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完美主義生哥
-
2 # 韓小寒233
我2017年12月份還是做外賣,我做的是麻辣香鍋,在上海寶山,純外賣,沒有堂食,所以門面也就20來個平方吧,基本上把廚房用的空間去掉,就沒什麼空間了。我說說我的心得。
其實,不管你做什麼,只要你能把你的產品賣出去,你就有機會賺錢。為什麼說有機會賺錢而不是直接說能賺錢呢?
一方面,市場競爭激烈,你剛開店需要引流,而引流一般就是低價或者免費。我剛開店的時候,周圍三公里一共五家做麻辣香鍋的,只有一家帶有堂食,並且我是個後來者。所以開業初期我沒想過賺錢,只想著少虧一點,因為我是第一次自己開店,對平臺活動規則不熟悉,第一天前三單收入幾毛錢,而且那幾個單子都是點了七八十塊錢的東西(有個單子還是美團的市場經理點的)。後面他跑過來跟我說我的活動重複了,只有營業額,沒有收入,我一看,果然是,馬上改了。
所以你要做外賣,一定要先清楚地瞭解平臺活動規則,餓了麼同理,不然你會走很多彎路,直接影響就是少了很多本該有的收入,雖然開業促銷,但是不可能成本也賠進去吧!我是運氣好,如果那個市場經理不來給我說,我都不知道我要虧到什麼時候。
另一方面,店裡的人手,一定要是熟練人手,確保分工協作,這樣子單子多的時候才能有條不紊地運作起來。如果是新手,建議先開一個平臺,熟悉操作流程,等效率起來了,順手了再開其他平臺。
再者就是,平臺的抽成。這個更重要,我剛做的時候平臺抽成差不多就17%-18%的樣子,我2019年過完年去上海,我去美團抽成23%,我直接就沒幹了,這完全是給平臺打工。因為競爭激烈,商家為了銷量價格戰很正常,這樣利潤就沒多少了,平臺一抽成,還不如去去上班!有的人可能會說,我味道好,以優質取勝,佔領市場。那我只能說你太年輕了,其實做外賣,只要你做的不難吃,又便宜,這樣就有銷量,畢竟,窮人多!經濟實惠才是普通人追求的。
還有就是成本。一毛錢一分錢都要節省下來。這個道理是我自己開店以後悟出來的。我這麼說說:我們今天去批發市場買50斤土豆,討價還價節約下來一塊錢,有的朋友可能覺得不就一塊錢嘛,沒什麼。好!那我明天用這一塊錢再去買一斤土豆,這斤土豆能賣多少錢出來?再用這些賣出來的錢再繼續進貨是不是可以進很多貨?是不是可以賣更多錢出來?如此迴圈往復,你當初節約出來的一塊錢,到了年底很可能就是成千上萬的錢,而這些錢就源於你當初節約下來的一塊錢!我可以說,如果我不自己做老闆,我永遠也悟不出這個道理,只有你真正到那個位置,你才會謀其政!所以這下明白了為什麼當老闆的大多很摳門的道理了吧!會經營起決定因素!
綜上所述,你開店需要的就是,高效的人力,合理物力,怎麼藉助平臺,產品質量,還有你所面對的消費人群,成本意識等等,一下子想不起來那麼多,只有你當老闆,你才會知道你真正面對的是什麼!
我從當初進去銷量最後一名,後來到了第二名,用了差不多八九個月的時間。生意都是慢慢經營出來的,不要想著一蹴而就。還有就是看你在什麼地方開店,各個地方市場行情不同,我的心得也僅限於上海,壓力是大。後來18年十月份家裡有事,提前回去了,19年二月份再去的,中間三個月沒開,還有好多顧客打電話問呢,啥時候營業啊。因為長時間沒開,顧客自然流失了,再加上平臺抽成太高,乾脆就不做了。
雖然當的也是個小老闆,但是真的是犧牲很多啊,開店兩年,沒休過一天假!總的來說,那次開店是失敗的,因為沒能做大做強。
多的不說了,還有很多,說是說不完的,等你面對的時候就知道了!我現在轉行做投資理財了,收入不比當初差,還是用腦子賺錢自在!
