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巴非凡

    理財是需要的

    1/不理財,資金就會因為通脹貶值

    2/理財可以有效讓資產升值

    3/預期不要大,每年沒有7%就可以

  • 2 # 有態度友

    理財是必要的:

    假如你現在年收入為10萬,如果不理財,你的資產小於10萬。透過合理有效的理財,資產會升值大於10萬。

  • 3 # 愫說風險

    當然要理財,理財是基於長期的財務目標和你想實現什麼樣的生活。人不可能一夜暴富,餘生很長。

    可能會因為運氣好中五百萬,如果中了五百萬,在目前來說也不是很多,買套房,裝修什麼的就差不多了。

    而有句古話說由簡入奢易,由奢入簡難。難道期望再中一次五百萬?

    如果會理財,就會合理規劃這筆錢,然後用錢賺錢才是最省力的。

  • 4 # 金融筆記

    假如你在中年時得了一場大病,醫療費要50多萬,你可能會感謝之前買的重疾險,使得鉅額的醫療費有保險公司能來幫你分擔。

    假如你的孩子高中畢業後想去國外留學,每年的學費要20多萬,那時你可能會感謝20歲開始做的強制儲蓄以及基金定投,20多年下來已經攢下了一大筆教育基金。

    可能你也會感謝以前買的分紅險和交的養老保險,在退休後可以每月領到一筆“工資”。

    有一點你哥哥每有說錯,未來可能會發生一些突然的事情用光理財的錢,但是你不理財,可能發生那些突然的事情時你沒有錢扛過去!理財的作用,就是延緩當下的消費,將資金留到未來,等到各種“不時之需”出現時不至於那麼窘迫。

    理財的核心目的就是為了保障未來的生活過的更好

    願不願意理財本質上是人生觀的反射,選擇理財的時候會把現在可以花掉的錢存起來,放到未來有需要的時候再用,是延遲享樂的一種表現。

    有些人認為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個更先到來,要活在當下及時行樂,對於他們來說理財沒有太多意義。理財是苦了自己,好了別人。

    有些人則認為明天會更好,現在苦一點是為了以後能更好一點,對於這些人來說,理財很重要,透過理財能讓更好的未來再上一個臺階。

    是否選擇理財沒有對錯,不同的人選擇不同的路而已。

    理財很重要,理財也有風險,每個人都應該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理財很重要,做好理財也沒有那麼容易,因為理財遭受大量資金損失的情況也比比皆是。在理財之前,一定要了解清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

  • 5 # 大聖學金融

    “人最終要死,為何還要活著呢?”

    我不同意你哥哥的觀點,我認為任何時候理財都是可以的。

    先說說你哥哥的想法,你哥哥的想法不只是不支援你理財這麼簡單,看起來有點像老子的”無為“和佛教的”四大皆空“,但更多的是自暴自棄。

    不管是“四大皆空”還是“自暴自棄”我都是堅決反對的,我認為人生就是不斷的折騰,在短暫的生命中嘗試各種酸甜苦辣的體驗,這才構成了多彩的人生,有趣的人生。

    言歸正傳,我們還是說下理財。理財到底對不對呢?

    我認為理財沒有對錯之分。你覺得合適,你就去理財;你覺得不合適就不理財;這出於你對收益的判斷,而做出的決定。

    這和你選擇工作或者去餐廳點菜是一樣的道理,你覺的這個工作不錯,你可以選擇這個工作,你覺得不好,那麼就不選擇。或者是點菜,你覺得菜好吃你就點,不好吃就不點,而菜本身沒有對錯,你吃飯這件事也沒有對錯。

    理財沒有對錯,那麼什麼有對錯呢?

    既然理財本身沒有錯,那什麼有錯呢?我認為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買入錯誤的理財產品,這個才有對錯。

    在理財過程中我們懊惱的是受騙,是賠錢,是沒有收益或收益太少,然後我們才會後悔“早知不理財了”; 但是這是個人的操作的失誤,是個理財經驗和理財知識不足所導致的結果;我們要做的是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讓自己適應理財,減少失誤,讓理財收益變成一種常態。

    結論

    我認為理財沒有對錯,但非要有人把掙錢和賠錢作為理財對錯區分的話,那也是個人的原因導致的,沒必要因此否定整個行業。

    讓我們好好學習都來理財吧。

  • 6 # 老楊評球

    理財還是有必要的,錢生錢不好嗎,理財分很多種,風險也不一樣,這得多學一些理財知識。

    確實人生有很多意外,比如科比。留下大筆遺產走了。但不是所有人都是這個遭遇。

    當然趙本山的小品不差錢裡說過,人死了錢沒花了,但人活著錢沒了。哪種生活更值得擁有呢。人無法預支未來,假如你不理睬,天天賺多少都花掉消費買享受,先不說你多有錢,就是非常富有的人不懂得合理分配支出支配消費的話都有可能讓你的鉅額財產變成負債。

