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若為誠
-
2 # 動漫影影片道
《空之境界》是我很欣賞的作品,在此補充一些其它回答中未提到的【含劇透】。
如果沒看過劇集,個人建議先看 2.殺人考察(前),再看 134567。
劇集中梶浦的音樂和飛碟社的畫面表現力極好,製作也出色,不過也簡化了小說的許多細節和邏輯,所以完整的解讀需要結合原作小說,以及奈須的訪談資料。
奈須:《空之境界》是我最善感時期寫的黑歷史……不,可以說是奈須蘑菇的“純粹原液”作品。那時奈須蘑菇想靠文字一決高下而寫的東西,離文字媒介越遠會不會就越偏離最初想表達的初衷……。所以看完第一章之後,就算是那麼讚的質量,心裡還是有塊疙瘩“這和當時奈須蘑菇的目的地不是一條路”。但看到第四章的時候,想法變成了“雖然路不同,但留下了珍貴的東西”。重新認識到“能留下這麼棒的影像作品,那麼《空之境界》也不是白寫的了”。將這時的感謝之情記錄下來的,就是《未來福音》。
p.s. 這裡奈須提到第四章《珈藍之洞》,確實是全作的核心(儘管情節看似很簡單),配樂和氛圍都很純粹,代表了覺醒和新生之路。
空境全作的結構十分精巧,有多層主題纏繞在一起,以分三本書的長篇篇幅而言,出場的人物很少,人物間存在嚴密的對應關係,此前曾有兩篇論文分析,也只覆蓋了部分,令人思考奈須是怎麼寫出來的。從奈須的訪談和寫作背景看,至少有三處原型來源:EVA,不吉波普,少女革命(後文詳述)。看訪談會明白,為什麼奈須有顆少女心:
奈須:我覺得有親生姐妹這一點影響很大。在同一個屋簷下既有少年漫畫也有少女漫畫,我們也一起看這些各種各樣的漫畫。看著看著,“讀起來開心的是少年漫畫,故事有趣的是少女漫畫”這樣的想法在小學時的我心裡紮了根。我一直覺得在少女漫畫中,編織故事時更加註重描述人物的內心。
p.s. 奈須毫無疑問是男作者,所以寫的女角色都會有一些中性化,例如,神經比較大條。這也未必不好,比寫成普通的 stereotype 的女角色好得多。
其實奈須原作的文筆不算好(可見 A Review of Kara no Kyoukai Part I 的評論),而且有些中二,但原作小說對主角的刻畫很用心,式與織刻畫得很出色。例如織小哥,他的出場很少,留下的印象很深(其實織也有原型),某種意義上就像 James Joyce 的那位雨與雪中的陰影 Michael Furey。
總概而言,空境有三條主線,其一是式與黑桐的故事,其二是魔術師追求「 」的故事,其三是式與織的故事。
空境的"表"是 boy meets girl,童話般溫馨的東亞愛情詩,這是劇集的重心。
同時,在現代創作理論中,主角之路(character arc)有兩條:一條是現實的旅途,一條是心靈的旅途。奈須寫空境時,是按"新本格傳奇小說"寫,作為現代創作,需探求人物的內心之路。因此,從寫作角度看,空境小說是女主文,式是故事的主角,因為只有她有細緻的成長軌跡。
正如未那稱式為母親(母様),稱黑桐為爸爸(パパ),稱織為父親(父様),空境的"裡"是式的成長與自我認知,為式與織而作的歌。需要看原作小說,還需要明白奈須使用的敘述詭計,才能明白式與織的真實關係(奈須在此故意做了些誤導),故事的真相。
不過,空境小說的中文翻譯、質量都挺糟糕,加之蘑菇的話有時極其隱晦(既是詞不達意,亦是故意的),於是中文翻譯者發明了菌類語言。如果從一開始看到的文字就是錯的,就難以理解作者的立意。所以還得結合日文原文,以及英文的翻譯版本(準確得多)。
=====================================================
本文將結合原作、劇集、訪談、設定,分析空境的立意。
一、何謂"空之境界",如果不瞭解日文,容易理解錯。其實奈須在書中寫明瞭。
二、EVA,不吉波普,少女革命:Shiki 補完計劃。
三、式與織的真實關係,奈須的敘述詭計。
四、在劇集中未出現的,原作的有趣情節。
五、空境的翻譯版本學。三個中文版本,兩個英文版本。
=====================================================
