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靜夜思160519196
-
2 # 知識百貨君
解決了,中央政府對西藏的統治開始於元朝。
元朝之前的歷朝歷代中央政府對西藏地區,沒有實質上的治理,只能算是影響力或勢力範圍。
由於西藏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原因,真正加強管理的是新中國。
-
3 # XKP北極熊
吐蕃古時主要地域就是今天西藏,它和唐朝是兩個政權國家,而且多年和唐朝發生戰爭,勝少敗多,但各不被對方所吞併。元朝和清朝全盛時期把吐蕃吞併,納入自己版圖。個人認為,元朝初期鐵騎和清朝初期鐵騎威力巨大,軍隊驍勇善戰,戰鬥力極強,而且國力強大,足以吞併吐蕃。
-
4 # 微史春秋
若是元朝、清朝,面對是的是盛唐時期的吐蕃,只能靠軍事征服。他們面對是將是贊普領導的真正的吐蕃武士,而不是矛盾重重為各自利益各打算盤的割據勢力。而且盛唐時期的吐蕃還有強烈的爭霸東亞的雄心,說不定他們還會打出雪域高原,與蒙古、與大清爭奪地區霸權呢。
除了地理原因之外,還有兩個重要的原因。
一、盛唐時期的吐蕃帝國是一箇中央集權的統一政權。自從松贊干布統治青藏高原後,吐蕃就是強力的政權。
以贊普為代表的統治階級牢牢控制統治權的,贊普也不斷採取措施加強對地方的控制。
強盛時期的吐蕃在和大唐、阿拉伯帝國長期的爭霸鬥爭中不落下風,這就是實力的標誌。
而自從吐蕃帝國滅亡後,吐蕃再也沒有在完成統一,陷入分裂之中,地方貴族各自為政並長期爭鬥,實力衰落。
沒有人再能完成吐蕃政治的重新統一,吐蕃沒有了贊普,有的是割據一方的大貴族,這樣的吐蕃再也無法成為周邊政權的危險了,只能對周邊政權才有和平妥協姿態。
二、宗教因素吐蕃帝國時期,內部宗教問題就顯露出來,還因為苯教和佛教的分歧引發內亂。
吐蕃滅亡後,政治上沒有統一,但是宗教的想象力不斷放大。
宗教領袖的地位和影響力比地方世俗統治者地位還高,蒙古人征服吐蕃主要靠的就是宗教上的優待和拉攏。
清朝時,大部分蒙古部族被滿清征服,也是利用蒙藏關係控制了西藏。
所以面對盛唐時期的吐蕃帝國,元朝、清朝不一定能征服它,甚至吐蕃還能成為真正的東亞霸主呢。
-
5 # 北疆同心聊歷史
當然是解決了!這可以從元、清兩朝的地圖上得到印證!夫吐蕃也,僻居高原之悍勇部落耳。因得其天時,恃其地利,乃可雄踞一方。值其盛時又可挑戰中原王朝,與唐朝爭奪青海與西域,還曾經趁安史之亂後,唐朝因失血過多而虛弱之機,幾次攻陷長安,頗令大唐王朝為之而頭痛!
所幸在唐朝政權崩潰的同時,與之相愛相殺了許多年的吐蕃王國,也因為內亂而分崩離析了!否則那還了得?中原內鬥正酣,又如何能夠對抗強勢的吐蕃王國!吐蕃王國的適時解體不知為中原減輕了多少戰略壓力,實在是幸甚至極!
也因此到了蒙元掃蕩四野大殺八方之時,吐蕃就無力再和蒙元相對抗了!當地的藏傳佛教首領八思巴,與蒙軍將領達成共識。在八思巴的影響下,吐蕃各部同意歸附於蒙古的統治,接受蒙古大汗和當地駐軍的領導!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吐蕃各部正式歸入了中原版圖!
而有了蒙元的先例,為以後明、清兩朝統治吐蕃提供了便利條件。明朝以元朝當然繼承人的身份,繼承了元朝對吐蕃的統治,設立了烏斯藏 都司。有人說明朝只是建立了所謂的 羈靡統治,然而卻不能否認吐蕃諸部,承認並接受明朝領導的事實!