-
3 # 飛揚跋扈的小白兔
【2020年的餐飲在疫情過去之後肯定會迎來一次大的反彈消費,機會很大!】
2020年,遭遇了一場大疫情,目前各行各業的經濟都受到了嚴重影響,尤其是餐飲、旅遊、酒店等行業。
這些行業大部分幾乎處於關門狀態,一些資金準備不足的企業甚至面臨倒閉的可能。隨著疫情的緩解,各地復工安排陸續進行,社會生活在慢慢恢復正常的過程中。
餐飲業在疫情結束之後肯定會迎來一輪全新的發展機遇:
一、行業洗牌,新的格局未形成。
這次疫情對現有的餐飲行業影響非常大,可以說是對餐飲行業一次大洗牌,凡是資金儲備不足,經營口碑等效果不好的企業都面臨著被淘汰的風險,尾部企業也面臨巨大危機。
所以,這次疫情可能引發餐飲行業全面的顛覆,而這樣的時機也是新生力量殺入的最好時機。如果把握的好,可以快速崛起。往往危機對一部分人來說是危,但是,也蘊藏很多機。
二、消費者長期消費壓制,會出現消費高潮。
疫情期間,幾乎人人“隔離”,家庭以自己做飯為主,長期下來:
一方面口腹之慾受到影響,而中國又是一個喜歡美食的國家,疫情之後,必然會出現報復性補償心理,去餐廳就餐也會更加頻繁。
另一方面,加上重新復工之後,堆積的工作肯定比較繁重,很多人也沒有時間再自己做飯,從而選擇在外就餐的情況肯定會增加。
第三方面,這段時間,個人消費幾乎被隔離,疫情以後肯定會出現一些消費高峰,而餐飲肯定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三、疫情後,國家政策必然會以引導消費,促進經濟復甦為主,餐飲必然是第一消費行業。
這次疫情對中國經濟影響較大,疫情之後的經濟恢復是重點,除了儘快恢復生產,恢復社會正常生活之外,以消費帶動經濟復甦是必然的。國家肯定會出臺一些政策,促進消費,活躍市場,比如銀行降息等,以幫助經濟快速復甦。而消費的首要行業肯定是餐飲。
四、透過恢復餐飲,帶動第三產業為主的服務行業,提供更多用工崗位。
以餐飲為基礎的服務行業,可以提供更多方便、快捷,且簡單的用工崗位,幫助因疫情期間錯過了的打工機會的人員,提供一個快速找到工作的機會,從而解決實業、待業等問題,促進疫情後的就業,保障更多人獲得工作機會,同時為社會減輕負擔。
綜上所述,對餐飲行業而言,疫情之後必然會引來一輪新的發展機遇!只要能夠抓住機遇,肯會有發展。
當然,是否能夠創業成功,還要看資金、人才(包括廚師)、經營等全方位的情況。如果準備好了,是可以抓住機遇一試的。
以上觀點屬個人意見,僅供參考,不作為投資指導。
-
4 # 米子的美食情懷
外賣生意如果進駐第三方平臺個人建議。幾乎很難生存。如果自己開發外賣費用高。很多人一窩湧的想著做外賣。競爭力可想而知。不過成功的人自有成功的因素。餐飲店普遍生存能力脆弱
-
5 # 大道有李
站在當下疫情的環境看,做餐飲外賣會是一個不賠錢的生意,只要你別把產品做的太差就行。但是從長期看,餐飲外賣依然是一片紅海市場。
無論是美團,還是餓了麼,隨便一搜外賣都是一大把。現在由於非接觸的安全需求,大家傾向於點外賣。但是等疫情平息後,很多人依然會迴歸以前的生活節奏。當然,會有一部分之前不點外賣的使用者會沉澱下來,在以後繼續以低頻次的方式使用外賣。同時,做外賣的商家也多了。這就是市場的動態平衡。
餐飲原本就是一個充分競爭的無序市場。具體到火鍋、冒菜類的也是如此。火鍋、冒菜類的外賣優點是單價高,一單火鍋外賣能頂好幾份黃燜雞米飯。但是缺點也很明顯:
第一,季節因素。春夏兩季火鍋銷量低。夏天因為熱,春天是因為天氣好,大家願意外出就餐。但也有特例,最熱的時候會有一點回升。因為大家不願意外出了。但夏季的回升也跟冬天的生意沒法比。
第二,頻次低。再愛吃火鍋的人,一週能點幾次火鍋?一週一次已經算是高頻了,這方面跟快餐類產品沒法競爭。
第三,門檻低。火鍋、冒菜其實沒有什麼口味壁壘,鍋底大同小異。最後很容易陷入價格戰。
所以,我只能說餐飲外賣是門辛苦生意,至於好不好,基本看你所在市場的競爭是否激烈。
-
6 # 知行創優黃翰德
我是黃翰德,國家高階營銷師,實體經營實踐17年!
