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非狂不可

    劉禪(shàn)(207年-271年),即蜀漢懷帝(223年—263年在位),又稱後主。字公嗣,小名阿斗。蜀漢昭烈帝劉備之子,母親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國時期蜀漢第二位皇帝。在位四十一年。

    劉禪出生於荊州,幼年時多遭難,幸得大將趙雲兩次相救,劉備定益州後入蜀,蜀漢建立後被立為太子。於蜀漢章武三年(223年)繼位為帝,改元建興,拜諸葛亮為相父,並支援其北伐,後又支援姜維北伐,後期寵信黃皓,致使蜀漢逐漸走向衰弱。景耀六年(263年),魏將鄧艾從陰平入,克綿竹,殺諸葛瞻父子,劉禪投降。

    劉禪在位41年,是同時期君主在位時間最長的,除去諸葛亮輔佐的時間,還有29年,由此可以看出,這個人,他不笨。

    再來看一下他爹在位時間時候手底下的猛將,關羽張飛,諸葛亮,趙雲等等一系列的猛將,而到了劉禪,死的死,老的老,諸葛亮也沒有當年如此的智慧,當時他手底下可以利用的資源很少很少,而且當時魏國可以說空前強大,。《寰宇記》有記載:“射山,在成都縣北十五里,劉主禪學射於此。”對於劉禪的表現,諸葛亮是很滿意的。諸葛亮在《與杜微書》中評價劉禪說:“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 這個敏字可說明阿斗並非愚蠢之人,不然諸葛不是有心諷刺了?《晉書·李密傳》中也記載,李密認為劉禪作為國君,可與春秋首霸齊桓公相比,齊桓公得管仲而成霸業,劉禪得諸葛亮而與強魏抗衡,要記住,劉禪執政的時候,手底下的資源,並沒有他老子那麼多,所以,他強撐了那麼多年,不容易。

    好了,還有一堆我看的雜七雜八證明劉禪這個人很愛護百姓什麼的就不說了,現在就說說樂不思蜀的故事吧,因為大多數人被這個故事來判斷劉禪昏庸的,可是換個角度來想一想,劉禪當時的兵力有魏國那麼強麼?沒有吧,肯定沒有,所以被打敗也是正常的,這個時候,大多數人都被歷史書上那些捨生取義的大英雄們所迷惑了,認為,投降就是可恥的,還不如直接自己死了一了百了,可是,我卻覺得,人的生命是重要的,家人的生命也是重要的,劉禪這個人很能忍,裝的昏庸,跟司馬昭調笑,說了一句,我無憂矣,所以司馬昭才放過了劉禪,請問,在那種情況下,聰明人能說出什麼呢?

    劉禪很聰明,只是他生錯了年代,在蜀國走向末路,魏國空前強大的情況下,他只有選擇這種方法,也許他有一些問題,但是人不是完人,他至少是很聰明的一個人,如果非要說一個恰當點的說法的話,他只是一個沒有野心很熱愛自己生命的聰明人

  • 2 # 汐於子

    不傻,而且很厲害!首先是制度,在諸葛亮死後,他馬上廢除丞相制度,讓費禕當尚書令和大將軍,以蔣琬為大司馬,兩人的權力相互交叉,相互牽制,但又各有側重。蔣琬以管政務為主,兼管軍事;費禕以管軍事為主,兼管政務,軍政及內政大權不再同一人一把抓。後來蔣琬病死,劉禪乾脆自攝國政,直接執掌大權19年,

    如果不是因為諸葛亮執政的時候六次出兵伐魏都、姜維九次出兵北上,都徒勞無功,消耗國力的話,沒人敢說蜀漢偏安能維持多久,也許三國鼎立的局面會多持續幾年、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接著是拉攏人心。

    曹爽與司馬懿爭權被殺後,夏侯霸害怕受到株連而入蜀,劉禪親自出迎。夏侯霸的父親夏侯淵為老將黃忠所殺,劉禪安撫前來投降的夏侯霸時,說:“你父親的遇害,非我先人所為。”一語帶過之後,套近乎說:“我的兒子還是你外甥哩!”原來,劉禪之妻乃張飛女,而張飛之妻又為夏侯淵的從妹,所以劉禪才這麼說。之後,劉禪對夏侯霸“厚加爵寵”。劉禪對夏侯霸的這一套懷柔拉攏的手段,即使其父劉備在世,大概也不過如此。

  • 3 # 海學390

    劉禪是裝傻?不見得。劉禪是真聰明?也不見得。

    現代人經常以樂不思蜀來嘲笑劉禪的真傻。但樂不思蜀卻換來了劉禪暫時安寧的生活。這不是真傻,當然也不算聰明,最多算是小聰明。

    大聰明者,當以社稷為己任,以建立強盛的王朝為目的,最終復興漢室江山。可惜劉禪不是。

    劉備白帝城託孤時的蜀國算不上強盛,但兵多將廣,還有一群能臣武將輔佐,三國之中,僅次於魏國。

    劉禪繼位後本應借有利條件,繼續發奮圖強,但是在他執掌蜀國幾十年把他爹留的江山敗了個精光,所以他也算不得聰明。

  • 4 # Windmoon

    說劉禪傻是因為一個成語:樂不思蜀,出自《三國志·蜀書·後主傳》,因為蜀漢政權亡於劉禪之手,後面又被俘虜卻得以善終,劉禪作為劉備的唯一繼承人讓劉備傳位別無選擇,長坂坡之戰中被趙雲七進七出救出後又被劉備擲之於地,又因劉備白帝城託孤讓諸葛亮有權取而代之,所以對劉禪是否是個傻子有眾多猜想。劉禪是否是傻子各有各的說法,但是我更持他是裝傻這個觀點,首先,劉禪不像曹丕,即位前就掌握了大量氏族的支援,比如司馬家族,並且曹操的兒子有很多,曹丕從小在競爭中成長,特別是最大的競爭對手曹植給了他很大的挑戰,所以曹丕很早就有著很強的政治手段,在後人的眼中,曹丕也就變成了陰險狡詐之人,劉禪也不像孫權,執掌政權時孫策的舊將都還是壯年,全力輔佐孫權使之大權在握,孫權死後孫亮繼位也是缺少權臣輔佐繼而失勢,被孫綝執掌朝政,東吳也再沒有孫權時期的輝煌。劉禪掌權後,劉備的老臣很多都已經不在了,關羽張飛黃忠馬超這些與劉備打天下的人都已經亡故,留下來的趙雲魏嚴馬岱費禕董允等等也都是聽命於諸葛亮,我不贊同諸葛亮有策反之心,但是確實是諸葛亮得到了更多的支援,這種支援是被動的,因為諸葛亮自身擁有足夠的資歷和權威,所以劉禪即位後親信太少,最大的親信諸葛亮死後就頓時失去了蜀國的支援,大權旁落,所以後面親信宦官也是就很正常了,至於被俘去魏國樂不思蜀,不過是明哲保身,即便有復國之心卻沒復國之人,就如同天龍八部裡的慕容復,不過是一句空談罷了,要麼以死明志,要麼得以善終,劉禪只是選擇了後者罷了,看看《末代皇帝》就更容易理解,歷史的浪潮僅憑一個人是抵擋不了的。

  • 5 # 知了瞭望

    別懷疑,劉禪他是真的傻。

    或許,當個普通人,他是可以的。但當皇帝,他不僅不夠格,還是真的傻。

    現在很多人為劉禪的樂不思蜀開脫,以為古代權力鬥爭很激烈,劉禪當了幾十年皇帝而且還得到善終,這不是聰明是什麼?但很多人沒看到的是,劉禪善終了一生,卻以笑柄的身份被世人笑了上千年。

    皇帝是什麼,國家的尊嚴和權柄所在。享受一切的同時,也同時承擔著對國家的責任。如果劉禪真的聰明,就不會把一個國家弄滅亡。你以為他不像司馬昭那樣,問自己的俘虜你思念自己的故國嗎?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而看劉禪治國的表現,你從哪點看出劉禪不是真的傻呢!他造成了蜀國國家殘破,人才凋零,百姓困苦。要不是這樣,鄧艾怎麼可能那麼輕易滅蜀?