明朝滅亡後清朝建立起對全國的統治,而吐蕃諸部在接受了元、明兩朝的統治後,已經對中原王朝產生了向心力,故而當清朝繼承明朝對吐蕃的統治時,吐蕃諸部也沒有產生多少抗拒心理!於是清朝便設立了辦事大臣制度,專門應對西南事務,致力於加強對青藏地區的治理!
由此可見,元清兩朝哪裡需要過多的動用什麼鐵騎?只要憑藉其武力震懾和政治攻心以及經濟籠絡,就足以令吐蕃諸部安心接受中原王朝的領導了!
-
6 # 煮酒漁樵
我是閒翻古書笑談歷史,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1.藏軍肯定打不下來那麼我們來看一看,全盛時期的吐蕃軍隊是否能夠衝下青藏高原,對中原王朝形成威脅呢?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首先西藏的人口數量不足,無法在持續的作戰之中源源不斷的提供兵源。而且西藏地區部分是遊牧,部分是農業,農業主要集中在林芝地區,那裡海拔較低,適合農作物生長。但是主要農作物是青稞,產量低於小麥,很難支撐大軍長期的作戰。
藏軍下青藏無非這樣幾個作戰方向:西域,河西走廊,川滇地區。
西域方向上藏軍需要跨越羌塘無人區,從阿里經過現在的克什米爾地區進入西域,只要卡住帕米爾高原的口子,就關閉了藏軍前進的通道了,唐朝高仙芝就這樣幹過。
河西走廊方向上就是唐蕃古道,從青海湖一線衝下來,只要防禦住西寧一帶,就能夠阻止。
川滇地區一片崇山峻嶺,最多佔據川西高原和香格里拉一帶,在想往前打,戰線太長,根本沒法補給。
其實所有三條戰線都是這個問題:補給困難。
2.元清軍隊也打不上去反過來說,元清軍隊也是這個問題:沒法補給。
向打上青藏高原,也是這幾條路,那時候沒有318國道,那時當年解放軍腰上拴著繩子生鑿出來的一條路。
想攻上去,要不就是西域地區走克什米爾,阿里穿越羌塘無人區,估計藏軍不打就是坐著看,過些日子就可以進去收裝備了,多少人也得全餓死裡面,
其他的路再怎麼走都要經過一個點才能到拉薩:那曲。
順著109國道從格爾木上去的話要走可可西里無人區,結果和西域路線一樣,餓死完事兒。就算出去了也得走那曲。
唯一現實點的路線就是從川西走玉樹上去或者走唐蕃古道經玉樹上去。理論上還真有點可能。
但是看看唐代薛仁貴的大非川戰役和清代乾隆三打大小金川的艱苦,就知道也就是理論了。
清代乾隆舉國之力打大小金川,還只是在川西的外圍打的,離西藏還遠著呢,打的七死八活的不勝而勝了事,再往前還有巴塘,理塘呢。打不過去川西高原就得亡國。
結語:誰也解決不了誰!這就是答案,全盛時期的吐蕃也奈何不了全盛時期的元清,下來多少死多少,反之一樣,元清是上去多少死多少。
相對來說,吐蕃佔點便宜,就是掌握有戰略主動權,你強我就回去,你弱我就下來。元清軍隊只能被動防禦守口子。
這一點和唐朝時期沒有區別,安史之亂後,唐帝國衰落了,吐蕃立馬就衝下來了,截斷河西走廊,進軍西域了。
歸根到底,還是青藏高原實在是太惡劣了。去過一次你們就知道了,我是幾條路都跑遍了,深有體會,那真實和韓紅歌中所唱一樣:一座座山川相連。
-
7 # 而知而行的歷史
唐朝的國力經過貞觀之治、永徽之治,又經過武則天時期的發展,到唐玄宗前期時,已經達到了中國古典封建王朝國力的巔峰。盛唐的“盛”字,是說社會的各個方面,經濟、文化、民生、軍力、政治、科技等都達到了史無前例的輝煌程度。唐朝軍隊在開元時期,也恢復了太宗、高宗時的戰鬥力,邊將改變了以往保守防禦的做法,開始頻頻向外出擊,大丈夫萬里覓封侯,打的周邊國家紛紛跪服,王維有一句詩描寫此時唐朝的盛況,“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當時的長安城外華人口就有20萬之眾。
