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個打工者的自我修養
-
2 # 小安娛樂
說到小丑,想必很多人腦子裡都會浮現出諾蘭大神拍攝的“蝙蝠俠三部曲”《蝙蝠俠:黑暗騎士》中的小丑,不得不說當時希斯·萊傑真的完美的詮釋了“小丑”,使得小丑的人氣大漲,或許是他為了演好角色,把自己變抑鬱了,他最後也沒能走出角色的陰影而失去了生命。雖然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但他卻不能享受這個榮譽。
得益於希斯·萊傑給小丑帶來的巨大人氣,讓不少影迷都感慨“希斯·萊傑之後,再無小丑”,所以我們在網上能看到不少“吹”小丑的,我敢說有大部分都不知道小丑是幹嘛的,只是看到很多人在喜歡小丑,自己也就跟著“吹”,從而給希斯·萊傑招黑。
這部《小丑》不同於希斯·萊傑版的小丑,因為這次“醜爺”做了主角,並且這時候的蝙蝠俠還是個孩子,電影主要講的是小丑的起源電影,由傑昆·菲尼克斯飾演,據悉傑昆為了讓自己的形象與漫畫中小丑瘦長臉型相符合,他把自己的體重降掉47斤;他還做過病態笑容背後的心理分析等等,這都是為了讓角色表現得更加鮮活,所以請不要把傑昆·菲尼克斯和希斯·萊傑這兩個版本的小丑一定分個高低,因為他們都很優秀,表達的方式也不一樣。
其實《小丑》不應該屬於超級英雄片,甚至不能說他是漫改電影,雖然名字“小丑”,卻沒有借鑑DC宇宙的故事他只是披著“小丑”的外衣,來講述人性/社會更深層次的故事。
還有一點要說的是《小丑》可能永遠不會在國內上映,因為電影分級為“R”級,意思有太多不適合未成年看的東西。除非像《金剛狼3》《死侍2》那樣重新制作,那麼對於《小丑》大家希望在網盤裡看原聲呢,還是去電影院看“特供”的呢?
-
3 # 小宇電影城
一個有“顛笑症”的患者,在別人的誤解和各種痛苦下走向了黑暗。選擇墮落的小丑,與其相比更像是一個被生活奴役,被世人輕視,被靜神疾病折磨的普通人。而讓小丑真正崩潰的是愛情,友情,親情,理想的破滅;是別人的不尊重和嘲笑;是大家嘴上說不介意精神病,卻還是希望別人裝做沒病的樣子。
由此電影得;生活裡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只是希望別人能正常對待;給予他們正常的生活態度,也就是給予他們最好的尊重。做為對方的愛人,更要去在對方需要你的時候去關心,包容,呵護對方。生命可貴,望自愛,被愛
-
4 # 叢林建造者
《小丑》是一部完全的以一個小丑形象撐起來的電影,所有的鏡頭內容都服務於表現出邊緣性和複雜性人物小丑的特點,這個主角不再是一個尊嚴、權威有英雄氣概的大人物,相反,他渺小、撕扯且消極。
綠色的頭髮、慘白的面容、誇張的大嘴唇,還穿著作為優雅姿態象徵的西裝,而小丑過的一點都不體面,造成強烈的視覺衝擊感,癲狂的神情、神經質的姿態格格不入這個世界。
小丑“輕輕一推”,犯罪就如同傳染病一樣,遍佈全城。開始一場邪惡的狂歡!
在以前,小丑總是和狂歡相連,甚至是其內容的象徵。然而狂歡的本質是平等和自由,慶賀暫時擺脫佔統治地位的階級和現有制度。
美國哲學家安·蘭德指出:藝術的根本目的不是教導,而是展示——用有形化的影象向人類展示他們的本性和他們相對於世界的位置。
生成、交替、更新的時間節日,打透過去和現在的脈絡,帶著面向未來的反叛的隱喻。
動盪、殘暴、恐懼的現實主義和不滿的姿態、釋放的需求、癲狂沸騰的內心世界極端結合,死亡和初生、詭異和平靜,這種或相互排斥、或相近相似特點融合表現,挖掘埋藏意識深處的共鳴,看荒誕人間悲喜劇。
真是特別喜歡他在樓梯跳舞的一段,他明白一切都是笑話,他自己也是個笑話,對快樂的期待逐漸殆盡,而對命運的嘲諷也一直存在。
-
5 # 金錢美酒加上狗
我只能說絕了,不管是配樂,鏡頭,還有畫面,都絕了。完美的表現了這個電影的荒誕,偏執。
這個電影前期看的我很壓抑,小丑不停的在哭笑。就是他已經笑的要噎死了,還在笑,笑的人很壓抑。
我覺得這個笑就是我們生活中,自己忍氣吞聲,還要假裝自己很好放大版,讓我一下子就想到我我很多壓抑的事。這個笑聲從頭到尾。小丑被敷衍,被嘲弄,心裡的光一點點的被熄滅。還能怎麼樣呢,像孩子一樣哭鬧嗎?
