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言者青青
-
2 # 西門白甫話三農
有人回答得非常複雜,氣象學、陰陽學等方面論證說明,但網友們看了仍一頭霧水。
其實很簡單。首先要理解“絕日”的“絕”。絕在這裡是“盡”的意思,就是“盡日”,結束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一年四個季節開始的一天,“絕日”放在這個語言環境裡,就是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最後一天。
“立春”的前一天是冬季最後一個節氣“大寒”的最後一天,過了這天,就是春天了,所以,這一天就是冬天的結束日,也就是“絕日”。
“立夏”的前一天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穀雨”的最後一天,過了這天就是夏天,所以,這一天就是春天的結束日“絕日”。
“立秋”的前一天是夏季最後一個節氣“大暑”的最後一天,過了這天就是秋天,所以,這一天就是夏天的結束日,也就是“絕日”。
同樣,“立冬”的前一天是秋季最後一個節氣“霜降”的最後一天,過了這天就是冬天,所以,這一天就是秋天的結束日,也就是“絕日”。
總之,一句話,“絕日”就是“盡日”,結束日,就是春、夏、秋、冬四季的最後一天。
-
3 # 澹奕
《玉門經》記載:四絕者,四立前一辰也。
“四立”就是立春、立夏、立秋與立冬,而這四個節氣的前一天,稱作“絕日”。
立春木旺水絕,
立夏火旺木絕,
立秋金旺土絕,
立冬水旺金絕。
這裡所謂的“絕”,意思是說與上一個季節絕別而已,接下來就是新的季節更替了。
立春的時候,大地回春草木興發,冬天的水就絕了;
立夏的時候,豔陽高照氣溫驟高,春季的木就絕了;
立秋的時候,涼風漸起落葉紛紛,夏季的熱就絕了;
立冬的時候,天寒地凍萬物蕭瑟,秋季的金就絕了。
立春、立夏、立秋與立冬都是一個季節的開始,所以這四個節氣的前一天,都是上一個季節的最後一天,自然也就是所謂的“絕日”,這裡的絕日只是說終結斷絕而已。
上古時代的人們,透過對於自然規律的變化還有天體執行的奧秘,從中將一年分成了二十四個節氣,也就是如今大眾熟知的節氣。
人們將春分、秋分、夏至、冬至這四個節氣的前一天,稱作是“離日”,而將立春、立夏、立秋與立冬的前一天,稱作是“絕日”。
《玉門經》:離者,陰陽分至前一辰也。
這裡所謂的“分”,指的就是春分與秋分,而所謂的“至”,就是夏至與冬至,至於所謂的前一辰就是前一天,離日共有四個,因此稱作是“四離”。
春分前一天稱作“木離”,夏至前一天稱作“火離”,
秋分前一天稱作“金離”,冬至前一天稱作“水離”。
在古代,一直都有“日值四離,大事勿用”的講究,意思也非常明白,那就是四離之日,所有的重要大事情都要放一放,不能在這個時候做。
除了四離,還有就是四絕日,也就是立春、立夏、立秋與立冬的前一天。
一年有四個絕日,在古人看來,四絕日與四離日一樣,都是陰陽轉換變化的關鍵日子,因此都是陰陽不平衡的不吉利的日子。
四絕之日,出遠門、出征之類都是非常忌諱的,不能夠進行。
其實,無論是四離還是四絕的說法,主要的目的,其實都是想要提醒人們,在生活之中應該記住一些比較特別的重要日子,應該遵循自然規律生活。
四離之日,乃是四季的開始,而四絕之日,乃是季節的終端,古人講究綿綿不絕,非常害怕事物有窮盡之時,所以認為這是很不吉利的日子,因此避開四絕日辦事。
去年的時候,出現了這麼個說法,那就是“臘月二十九絕日,三十日立春,春聯要在二十八完成,二十九跟三十日不能貼春聯”。
然而實際上,由於農曆的轉換變更,有時候立春在正月或者臘月的時候出現,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並沒有什麼臘月二十九不讓貼春聯的說法。
傳統節日與二十四節氣,有時候的確會撞在一起,但這只是曆法上的問題出現的巧合,也不算是什麼稀罕少見的事情,再者四絕日等講究,因為時間流逝很多人都不記得了,沒什麼忌諱。
古人覺得,四離日與四絕日,都不適合出門、上官、赴任與婚嫁,添人口與遷居都不行。
所謂“打春前一天不出門”,意思就是說主管與領導們正在換人輪替,這個時候有些事情是沒有人來管的,神仙們也是如此,所以“絕日子不能出門辦事”。
無論四離還是四絕,還有其他的各種時間日期上的忌諱說法,都只是古代流傳下來的一種傳統風俗而已,信不信全都看個人,對風俗文化習慣,要理性對待,選擇性繼承。
-
4 # 卡季奇文化
中國的星象文化源遠流長,上古先民順應農時,透過觀察天體執行、依據“斗轉星移”制定了二十四節氣。
