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發發朋友圈

    番茄灰黴病和葉黴病是生產中常見的兩種病害,都由真菌引起的,正確區分兩種病害才能對症下藥,事半功倍。具體措施應從以下幾點識別。

    01---番茄灰黴病

    灰黴病可為害花、果實、葉片及莖。

    果實染病青果發病最重,由殘花和花托處發病,向果實或果柄擴充套件。

    果皮變成灰白色水浸狀,然後變軟腐爛,爛果長灰色黴層。

    葉片病斑多從邊緣成V字形擴充套件,初水浸狀,淺褐色,邊緣不規則具深淺相間輪紋,長灰黴,嚴重時葉片枯死。

    莖染病,初呈水浸狀小點,後成長橢圓形或長條形斑,溼度大長出灰褐色黴層,逐漸枯死。

    02---番茄葉黴病

    該病為害葉片,有時也為害莖、花和果實。

    葉片染病,葉面有不規則或橢圓形淺黃色斑。

    葉背初生白色黴層,還相互連線成片,顏色由白色變成灰紫色或暗綠色。

    果實病斑多圍繞果蒂周圍,果面變黑,果實變硬凹陷。

    灰黴病與葉黴病

    1、發病條件

    灰黴喜歡低溫高溼,葉黴喜歡高溫高溼

    2、發病部位:

    灰黴侵染莖葉果實,主要侵染幼花幼果及幼葉,中上部發病嚴重,葉片染病多從葉尖或葉緣開始,形成明顯的“V”形斑,表面生灰色黴層,潮溼時病斑背面也產生灰色或灰綠色黴層,葉片逐漸枯死,果實發病時,病菌多從殘留的花瓣、雌蕊花柱、花托等處侵染(特徵),逐漸向果實和果柄擴充套件,病部果皮灰白色水浸狀,變軟腐爛,出現溼潤狀、灰褐色不定形的病斑,逐漸發展成溼腐,從萼片部向四周發展,可使1/3以上的果實腐爛,病部長出一層鼠灰色茸毛狀的黴層。

    葉黴一般從底部葉背面開始,葉片染病多從中、下部葉片開始,向上部葉片發展,並在葉片正面形成不規則圓形或橢圓形淡黃色褪綠斑,邊緣不明顯,葉背面出現灰白色至黑褐色茂密的黴層,後期變成紫灰色或深灰色至黑色或黃褐色,嚴重時整株葉片呈黃褐色乾枯,發病嚴重時可引起全株葉片捲曲。

    藥劑防治

    灰黴病治療配方:

    1:使用硯祥腐多1/3+異菌脲1/3+過氧一號1/3+10ml餐洗淨,發病厲害的話,可以使用到1/2藥劑量。

    2:使用硯祥灰霜特效1/4+異菌脲1/3+過氧一號1/3+10ml餐洗淨混合噴施治療。

    葉黴病治療配方:

    使用過氧乙酸1/2+葉黴特10ml

  • 2 # 三農子弟之五福臨門

    番茄葉黴病主要為害葉片,嚴重時也為害莖、花和果實。一般在氣溫22攝氏度,相對溼度達到90%時,利於病菌傳播。從開始發病到流行約需半個月左右。

    葉片染病,葉面出現不規則或橢圓形淡黃色褪綠班,葉背病部初生白色黴層,後黴層變為灰褐色或黑褐色絨狀。條件適宜時,葉正面也長出黑黴。隨病情擴充套件,從下向上葉片捲曲。植株呈黃褐色乾枯。

    葉黴病是一種半知菌侵染造成的真菌性病害。在連陰雨天氣、大棚通風不良,棚內溼度大、光照弱時,發病重。

    防治措施主要有:(1)選用抗病品種。

    (2)合理輪作。

    (3)合理密植,合理施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注意澆水時間應安排在晴天上午或下午,避開連陰雨天氣。

    (4)藥劑防治可選用加瑞農、氟矽唑、克菌丹、苯菌靈、戊唑醇、啶菌惡唑等殺菌劑噴霧,每隔7-10天噴藥一次,連續防治2-3次。

    灰黴病是一種低溫高溼型病害,可為害葉、花、莖丶果。果實青果受害重,多從殘花處侵染,致果皮呈灰白色,軟腐,長灰綠色黴層,果實失水後僵化。葉片染病多從葉尖V字形侵染,初為水浸狀淺褐色,邊緣不明顯,有深淺相間輪紋,後乾枯表面生灰黴。莖染病呈水浸狀小點,後擴為長條或長橢圓形斑,溼度大時長灰褐色黴層,病部以上枯死。