    聰明的人懂得自保,但自保的前提是自己有足夠的實力。如果劉禪聰明,就會好好的治理國家,讓蜀國強強的,那他就可以繼續當他的皇帝,而不是像只羊一樣被別人牽到洛陽。把自己的命運交給別人,這不叫傻,什麼叫傻?

    再說樂不思蜀,有人對此分析了千萬次,把劉禪塑造成一個懂得自保的聰明人。認為他不那麼做是自己找死,是為了自保而故意那麼做的。但看看吳國的亡國之君孫皓,他因狂言被殺了嗎?

    在那個時候,還是有一定的原則的,沒人會輕易殺亡國之君的。像曹丕沒有殺漢獻帝,司馬炎沒有殺曹奐,是當時的常例。因為他們不知道有哪一天就會輪到自己的子孫。在後世,權力鬥爭越來越殘忍,才出現了斬草除根,連小孩都不放過的事情。

    也就是說,劉禪只要不表現的太過分,司馬昭是不會輕易殺他的。如果是劉禪為了自保而說那樣的話,只能說明他更傻,千年笑柄可不是吹的。

    綜上所述,劉禪是真的傻,而不是裝傻。不要以後人的處事態度去評價古人,也不要站在現在人的角度上去看待古人。因為那樣,只會得到自以為是,而不是真實的答案。

  • 6 # 國內ERP專題

    這是一個很有爭議的問題,到底是裝傻還是真的傻,目前尚無絕對定論

    說劉禪是真傻的依據,無外乎“此間樂,不思蜀。”六個字

    其實在那種情況下,站在劉禪的角度,又能如何呢?“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生殺大權掌握在司馬家手裡,自己處在被宰割的地位。如果顯得太聰明,估計活不久吧。

    但是,諸葛亮死後,蜀漢內部那麼多的矛盾,劉禪都無法擺平,當皇帝劉禪既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又缺乏面對問題的魄力。從這一點來看,智力上是有問題的。

    有人就會反駁,為什麼諸葛亮去世後,劉禪還能穩定蜀漢那麼久?

    要搞清楚的是:所幸的是宦官黃皓也只不過是一個貪圖私利的小人,對政治並沒有什麼野心。

    總之,蜀國君臣從上到下都失去了治理國家的進取之心,陷入了坐以待斃的狀態。一切以維穩為住。

    所以在鄧艾大軍兵臨城下時,以譙周為首的官員,立即提出應該降魏。而劉禪並沒有自己獨立的判斷能力,就聽了譙周的話,痛快的就降了,估計心中也在想,這個皇帝不當也罷。

    事實上諸葛亮不在之後,只要姜維與鄧艾進行區域性戰爭,但是老百姓的日子卻一天不如一天,這不是沒有根據的:

    公元261年 魏元帝景元二年,蜀漢後主景耀四年,吳景帝永安四年 秋,吳派薛瑩出使蜀漢,言蜀漢朝政混亂,民有菜色。

    說是蜀漢後期穩定了那麼久,其實就是一個爛攤子,隨時等著別人來收拾。

    由此可以判定,劉禪的智力確實不怎麼樣,樂不思蜀是真傻!不是裝的,那些說劉禪大智惹愚之人,純屬臆測而已了。

  • 7 # 星星影視混剪輯

    我認為劉禪並不傻而且還是個有大智之人,其原因我總結有四點:

    一、歷史上的亡國之君也不止是劉禪一人,大概有二十一位,但像劉禪這樣的卻極為少見,劉禪資質雖然差點,但好壞還是能分出來的。劉禪十六歲登基,做了四十一年的皇帝,他面對諸葛亮這樣一個歷史上少有的天才,這樣一個事必躬親的“相父”,是不可能有所作為的。

    二、劉禪不僅做了四十一年的安樂王,而且還得善終,這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他知道自己的處境,也知道怎樣才能保護自己和自己的家人,一個快六十的人了,什麼輕什麼重還是知道的,所以劉禪不是真傻而是裝傻。

    三、樂不思蜀,是劉禪被後人批判的最主要的原因。蜀國原本就是三國之間最弱的一個國家,蜀國的國力是年年在後退,亡國是遲早的事,所以他向魏國投降。沒有一個在金字塔頂峰做過國君的人會願意去做人家的臣子,但如果他不降,蜀國會受到更大的傷害。司馬昭設了一場鴻門宴,若他不說樂不思蜀,不做出這樣的行為,那些蜀漢舊臣們必會遭到司馬昭的截殺。說他愚笨,倒不如說他是大智若愚。

    四、劉禪在面對司馬昭提問是否思念蜀國的時候,如果說思念故國,恐怕會惹來殺頭的禍害。人又不是草木,怎麼可能沒有感情,劉禪在蜀地生活了大半輩子,即使他再薄情,對蜀地總歸有一些感情,所以在司馬昭面前著實演了一場戲。 

  • 8 # 中國傳統文化集錦

    劉禪:裝傻我是認真的!

    漢晉春秋上說:司馬文王與劉禪宴飲,在宴會上表演蜀地的歌舞,蜀國舊臣皆為之感愴,劉禪卻喜笑自若。司馬昭對賈充說:“人之無情,乃可至於是乎!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全,而況姜維邪?”

    有一次,司馬昭問阿斗說:“頗思蜀否?”阿斗說:“此間樂,不思蜀。”

    郤正知道了,便對阿斗說:“若王復問,宜泣而答曰:先人墳墓,遠在岷蜀,乃心西悲,無日不思,因閉其目。”郗正是洛陽偃師市人。

    大概司馬昭要出他的醜,拿他娛樂一下,就對著大臣對著大臣又問他,想西蜀嗎?阿斗便照郤正所教的回答。司馬昭聽了說:你今天說的話怎麼好像郤正講的?阿斗聽了,就回答說:“誠如尊命”。等於承認說就是郗正教的。左右的人聽了,都哈哈大笑不止。一個憨憨傻傻扶不起來的阿斗的形象於是定型。

    劉禪真的有這麼傻嗎?讓我們看一點有關劉禪的歷史。

    一是宅心仁厚

    廖立議論朝政,諸葛亮上表彈劾廖立說:長水校尉廖立,自高自大,褒貶群士,公然說國家不任賢達而任俗吏,又說被稱為萬人敵的都不過是普通小子;誹謗先帝,詆譭群臣,等等。要求處理廖立,劉禪沒有反應。

    諸葛亮緊接著進行了第二次上表,這次火藥味就濃了。諸葛亮上表說:廖立奉先帝無忠孝之心,守長沙開門就敵,叫他做巴郡太守,他有不清不白的事,跟隨大將軍則有誹謗譏諷之詞,服侍梓宮,在梓宮的旁邊拿著刀就把人砍了。

    陛下即位之後,大家的爵位都普調了一級,廖立也隨著這次普調進入了將軍的行列,廖立對我說:我怎麼能和眾將軍同列,不表我為公卿,還叫我在五校尉之中。

    我回答他:你能成為將軍,這是隨著大家普調的結果。至於進入公卿的行列,許多正職還沒有被升公卿,而且你比較適合五校尉這個職務。從此以後,廖立就一直不高興。

    諸葛亮的這個表上去之後,後主劉禪不能再視而不見了,於是下詔說:“三苗亂政,有虞流宥,廖立狂惑,朕不忍刑,亟徙不毛之地。”

    “宥”是寬恕的意思,“流宥”就是把流放當做寬恕的一種手段。這句活的意思是說:過去三苗亂政的時候,賢明的君主有虞把流放當做寬恕的手段,廖立狂妄愚蠢,朕不忍心殺他,趕快把他流放到不毛之地。

    於是就把廖立廢為平民,把他遷徙到汶山郡

    觀諸葛亮的意思,說廖立誹謗先帝,攻擊執政,說廖立“奉先帝無忠孝之心,守長沙開門就敵”,這每一條都是死罪,諸葛亮的意思不是很明白了嗎?

