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職業投資人K神

      在三國故事中“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趨勢可以說是人人皆知:三國從漢末分裂以來經過百餘年,最終被晉國所統一。但是經常有人問,司馬昭為何要先滅蜀、再滅魏、最後滅吳呢?

      首先以史為鑑強調一點,司馬氏如果沒有意外的話,極有可能是先滅魏、再滅蜀、最後滅吳。但是正是有了一個意外的誕生,才改變了三國滅亡的順序。

      另外大家注意一點滅亡蜀漢的是曹魏政權而不是晉朝!哪怕當時司馬氏已經掌控了曹魏朝政,但畢竟還是以曹魏為正統。然後我們再來分析以司馬昭為代表的曹魏權臣為何要先滅亡蜀國而不是吳國?

      其實仔細通讀了史料《三國志》,甚至是通讀了根據史料七真三假編輯的小說《三國演義》後,基本上都能得出為何先要攻擊、滅亡蜀國:柿子要撿軟的捏!以史為鑑跟大家分析一下當時的魏蜀吳三國局勢,大家可以看看對不對。

    一、司馬昭的野望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事變後雖然沒多久就病死了,但司馬一族已經壟斷了曹魏軍政大權,司馬氏明面上的接班人就是司馬懿長子司馬師。

      但是司馬師在平定叛亂的時候受到驚嚇,半路上就死了。曹髦雖然是傀儡,但是卻心有大志,在聽見司馬師死後,曹髦馬上命令司馬昭鎮守武昌,要求尚書傅嘏率六軍回京;要是司馬昭真的這麼做了,曹髦還真有機會翻盤成功,改變自己成為傀儡的局面。

      可惜司馬昭也明白,如果自己停留在武昌,指不定司馬家就完了。於是司馬昭自己親自帥軍晝夜回京!大軍在手,司馬昭很快穩定了局勢,曹髦也再次成為傀儡。如果曹髦能認清自己傀儡的局面,如同漢獻帝一般乾脆早早禪讓皇位給司馬昭,自己還能活命。

      但是曹髦不甘心之下,喊出了“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絕命語,打算拼死一搏,結果被司馬昭部下所殺。

      這件事打亂了司馬昭按部就班稱帝的步驟!雖然司馬昭趕緊另立曹奐為帝,證明自己沒有稱帝野心,但是天下悠悠眾口是堵不住的。

      於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司馬昭乾脆打算用一項巨大的對外戰爭勝利來壓下去雜音。

      當時曹魏的敵人無外乎蜀漢和東吳!東吳因為諸葛誕的叛亂,雙方剛剛交過手,看得出來東吳不但有長江天險,政局也還算穩定,不是一個好對付的。而蜀漢呢?諸葛亮死後蜀漢就沒有啥名將,只有一個姜維還收到黃皓、費禕等內部官員的掣肘,怎麼看都是一個軟柿子。於是對蜀漢的戰爭就提上了日程。

    二、蜀漢的憂慮諸葛亮在隆中茅廬對話劉備的時候就提出了著名的戰略規劃《隆中對》,要求劉備佔據益州、漢中,自己守住荊州,因為曹操勢不可擋,所以先居於守勢。等到曹操去世或者曹氏集團出現昏招的時候,益州、荊州兩路一齊北伐,就可以定鼎中原了。

      這個戰略規劃很清晰,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鳳雛的死讓諸葛亮離開荊州前往益州輔佐劉備;這也讓荊州關羽逐漸坐大,最後在顛覆時刻被東吳偷襲,丟失了荊州,諸葛亮的戰略規劃斷去一臂。所以諸葛亮知道益州一州之地無法同佔據整個北方的曹魏和佔據整個江南的東吳相比,只能殫精竭慮的用最少的糧食養活最大數量的百姓和士兵。並且不斷的透過北伐試探曹魏的弱點及提升蜀漢計程車氣。