    灰黴病在氣溫20度左右,相對溼度持續在90%以上時發病重。可透過氣流、雨水、葉露以及沾花等農事活動傳播。一般氣溫長時間達到30度時,灰黴病菌會進入夏季休眠狀態。

    防治灰黴病主要有以下幾個措施:

    (1)定植後穴施木黴菌等菌劑,可透過形成根系有益微生物菌落,達到抑制灰黴病菌的目的。施用時宜在弱光時段及陰天,防止光曬。及時覆土。

    (2)田間發現的染病莖、葉丶果實應及時剪除,並帶出田外集中燒燬,以減少田間侵染源。

    (3)沾花葯劑中加入咯菌腈丶甲黴靈等殺菌劑,藥液隨配隨用,不要久置,以免藥液失效。

    (4)合理復混和輪換使用殺菌劑,目前可用於防治灰黴病的藥劑有農利靈(與速克靈、菌核利等有互動抗性,不能輪換或復混)、嘧黴胺(施Carens)丶啶醯菌胺、啶菌惡唑、百可得等,一般每隔7-10天噴藥一次連續防治3次。

  • 3 # 夢中翔之夢

    露地番茄灰黴病和葉黴病,兩種病雖一字之差,卻有天壤之分。

    番茄灰黴病 主要危害花、果實、亦可危害葉片與莖。

    番茄葉黴病 主要危害番茄葉片,亦可危害莖、花、果實。

    葉黴病只危害茄果類 。灰黴病果蔬類都會受危害。

    番茄灰黴病

    病原菌為灰葡萄孢菌,屬半知菌亞門真菌。病菌在2°C~31° C度範圍內均可發育,適溫為20°C,相對溼度90%以上,喜弱光。幼果染病較重,柱頭和花瓣多先被侵染,後向果實轉移。

    幼苗受害 開始葉片和葉柄上產生水質狀腐爛,後乾枯,表面產生灰黴 ,嚴重時擴充套件到幼莖上產生深褐色斑點,常自斑部折斷,造成大批死苗。

    植株受害 葉片上產生水漬狀的大型灰褐色病斑,潮溼時表面生灰褐色黴層,乾燥時病斑灰白色,隱約可見輪紋。

    果實受害 多從果柄處向果面擴充套件,潮溼時長灰黴,乾躁時病斑灰白色 ,水質狀發軟,最後腐爛,表而長出大量灰綠色黴層,嚴重時果實脫落,果實間能傳染,失水後僵化。

    番茄灰黴病是番茄上危害較重且常見的病害,各菜區都發生。除危害番茄外,還可危害茄子、辣椒、黃瓜、瓠瓜等20多種作物。

    番茄葉黴病

    病原菌為黃枝孢菌,半知菌亞門真菌。病菌在9°C~34°C之間都能生長髮育,發育的最適溫度是20°C~25° C。高溫條件下,相對溼度90%發病到普遍發生只需要半個月左右。陰雨天、光照弱有利於病菌孢子的萌發和侵染。番茄的葉、莖、花、果實都會染病。

    葉染病 初始在葉片正面出現淡黃色褪綠色斑,橢圓形或不規則形,後在葉背面長出黴層,初為灰白色,後成灰紫色或帶有綠褐色的黴層。

    發病嚴重時,葉片向內捲曲病,病株下部葉片先發病,後逐漸向上蔓延,整株葉片呈黃褐色乾枯,病花常在坐果前枯死。

    莖染病症狀 常與葉片染病相似。果實染病 果蒂附近或果面產生圓型至不規則形黑褐色斑塊,硬化凹陷。

    防治措施

    選用抗(耐)病品種 用55°C溫水浸種15分鐘或採用2%武夷菌素劑浸種,或2%嘧啶核苷類抗生素水劑100倍液浸種3~5小時。

    露地栽培時,加強水分管理,澆水在上午,苗期澆小水,定植時灌透 。開花前不澆水,開花時輕澆,結果後重澆,澆水後立即排溼,儘量葉面不結水霧或縮短結水霧時間。

    定植密度不宜過密,並及時進行整枝打杈,立架引蔓綁蔓,植株坐果後,適度摘除下部老葉。

    番茄灰黴病和葉黴病雖然都屬於高等真菌,但防治藥劑天壤之別。

    灰黴病 可選用農一網225克/升異菌脲或40%嘧黴胺殺菌劑。也可用速克靈可溼性粉劑,多菌靈可溼性粉劑 ,撲海因可溼性粉劑,多黴靈可溼性粉劑等藥物。

    葉黴病 可選用農一網70%甲基硫菌靈,80%模範,農一網40%苯醚甲環唑、噻喜組合。也可用醚菌酯,異菌脲,春雷黴素,多抗黴素等藥劑 。

    番茄病(蟲)害較多,可結合其它病害的防治,選用不同成分的藥劑,交替使用。

  • 4 # 鄂西小濃人

    露地番茄灰黴病和葉黴病雖然只有一字只差,它們有著很大的區別,從發病原因、症狀、病原體各及防治方法都不相同。下面我們分別來看看這二者的有什麼區別及該如何防治?

