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影視綜藝吧
-
2 # 韓不說
本人對南韓不是很瞭解,但是有幸有一位學韓語的女朋友,並且大學期間,作為交換生去南韓半年,對於這個問題還真的瞭解過。
她說,其實南韓字都只是發音,並不是有意義的,相當於咱們的拼音,所以呢,要在韓語那附上漢語,來區分不同意義的韓語發音,就是這樣。
-
3 # 小柳聊聊兵
眾所周知,南韓一直極力推行去漢字運動,只要不是必須,一般是不會使用中文的,南韓身份證上之所以會標註中文,主要還是因為 南韓文字是表音文字,要是身份證上 全是用韓文表述,就會造成辨識困難的情況發生,所以,南韓身份證上的名字,都會有中文標註;
歷史上,南韓曾經一直是中原帝國的"附屬國”,南韓在文字使用上,也一直是中國的文字,漢字(繁體字),南韓在明清兩代時期,漢字曾作為一門科目,是南韓人教育的基本科目而存在,不過,隨著袁世凱漢城抗日失敗,北韓半島陷入了日本的長期殖民統治之下,直到1945年,南韓才從殖民地統治中解救出來,新誕生的 大韓民國政府,大力提倡國粹主義,於是,表音文字學者,站在弘揚民族精神的最前列,提出全部使用表音字等於愛國;
1948年時,南韓政府政府,制訂了《表音文字專用法》,規定 公文中全部使用表音字,不過,公文的附加條款裡,允許漢字與表音字並用,這是因為,南韓的表音文字,很多時候無法真正做到表意,讓讀者無法知道真正的意思,所以,南韓政府規定,在他們的居民身份證,公司名稱,大酒店等重要場景名稱上,要使用漢字標註,以免出現表達不清楚的情況;
多年的去漢字化,使得南韓年輕人當中,認識漢字的人越來越少,更為尷尬的是,南韓大部分歷史文獻 都是中文漢字,現在的很多南韓歷史學家,都無法識別考證,還要找中國的同行,來為他們翻譯,這也讓南韓政府意識到,再這樣下去,南韓就可能成為一個沒有歷史的國家,南韓政府在2010年8月決定,恢復基本漢字的使用,以用來填補南韓表音文字當中,出現的無法表意的情況,所以,南韓政府規定了南韓居民身份證上,要用漢字標註,以區分很多同音字的人名。
-
4 # 羅時芳w益陽駕培
首先,南韓語言中有百分之七八十的漢字詞,而南韓的字是拼音文字,無法像漢字一樣根據字形表達出一定的意思;
其次,漢字現在在世界上的影響越來越大,越來越廣,即順應世界漢字熱潮;
再者,中國對於南韓來說是一個巨大的發展市場;
這裡面有表達、使用上的便利,還有文化上的聯絡。
-
5 # 李三觀
南韓文字是注音文字,可以參考我們拼音,比如一個人叫李鐵柱,另一個人叫 李貼住他們的名字都書寫成 litiezhu
-
6 # 垂垂智庫
南韓身份證上為什麼會有漢字?這要歸功於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歸功於中華古國過去幾千年的繁榮昌盛。
中華文明是東北亞地區最先成熟的文明,也是最為強盛的文明。在中華祖先們製造創新工具,使用文字,培育出各種文化科技成果的時候,半島地區還是文明的荒漠(南韓人民的祖先)。幸運的是,強大的中華古國在保家衛國的同時,積極同周邊國家友好交流,仁慈的為半島地區帶來了文字和智慧。
:中華古國,是東北亞文明的開端
從歷史的角度來說,南韓最初是沒有文化,也沒有任何文字傳承的。直到中華古國把中華文明傳播過去之後,南韓才開始學習文字和文字,才有能力在中華文明的基礎上,創造獨屬於南韓的南韓本土文化。
公元六世紀之前,南韓無法用文字記述語言。六世紀到九世紀之間,南韓在中華古國的幫助下,開始學習中華文明,掌握了南韓歷史上第一種文字,即漢字。在之後的幾百年裡,南韓統治階級在漢字基礎上創造了一些南韓獨有的固有字,作為漢字的補充。
簡單來說,南韓地區有一些中華古國沒有的習慣和事物,漢字不能描述南韓發生的所有情況,因此南韓人創造了獨屬於當地的固有字。:南韓古人使用漢字和獨屬於南韓的固有字
公元十四世紀之後,為了彰顯南韓文明的獨立性,南韓世宗大王決定創造了南韓獨有的文字,以表明南韓並不是中華文明的附庸。但限於人力有限,世宗大王並沒有創造新的南韓文字,而是在漢字的基礎上,創造了有別於中華地區的南韓拼音,也就是被稱為韓語的訓民正音。
韓語到底是什麼呢?