    劉禪又怎樣處理這件事呢?

    諸葛亮第一次上表的時候,劉禪沒有反應。諸葛亮第二次上表,是殺是放,劉禪並沒有徵求諸葛亮的意見,看他下的詔書,效法先聖先皇流放三苗,相信諸葛亮也沒有話說吧。

    他對諸葛亮的應付非常的到位,對廖立的處理也盡顯寬容。

    這是一個傻子乾的事嗎?從這一件事的處理上,我們最少可以看出劉禪宅心仁厚,並非完全任人擺佈。

    二是是孝子。

    劉備臨死的時候,囑咐他“父事諸葛亮”,諸葛亮活著的時候他做到了,諸葛亮臨死密表後主:“臣若不幸,後事宜以付琬。”他就讓蔣琬繼任接替諸葛亮,他不但終生無違,連諸葛亮死後也無違;劉備囑咐他“無以善小而不為,無以惡小而為之。“不管是諸葛亮、蔣琬執政,還是自己親政,他都沒有惡行。

    三是胸有大志

    諸葛亮死後,蔣琬也是有北伐之雄心的。公元238年,劉禪給蔣琬下詔說:“寇難未弭,曹叡驕兇,遼東三郡苦其暴虐,遂相糾結,與之離隔。叡大興眾役,還相攻伐。曩秦之亡,勝、廣首難,今有此變,斯乃天時。君其治嚴,總帥諸軍屯住漢中,須吳舉動,東西掎角,以乘其釁。”

    詔書中說的“遼東”一事指的是曹睿讓司馬懿征討遼東的事。他看出這是個機會,命令蔣琬屯兵漢中,並指示說,要等東吳也有所行動的時候,東西犄角,以乘其釁。

    雖然,司馬懿很快就滅了遼東,並沒有給蜀漢太好的機會,但我們看他給蔣琬下的詔書,很關心天下大勢的,雖然算不上高明,但也中規中矩,很動了一番腦子的。

    諸葛亮時代,我們可以說北伐是諸葛亮所為,看不出劉禪有什麼大志。蔣琬繼任後,對蔣琬的屯兵漢中,劉禪是有明確指示的。姜維上臺後,其時的劉禪已經親政。姜維在十五年中九伐中原,沒有劉禪的支援,姜維能做到嗎?如果沒有大志,他會讓姜維去折騰嗎?

    四是善於協調

    姜維看出宦官黃皓是一個誤國的奸臣,勸劉禪殺黃皓。後主劉禪是怎麼回答姜維的呢?劉禪是這樣說的:“皓趨走小臣耳,往董允切齒,吾常恨之,君何足介意!”那意思就是說,黃皓不過就是一個走狗、跑腿的,你有何必介意呢?姜維怕黃皓害他避亂沓中。

    黃皓也常常想害姜維,當時有一個右大將軍叫閻宇的,和黃皓狼狽為奸,黃皓就想讓閻宇代替姜維領兵。

    公元262年,姜維在北伐時被鄧艾打敗,這次姜維敗的很慘。在此之前,史書上說:“人民始怨”。黃皓就選擇了這個時候,要劉禪換掉姜維。你想,姜維剛剛打了敗仗,黃皓又是劉禪面前的第一紅人,說話能不響嗎?然而,劉禪並沒有聽從黃皓的話換掉姜維,照樣信任姜維。

    劉禪沒有聽從姜維的話殺掉黃皓,也沒有聽從黃皓的話換掉姜維。可見,劉禪還是有一定的判斷力的。

    然而,劉禪終究也不是一個明主。當鍾會準備滅蜀之戰的時候,姜維上表讓他防範,而他聽從了黃皓的建議,認為魏兵不會真的伐蜀,疏於防範,終於導致了蜀國滅亡。

    綜上所述,劉禪雖然不是明主,但也絕不能歸於昏君一流。其實,劉禪還是得了劉備真傳的。劉備種菜忽悠曹操,劉禪裝傻忽悠司馬昭,他的演技絲毫不比劉備遜色。最後說一句,劉禪

  • 9 # 自由與思考

    一、劉禪繼位後無所作為,其實深層的原因是他繼位時,諸葛亮尚在,劉氏宗族是蜀地外來戶,在本地並無根基,而且大權被諸葛亮把持,並不是說諸葛亮有所企圖,而是在當時,劉禪並無多少治國經驗,而諸葛責事必躬親,在蜀國國力有限的情況下做到了最好,能與實力和人口遠強於自己的魏、吳鼎立,在這種背景下,無所作為就是最好的作為,劉禪這一點做的很對。

    二,諸葛亮死後寵信宦官,導致蜀國衰落,其實這個問題,和第一個問題有些類似,諸葛亮的死,意味著蜀國最後一個可以統領全國、協調各派的強力元老逝去,作為外來的劉氏集團和蜀地本地勢力開始拉鋸,劉禪並不多少可以依靠和信任的人,在這種情況下,宦官作為從小照顧他、可以被視為自己親人的那群特殊人群,正是他可以去信賴的唯一力量,他並沒有親如手足的結義兄弟,有的只是各自掌握軍隊、有可能架空他權力的將領,在這兩者之間選擇,我想答案就會比較明顯。

    三、關於他的樂不思蜀,在中國浩瀚的歷史長河裡,被滅國還能得善終者,屈指可數,除去頗具仁義的春秋戰國時代,更是鳳毛麟角,這個並不難理解,國君在,就意味著精神領袖還在,意味著有揭竿而起的可能,尤其是聰明受人擁的國君,更是危險,劉禪裝瘋賣傻,表現出樂不思蜀的樣子,是一種智慧的代表,試想下,他說出這句話,肯定會招來蜀地人民的鄙視厭惡,也讓自己成了一個只會享樂的蠢人,作為一個愚蠢且不受人擁戴的亡國之君,自然對新王朝沒有多大威脅,在當時情況下,能得到善終,已經是最好的結果,這一招,劉禪走的精妙,可謂是保身之舉,家族得以流傳,在這個看來,劉禪其實是絕頂聰敏的。