(唐代長安是國際都市)
當時整個亞洲,就只有吐蕃帝國還在負隅頑抗。唐朝透過開元、天寶時期40年的戰功,逐漸把吐蕃建立在河西走廊邊上的要塞城堡收入囊中,將前進基地建立在了吐谷渾故地的河湟區域,不僅使吐蕃依賴的高原優勢被唐朝共有,還使得吐蕃失去了一個很重要的經濟區域。戰爭失敗也使得吐蕃帝國的社會政治危機加重,吐蕃歷史上頗有作為的赤德贊普被權臣弒殺,吐蕃陷入內亂。在755年,天寶十四年,封常清率領軍隊進攻吐蕃屬國大勃律國,吐蕃的屬國基本被唐朝削平。此時,唐朝與吐蕃的百年戰爭,似乎快有了一個結果。
安史之亂的爆發,使得唐朝半個世紀的戰果,在短時間內紛紛主動或者被動放棄,已經瀕於崩潰的吐蕃帝國,藉由這個機會恢復發展到鼎盛,短時間內獲得戰略上風。當時,此後的唐朝也有過幾次小中興時期,吐蕃也很快陷入了分裂紛爭,直到842年,二王爭立事件,吐蕃陷入四分五裂,無法對唐朝構成威脅。
(吐蕃帝國勢力最強大時)
那麼如果大元、大清鐵騎,時空穿越到盛唐時期,能不能快速解決吐蕃帝國呢?
唐朝時期的吐蕃,為什麼能夠和盛唐較量200年之久呢?原因是當時的氣候條件很好,吐蕃多地都可以收種青稞,是一個農牧並重的帝國,戰爭持久力遠非那些遊牧民族可比(遊牧民族只要搶奪他們的牲畜,就可以斷絕他們的經濟來源,使他們陷入困頓)。所以,唐朝與吐蕃打了100多年的上風戰,才逐漸壓制他們的軍事潛力。後期唐朝雖然無力壓制,而青藏高原歷史上僅有的好氣候也很快過去了,經濟危機的加深,反映到政治,終於使得強大的吐蕃帝國崩潰了。
吐蕃帝華人口最多時擁有1200萬口,所以,吐蕃才能經常動員幾十萬人與唐朝會戰,且在數次戰敗之後,仍能組織起強大的武裝力量。吐蕃的經濟能力,除了前藏、後藏提供的物產之外,吐蕃甚至透過前藏進入到恆河三角洲,將恆河流域納入到自己的統治範圍。這才有了吐蕃與鼎盛時期的唐朝對戰100多年,雖然處於戰略守勢,卻依然能夠屹立不倒的原因。後來,吐蕃帝國頗覺唐朝壓力山大,還聯合了後突厥、大食帝國(阿拔斯王朝),組成了反唐聯盟。所以,吐蕃帝國在戰略思維、國力規模都對得起一個帝國的稱號,配得上盛唐的對手。
(世界屋脊的吐蕃帝國實力強大)
元朝、清朝時期的吐蕃,其國力較盛唐時期相差的不是一星半點。以人口而論,清朝時期西藏人口只有200萬人,到了建國時,整個藏區人口不過120萬人。當時的吐蕃人信仰佛教,大多數財富都被貢獻寺廟,以至於民眾都陷入赤困狀態。而且當時的藏傳佛教也嚴重分裂,搞的蒙古人如墜雲裡霧裡,連談判的物件都找不到。這讓蒙古人很頭疼,總不能把人都殺光吧?蒙古人得到吐蕃,其真實的目的是要打通河西走廊向西南方向的進軍道路,佔領南方的大理國,從而迂迴包圍在大陸還在與蒙古對峙的南宋王朝。
蒙古人與吐蕃的真實戰爭只有一次,闊端派遣數千蒙古人在藏族商人的帶領下進兵後藏的林周時,遇到吐蕃寺廟的武僧的阻擊。一番戰鬥後,武僧死者500人。這場戰鬥的結果使得吐蕃國內大震。蒙古人也在吐蕃各個教派選了薩班作為談判代表,前往涼州與闊端會盟。自此,西藏地方納入中央政權統治,承認中央主權,並且繳納稅賦,修建驛站等等。
(涼州會盟蒙古不廢刀兵拿下吐蕃)
清朝在吐蕃地區進行的戰爭不多,只有康熙年間驅逐準噶爾勢力和乾隆年間對廓爾喀的反擊作戰,兩次進藏計程車兵人數都不超過6000人,這已經是在西藏地區進行征戰的頂峰人數了。乾隆時期的福康安帶領6000人就能夠打過喜馬拉雅山,進攻加德滿都,軍事作戰行動之艱難,以至於在回國後,乾隆都要封福康安王爵。後來還是在異姓不封王的規矩下,只封了福康安一個公爵。
