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嘬口辣條

    被父母的期望,都來源父母無限的期待,過高的期待,沒有經過小孩的允許擅自放高期望,結果小孩並不是自己以為的,去還要告訴小孩“我很失望”,這樣小孩更自卑,內向,但是內向不是錯,給小孩建立自信最重要,只要用心理解小孩,去愛小孩,她就是快樂的小孩,幸福的小孩。

  • 2 # 納蘭明心

    不是一般情況下,而是很多情況下,孩子的童年被父母奪走了。

    孩子的童年離不開父母,而當孩子還在童年的時候,父母有很多事情要去處理。

    到底什麼樣的童年才是一個美好的童年?父母能不能給一個孩子童年以美好呢?

    這個問題才是我們作為父母要考慮的問題。孩子只有在沒有童年的時候才會去想起童年。父母又何嘗不是呢?

    我從兒時童年而來,我現在正在經歷兩個孩子的童年。每個人的童年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參照,也無法效仿。

    我們為人父母者不能只從自己的角度去考慮孩子的童年,我們也得從孩子的角度去理解童年。

    我出生於湘西南一個小山村,有時候我覺得自己的童年很美好,有時候我又覺得我的童年一團糟。矛盾的心情伴隨我記事起到現在。

    現在我會這麼認為:童年沒有人可以可以奪走。

    童年如其他歲月,只是一段歲月。

    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做父母的,一方面要考慮自己,一方面要考慮孩子。

    人生的考卷,沒有人可以打一百分。沒有人是百分百完美的父母同理,也沒有百分百完美的孩子。

    童年不止屬於孩子,其實那也是父母的童年,那也是與每一個孩子童年息息相關的一切人的童年。

    孩子的童年,如每個人的人生。

    作為父母,固然希望孩子童年快樂無憂。可這做不到啊。

    能做的就是,無悔。

    如何無悔?盡力而為!如果一生只做一件事,父母可以全力以赴,但是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這個階段,不可能只做一件事情,因此,父母在每一件必須要做的事情上全力以赴了,就是做到無悔了,無愧於心了。

    孩子的童年,更多是父母締造的,但是孩子將來回憶起來的童年,是孩子自己締造的。

    這就像同樣一件物品,因為角度不同,看見的也不一樣是一個道理。

    總結說來,孩子的童年,是被父母奪走的,也是父母給予的。再衍生一下,孩子的童年,是父母和孩子共同的。

    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 3 # 淮安拼搏的大叔

    童年本是讓人最懷念最快樂最天真無邪的時光。可是現在的孩子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除了學校有正常的學習之外,課外還有上不完的輔導班,學習班,興趣班等等。寒暑假也不例外,所以孩子的童年快樂被無情的剝奪掉了。

  • 4 # 司馬小瑞

    我是一名90後,你的問題讓我回憶起我的童年時光,我是8歲才開始上學的,所以童年時光也特別多,上學的時候教育還不像現在這麼多元話,所以還是有很多的童年回憶!

    而現在隨著時代發展,大部分孩子從三歲就開始接受學前教育了,還有一部分會接受的更早,現在的學生從一年級開始的課程都特別的多,而且有好多的家長,都幫自己的孩子辦了很多興趣愛好,和各種的補習班!而且還有很多的孩子的興趣班,並不是自己的興趣,主要是因為現在的人,越來越虛偽和更多的攀比心!這樣的性格也不能說不好,現在我們的國家發展的多麼迅速啊,誰都不想做更早淘汰的人!

  • 5 # 蘑菇貓仔仔

    每個小孩的童年都希望是美好的,幸福的充滿快樂的。試問,現在又有多少孩子的童年是這樣的,又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樣的局面呢?

    處於童年期的孩子,往往會被父母認為是不聽話,不懂事,無理取鬧。總覺得等長大了就好了。殊不知,可能這種不聽話,不懂事都是孩子為了尋求父母的關注而故意為之的。而這種忽視,會被孩子認為是不關心,不喜歡。父母不要以為給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就是對孩子好了,父母更應該注意孩子內心世界,情感的缺失。你可知,當你們父母在吵架時,在孩子心裡留下了怎樣的傷痕?

    希望所有的父母對孩子多一點關注,多瞭解瞭解孩子的內心,讓孩子有一個快樂,幸福的童年!!!

