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北斗151742957

    仙者!瀟灑飄逸,不受世俗禁制:。俗話說酒後吐真言,酒後見真情。還有句話說,借酒發瘋,借酒澆愁。說白了,無非是借酒疏發自身壓抑的感情。然一部好的文學藝術作品,正需要這種真情豪氣去潤色,才能深受觀眾所喜愛。詩仙李白的正因這種豪氣而美其名。看來酒壯英雄膽,情潤歌賦色,此言不虛唉!

  • 2 # 梧桐非木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是中國唐代的著名大詩人,他的詩顯示出很高的才華、豐富的想象力,富有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唐代另一詩家賀知章歎賞李白的《蜀道難》一詩,呼李白為“天上謫仙人”,意為天上下凡來的神仙。從此,“謫仙”之名譽滿長安城。唐大詩人杜甫有詩讚雲:“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狂客,李白好友賀知章也,因此,後人便把李白尊為“詩仙”。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捲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 3 # 陸高雄

    公元742年,在玉真公主的舉薦下,李白被唐玄宗李隆基召入都城長安,為待詔翰林。為此李白激動不已,留下了“迎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豪言壯語。然而他並沒料到,此行等待他的卻是兇險和一生的失意。

    天寶年間的玄宗朝早已不再是開元時的繁榮昌盛,此時的唐玄宗亦是整日沉迷於歌舞昇平,長期不理朝政。李白自入長安後,便成了唐玄宗的御用文人,除了寫寫歌功頌德的詩文,就是填填風花雪月的豔詞。後來,李白漸漸發覺自己離最初的政治抱負越來越遠,於是開始縱酒買醉,也逐漸顯露出自己狂放的詩人性格。一個著名的例子就是李白自持才高,讓楊貴妃為其磨墨、高力為其脫靴,從而引起了高力士的怨恨。相傳高力士為報復李白,便想方設法在楊貴妃面前進讒言。李白曾為楊貴妃寫過一首詩:“一支紅豔露凝香,巫山雲雨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這是用“可憐飛燕倚新妝”來讚美楊貴妃的美貌,堪比漢代美女趙飛燕。高力士卻故意歪曲李白的意思,對楊貴妃說,“趙飛燕出身卑微,得到漢成帝的寵愛後卻得意忘形,恃寵而驕,最後被廢自殺。她雖然貴為皇后,但名聲太差,現在李白用趙飛燕來比您,實在是可惡啊!”楊貴妃聽後非常憤怒,從此更加阻撓李白的為官之路。

    李白的狂傲作風不僅得罪朝中紅人,同時也遭到同僚詆譭,所以在長安僅一年,便被玄宗“賜金放還”。離開長安後,李白越發沉迷於詩酒,整日揮灑詩情,大醉而歸。此時的李白,雖然政治上遭遇挫敗,詩風卻更成熟了,個性也張揚到極致,在酒醉朦朧中創作出了一批流傳千古的詩篇。“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等等等實在是太多了,都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千古名句。然而,儘管如此,李白的政治理想並沒有完全泯滅,仍然對入朝為官尚有所望。安史之亂後,永王李璘邀請李白入其幕府,天真的李白懷著為國家太平,百姓安定的幻想接受了邀請,不料後來永王觸恕了唐肅宗被殺,李白也因此入獄,後被流放夜郎。這次的重大挫折也終於造成了對李白心身的致命打擊,不久因病鬱鬱而終,時年59歲。

    對於李白的死,坊間另有一種比較藝術化的死法一一水中撈月。後來五代時的文人王保定在他的《唐摭言》中說:“李白著官袍,遊採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無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南宋一個叫洪邁的人也在《容齋隨筆》中說:“李白在當塗採石因醉泛舟於江,見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死。”後來,人們便按這兩個傳說,創作了不少李白“水中撈月”的畫作及一些建築以為紀念,活脫脫把李白描述成一個“摘仙人”。