(福康安:爾康的原型)
可見,元朝、清朝在西藏地區進行的軍事行動的規模都很小,與唐朝與吐蕃帝國之間動輒數十萬大軍會戰的規模相比,無法相提並論。如果蒙古人在會盟時遇到的是盛唐時期的吐蕃帝國,以蒙古人數千騎兵豈能縱橫藏區?當時的唐朝軍隊吊打周邊各遊牧民族的騎兵,可是面對吐蕃帝國時,仍然還數次吃癟,不少名將都在吐蕃手裡栽過跟頭。
所以,蒙古、清朝時期的鐵騎如果進攻盛唐時的吐蕃帝國,他們將很難全身而退。在士兵英勇、將帥能力、國力規模等方面,盛唐都不會比元朝、清朝差,甚至還要強出不少,盛唐都奈何不了,把元朝、清朝的兵丁派上去,怕也是無濟於事。
吐蕃之所以後來成為治內,還是唐朝打下的基礎。唐朝在吐蕃帝國最興盛的時候抵住了其侵略,並透過宗教文化等同化政策,使得吐蕃形成新舊文化黨爭,進而陷入四分五裂的境地。後期的元朝、清朝能夠輕取藏區,實際上是在摘前代的果實。一句話,中國任何一寸土地都是祖先們一刀一槍拼殺出來的,是為立身之本,半點不可讓人。
-
8 # 螞蟻歷史觀
我認為不能。
唐朝時期的吐蕃是歷史上最強大的時期。他的強大有2個原因:
一是當時的吐蕃是一個強大的、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並且當時的松贊干布與唐交好,從唐朝學到了非常多的先進的冶金,農業,文化,建築,軍事,醫療等先進知識,加之當時的吐蕃的各代統治者都很有作為,因此造就了吐蕃的強大。
二是氣候原因,這一點我認為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往往被大家都忽略的。唐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氣候溫暖多雨溼潤的時期,整個農耕線北移,青藏高原在這個時期也處於農耕線以內,使得他能夠種植農作物的地域大大增加,糧食充足,也是吐蕃崛起強大的重要原因。
那麼結論來了:無論是盛唐,大元或者是大清,他們所面臨的是一個國力強盛、軍事強大並且地理位置優越的國家,尤其是地理原因。青藏高原海拔高,從低海拔向高海拔進攻必須首先克服高原反應的因素,而從高海拔向低海拔進攻則沒有這方面的問題。所以在軍力和國力都差不多的情況下,吐蕃反而有一定的比較優勢,即使不能贏,但也能阻擋住大元和大清的侵犯。
-
9 # 虯髯公
越走向近代,邊疆的治理越有成效。措施越多管齊下,交流的越多,人心越歸一。藏地交通不便,交流閉塞,然國防地位重要,歷史上中央政府久久不能有效治理,致使外國勢力摻雜其中,與當地分裂分子沆瀣一氣,同流合汙,老百姓苦不堪言,過著中世紀的豬狗不如的悲慘生活。真正使藏地走向現代化,藏民走向現代社會是從上世紀50年代末的民主改革以後。自此以後西藏有個質的飛躍,當地老百姓實現了當家做主,越來越融入祖國大家庭,背靠祖國強大力量,擺脫了受外華人宰割的命運。
-
10 # 大白白野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
元朝和大清是把吐蕃藏族地區納入有效管轄範圍,成為中國版圖一部分,但是,盛唐時期的吐番是很強大的,可以說是藏族歷史上最強盛時期,吐蕃王朝618元至842年,唐王朝618年至907年,吐蕃和唐王朝幾乎並存,最終吐蕃王朝滅亡,四分五裂,而大唐國祚繼續存在65年。
建立正式吐蕃王朝的松贊干布是藏族不世出的領袖。松贊干布和唐朝傑出政治家、軍事家李世民算同時代的人,兩個人是強強相遇,軍事交過手,吐蕃遭到重創。松贊干布仰慕先進的大唐,向大唐求婚,娶得文成公主,被唐朝冊封為駙馬都尉、西海郡王。
