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商界詩人高曉君

    1905年12月8日,《警世鐘》作者陳天華在日本東京大森海灣蹈海自殺,年僅31歲(虛歲)。陳天華蹈海後,黃興在留日學生公祭時宣讀他的絕命書,“聽者數千百人,皆泣下不能仰”。1906年5月23日,他的靈柩從日本歸葬於長沙嶽麓山,“全城學生制服喪禮,萬人整隊送之山陵”,有萬餘人為其送葬,送葬隊伍綿延十里,嶽麓山上一片縞素。

    陳天華自殺的原因長期以來有這樣幾種說法:

    1、抗議日本文部省頒佈的《清國留學生取締規則》。

    2、當時的《朝日新聞》攻擊華人缺乏團結力,說中國留學生是“放縱卑劣”的一群。天華以死相爭。

    3、以死報國,反對空談救國。天華曾談及自己能為國做的無非兩件事,“其一作書報以警世,其二則遇可死之機會而死之”,只要能達到救國的目的,就願意以身相殉。

    以上原因,我覺得都有道理。但是,如果僅僅是這些理由,並不足以使天華之死成為一個驚天動地的事件,成為這個國家至今還在流血的很難癒合的傷口。那麼,促使陳天華以命相殉的最大的理由到底是什麼?

    一語蔽之,是華人——他的同胞,促使了天華之死。

    不過要看當時的歷史背景。

    背景一

    當時的中國,是一個被列強瓜分、凌辱、被排除在世界主流話語權之外的三流國家,國家將亡是一個懸在無數覺醒的中國青年心中的首要命題。這些熱血青年的背後,是三億多留著辮子的人群——這是怎樣的人群呢?餘世存先生曾在他的《破碎》一文中這樣描述這群人:

    “華人民,像拋灑在東方大陸上的無數種子,生根、發芽,他們在關中大地治河,在北方邊陲的群山之巔築建萬里長城,在五嶺蠻荒之地開闢草萊。他們跟傳統文明的其他國家的人民一樣,以自我犧牲的勞作和牛馬一樣的苦役為上流社會效勞……他們像螞蟻、像芽蟲、像蜜蜂,機械地活著,悲慘地死去。他們就像生物學上毫無質量可言的生物群,他們只能以數量保種取勝,以供文明不斷地盤剝、殺戮。

    這是我們東土大陸的奇觀,自古及今,它都算人類世界最龐大的基因種群,但這個種群卻以最卑微的姿態生活。它的個體成員要麼加入上流的吃人宴席,要麼被吃,要麼離群索居,或者成為化外之民,一經化外,它的個體成員就為夷為狄。就是說,它的個體成員從未成為自己,成為文明的人格。這個種群,華人民,似乎是為了一種奇特的目的而犧牲自己的。”

    請記住這個大背景,它對我們理解天華之死的意義有著重要啟示:國家,是三流的弱國;組成這個國家的人民,是卑微的勞力、埋頭的牛馬和只能以在同類被殺中尋點樂趣的看客,數千年的專制使人們在做奴隸和做奴隸而不得的交替中漸漸忘記了做人,忘記了愛恨情仇,忘記了身體裡到底流淌的是什麼東西。

    背景二

    直接促使天華之死的,是以下一系列事件。

    1、當時清朝政府為了挽回國衰民窮的頹勢,派出了大量青年留學美國、歐洲和日本學習先進技術,其中以留學日本最多。對清朝政府的未來,美國當時駐上海領事館領事曾指出有兩條路:一條是改革,美國可以為之培養出一大批審時度勢的改革家;另一條是革命,日本正在為顛覆清朝培養暴力革命家。

    2、正是為了撲滅在日本留學生中越來越高漲的暴力推翻清朝政府的革命火焰,1905年11月2日,清朝政府勾結日本政府文部省發表了一個嚴格管束中國留學生的規則,就是《清國留學生取締規則》。這個規則有很多內容,主要有三條,第一是中國留學生一定要在清朝政府駐日公使和日本學堂登記,留學生的活動、到哪裡去都得要

    登記;第二通訊要登記,給國內給朋友寫信都必須登記;第三不準住到別的地方去,只能住在留學生學校的宿舍。

    3、這個規則一出臺,就引起了廣大留日學生的抗議,但是在該如何具體應對這場鬥爭的方式上,留學生們出現了嚴重分歧。一派以秋瑾和宋教仁為代表,主張全體同學罷學回國;一派以汪兆銘和胡漢民為代表,主張忍辱負重留在日本繼續求學,兩派發生了激烈爭吵,甚至到了水火不相融的地步,以至最後留日學生總會的幹事們不想承擔責任,紛紛辭職不幹了。