  • 4 # 王玉潔507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生於公元701年,卒於762年。是唐代最著明的“詩仙"。少年時代學習範圍非常廣泛,熟讀諸子百家,廣覽儒家經典名著。喜歡隱居山林,同時又有建功立業的政治抱負。

    公元742年,受好友推薦被唐玄宗召入長安。供職翰林院,參加草擬檔案等工作。由於李白性格耿直不能趨炎附勢。所以受到奸臣的排擠與迫害,被迫辭官離京。行走於大自然之中,借詩得以舒發自己真實情感,和憂國憂民的愛國主義情懷以及對大自然的熱愛。

    如《遠離別》、《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等,表現出了他對奸臣當道,國家安危的憂慮。

    《夢遊天姥吟留別》,這是詩人遭人暗算失意後,借神話夢境碰觸到現實,只能發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吶喊。又如:《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詩人以香爐生煙為喻,描繪了香爐峰上雲霧繚繞和瀑布的地點,使人置身在奇異的美景之中。面對這條從高處奔騰而下的瀑布,是如此的壯觀不由的發出感嘆與讚美。也展現出“詩仙”李白開闊的胸襟及對大自然的熱愛。

  • 5 # 美食達人並王哥

    李白在現代的社會中是不可能存在,也不可能有此稱號。

    首先在和平年代裡不可能出現李白,因為現在的社會,你喝了兩口酒就是瘋子,這是傻子,別人的口水唾液都能把你淹死更何況就算你吼出了現代人所看到的好像是一種失去趨勢,現代人看你就像一個醉酒的瘋子,在現代物質的社會里,只有腳踏實地去做一些實驗,能夠幫助自己,幫助他人的才能,才是一個社會有價值意義的人。在媒體高度發達的時代,酒後所做的事都已經被妖魔化了,今天某某某因為喝酒發神經,吼了兩句詩,自認為是詩人,某某喝了兩口酒去幫助了其他人,反被歹徒製成什麼什麼後遺症,標籤所顯示的就是喝酒進去犯事了,毛毛毛,因為不經適應什麼什麼而借題發揮運用到反詩句當中所以說現在的社會李白是不可能出現的,已經成為不適應這個時代的產物,有你現在所問的這個問題,李白斗酒詩百篇,李白是出於什麼樣的問題才會有如此的佳句?也許你會想,如果不是李白,如果是一個普通人,肯定他是受了什麼樣的刺激才會借酒發洩了之後才發出這樣子的詩句

  • 6 # 文友如林

    李白之所以成為“李白斗酒詩百篇”的“詩仙”確實跟他的經歷有關。

    李白,字太白,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縣附近),出生於碎葉(今蘇聯托克馬克),五歲時遷居錦州彰明縣(今四川江油縣)。李白的生活經歷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時期:

    (一)蜀中時期(二十五歲以前)。

    (二)第一次漫遊(二十六歲—四十二歲)。二十五歲即“仗劍去國,辭親遠遊”,足跡所到遍及東南。

    (三)長安時期(四十二歲—四十四歲)。四十二歲時,被玄宗徵召入京,供奉翰林。玄宗所重,只在李白的詩才,政治上並不重視他。李白“願為輔弼”的志願不能實現,也不甘心充當“倡優同畜”的侍臣,又受到同僚的讒毀,在長安不到二年,便被“賜金放還”。這一時期的遭遇使李白看到了統治集團的腐朽,寫了不少抨擊現實的詩作。

    (四)第二次漫遊(四十四歲—五十五歲)。李白於四十四歲離開長安,先後遊歷了今山東、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江蘇、浙江、安徽等地。

    (五)安史之亂時期(五十五歲—六十二歲)。安史之亂爆發,李白參加永王李璘的幕府。由於最高統治集團的權力鬥爭,李璘的軍隊被肅宗消滅,李白因而獲罪,長流夜郎(今貴州桐梓縣一帶),中途適逢大赦,放歸,時年五十九歲。六十二歲,病死於當塗(今安徽當塗縣)。