  • 6 # 五月依依育兒

    孩子的童年是美好的,出生在現在的社會,其實孩子們很幸運,因為物質生活提高了,但是孩子們也很累,因為壓力太大了。

    那麼孩子的童年到底被什麼奪走了呢,我是一位五歲孩子的媽媽,分享下我的想法吧,

    現在的孩子童年感覺確實少去了很多應該有的童年的樣子,主要都被這些佔據了童年的時光。

    1:父母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的理念

    很多父母,其實除了給孩子物質的滿足,更多的也更關注教育。

    但是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每天也是和孩子奔走於各個興趣班補課班,弄的孩子可能對有些班興趣點並不高、但是迫於無奈,只能隨著父母的思想來。

    2:手機網路的吸引

    記得我們小時候,晚上寫完作業,天氣暖和還能和小夥伴一起出去玩,現在的孩子,也許是父母都愛看手機,弄的孩子有點時間了,也變成了手機迷遊戲迷。

    孩子的童年本該是歡笑無比的,在大自然裡放著風箏,看螞蟻搬家,感受微風的愜意,聞著泥土的芬芳,享受著親子的高質量的陪伴,和小夥伴歡快的做著遊戲。

    那麼作為父母,如果真的為孩子好,就該選擇科學育兒,給孩子一個美好的快樂童年。

  • 7 # 丫兔育兒

    童年對每一個孩子來說都只有一次,是他們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之一。童年的孩子是無憂無慮的,是天真無邪的。然而現如今的孩子們在小小的年齡就承擔了太多的競爭,擔負起了太多的期望。我們看到現在的孩子們似乎失去了童年。孩子們變得似乎沒那麼快樂了,他們的童年似乎被奪走了。那麼孩子的童年是被什麼奪走了呢?

    奪走童年的首推補習班、興趣班。從小學開始甚至從幼兒園開始,孩子們就面臨著各式各樣的補習班或興趣班。美術班、舞蹈班、跆拳道班、武術班、閱讀班、寫作班、英語班、音樂班等等,甚至連許多大人都不太瞭解的計算機程式設計班都面向了剛剛步入學堂的小孩子們。並且很多孩子並不是只報了一個班,而是要同時面對兩個、三個甚至更多的課外班。可怕的是,有些興趣班並不是孩子感興趣的,他們學習起來並不快樂!被不快樂的學習佔據的童年,又怎麼會是快樂的童年呢?

    其實補習班的目的在於補強學習的弱項,興趣班的關鍵在於興趣。並不是說這些課外班不好,相反如果是孩子感興趣的,喜歡的。給他適當培養一下反而能讓孩子感覺到快樂,並且會讓他的童年更加的充實。問題的關鍵就在一個“度”上面,適度是非常重要的,超越了“度”就會帶來壓力和負擔。

    父母的忙碌,是奪走孩子童年的另一個罪魁禍首。孩子為什麼會感覺到不快樂?那是因為他沒有感覺到被愛。很多農村的孩子都是留守兒童,父母長年在外打工,自己只能和爺爺奶奶生活。而即使是城市裡面的孩子,有時候也面臨著父母工作忙,顧不上他們的情況。其實父愛和母愛是替代不了的,缺乏父愛和母愛的童年往往是不快樂的童年。

    當然因為要照顧生計,大人們是不可能完全放棄工作去陪伴孩子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工作之餘多給孩子一些關注。在外地的,多和孩子通通話、聊聊天。在孩子身邊的,休息的時候少玩些手機,多陪陪孩子。只有有父母陪伴的童年,才是一個完整的童年。

    其實不論是哪一種生活方式,只要感受到足夠的愛,童年就一定是幸福和快樂的。而給他愛的最好方式就是陪伴。抽時間多陪陪孩子吧,因為童年很短。再不去陪他,他就要長大了。

  • 8 # Lily就是我

    你好,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童年,我們一般認為應該是快樂和幸福,可真正的童年是各種元素的組合,有好奇,有幻想,有恐懼,也有憤怒和悲傷。孩子在成長中是有壓力的,而這種壓力來自於哪裡,是什麼讓他們有了這樣的童年?童年被奪走了是我們以快樂評價童年,才有了這樣的想法。事實上各種滋味並存才是童年。如此說來,孩子的童年並不容易。

    第一,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因為父母,孩子來到這個世界,在這個他們一無所知的世界裡開始探索。父母是他們自生下來開始接觸最多的人,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我們說,做父母其實並不容易,但做父母卻是不需要任何考核的。所以,孩子的童年所承受的各種元素有一部分是來自父母。

    第二,社會是我們的大環境。

    人與社會是分不開的,人類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社會也在影響我們,為了更好的為社會這個大家庭做出貢獻,讓自己在這個社會中更有價值,每個人都會拼了命。俗話說,苦盡甘來。這是我們不得不去面對的,區別只是每個人對待“”苦”的認識不同,因而感受也不同。