李世民649年52歲逝世,松贊干布650年34歲逝世。兩人去世以後,吐蕃和唐朝時戰時和,安史之亂以前,唐朝佔優勢;安史之亂以後,吐蕃曾乘機侵佔唐朝一些土地,但是,吐蕃王朝沒有靠過唐朝,四分五裂滅亡。後來的西夏和北宋都可以擊敗吐蕃分裂出的部落。
歷史發展程序存在著機遇期,強強相逢容易轉變成棋逢對手,相持不下局面。假如吐蕃強盛時期,大元鐵騎和大清鐵騎也很難解決吐蕃問題。
吐蕃藏族算羌族一支,是遊牧民族,還有河谷農業,發展了手工業和冶金技術,戰爭潛力很大 。隋唐時期,青藏高原的自然條件要好於現在,這是吐蕃能夠崛起的一個重要因素。吐蕃人能逐水草而居,軍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具備了遊牧民族的靈活性,打造了一支兇狠好鬥的軍隊。吐蕃士兵作戰很勇敢,有以死為榮的信念。吐蕃所居青藏高原,海拔過高,內地人到那裡去的道路不多崎嶇難行,還往往缺氧,不利於大軍團後勤補給作戰,這也是唐、元、清軍隊面臨的難題。
吐蕃王朝滅亡後,藏族地區再沒有出現強大統一王朝,分裂出的各部不是大元、大清鐵騎對手。
鐵木真孫子、窩闊臺次子一一闊端,是蒙古族第一次有效地佔領吐蕃之人,此時的藏族地區今非昔比,沒有強大的政權,教派林立,處於割據狀態。闊端是涼州王,1240年派多達納波率領的軍隊,進入西藏,“在藏北熱振寺殺死僧人五百名,使整個吐蕃的土石都為之顫抖。”然後闊端所部對西藏地區釆取恩威並施政策。1246年,藏傳佛教薩迦派的第四代祖師薩班千里跋涉,來到涼州,就是現在甘蕭省武威市,並於第二年(公元1247年)與西涼王闊端進行了歷史上著名的“涼州會盟”,使西藏正式納入祖國版圖,成為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元朝建立後,中央設立宣政院管理藏區事務。西藏成為元朝的一個行政區域。
明朝中央對西藏地方的治理,沿襲了元朝的辦法,先後設定烏思藏、朵甘兩個 “衛指揮使司”和“俄力思軍民元帥府”,分別管理前後藏、昌都和阿里地區的軍政事務。
1644年清朝取代明朝,對西藏的治理更加嚴密,使中央政府在西藏行使主 權管轄的施政進一步制度化、法律化。清順治皇帝數次邀請五世達賴進京,1652年,五世達賴進京入見。1653年,順治皇帝頒賜金冊、金印,敕封五世達賴,正式確定了達賴喇嘛的封號。1713年,康熙皇帝冊封五世班禪羅桑益西為“班禪額爾德尼”,正式確定了班禪喇嘛的名號。自此,達賴喇嘛在拉薩統治西藏的大部分地區,班禪額爾德尼在日喀則統治西藏的另一部分地區。1727年,清朝設立駐藏大臣,代表中央監督西藏地方行政。
總之,盛唐時期的吐蕃王朝很強大,處於上升期。唐朝消滅了東、西突厥政權,高句麗政權等,唯一沒有徹底解決吐蕃問題,而後來崛起的大元、大清如果代替大唐攻打強盛期的吐蕃,極有可能和大唐結局一樣,不能徹底解決吐蕃問題。
整個唐朝也沒能解決吐蕃這個心腹大患,如果當時的中原王朝是大元或者大清,那麼蒙古鐵騎和大清鐵騎能不能對完成對吐蕃的滅國,將其收入版圖。
回覆列表
不能,唐朝面對的吐蕃是中央集權制度下,本土勢力還非常強大的帝國,那時候吐蕃的佛教勢力還沒有掌握政權,要知道滿清是如何統治蒙古的,就是利用喇嘛教的教義讓他們“減丁”,人口起不來,就無法構成威脅。佛化的吐蕃和儒化的北韓一樣,都不具有侵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