  • 10 # 老龔166916589

    :演義。

    你認為劉禪真傻,還是裝糊塗。

    。。劉禪並不傻,是一個不成器的郎蕩子。從以下一些績像可以看出。當皇帝,對他來說,並不忎興取,既然當了皇帝,他不知皇帝一套做法和規究,自己不拿主見,大臣們說怎麼做,就怎麼做他不拿主張。一退朝他同老百姓的孩子一樣,去尋找開心玩樂,熱衷於玩蟋蟀。(這是父親剛死當皇帝時)到後來他不辨忠奸,朝臣只要聽話,投其所好,他就認為,這是好人,宦官黃皓,就撐屋了他的性格特點,‘百依百順,騙得他團團轉’。他就認為黃皓是好人。有一次危及軍珺,受到了諸葛亮的驚告,劉禪還替黃皓說情免死,劉禪說,你還不謝謝軍師。原來益州劉璋舊臣李嚴見劉禪這種情形,想謀叛取而代之劉禪根本沒有意識到,李嚴限於諸葛亮的威望而作罷,曹軍打到城都兵臨城下,那時姜維,鍾會還有十多萬兵馬,而劉禪不想調兵扺抗,而開城門投降,投曹後,曹將笑問他劉禪你現在同當漢皇時忎到有何區別,劉禪說,現在也很好,不要天天再煩心了。這幾句話可以看出他對當皇帝厭惡,不如當閒人到來得自由自在。

    終上所述劉禪不傻,他不是當皇帝的料子,同時也不想當勞雜子的皇帝。

  • 11 # 南朝居士

    傳說他傻的,無非就《漢晉春秋》記載的一件事,“此間樂,不思蜀也”,這能說明什麼?一個亡國之君,在魏晉君臣面前,能怎麼樣才能活命呢?肯定是迎合主人啊。

    其實,看看後來耄 宴請溥義,跟他們的說話就可以看出一二了,難道溥義也是傻子?但是溥義說話跟劉禪沒有區別了。

    “在宴會上,**說我是湖南人,我們湖南人喜歡吃辣椒,吃飯的時候沒有辣椒是吃不下飯的!說完之後**還夾了一筷子的青椒苦瓜給溥義。溥義一時間手足無措,連忙吃了菜還說好吃好吃。**聽到之後就問溥義這個菜甜嗎?溥義說是甜的!大家都被他逗樂了!他一會再明白**其實是在跟他開玩笑。”

    這只是一個片段,這類故事很多,傳達的意思都是一樣的,溥義戰戰兢兢,生怕得罪人,只有裝傻充愣才能活命。

    有人說,那個時代沒有殺亡國之君的傳統,看看漢獻帝、孫皓、曹奐,孫皓直接硬懟賈充和司馬炎,不是照樣活的好好的嘛?

    講傳統的人,有誰跟晉懷帝、晉愍帝講傳統嗎?亡國被殺的國君,歷史上不在少數吧?只有魏晉有不殺亡國之君的傳統?劉禪敢相信不殺亡國之君的傳統嘛?他只能謹小慎微,才能活命啊,

    孫皓是硬懟了司馬炎和賈充,他也安享晚年了,這能說明什麼?同樣一件事,別人做了沒事,你做了死翹翹的很多吧?

    一般人見了領導,恭恭敬敬的,我一朋友,就是普通員工,晚上跟他一起吃飯,快吃完了,他老遠看到廠長了,普通人過去打個招呼吧?但是,他拿出電話,叫廠長過來買單,廠長真的過來買單了,你可以嗎?你可以學的來?

    劉禪的“此間樂,不思蜀也”,說明不了什麼的,只是為了活命,裝傻充愣罷了。

    劉禪在位41年,諸葛亮輔政11年,後面30年都是他自己做皇帝,蜀國發生過君臣兵戎相見?發生過武將、諸侯王叛亂?發生過權臣篡位?發生過皇室內訌?你再看看魏國西晉、吳國,再看看整個魏晉南北朝、隋唐的這700年,有哪個王朝、那個時期,沒有發生我說的這些?

    諸葛亮基本可以算個權臣了,但是君臣能這樣相安無事的,真的不多了,換個皇帝面對諸葛亮,比如曹髦,君臣還能相安無事嗎?這不僅僅是靠諸葛亮的“忠”可以決定的,

  • 12 # 西門不帶刀

    劉禪是真傻。

    傻到了就能在三國這種戰亂割據的年代裡足足當了41年的皇帝;傻到了像司馬昭這種狼子野心似的人物,竟然把他評價為憨態可掬的一個實誠人;傻到了他投降後還能當一個安樂公,安享晚年壽終正寢; 傻到了像諸葛亮這種強權人物,竟然不屑於與他爭皇位,誠心實意的幫他做皇帝,傻到了兩任皇后都只敢娶張飛的女兒。

    所以劉禪是真傻。

    上面所說的都是違心話。我們來看看歷史上真實的劉禪。

    天資聰明,氣量宏大

    這個評價不是我說的,是諸葛亮給劉備寫信的時候說到的。是諸葛亮的評價。原話為:“卿智量甚大,增修過於所望,”(意思是說劉禪的智慧很大,很聰明,總是超出我諸葛亮的想象)

    諸葛亮是個說話辦事都非常嚴謹的人,他連劉備的馬屁都不拍,他更不會拍劉禪的馬屁。他既然用這樣的詞語來形容劉禪,這就明明白白的說明劉禪是一個氣量宏大天資聰明的人。

    深知自身優缺點,能屈能伸大丈夫

    面對諸葛亮這樣的強臣,劉禪能夠做到完全放權。劉備死後當時的局勢對於劉禪來說其實是很不利的。外有曹魏政權和孫吳政權,內有諸葛亮這樣的強臣,還有本土的益州系,荊州系的明爭暗鬥,再加上劉備夷陵之戰的失敗。所以劉禪面對的是一個爛攤子。

    在這種環境之下,劉禪能夠安安穩穩的做41年的皇帝,不但成就了諸葛亮一代賢相的美名,也穩固了風雨飄搖的劉氏政權。

    而諸葛亮死後,劉禪馬上將軍權,政權分離開來分別派不同的人來擔任,防止了一家獨大。你能說他不聰明嗎?

    宅心仁厚,以人為本

    劉禪是歷史上大赦天下次數最多的一位皇帝,據不完全統計,41年中總共大赦將近 20次。平均每兩年大赦天下一次。

    在他在任期間,蜀國和孫吳的盟約關係得到了加強,鞏固了三足鼎立的局面。與西南少數民族的民族關係得到了穩定。

    夏侯霸,反叛魏國投到蜀國,劉禪親自相迎,並指著自己的孩子對夏侯霸說說,你看這是我的兒子,也是你的侄子。(劉禪的丈母孃叫夏侯涓,是張飛的老婆,而夏侯涓是魏將夏侯淵的侄女,夏侯霸是夏侯淵的兒子。所以夏侯涓是夏侯霸的堂姐或者堂妹)

    顧大局識大體。

    魏軍打到蜀國,劉禪沒有貪戀皇位,他直接投降。把自己捆起來,向魏將鄧艾投降。唯一的要求用自己的死換取百姓活。

    司馬昭這類奸雄人物,對劉禪都是喜愛有加。在三國中劉禪能夠64歲善終,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劉禪投降後,蜀國大臣基本沒有被殺的,還都不同程度獲得了提升。而東吳的孫氏政權的但背後的結果呢?人民百姓死了多少?