    以上的這些經歷,說明李白的一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他的抱負不得以施展,他的理想難以實現,雖然使他常常生活在無法解脫的思想矛盾中,甚至在他的詩中有時也流露出消極頹廢的思想,但恰恰是這些看起來“逆境”的經歷卻造就了名傳千古的“李白斗酒詩百篇”的“詩仙”的誕生。正如杜甫對李白所讚歎的“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

  • 7 # 揚光666

    時代造就詩仙,詩仙點亮唐朝。

    李白好酒,這是不爭的事實“李白斗酒詩百篇”,是說他酒後詩興更濃,創作靈感豐富。古代文人雅好:琴、棋、書、畫、詩、酒、茶,相對於其他幾項,唯有酒更具有點燃文人內心激情的作用。在唐朝那個豪俠興盛的時代,許多人以成為、接近俠士為喜好,這對於自幼習文練武、縱情豪放、有俠義傾向的李白來說,酒這一特殊元素,就成為詩、劍之外的第三種必選裝備。

    但是“好酒”只是一個有象徵意義的元素,李白成為詩仙,是眾多因素共同起作用而成。在眾多因素之中,詩人自身優秀的文化底蘊、唐朝文化的高度繁榮、詩人坎坷的人生經歷,才是造就詩仙的重要條件

    一、詩人自身的文化底蘊

    1 出身背景

    幼年的原生家庭教育,影響著一個人一生的理想與志向,李白亦是如此

    據史料記載,李白是西涼興聖皇帝第九世孫(如果按族譜排,和李唐王朝統治者還同為李氏一族)。在隋朝建立時,李白祖上獲罪被流放到西域,後來遷移到四川生活,直到李白成年後出蜀遊歷。

    所以在李白的身體裡,流的有皇族的血液。這樣的家族背景,無疑會影響到李白未來人生的思想和志向。所以成年後的李白,覺得憑藉自己的才能,可以“出則以平交王侯,遁則以俯視巢許”——《送煙子元演隱仙城山序》。就反映出李白理想遠大、自負才高的心理特徵。

    2 生長環境

    相對於中原漢人思想正統、規矩來說,西域的生活背景、受胡人思想影響的李白,骨子裡具有更熱情外向、奔放不羈的一面,這樣的特質,對於文學創作,特別是詩歌創作來說,會更具有高昂、奔放的創作風格。李白的詩,既豪邁奔放,又清新飄逸,而且想象豐富,意境奇妙,語言輕快,這都與他早年成長環境和經歷有關。

    3、習武好俠

    李白習文的同時,又勤於練武。其劍術亦是十分高明。他“十五好劍術”,“劍術自通達”。 唐朝劍術第一的是裴旻,李白緊隨其後,居唐朝劍術第二。李白樂於結交豪俠,喜歡縱情江湖,中年晚年以後參與過軍事、戰爭,這些經歷,都為李白的詩歌創作提供了更豐富的創作素材。

    李白的武俠思想,在詩歌《俠客行》裡就有所表現: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習武好俠,縱橫江湖,快意恩仇的思想特質,成為李白詩歌裡一道特殊的風景線。

    4 文教基礎

    李白在幼年時期,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飽讀儒家經典,精於詩文。早年的教育,是詩歌創作最重要的條件。如果對詩歌創作沒有系統、專業、深入的學習和研究,就不容易持續創作出既合轍合韻、又寓理含情的優秀詩歌來。

    5、道家思想

    李白早年,深受道家黃老思想的薰陶。成年後尋仙訪道、皈依道家,成為一名正式的道士,李白的精神思想也就有了寄託與歸宿

    道家的無為思想、道教修煉成仙的理念,也都深入李白思想深處,這大大的提高了李白思想的高度、對人生思考的深度、看問題的廣度,人生的格局提高了,詩歌創作的境界也隨之提高。