問題關鍵詞:2020年、餐飲外賣生意2020年:市場外部環境(經營週期)
餐飲外賣生意:不提供就餐空間,直接將餐飲出品外送至顧客處
我為什麼要強調“2020年”這個詞眼?!
很簡單
無論何種經營
決定是否盈利的條件
除了“經營體系”和“產品結構”
還需要找准入市時機!
也就是“切入市場”的時間點!
“2020”年,不是一個餐飲經營的好年份!
從2018年開始
國內“GDP”的增速就一直徘徊
2019年
增速“保八”勉強成功
但事實上
大部分“GDP”增速來自於“鐵公基”(鋼鐵、公共採購、基礎建設)
換言之
並非“民生”需求在上升!(總量需求並沒有增長)
“餐飲需求”就是“民生”經濟的重要構成!
總量需求不增加,也就增加了經營難度!!
哪四類呢?!
1)充飢(基本訴求)
2)解饞(隨機訴求)
3)嚐鮮(衝動訴求)
4)社交(自我價值訴求)
對上述本質認知有了理解!
你才能在餐飲經營中,“遊刃有餘”!
同樣
“外賣”也只是餐飲“業態”的種類
它也一樣是以滿足上述“四類訴求”為基本方向!
並非簡單的配送!!(單純強調“服務”)
如果你能滿足服務物件的某類“訴求”
與同行相比較
能夠做到“差異”卻有“價值感”
那麼,經營勝算會大很多!
外賣訴求主張決定成敗我經常見到媒體上所說:
“某某外賣平臺提成高,壓榨商戶,導致商戶盈利少”
好似乎,餐飲商戶從事外賣業務不盈利,平臺是罪魁禍首!
平心而論
我認為這是一種“形而上學”的觀點!
首先:
平臺採取“自願”原則
並沒有“強制要求加入平臺”(你可以選擇不加入)
其次:
外賣平臺上的商戶有賺有賠
為何你就是那位“賠錢”的商戶呢?!
不從自身找原因
強調客觀條件
這本身就是一種“不願面對現實,不願變革自我”的表現!
與“懦夫”無異!!
你靜下心來會發現!
外賣上的餐飲各異
有賣“煲仔飯”的
也有賣“蓋澆飯”的
當然
也有賣“炸雞”的
更有賣各種“小食”的
我經常與市場上各類餐飲商戶交流
事實上
外賣最難做的就是“各種飯”(基本都是賺個“辛苦錢”)
最賺錢的是各種“小食”
究其本質原因!
外賣要賺錢!
一定要選擇“非充飢”的業種
或是“解饞類”(臂如:“炸雞”)
或是“社交類”(臂如“火鍋”)
或是“嚐鮮類”(臂如“海鮮類”)
2020年,“充飢類“的餐飲外賣必然衰敗!(大環境使然)
外賣永遠是堂食的補充有人會駁斥我的這種觀點!
我可以理解
當你仔細研讀餐飲市場後會發現
但凡餐飲外賣做得“風生水起”的餐飲商家
必定具備三個條件:
1)有自己的訴求主張(品牌文化)
2)有自己的實體門店(或“中央廚房”)
3)外賣營收只是其“堂食”的有益補充
你如果質疑
請開啟你的外賣平臺“APP”
分門別類
把餐飲各品類排序(銷量/口碑/推薦指數)
仔細研讀
必然證實我的上述觀點!!
(以前是自由職業者數量龐大)
充飢類的外賣必然需求銳減
把外賣價值訴求轉向“解饞”、“嚐鮮”、“社交”三大類
經營業績一定不會令你失望!
拭目以待!!
翰德經營每一篇 賦能成長每一天!
-
7 # 中和殿食悅
沒有強大運營能力的,
沒有完整供應鏈支撐的,
沒有行業經營管理能力的,
沒有行業團隊和培訓能力的,
沒有能力建立中央廚房的,
沒有能力打造連鎖體系的,
沒有足夠資金擴張市場的,
不具備上述任何一條的優勢,
就千萬不要進入餐飲行業,
餐飲行業已經變得更專業化,更資料化,餐飲業已經不是投機的行業,行業洗牌持續進行中,能堅持3年的餐企已經越來越少了!