我真的瞭解小丑想哭或者不開心的時候,控制不住的想笑是什麼心理,我當被驚嚇或者很尷尬的時候就會大笑,是因為堅強太久了,不能哭,因為知道沒人會幫自己,只能強迫自己笑,證明我很好,我可以。
最後這個城市裡很多小丑都像瘋了,說實話,像暴徒一樣在街上打砸搶,很暴力。接納自己的暴力,破壞慾吧。
這裡面有一個戴面具,醬紫色衣服的小丑,頻繁出現,有什麼含義嗎?知道的大佬告訴我一下唄~
最後,希望有人能識破你的偽裝,不用微笑去假裝堅強。
-
6 # 小輝同學
但是這裡我覺得並不是說這樣的執導辦法就一定好或者不好,這是一種執導風格而已,而這種執導風格的對立是那種要求演員必須要進門,坐下,喝杯水,然後放下,詳細具體的要求演員按著自己對影片的理解嚴格執行的導演。其實這樣的執導辦法一樣考驗演員的演技,你需要執行導演對畫面嚴苛的要求的同時一字不落的唸完臺詞,還要保持自然,無表演痕跡的讓觀眾接受你的演出。這個極端例子的導演可以為,韋斯.安德森 如 《布達佩斯大飯店》
所以,導演要不要分鏡進行拍攝有一個原因就是導演的執導風格,也許導演就需要和主演在現場進行脫稿再創作,這時候他們甚至會篡改一些劇本,那就更別說對劇本進行畫面解讀的分鏡了。而另一側類似維斯.安德森風格的導演的答案是一定要分鏡,他對畫面構圖,色彩,運鏡都有嚴苛要求,那麼他就需要在前期各個部門嚴格執行,極端到了演員的表演,所以,整個團隊做到無縫配合的基石就是嚴格規劃過的分鏡。
電影joker 因為導演對演員和整個劇組的放鬆狀態使整個劇組參與到影片的創作當中。每個鏡頭在導演對框架的整體把控下其實有非常多的隨機性,包括不限於上文提到的那僅有的一滴眼淚,倒在亞瑟頭上的染髮液。。以及靈機一動的舞蹈,等等。所以只要最後採用了,我們其實已經不能認為他是失誤或者意外了,他就成了創作時的靈光一現,只是我們抓住了,而導演執導時給與的寬容度是產生這種靈光一現的意外的數量的最終原因。
最後
有很多人提到了一個細節,亞瑟被人打倒在地時,胸口的花流出了水。我們如果有機會再看到影片,可以看到,亞瑟被人打翻在地時開始的時候想先去夠地上的牌子,但是苦於沒有力氣翻身,接著他出於對自己現狀的調侃,或者為了表現自己即使身處絕境時不忘自己joker的身份,當然,怎麼解讀都可以,最後注意,他是自己伸手到腰下按下了噴水開關,但是花裡的流水並沒有像想象中噴射,而是我們看到的悲慘的流淌。
-
7 # 卡青影視
可以說這部電影非常的好看,說實話沒在國內上映是非常可以了。小丑這個角色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特別是現在的年輕人,更視小丑為一種信仰之類的。
在這個版本的小丑裡,也是很出色。從性格的一點點變化,生活的遭遇讓他慢慢的向著黑暗靠近,最終爆發成為一個自己不想成為的人。對影片的聲畫處理。很震撼人心,並不是一些人口中的可怕。那些說電影不好的,可能根本沒有理解電影。電影所處的時代以及主人公的遭遇我們在生活中很少有體會,甚至是不能體會。他一開始只想過的開心一點,但生活總是戲弄他,甚至壓迫他,讓他無法反抗。要知道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也沒有詩和遠方。所以最後他選擇放棄了,讓自己放縱起來。他希望自己的死能有所價值,
有沒有精神病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的笑裡全是無奈與痛苦。他給人快樂卻沒人給他快樂。全是謊言欺騙看不起不尊重。
這可能就是社會,每個人都是小丑,每個人也都面臨過小丑的境地,沒有人會無條件的關心你,愛護你。大家都只會做自己想做的事。條件範圍以內的事。但是小丑的悲劇,可以說是極限條件下造成的,父母拋棄,悲慘的童年,被人欺辱,公司不重視等等。大部分人還是善良的
-
8 # 西西的石頭
這部電影的製作非常紮實,傑昆的表演絕對是Hold主全場。劇本在邏輯層面環環入扣,臺詞縝密細緻。來回反轉的情節也讓你不斷髮出驚歎。深沉的配樂鏗鏘有力,服化道配合整部電影細緻入微。
有朋友在看完電影后,覺得影片太過於沉重。所以這部影片主要是針對亞瑟個人情節的解析,希望這部影片能為大家提供一個旁觀的視角,去觀察,去思考。我覺得小丑這個角色以及這部電影,給人們更多的應該是深入的反思與警醒,而不是盲目的崇拜或模仿。
-
9 # 火星影視人
先看劇情。
一個普通的街區,歡快的街頭鋼琴旋律,小丑在幫著小店促銷。
忽然幾個小孩子蜂擁而上,搶了小丑的促銷廣告牌,小丑全力衝刺追趕,不料卻進了圈套,被一頓好打。