    4、這種情況讓日本報紙很是幸災樂禍,描述中國留學生是“烏合之眾”,1905年12月7號的《朝日新聞》甚至乾脆說中國留學生是“放縱卑劣”的一群,挖苦華人缺乏團結力,而陳天華就是在看了這張報紙後的當夜,連夜手書了一封被後世人稱為“絕命辭”的信,第二天就赴海而死。

    陳天華(1875年-1905年12月8日),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原名顯宿,字星臺,亦字過庭,別號思黃,湖南省新化縣榮華鄉慄樹鳳陽坪人,華興會創始人之一,中國同盟會會員,清末的革命烈士。1896年入新化資江書院,1898年入新化實學堂。1903年留學日本,參與組織“拒俄義勇隊”和“軍國民教育會”,次年回國參與組織“華興會”,籌備發動長沙起義。

    1905年,在東京與宋教仁創辦《二十世紀支那》雜誌;輔佐孫中山籌組同盟會,起草《革命方略》;《民報》創刊後任編輯,參與對康、梁保皇派的論戰。為抗議日本政府頒佈的《清國留學生取締規則》,在日本東京大森海灣憤而蹈海殉國,時年30歲。1906年春,其靈柩運回長沙,公葬於嶽麓山。

    陳天華一生救亡圖存、憂國憂民、宣傳革命、矢志不移,是辛亥革命時期傑出的鼓動家和宣傳家。所著《猛回頭》和《警世鐘》成為當時宣傳革命的號角和警鐘。

    陳天華在排滿革命、建立民主政體、造就近代國民等一系列問題上的進步主張在當時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對於中國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的到來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是一個對中國民主革命有貢獻的人。

  • 2 # 真如鐵

    質疑歷史舊案,警世鐘作者陳天華投海自殺,一場赤裸裸的打臉行動!陳天華根本不會捨身投海,死都不怕,還有什麼過不去的。

    我們先介紹一下《警世鐘》作者陳天華,湖南新化縣人。

    左宗棠說過:要想中國滅亡,除非湖南人死光。

    湖南人,性格倔強,強硬剽悍,好勇鬥強,不怕死。

    黃埔軍校聞名天下,湖南人共出了200餘名將軍。1至5期共有學員7399人,其中湖南人佔1/4。開國後,10大元帥中有3個湖南人,10個大將中有6個湖南人。

    抗日戰爭打響,東北三省迅速沉淪,華東,華中,華北,華南地區,只打了一年多。

    日軍打到湖南,26萬日軍,打了七年。侵華日軍,四分之一死在湖南。

    可見,湖南人的風格,是多麼的硬朗!

    陳天華根本不會捨身投海。死都不怕,還有什麼過不去的?

    後人對陳天華是認可的,這是一個稜角分明的革命者,意志極為堅定。在當時的留學生圈子裡,擁有極好的口碑和人望。

    編輯搜圖

    再看,陳天華的養成教育。其父陳善,村塾教師。家庭教育應該很好,1903年,29歲的陳天華,作為大清帝國的官費留學生,留學日本。可見,陳天華這個人非常的勵志,胸懷遠大,期待成功,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想不開?

    這樣的人會投海嗎?

    答案是,不!

    編輯搜圖

    我們梳理一下陳天華的投海過程!

    1905年,日本國文部省頒佈《關於准許清華人入學之公私立學校之規程》,出於政治考慮,應大清帝國政府之要求,取締留日學生的革命政治活動。

    這是合法的!

    一個留學日本的高材生,應該明白,此舉在遊戲規則之內!

    奇葩的段子出現了!

    陳天華為了抗議,在12月7日深夜,寫下《絕命辭》。

    第2天,在東京大森海灣,自殺?

    那是何等的絕望?

    這個故事情節,本身就充滿了矛盾。

    革命者連死都不怕,怎麼可能用自殺來抗議對手?

    這已經不僅僅是腦殘能夠解釋清楚了!

    顯然,這是一場謀殺!

    一場對革命者的赤裸裸打臉行動!

    編輯搜圖

    到底是誰殺了陳天華?

    清朝政府?顯然不是,畢竟比陳天華牛掰的革命者,有的是。殺了陳天華沒什麼用,反而遭人恨。就算要殺陳天華,這個套路也欠考慮。

    用自己的生命威脅對手,“你這麼做不對,你要是不聽,我死去!”

    這是一種反智行為,可見陳天華死不瞑目!

    這盆水,太髒了!