-
8 # 程霄說
另外,外賣雖然看似比之前好一些,但別忘了 很多實體店關門的估計都在考慮外賣。所以競爭不會少,而且大家還有顧慮,等疫情過去後估計會好很多,但可能選擇到實體帶走。
外賣一直被人詬病是因為很高的抽成,比實體店房租算下來有時候還高,賺不了多錢。
但是很多實體店需要開外賣,是因為是個補充,也是個廣告,有利於線上自己社群的培養和服務。
我覺得把自己的線上社群做好估計比外賣還強。
光做外賣我是感覺有點不靠譜。
-
9 # 五花肉SAS
2020年的餐飲行業經歷了這次疫情的打擊,在結束後,會出現一場大洗牌,一些小的,資金不足的餐飲品牌會隨著這次洗牌逐漸消失,同時也會有很多新的餐飲從業者加入進來
這次疫情期間,人們習慣了在家吃飯,習慣了不聚餐,習慣了不點外賣這種習慣在疫情剛剛結束還是會維持一段時間,但是相對比堂食,外賣的恢復速度要更加快速
目前各大平臺對於送餐人員的健康、交通工具的消毒都做的很完善,疫情期間也沒有出現外送人員傳染的案例,因此這就讓大家很放心
疫情結束後,大家已經吃了塊一個月家庭美食了,但是各種夜宵會一直吸引著大家,烤串、小龍蝦等美食,不能去店裡吃,那麼就透過外賣來解決,因此疫情結束後外賣會回覆的非常快,甚至會出現一個爆發性的增長,而工作日的午餐,為了避免去人員密集的餐廳吃飯,就會決定透過點外賣來解決工作餐,對於外賣行業來說,今年還是一個不錯的時期
-
10 # 餐議院開心一哥
2020年做外賣生意好壞是你自己決定的,外賣市場是增長的,外賣流量不會減少。但外賣市場競爭慘烈,是一個劣幣驅逐良幣的市場環境,想賺錢也很難,你必須做到菜品定位準確,價效比高,製作簡單,有獨特的賣點,口味被大部分顧客認可 。
-
11 # 汪大俠的美食傳奇
建議你2020年不要從事餐飲生意,行情太差,有人說19年是過去十年最差的一年,是將來十年最好的一年,還是有點道理的,19年經濟行情持續低迷,20年又在年初爆發疫情,對實體生意打擊是相當大的,餐飲外賣本來利潤就非常薄,換在平時都不好乾,何況現在,建議2020年後再依據市場行情選擇合適節點入市。
-
12 # 長沙破店曉恰
純做外賣的話,看你產品毛利,毛利不高的情況下等於就是跟網站在打工;除非你的產品過得硬,而且口味方面比較獨特,現在估計這樣的產品比較少;
另外:無論怎麼樣,外賣行產品終究差點味道,不管好不好吃,因為從出餐到客戶手中有一個時間差,這個時間差會讓食物的口味產生變化,絕對沒有堂食的口味地道;如果你解決了這個問題,那別說開外賣店了,就是收餐飲門店培訓技術你都牛逼到不行;外賣的客戶絕大多數真的只是為了果腹,極少數人點外賣是為了聚會什麼的!所以就出現現在很多商家打價格戰,食物做出來也不太講究什麼口味不口味,只要便宜能吃飽就成;做吃的除了講究利潤還是要講道義,有些食材雖然便宜,但是真的不建議為了那點利潤而....!
所以你覺得外賣好不好做?最後還是要看產品味道跟價格
-
13 # 肉痴火鍋外賣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因為疫情的衝擊,從1月底開始到3月中旬所有餐飲店、大型商場均為關閉狀態,成為疫情影響的重災區。
相信對於外賣應該是非常熟悉的,畢竟如今現代人的生活幾乎是離不開外賣的。而中國外賣市場經過幾年的迅速發展,外賣產業鏈逐步完善,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的市場與較為穩定的競爭格局。根據網經社監測資料顯示,2018年中國線上外賣行業交易規模達2480億元,較2017年的2096億元同比增長18.3%;中國線上外賣行業使用者規模達到4.06億人,相比2017年的3.1億人增長31%。
而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更是給外賣市場一股強大的推力。美團從推出“無接觸配送”基礎上升級推出“無接觸安心送”。餓了麼則是持續實施最高等級的衛生安全舉措,對騎手、餐箱、配送車輛、站點等消毒措施全面升級,並進行專項督查。越來越多的群體開始選擇外賣,接受外賣。
純外賣之前大家的瞭解中可能就是快餐、速食之類,而現在外賣越來越偏向家庭聚餐、公司聚會、朋友聚餐等等,越來越多的餐飲搬上了家庭或者公司的餐桌中。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
回覆列表
2020年不適合做餐飲,新冠疫情對餐飲業打擊很大,上半年很難恢復,本身餐飲業就不好做,除非有成功經驗,擴大規模開分店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