傷痕累累回到公司,同事同情他,給了他把槍防身。老闆卻毫無憐憫之心,堅持不拿回來廣告牌,就辭退小丑。
他踏上回家之路,一個孩子看著愁雲慘淡的他也悶悶不樂,他於是扮起鬼臉,想著逗孩子開心,卻被孩子母親一頓數落。
他開始大笑,怪異的,停不下來的大笑。
他掏出一張隨身攜帶的醫生證明卡給孩子母親,這卡片寫著:“此病人患有間歇性大笑不受控制的大腦問題,可能會無故大笑不能控制,帶來不便請諒解”。這母親一臉嫌棄,全車人以怪異的眼光看著這個大笑不止的怪人。
他回家,在電梯碰到一個很吸引人的單親媽媽帶著孩子,簡單幾句寒暄,原來是隔壁的鄰居。
家中的他是一個溫柔的兒子,無微不至的照顧著病重的媽媽,為她吃飯,幫她洗澡,一起看兩個人的共同偶像脫口秀明星Murray的秀,此刻的他暫時的沒有痛苦了吧。
然而生活不會饒過你。
第二天的工作是去給醫院的病重孩子唱兒歌,他跳著唱著,懷裡的槍掉了出來。
結果很明顯,老闆堅持要辭退他,貧寒的如履薄冰的生活,眼看要崩塌了。
來不及換下小丑的妝容,他悵然獨坐在回家的火車上。同車廂幾個衣著光鮮的年輕人在調戲一個女子,女子投來了求助的目光,可是一個小丑,我又能做什麼呢?他轉過頭去,想避開是非。
他開始大笑,怪異的,停不下來的大笑。
三個年輕人放棄了女子,“有什麼可笑的嗎”?接下來,顯而易見的又是一頓毒打。這次不同的是,小丑有了槍,射死其中兩人,第三個想要逃跑,絕望的逃跑,小丑追上去,打光了彈匣的子彈。
跑到廁所,有那麼一刻,他是驚慌的。然而很快的,他開始回味,享受那種從未有過的感覺,那種大仇得報的快感,看到別人求饒的快感,結束別人生命的快感,他甚至興奮的跳起舞來。
意氣風發的他,甚至回到了公寓,成功推倒了那個一面之交的鄰居單親媽媽。
此刻的他,可能享受著人生從未有過的幸福吧。
去他的公司,我可以像我的偶像一樣做個脫口秀演員。於是他參加脫口秀大會海選,帶著心愛的女友一起,可是才開始講準備已久的段子,
他開始大笑,怪異的,停不下來的大笑。
不過大笑完,他還是用自己剩下的段子贏得滿堂喝彩和女友的愛慕。
然而生活不會饒過你。
回到家,母親卻被送去急診,還好撿回一命,這時警察找上來,詢問他是否知道三個風華正茂的年輕人在火車被殺的事情,他矢口否認,而且責怪警察給了母親太多壓力才讓她如此病情加重。
事情在這個當口,出現了莫名的轉機,偶然間他看到一封母親給當地大亨韋恩求助的一封信,原來自己的父親是這樣一個聲名顯赫的大人物。
他偷偷跑去韋恩的城堡,隔著門和還是正太的小蝙蝠俠玩耍,告訴他我是你的哥哥。然而保全卻出來,喝止了他告訴他你母親是個有妄想症的瘋子。他不甘心,想盡辦法找到老韋恩,老韋恩告訴他,他媽媽是個有妄想症的瘋子,整個和韋恩的戀情是他媽媽自己臆想出來的。老韋恩還警告他,離小正太遠一點。
他當然不相信,於是去精神病醫院求證,
然而生活不會饒過你。
看著檔案輕輕楚楚的記錄,老韋恩說的,他最不想相信的,卻是事實。
他回到女友的公寓,卻發現女友完全不認識他,他的幸福,那短暫的幸福,原來只是自己的黃粱一夢。
三個年輕有為的年輕人被殺的事情,已經暗暗醞釀成一個巨大的風暴,萬能的媒體把小丑的臉刻畫成一個殺富濟貧的文化符號,無數人自發的帶上小丑的面具走上街上,肆意妄為。
他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他拿出自己最中意的一個段子: "I hope my death makes more cents than my life"
Cents和Senses 諧音,整句話雙關,我的死比我活著掙得多,或者,我的死比我活著更合理。準備在直播秀上講出段子,再掏槍自決,完成一個偉大的脫口秀表演。
然而生活不會饒過你。
警察基本確定犯罪嫌疑人是他,前來抓捕,他拼命逃跑。幸好,遇到了一車帶著小丑面具的無害大眾,協助他逃跑。
當然,警察將他成功抓捕。
生活不會饒過你,有時候還會給開個玩笑。
面帶小丑面具的無害大眾將他救下,封他為王,面帶小丑面具的無害大眾將韋恩夫婦殺死,留下正太。
從那一刻開始,他變成了Joker,他變成了Batman。
寫在後面的話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反之亦然,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
Joker不是一個人,他是無害大眾的“惡”的具象化。
當人帶上了面具,不再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的時候,展現出來的會是“善”?還是“惡”?