24節氣是上古農耕的產物,是“干支力”表示自然規律變化的特定節令。經過流傳演變至今,其反映了太陽週年視運動,也因此24節氣在公曆的日期是相對固定的,二者前後不差一兩日。
一:二十四節氣中的“四立”、“四絕”二十四節氣中,有“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而這四個節氣的前一天,即是“絕日”,四個“絕日”統稱“四絕”。
那麼為什麼一年24個節氣中,只有“四立”才有“絕日”呢?因為這四個節氣分別都有結束和伊始之意。
是一個季節的結束,也是另一個季節的開始。
▶“四立”&“絕日”
按照五行陰陽學說,立春過後木旺而水則絕,立春是二十四節氣的第一個節氣,意味著新的輪迴的開始,萬物復甦,一切更生;
立夏後火旺則木就絕,夏季的第一個節氣,意味著春天結束,夏天開始,萬物開始進入旺盛生長的季節;
立秋後金旺則火就絕,秋季的第一個節氣,秋天的開始,一年中的轉折點,不管是整個自然環境還是萬物都逐漸開始弱化、減少,從茂盛轉向成熟或者蕭索;
立冬後水旺則金就絕,表示進入了冬季,“冬”有終之意,意味著萬物開始收斂,進入了修養生息、收藏的時候。
綜上之意,就是為何把“四立”的前一天稱為“絕日”的原因。
二:24節氣中的“分至”和“四離”二十四節氣裡面除了“四立”比較特殊之外,還有“分至”的意義也是比較重大的。
分至就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統稱,簡稱“二分”、“二至”;這四個節氣的前一天叫“四離”,即“離日”。
▶“二分、二至”&“離日”
為何說“分至”在二十四節氣中也是特殊的存在呢?如果說“四立”代表了四季的開始,那麼“分至”就是四季的中點。“二分、二至”是反映太陽直射點回歸運動的節氣。
①二分
《明史·歷一》有言:“分者,黃赤相交之點,太陽行至此,乃晝夜平分。”簡單而言,就是在春分和秋分這一天,晝夜的時長几乎是一樣的;另一個含義就是“二分”這天剛好一半一半,平分了季節。
②二至坊間有“冬至一陽生、夏季一陰生”的說法,但這樣的“陽”並非陰陽之說,是指太陽。夏至這天白晝最長,至此太陽南行。古言:“日長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極也,故曰夏至”。
冬至也有日短至之稱,意思是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至此太陽北迴。在傳統文化中,干支時間與方位以及八卦是聯絡在一起的,冬至的界定亦是。
為何叫“離日”?陰陽五行學認為“二分、二至”是陽氣和陰氣的升降差異,在這一天的前一天是為“離日”。二分的前一天是:木離、金離;二至的前一天是:火離、水離,統稱“四離”。
三:諸事不宜,亦是“絕日”的成因絕有斷、窮盡、不再接續的意思。因為“四立”的含義,那麼也就不難理解,為何這前一天叫“絕日”了。按照玄學的說法,四離日和四絕日,恰是四季交替,節令轉移、陰陽雜亂之時。所以這一天是“諸事不宜”,民間會把這一天定為“不吉之日”。
因為這四天,不宜遠行更不適合出軍,那麼平日裡的婚嫁、好事就更不適合訂在這一天了。
“絕日”聽起來就有些可怕,但絕非吹噓媚眾之說,否則平日裡辦事,也不會求一個“黃道吉日”了。在擇日術數文化裡面,“四絕日”和“四離日”是絕不會被選用的,不信你想想看。
-
5 # 順風順水世家
無文化就不要亂做故事。"絕日″是代表上個節日到此日絕止了,下個節日明天交付了。這是通書的表示,但日課又另論。
-
6 # 俚言雜談
因為凡事都有始有終,始為立,終為絕。所謂的絕與立,分別代表著舊的結束與新的開始。
(春天萬物復甦,綠意盎然 )
對這種迴圈往復的現象的認識,體現出了樸素的辯證法的思想。同時,也給那些堪輿算命的,創造了無限的商機。
古人有四立四絕之說。四立指的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這四天;四絕指的是,以上四立日的前一天。按照陰陽五行學說,是這樣解釋的:
立春木旺則水絕;立夏火旺則木絕;立秋金旺則火絕;立冬水旺則金絕。
這個說法有沒有它的道理呢?顯然,此言不虛。因為,從四季變化過程之中的景物狀態的演變,就可以看得出來。可見,陰陽五行學說,之所以能夠成為學說,是有其眼見為實的生活依據的。
(夏日驕陽似火)
立起頭,絕斷尾,是普遍存在的自然現象。在四立日之前,必然是四絕日,所以,古人覺得,在所謂的四絕之日,一般忌出軍,還忌遠行 。
其實,道理很簡單,因為,大家的心理預期都是,無論如何都要開一個好頭兒呀。估計,在四絕之日,給新房子上樑也不合適。對吧?