它就是漢字的另一種拼音而已。例如,黃瓜,漢字的漢語拼音為huang、gua,而南韓人就把它讀成오、이(오是韓語母音的一種),並把這個拼音稱為韓語。
說的再簡單一點,韓語就是粵語、閩南語或者任何一種地方語言。唯一不同的是,它直接把拼音(讀法)寫出來,稱之為韓語。
:南韓身份證上的漢字
可惜,拼音只是一種單純的讀法,並沒有特定的意義。必須把讀法對應的字寫出來,人們才能準確的核實資訊。漢字是南韓文明的基石,韓語只是對它的一種粗略註釋。
基於以上事實,南韓雖然在幾十年前廢除了漢字,甚至禁止國內學校將漢字列為必修科目。但鑑於愈演愈烈的文字歧義事件(同音字帶來的巨大困擾甚至是社會混亂),南韓政府在十年前宣佈恢復漢字。在身份證這種嚴肅的證件上,更是要標好拼音(韓語)對應的漢字,用來維護南韓社會的正常秩序。
-
7 # 兔八哥00
韓語類似中國的拼音 如果不加以漢字標註 類似這樣。王磊 王雷 王類 王勒 韓語區分不了都是。wang lei
-
8 # 四十五度歷史
在南韓前幾年大力推行去漢字化運動,但是身份證上卻依然有漢字,在南韓有一個最重要的地方卻不可能去掉漢字,那就是南韓人的身份證,在南韓人的身份證上,除了韓文寫的姓名,還要用漢語再寫一遍,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南韓語言是一種表音文字,這裡的意思就是說,像中國的漢語拼音一樣,是十分容易學習的看到字就可以讀出來,不過這卻造成了一個不好的結果所有的韓文加起來也就那幾個讀音,不過韓文中一個讀音也有很多個意思,如果把這些用在名字上的話,像李昌浩、李長昊、李菖胡、李倡虎這些人的名字在韓文裡的寫法是一樣的,不過他們名字的意思卻完全的不同,所以南韓人必須在藉助漢字把不同標註。
如果去讀一個南韓人的名字,僅僅用韓文的話,根本不知道這個名字的意義,因此南韓人在起名字的時候要先從漢字裡找出相應的字,然後再把這些字翻譯成韓文,因此南韓人的名字是無法去掉漢字的,當然現在南韓社會大力度向西方靠攏,出現了去漢字化的運動,這種運動也造成了很多不好的結果,南韓古代寫的史書和小說基本上都是用漢字寫的,南韓人看的都是翻譯成韓文之後的版本,有些地方翻譯的完全不同,因此南韓的很多著作,現在的人根本不能理解。還有一些南韓歷史的人文景點,牌匾和碑文基本上都是用漢字書寫,這些都已經成了歷史文物,結果導致這些文字現在南韓人又看不懂了,所以變得十分的尷尬。
南韓人使用漢字有很久的歷史,在1446年北韓王國世宗李祹公佈了創新的文字,目的是訓民正音,也就是教老百姓認字,這個時候發明了“諺文”,但是這種文字被髮明以後,遭到了上層貴族的強烈反對,後來還是維持了漢字和諺文一起使用的情況,當然還是以漢字為主。到了近代南韓開始接受西方文化,完全脫離了中國的藩屬國地位,特別是二戰之後南韓開始投入美國的懷抱,因此南韓國內出現了大力去漢字化運動,在1970年朴正熙發表漢字廢止宣言,完全廢除了普通教育中的漢字教育,到了80年代南韓的報紙雜誌幾乎就沒有漢字再出現了。
-
9 # 塵觀
中華文化圈指的是之前受中國漢字,儒家等等中國文化影響的國家和地區,這些國家或地區原本就是用漢字的,或者用漢字輔助的,但是近代以來由於中華文化式微以及西方文化侵入,還有就是民族自尊心的緣故,慢慢地就把去漢字化,創造或用本民族自己的文字提上了日程,慢慢漢字也在他們的文化裡消失了。比如說,南韓!