問問自己,當帶上了面具,你還是不是你?你是好人嗎?還是個壞人?
網際網路是否應該保護個人隱私,還是應該實名制?
-
10 # 世界影航
首先男主Joaquin Phoenix這次的表演在我心中簡直可以稱為殿堂級,他真實地演繹了一個平凡善良的普通人被社會和現實逐漸壓垮,逐步破碎之至幻滅的過程。他的體型、膚色、表情,甚至是臉上的皺紋和褶皺都深入人心。他每一次笑都讓我特別揪心,因為有病而控制不住的瘮人的大笑,在他瘦骨嶙峋的臉上顯得格外creepy,據說男主為了演好這個電影減重到四十幾公斤。記得影中有個鏡頭是小丑在整理他破舊的表演鞋子,鏡頭從背後切入,他的後背蒼白無比,骨骼突起,看的時候特別心酸。此外我想提的是,Joaquin Phoenix的聲音,或者說他的音色和發音方式真的很適合這個角色,表現出厭世和無所謂的態度。(另外一個我特別喜歡的音色和發音方式的是阿甘扮演者,我甚至覺得他倆聲音很像)
-
11 # 阿奇講電影
總覺得2019年是全球電影小年甚至荒年,直到這部影片給觀眾兜頭澆了幾桶色彩飽和度極高的油漆,濃墨重彩,令人窒息。
即使有威尼斯金獅獎預警,這部電影質量之高依然遠遠超出我的預期。
首先,這是一部拋棄了一切娛樂性(狹義)的嚴肅電影。在鎖喉般的影片氛圍之下,偶有諷刺幽默,也只能讓人苦笑不得的皺一下眉。
由於腦損傷,主角在情緒波動的情況下,會控制不住自己放生大笑。
為此,他一次次向人們解釋、道歉,強迫自己停下來,把自己都急的流下眼淚。
後來主角接連遇到幾次事,被人猛揍之後,主角再次從自己和別人的血泊裡站起來時,他竟然能控制住神經質的大笑了。
與此同時,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獲得了一個讓他實現喜劇明星的夢想,他收拾好自己,容光煥發,一身一絲不苟,穿過瀕臨崩潰的哥譚市,去當明星。
大幕將啟,主角在後臺逆光起舞,似人非人,Joker脫胎而出。
電影對於Arthur黑化過程的處理極其工整,觀眾能清晰地看到一個人物破碎的過程,以及另一個人物逐步誕生的過程。
一般而言,這種“工整”很難避免公式化、步驟化,缺乏驚喜。
但《Joker》的厲害之處,在於能把Arthur的每一次破碎,都做成擂在胸口的一記重拳,而且一拳比一拳重,要的就是三拳之後取人性命,絕不拖泥帶水。
(至於是不是真的有三拳……恕我記不清具體數字)
在Arthur破碎的同時,Joker的Wraith也越來越清晰。
由於一場意外,小丑的形象,在尖銳的社會矛盾中成為了某種陣營符號。
面對自己造成的影響,Arthur從一開始的竊喜慢慢變成狂喜,最終成神,也成魔。
-
12 # 娛樂667
首先對於電影取得的成績是不可否認的,在短暫的上映期間便席捲全球,一舉奪得票房冠軍,其後更是獲獎無數,各大觀影網站相繼給出9點多分好評!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部電影吧:
電影《小丑》:主人公菲尼克斯從小患有精神分裂症,經常會發出自己無法控制的笑聲,儘管生活有很多的不幸,但是此時的他依舊很善良,對未來抱有希望,他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出色的脫口秀演員,以及得到自己偶像的認可,但是隨著所有的希望,一步步變成失望,以及那些接踵而來的眾的惡諷,朋友的背叛,偶像的嘲笑,媒體的指責......這一切的一切,使他一步步走向深淵,終於他決定不再壓抑,那心裡一切的悲憤都在他開槍殺人的瞬間暴發出來了!用自我毀滅的方式把痛苦展現給這個世界!