(秋天的麥浪一片金黃)
不過,在樹立事物環環相扣、此消彼長的迴圈觀念的同時,也不宜把立和絕的應用擴大化。否則,人人都會無所措手足了。這又如何是好?
那些算命先生,往往都是些心理學大師。既然,立和絕是普遍現象,那麼,萬事萬物到底宜與不宜,不就可以好好說道說道了嗎?
(冬日寒風刺骨)
一日三餐,飯前餓極,動筷子為用餐之始,接下來必然是,飯後飽極。大家的日子,不都是這麼過的嗎?
依我看,餓著肚子的時候不出門遠行,也很有道理哦。如這麼一說,平日裡,其實,原本就存在著好多種類的相輔相成的立和絕呢。對吧?
(算命先生的看家本領,都源自陰陽五行學說)
四立和四絕,無疑是樸素的辯證法思想的具體體現。辯證法,可以指導人們的行為,但也不應濫用,否則,也就不那麼辯證了。
如果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當然得等一等。不過,出不出門與哪一天是不是絕日,並沒有必然的聯絡,反而是,與吃沒吃飽以及準備工作充不充分的關係更為密切。
機械地解讀陰陽五行學說,不叫活學活用,而是迷信的一種。我看,現在就不宜大肆宣揚了。
-
7 # LG隨筆感悟
過去有關相術書上說,立春這一天木旺水絕,立夏火旺木絕,立秋金旺土絕,立冬水旺金絕。於是人們就把這四個節氣的先一日定為絕日,即絕水絕木絕土絕金。
同時把春風夏至秋風冬至這四個節的前一日定為離日。
這些都是勞動人民經過幾千年總結出來的規律,作為指導行軍作戰用的。
-
8 # 彩虹之南R
什麼是“絕日”?
絕日:是指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一天。絕字顧名思義,就是斷絕、窮盡、沒有了要結束了的意思。絕日也就代表著一個節氣即將結束,另一個節氣就要立起了,按照陰陽五行的說法,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也可以用五行來解釋,立春木旺則水絕,立夏火旺則木絕,立秋金旺則土絕,立冬水旺則金絕,因此四個節氣的前一天被稱為“絕日”。
這四個節氣中的前一天為“絕日”又是為什麼呢?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二十四節氣歌
這首二十四節氣之歌在農村的男女老少之中是耳熟能詳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在二十四節氣中是四個大的節氣,也是氣候變化差別最大的四個節點,四季更替,萬物也隨著四季的更替而換上一張張新的臉盤。二十四個節氣又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起點,每一個季節中又劃分了六個節氣,春天從立春開始,有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六個節氣;夏季從立夏開始有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六個節氣;秋季從立秋開始有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個節氣;冬季從立冬開始有小雪、大雪、小寒、大寒六個節氣。
在這四季中的第一個節氣就稱為立日,也就是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立也代表著另一個節日的開始,也就是這個節氣的第一天。
立代表著開始,那麼絕的意思則相反,絕代表著這個節氣即將結束,所以絕日就是每一個季節的最後一天,一年劃分為四個季節,每個季節的最後一天就是“絕日”。
絕日是我們對四立前一天的一個統稱,在一年四季的輪迴當中會有四個絕日出現,第一個絕日是立春的前一天,它代表著冬天的結束春天的開始,立春過後,氣溫始逐漸回升,萬物復甦,新的生命又開始生長,而冬天則過去了,也就有了冬絕的說法。立夏過後,氣溫升高,雨水增多,也就代表春天已經消逝,春絕也因此而來。
接下就是立秋,秋天氣溫開始慢慢的下降,秋雨中夾雜的風也給人們帶了陣陣的微涼,這在氣候上又有大的差異,炎熱的夏天也就已經過去了,因此立秋的前一日被稱為夏絕。立冬過後,真正寒冷的冬天也就會來臨,代表著秋天也就徹底的結束了,因此有了秋絕一說。
-
9 # 黃創義