    日本人?顯然不是,日本對中國覬覦很久了,他需要培養自己在中國的代言人。沒有必要為清政府出力,在日本封殺革命?那就是一個笑話,日本人巴不得中國亂。

    那到底是誰謀殺了陳天華,已經無從考證。按照正常的人類思維,邏輯推理。陳天華絕非自殺,謀殺者的目的,很簡單,就是一場對革命者的赤裸裸打臉行動!

    分享一下,陳天華在《警世鐘》裡寫了什麼?

    最有代表性的是,《十個須知》。

    第一, 須知這瓜分之禍,不但是亡國罷了,一定還要滅種。

    第二, 須知各國就是瓜分了中國之後,必定仍舊留著滿洲政府壓制漢人。

    第三, 須知事到今日,斷不能再講預備救中國了,只有死死苦戰,才能救得中國。

    第四, 須知這時多死幾人,以後方能多救幾人。

    第五, 須知種族二字,最要認得明白,分得清楚。

    第六, 須知國家是人人有份的,萬不可絲毫不管,隨他怎樣的。

    第七, 須知要拒外人,須要先學外人的長處。

    第八, 須知要想自強,當先去掉自己的短處。

    第九, 須知必定用文明排外,不可用野蠻排外。

    第十, 須知這排外事業,無有了時。

    我們關注第三條,須知事到今日,斷不能再講預備救中國了,只有死死苦戰,才能救得中國。

    可見,陳天華對歷史的預知感非常強!後面的歷史程序,大家都知道,我就不多說了。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且行且珍惜!

  • 3 # 悠然絲雨

    哀莫大於心死。

    陳天華所處的年代是在1875年至1905年間,當時的清朝末年軟弱無力,腐敗無能,中國被世界列強侵佔、瓜分,喪權辱國,危機四伏,而民眾卻意志消沉,甘願忍辱負重、俯首稱臣,任人宰割。

    陳天華是近代民主革命家及宣傳家,是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發起人之一。

    為改變國家被侵,華人民喪失自由的悲慘境地,陳天華對外來侵略恨之入骨,對清王朝專制且無力的統治大為不滿,號召中國起來抗爭,要改變國家命運。

    陳天華在1903年撰寫的《警世鐘》和《猛回頭》,就是為了廣泛宣傳和激發國民的反帝、反封建,號召民眾起來革命的思想,而且十分激烈和迫切,甚至激進。

    他大聲疾呼的“改條約,復政權,完全獨立”(見猛回頭);“或排外,或革命,舍死去做”(見猛回頭),及“只有死死苦戰,才能救中國”和“同飲一杯血酒,呼的呼,喊的喊,萬眾直前,殺那洋鬼子”(見警世鐘),無不是一種壯懷激烈。用淺顯的白話文形式也是為了更廣泛的傳播。

    而當陳天華的這種心急如焚的心情不被理解,迫切的革命思想不被接受,大聲疾呼被置若罔聞,現狀與自己的期望相去甚遠,於是“哀莫大於心死”就形成了,在東京大森海灣憂憤交加的投海一跳就出現了,只因理想破滅,以身殉職的方式最後一次爭取民眾的覺醒,也為解脫。

    其實抗議日本的《清國留學生取締規則》只是陳天華自殺的誘因,更多的應該是對華人的“怒其不爭”!

    陳天華年輕的生命有歷史背景和自身階級的侷限,但其《警世鐘》、《猛回頭》對辛亥革命還是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 4 # 史海聽雷

    陳天華(1875年-1905年12月8日),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原名顯宿,字星臺,亦字過庭,別號思黃,湖南省新化縣榮華鄉慄樹鳳陽坪人,華興會創始人之一,中國同盟會會員,清末的革命烈士。1896年入新化資江書院,1898年入新化實學堂。1903年留學日本,參與組織“拒俄義勇隊”和“軍國民教育會”,次年回國參與組織“華興會”,籌備發動長沙起義。

    1905年,在東京與宋教仁創辦《二十世紀支那》雜誌;輔佐孫中山籌組同盟會,起草《革命方略》;《民報》創刊後任編輯,參與對康、梁保皇派的論戰。

    陳天華一生救亡圖存、憂國憂民、宣傳革命、矢志不移,是辛亥革命時期傑出的鼓動家和宣傳家。所著《猛回頭》和《警世鐘》成為當時宣傳革命的號角和警鐘。

    陳天華在排滿革命、建立民主政體、造就近代國民等一系列問題上的進步主張在當時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對於中國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的到來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是一個對中國民主革命有貢獻的人。

    1905年12月8日,陳天華來到了日本東京大森海灣蹈海岸邊。他望了一眼大海,隨即便從海邊的淺處,一步步走向了深水區域,直至身影徹底消失。

    不過,陳天華在他長達萬言的《絕命辭》中,卻寫下了這樣一句話:“但慎毋誤會其意、謂鄙人為取締規則問題而死。”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請大家不要誤會我,我並不是因為抗議條例而跳海自殺的。