我們驚歎於菲尼克斯的演技,同情小丑的遭遇,而我們從中得到了什麼啟示?就本部影片而言是什麼毀掉了一個人?不是社會,是我們,是尊重!如果我們能夠做到去尊重去理解每一個人,以鼓勵代替辱罵與嘲笑,或許可以塑造一個天使,改變一個人的一生!
-
13 # 煙雨寒衫
這部電影是DC漫改電影真正應該有的樣子—影象小說的影視化。
故事很簡單,典型的小丑式故事,你可以認為以下是劇透:一個被虐待出精神問題的倒黴養子,最終經歷了糟糕的一天成為以殺人為樂的瘋子。
至於如何評價,我覺得我可能沒資格,如果用兩個字來描述,不是煽動不是瘋狂,而是偉大。小丑電影的劇本宛如文學鉅著,誇張但尖銳準確得反映了現世的現實問題,整個故事從不同角度能讀到不同的東西。
如果你是個正常人,不認為殺人放火是對的,那完全可以放心觀看,享受鳳凰每一秒都不浪費的頂尖演技。
開頭的小丑很正經的生活著,他按尊聽醫生的話,按時吃藥,定期每週去看心理醫生,他也曾想過去做一個很循規蹈矩的人,得到普通人應該有的問候。
他是那個走到哪都會揣一張卡片:“我有病,對不起打擾你們了”。
他不是沒有努力過,他也曾夢想著把歡笑帶給別人,帶給這個世界。
可是當他站街舉起廣告牌時有人嘲諷他然後搶走踢碎他的廣告牌,要知道被踢在踢在地上的那一刻,破碎的是他的夢想,是他對這個社會逐步認清的絕望;
當一起工作的朋友給了他一把槍讓他保護自己,然後又舉報他在兒童表演時帶槍以致丟了這份工作時。
當他費盡力氣找到他爸爸,以為自己是富豪的兒子時,卻被富豪打了一拳。
經歷種種絕望,他開始對這個社會不看好,變得面目猙獰!
做不了正義的偉人,至少爭個反面的角色。
後來的他為什麼會變呢?變得開始覺得殺人是一個笑話,在這個病態的社會里,哪有什麼一帆風順,更多的是一波三折,自欺欺人。
登臺說出自己最真實的內心:對錯是“你們”定的,好不好笑也是“你們”的。
這個城市市民開始戴上面具進行破壞,要知道小丑道出了這個社會的病態才引起市民載歌載舞。
這個社會被富人壟斷,沒有人站在窮人的角度思考問題,他們只是說窮人不夠努力,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源可利用。索性後來小丑殺人但他並沒有絲毫愧疚,他殺的都是那些貪婪該殺的人。要知道,我們都和他一樣,曾經是個對生活充滿熱愛,心懷正念善良孤獨又無助的人。
結尾他說:也許這才是真正的我,也許我本來就是這樣。
哪有什麼絕對對錯,更多的都是別人怎麼看,原來人活一輩子,都始終是一個小丑,表演給各種人看。
-
14 # 喬喬的異想
我覺得小丑這部電影被捧得有點高,故事很簡單,通俗的講就是社會把一個人給逼瘋了。
唯一讓我感到不錯的就是演員傑昆·菲尼克斯的演技,真正的展示了小丑是由畸形的社會創造的。
-
15 # 情感喪
這部片是真的普通 開局就是小鎮上的男的拿槍槍殺主人公一家 也不說為什麼殺 反正主人公就是怪胎 然後莫名其妙戴維一行人就上廁所 你上廁所就好好上完回來唄 偏搞得自己很獨特個性一樣 到處拍照片 接著就到了馬戲團 然後就是一系列血腥殺人 估計這部劇中心思想就是變態殺人魔的一生!
-
16 # 伊昂楊
這部獨一無二的電影,是華納兄弟一次勇敢的選擇,而這部電影也將得到應得的掌聲。這部電影很難再看一遍,需要時間去沉澱,但我認為這將會是一部難以超越的經典小丑電影,將被視作是一部對社會邊緣人的深刻描繪,特別是對現今社會冷漠的控訴。這是一個充滿悲傷以及混亂的邊緣人研究,但你的同情以及同理心,都不能保證什麼,只能眼看著亞瑟以他的方式走向毀滅之路。
這是一部如此大膽且充滿爆炸性的電影。幾乎與小丑內心一樣扭曲的故事,充斥著他無政府主義的想法。
-
17 # 浮生叒夢
《小丑》的口碑已經無需贅述。
就電影本身來說無疑是非常成功的。無論是系列本身的人氣,還是劇情場景的精雕細琢都讓人沉浸其中,更重要的還是傑昆的出神入化般的天才表演令人深深折服。
他心存善念,在公交車上還會逗孩子笑,他;當病情發作時,他會特意遞出紙片告訴別人自己有病。
他心懷夢想,為了做一名喜劇演員,他做記錄,看節目,一邊照顧母親一邊練習動作,神態。
可是,當他受到地鐵上三個人的毆打,遭受偶像的嘲諷和得知自己的童年經歷後,這一切都變了。
他開始殺死那些欺辱自己的人。同時許多人開始效仿他,視他為英雄。他從這裡獲得瞭解放和快感。
不禁讓人想問,到底是誰病了?