謝邀請: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所謂“絕日”是指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一天。按陰陽五行學說,立春後木旺而水則絕;立夏後火旺則木就絕;立秋後金旺則火就絕;立冬後水旺則金就絕。所以把“四立”的前一天就稱為“絕日”。很久以前人都謎信,一般“絕日”忌遠行。其實則是古人用“全木水火”更貼切喻示季節輪轉罷了。
-
10 # 說客先生dys123
四絕日的由來
前言:要說四絕日的由來,就得說四季的由來,又得說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一、二十四節氣由來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解釋: 立春 、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由來:二十四節氣起源於春秋時代,透過改進完善發展確立於秦漢年間。大概在公元前104,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原因:我們人類對大自然有很多疑問,對著這些疑問就開始了生生不息的探索!古時候的人民區發現白天日夜黑白交替,一年四季迴圈往復,存在著一定的規律。為了更好的確定時間行走,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就知道利用土圭實測日晷(說白了,就是在地平面上立一根直杆,以太陽照射杆子的影子變化來測量太陽行走方向和速度,以及太陽離地面的遠近距離。)據春秋時的著作《尚書》就有二十四節氣的描述,只是在商朝時只分為四個節氣,到周朝是八個,就這樣根據氣候特點劃分越來越細節氣也越來越多,最終發展為二十四節氣!古人利用智慧,透過觀察總結,按照地球的自傳和圍繞太陽的公轉得到Sunny照射,形成氣候溫度的變化規律來區分時間和季節的交替,來制定人們應該進行何種勞作最適當!下面這首二十四節氣七言詩充分說明了定二十四節氣的作用。
二十四節氣作用:
二十四節氣七言詩
地球繞著太陽轉,繞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為十二月,二十四節緊相連。
按照曆法來推算,每月兩氣不改變。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這些就是交節日,有差不過一兩天。
二十四節有先後,下列口訣記心間;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連;
驚蟄春分在三月,清明穀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滿,六月芒種夏至連;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處暑八月間;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間;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緊季節忙生產,種收及時保豐年!
古人為了更好的獲得糧食的種植豐收,根據仔細的觀察氣候變化特點,經過很多代人的智慧結晶,編寫出含有二十四節氣的中國曆法,惠及天下!方便人類!流傳下來的還有一些其他說明節氣的歌謠、詩詞等!
二 四季由來
由來:我們都知道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年復一年的迴圈。每個季節情況截然不同,溫暖的春天,炎熱的夏天,涼爽的秋天,寒冷的冬天!都是氣溫的變化,氣溫變化是地球自傳和圍繞太陽公轉,透過太陽的Sunny照射地球的方向,時間,距離遠近而獲得的氣溫變化!南極北極有極晝極夜,時間正好相反,白天黑夜各半年!而我們其他地區尼黑白一天一輪換,黑夜與白天時間此消彼長,長短相互推進縮短變化。氣溫由高降到低,在由低緩升到高,出現四個連續變化的場景!人們就根據這個變化特點,把一迴圈定為一年,一年分成了四個溫度不同的季節。那這四個季節有開始有結束,於是每一個開始的時間就定為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這個變化基本是穩定的,相差時間在兩三天之內!古人根據肉眼觀察到的氣溫變化,就能總結出他的特點,變化,規律,非常之了不起!透過今天天文望遠鏡的詳細觀察是地球自傳和圍繞太陽公轉相互形成的不同角度,確定了造成Sunny照射變化不同形成四季變化的原因!