    《夢遊天姥吟留別》這首詩歌裡,李白寫下了如:“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的詩句。李白假借夢中角度,進行了場面宏大的神仙世界描寫,手法誇張而玄妙,充滿了豐富的浪漫主義風格。這首詩歌的創作形式,更是打破了舊詩歌本有的格律規範,採用自由奔放的形式,為詩歌創作開闢了新的靈感與體裁。

    6人生志向

    李白生逢盛唐,國力強盛,社會繁榮安定,許多士人都希望輔佐君王、建功立業,李白也是如此。在他的詩文《上李邕》中寫到:“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就表達了這樣的思想傾向。

    【小結】李白的出生背景、受教育程度、信仰傾向、人生志向,綜合作用,形成了詩人獨特的自身特質,這些物質在詩歌創作方面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具是豪放奔放,一個是清新飄逸。

    二、唐朝社會文化的高度繁榮

    在唐朝之前,中國詩歌,從早期的詩經、楚辭到漢樂府,再到魏晉山水詩的興起,一直到了大唐,中國整個詩壇發展已經趨於高度成熟。唐朝時期,儒釋道文化得到空前的發展。同時,唐朝自身文化也與周邊國家進行相互交流,相容幷蓄,使整個唐朝文化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氣象。

    與李白同時代,有大批優秀的詩壇名士如:四明狂客賀知章、詩佛王維、田園詩人孟浩然、七絕聖手王昌齡、詩聖杜甫等人,有這些高水準的詩壇名士切磋參學,由不得創作水平大幅度提高。

    【小結】唐朝社會提供了肥沃的詩壇土壤,具備了孕育優秀詩仙的環境,在這樣文化高度繁榮的社會大環境中,產生超級詩仙的機率大大增加,李白的歷史使命,應運而生。

    三、詩人坎坷曲折的人生經歷

    李白生盛唐時期,國家繁榮,社會安定。

    李白早年,隨祖上生活在西域,後來遷居至四川。這他早年時期,受到了良好的儒家教育,習文練武,後來受到道家思想的薰陶。李白早年就秀聰慧,表現不凡。對人生自然也充滿了美好的憧憬。

    李白青年時期,豪情奔放,與一些同樣豪放不羈的朋友共同結伴相處,不亦樂乎。後來出蜀遊歷江湖,飽賞大好河山風光,一路上廣交友朋,尋仙訪道,瀟灑自在。在此時期,李白整個的人生,都充滿了亮麗的光環,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

    到了壯年時期,李白意識到自己應該收拾行裝,為人生後半生考慮了。於是精力大幅度轉向仕途。唐朝時期,士人一般有兩種方式進入仕途,一種是科舉,另外是透過權貴推薦。李白在三十歲之後的十幾年間,一直努力爭取進入官場,取得皇帝的賞識與重用。其間一波三折求不得,後來雖然得到了機會,並且受到封賞翰林學士,但是時間一長,李白就看不慣勢力小人、權貴佞臣的無恥作風,後來得罪權貴,被變相排斥出官場,重新失意於江湖之中。

    李白一次進宮,見到已經名滿天下的賀知章,趕緊上前呈上自己的作品,賀知章看後被李白的文采折服,大呼:難道你是謫仙人嗎?隨後賀知章就想辦法幫助李白麵聖,而“詩仙”的稱號從此名聲鵲起。

    晚年坎坷曲折境遇。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一直遊歷於江湖的李白,在此之前就和好友杜甫對於爆亂有所預見。而看透李唐腐朽政治與黑暗統治的李白,仍然對實現人生抱負懷有期望。於是把握機會,選擇擁護永王自立為王,結果失敗,被李唐政權治罪流放夜郎,直至臨終前,才最終被免罪。李白的仕途生涯,從此宣告徹底結束。