    第三,一些不良因素導致。

    如果所有的一切都是在積極樂觀中發展變化的,那麼就不會出現那麼多社會問題。現實比較殘酷,我們的社會這個大環境中是有些不良因素的,而人們的解讀也不同,所以,對待孩子也有了很多影響,他們的童年便在這樣的影響下度過,童年有了很多焦慮,只能是父母和老師伸出援手去和孩子一起戰勝童年的焦慮,而不是加重這樣的焦慮。

    綜上所述,孩子的童年也是人生的一部分,是人生就會有酸甜苦辣,有些東西不會因為是童年就會繞道而行,真正的童年是戰勝這些成為一個強大的人。

  • 9 # 藍蘭的小城生活

    被“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給剝奪了更多快樂。我們小時候六歲幼兒園,七歲一年級,現在三歲甚至更小就上幼兒園或者年齡更小。以前考90分就是好學生,現在考90都是倒數,一般都是雙百……你家會彈鋼琴,我家就得會小提琴。你家會跳舞,我家就會跆拳道。你家會畫畫,我家得會下象棋。你家參加比賽得了獎發個朋友圈,我家也得去參賽拿個獎不然沒得曬。上完課內上課外輔導,英語不好補英語,作文不好補作文,字要好看還得課外上個書法班,孩子被各種時間佔據,哪裡還會有有趣的靈魂。

  • 10 # 睿航媽育兒

    孩子的童年被誰奪走了,其實不能說奪走!

    有一下幾種情況:

    1.農村現在的父母,陪伴在孩子身邊少了,出去打工,很多都是留守兒童,跟著爺爺奶奶。

    2.有少數的媽媽在家陪孩子,也是各種補習班,特長班。

    3.城市裡的家長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特長班,為的是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所以,不關是農村還是城市,孩子們的學的東西比以前多了很多。

    其實也會呈現出很多問題

    如果家長沒有學習,不瞭解孩子的性格,還是用以前的養育方式教育孩子,孩子就會有很多問題,因為現在焦慮的家長比較多,壓力大。所以,有時候會把自己的情緒,發洩到孩子身上,孩子也就成了出氣桶。

    以下列出幾點

    1.跟爺爺奶奶帶的孩子,學習、習慣、興趣各方面都沒有培養起來,因為爺爺奶奶比較疼孫子,所以會溺愛孩子,孩子要什麼給什麼,看電視,玩手機沒有節制。這

    這個時候挺省心,孩子不哭不鬧,但是隻要一點沒有滿足孩子,孩子就發脾氣,所以六歲之前一定要把孩子的習慣培養好,因為六歲之前,是人格培養的重要關鍵期,過了六歲再培養,就要花費很大的力氣了。

    為什麼孩子到了青春期,有些家長就說,孩子特別不聽話,叛逆,跟你對著幹。這就是六歲之前你沒有給他做好規矩,你沒有好好陪伴他,沒有無條件的愛給到他,所以孩子到了青春期,突然發現孩子變了,變得好可怕,這就是青春期之前,所留下的問題。

    2.媽媽陪伴的孩子,現在基本上都是媽媽在家帶孩子,爸爸不經常在家,媽媽有時候會有情緒,特別是陪孩子寫作業。

    有一句叫,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不寫作業還好,家裡還算太平,一到孩子寫作業,親媽變後媽。

    我是深有體會,因為我陪我家大寶寫作業的時候,就是這樣。當時的脾氣上來就控制不住了,我發脾氣的時候,大寶特別害怕,什麼話都不敢說,孩子特別可憐,眼睛一直看著我,發完脾氣又後悔。

    我突然發現,我怎麼那麼像我爸,我小時候寫作業,我爸就是發脾氣,當時的我,腦子裡一片空白,特別害怕。我才意識到,那一刻,我特別像我爸。

    我小時候特別討厭我爸的脾氣,但是沒想到,越不喜歡我爸的地方,我卻變成了那樣。後來接觸到了家庭教育,真的是徹底改變了我,透過學習,我才知道,孩子所有的問題,都是家長的問題,家長的優點和缺點,孩子身上都會有,自己越不喜歡父母的地方,自己偏偏活出了那樣。

    所以,家長一定要先了解,孩子成長的每個階段,給到孩子無條件的愛和引導。任何事業的成功,都無法彌補教育孩子的失敗。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家長是永遠不會下崗的工作崗位。只有透過學習,才能改變孩子的原生家庭,才能把痛苦的根源切除。

    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夫妻相親相愛,孩子才會有安全感,孩子才能活出自己,成為自己,孩子不優秀都難!