有些人可能覺得這個角色太黑暗,太暴力,可能影響年輕人的價值取向。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提醒我們要善待那些社會邊緣型的人,讓社會多些善意和微笑!
-
18 # 讀書峰會
小丑——2019年唯一稱得上偉大的片子
在《小丑》拿下威尼斯影展最佳影片之後,全世界影評人幾乎都在說《小丑》無疑是2019年的最佳影片。看過之後,我覺得這些影評人的評價不是很客觀,他不是2019年最佳影片,而應該是2019年唯一稱得上偉大的影片。
在《小丑》中傑昆菲尼克斯真的做到了把表演上升為藝術的境界,在技術上分析他的表演變得毫無意義,所以幾乎全世界的影評人面對這樣一部影片,比的不再是觀點而是誇讚他的修辭和手法是否別出心裁。
坦率講在看到這部影片之前,幾乎沒有人會認為他最終的呈現會幾乎征服所有人。原因是小丑的難度太大。首先,人物高度的臉譜化,小丑原型來自於DC漫畫,他是蝙蝠俠最強的敵人之一,他的癲狂、殘忍多少年來就是他的標籤。第二,珠玉在前,小丑這個角色在如此迷人以至於多少影帝級的演員扮演過,或者因為扮演他而成了影帝。影迷們公認最難超越的無疑就是希斯·萊傑在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裡的那一版。影迷們公認“萊傑之後,再無小丑”,再加上萊傑本人的悲劇,讓他的生命和小丑永遠地融為了一體。這些讓它成了一個幾乎不可超越的經典。
第三,小丑這個角色本身特質決定了這是一個極難塑造的角色。小丑的癲狂和殘忍是他的標籤,演不出這種特質,不及格;然而,有了癲狂和殘忍,如果稍過一分就會讓人覺得那是一個單純的瘋子,不可理喻。單單是完成這樣一個複雜的角色就已經非常困難,更何況超越萊傑。所以,很少人相信有人真的有一天能夠超越萊傑的小丑。然而,這一天我們在2019年親眼看到了。
小丑說了怎樣一個故事?
小丑癲狂之前他是什麼人?他是一個低微、卑賤、有疾病的人。他的行為有些古怪,那是因為他有病,他卑微那是因為他出生時就只有一個患病的“媽媽”照顧,他想和別人好好相處,他不想格格不入,他試圖融入這個世界,但是這個世界並不在乎像他這樣的人。
他對這世界的冷漠本沒有不滿,因為他自己知道他沒有能力改變什麼。他本來已經準備好接受好命運的安排。但是,他發現這個社會對他的惡意遠比想象中要殘酷得多。巴士上的母親看不起他可以忍、小混混的捉弄他可以忍,他本來已經準備忍下所有這些不公了,因為他的生活中至少還有愛他的媽媽,有他喜歡的偶像,以及他認為可以做好的喜劇演員還有可能愛上他的鄰居。
但是,他終於發現生活連這些讓他卑微活下去的依靠都要奪走。她的媽媽欺騙了她,他的偶像從心底裡只想取笑他,他想象中的女友現實中很怕他。他知道他反抗不了這個世界,他甚至放棄了反抗,但這個世界不放過他。這是一個非常老套的故事,一個老實人被滿滿惡意的世界折磨,最終走向極端。其實看到一半的時候,我特別害怕編劇在小丑最喪的時候突然賦予他天才的犯罪技能,懲罰了那些對不起他的人,出了觀眾心中的一口惡氣。我特別害怕劇情向這個方向發展,因為如果這樣發展,小丑就淪為了一部俗套的文藝片。完全浪費了傑昆超神的演技。但好在編劇的水平配得上傑昆的演技,不落俗套又合情合理的劇情,成就了這部可稱偉大的現實主義好片子。小丑從不具備向命運發起挑戰的超能力,他只是無奈的接受命運安排,拼命想和命運和解。這不就是我們每個普通人面臨生活的選擇嗎?但是,命運太殘酷。以至於他親手殺死與他相依為命的“媽媽”後,他已經下定了決心結束自己的一生。小丑其實已經放棄了對這個世界的抵抗,他殺死陷害他的同事,是因為那人送上門來了。他放走對自己友善的侏儒,證明他根本就已經放棄了活下去的念頭,用不著滅口。他一次次的排練本來是準備在偶像的節目上以自己的死亡作為那個笑話的結尾。
但生活從來不會遂他的願,他求死不成,卻意外成了混亂社會中的英雄。一輩子循規蹈矩,任人欺負,沒想到一心求死卻成就了萬眾敬仰。他突然發現,原來自己並不孤獨,在高譚市的陰暗角落到處都是像他一樣的人。他突然發現,瘋了的不是他而是這個世界!