      但是自從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後,蜀漢再沒有一個有如此戰略眼光的丞相,蜀漢政權基本上都是自以為有崇山峻嶺阻隔,萬事大吉,雖然有一個姜維打算繼承諸葛亮遺志,可惜內部全都是掣肘之人,根本無法集全部力量進行戰略進攻。

      當時的蜀漢沒有良才、內政昏庸,很明顯就是一個軟柿子。對於此刻正要追求大量軍功的司馬昭來說再適合不過。

    諸葛亮在隆中茅廬對話劉備的時候就提出了著名的戰略規劃《隆中對》,要求劉備佔據益州、漢中,自己守住荊州,因為曹操勢不可擋,所以先居於守勢。等到曹操去世或者曹氏集團出現昏招的時候,益州、荊州兩路一齊北伐,就可以定鼎中原了。

      這個戰略規劃很清晰,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鳳雛的死讓諸葛亮離開荊州前往益州輔佐劉備;這也讓荊州關羽逐漸坐大,最後在顛覆時刻被東吳偷襲,丟失了荊州,諸葛亮的戰略規劃斷去一臂。所以諸葛亮知道益州一州之地無法同佔據整個北方的曹魏和佔據整個江南的東吳相比,只能殫精竭慮的用最少的糧食養活最大數量的百姓和士兵。並且不斷的透過北伐試探曹魏的弱點及提升蜀漢計程車氣。

      但是自從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後,蜀漢再沒有一個有如此戰略眼光的丞相,蜀漢政權基本上都是自以為有崇山峻嶺阻隔,萬事大吉,雖然有一個姜維打算繼承諸葛亮遺志,可惜內部全都是掣肘之人,根本無法集全部力量進行戰略進攻。

      當時的蜀漢沒有良才、內政昏庸,很明顯就是一個軟柿子。對於此刻正要追求大量軍功的司馬昭來說再適合不過。

  • 2 # Uncle偏頭痛

    司馬昭在滅蜀之後,曾經在鹹熙元年(264年)十月給孫皓寫了封信,表示了自己統一天下的決心,不過並沒有在軍事方面有太大行動。半年後的鹹熙二年(265年)四月,孫皓遣紀陟出使魏國。八月,司馬昭就886

    所以,司馬昭是沒有時間伐吳的,雖然他在之前有滅蜀之後三年順道滅了吳國的打算;然而滅蜀之後實在是要整頓自己的內務,沒時間搭理東吳了。

    夏,帝將伐蜀,乃謀眾曰:“自定壽春已來,息役六年,治兵繕甲,以擬二虜。略計取吳,作戰船,通水道,當用千餘萬功,此十萬人百數十日事也。又南土下溼,必生疾疫。今宜先取蜀,三年之後,在巴蜀順流之勢,水陸並進,此滅虞定虢,吞韓並魏之勢也。

    司馬昭的內務主要是:利用在滅蜀前後建立的功勳,擺脫之前【弒君】的政治危機,順利的接受了相國和晉王的位置(滅蜀之中),然後進封晉王(滅蜀之後),為他的嬗代計劃鋪路。

    (詳情見仇鹿鳴《魏晉之際的政治權力與家族網路·第二章 魏晉嬗代史考辨·第四節 伐蜀之役與司馬氏內部的矛盾》)

  • 3 # 小編虎哥

    吳國,三國之一,是孫權建立的國家,國號為“吳”,史學界稱之為孫吳。由於與曹魏、蜀漢呈鼎立之勢,所統治地區又居於三國之東,故亦稱東吳。三國鼎立時期,東吳應該是三國中實力稍弱的國家,但是東吳卻成為三國中最後滅亡的國家。

    司馬昭劇照

    在東吳之前,司馬昭派遣鄧艾、鍾會等人消滅了蜀漢,促使蜀漢在公元263年就滅亡了。那麼,問題來了,司馬氏消滅蜀漢後,為什麼沒有立即消滅東吳呢?換而言之,面對強大的西晉,東吳居然堅持到了公元280年,也即蜀漢滅亡後的第十七年了。