    家長要珍惜陪伴孩子的時光!

  • 11 # 張痞

    童年我們的童年

    童年本應是一生中最美好、最快樂的時光,而如今卻變得如此沉重,充滿了壓力、緊張,甚至絕望,父母對我們教育方式的不當,學校做不完的作業,社會給予價值觀的扭曲造就了他們浮躁的心態等等現象。

    所以捍衛童年是全社會的責任,我們必須承認兒童具有與成人一樣的獨立人格,而不是成人的附庸,承認並尊重童年生活的獨立價值,而不能僅僅將它看做是成人的預備,應當為其提供與身心發展相適應的生活,兒童個人權利、尊嚴應當受到社會保護。

  • 12 # 依然媽媽咪呀

    童年只有一個,我們要好好把握,當孩子回憶童年時我希望都是快樂的。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孩子似乎失去了那份純真美好,是什麼原因呢?

    一,每個父母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願,所以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年紀小小卻報了一大堆學習班,每天都在被動中學習,使孩子缺少玩耍的時間。

    二,現在都說養娃不容易,所以很多父母都會選擇先賺錢再陪小孩,把孩子留給爺爺奶奶,等錢賺夠,孩子也長大了。孩子的童年有父母的陪伴才是完整的,多陪陪孩子,即使是默默的陪伴,孩子也會開心。

    三,隨著科技的發展,網路開始走進我們的生活,孩子們不再抬頭看看世界的美好,而是小小年紀就成了低頭族,沉迷在網路世界,戴上了厚厚的眼睛。

    四,父母老是因為髒而限制小孩子玩,讓孩子不能玩盡興,其實只要孩子玩的高興,做家長的就不要破壞,只要讓孩子注意安全,玩完記得洗手就好了。

    要讓孩子有一個美好的童年,就要讓孩子享受成長的快樂,平時可以陪孩子做遊戲,帶孩子去動物園,開闊孩子的視野。多聽聽孩子的心聲,順著孩子的心走,但也絕不是寵溺著他。做一名合格的父母,一起為孩子的童年灑滿Sunny!

  • 13 # 奇思妙想中大獎

    以前孩子童年生活條件雖然很苦,但每天都開開心心的,除了吃,就是各種玩?現在的孩子雖然物質條件好了,但從小就是各種興趣班,等上了學堂,就是各種輔導班,一點玩的時間都沒有。。

  • 14 # 逍遙278981327

    現實是殘酷的,為了更好的活著,人們失去了太多太多,孩子的童年也是如此。

    首先,在當下競爭異常激烈的今天,沒有能力就吃不上飯,沒有實力就立不了足。為了孩子以後生活的更好,家長們把孩子的起點都抬高了。學習要好,素質要高,身體要棒,無形中把現實的殘酷無情轉變成了孩子的壓力。

    不學習就沒有出路,有出路就得努力學習。孩子的課程安排的滿滿的,作業一摞摞的,輔導班一節節的,還有一項項的特長,幾乎佔據了孩子所有的時間。

    其次,隨著時代的發展,電子產品的出現也成為奪走孩子童年的罪魁禍首之一。“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手機、電腦的出現,意味著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給人們提供了方便,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困惑。

    手機、電腦像是一個磁場,又像是毒品,它吸引著每一個人,特別是自制力差的兒童們,都想玩這些東西,有時間就被這些東西佔據了。

    還有一點就是,人們彼此都住進了高樓大廈,有的孩子上下學還得爸媽接送,夥伴之間的聯絡也不是那麼方便,很難湊到一塊,所以,沒有夥伴的童年也不是童年。

    童年只有一次,失去童年的孩子就等於失去快樂,願天下所有的孩子童年同樂。

  • 15 # 興欣妍燁

    童年 應該是充滿童真和童趣 本應是簡單無憂 開心快樂的生活成長 但生活在當下的社會里 孩子的童趣童心正在被高科技與攀比心剝奪 從小就要在父母不輸在起跑上的心態下 去接受各種課外培訓班興趣班 要不就是沉迷手機 平板 電腦裡的各種遊戲 再也找不到往日孩子們的那種純粹的快樂 本該擁有的天真無邪 簡單純潔的童心 也隨著社會的進步被進化了 都說房子越近距離越遠 隔著門的鄰居也能互不認識 父母工作越來越忙 沒有多餘的時間陪伴孩子成長 即使有也不會過多的陪伴 因為大人也是低頭族