應該說南韓是近代以來去漢字化很成功的一個國家,他們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幾乎完成了完全的去漢字化,文字完全北韓化。可是現在其實很多人都會發現,南韓人的身份證上其實又有漢字了,而且在南韓很多地名都有漢字,排除地名有漢字方便旅遊的原因,那為什麼南韓人身份證會有漢字呢?
南韓人現在用的文字叫做諺文,是在中國明朝的時候北韓世宗大王發明的,俗稱訓民正音,這個諺文畢竟不像漢字是經過長期演化而來的,所以說諺文是不夠科學的。韓文是表音文字,就像漢語拼音一樣,但是就是你看這個拼音知道你叫這個名字,但是你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因為其他的詞也可能是一個意思。同一個讀音的名字但是可以有幾種不同的意思,所以得加上漢字給他確切的意思,藉助漢字標註出來。
這就是為什麼南韓人的身份證上有漢字的原因。其實最近南韓最近也有復興的漢字的浪潮,在南韓的學校裡現在也會教一千多個基礎漢字。
-
10 # 高山流水116820061
南韓自古以來就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各方面都盡顯中華文化的特徵。可以說,是中華文化促進了南韓的發展,加快了南韓古人進入文明社會的程序。
不過,南韓人為了所謂的自尊,不願承認所受到的這些恩澤了。為了和中華文化做切割,南韓廢除了長期使用的漢字,自己發明了韓文。只是,沒有什麼文化底蘊的南韓人費了很大功夫創造的文字,很有些不倫不類,缺陷多多。
這種文字的最大缺陷就是隻能表音,不能表義,有些類似拼音文字,但又缺乏英語、法語等豐富的變化。特別是表現在人名上,同音不同字的姓名叫出來是一樣的,很容易混淆,比如朴槿惠,按照韓文的寫法,和叫樸錦卉、樸金輝都是一樣的,很可能會被當作同一個人的名字,這也太不好區分了。尤其是身份證,只要是同音姓名,韓文表現的都一模一樣,這對確認居民身份帶來了很大困擾。沒辦法,南韓最後只能在韓文姓名後面再標註上漢字,主要以漢字的寫法對個人身份資訊加以確認。不僅南韓人身份證上標註漢字,在韓文地名後面也用漢字標註,原因也是便於區分。
有人會說了,在韓文後面再標註漢字,麻煩不麻煩呀?!既然韓文這麼不好,使用起來如此不方便,乾脆還是恢復使用漢字好了。這種想法當然是非常好,可南韓人不這麼想。南韓一向自視甚高,認為他們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別人的東西再好也不如南韓的好。費了這麼大的勁發明創造的文字,如果再廢除了,感覺太丟面子了。所以,韓文再不好用也得說好用,再難用也要用下去,正是南韓人的固執,才造成了現在身份證上韓文和漢字並存的尷尬局面。
有人又會說了,這不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嗎?這話對南韓人可不能這麼說,南韓人就是愛面子,為面子而活。為了裝點門面,南韓人把本來不屬於他們的很多文化遺產都說成是他們的,還非常莊重地去申遺,有的竟然還成功了。只不過,漢字在發源國使用的歷史太悠久了,並且有數千年的文獻典籍來佐證,南韓就是想爭也是爭不過去的。