    首先,司馬氏需要穩固自身的統治。司馬昭主政時魏國是有機會滅亡吳國的,只不過由於司馬昭突然去世,司馬氏才暫時放棄了對吳國的征討。後來,晉武帝司馬炎稱帝建晉,由於國內情況不穩,晉武帝遂又再次放棄了滅亡東吳的想法。

    其次,內憂外患。西晉初年,北方的少數民族紛紛南下,侵擾西晉的邊境地區,還殺死了西晉的數位刺史,其中包括平定鍾會之亂的秦州刺史胡烈。為了避免出現南北同時作戰的情況,西晉只好先調集軍隊,對付北方的少數民族。在解決外患後,西晉內部又出現了問題。

    司馬昭劇照

    西晉是一個新興的王朝,其剛剛建國,內部並不穩固,而在晉武帝麾下任職的,也大多都為前魏的官員,他們對魏國仍然抱有幻想。晉武帝司馬炎要想徹底穩固朝政,就需要先解除內部的隱患。以賈充為首的朝廷重臣紛紛反對出兵滅吳,滿朝文武只有四個人力主滅吳,他們三個人分別是張華、羊祜、杜預、王濬。甚至在伐吳作戰開始後,有人還從中作梗,這個人就是擔任伐吳的主帥賈充,“吳未可悉定,方夏,江淮下溼,疾疫必起,宜召諸軍,以為後圖。雖腰斬張華,不足以謝天下”。內部不穩,司馬炎遂只好放棄了征討東吳的想法,轉而與東吳展開了對峙。

    西晉征討東吳困難較大。蜀漢有山川之險,東吳有長江天塹,西晉要想滅掉東吳,必須渡過寬闊的長江。當年曹操率領大軍南下,還不是在赤壁之戰中慘敗。再加上吳軍善於水戰,擁有一支非常厲害的水軍,西晉要滅東吳,難度明顯高於滅蜀的。

    魏國滅亡蜀漢的時候,曾耗費了大量的糧草,這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魏國的實力。若西晉滅亡東吳,它也一定會出現和滅亡蜀漢一樣的情況。晉武帝司馬炎綜合各方面的準備條件,也就不得不暫時放棄攻打東吳了。

    最後,東吳自身有一定的實力,這是關鍵因素。東吳和蜀漢不同,其所調之兵馬完全可以和西晉或魏國相匹敵。東吳的戰略後備人口要遠遠高於蜀漢,其所調動的兵馬,也超過了二十萬,而蜀漢呢,人口不及東吳的一半,兵力更是少得可憐,故而,魏國滅亡蜀漢也是非常輕鬆,而面對東吳,它只能是望洋興嘆了。

    東吳從各方面來說都要超出蜀漢,且其還存在強大的水軍,這在魏國看來,簡直就是攻不破的堡壘。若想滅吳,司馬氏就要非費一番周折不可,因為這個原因,司馬炎也只能暫時放棄攻吳。

    陸抗畫像

    東吳雖弱於西晉,但其依然存在名將。吳末帝孫皓在位時,陸抗、陸凱就長期支撐著東吳的軍力,這二人也曾多次率軍擊敗過西晉兵馬,可以說,陸抗就是西晉的剋星。司馬炎正是懾於這一方面的考慮,才選擇與東吳進行對峙。後來,陸抗、陸凱先後病死,司馬炎才有了滅亡東吳的底氣。

    280年,在西晉大軍的攻勢下,孫晧出降,東吳滅亡。

  • 4 # 歷史檔案館

    我是真君,我來回答。

    消滅蜀國後,為何司馬昭不乘勝攻吳,而是等了整整十七年

    鄧艾偷渡陰平,兵臨成都城下,蜀國皇帝劉禪開城投降,蜀國宣告滅亡。雖說蜀國的當年是最弱小的一方,而且也被率先消滅了。而此時的吳國也存在很大危機,特別是內部不和睦,吳國政治進入了混亂時代,但是魏國消滅蜀國之後,並沒有乘勝追擊消滅吳國,而是等了整整十七年的時間,此時司馬炎已經上位成為皇帝。為何當時會等這麼久呢?

