰開始時同等的殖民地。貝當答應在經濟上同德合作,並同意討論反英的聯合軍事行動。說明了維西法國主要還是對付英國和非洲殖民地的軍隊。

    其實維希法國在建立之後還是擁有很大獨立性的,而且在整個二戰期間維希法國都沒有加入《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所以維希法國其實始終都沒有加入軸心國陣營。而且雖然法華人按照德法停戰條約規定,將所有法國艦隊都解除了武裝,只讓其停留在母港,但維希法國自始至終沒有同意讓德華人接收法國艦隊,使法國艦隊為其所用。

    但是法國並不是沒有對蘇聯作戰,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後,維希政府斷絕同蘇聯的外交關係,批准建立"反布林什維克軍團",實行"強迫勞動"制,為德國提供勞動力,進一步加強了同德國佔領者的合作。其次對蘇聯作戰有波羅的海三國,羅馬尼亞等東南歐國家他們出力最大。而且物資運輸更加方便。

    從阿拉曼戰役之後,盟軍逐漸控制北非甚至威脅南歐,非洲有大量法國殖民地,而維西法國有繼承了法國的海外殖民地,所以維西法國將精力都放在非洲和盟軍上,也無暇顧及與自己利益較少的布林什維克。

  • 10 # 不正經的軍棍

    法國確實派出了軍隊到東線和蘇聯進行作戰。而且數量也不算少,可以為德國軍隊做出一種補充。但是,在戰場上作為主導的,還是德華人。義大利、羅馬尼亞、芬蘭等國,都是跟隨德軍進攻蘇聯的,但是都是打雜的。

    至於題目中問的這個,首先呢,法國並沒幾百萬人被俘,法國被俘人數180萬左右,有一百多萬人被送到了德國,這些人,一直被監禁。德國也不可能給這些人武裝起來去打蘇聯,為啥一直關著他們?誰相信他們呢?法國剛剛戰敗,這些人剛在德軍鐵蹄下瑟瑟發抖,而且他們還恨德國,武裝他們,算了,容易造反。

    而至於這個維希法國,他手頭能動用的部隊,基本沒幾個人。1942年的時候,法國也就有幾個民兵性質的準軍事組織。到1944年的時候,法國常備軍加後備軍也就幾萬人。蘇德戰場上的陣仗,他們夠幹嘛的?

    後來納粹黨衛軍有幾個師的兵力來自於法國,戰鬥力還不錯。1944年的時候開始形形色色的出現組建,到了1945年,黨衛軍33師就開赴東線戰場同蘇軍作戰了。

    別管德國哪個盟友還是僕從國,真正能給德國幫上忙的,其實還是隻有一個義大利。法國羅馬尼亞這些,給德國在軍隊方面的幫助並不大。這些國家多數還是屬於幹髒活累活的。

  • 11 # 穿越再現彼岸

    1940年6月22日,希特勒命令將第一次世界大戰簽訂《貢比涅停戰協議》用的火車車廂拉了過來,確定在這節車廂簽訂停戰協議。據說這輛標號為2419D的車廂是拿破崙三世的御用車廂,1870年普法戰爭中法國被打敗,拿破崙三世被俘,第一次世界大戰法國勝利後,於1918年11月11日在拿破崙三世這節御用車廂同德國簽訂了停戰協議,以示報復。時隔22年,法國在同一車廂簽訂屈辱的《貢比涅停戰協議》,德華人又懟了回來。(簽訂《貢比涅停戰協議》的火車廂)

    1940年希特勒和法國貝當元帥簽訂的這份協議,主要內容是:法國停止一切對德國的抵抗;法國同意德國軍隊臨時軍事控制法國包括巴黎在內的五分之三的領土,臨時佔領區的維持費用要由法國政府承擔;解散法國的陸海空部隊,只保留維護安全的少量部隊

    此時德國和蘇聯並沒有開戰,德國已經要求法國解散絕大部分部隊了,根本就沒想利用法國軍隊對付東線的蘇聯軍隊。

    德國為何要保留維希政府,解散法國軍隊?