從南韓對待漢字的態度上,讓我們聯想到南韓人現在受盡了美國欺負,每年還要交納數以十億計美元的保護費,卻整天高喊什麼主權,宇宙第一強國之類,南韓人活的真是太累了。出於同情心,我們也不必追究他們使用漢字的侵權行為了,他們願意這麼折騰隨他們去好了。
-
11 # 海之波濤3
南韓人的身份證不用漢字不行啊!容易亂套啊!“宇宙第一”大國南韓,由於千年受我們的影響太深,一直都難以翻身,所以,在感到自己“翅膀硬了”之後,所有我們優秀的東西,南韓人都“照單全收”,而為了“名正言順”,南韓人這些年興起了把我們的東西,拿去申遺,什麼姜子牙,孔子,屈原,李白,西施,朱元璋我們的名人等等,通通都是南韓人,就是俺們東北的火炕,都是南韓人發明的,筷子也是南韓人首先使用的,什麼端午節,春節,都是南韓人發明的,就是漢字,也是南韓人發明的,如果照這樣下去,地球也沒準兒是南韓人的“作品”了!孔子
其實在沒想起來漢字是“自己”的之前,南韓人為了擺脫漢字的束縛,早在15世紀李氏王朝第四代君主世宗時,就極力排斥漢字,主張建立自己的語文體系,但由於他們創造的韓文過於簡單,沒有漢字這樣博大精深,因此,直到19世紀末,南韓人還是使用漢字撰寫官方檔案和歷史著作。但在1948年南韓建國後,“揚眉吐氣”的南韓人終於決定廢除漢字,但南韓的去漢字化過於矯枉過正,所以,南韓在產生了文化斷層的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民族文化危機,因此,“聰明”的南韓人還是不能用不倫不類的韓文,完全取代漢字。而至於南韓人的身份證使用中文,就是因為韓文的侷限,而做出的很“無奈”的選擇,我剛開始說過,韓文確實過於簡單,所以,南韓人在使用韓文時,就遇到了很多麻煩,比如,在韓文中,君,軍,均,俊,鈞,筠,等類似文字,無論其寫法,還是標註都是一樣的,而南韓人起名又都是按著中文的發音來取的,所以,南韓人的身份證若是不用中文,南韓人還真的不知道自己姓啥叫啥了。在明白中文對自己的重要性後,南韓人在上世紀90年代又興起了學漢字熱潮,來我們這裡學漢語的南韓留學生,也逐漸多了起來,而這時候,要面子的南韓人,又想起了把漢字據為己有,於是,南韓的專家學者又開始重新“書寫歷史”,為漢字屬於南韓,編造佐證。你說這南韓人他累不累啊?
-
12 # 仲夏視點
南韓現在用的文字是諺文也就是拼音文字,拼音文字的好處就是易於學習掌握,普及難度較小,但是拼音文字也有一個缺陷就是不能解決同音不同字的問題。
比如Lidongxu既可以寫成李東旭也可以寫成李棟序或者是李冬緒,一個讀音對應好幾種寫法,平時說話配合語境可以辨別對方表達的意思避免產生歧義,但是名字的拼音作為一個代號卻有好幾種對應的寫法,如果不用其他方式加以標註以示區別,就會出現大量重名。南韓公民的身份證
所以南韓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選擇了用漢字標註,這樣就解決了重名帶來的一系列問題。
但是為什麼南韓會選擇用漢字標註呢?原來在古時作為中國藩屬國的南韓一直將漢字作為官方文字使用,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15世紀,世宗大王命令一批學者創造了訓民正音,也就是現在的韓文,不過由於當時的上流社會都以中華文化為尊,鄙夷這種拼音文字,所以訓民正音並沒有普及開來,直到1948年南韓成立,官方才以法律形式廢除漢字,改用諺文。南韓軍隊使用漢字作為標語