    很多有錢人名人甚至會花錢聘請理財顧問,讓更專業的人代替自己理財或者給出建議。

    所以理財還是有必要的,不要想著人都有死那一天,不如快活瀟灑的或者,當你老了瀟灑不動了,還要靠平平淡淡度過餘生。你需要吃飯,穿衣,娛樂,交際,所以理財越早越收益,他只會讓你的資產翻倍,不是縮水。風險投資比例要適當,理財不是賭博。

  • 7 # 蔣生的投資筆記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老話不會騙人!

    我認為理財的目的可以分為三種:

    讓各種零錢積攢起來,不要花錢如流水一年下來沒幾個剩的

    讓一定規模的錢生錢,戰勝通貨膨脹,資產保值增值

    應對自己生活當中的突發狀況,比如生大病,生了個計劃外的孩子等等

    所以,你說的你哥到最後肯定發生突然事件,就用光了理財的錢,這只是達到了理財的第三個目的,對於第一個基本目的和第二個重要的戰略意義,你哥是完全不懂!下面我就來給你說說理財應該怎樣做才能達到目的。

    理財是對個人和家庭各種零散收入的歸集整理

    很多人花錢沒有計劃,這裡買菸酒,那裡買玩具,一會又買化妝品,一個月下來錢花到哪裡去了都不知道,有個存零錢的習慣,至少可以改進一下大手大腳花錢的毛病,讓花錢更有計劃性。

    存零錢的同時,把每月開支不管大小,是生活必須支出還是計劃外支出都記下來,這樣對於下個月下半年的支出心裡有數,至少不會臨時抱佛腳!

    而很多人的收入也是不那麼有計劃的,比如自媒體收入是不那麼確定的,彩票收入,打麻將贏錢大多時候也是偶然的,股權投資分紅,專案提成等等到來的時間很多時候也是不確定的,那麼突然到來的錢也很有必要積攢起來,不要以為一下子有錢了就可以花了,有計劃外收入就有計劃外支出。

    理財的戰略目的是讓錢生錢,讓個人和家庭的財產能達到錢生錢的目的

    大家都知道這兩年物價上漲很快,豬肉價格飛漲讓幾乎所有食品和生活必需品價格都漲價了,加上這一波新冠疫情催化,很多農村和農貿市場禁止禽類交易和養殖,養殖業損失慘重,今年下半年的雞肉鴨肉價格又很是不容樂觀!

    所以如果你手裡的錢如果不能戰勝通貨膨脹,哪怕現在銀行存款100萬,按照現在RMB貶值速度,5年後恐怕只能購買到現在50萬的東西了!

    更不提很多家庭的房貸,車貸壓力,如果資產增值不能保持合理的年收益率,過兩年很多人就會變成負資產一族!

    這裡推薦大家瞭解一下標準普爾家庭配置法,很多中國家庭高達60%以上的資產配置在房產上,這是很危險的。未來一旦房價出現地區性或者階段性房價下跌,很多家庭的整個資產狀況將面臨危機!

    這個標準普爾家庭配置法也很簡單,一看就懂,總的原則是講究均衡,不要把該留和該花的錢給忘記或者挪作他用!未來幾年中國GDP增長速度能夠保持在5%以上就不錯了,不能再用過去每年增長10%的速度來衡量未來的賺錢速度,所以在理財上也要保守一些,理財收益率預期也要降低一點,平均年化收益率能夠增長5-10%就算戰勝大多數人了!千萬不要因為激進投資搞成資產減值就得不償失了!

    理財應對突發狀況的作用相對比較容易,透過保險和現金理財就可以辦到

    餘額寶,微信零錢通等網際網路現金理財多數可以達到年收益2.5%以上,遠遠超過銀行現金和大多數定期存款收益,而且方便支付,也不耽誤日常生活,好過那些零錢放在銀行卡里拿活期利息的人!

    對於家庭成員未來不確定的突發大病,車禍等等,現在的保險種類也很多,意外險,大病險,車險,財產險等等,平時每月100到幾百就可以應對未來可能面臨的一次性幾十上百萬大病醫療開支,意外事故,車禍賠償等等,顯然是必須做而且更划算的投資保障。為自己,也為家人在年輕時候買一個保障,是有責任的體現,也是愛的體現!別到了父母或者自己生了大病的時候才後悔!