    【小結】上天為你關閉了一扇窗,必然會為你開啟另外一扇門。青少年得意,中晚年一直處於坎坷曲折磨難之中,正是曲折坎坷的人生經歷,才為詩人提供了豐富的創作源泉。正因為這樣,詩人才有可能在遭受磨難之時,閉門深思、直面自己的靈魂深處,把思想深層次的東西挖掘出來,這樣才有了驚世駭俗的詩歌作品。

    四、李白的詩歌成就。

    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

    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意隨性且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很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詩雄奇飄逸,藝術成就極高。他謳歌祖國山河與美麗的自然風光,風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義精神,達到了內容與藝術的完美統一。他被賀知章稱為“謫仙人”,他的詩具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魅力,這也是他的詩歌中最鮮明的藝術特色。李白的詩富於自我表現的主觀抒情色彩十分濃烈,感情的表達具有一種排山倒海、一瀉千里的氣勢。

    李白的詩歌對後代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中唐的韓愈、孟郊、李賀,宋代的蘇軾、陸游、辛棄疾,明清的高啟、楊慎、龔自珍等著名詩人,都受到李白詩歌的巨大影響。以至於流傳至千餘年後的今天,仍然廣受詩歌愛好斱仰慕與學習研究。

    【小結】順境能使人墮落,逆境使人成就。文人如此,李白亦是如此。假若沒有曲折坎坷的經歷,恐怕李白也會迷失在官場,“詩仙”這一耀眼光環,將會落在他人頭上。

    【總結】必然之中蘊含著偶然,偶然裡面揭示著必然。

    唐朝文化高度繁榮是促使“詩仙”出現的一種必然條件,李白能夠成為“詩仙”是一個偶然現象。沒有李白出現,也會有其他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出現。李白的出現,成為了唐朝文壇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唐朝社會穩定,文化高度繁榮昌盛,文化氛圍濃厚,詩歌創作達到一個空前的高峰,為偉大浪漫主義“詩仙”的出現,創造了肥沃的“土壤”。

    李白生活在唐朝這樣一個文化高度繁榮的時代,自身文化底子夯實,思想開放視野開闊,坎坷的仕途經歷、豐富的人生閱歷,都成為李白詩歌創作的有利條件。

    時勢造英雄,時代成就詩仙。李白出現在唐代,正是他自身曲折坎坷的人生,才造就了他詩歌創作的偉大成就。詩仙李白,猶如一盞燦爛的明燈,點亮了唐代文壇,為後世詩歌創作提供了座標參照。

    參考資料:

    《新唐書》

    網路資料

  • 8 # 蠻小禾

    李白出生滴說法很多,主要有劍南道綿州昌隆縣(金四川江油市)青蓮鄉和西域的碎葉(位於今日的吉爾吉斯托克馬克附近)兩種說法,在第二種說法中,李白四歲跟隨父親李客遷居蜀都,從四歲接受啟蒙教育,9歲開始讀諸子史籍,14歲喜好作賦,劍術,奇書。青年時期開始遊歷中國各地。在中途拜《長短經》作者趙蕤(rui)為師,學習一年,這一年對李白產生了深遠影響。

  • 9 # 尼古拉斯憶心

    唐玄宗開元年間,在歷史上被稱為盛唐時期。這時期也是詩歌創作的鼎盛之期。在這時期,出現了一位浪漫主義的大詩人李白,一位現實主義的大詩人杜甫,他們是輝映詩壇的兩顆巨星。  

    李白,字太白,原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隋朝末年,全家遷到西域的碎葉(在今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北部),李白就出生在那裡。五歲那年,他又隨父親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所以他又號青蓮居士。

    關於詩仙李白的人物背景。

    歷史上眾說紛紜,在《舊唐書》上記載著,李白的父親是一個小官,並沒有什麼出奇的地方,但是在《新唐書》上,李白竟然搖身一變,成為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同族族弟,或者是在唐代的一些野史當中,李白竟然神奇的和李建成,李元吉扯上了關係,所以說關於李白的背景,還真的無法進行深究,因為實在是說法太多,他就像是突然冒出來的一樣,給了那個時代的文壇詩壇,一個巨大的驚喜。