三 四絕日
由來:所謂四絕日是指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每個季節來的頭一天!這新季節的頭一天又是上一個季節的最後一天!古人開始就認為萬物都有開始和結束,有生命的開始就有生命的結束。開始是萌芽出生,然後是生機盎然,然後是生機茂盛頂峰,然後是開始衰落,最後是消亡結束!週而復始,不斷迴圈!人的血氣、精神、體力等等也是根據這種情況不斷變化迴圈的,並且受到所處大自然環境的影響!根據中國古代陰陽五行學說,立春木旺水絕,立夏火旺木絕,立秋金旺土絕,立冬水旺金絕!先有一絕後有一生,生命要進行養護才會更好更健康!誰都喜歡新生不喜歡滅絕,人為的認定絕日這一天對人非常不好,有很大的影響,對人損害很大,應當避諱躲開。可身在大自然當中怎麼避的開呢!那就少做大事,少跑遠路。就頂多有點小損小害了,減少損傷到最小最低程度!根據這種概念形成了迷信的思想,就是所謂的出門黃曆,黃曆上寫上這一天干啥不好,幹啥好等等!這種說法沒有科學的證明,只能算一種人類的迷信思想!所以所謂四絕日是人為的一種說法!但我們今天的鐘表時間,日期,天文曆法都是從古代人類到今天人類的發展,經過無數人的智慧、無數人的經驗、無數人的辛勞等一天天積累發展出來的,所以可作為一種人類貢獻看!圖片來自網路!
-
11 # 樹德漢碩
依農曆有二十四節氣,其中有“四立”、“二分”、“二至”,這就是最重要的“八大節氣”。二十四節氣是先定出這八個節氣,才再有其他節氣的。在民間曆法通書上,“四立”前一日被稱為“四絕”日,“二分”,“二至”前一日被稱為“四離”日,何謂絕離日呢?
絕是斷絕,完全沒有,窮盡,結來,走不通,獨一無二,極最,絕對,這“四絕”的絕,是窮盡沒有結束了的意思。離是分離,離開,距離,缺少,這“四離”的離,是分離、缺少的意思。古人觀日用土圭測影,知道夏至至短,冬至至長,春分秋分,晝夜平分,陰陽平均。於是先得二分二至,再得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立就是到來開始之意。
從《玉門經》知道:“離者,陰陽分至前一辰也。謂建卯之月,陽氣出,陰氣入;建子之月陰氣降,陽氣升;建酉之月,陰氣出,陽氣入,建午之月,陽氣降,陰氣升。故先一日為四離之辰。”春分是卯月之氣,秋分是酉月之氣,冬至是子月之氣,夏至是午月之氣,四氣陰陽有不同,陰出陽入,陽出陰入;陰昇陽降,陰降陽升;陽消陰長,陰消陽長,陰陽互為作用,你消我長,你升我降,你出我入,由絕極而終,由始而長,由長而均,由均而離,迴圈週而復始。冬至前一日水離,夏至前一日火離,春分前一日陽體分而木離,秋分前一日陰體今而金離,離是分開,離去,缺少,被認為是不吉之象,故有警示作用,有忌出行征伐等事。
《玉門經》載:“四絕者,四立前一辰也。”立春木旺水絕,立夏火旺木絕,立秋金旺土絕,立冬水旺金絕。這絕即窮盡結束之意。立春前一日冬季水絕,立夏前一日是春季木絕,立秋前一日是火土絕,立冬前一日是秋季金絕。絕是窮盡結束沒有,也被認為是不吉之象,警示不要出行妄為,宜小心行事,大事不宜。依過去之擇吉術,是要順應自然節律,不要逆自然規律而為,從這方面去認識,有一定的積極意義,注意小心一點為好,但不要無知而盲目迷信,那會誤事又害人不淺的。
-
12 # 使用者楊緒成
是最後一天。比如2020年立春是庚子年正月十一,正日初十就是絕日,正月初十選擇結婚,不可取,它是2019年己亥年冬天最後一天。
-
13 # 無名草2020
立了春,冬就斷絕了;
立了夏,春天也就完了。
立了秋,夏季就沒了,
立了冬,秋就告別了。
-
14 # 予言茶事
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是一年24節氣中,每個季節的開始節氣。所謂“立”即開始的意思。在古代的文化傳統和曆法中,普遍認為,四立之前的一天,稱之為絕日。根據《玉門經》中記載:“四絕者,四立前一辰也”。
這種說法與金木水火土和陰陽學說,都有很深的關聯。立春的時候,五行屬木,因而木旺而水絕。到了立夏,天氣炎熱,夏天屬火,陽氣升,則火旺而木絕。到了秋天,屬金秋,所以金氣旺,火氣絕,立冬後,天氣漸冷,水旺則金絕。
這種說法自古有之,與之對應的,還有四離,也就是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這四個節氣的前一天,屬於離日,與絕日相對應。絕日代表一個季節的結束,新的季節開始。而離日則是每個季節裡陰陽二氣之間的轉換日。