雖然漢字在南韓已經被邊緣化,但軍營或者重大場合等卻保留了使用漢字的傳統,包括南韓古代建築依然能看到漢字的存在,不知道現代南韓人看不懂自己祖先用漢字撰寫的文化典籍時會作何感想。南韓光化門
關注『仲夏輕颺』持續為您奉上新鮮優質的國際資訊! -
13 # 奇葩歷史大觀
南韓人也不想用中國的漢字,但是南韓在歷史上和中國有很深厚的文化聯絡。南韓目前有五大姓氏,人口占到全華人口數量的一半多。而南韓人的姓氏相同之後,很多人的名字讀音是相近的,如果只用拼音文字的話,那麼很多人的姓名就會傻傻分不清楚,所以很很有必要在韓文名字後面附加一箇中文名字。
所以說即便南韓人現在已經全面的廢除漢字,但是他們的身份證上必須留有中文名稱,這也是避免重名重名的問題。南韓人的做法非常實際,他們也想去中國化,並且這個趨勢已經進行了幾十年。但是文化聯絡是一時半夥割斷不了的。
南韓人還是想去中國化去漢字化,他們認為自己是世界第一,比中國要先進,所以說對於中國的漢字他們從心理上是不接受的,一些南韓人員表示新一代的南韓身份證上已經沒有漢字了。
相比於南韓日本人則是非常仰慕中國的文化的,他們對於文化非常的自信,他們也承認漢民族的文化曾經滋養著自己,而自己在漢民族文化面前只是小弟級別的。
-
14 # 農民工歪說古今
關於南韓身份證為什麼要用漢字這個問題,還要從北韓半島的歷史說起。早年間的北韓半島並沒有文字,換言之,北韓半島的原住民只有語言、沒有文字。那麼,是誰給北韓半島帶入了文字呢?商紂王帝辛的親叔叔——箕子。周武王滅商之後,出於收買人心和彰顯王者胸懷的政治需要、釋放了因觸怒商紂王帝辛而被囚禁的王叔箕子。但是,亡國的箕子並不願像侄兒微子啟一樣侍奉周武王,於是帶著家人、家臣、奴隸等遷往了北韓半島並建立了新的方國——箕子北韓。為何稱之為方國而非國家呢?因為彼時的箕子北韓雖為“化外之地”,但實際上與周還是有聯絡的,是周天子象徵性地將北韓半島的部分土地分封給了箕子,而不是箕子在北韓半島建立了與周分庭抗禮的新國家或者是作為殷商的延續!史籍記載,箕子在接受周武王分封之後,還特地到鎬京朝覲了周武王。
箕子進入北韓半島之後,為那裡帶入了中原王朝的文化、制度,當然也包括文字。自此,漢字開始在北韓半島的“上流社會”推廣開來。但是,由於箕子北韓地域侷限於北部地區、而且面積並不大,所以漢字在北韓半島的廣大區域內並沒有盛行,基本只是侷限於箕子北韓的上層,北韓半島的普通老百姓仍然是有語言、無文字。
趁著秦末漢初的亂世,原燕國宗室衛滿率軍進入北韓半島,吞併了箕子北韓並建立了新的政權,史稱衛滿北韓。漢初,衛滿北韓曾一度獨立於漢王朝之外,甚至對漢王朝的邊疆安全造成了相當大的壓力。漢武帝在位期間,直接派兵吞併了衛滿北韓,在其故地設立樂浪、玄菟、真番、臨屯四郡,史稱“漢四郡”,北韓半島的部分地區被正式納入了漢王朝的版圖,漢字也得以在北韓半島上流社會和文人中廣為傳播。
雖然後來北韓半島多次易主,王朝也在不斷更迭,但漢字一直作為各個政權的官方文字被傳承、使用著。直到元末明初李成桂建立李氏北韓,漢字依然是李氏北韓的官方文字,無論政府文書還是科舉考試,都必須使用漢字。到近代日本殖民北韓半島之前,漢字一直佔據著李氏北韓“上流社會”的主流,不懂漢字是“下等人”的特徵!