    不過李白小的時候就十分的出名,這一點是確定的,正如我們文章開頭的時候提到的,李白在五歲的時候能夠誦六甲,六甲是什麼東西呢?我們可以當作是我們現在的小學課本,那個時候的小學課本要比我們現在的小學課本難得多,那個時候的六甲,裡邊的內容多是一些詩詞歌賦以及識文斷字,而在五歲的年紀,李白已經可以通讀朗誦六甲了,這種情況,在那個年代,不得不說李白就是一個神童,所以李白的開局就很傳奇。

    李白少年時期,發生了一件很奇葩的事情,就是李白接觸了道教,道教不同於其他的宗教,道教雖然也是信仰,但是更注重的是修煉自身,李白的這個時候,正是少年狂放的時候,再加上自己名氣又比較大,所以就開始懷疑自身,自己身上是不是有仙氣?

    我是不是可以修煉成仙?要不然為什麼我會這麼聰明,大概從此之後,李白寫出來的詩也越來越有仙氣,越來越讓人難以捉摸。 李白看多了道家典藏,知道了萬千世界的繁華,李白也感覺到了自己的知識面的匱乏,李白十八歲的時候定居在今天的四川境內,利用六年的時間,李白在學習隱居之餘,將四川境內的大大小小的山川景點遊覽了一遍,而在其二十四歲之後,李白又開始了自己的漂流生涯,仗劍去國,辭親遠遊,李白三十歲之前,一直在做的事就是,遊玩、尋仙、寫詩,一路上不見有什麼收穫,但是自己的詩仙之名卻越來越大,這種情況一直截止到李白三十一歲那年,到了長安的李白,突然意識到自己是否應該為自己謀一條生路。

    這種想法一發不可收拾,李白嘗試為之努力,但是並沒有得到回報,最終見起色的那一年是在李白三十四歲那一年,急迫於走向官場的李白,第一次低下自己高貴的頭顱,向唐玄宗獻出詩賦,想要謀求一份職位,事情略有起色,但是很明顯歷史上李白對於這次的收穫和境遇並不滿足,終在自己三十八歲的時候,心灰意懶,大聲唱著行路南,歸去來,離開了長安那個是非之地。 離開長安之後,或許李白自己都沒想到,會在自己42歲的時候,再次返回長安供職,在翰林院的那一段時光,或許應該算是李白在政治仕途方面,過得最舒服的一段時光,但是好景不長,李白終究是那個傲氣無雙的謫仙人,他或許會向皇帝低頭,但是卻不屑於和士林中其他人為伍。

    最終被疏遠,黯然離去。 而此次入仕之後,過了很久李白還曾經在安史之亂期間成為一個永王李璘幕僚,甚至在成為幕僚的期間,李白還積極的慫恿永王李璘稱帝,試圖成為從龍之臣,但是最後的結果卻不盡如人意,永王李璘被人滅了,李白也被抓進了監獄,甚至最後李白差一點就被殺死,好在還有人願意去救李白,李白在積極的自救和朋友的營救之下,最終活了下來,但是這一次的經歷卻也是卻也徹底的斷絕了李白從仕的念頭。 李白聰明嗎?李白很聰明,畢竟名傳千古的詩篇,不是誰都能寫出來的,但是李白太過於浪漫,又或者說李白是一個純粹的理想主義者,始終活在了自己的世界裡,愛自己所愛,恨自己所恨,愛憎分明,李白的仕途走得很糟糕,但是李白的詩的確很瑰麗,或許這就是李白吧,獨一無二的詩仙李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天龍八部》中當年雁門關一戰南朝眾高手為什麼不敵蕭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