    1898年,維新運動在全國搞得轟轟烈烈。陳天華也開始在本地倡辦不纏足會,併成為了維新運動的堅決擁護者。後來,“戊戌變法”失敗,陳天華進入了省城嶽麓書院繼續深造學習。

    在學習期間,曾有一當地官員非常賞識陳天華的才華,並想將自己女兒嫁給他。然而陳天華卻婉言謝絕說道:“國不安,吾不娶。”一直到他投海自殺,陳天華始終都沒有娶妻。

    1903年,陳天華獲官費留學日本。同年,沙俄想侵佔中國東三省,國內爆發了“拒俄事件”,以學生為主的愛華人士,開始自發地組織集會和遊行活動。遠在日本的陳天華得知此事後,對祖國備受欺凌的處境,感到悲痛萬分。當夜,他咬破手指,接連寫下數封血書,並寄回到了湖南的各個學堂之中。

    時任湖南巡撫的趙爾巽被陳天華的行為所感動,他親臨各學堂宣讀血書,並將此事刊登到了官報上。湖南全省拒俄士氣隨之高漲。

    同年,陳天華又先後撰寫了《猛回頭》和《警世鐘》兩書。他在書中痛斥清政府已經變成了“洋人的朝廷”,並號召人民團結起來,共同抗拒外敵。這兩本書一經刊印,便在社會上造成了強烈的反響。

    1904年,陳天華與宋教仁、黃興在長沙創立了革命團體華興會,並準備到江西發動起義。不過此事很快洩露,陳天華不得不返回日本避難。同年8月,陳天華冒險回國,準備在長沙發動起義。但訊息卻再次洩露,陳天華不得不又潛到日本。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陳天華擔任秘書,並被推為會章起草人之一。

    也就在同年底,日本頒佈了歧視和限制中國留學生的條例。《清國留學生取締規則》規定,中國留學生進行任何活動,都必須要到日本學堂或清朝駐日公使處進行登記。甚至連給國內的親友寫信,也必須要登記。並且,留學生只能住在學生宿舍裡,不準在任何其他地方留宿。

    在這個規則頒佈之後,廣大留學生髮起了抗議活動。但就鬥爭方式的選擇上,中國留學生出現了嚴重的分歧:一派以宋教仁和秋瑾為代表,主張全體同學立即罷課回國。另一派以汪兆銘和胡漢民為代表,主張繼續在日本忍辱負重。兩派之間發生了激烈的爭吵,後來乾脆所有留日學生會幹事全部辭職了。

    日本媒體幸災樂禍,在報上描述中國學生為“烏合之眾”,指責華人缺乏團結。而這個訊息,成為了陳天華自殺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陳天華決定以自己的死,來達到三個目的。

    其一,抗議《清國留學生取締規則》。陳天華希望透過自己的死,來讓這件事情的影響擴大,引起日本政府和清政府的注意。

    其二,對日本媒體“烏合之眾”說法的回擊。陳天華在《絕命辭》中提到,華人絕不是缺乏團結的烏合之眾,他願意以生命進行抗爭。

    其三,以死明志、以死報國。陳天華希望以自己的死,喚醒更多華人麻木的意志。他想要成為譚嗣同那樣的革命流血者,為中華的振興獻出最後一份力量。

    1905年12月8日晨,陳天華在東京大森海灣投海自盡,以示用自己的死讓華人在羞憤中意識到族人的缺陷與陋習,督促、勸戒、警醒華人務必正視這些缺陷與陋習並加以改變。

    1905年12月25日,黃興為《絕命書》作跋,孫中山稱讚其為“熱心血性的革命黨”。陳天華的死,在當時確實引起了很大的轟動。1906年春天,當陳天華的靈柩被運回上海之後,數千學生到場哀悼,併為他舉行了公葬。這件事喚醒了更多沉睡的華人,也為後來辛亥革命的爆發,埋下了伏筆。

    在滿清政府統治中國二百餘年的當時,在一大批封建奴才在高喊主子的英明仁厚的當時,在西方列強帝國主義把中國當成狩獵場和後花園的當時,在中國大部分國民還沉睡不醒,茫然不知亡國滅種將至的當時,陳天華用自己的作品大聲呼喊,用自己的生命警醒中國華人與同胞,讓他們清楚自己的缺點、陋處,樹立新志、努力勤奮、艱苦奮鬥、強大中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長牙的規律是怎樣的?如果一段時間不長牙是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