《訓民正音》、諺文的出現因為北韓族(現在有人喜歡稱之為韓語)與漢族屬於兩種截然不同的語言,北韓半島長期使用漢字也造成了一個巨大的問題——語言和文字的分離。這是個什麼意思呢?這就好比是讓一群說著英語的美華人用中文來發布文告、頒行法律、參加公務員考試等等……如此一來,對於北韓半島的老百姓而言,等於是必須要多掌握一門外語!
隨之而來的問題便出現了,除了“上流社會”和文化精英,普通老百姓吃飯都成問題,更別說是學習一門外語了,這就直接造成北韓半島文盲率長期居高不下!因為所說的話與書寫的文字完全屬於兩個系統,也使得北韓半島的“掃盲”問題遲遲難以解決。直到李氏北韓世宗李祹即位之後,這種情況才算有所改變。李裪和他的兒子、李氏北韓文宗李珦在位期間,官方制定了一套適用於表達北韓語言的文字,又稱諺文並以《訓民正音》的文字格式形成定稿,成為了現代北韓文(韓文)的本源。
雖然諺文的出現成功解決了北韓半島語言與文字分離的窘境,但因為“上流社會”長期以使用漢字為榮的傳統,諺文實際上成了“下等人”使用的文字,“上流社會”和精英階層繼續使用者漢字。直到晚清時期,清王朝的地區影響力日漸式微,諺文才逐漸由被“上流社會”和精英階層所摒棄逐步走向“吃香”。北韓半島的官方文書也開始大規模出現漢字諺文混搭、甚至全諺文模式……隨著近代日本對北韓半島的殖民開始,日語成了北韓半島的主流語言文字,漢字和諺文也逐漸退出了北韓半島的歷史舞臺。
二戰結束,諺文復興隨著二戰的結束,日本退出了北韓半島,被長期壓制的漢字又重新出現在了北韓半島,彼時北韓半島的報紙大多摒棄了日文而改用漢字。可隨著北韓和南韓的建立,問題又出現了……新生的政權急於樹立民族自信、擺脫殖民統治的陰影,雖然日語被摒棄了,但報紙上鋪天蓋地的卻全都是中文!這顯然不是兩國高層願意看到的。於是,一場“去漢字化”運動在兩個不同的政權同時拉開了大幕!
因為手頭只有現成的《訓民正音》,而重新創制一套新的文字系統顯然工程又太過浩大。因此,北韓和南韓同時選擇了諺文作為官方文字。北韓走得比較徹底,完完全全拋棄了漢字。南韓則相對保守,先漢諺混用、再逐步淘汰漢字。至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南韓基本上也全部淘汰了漢字。這就是為什麼《大韓民國》憲法裡會有那麼多漢字的原因之一,因為這部憲法問世時,南韓還處於漢諺混用階段,自然出現了漢諺混搭的憲法文字。當然,這只是一個原因,還有一個原因接下來會有所提及。
大規模使用,諺文的弊端凸顯隨著北韓和南韓將諺文定為官方語言並大規模使用,諺文的弊端也逐漸凸顯出來。當初李氏北韓世宗李裪下令創制諺文時,說白了就是為了“掃盲”。與其說諺文是文字,倒不如說它是一套類似“漢語拼音”的“北韓語拼音”。它是在先有語言的基礎上,根據語言而創制出的一種變音文字。
就拿武則天的漢語拼音為例,WU ZE TIAN,如果沒有音節,它可能有無限種意思。即便有了音節,它也可能是伍澤添、舞責天……北韓半島的諺文同樣存在這個問題,同一組拼音可能表達許多個意思!這在日常生活中或許還不是什麼大問題,可以聯絡具體語境作出合適的解讀。可一旦涉及法律文書等內容,麻煩就大了,很容易讓有心之人鑽空子!因此,直到現在,《大韓民國憲法》以及其他一些法律文書中涉及有歧義的內容依然會用漢字進行註釋!至於北韓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因為那地方過於封閉,本人沒有查到相關資料,但肯定有他的一套註釋方法。