古人對於絕日看到比較重,認為絕日不宜出行,更不能出征打仗,因為絕日不吉利,代表終結的意思。另外,古人設定這個四個絕日,也是在提醒大家,季節之間的轉換,要因時而動,千萬不要做出違背時令節氣的事情來,否則於人於己都不是什麼好事。
-
15 # 美且冷豔
一年有二十四節氣,其中有四立,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這四立的前一天為絕日,也就是說一年應該有四個絕日,立春前一天一個,立夏前一天一個,立秋前一天一個,立冬前一天一個。
這裡的絕日,也不是一般所以瞭解的滅絕的意思,民間講究絕日不做好些事情,怕把事情辦砸了,就是將絕日理解為滅絕,所以不吉利,所以儘量不做要緊事情。
其實,這裡的絕日,指的是某段時間結束,如立春前一天的絕日指的是冬天結束了,立春是春天開始,立夏前一天的絕日指的是春天結束,立夏是夏天開始,立秋前一天絕日是夏天結束,立秋是秋天開始,立冬前一天絕日是秋天結束,立冬是冬天開始。所以絕日週期與四立週期一致。
另外,在四時與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對應關係上,也從“四絕”為轉折點,“立春木旺水絕,立夏火旺木絕,立秋金旺土絕,立冬水旺金絕。故先一日為絕也”,這是陰陽“五行”交替的“絕日”。其實也是某一時段結束的意思,並無特別含義!
-
16 # 時空開悟
地球繞著太陽轉,從始到止三百六。三百六十十五分,二十四節四季分。四立為始也為止,始者氣生止者絕。來者為生亡為絕,古文今字解不同。
-
17 # 文都楊稼
一年中的廿四節氣,從科學意義上講,對農業生產有著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各地農民會根據節令的變更來確定農作物的適時播種、移裁等;從唯心學術上,節令的時間,左右著一個人的後來人生命運(這個學說還有待考證,在科學發展的今天,這個學識是站不住腳的)。
當然,這確定每個節令的時間,是來自於精準計算的,並不是看“大譜子”籠統確定,
天文界把地球繞日軌道一週(一年),設定為360°,地球在公轉軌道上(黃經)移動15°設一個節氣,“立春”是地球到達公轉軌道黃經線315°,“立夏”是45°,“立秋”是135°,“立冬”是225°,(黃經0°是以“春分”節氣為起點)。
因為太陽公轉軌道是橢圓形,這15°一個節氣每個之間的時間並不是相等的,象冬至到春分6個節氣的間隔時長大約是14.5天,在夏至到秋分之間的6個節氣間隔時長大約是16.5天,(農曆置閏月四、五、六月多的原因就在這裡,此時不再贅述了)
按“四柱預測學”,過了“立春”時間就是正月的命,過了“驚蟄”時間就是農曆二月的命,以此類推。
根據預測學上解釋,逢節令這天出生的人命運上都帶有不好的成分,有人小時候缺少父母關愛,有人中年命運上刑剋伴侶,有人老來難得孝子送終,或自家命運乖舛,身帶暗疾等。
因為節令上有個“節”字,“節”在人生中是“坎”的意思,民間有“逢節打眼(孔)”的說法,意思是木匠在用材料時,正好逢木材的椏節處要打榫孔,弄不好會把整根材料弄壞,就是弄好了,整件成品因有一處不好會影響整體質量(這裡暗喻一個人的體質)。
題問這個“絕”與“節”諧音,這個“絕”是斷橋的意思,在文言中是個很壞的語音字型,可以解釋為“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這逢季節變更這天出生的人,在命運上難得子嗣(意為斷絕了香火)。畢竟這是歪斜之說,有牽強附會之拉牽,經不起科學考證的,文中表達之意,因回答而回答,主要闡述“絕”字這個意義,不帶任何觀點說事。
-
18 # 鹽河縴夫號子
先解釋何為"絕日”?所謂″絕"釋義為斷、盡、極;那麼″絕日"即為日子熬到頭了。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一年四季的轉折點,臨界點,交會點、分水嶺,是上一個季節之末,下一個季節之始。具體一點解釋:
立春:春打"六九"頭,″六九七九,河邊看柳",柳樹開始萌芽。冬季結束了,春季開始了。萬物復甦,生機勃勃。
立夏:農村諺語,"立了夏,把扇架"。暖洋洋春天溫柔的面紗退去,炎熱夏天即將來臨。農作物進入生長旺季。