  • 13 # 白河白

    《三國志》中有這麼一段記載,說諸葛亮對射君(身份不可考)稱讚劉禪,射君又將這件事告訴了劉備,劉備很高興。“說丞相嘆卿智量,甚大增修,過於所望,審能如此,吾復何憂?勉之,勉之。”(劉備遺詔)意思是連諸葛亮都稱讚劉禪“智量甚大”,比想象中聰明,我還有啥擔憂的?表示鼓勵。諸葛亮不會阿諛奉承,劉備不會不識人,陳壽也不會弄虛作假,所以,劉禪絕不是像傳統觀念中那麼無能。

     諸葛亮在《與杜微書》中評價劉禪:“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 事實上:“後主任賢相則為循理之君”。 縱觀歷史,劉禪就任蜀漢皇帝共計41年,是三國時期所有董事長中在位時間最長的一個。其中,諸葛亮輔佐劉禪11年,在諸葛亮去世後,劉禪還在賢臣的輔助下做了30年的皇帝。在那個群雄割據的動亂時代,能執政這麼久,劉禪肯定有其過人之處。 有容人之量。

    劉禪繼承帝位時,年僅17歲。劉備臨終前特意叮囑:“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於是呼,“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所有的事情劉禪都“按丞相說的辦”。對於大權獨攬的諸葛亮,劉禪也做到了凡事謙讓,“以父事之”。 後來劉禪年紀漸長,按照漢代朝廷的常規,諸葛亮應當逐漸地將大權交還給劉禪,讓劉禪順利“轉正”,徹底擺脫“見習”皇帝的命運。可是,諸葛亮仍緊握大權。諸葛亮的理由也很簡單,因為劉禪沒有工作經驗,沒有治國經驗,所以才總攬全域性。這讓人不禁要問,劉禪現在是沒有經驗,你不給他實踐的機會,他哪兒來的經驗,他不是永遠沒經驗嗎? 諸葛亮帶兵出外征戰,對已年滿22歲的劉禪依舊不放心,特派心腹董元為侍中,統宿衛親兵,“監管”劉禪。在諸葛亮的《前出師表》中,諸葛亮對劉禪的口氣和語感,簡直猶如一個嚴峻的父親在冷酷地調教不懂事、不聽話的孩子。 對這些,劉禪一讓在讓,不想引起國內的政治混亂。諸葛亮發動北伐戰爭,劉禪雖然不贊成,但還是為諸葛亮鼓勁加油。可以說,劉禪深知“君臣不和,必有內變”的道理,充分領會並嚴格執行了劉備的教導以及對長輩的尊重,更重要的是他團結了內部領導班子,保持了領導集團的穩定,這樣最終得實惠的還是老百姓。難怪有人評價劉禪“後主之賢,於是乎不可及”,可見劉禪具有一個政治家寬容大度的胸懷。 劉禪不僅對諸葛亮寬宏大量,對其他大臣也是如此。比如魏延叛亂被殺,劉禪對於魏延沒有一概否定,而是下旨:“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賜棺槨葬之。” 劉禪生活腐化時,學者周譙和老臣董允上書勸柬,劉禪最多也就是無可奈何,而不是一怒之下大開殺戒。後主劉禪可能是中國曆代帝王裡,對大臣動刀較少的一個了,這點非常難得。

    頭腦清楚、知人善用 劉禪不僅有容人之量,而且頭腦清楚,知人善用,有很強的分析能力,絕對不是弱智。劉禪專用諸葛亮來治國,就是他聰明的地方,雖然諸葛亮有窮兵黷武的問題,但是他治理蜀國的措施確實給蜀國帶來了發展。所以即便在孔明死後,劉禪仍然繼續延用諸葛亮的措施,甚至重用諸葛亮所選拔的人。 諸葛亮急於北伐,劉禪此時頭腦非常清楚,他非常清楚魏蜀的實力根本不在一個水平線上,又不好直接反對,只能規勸諸葛亮說:“相父南征,遠涉艱難;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勞神思。”儘管諸葛亮執意北伐,沒有聽從劉禪的勸告,劉禪還是全力支援諸葛亮的北伐。諸葛亮死後,劉禪立刻停止了空耗國力、勞民傷財的北伐。 在人事任免上,劉禪也表現出過人的一面。鑑於諸葛亮生前權力太重,劉禪廢除了丞相制。以費禕為尚書令和大將軍,以蔣琬為大司馬,兩人的權力相互交叉,相互牽制,但又各有側重。蔣琬以管政務為主,兼管軍事;費禕以管軍事為主,兼管政務,軍政及內政大權不再同一人一把抓。這種新的政治格局安排,意味著劉禪決不允許再次出現事無鉅細,皆決於丞相一人,而自己則大權旁落的尷尬局面。蔣琬死後,劉禪更進一步“自攝國事”。任官封爵,要劉禪同意;人事任免,要劉禪同意;出兵征討,要劉禪同意,幾乎所有的大事,都要劉禪同意。劉禪總統一切,直接掌管蜀漢政權達19年之久。這一系列舉措,能是一位智商低能的人想得出和做得到的嗎? 《魏略》中還記載了這樣的一件事:曹爽與司馬懿爭權被殺後,夏侯霸害怕受到株連而入蜀,劉禪親自出迎。夏侯霸的父親夏侯淵為老將黃忠所殺,劉禪安撫前來投降的夏侯霸時,說:“你父親的遇害,非我先人所為。”一語帶過之後,套近乎說:“我的兒子還是你外甥哩!”原來,劉禪之妻乃張飛女,而張飛之妻又為夏侯淵的從妹,所以劉禪才這麼說。之後,劉禪對夏侯霸“厚加爵寵”。劉禪對夏侯霸的這一套懷柔拉攏的手段,即使其父劉備在世,大概也不過如此,足見劉禪絕非平庸之輩。 作為三國中實力最弱的一國君主,劉禪有自己的一套治國理念,絕對不是昏庸低能之輩。

    樂不思蜀不等於沒皮沒臉 歷來各方專家對後主劉禪的評價一直囿於闇弱無能、賢愚不辨,其中最大的一個詬病就是不戰而降、苟且偷安。 “樂不思蜀”一個詞語讓劉禪徹底被定格為一個反面人物,被認定是個沒皮沒臉的窩囊廢,從而對其進行口誅筆伐。 話說曹魏兵圍成都,劉禪心裡很清楚要是抵抗,士兵的傷忙一定會很大。

  • 14 # 千年骷髏

    在歷史上有傻子皇帝嗎?有能活幾天?皇帝能是好當的。

    印象裡的劉禪是個完全窩窩囊囊的官二代,無主見、無能力、無情懷的三無產品。可仔細看了眼,嚇一跳。劉禪生於公元207年,亡於公元271年,活了64歲,在那個時代可不算短命。更重要的是他當蜀漢的皇帝當了42年,是三國時代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什麼孫權、曹丕之類都不如他。而他爹劉備,勞心費力折騰了一輩子,滿打滿算當了3年皇帝。

    劉備當上蜀漢昭烈皇帝之後,劉禪變成太子。劉備大器晚成,恨不得這個兒子早早就學問能力一大把,所以刻意培養他。給他開了一份非常牛的書單,包括《申子》《韓非子》《管子》《六韜》等書,都是諸葛亮親自抄寫這些書讓他學習,又跟著伊籍學《左傳》。不僅如此,他還要學武。《寰宇記》有記載:“射山,在成都縣北十五里,劉主禪學射於此。”

    劉禪是沒機會露,估計策馬挺槍也不輸給誰,畢竟他身邊的絕世武功高手太多了。

    鍾情張家姑娘

    劉禪的後宮非常簡單,有記錄的僅一貴人、一昭儀加上兩個皇后而已。就這樣,兩個皇后還都是張家姑娘。論起來都是他三叔的女兒,他堂妹。

    大張皇后就是敬哀皇后,也就是張飛的大女兒。這是諸葛亮給推薦的。雖然是包辦婚姻,但劉禪非常愛這個皇后。直到建興十五年,敬哀皇后死了,又透過蔣琬保媒娶了他小姨子,張飛的二女兒。這是要把張家女婿做到底的節奏啊。

    樂不思蜀

    提到劉禪,有個典型故事就是樂不思蜀。說是劉禪降晉之後,司馬昭設宴,席間演奏蜀國故曲。蜀漢舊臣感懷悲痛,只有劉禪毫不悲傷。於是司馬昭問劉禪:“安樂公思念蜀國嗎?”結果劉禪回答:“此間樂,不思蜀。”

    他的舊臣郤正覺得他太丟人了,就利用上廁所的功夫跟他說:“下回他們再問你,你要說先人的墓地都在蜀地,我沒有一天不想念那裡。這樣你也許就有機會回去了。”劉禪聽了記住了,司馬昭果然又問了同樣的問題,劉禪趕緊按郤正說的學了一遍。結果司馬昭忽然問:這話聽著怎麼像郤正說的?劉禪大感奇怪:“你怎麼知道的?”