先輕鬆一下,回顧中心人物。
如蘑菇所述,“唯在萬籟俱寂之雪夜才可遇見的貴人”,女性形象的理想具現化(因此在與荒耶對決時也顯現過一瞬間)。
不過,如果結合各種線索和細節,會知道,「 」喜愛的事情,是逗人類玩(以善意居多但並非簡單的善意)。官方的陣營設定,「 」是 True Neutral,式是 Chaotic Good。
如 FGO 中的介紹:
The image of “A goddess who descended on Earth through some sort of mistake”.An oriental goddess rather than a western goddess. Though her aspect is close to the Merciful Bodhisattva, her underlying personality is that of a meanie. One could say she is an Impish Bodhisattva.She denies the view of human nature as fundamentally good. “Since humanity at its core is evil, things tends to turn out for the worse” while sighing, “So please do your best, ok?” cheering mankind’s stubborn endurance with a supportive smile, for that is her stance in the matter. Truly troublesome.
其實「 」和作者的立場最為接近,如虛淵玄所言:
虛淵玄:我對人們所謂的幸福充滿了厭惡.從而不得不把傾注了自己心血創作出來的角色都推進悲劇的深淵。世間萬物,如果一直放著不管的話,便一定會向不好的方向發展。就像即使如何的努力也無法阻止宇宙變冷一樣。只是按照常理進行不斷積累而構築出的世界,無論如何也無法脫離物理法則的束縛。所以,把故事寫成完美結局這種事情,需要你具備扭曲條理,顛倒黑白,甚至逆宇宙法則而動的力量。只有具備這種能夠唱出人間讚歌的高潔的靈魂,才能將這個故事拯救。要寫出完美結局的故事,是對作者身體和精神上的雙重挑戰。
2. 式大小姐,極道家族接班人,在每個深夜如幽靈般巡視大街小巷,以殺人衝動獲取實在感的貓系宅女,"ヤバイ"之人(這個日文詞 yabai 的原意是危險/不妙/糟糕,但在當代俗語中又有很厲害/很贊/很有魅力的意思,所以臙條說的時候場景很歡樂)。
常服是藍色男款浴衣,表面性格也像男性;心理有點問題,又有時扮演知心姐姐,十分之不正常(p.s. 其實式,黑桐,橙子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所以都負責維護日常)。
但是,式大小姐的氣質超美,內心堅強,所以在劇裡劇外都有無數粉絲。如果與流行作品中的女性角色作對比,可以看到式的人設是領先於時代的。
3. 黑桐(こくとう Kokutou),孤獨(こどく Kodoku)之人,式大小姐的 #1 粉絲,高行動力的亞撒西暖男,也被許多讀者認為是匪夷所思的聖母。實際是怎樣?
黑桐是不正常的“普通人”,其不正常度是如此之高,連「 」都親自專程確認了一遍。實際黑桐很真實,既不是無慾無求之人,也不是聖母,他與「 」的談話有重要的意義,後文詳述。只有理解黑桐的孤獨,才能理解奈須的想法。
什麼是普通人,例如臙條是普通人。式和臙條在原作有更多有趣的談話,劇集都刪了,哈哈。
雖說如此,黑桐很適合式大小姐(由「 」和織小哥欽點的)。所以,劇集每集在開頭結尾多是發糖時間。
4. 織小哥。關於他,我們留到後文再說。
=====================================================
一、何謂"空之境界"
大家也許覺得奇怪,"空之境界"是漢字標題吧?所以含義是明顯的吧?