    滅亡蜀漢的是曹魏並非西晉,東吳能多撐持了十多年,也與晉代魏的進度有關。263年,因賈充指使殺害曹髦而形勢被動的司馬昭,急於擺脫不利局面,也加緊篡魏步伐,打算立大功以成大業,命令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大軍併發進攻蜀漢,鄧艾奇計直襲成都使得劉禪出降。

    平蜀之後,鄧艾自居功高,以天子的名義,拜劉禪行驃騎將軍、蜀漢太子為奉車都尉、諸王為駙馬都尉,任命大批官吏。面對司馬昭對他擅權的責難,他表示,只有善待蜀漢舊人,才能安定東吳君臣之心,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又奏請乘破蜀之勢,建造船隻,一鼓作氣攻破東吳,因涉謀反罪被捕伐吳之事作罷。

    蜀漢滅亡之後,又過了十七年,晉才滅的東吳。這其中經過曹魏到晉的過渡,東吳從孫休過渡到孫皓時期。其實,東吳方面是恐慌的,蜀漢滅亡危急之時,孫休安排了三路救援,結果劉禪投降了。於是,東吳從支援轉向進攻,卻被永安原蜀漢的守將羅憲抵擋住了。所以,蜀漢的滅亡,對東吳來說是雙重損失,東吳失去一個盟友,敵人得到一大片土地人口。

    不但如此,東吳寸土未得,後院交趾反叛了,這都足以讓東吳恐慌了。可是,為什麼東吳能再支撐十七年呢?因為東吳實力比曹魏弱小很多,但是比蜀漢強大不少。東吳的政治,是執政時期最長的孫權確定下來的。由於當時東吳對比曹魏,蜀漢沒有政治優勢,所以孫權的統治基礎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孫權初期,主要依靠和重用江北計程車人,比如周瑜,張昭,呂蒙等等。第二個階段孫權的中期,開始啟用陸遜,顧雍,朱然,朱恆,全琮等一大批江東豪族計程車人。第三個階段,本土豪族士人開始壯大,進而讓孫權感受到威脅,所以才有“呂壹事件”和“二宮之爭”中,對大臣,老臣的打壓,東吳也開始衰弱下去。

    但是,蜀漢在滅國時,只有益州、漢中郡、雲中等地區,實力不強。而吳國佔據了漢末的荊州、揚州、交州三州,無論人口和軍隊數量都大大超過了蜀漢。蜀漢滅國時,吳國還曾經起兵從交州、荊州出發,去爭奪雲中、巴郡等地區。

    世襲吳國西陵督的步家步闡曾經舉西陵而投降晉朝,晉朝也派出了楊肇、羊祜等大軍去支援步闡。結果,吳國名將,陸遜之子陸抗率領吳軍打的西晉軍隊連夜逃遁,順利收復西陵,滅了步闡三族。之後,吳國皇帝孫皓更是膨脹起來,多次主動北伐西晉。可見,吳國是有一定實力的,沒有十足的把握,是很難一舉攻滅吳國的。

    雖說當年吳國國內政治混亂,但是司馬昭沒有立刻揮師南下也是有很多原因的,失去了鄧艾和鍾會兩員干將,而東吳也有出色的軍事人才,拼死保衛家園。所以,司馬昭只能把滅吳眾人交給了他的兒子司馬炎,司馬炎確實沒有讓司馬昭失望。