    司馬昭及群臣哈哈大笑,見劉禪老實如此,也就不再猜疑他了。

    這個故事應該是劉禪最出名的故事了。故事中劉禪完全演繹了一個呆萌無腦的大頭娃娃角色。可是劉禪降晉是263年,這個故事一定是在降蜀之後,那個時候劉禪是接近60歲的老人了。所以這個故事即便是真的,也應該是劉禪韜光養晦的一種策略而已。

    尊崇諸葛

    諸葛亮於五丈原去世,劉禪自著喪服,下詔全國舉哀三日。有個叫李邈的官,覺得這時候剛好可以抖個機靈,就上書說:諸葛亮把持大軍,獨攬大權,長期是國家的威脅。天幸他去世,邊疆可以止戈,皇室得以保全,全國都應該趕到慶幸。

    按理說這是權臣死後的絕招,即便不用其言也會考察他為君為國的用心,不會怎樣。可沒想到劉禪根本沒琢磨,乾爹的屍骨未寒,你就來這套,直接咔嚓了。

  • 15 # 文博山東

    劉禪(207~271年),即蜀漢懷帝(223~263年在位),又稱後主。字公嗣,小名阿斗。蜀漢昭烈帝劉備之子,母親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國時期蜀漢第二位皇帝。在位四十一年。

    劉禪出生於荊州,幼年時多遭難,幸得大將趙雲兩次相救,劉備定益州後入蜀,蜀漢建立後被立為太子。於蜀漢章武三年(223年)繼位為帝,改元建興,拜諸葛亮為相父,並支援其北伐,後又支援姜維北伐,後期寵信黃皓,致使蜀漢逐漸走向衰弱。景耀六年(263年),魏將鄧艾從陰平入,克綿竹,殺諸葛瞻父子,劉禪投降。

    “樂不思蜀”的典故的。說的是蜀國被滅後,劉禪後到了洛陽,一次宴會上,曹魏大司馬司馬昭心血來潮,命人表演蜀國的歌舞,其他蜀國故臣都悲傷形於顏色,唯獨劉禪聽得很開心,完全沒有一點悲傷的樣子。司馬昭就問就問劉禪:“你思念蜀國嗎?”劉禪說:“我在這裡過得很愉快、很滿足,不思念蜀國。”

    第一,這個典故只是故事的一個片段並不完整。事實上,那次聚會後,劉禪的一個故臣叫郤正的,就跟告訴劉禪,他這說話太不得體了,招人笑話,下次司馬昭再問,要哭著回答“先人的墳墓都在西邊,離自己太遙遠了,自己無日不思念”,說完還要閉上眼睛,作悲傷狀。後來,司馬昭果然又問了一次,劉禪就照郤正教的說了一遍。司馬昭很奇怪,說:“這話聽起來怎麼這麼像郤正說的?”劉禪大吃一驚,眼睛盯著司馬昭說:“是他教我的。”司馬昭和其他在場的人鬨堂大笑。故事後面的一部分當然更能表現出劉禪的傻勁兒,不過,司馬昭要是沒多那一句嘴,劉禪的“得體之言”豈不是有悖於裝傻充愣的宗旨了嗎?可憐的是郤正,他想到了司馬昭會再問劉禪思不思蜀,卻沒提防司馬昭居然這麼瞭解自己說話的風格,讓劉禪鬧了更大的笑話。

    第二,劉禪亡國之後身處的危險境地,以至於我們認為,他非得裝成白痴,讓司馬氏覺得他沒有威脅,才能苟活一條性命。

    第三,三國時期的三個亡國之君——劉禪、曹奐、孫晧,再加上一個也曾經是曹魏皇帝,被司馬家篡奪權利,最後被逼退位的曹芳,這四個人中,無論怎麼看,劉禪都是最不該死的。

    第四,蜀國滅亡後,姜維投降了鍾會,鍾會大軍還在還師的路上,姜維就慫恿鍾會造反。最後他失敗被殺。就這一件事,假如司馬氏想殺劉禪,劉禪是無法透過裝瘋賣傻躲過去的。

    劉禪的“樂不思蜀”言論,只是沒心沒肺的表現,跟他的善終沒有太大的關係。說他是為了活命而裝傻,不符合實情。

    劉禪很聰明,只是他生錯了年代,在蜀國走向末路,魏國空前強大的情況下,他只有選擇這種方法,也許他有一些問題,但是人不是完人,他至少是很聰明的一個人,如果非要說一個恰當點的說法的話,他只是一個沒有野心很熱愛自己生命的聰明人。

  • 16 # 蘅蕪一水

    三國時期,動亂紛爭。後來經過激烈拼殺,劉備建立了蜀漢,曹丕建立了魏國,孫權建立了吳國。三足鼎立,天下暫時安穩。國時期,動亂紛爭。後來經過激烈拼殺,劉備建立了蜀漢,曹丕建立了魏國,孫權建立了吳國。三足鼎立,天下暫時安穩。

    當時蜀漢佔盡地理優勢,魏國佔盡天時優勢,吳國佔盡人和優勢。為什麼這樣說呢?魏國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在王權正統上居高臨下,佔盡天時,而吳國孫帳下人才濟濟,更難能可貴的是孫家經孫堅、孫策、孫權三人經營,吳國境內人心向齊,百姓安居樂業,可謂是佔盡了人和因素。而蜀漢地理多山川隘口,古往今來都是一個易守難攻的佳地,因此蜀漢可謂是佔盡了地理因素。當時蜀漢佔盡地理優勢,魏國佔盡天時優勢,吳國佔盡人和優勢。為什麼這樣說呢?魏國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在王權正統上居高臨下,佔盡天時,而吳國孫帳下人才濟濟,更難能可貴的是孫家經孫堅、孫策、孫權三人經營,吳國境內人心向齊,百姓安居樂業,可謂是佔盡了人和因素。而蜀漢地理多山川隘口,古往今來都是一個易守難攻的佳地,因此蜀漢可謂是佔盡了地理因素。

    這樣就有一個問題,既然蜀漢地理位置這麼優越,為什麼在後來的統一戰爭中率先被攻破而投降呢?古往今來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治蜀未治”,蜀歷來都是統一戰爭的最後一站,為什麼在三國中是第一站呢?這樣就有一個問題,既然蜀漢地理位置這麼優越,為什麼在後來的統一戰爭中率先被攻破而投降呢?古往今來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治蜀未治”,蜀歷來都是統一戰爭的最後一站,為什麼在三國中是第一站呢?