    一、灰黴病

    番茄灰黴病多發生在棚內栽培中,20世紀80年代中國北方大棚溫室中灰黴病開始發生。現在灰黴病已經成為冬春季倒春寒蔬菜中發生面積最大、為害蔬菜種類最多的重要病害。近幾年隨著中國冬春季霧霾天氣增加,灰黴病發生頻率高、危害越來越重。

    1、主要症狀: 番茄苗期、成株期均可發病,為害葉、莖、花序和果實。

    ①苗期染病症狀:子葉先端變黃後擴充套件至幼莖,產生褐色至暗褐色病變,病部縊縮,折斷或直立,溼度大時病部表生濃密的灰色黴層,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②真葉染病症狀:產生水漬狀灰白色無定形的病變,後呈灰褐色水漬狀腐爛。

    ④成株葉片染病症狀:多自葉尖向內呈“V”字形擴充套件,初水漬狀,後變黃褐色至褐色,具深淺相間的不規則輪紋。莖或葉柄上病斑長橢圓形,初灰白色水漬狀,後呈黃褐色,有時可見病處因失水而出現裂痕。

    ⑥果實染病症狀:蒂部殘存花瓣或臍部殘留柱頭首先被侵染,並向果面或果柄擴充套件,可導致幼果軟腐;而在青果上病斑大且不規則,灰白色水漬狀,邊緣不明顯,果肉軟腐,最後果實脫落或失水僵化,有時病果後期可見黑色的菌核。花被害後萎蔫枯死,常蔓延至花梗,黃褐色,縊縮。

    △以上發病部位在溼度大時均生稀疏至密集的灰色或灰褐色黴,即灰黴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2、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①傳播途徑:無論是番茄還是櫻桃番茄均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絲及分生孢子在病殘體上越冬或越夏。

    ②發病條件:條件適宜時,菌核萌發產生菌絲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氣流或農事操作傳播,經傷口或衰弱的殘花侵入,進行初侵染和多次再侵染。該病一般在12月至翌年5月發生,氣溫20℃左右、相對溼度高於90%、低溫高溼持續時間長的條件下容易發病。在1天中溫度15~25℃、相對溼度超過85%持續8h,番茄灰黴病能持續發生,溫溼度對番茄灰黴菌產生的細胞壁降解酶的影響與其對發病的影響趨勢一致。

    資料上顯示遼寧省在東北生態區對番茄灰黴病進行了系統的研究。一般年份,灰黴病在番茄葉片上表現為明顯的始發期、盛發期和末發期3個階段。

    ①定植後3月初至4月上旬是葉部灰黴病的始發期,病情較平穩。

    ②4月上旬至4月下旬是葉部灰黴病的上升期,病害擴充套件迅速。

    生產上持續的低溫高溼、苗期帶病、葉面肥過量施用和植物生長調節劑蘸花等是引起番茄灰黴病發生的重要原因。病果發生期多出現在定植後20~25天,3月底第一穗果開始發病,4月中旬至5月初進入盛發期,以後隨溫度升高,放風量加大,病情擴充套件緩慢;第二盤果多在4月上旬末開始發病,4月底至5月初進入發病高峰;第三盤果在第二盤果發病後15天開始發病,病果增至5月初開始下降。

    3、防治方法

    ①選用新育出的抗灰黴病品種:大番茄抗病品種有朝研219(遼寧)、北斗1號、大唐番茄(西安)、勝美番茄(天津)、朝研粉冠、紅帝番茄、蘇粉9號、世紀星F1(金世紀)。櫻桃番茄抗病品種有粉玫瑰。

    ②清潔田園:及時摘除病葉、病花和病果,放入塑膠袋內拿到棚外集中燒燬或深埋。尤其在番茄坐果後及早摘除殘留的病花瓣可有效地防治番茄灰黴病的發生,防效達90%以上。採收後徹底清除病殘體。