然而,同樣的漢字詞,在日文和中文的意思經常有區別,而且有時區別很微妙。
日文翻譯成中文容易出錯。日文和現代中文的差異挺大,例如日文經常省略主語。也許可以說,日文相對更像文言文(而且是打亂的文言文)。想想看,將文言文譯成現代中文,就已經是複雜的事情,日文譯中文更難。
"空之境界",聽著像"到達了某種境界",如果這樣想,寫了一大堆,就錯了。
日文的"境界"是"境界線"的意思。"空之境界"是 Empty Boundaries,空之邊界。
那麼,空之邊界是什麼?這是重要的問題。
不用猜,因為,奈須在原作中說過兩遍。
第一遍,在 Ch3. 痛覺殘留,式大小姐和藤乃對決時:境界は不確かだ。定めるのは自分だというのに、決めるのは外側になっている。なら初めから境界なぞない。世界はすべて、空っぽの境界でしきられている。だから異常と正常を隔てる壁なんて社會にはない。―――隔たりを作るのはあくまで私達だ。
下面是三個版本的中文翻譯,都沒有寫明這是"空之境界"。
如果看不明白,看英文翻譯,就明白了。目前空境有兩個英譯版本,一個較為貼近原文:
Boundaries are uncertain. It is the person that establishes them, but it"s always external influences that determine them. Then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a boundary to begin with. The world is full of empty boundaries. That is why there are no walls in society to separate the abnormal from the normal.... The ones to make the wall are us. [Like me wanting to get away from the world. Like the way Mikiya thinks I"m not abnormal. ... Like the way Asagami Fujino is running away to death…]
[And like this situation, some people would scorn it as meaningless, while others would derive purpose from it.] Where does one begin and another end? You establish your own boundary while the consensus of others ultimately determines it. The world is full of such empty boundaries. [That’s why the ones who get to decide where the edge lies are the ones who toe the line: like me, or Mikiya, or even Fujino. We aren’t so far from each other, Fujino and me. But this place isn’t big enough for both of us psychos. ]
2. 第二遍,在 終章·空之境界,點題。
ただ種が同じだけというコトを頼りに寄りそって、解り合えない隔たりを空っぽの境界にするために生きている。そんな日がこない事を知っていながら、それを夢見て生きていく。
中文翻譯,如果不結合前文看,就不知所云。
即使結合前文,這仍然是閱讀思考題。如果仔細考慮,只有一種理解。
看英文翻譯。這位很喜歡加一些自己的話,但我很欣賞。
[Could it be possible to live such a life? Surely not from the start. Perhaps that too is some different kind of “special.”] So in the end, everyone is still distinct, leading lives whose meaning comes entirely from their own self. The seed is always the same, but it is they who chart different courses, becoming margraves of their own empty boundaries, guarding their own normality. Sometimes, across borders, people reach out, sometimes they don’t. And yet they live.