    這就涉及到蜀國的國君問題了。當時蜀國投降時,蜀國的國君是劉禪,即後主。人們都稱劉禪為傻子國君,那麼劉禪是真傻還是假傻呢?我認為劉禪是真的傻。這就涉及到蜀國的國君問題了。當時蜀國投降時,蜀國的國君是劉禪,即後主。人們都稱劉禪為傻子國君,那麼劉禪是真傻還是假傻呢?我認為劉禪是真的傻。

    《三國志》這樣評價劉禪:後主任賢相則為循理之君,惑閹豎則為昬闇之後,傳曰「素絲無常,唯所染之,信矣哉。也就是說後主劉禪是個普通的君主,如果他任人唯賢,則是個能進天理,守江山的君主,如果他任用佞臣。則是個昏庸之主。我認為這樣的評價高了。《三國志》這樣評價劉禪:後主任賢相則為循理之君,惑閹豎則為昬闇之後,傳曰「素絲無常,唯所染之,信矣哉。也就是說後主劉禪是個普通的君主,如果他任人唯賢,則是個能進天理,守江山的君主,如果他任用佞臣。則是個昏庸之主。我認為這樣的評價高了。

    劉禪這個人連基本的人情世故都不懂,怎麼會分清忠奸善惡呢?《三國志》後主傳記載,劉禪投降後司馬昭在一次設宴款待時故意讓樂工演奏蜀國的音樂,當時投降的蜀國大臣聽後都難過的留下了眼淚,而劉禪呢?好像沒事兒人似的,該玩玩,該樂樂。劉禪這個人連基本的人情世故都不懂,怎麼會分清忠奸善惡呢?《三國志》後主傳記載,劉禪投降後司馬昭在一次設宴款待時故意讓樂工演奏蜀國的音樂,當時投降的蜀國大臣聽後都難過的留下了眼淚,而劉禪呢?好像沒事兒人似的,該玩玩,該樂樂。

    於是司馬昭便對賈充說:人怎麼可以無情到這種地步。看來也就像諸葛亮這樣的人輔佐才能勉強保全他,姜維就算了,這傢伙根本扶不起來呀。於是司馬昭便對賈充說:人怎麼可以無情到這種地步。看來也就像諸葛亮這樣的人輔佐才能勉強保全他,姜維就算了,這傢伙根本扶不起來呀。

    於是人們都稱劉禪為扶不起來的阿斗。他能傻到什麼程度呢?司馬昭問他:你在蜀國過的還舒服嗎?劉禪竟然回答:很好,很好,比蜀地美多了,我都不願意再回那個糟糕的地方了。於是人們都稱劉禪為扶不起來的阿斗。他能傻到什麼程度呢?司馬昭問他:你在蜀國過的還舒服嗎?劉禪竟然回答:很好,很好,比蜀地美多了,我都不願意再回那個糟糕的地方了。

    現在好多人都說當時劉禪是裝的,是不得已為之,我看並不是,劉禪是假傻還是真傻,看看他對諸葛亮的態度就知道了。現在好多人都說當時劉禪是裝的,是不得已為之,我看並不是,劉禪是假傻還是真傻,看看他對諸葛亮的態度就知道了。

    《襄陽記》記載,諸葛亮死後,川蜀的百姓都要求給諸葛亮立廟以示紀念,當這樣的要求反應到劉禪那裡時,劉禪的反應是:後主不從。劉禪竟然不答應。給出的理由也很奇葩:不符合禮制。《襄陽記》記載,諸葛亮死後,川蜀的百姓都要求給諸葛亮立廟以示紀念,當這樣的要求反應到劉禪那裡時,劉禪的反應是:後主不從。劉禪竟然不答應。給出的理由也很奇葩:不符合禮制。

    如果劉嬋聰明,他應該順應民情,為諸葛亮立廟,並且帶頭表彰諸葛亮,給諸葛亮以死後的殊榮。然而他卻跟民意作對,當民意洶湧時,不顧百姓反對,禁止給諸葛亮立廟,這樣他就失去了最底層的民心,也寒了隨諸葛亮出征伐魏的所有將士的心。如果劉嬋聰明,他應該順應民情,為諸葛亮立廟,並且帶頭表彰諸葛亮,給諸葛亮以死後的殊榮。然而他卻跟民意作對,當民意洶湧時,不顧百姓反對,禁止給諸葛亮立廟,這樣他就失去了最底層的民心,也寒了隨諸葛亮出征伐魏的所有將士的心。

    試想一下,連諸葛亮這樣功勳卓著的人劉禪都難以容許百姓給他立廟,更何況別的將士呢?原來大家忙活了這麼多年,君王根本就不待見呀。試想一下,連諸葛亮這樣功勳卓著的人劉禪都難以容許百姓給他立廟,更何況別的將士呢?原來大家忙活了這麼多年,君王根本就不待見呀。

    那麼劉禪為什麼禁止給諸葛亮立廟呢?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他傻。依照劉禪處理朝政的能力,面對這樣的事情他一定會同意的,因為這麼多年來諸葛亮一直在幫他打天下,同意也是人之常情。而劉禪之所以做出這樣的奇怪決定說明了一個問題,他背後有人操縱。也就是說劉禪笨到連這樣一件平常的事情的處理也要假手於人。那麼劉禪為什麼禁止給諸葛亮立廟呢?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他傻。依照劉禪處理朝政的能力,面對這樣的事情他一定會同意的,因為這麼多年來諸葛亮一直在幫他打天下,同意也是人之常情。而劉禪之所以做出這樣的奇怪決定說明了一個問題,他背後有人操縱。也就是說劉禪笨到連這樣一件平常的事情的處理也要假手於人。

    那麼劉禪或者劉禪背後的人怕諸葛亮什麼?很明顯,諸葛亮盛名太負。諸葛亮活著時,他們怕諸葛亮篡權,諸葛亮死後,他們怕諸葛亮勢力的人篡權。那麼劉禪或者劉禪背後的人怕諸葛亮什麼?很明顯,諸葛亮盛名太負。諸葛亮活著時,他們怕諸葛亮篡權,諸葛亮死後,他們怕諸葛亮勢力的人篡權。

    那麼諸葛亮會不會篡權呢?至少在當時諸葛亮是不會的。一般篡權都必須手握重兵,權利極大,而且功勳卓著,這樣才能服人。諸葛亮雖然手握重兵,權利極大,但算不上功勳卓著。只有伐魏成功,或者至少佔領關中才能算得上功勳卓著,在諸葛亮一生統兵作戰中,連關中都沒有成功出去,如何有資格篡權奪位呢?那麼諸葛亮會不會篡權呢?至少在當時諸葛亮是不會的。一般篡權都必須手握重兵,權利極大,而且功勳卓著,這樣才能服人。諸葛亮雖然手握重兵,權利極大,但算不上功勳卓著。只有伐魏成功,或者至少佔領關中才能算得上功勳卓著,在諸葛亮一生統兵作戰中,連關中都沒有成功出去,如何有資格篡權奪位呢?

    因此劉禪多慮了,他背後的小人利用他的低智商拼命的詆譭諸葛亮,說諸葛亮手握重兵,生時劉禪不能掌權,死了還要光耀川蜀,至君主於何地呢?因此劉禪多慮了,他背後的小人利用他的低智商拼命的詆譭諸葛亮,說諸葛亮手握重兵,生時劉禪不能掌權,死了還要光耀川蜀,至君主於何地呢?