    法國在二戰前擁有軍隊300萬,名副其實的軍事大國,它的軍隊主要駐紮在歐洲本土和世界各個法國殖民地,殖民地還有一大部分殖民地當地人組成的軍隊。當時法國有1234.7萬平方公里的殖民地,是世界第二大殖民國。尤其是殖民地的土地和軍隊是一個未知數,德國要謹慎對待,利用好可以牽制英國大量的殖民地兵力,譬如法國的北非殖民地。(藍色區域為法國本土和殖民地,如下圖,英國為紅色)

    有鑑於此,希特勒並沒有滅亡法國,也沒有讓法國割讓任何土地,而是建立了一個傀儡維希政權,其主要目的是讓法國傀儡政府維繫法國殖民地的統治,對抗盟軍,應該是德國戰略構想。這樣做也同時消弭了相當一部分法華人對德國的仇視態度,利於穩定管理法國。

    對於法國戰敗投降的軍隊,希特勒以及德國納粹將領們肯定有自己的考量。在政府層面上,法國有貝當元帥為首的維希傀儡政權,在英國有戴高樂的自由法國,分屬投降派和主戰派。在法國軍隊中也自然有主戰派和投降派,軍隊內部也不團結,如果仍然保留成建制的法國軍隊,說不定什麼時候就和德華人翻臉,攻擊德國軍隊,尤其是德國軍隊處於劣勢的情況下,這些希特勒早已預見到。如果把法國軍隊調往東線,幫助德國還是蘇聯更是未知數。(戴高樂將軍照)

    1940年7月1日,戴高樂領導的自由法國軍事力量在開始時只有1300人的規模,半個月後軍隊翻了一番,1942年11月達到7萬多人,1943年達到46萬人,這些大都是原來法國軍隊的成員。希特勒的擔心是正確的,一定要解散法國軍隊,否則變數太大。

    從戰爭發展來看,法國的大部分軍隊都有嚴重的厭戰情緒,很多法國軍隊和德軍接觸不久就投降了,戰鬥力非常一般,一支沒有精神的軍隊根本談不上作戰了。

    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的戰爭廝殺,法華人仇視德國,雙方互不信任。(貝當元帥和希特勒照,貝當元帥戰後被囚禁至死)

    法國維希政權有沒有派兵到東線作戰?

    根據《貢比涅停戰協議》,法國解散了軍隊,只保留少數維持治安的軍隊,維希政權手中根本就沒兵可派,殖民地的法國軍隊還要維護當地的統治,德國也不敢讓法華人和蘇聯軍隊作戰。不過,德國同蘇聯軍隊惡戰時,法國維希政權輸出了勞動力幫助德國的各項生產。

    為了防止維希政權控制區域法華人的反抗,德國實行了人質制度,如果死一個德國士兵,將會有50-300個法華人償命,這是對待法國地下游擊隊德國出的損招,打壓法華人的抵抗。(維希政權實際掌權者賴伐爾,1945年10月15日被處死)

    風起雲湧的法國抵抗運動興起,貝當元帥對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德華人不滿意,換了賴伐爾上臺。1942年,德國授權維希政權組織“民兵”,要求比較嚴格,裡面很多人只是為了混口飯吃才加入這一組織,人員組成成分複雜。到1944年7月,這一民兵組織常備軍只有8000人,後備軍22000人,少的可憐,主要是為了對抗地下游擊隊,碰到規模幾百人的游擊隊也只能請德國軍隊幫忙,更談不上支援德國的東線作戰了!

    綜上所述,維希政權手中根本沒有多少軍隊,只夠維持治安,不可能派軍幫助德國東線作戰,德國對法國軍隊也不放心!