空之邊界,是異常與正常之間的邊界,虛幻與真實之間的邊界,外界與人心之間的邊界,人心與人心之間的邊界。
雖然這是正常的哲學概念,如果從空境的創作時間看,無疑也受了 EVA 的心之壁的影響,不過這裡更為形而上,核心更豐富。既然談到 EVA,那麼就讓我們看下一節。
二、EVA,不吉波普,少女革命:Shiki 補完計劃
=====================================================
我比較欣賞蘑菇的老作品,空境和魔夜,兩部沒有沾染多少商業氣息的創作。話說回來,設定一直是型月的強項,如 Fate 系列的設定也有很多出色的地方。
說起其它知名作品,相對於諫山和荒川的偏寫實風,個人相對更欣賞富堅和三浦(都是拖稿王)的偏飄逸風,還有最近復活的小野不由美。有一個小眾的韓漫也挺好,SIU 的《神之塔》。
回覆列表
前言:
輕小說《空之境界》(the Garden of sinners)誕生於1998年,共有八個故事章節,依照次序分別為“俯瞰風景”、“殺人考察前”、“痛覺殘留”、“伽藍之洞”、“矛盾螺旋”、“忘卻錄音”,“殺人考察後”和“未來福音”,其中包含兩節補充情節的“境界式”以及一節終章“空之境界”。副標題“罪者之園”,不妨解讀為“伊甸園”或“失樂園”。
該作主要講述一名具有雙重人格的少女兩儀式,因一場車禍昏睡兩年,醒來後在失去另一男性人格的同時獲得能力“直死之魔眼”可見萬物死線,從而與各種能力者進行對抗並尋找自我存在實感和生命意義的傳奇故事。
作者奈須蘑菇(奈須きのこ)身為時下蟻母級IP《Fate》系列的建構者,彼時可謂初出茅廬,而《空之境界》作為其青年時期搭建型月世界最早的一塊基石,主要闡述了“根源”與“魔術”這兩個關鍵概念的界定及影響。本作耽於設定,世界觀晦澀,情節迂迴,角色較為鮮明。
背景奈須蘑菇1973年誕生於日本千葉縣,畢業於法政大學大學院人文科學研究科。該縣背靠東京,面朝太平洋,是關東地區的海港之一,隸屬首都經濟圈(政府駐地距京40km範圍內),沿海多有工廠與倉庫,《空之境界》中出現大量廢樓、碼頭及破敗的房產,或可將其籍貫視為本作故事發生地點觀布子市的原型。昭和末平成初,即上世紀80年代後期至90年代初期之間,正是戰後日本經濟第二次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就是所謂的“泡沫經濟”時,對應奈須的青少年階段,不妨稱他為“泡沫一代”。
這一年奈須22歲,親歷了泡沫經濟從產生到破滅的全過程。
年輕人不明出路,無法達成自我實現並從社會生活中獲得價值與意義,這份空虛感表現在文創作品中便是厭世觀,即文題中的“死亡意象”,雖是大和民族一以貫之的文化心理,但畢竟時遷事異,泡沫一代在網際網路語境下有他們自己的表達和對當代社會的理解。
強烈焦慮的虛無感正是泡沫經濟崩壞後找不到自我的表現,這也就回答了為什麼兩儀式醒來後“完全是在擬態、完全沒有在活著、沒有‘我之為我’的實感”同時也回答了很細微的一點,即為什麼兩儀式的故事開始於1995年。
能力各章都是對身體私域進行解構,每一個能力者都經由“死”而感受“生”,這本質上是後現代主義人類身體的異化和失範:
巫條霧繪分離視力與本體,表現為失明;
白純裡緒分離起源與理性,表現為失常;
淺上藤乃分離痛覺與軀體,表現為失痛;
臙條巴分離大腦與肉身,表現為被操縱;
兩儀織自我選擇與式分離,表現為失衡;
玄霧皋月分離情報與事實,表現為失憶;
兩儀式分離過去和現在,表現為空洞虛無,退化為單純與根源之渦相連的容器系統。黑桐幹也一直從常人角度幫助兩儀式建構自我,這才將她從“非人”一方拉回人類陣營。
個人看法剛開始看的時候都他裡面的一些設定啊概念啊看的不是很懂,後來看過幾遍才逐漸清晰。我覺得最讓我震撼的還是,兩儀式和黑桐幹也的愛情。
雖然有的地方晦澀難懂,但這部作品還是有很多發人深思的文字,類似“人一生只能殺一個人”。
這部作品中體現的元素還是很多的,有哲理,有愛情,有戰鬥,有冒險,有血腥。
我認為作者想表現的還是黑桐與式姐的愛情。作為沒有任何特殊的能力的普通人,卻踏入了一個異常的世界,普通就註定了他不能在關鍵時刻開掛,為了喜歡的人黑桐踏入了普通人不應該進入的世界,這正是黑桐的偉大與痴狂之處,也正因如此,他與式之間的愛情才顯得如此動人心魄。
說到底這是兩個世界的人的愛情,而最後普通世界的人憑藉自己的痴狂與執著將異常世界的人拉到了普通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