立秋:農村顏語"立了秋,涼溲溲″。意味著酷暑難熬的夏天過去了,秋季開始,氣溫逐漸下降,植物快要成熟,萬紫千紅,即將到了收穫的季節。
立冬:風掃黃葉、天高雲淡、涼爽怡人的晚秋景象結束,冬天到了。一年的田間操作減少,農作物收穫以後即將收藏。
″絕日"到頭,如此而已。
-
19 # 老乒420
四立四絕,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根據節氣的自然變化,歷經常期觀察而總結出來的自然規律。春屬木,夏屬火,秋屬金,冬屬水。立春萬木復甦,立春之前一日,水止冬終,冬去也,謂冬之絕日。正如“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巳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花屬木,春之象徵,冰屬水,冬也。儘管冰有百丈,畢竟也是懸崖,氣數已盡,難阻春的到來。其他三立,三絕依其例推,類似也!。
-
20 # 夏天的雷風
四離、四絕:忌上官、遠行。
詩云:四立當知先一日,名為四絕不須疑。二分二至原何日,前一日分定四離。
古人將四立、二分、二至稱之為八節。
四立就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立前一日稱為絕日,有四個所以稱之為四絕;
二分是指春分、秋分,二至是指夏至、冬至。他們的前一日為離日,因此又稱之為四離。
四離、四絕日忌做官上任和遠行。
四離離就是離開、分離的意思。
四離的離是指將一個季度一分為二,所以叫離。
他們分別在二月、五月、八月、十一月。這是因為春分在二月、夏至在五月、秋分在八月、冬至在十一月。
因為春天屬木、夏天屬火、秋天屬金、冬天屬水,所以春分前一天叫木離、夏至前一天叫火離、秋分前一天叫金離、冬至前一天叫水離。
春分這月陽氣開始增多而陰氣開始減少;夏至這月一陰初動,陰氣始升;秋分這月陰氣開始增多而陽氣開始減少;冬至這月一陽初動,陽氣始升。
所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這四天的前一辰叫四離。
離者,陰陽分至前一辰也。
謂建卯之月陽氣出陰氣入,建子之月陰氣降陽氣升,建酉之月陰氣出陽氣入,建午之月陽氣降陰氣升。故先一日為四離辰也。——《協紀辨方書·義例四·四離四絕》
四絕絕就是沒有了、窮盡、結束的意思。
四絕的絕是指一個季度要結束了,要沒有了,所以叫“絕”。
想要了解四絕,就必須瞭解四立,什麼是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立,建始也;五行之氣往者過,來者續於此;故謂之立也。”
就是說,立是開始的意思。“立”這一天五行之氣結束的要結束了,開始的從這裡開始。
比如立春,春木之氣正式來了,所以叫立春,其他三立同理。
立春代表著冬季結束了,所以立春前一天叫水絕;
立夏代表著春季結束了,所以立夏前一天叫木絕;
立秋代表著夏季結束了,所以立秋前一天叫火絕;
立冬代表著秋季結束了,所以立冬前一天叫金絕。
其實無論是《協紀辨方》還是《象吉通書》再或是《鰲頭通書》,上面都沒有大事忌用。
《協紀辨方》中說“此日忌出行征伐。”《象吉通書》說:“忌上官、遠行。”
老黃曆上的宜忌主要管《彭祖百日》和《十二建星》,具體如何還是要看個人八字才好,不過一般師傅擇日都是不會選四離四絕日的。
五離八絕除了四離四絕外,宜忌方面還有五離八絕日,這一定要和四離四絕分開。
五離是指甲申、乙酉天地離,丙申、丁酉日月離,戊申、己酉人民離,庚申、辛酉金石離,壬申、癸酉江河離五離。
因為申酉分別代表七月和八月,代表秋天的清蕭凋零,所以申和酉代表離日。
甲申、乙酉天地離,忌開店、造庫;
丙申、丁酉日月離,忌會客;
戊申、己酉人民離,忌嫁娶、出行;
庚申、辛酉金石離,忌鑄琢;
壬申、癸酉江河離,忌行船、裝載。
八絕日:庚辰、辛巳、庚戌、辛亥、丙辰、丁巳、丙戌、丁亥。
忌出財、置產業、行兵。
回覆列表
“絕日”!一看這個詞就害怕。怎麼在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這四個節氣前一天就“絕日”了呢?什麼是“絕日”?“絕日”就是完全沒有了啊!也就是說這個日子完全沒有了啊!