  • 5 # 大宋蘇老泉

    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我來說說司馬昭沒有滅吳的原因。

    首先:司馬昭為何選擇先滅蜀,再滅吳。

    在司馬昭伐蜀之前,曾經考慮過優先滅蜀還是優先滅吳的問題。司馬昭認為,由於吳國佔據長江天險,伐吳必須水戰。如果選擇先滅吳,需要造大量的戰船,還要熟悉水路,練習水兵,需要用很長的時間週期。另外,江南地區多溼瘴之氣,軍隊中容易產生瘟疫,伐吳的風險太大。相反,如果選擇先伐蜀,再伐吳,就可以從蜀地沿長江順流而下,水陸並進,進而佔據地形優勢。

    考慮到這些,司馬昭決定先伐蜀國,再伐吳國。

    其次:司馬昭在公元263年完成了對蜀漢的剿滅, 公元265年就匆匆病逝了。很顯然,老天爺並沒有給他足夠的時間來南下滅吳。

    那為什麼司馬昭沒有在滅蜀之後一鼓作氣,順勢剿滅吳國呢?

    第一, 在滅蜀之後,緊接著發生了鍾會的叛亂,讓司馬昭有些措手不及,無暇東顧;

    第二, 曹操當年攻佔荊州後,立刻對東吳發動戰爭,結果大敗而歸。有前車之鑑,司馬昭不會貿然行動。

    第三, 東吳當時的皇帝是孫休,他頒佈良制,與民休息,促進了東吳的繁榮發展,是一位很好的統治者。當時的東吳上下齊心,很難攻破。而後來的繼任者孫皓是一位暴君,使得東吳上下離心,才給了司馬炎後來的統一全國的可乘之機。

    事實上,在司馬炎即位後,派大將羊祜擔任荊州都督,並且在荊襄之地屯田辦學,訓練兵卒,為伐吳戰爭足足準備了十年之久,才最終完成了滅吳的戰爭。如果司馬昭當時倉促滅吳,顯然不會佔到便宜。

    這麼看來,司馬昭沒有滅吳,的確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 6 # 經典守望者

    並非不想滅,而是因為早期沒有能力滅,後來有能力滅卻沒有時間了。司馬昭採取的策略很對,有多路大軍攻擊蜀漢,既有正面對敵也有暗算偷襲。事實上在鼎足而立的三國時期,魏國(晉國)要想消滅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孤軍深入。

    司馬昭不滅吳國的首要原因就是因為消滅吳國的代價太高。不僅要建造大量的戰船,同時南下的路徑也不夠多。一旦兵源分配不當很有可能讓蜀漢鑽了空子,西蜀姜維會乘勢進攻長安地區。所以,司馬昭看到了吳國內部發生了繼嗣風波後判定,吳國不會在魏國進攻蜀漢時機發兵北上,所以才安心以蜀漢為第一消滅目標。

    此外,姜維一直銳意進取,但是吳國卻是苟且偷安,而且吳國內部紛亂,蜀國內部昏庸。攻打蜀國的勝算更大一些。蜀漢滅亡在263年,司馬昭去世於265年,僅僅兩年時間根本不能準備充分,而且內部還出現了鍾會造反,需要進行清洗和戡亂。所以,司馬昭已經沒有時間再收復吳國了。

  • 7 # 豬豬豬438

    派鍾會打蜀國只是為了轉移殺曹髦注意力,小打小鬧後鍾會回師,但是鄧艾認真了,偷了蜀漢老家,姜維率領主戰的荊州派在劍閣,留守成都的是被諸葛亮打壓的東洲派,所以劉禪投降不投降,東洲士族已經投降,東洲派雖然也來自荊州,但是跟後來的諸葛亮系在本土益州派徹底沒落後,開始內鬥,一個主戰,一個主發育。而吳國在後期已經是烏煙瘴氣,孫權殺了一大批士族,死後這些士族開始扶持丞相來把持朝政,羊祜還沒過長江,東吳士族就已經投降,沒有小說裡寫的那麼精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肝臟受損會有哪些症狀出現?如何養肝護肝,防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