  • 12 # 灰太狼44967765

    歷史上極少有佔領軍派遣傀儡軍出境作戰的。道理並不複雜~一支連自己國家都懶得保衛的軍隊,又怎麼可能為不相干的戰爭賣命。

    與一支怠工的軍隊軍隊為伍,有時候比與敵人作戰更危險。你把他當棵蔥用,實際上他只是根草,耽誤事。

    俗稱豬隊友。

    所以中國抗戰期間,幾百萬的汪偽軍隊,基本都是打醬油的貨。不說出國作戰(比方說東南亞),就算在國內,也是拿軍餉混日子的兵油子。連”治安”都維持不好,遑論上戰場拼命。

    偽軍原本就是個極奇葩的存在,搞笑的成份比軍人的成份多得多。

  • 13 # 九號公寓南邊

    驅使了

    不敢用唄

    武裝起來100W

    還得抽出100W來監督

    還得管吃管喝

  • 14 # 電腦醫生2012

    沒有戰鬥力的部隊,用他幹啥?已經投降過一次了,難道你把他們送過去讓他們投降蘇聯?

    就像義大利,豬隊友,沒有戰鬥力不說,還拖累中國

  • 15 # 小約翰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二戰軸心國在歐洲戰爭似乎是德國和義大利的二人轉。

    其實德國還有很多盟友,或者說叫僕從國。

    也就是說,在歐洲戰場作戰的軍隊,除了義大利,還有其它僕從國的軍隊;

    這些軍隊分別是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挪威、西班牙、匈牙利、芬蘭等國公民組成,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自由軍團”。

    僕從國軍隊的人數約在200萬左右;東線跟蘇聯作戰的就超過了100萬,光是芬蘭人組成的軍團兵力就有50萬。

    二戰時赫赫有名的納粹黨衛軍部隊“北歐師”,主要就是丹麥和挪威人組成的。

    自由軍團計程車兵都是自願加入的,因此他們也被稱為“志願軍團”,隸屬於黨衛軍。

    這些外籍志願軍團在二戰中助納粹德國開闢戰場、負責佔領區維穩,甚至參加了戰爭後期的德國本土防禦。

    那麼,作為最大的戰敗國法國,在二戰中為什麼沒有組成法國軍團參加僕從國部隊?

    要知道當時法國有200萬軍隊,如果加入軸心國軍隊,可是一支非常龐大的力量。

    可是事實上在二戰中,法華人沒有組成獨立軍團加入軸心國陣營。

    主要原因有如下:

    希特勒不信任法華人

    法國的前身法蘭克王國原來就在羅馬帝國境內,分為中部、西部兩個部分,同屬於拉丁文化圈。

    後來它們漸漸與日耳曼人拉開距離,後來變成了義大利和法國的一部分。

    以日耳曼人為主,地處萊茵河以東,阿爾卑斯山以北的東法蘭克王國,則將日耳曼傳統發揚光大,形成了後來的德意志。

    開始的時候,彼此之間還能相安無事。

    6世紀中葉,隨著中法蘭克國王洛泰爾一世去世,東、西法蘭克王國反目成仇,為了他們之間的中法蘭克王國控制權,爭得難解難分。

    最終在公元870年塵埃落定,兩國在墨爾森坐下籤約,瓜分了中法蘭克王國在西歐平原的國土。

    從那之後德意志與法蘭西成為鄰居,千百年來摩擦不斷。

    在一戰中,德國跟奧匈、土耳其屬於同盟國陣營,英法和俄國屬於協約國陣營。

    二戰中著名的絞肉機戰役凡爾登戰役,就是在德國和法國之間進行的。

    可以說兩國既有宿怨,也有新仇。

    讓自己的死對頭加入德軍陣營,希特勒根本就不放心,擔心他們臨陣倒戈。

    僕從國跟德國有歷史淵源、跟蘇聯有仇

    二戰中願意為德軍效力的人,要麼他們的祖國是德國有的盟友;要麼他們的民族跟日耳曼是血濃於水的關係。

    比如德軍中有一個挪威軍團,那是因為挪威第一大民族就是日耳曼人。

    挪威當時人口有400萬左右,至少有300萬是日耳曼人。

    所以在二戰中,有很多人願意給納粹當炮灰。

    丹麥是德國的北鄰,歷史上丹麥南部荷爾斯泰因和石勒蘇益格兩個公國曾經被普魯士佔領,其中荷爾斯泰因公國還是德皇冊封的。

    1848年這兩個公國曾經舉行起義,要求脫離丹麥併入德意志聯邦。

    羅馬尼亞則跟俄國有領土糾紛,19世紀就跟如果為摩爾多瓦南部主權爭執不休。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羅馬尼亞安東尼斯庫政權主動加入德、意、日法西斯同盟。