    ③提倡用生物農藥:於發病盛期噴灑6%井岡·蛇床素可溼性粉劑每667m2用藥60g,也可用BAB-1枯草芽胞桿菌菌株發酵液桶混液,每毫升含有0.5億芽胞,對番茄灰黴病防效83%~90%;還可選用每克100萬孢子寡雄腐黴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液於初見病斑或連陰2天時開始噴藥,7~10天1次,連續防治2次;或用2.1%丁子·香芹酚水劑600~800倍液。

    ④藥劑防治:一般殘留的花瓣和柱頭是灰黴病的主要侵染點,目前番茄普遍採用噴、蘸花技術,增加了灰黴病的侵染點,是造成灰黴病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針對這種情況,可在進行防落素噴花的同時加入0.1%的乙黴威或嘧黴胺等,當番茄1個花穗上開2~3朵花時,可噴花1次,有50%左右的花開時再噴1次。也可在蘸花液中加入0.1%的上述藥劑,防止花期染病。若定植後或花期均未用藥,在澆第1穗果水之前必須噴藥防治,避免澆水後容易引起灰黴病大發生,爛果嚴重,所以噴藥後第2天才能澆水。噴藥的重點是花和幼果。

    二、葉黴病

    番茄葉黴病是一種普遍發生的重要病害,有的溫室、大棚保護地常年發生,為害日趨嚴重,給生產上造成巨大損失。

    1、症狀:

    主要為害葉片,嚴重時也為害花、莖、果實。

    ①葉片染病:多發生在中下部葉片上,後向上部擴充套件。初在葉片正面出現邊緣不清晰的黃色退綠斑,葉背面初密生灰白色茸狀黴層,後變成紫灰色或深灰色至黑色或黃褐色,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嚴重時葉面現多角形至不規則形褐斑,後褐斑逐漸擴大,四周具黃暈,多個病斑融合連片致葉片捲曲、乾枯,植株提早乾枯。病花常在坐果前枯死。

    ②莖染病:症狀常與紫灰色或深灰色至黑色或黃褐色,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嚴重時葉面現多角形至不規則形褐斑,後褐斑逐漸擴大,四周具黃暈,多個病斑融合連片致葉片捲曲、乾枯,植株提早乾枯。病花常在坐果前枯死。莖染病,症狀常與葉片類似。

    3、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①傳播途徑:病菌以菌絲體或菌絲塊在病殘體內越夏和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附著在種子上或以菌絲潛伏在種皮內越冬,並隨種子進行遠距離傳播。

    ②發病條件:生產上遇有適宜條件,即產生分生孢子,借氣流傳播,進行初侵染,發病後病部又產生大量分生孢子進行多次再侵染,致該病不斷擴充套件蔓延,給生產上造成較大危害。生產上播種帶菌的種子,秋延後番茄幼苗即可染病,一直延續到11月或更長。該菌發育溫限9~34℃,最適20~25℃。氣溫22℃,相對溼度高於90%或雨天多,時晴時雨,露地櫻桃番茄易發病。黃褐釘孢真菌繁殖很快,生產上從開始發病到流行成災一般僅需15天左右。

    3、防治方法:

    ①選用抗葉黴病的番茄、櫻桃番茄品種。抗番茄葉黴病的品種有薩拉芬、塞特科、瑞美茲、百靈73-583、保羅塔、普羅旺斯、金棚M6、金棚M18、金棚158、金棚M213、蘇粉8號、綠亨108、金樽番茄等。櫻桃番茄抗病品種有聖果、綠寶石2號、佳紅1號、佳紅4號、佳紅6號、櫻莎紅2號、美櫻2號等。

    ②實行與非茄科蔬菜進行3年以上輪作。

    ④嫁接防病:資料顯示某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採用LS-89和BF興津101作砧木的番茄嫁接苗防治番茄葉黴病取得成功,葉黴病病情大大減輕。

    ⑤化學防治:露地於發病初期噴灑BAB-1枯草芽胞桿菌菌株發酵液桶混液含有每毫升含0.5億芽胞,對番茄葉黴病防效81%~94%。或用弱酸性電生功能水80ml/m2。

    ▲葉黴病防治病技術的關鍵就是:

    ①早防早治,發現有零星病斑應馬上防治,等到嚴重時再防治就被動了。

    ②上述藥劑應輪換使用,防止產生抗藥性。

    【總結】:不管是灰黴病還是葉黴病,早期預防很關鍵,尤其是棚室內栽培的番茄,更應該加強管理,防治病害的大面積發生,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很多老人都覺得,與其痛苦的活著,不如有尊嚴的死”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