綜上所述,北韓文雖然是一套使用了很多年的、相對成熟的文字系統,但因為歷史原因,它是存在硬傷的,而且很難完全克服,這也是後來南韓逐步恢復了部分漢字使用的原因所在,而身份證上的漢字就是一個主要體現。南韓人的姓氏和華人一樣,是祖上傳下來的,如果使用諺文拼寫,同一組字母可以表達多個姓氏。換言之,不同姓氏可能會是同樣的寫法,這就涉及到祖先問題了。加之名字同樣會出現歧義,所以南韓政府在權衡利弊之後,在身份證上註釋了漢字以解決這種因同音造成的歧義。現而今去南韓,一些景點、路牌上也會出現漢字,別自作多情、認為那是南韓人對中國友善的表現!說白了,那就是不得已而為之,為的是怕自家人出錯,不關咱華人什麼事兒……
-
15 # 淡然小司
南韓是一個比較奇葩的國家,一直想要尋求其文化在世界中的位置,甚至想要剝奪中華文化對其歷史上的影響,堅持做出了很多令世界感到奇葩的舉動。比如南韓不斷的篡改歷史,讓南韓成為世界上領土丟失最多的國家。南韓不斷帶世界文化遺產上搶注他國的文化遺產,從而宣揚是自己祖上傳來的,這也的確讓人不敢苟同。
被令人奇葩的就是南韓本身就離不開中華文化圈的影響,卻在自己的文字當中去除擁有深遠影響的漢字,歷經三次的變遷,讓南韓徹底認識到了自己的短視。其實在二戰後南韓成為一個新興的民族國家,被日本欺凌幾十年,可算獨立的南韓總想找到歷史歸屬感。於是在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虛榮感驅使下,他們迫不及待脫離漢文化的影響,畢竟漢文化在百年的興衰史當中沒能夠站立起來,也讓南韓極力做出清算交割,改歷史、改城市名,廢除漢字,只要能改的基本上都改,以此彰顯自己的獨立。
可問題就是南韓的文字當中一共就那麼多的讀音,他們的文字整體組合就圈定在一個範圍之內。這也導致了很多文字在讀音上出現的相近或者相同,尤其是去除了漢字,在其中所扮演的區別角色,讓她們更是在很多重要法律和醫學方面上存在著重大的被動。因此只能用一些同音的漢字來替代相關字詞的表達,從而讓南韓的文字能夠表現出更加豐富多彩的內容。
可是在南韓政府多次去漢字化的行動當中,讓這樣的問題越加凸顯。尤其涉及到一些同音字上,南韓字體會出現同樣的狀況,最終讓這樣的狀況而無法區分。正是看到南韓文字在先天上的不足,1998年南韓總統金大中就曾發表過“漢字復活宣言”。根本目標就是將道路標誌、火車站、公交站等地方都開始恢復漢字標誌。2010年8月南韓又將韓文恢復為漢字,從而區分出南韓文字當中出現的大量漏洞。
正式基於以上的原因,那麼我們也就能夠理解為什麼南韓人的身份證上要使用漢字。在身份證上用漢字其實是為了避免因為同音字的數量過多和導致南韓人無法區分聲音相同姓名,從而避免南韓出現很多同名同姓的人。其實對於南韓來說,早知如此,又何必當初呢?頭腦一熱的就要去漢字化,可是最終打臉的還是自己。擁有5000年燦爛文明的中華文化,其對周邊的影響是不可替代和剝奪的,而南韓方面卻傻乎乎的做出了這樣愚蠢的舉動,最終搬起石頭還是砸了自己的腳!(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
-
16 # 關外人3
人家一直都這樣好不?什麼叫又?南韓文字是表音的,就好像我們使用漢語拼音一樣,同樣的發音在句子裡沒大問題,因為有語境,但是拎出來就會遇到同音字問題。姓名就更加沒數了,所以必須標記漢字,才能分別的出來,啊懂了?
回覆列表
簡單來說,韓文是表音文字,漢字是表意文字。因此,南韓的名字以韓文來讀,是看不出名字的含義的,只有將其翻譯成漢字時才能看出對應的意義。所以南韓人的身份證還是要用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