    幸好我的孩子還算幸福 因為我一直陪著 假期也會帶孩子去外走走看看

  • 16 # 犬子呈祥

    誰扼殺孩子童年,關鍵在誰?可以是人或事情或是環境。每個人都有童年,關於童年的回憶都各不相同。就零零後的孩子來說,我感覺是讓電子產品和攀比教育毀了的。孩子本該是無憂無慮的年紀,適當的玩耍,看看課外書。可是,現在的孩子們都在幹啥?無休止的校外輔導,好不容易有點空,都忙著玩王者榮耀跟吃雞了。

  • 17 # 頭腦有點熱的電子君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我不是槓精,只是參考一下國外同齡的孩子在做什麼,大家可以對比看一下。

    1.小學階段

    美國放學時間:下午3點

    放學後孩子一般會出去打球

    中國孩子放學時間:下午4點半

    放學後一般是回家做作業。

    2.初中階段

    美國放學時間:下午3點

    放學後一般是參加課外活動或者運動或者社會實踐

    中國孩子放學時間:下午5——6點

    放學後一般是寫作業,並且已經帶上了厚厚的眼鏡

    3.高中階段

    美國放學時間:下午3點

    美國的孩子大多開始訓練肌肉,一部分考了文科,但大多數仍在運動(打球等);

    中國小孩放學時間:沒有固定放學時間,一般都是晚自習到晚上

    放學後在為高考不停地奮鬥,基本很多人都要熬夜,殊不知此時正是生長髮育最重要的時期。

    所以,一目瞭然,這是我們應試教育的原因,但是這種大環境我們是無法改變的,能改變的就是要在這種環境下多運動,多出去,儘量不要一回家就做作業到深夜,孩子既失去了天性,也失去了健康!

    很現實的一個直接表現就是說國足為什麼看不到希望,因為你看現在5—10歲的孩子放學後在幹什麼,很少有人去踢球,可是10年後,若是足球運動員,那個時期將是他的當打之年,所以,看現在孩子在幹什麼,你就知道10年後中國國足的水平是什麼。

  • 18 # 戲精守護

    是誰扼殺了孩子的童年?我覺得是家長,學校當然還有孩子自己!!!

    首先是來自家長的壓力。無論出於各種原因,但給孩子帶來的壓力是不可否認的,有些家長是為了讓孩子全面發展,給孩子報了各種興趣班,但瞭解孩子真的對是否這些興趣班有興趣呢;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不偏科,給孩子報的英語、數學、作文輔導班;有的家長為了拔高孩子成績,給孩子報的奧數班等等。我最不喜歡的一句話---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其次是學校,我有好幾個朋友家的孩子才上初中,每天放學之後,除了吃飯和洗漱的時間,其他都在寫作業,每天到十一二點,我之前也很理解不了,但他們給我說了作業量以後,我也無語了!

    第三,孩子自身也有問題。有些孩子存在自制力薄弱,在這個網路快速發展的時代,各種誘惑從各方面侵襲著孩子,會讓孩子在不知不覺間就受不了到影響。

    我家孩子現在還小,我也考慮過這方面的問題。在孩子小學階段,我不會刻意去要求他要學習怎麼怎麼好,考班級多少名,我只要求他能夠掌握學到的知識就行了,儘可能留更多的時間給孩子自己去安排,他的童年,我願給他畫好的圖紙,我想給他一張白紙,讓他自己去繪畫,當然,必要的時間也要給予幫助和指導。我不會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但如果孩子有意願去學習,去發展自己的愛好,我也會大力支援的。同時我會盡我所能的帶孩子多出去走一走,開闊孩子的眼界,拓寬孩子的思維。

  • 19 # 白蟒山之草

    認為孩子童年被扼殺的,不知從哪裡得到的結論。

    從中國的幾十年發展來看,我的父母都是八十歲以上的,他們給我講述的童年是五歲就要出去放牛、撿牛糞,沒有任何學習機會;我們這一代是五十歲左右的,小時候溫飽剛剛解決,距離吃好差距太大了,像樣的玩具我是沒有過的,現在的孩子絕大多數吃穿不用說了,配套的玩具也不會少,打罵等相對較遠,對孩子的愛由於孩子少、生活程度的提高几乎達到了每個家庭歷史上的最高程度,何來扼殺童年之說?

    我認為家庭的無度溺愛與對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的想法是扼殺孩子童年的真正元兇

  • 20 # 叮咚倆寶

    現在的孩子真是累,不光孩子累家長也跟著累,孩子寫不完的作業,背不完的古文,上不完的輔導班,再加父母攀比心強的興趣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適合約會時候穿的裙子 ?想要簡約大氣上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