    綜上所述,如果一個人沒有認識到理財的幾重重要意義,他就是沒有認識到社會的風險和自己未來的不確定性,常勝將軍不打無準備之仗,只有做好每日日積月累的準備工作,才能從容面對幾十年人生的一個個挑戰!

  • 8 # 永遠的征途

    理財當然是對的,也是有必要的。

    人的財富管理可以分為:創富,守富,增富和用富4個階段。

    創富就是創造財富,光會創富還是遠遠不夠的,還得把你創造的財富保留下來,甚至使你創造的財富增加,這就是守富和增富,至於用富就是人們創富的目的終極目標,合理使用財富為人們生活服務。

    這樣看來,理財就貫穿於人的財富管理的全階段,全過程,合理利用理財工具,合理安排支出,可以使財富規避風險,守住財富,使財富增加。這就人們常說的被動收入。

    當然,理財也有風險,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和經驗,選擇理財產品一定要謹慎!

  • 9 # 郭一鳴

    大家都知道的一句話是,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其實,我們經常對理財還是有些誤解的。很多人以為,只有投資才是理財。但其實,廣義上可以說你對錢如何去使用,都可以稱之為理財。

    理財的目的,是希望我們能夠達到財務安全和財務自由,無論是個人還是家庭,在當前大家腰包逐步鼓起來的時候,都顯得十分必要。

    題主所提到的突發事件,可能會用光理財的錢,沒錯,有這種可能。但是大家這麼多年來應該有所體會,尤其是比如說保險理財,以前大家都沒有保險意識,現在都買保險,而且有了意外,明顯的保險能起到很大的作用。這就是理財的效果和作用。

    我們的日常開支,我們的固定投資,我們的消費行為,孩子的教育等等,都是需要透過合理的理財規劃來實現的。

    切記,理財的目標就是財務安全和財務自由,這裡的財務自由,不是說一定有很多錢,而是透過理財規劃讓你用起自己的錢很合理方便!

  • 10 # 老萌有個存錢罐

    你哥哥說的對了一半。

    人生確實有很多未知,比如未知的身體健康問題,未知的意外,這些事情一旦發生,就可能需要大筆的錢來應對。所以有一句話叫“一病回到解放前”。

    但是,正是因為有這些未知的風險,才需要我們更好地理財規劃。如果不提前規劃,那萬一真的遇到這些問題,難道要放棄治療,放棄生活嗎?

    我們常規的理財觀念就是錢生錢,實現資金保值增值,常常忽略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保險。

    如果沒有保險規劃,就很可能出現你哥哥說的,辛苦攢錢,但最後卻可能一下子就花掉幾十年的積蓄。

    我的建議是,在原有的理財基礎上,再分出一部分資金來做好保險規劃。

    保險首先應該加入社保,如果沒有單位,可以加入居民醫保。

    有了社保後,可以再補充一份百萬醫療和意外險。聽你說話感覺年齡也不大,年輕人買保險的保費也很低。一份百萬醫療險和意外險一年也就幾百塊。

    其次,可以規劃一份重疾險。重疾險保費相對貴點,建議保額30萬以上。如果暫時收入不支援,可以先少買點,以後再補充。

    結婚生子之後,可以再規劃壽險。

    按照你說的情況,你可以把保險理解為保護你已有資產的作用。提前花一些錢買保險,出了事需要花大錢的時候,就由保險公司幫你出錢,就能保住你的理財資金,不用擔心白存錢了。

  • 11 # 照著清單做投資

    正因為“總有些意外”更需要理財。理財涉及許多投資工具,包括現金、貨幣市場基金、股票指數基金、債券(包括可轉債)、股票、房地產、保險等。房地產的重要無需多言。保險配置也是理財的一部分,可以轉移部分風險。學會理財,不但能提高抗風險能力,甚至還能提高未來生活水平。

  • 12 # 銀行案防線上

    至於理財對不對,我想答案顯而易見,理財肯定是對的,正所謂,有錢不是萬能的,沒錢是萬萬不能的,只有透過合理理財,你的財富才能得到不短積累,才有資金實力應對各種突發事件。

    至於你哥哥說的突發的事,把錢用光。這其實與理財沒必然聯絡,甚至一些理財產品,比如保險類產品,可能會更好的幫助應對突發事件。

    理財的方式有很多種,既有權益類投資,也有固定收益類投資,你可以根據自己的資金情況,以及何時使用資金的預期,合理選擇理財產品,包括產品風險、持有期限等等。只要做到合理科學投資理財,既能滿足日常需要,又能保證資金升值增值。這樣萬一遇到突發事件,你會更自信面對。