    這就是劉禪的決斷力,這就是劉嬋的智商。不能辨別忠奸,不能處理朝政,不能守衛疆土。這樣的人結結實實的是真傻呀。這就是劉禪的決斷力,這就是劉嬋的智商。不能辨別忠奸,不能處理朝政,不能守衛疆土。這樣的人結結實實的是真傻呀。

    至於諸葛丞相的威名像劉禪這種人是根本掩蓋不了的,劉禪不會料到,蜀漢滅亡被人忘記了,劉備被人忘記了,他自己也被人忘記了,諸葛丞相還在。最令人諷刺的是如今的紀念諸葛亮的武侯祠就是當年所建的昭烈祠。昭烈祠是供奉昭烈皇帝劉備的,老百姓找不到紀念諸葛亮的地方,於是都擠到了昭烈祠,如今昭烈祠已經被人普遍認為是武侯祠了,不知道劉備泉下有知有何感想。至於諸葛丞相的威名像劉禪這種人是根本掩蓋不了的,劉禪不會料到,蜀漢滅亡被人忘記了,劉備被人忘記了,他自己也被人忘記了,諸葛丞相還在。最令人諷刺的是如今的紀念諸葛亮的武侯祠就是當年所建的昭烈祠。昭烈祠是供奉昭烈皇帝劉備的,老百姓找不到紀念諸葛亮的地方,於是都擠到了昭烈祠,如今昭烈祠已經被人普遍認為是武侯祠了,不知道劉備泉下有知有何感想。

  • 17 # 副史

    在三國那段亂世中,湧現出了許多英雄人物。像諸葛亮、曹操、孫權等人,都是三國英雄人物,大家也都耳熟能詳。但即便人才輩出,也會有一些蠢笨的人,扶不起的阿斗就是。他就是劉禪,劉備的兒子,蜀國的亡國之君。

    劉禪為什麼叫”扶不起的阿斗”呢?其實,劉禪小名阿斗,是劉備的甘夫人長子。劉禪出生在動亂的年代,幼年時遭受多次磨難,幸虧得到劉備手下大將趙雲的救助,這才得以健康成長。在劉備攻取益州後,劉禪被立為太子。

    當時已經到了三國後期,一些英雄人物都也去世了,天下走勢的脈絡也越來越清楚,誰強誰弱一眼就能看出。蜀國在夷陵之戰後元大傷,在失去關羽張飛等大將後,蜀國就像一個失去了柺杖的老人一般,一路跌跌撞撞。

    劉備在去世時,就給劉禪留下了這樣走起了下坡路的大業。但是,他也給兒子留下了諸葛亮這樣足智多謀的人才,白帝城託孤一事也是催人淚下。諸葛亮從沒有放棄恢復大業的心願,他為了輔佐劉禪,寫下了字字飽含真情實意的《出師表》,大家也可以從中看出諸葛亮的忠誠,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最後,諸葛亮也死在了北伐的路上,這就意味著蜀國的最後一個支柱也倒下了。而劉禪卻沒有聽從諸葛亮“親賢臣,遠小人”的建議,他重用宦官黃皓,身邊聚集了一堆阿諛奉承的人,這讓本就搖搖欲墜的蜀漢王朝更是遭受一記重重的打擊。

    直到鄧艾兵臨城下,他才知道自己真正地面對了什麼。其實劉禪只隨意如此,原因就在於他對諸葛亮太過依賴。諸葛亮為了蜀漢王朝盡心盡力,劉禪也聽從他的話,無論事無大小,皆由諸葛亮做主。但時間長了,這樣的弊端也逐漸顯現出來。

    劉禪變得越來越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一旦遇到事情,他首選想到的不是如何去處理,而是去問諸葛亮的意見。在諸葛亮死後,他沒有人可以去問。最後就出現了寵信宦官的局面,朝堂上一片烏煙瘴氣, 他也成了亡國之君。

    歷史上那麼多亡國之君,他們的下場幾乎沒有好結果。後主李煜只因為一首詩就招惹了殺身之禍,大家都以為劉禪下場並不會很好。可結果卻跌破所有人眼鏡,劉禪在被俘虜後,還獲得了個安樂公的爵位,生活也十分富足。

    那他真的蠢嗎?答案顯然是不,他能在皇位上待了長達四十一年之久就可以看出,劉禪並不是真正的"扶不起的阿斗。諸葛亮也普經評論劉禪,說他“天資聰敏,愛德下士",可以看出,劉禪其實是有才能的。而且在其他兩個兄弟中勝出,成為劉備接班人,說明他身上有著不為人知的閃光點。

    當然,後來有人批評他樂不思蜀,這其實也是劉禪的處世之道。蜀漢王朝早已沒有了崛起的可能,如果他整天嚷嚷要恢復漢室,那他的下場肯定不會好。相反,他能夠表面上完全表達出他的不在乎,讓統治者不把他當成威脅,這也就是他能夠安度後半生的原因了。

  • 18 # 暮史朝經

    我不認同像影視劇所說的劉禪是個無能的並且還是傻乎乎的人,我感得他是在裝糊塗,因為劉備將蜀漢的江山留給他時,蜀漢已經失去的半壁江山,成為了三國中最弱小的一個,你們說說這位蜀漢君主苦苦執了四十二年他是個傻子嗎?

    作為亡國之君的劉禪沒被殺是幸運的

    蜀漢作為三國中最失被滅的國家,劉禪又作為亡國之君是很幸運的,因為中國古代諸侯國亡國之君和封建王朝最後亡國之君,都逃不出被殺的掌心。而劉禪像東漢獻帝一樣成為亡國之君後,不但沒被殺,而且還被封為“公”的待遇直到病逝。

    一個要是沒有能力的為何能執掌四十二年的蜀漢

    如果都像大家所說劉禪像導致八王之亂的晉惠帝司馬衷一樣,那麼他還能坐鎮蜀漢四十二年嗎(自從章武三年(公元223年)繼位為帝,到景耀六年投降於曹魏(公元263年)止)。

    公元223年劉禪位,由丞相諸葛孔明掌管軍政大事,而此時的蜀漢五虎將中已經失去了四位,只剩下趙雲。加上之前關羽因自傲被東吳奪去了荊州,蜀漢又在討伐東吳中損失慘重,劉備臨死前交給劉禪的江山已經是岌岌可危。

    在諸葛亮等人輔政下才稍有回緩,然而在對外與曹魏等的交戰中,國力也大力消耗,隨著諸葛亮在北伐中病逝,蜀漢更是一落千丈,劉禪也專於貪圖享樂,不理政事。後面雖然蔣琬、姜維等人的輔助也已經無力迴天,因為劉禪在後期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任用宦官專政,宦官干政一直是封建王朝最高統治者忌諱的,秦朝的滅亡就因宦官趙高干預的後果,東漢時期的衰落也是由於東漢統治者任用宦官和外戚才導致走向衰落和滅亡。

    不聽姜維之言,最終亡國

    在外作戰的姜維曾上書告誡後主劉禪,不要聽宦官黃皓之言,不用蜀漢危矣!公元263年,曹魏的軍隊已經逼及關中,姜維上書劉禪派兵調將支援。可是劉禪在黃皓的勸說人敵人不會來,劉禪因此沒當回事。最後當曹魏軍隊到達成都之外,才急起來要迎敵,可是為時已晚,諸葛瞻父子、姜維相繼戰死,手中無大將的劉禪只有出城投降,投降後的劉禪被封安樂公,直到死去。

    其實後主劉禪導致的蜀漢滅亡,並不是說由於他治國無能,只是他已經無力也迴天,就好像明朝末年崇禎皇帝從兄長明熹宗手裡接手的大明王朝一樣。縱橫劉禪的一生,他不是傻,而是他在治國、理國是一個沒有能力的人,自己從父親接手的蜀漢江山,他也沒有能力讓蜀漢強大起來,他裝傻只不過是為了有個好的晚年,諸葛亮死後,他就開始走向了墮落,再也無心去振興蜀漢,因為諸侯亮是他父親留給給他最後的希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最近有什麼好看的美劇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