    芬蘭也和蘇聯是死敵,在二戰爆發前剛剛進行過一場戰爭。

    蘇聯透過戰爭,侵佔了芬蘭4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跟蘇聯有血海深仇。

    而法國的主要民族是法蘭西人、科西嘉人、布列塔尼人,跟日耳曼民族關係沒有那麼密切,所以法華人沒有多少人願意為法西斯賣命。

    法國是戰敗國,不是德國的同盟國,德國對法華人來說有亡國之恨,法華人骨子裡對納粹是仇恨的。

    絕大多數法華人不願意當亡國奴

    1940年6月,德軍在法國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貝當為首的法國政府向德國屈服,宣佈巴黎淪為不設防城市。

    當月22日,法德簽訂康邊停戰協定。

    根據協定,貝當政府佔領全國領土的40%,法軍被解散只能保留10萬規模的軍隊,在南部駐紮。

    但是貝當政府採取的是權宜之計,是以自己的投降換取德華人對法國南部的有限讓步,對此法華人是認同的。

    因此,即使戴高樂宣佈在倫敦成立流亡的“自由法國”後,很多法國民眾認可維希政權;因為他們認為維希保護了法蘭西民族不受分裂。國際上很多也承認維西政府,把它當作法國的合法代表。

    但是法華人並不願意當亡國奴,成立了很多反抗組織。

    雖然在1940-1944年6月間,法國游擊隊只消滅了千名德軍,但是並不意味著他們屈服,而是在等待時機。

    在盟軍發動諾曼底登陸的時候,一夜之間冒出了無數支游擊隊,人數達到50萬以上。

    他們在盟軍的指引下,破壞了德軍近600個包括鐵路、油庫、電網、軍火庫、通訊線路在內的軍事設施,使德軍的後勤和指揮系統幾乎癱瘓。

    巴頓將軍就曾公開表示:“倘若沒有那些敢於犧牲的法國游擊隊員提供的情報,我的第3集團軍不可能在短短一個月之內就衝出諾曼底,一路突進阿爾薩斯-洛林!”

    不過,二戰中法國也有人為納粹效力

    1944年6月24日,達納德升任法國內政部長,開始掌管法國軍隊,包括3萬法國民兵,6000名武裝警衛和4.5萬名憲兵。

    這樣一來,法國地下抵抗運動的抗爭舉步維艱,遭到血腥鎮壓。

    從此之後,有極少數法華人以個人身份加入德軍,這些人多是遊手好閒的混混和社會渣滓。

    總的來說,由於歷史和現實的原因,法華人不會選擇跟納粹合作。

    即使希特勒讓法華人到前線去,結果也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適得其反。

  • 16 # 外面的風2011

    蘇聯電影莫斯科保衛戰的一個片段,莫斯科郊外,黨衛軍將軍檢閱部隊,現場對這隻部隊演講:130年前,就在這個地方,我們德華人和你們法華人團結在一面軍旗下,向莫斯科發動了進攻,並且佔領了這個城市。今天,你們作為法國志願軍將和我們一起戰鬥………

  • 17 # 超哥侃古今

    法國本來就是怕消耗太嚴重才投降德國的。讓青壯再去給德國當炮灰。橫豎都是死不如直接反了。再說奴化也是個長期的過程。日本人容許北韓人,臺灣人參軍都是二戰後期的事。中國戰場的偽軍基本上就是維持地方治安。不可能讓新附不久的偽軍去打南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冬天家溫度在15℃以上長壽花能掐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