超現實主義的人物拍出了現實主義的震撼
小丑是來自於DC漫畫中的人物,他本應自帶超越現實的屬性。但整個影片中沒有賦予小丑任何超能力甚至連犯罪的高智商也不給。他的每個選擇都是普通人的選擇,他的困境是每個底層人都會遇到的,他的慫是每個普通人都有的慫。哪怕是最後想死都是每個普通人可能的選擇。他沒有超能力,沒有超越常人的遠見,他成為小丑只不過是那個社會一步一步把他引到那裡的。
影片的高階在於他深刻反映了美國當下的困境,窮人仇恨富人,富人看不起窮人。兩極分化嚴重,老實人守規矩最後看不到希望,混亂在底層社會暗流洶湧。最後,你發現小丑之所以會變成小丑,和他沒有關係。真正讓一個普通人變成魔鬼的是那個社會。影片立意之高遠,遠遠超出了超級英雄電影的範疇。他就是一部直擊社會傷疤的震撼的現實主義佳作。如今全世界都在反思商品經濟帶來的後果,商品經濟發展到最後,就是贏者通吃。贏者會擁有強大資本聚集能力,鉅額的資本又追求更高的資本。所以,當商品經濟發展到相當的程度,資本就是決定這個社會地位的唯一標準,任何曾經宣揚的努力、善良、勤奮不再是擺脫命運的依靠,因為資本的力量最終讓你無論多努力都無法改變命運。而這個邏輯投射到美國的現實就是,華爾街的精英們可以輕易獲得鉅額財富,底層小人物對他們的仇恨。在電影中你看到小丑殺死三個華爾街精英後,全社會不是撻伐兇手的殘忍,而是對他的頌揚和模仿。這和今天美華人對待華爾街精英們的態度毫無二致。
其實,引申來看電影其實也可以對整個人類社會的反思。當一個社會出現了大多數利益被少數精英俘獲,社會就離癲狂不遠了。貧富差距問題必須解決,不是富人們對窮人們的責任,而是他們安穩過日子的前提。或者,說精英層對窮人的傲慢要有一個限度,起碼要給他們尊重和同情心,更重要的是要讓他們在這個社會中看到希望。當精英層連希望都不給底層人,於是你就會看到大街上出現了無數小丑。
-
19 # 鉦侽孤星
懷疑這片子立意太深,加之國情不同,使得國內觀影后一片質疑之聲,哥覺得,商業片和藝術片確實不好融合,叫好不叫座。總之,小丑再國內電影無論是電影本身還是票房都處於尷尬,目前國內電影市場百花齊放,遲早曇花一現。
-
20 # 後期世界
無疑《小丑》是一部探討同理心的影片,而同理心恰恰是悲劇和喜劇兩類影片間分寸感拿捏最微妙的部分,同理心旺盛的看喜劇笑不出來,同理心匱乏的看悲劇哭不出來。作為主角,當然在譴責後者,但譴責的是其中的一部分人,意即是目睹生活不如意的弱者的悲劇,有能力幫助他們卻毫不關心他們死活的,那些自私自利的被取悅者,明明取悅希望換取微薄的尊重,慰問只要由衷就可以,哪怕只是認真聽聽在說什麼,而不是急著打發、處處提防甚或加以利用。
之所以認為它足夠經典,並非裡面鋪天蓋地的情緒與口號,也非DC反派角色的又一次本壘,而在於它兢兢業業完成人物研究的同時,在本體論上找到了悲劇和喜劇的分嶺,並透過人設和基調分列這兩種敘事,難點在於是反派唱主角束手束腳,輸出的還不是什麼主流價值觀,在設定上找平衡是必然,但此等技術難度與輿論壓力下,竟仍可以在結構上做到近乎完美,簡直匪夷所思,這一點上其實是十分服氣的。
在電影的結尾,哥潭市民帶上小丑面具上街暴動,整個城市火光沖天,戾氣逼人,完全就是一場民粹主義狂歡
世界為何變成這樣?小丑在富蘭克林的節目上說的很清楚。因為富人從不站在窮人的角度上看問題,他們一點也不想知道一個像小丑這樣的失敗者生活如何、心情如何、腦子裡在想什麼。韋恩只把小丑當作兇手、失敗者、精神病、變態;他說所有無所建樹的失敗者都是小丑、都是笑話;至於他自己,從蝙蝠俠系列裡我們知道他是個大慈善家,他一定覺得自己光輝偉大,無懈可擊。
小丑也想活得不那麼像個笑話,如果不能是正劇的英雄,至少做個悲劇的角色。可他沒有那個資本,他做不到。
小丑看到生活中的希望一個個破滅:丟掉工作,成為最不好笑的脫口秀藝人,他不是富翁的私生子,鄰居女子並不如他所想。然後他看到韋恩們是多麼冷酷無情,毫不關心他的死活:社會救助專案被砍掉,費盡心機見到韋恩只得到一記老拳,然後韋恩卻在電視上一直宣傳他的慈善晚宴和競選計劃。失業工人看到的也是希望的破滅:製造業的工作越來越少,整個本地社群越來越衰敗。有人建議他們重回學校提高教育程度,但是對於一個高中畢業、離開校園幾十年的人,那是難於登天的事情;何況學費很貴,他們根本負擔不起。然後他們看到造成金融危機的大銀行拿到政府的大筆救助,他們看到華爾街的人誰也沒進監獄,他們看到高管們短短几年以後繼續拿天文數字的薪酬。天長日久,他們開始想:真的是“我們”的錯,不是“你們”的錯嗎?