  • 13 # 我在學理財

    現在社會有錢才有底氣,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學會理財很重要。

    沒保險發生大病,花光一輩子積蓄很容易,現在很多**籌喪失公信力,基本籌不到錢 。人只能自救,中年人必備百萬醫療險。保障全,盤活呆在賬戶裡的錢,才能放心投資理財。

  • 14 # 宋馳

    俗話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你哥說的這句我不贊同。

    這個觀點我覺得就是在鑽牛角尖,按照這個邏輯,人也沒有必要吃飯,因為遲早都會餓。也沒有必要睡覺,因為遲早都會困。再說話資產上,錢掙了也會用出去,何必去工作賺錢呢?很多時候,我們追求的是一個過程,並不是最後的結果。

    理財分為穩定理財,如定存、基金、國債等等,也分為風險理財,如炒股、期貨等等,我們理財是為了實現財富的增長,風險理財需要的門檻比較高,專業性、認知都要非常高,不適合所以的大眾理財方式,但是穩定理財是比較適合平通民眾的,保本安全,而且能實現財富的增長。只是資金安全了,收益來說相對較低。

    此外理財不僅僅是為了財富的增長,有時候也是為了抵禦風險和通貨膨脹。2019年全年cpi上漲2.9%,CPI又名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是一個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購買的消費品和服務專案價格水平變動情況的宏觀經濟指標。也可以理解為物價上漲了2.9%,假如你有10萬元,買入國債活期其他穩定理財產品,將有機會跑贏這個指數,假如將資金置之不理,那麼也可以理解為100元貶值了2.9元,另外,當市場出現一些系統性風險,如果你購買了黃金、房產等,大機率可以實現一個保值,如果持有大量現金,貶值是大機率時間,所以理財也有抵禦通貨和風險的能力。

    所以個人理財還是非常必要的一件事情,在說會到這個次的肺炎疫情,如果理財實現收益,或許還可以多買幾個口罩,對自己多一分保障,如果持有現金不懂,買的口罩減少,這個就是風險和通貨膨脹,所以說理財非常重要,不要在意是否發生一些突然事件,然後用光理財的錢

  • 15 # 東方上院

    我覺得你哥哥的觀點很輕鬆,你看近些年那些參與投資理財專案的人有幾個人賺到錢了?大多數血本無歸,並且都是在專家引導下參與的。如果當時不參與可能手頭還算是富裕的,聽了專家的理財講座投入進去沒多久就提不了現了。

    上述案例太多了,這個世界最不變的就是變化,那麼在金融行業由於很多理財產品不規範,沒有完善的金融市場秩序,包括股市、基金、外匯、特別是各類私募和新三板有多少人賠錢。

    人的一生是短暫的,手中的錢一定要為人服務,生活中根據收入合理消費,要保障生活的品質。絕不可省吃儉用去理財,會失去人生存的意義。

    我這樣說,當然與投資創業是要分開的,理財產品就是把錢交給機構管理,自己是無法參與的,投資創業就不同了,這是需要自己開創經營局面,虧盈完全由自己掌控。

    所以贊同你哥哥的觀點。

  • 16 # 草木人間4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你不理財,才不理你。理財肯定是對的。把你的收入和家庭財產做個規劃,家庭日常支出,子女教育,未來養老。根據你的風險承受能力,如果心理素質好抗風險能力強,可以選擇次要短期不用的資金購買股票和基金。如果比較保守,可以選擇保本型的理財產品

  • 17 # 老爸看星星

    當然對,當然要理財。理財,指的是對財務(財產和債務)進行管理,以實現財務的保值、增值為目的。請注意,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理財的目標是為了增值。相當於用錢生錢。比如,你有一千元,不理財放口袋裡,五年以後還是一千。但如果放在銀行即便是定存,五年以後至少是一千多。而多出來的這部分就是理財的作用。而多出來多少錢,取決於你採用什麼樣的方式去理財,還有你能承受多大的風險。個人理財品種大致可以分為個人資產品種和個人負債品種,共同基金、股票、債券、存款、人壽保險、黃金等屬於個人資產品種;而個人住房抵押貸款、個人消費信貸則屬於個人負債品種。

  • 18 # 像富人一樣經營信用卡

    針對你哥哥說的沒必要理財,

    我們不妨做個假設:

    窮人完全沒有理財意識,中性理財意識淡薄,富人有很強的理財意識。

    窮人(無存錢意識):賺錢-花錢-打工。

    中性(有存錢意識):賺錢-花錢-存錢-打工。

    富人(理財意識強烈):賺錢-花錢-省錢-存錢-投資。

    我們來算筆賬。

    看下理財意識強弱帶來的貧富差距有多大。

    同樣月薪10000的人,採用窮人模式和富人模式。1年後看看分別有多少錢。

    窮人模式(無存錢意識):賺10000,花10000,年終獎30000元。一年總資產:30000元。

    中性(有存錢意識):賺10000,花8000,存2000,年終獎30000元。一年總資產:54000元。

    富人模式(有存錢和投資意識):賺10000,花5000(會省錢只花一半),存2000,投3000(擅於理財月收益5%真的不難做到),年終獎30000元。

    首先算下一年投資收益:本金3000,月複利5%,每月追加3000。

    一年總資產:存2000*12+投資收益44751+年終獎30000=98751元。

    具備富人思維的人,比同樣薪水不具備富人思維的人,多出了幾萬。

    再算算5年後(假設薪資不變):

    窮人:5年後總資產150000元。

    中性:5年後總資產370000元。

    富人:5年後存款12萬,投資收益見下圖:105.77萬,年終獎15萬。

    總資產132.77萬。

    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同樣的薪水,5年後,富人思維要比窮人多出100多萬。

    10年後的差距可能是幾千萬甚至上億元的差距。以上還沒有算每年工資上漲。

    結論: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複利有著巨大的威力。

    所以,富人重視理財,用好每一分錢,生出更多的錢,持續複利,讓財富穩健增長。

    可見,理財意識淡薄,導致了貧窮。

    你也可以好好算下賬,之後你會認識到理財的重要性。

    發生一些突發事件,就更需要理財了,比如可以買保險,來應對風險。

    當你不斷積累自己的財富的時候,是有更大的能力來應對突發事件的。

    沒錢的話當突發事件來了,都無力應對。

    而堅持理財即使用光了,後面財富也很容易快速積累起來。

    財富還可以傳承給下一代。

    其實,理財,就是理生活!

    看完了這些,你還會覺得理財沒必要嗎?

  • 19 # 理財迦

    朋友們好,可以非常明確的回覆:對於大眾來講,理財,是有必要的,甚至非常必要。標題中談到,最後肯定會發生一些突然事件,然後用光理財的錢。很明顯站不住腳:一是這句話過於絕對化。二是理財,會給我們爭取時間,並提供更高的保障。

    首先,來分析理財的重要性:

    我們做一個假設:金錢就像一條流水的小溪,正如標題所言,會有乾涸的時候,也會有豐沛的時候。

    所以,聰明人就會,在小溪旁建一個水庫,把水豐富的時候純一些。這樣到了乾涸的時候,也不用發愁。否則只有兩條路:渴死,或者背井離鄉。

    小結:理財就是這個道理,未雨綢繆。其次,你哥的話,存在明顯的謬誤。

    1,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意外或者難題,需要用錢,但是,大多數是有限度的。所以有句成語叫,有備無患。透過理財,財產保值甚至增值,來應對一些突然事件,千百年來,證明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2,透過理財,完全可以抵擋,絕大多數的意外。例如,透過保險理財,使自己的資產保值,還獲得了保障。大額存單,甚至可以增值,等等。

    小結:如果不理財,每分每秒,每一件小事都有可能是一個突然事件,令人手足無措無法應對,理財不僅是錢賺錢,更使我們的保障提高。

    最後,來總結分析:

    投資理財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就像在大海行舟要帶上救生衣。就像種田要打井挖水庫。

    投資理財也是這些道理,透過投資理財,自己的人生道路,會走得更穩,更平坦。

  • 20 # 天涯情緣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理財的目的就是保值、增值,增加一部分收益。雖然到最後如你哥哥所說,遇到一些突發事件,就會花掉理財的錢,但是理財我們增值了,我們額外增加了一部分收入,這是我們除工作之外增加的收入,所以我認為理財還是有必要的。

    理財的目的是保值、增值, 那我們就要對他進行投資,也叫投資理財。怎樣進行投資理財呢?我有以下幾點,僅供參考。

    1 把你的資金進行334分配,也就是3成資金短期投資,3成資金中期投資,4成資金長期投資。當然你也可以進行其他份額分配,這要根據你家庭實際情況來分。

    2 短期投資時間為一年,我們分兩部分來做。一部分在銀行做活期存款,可以隨用隨取。另一部分做三個月或者六個月的定期存款,到期自動轉存。也可以買理財產品,或者進行其他投資。

    3 中期投資時間為2-5年,可以做定期存款,買理財產品,股票,基金,期貨等等投資。

    4 長期投資時間為5年以上,我們可以買養老保險,醫療保險,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等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分享下老教師的經歷和經驗,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