先冷靜一下,彆著急。這四個節氣前一天沒有了,有什麼可怕的呢?這不是很正常的事嗎?舊的不去,新的能來嗎?這個“絕日”用在這裡太正常不過了,只是在說明舊的節氣結束了,新的節氣要來了,就這麼簡單。
但是,這裡面卻隱含著強大的自然天體規律氣場,對人們的生活有著直接的影響,其含義是很深刻的。也就是說在四個節氣前一天用“絕日”這個詞,有著特殊的意義,人們只能意會,是難以解釋清楚的。就像我們現在科學領域中所瞭解的“混沌之理”,系統達到了某個臨界數值時,時而會出現有序的混沌現象一樣,應該是一個道理。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這四個節氣前一天說是“絕日”,講的是什麼道理呢?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二十四節氣之說。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四個節氣,而這四個節氣“絕日”之說,記載著春、夏、秋、冬的轉換,冬天結束了,春天來了,春天結束了,夏天來了,夏天結束了,秋天來了,秋天結束了,冬天來了。就這樣一年四季,一個季節一轉換,不斷地迴圈交替。
“絕日”說的是自然天體迴圈規律。人們從這自然天體規律中發現,“絕日”之說隱含著奧秘的玄學,這就是易學中陰陽“五行”學說。“絕日”就是“五行”學說中的專用術語。
古人觀察日相後認為:一年四季,夏至最短,冬至最長,春分秋分,晝夜平均。據此,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就是“立日”,而它的前一天就是“絕日”。“立日”是陽,“絕日”是陰。陰陽結合更替,自然天體才會正常運轉。
從易學陰陽“五行”學說理解,我們得知:“立春木旺水絕,立夏火旺木絕,立秋金旺土絕,立冬水旺金絕。故先一日為絕也”,這是陰陽“五行”交替的“絕日”。
“絕日”這天是禁忌遠行,不能做大事的。例如古代行軍打仗,舉行祭祀,民間重大活動等,都不會選擇“絕日”的,因為,這是個不吉利的日子。
為什麼說“絕日”是個不吉利的日子?“絕日”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前一天結束的一天,是這一年不可能再回來的一天。失去了的時光,無論是悲是喜,心情總是不好的,在心情不好的情況下做事,尤其是做大事,怎麼會吉利呢?
婚姻就是人生大事。現在,男女結婚,舉行婚禮的日子,沒有人選擇“絕日”這天的。一般情況下,男女結婚前會找人,按照易學陰陽“五行”,來選擇舉行結婚典禮的吉日良辰,對此,也許有的人會說這是迷信。
“絕日”之說不是迷信。“絕日”一詞反映的是一種氣象,易學中陰陽“五行”學說引用它,稱呼這種自然天體氣象為“絕日”,是在提醒人們每年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這四個節氣前一天是“絕日”,是一個節氣的結束,同時,意味著新節氣的到來。實際上“絕日”就是一個節氣結束的稱呼與標誌,同時,包含了人們的心理活動與美好的祝願。
我們拋開易學陰陽“五行”學說,從自然天體迴圈規律來看,“絕日”講的也是很有道理的。自然天體迴圈規律就是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不斷地往返迴圈,氣象也在不斷地變化,晝夜來去,時光變幻。春夏秋冬,天長夜短,溫度變換等等,這些天體自然迴圈都是有規律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而“絕日”所表達的就是這個道理。
無論從客觀存在還是人的心理認識“絕日”,它的意義都是不可忽視的。而易學陰陽“五行”學說,恰恰包含了天體自然迴圈規律的大道理,從這一角度來悟其中道理,“絕日”怎麼會是迷信呢?“絕日”是客觀存在的真理,應該引起我們高度重視。
綜上所述,“絕日”並不可怕,它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我們從易學陰陽“五行”中去認識,理解,才能悟出其中的道理與奧秘。就像現在科學領域中的“混沌之理”,系統所表達的某個臨界點數值時,會出現的混沌現象一樣,只能意會,無法言傳。總之,一年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這四個節氣的前一天為“絕日”,是因為這一天是季節交替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