小丑說:對錯是“你們”定的,好不好笑也是“你們”定的,憑什麼”我們”要活在”你們”制定的標準裡?“你們”憑什麼以為“我們”會永遠像個乖孩子一樣,安靜地任憑“你們”擺佈?
也許沒有人能永遠忍受屈辱和踐踏,即使那些侮辱“事出有因”(小丑確實是個殺人犯,藍領工人也確實缺乏今天的市場需要的生產技能);也許沒有人能永遠忍受不公,即使那只是他們以為的不公。
韋恩們認為哥潭的世界是很公平的,他自己做了那麼多慈善,小丑們卻只知道索取和破壞。現實世界裡的,美國新崛起的精英階級甚至不是韋恩那樣的富二代,他們是矽谷的那批人,很多人只是中產出生,高學歷高技能、工作勤奮努力、憑自己的雙手創造了大量的財富。他們自然覺得自己富裕天經地義,而什麼也不會、一味索取的窮人毫不佔理。
大家都活在自己的邏輯裡,積累憤怒和分歧
但我總覺得現實可以比電影更黑暗:哥潭市民擁戴的小丑好歹確實是他們中的一員;美國的民粹主義者選出的總統卻是個億萬富翁,他分明是韋恩們的一員。
最後,小丑殺死了一直給韋恩寫信、對精英階級始終抱有幻想的母親。也許這標誌著他徹底斬斷了對韋恩們的幻想,站到了所有社會秩序的對立面。他成了一個和電影開頭完全兩樣的人。他說:也許這才是真正的我,也許我本來就是這樣。可我總覺得他這麼想只是為了合理化自己行為而已。看過電影的前半段就知道,他並非天生就是妖魔鬼怪,他曾經是一個跟我們一樣的人,一個孤獨無助、走投無路的善良人。
回覆列表
小丑這部電影,大多人看完後回想分析都會覺得,劇情裡小丑一開始舉著廣告牌,無緣無故就跑來了幾個小混混,搶走廣告牌因去追廣告牌還被暴打了一頓,一步步銜接如何被欺負,最終成為惡魔小丑,那麼現在現實生活中來說,大多人遇到打擊過時過後就好了傷疤忘了痛,那小丑成為惡魔小丑的真正原因,無疑是小時候的心裡陰影導致的精神病造就成的惡魔小丑。電影最大的感受就是傑昆殿堂級的演技,但生活中誰又沒有做過小丑呢!所以這部電影看完是無比的壓抑和感受!
因為影片充滿暴力藝術的魅力,小丑角色壓抑與絕望 內心猙獰複雜的情感糾葛又被傑昆菲尼克斯展現的淋漓盡致絲絲入扣,毫不誇張地說,《小丑》的成功傑昆·菲尼克斯的細膩入微的炸裂演技功不可沒
回到希區柯克的那句話,略思量激情犯罪和報復性犯罪,仍然有著他們迥於常人的一面。所有的罪犯,就喧囂或沉默的大多數而言,都是異類,更通俗的說法,是變態。小丑在這部電影裡從來沒有哭過,他的大笑等同於我們的痛哭,他是在用一個狀態來包裹所有的狀態。也可以說,他要用一種方式與其它所有的方式進行對接。從前是笑,現在是殺人。他以前認為自己的生活是悲劇,他現在學會了自動洗腦,開始接受這個世界是喜劇。無論悲喜,其實都與小丑無關。影片關於這種遊離感始終拿不定主意。
這部電影之所以能打到高分,不是因為它接近現實,而是能發人反思,透過與現實之間的對比來告訴我們應珍惜眼前的生活。我們在社會中並不孤獨,社會接受我們並給我們爭取幸福的機會,同時這部電影也在警示西方某些政府妥善處理社會中的問題,不要讓小丑的出現成為現實。總而言之,無論從藝術技術創作還是歷史現實上,《小丑》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