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們共同的老朋友
-
2 # 亮閃閃啊
不會。
小的時候有這種想法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天性使然,我會有這種無條件的為孩子付出一切的想法。
當時我會這樣想:是我把她帶到這個世界上來的,我如此的期盼她的到來。她這麼弱小,她需要我的愛。在這個世界上,我是她唯一的保護人。
我有義務全心全意地呵護她、關愛她,為她傾其所有。唯願她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快快樂樂長大。
慢慢長大後,盡力就好隨著她慢慢長大,尤其是步入青春期以後。你會發覺,這個孩子她不再是那個唯你獨尊的貼心小棉襖了。
她在長大,她在慢慢擁有自己的思維,自己的夢想。她逐漸從你那裡剝離開來,去走向她自己的世界。
此刻的她和你,就是完全獨立的兩個人了。
她在慢慢地擁有她自己的能力,你對她過多的愛和保護,反而對她是一種束縛。
這個時候的你只能指引,而不能包辦了。
慢慢地、慢慢地,她會和你越來越平等。你依然愛她,她也依然愛你,但這種愛,再不應該是無條件傾其所有的愛了。
因為作為獨立的生命個體,都要保證先愛自己,才能有能力再去愛別人。
她會擁有她自己的人生,風雨也好、鮮花也罷,她都會一一經歷。
而你做為父母,對她的愛,只需盡力就好。
-
3 # 彩雲啊哥
父母的無條件付出,表面上是以愛之名的保護,其實是一種剝奪,它剝奪了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兩種感受,滿足感和邊界感。
父母喜歡一切都幫孩子打點好,到最後,孩子是什麼都沒有學會,如果跟其他小孩子在一起的時候,動手能力弱的孩子,自然會被孤立。孩子從1歲起,就會形成關於自我的觀念,3歲會進入自尊期,開始尋找自身價值。這時候的父母,如果過度給予孩子幫助,他們就會覺得自己無能為力,從而產生挫敗感。
孩子跟大人一樣,也想有被需要和被肯定的感覺,而這些感覺是來自於能夠獨立完成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或者伸出援手為他人提供幫助。但是因為父母的溺愛,所以讓很多家庭的孩子,都成為了問題的製造者。
父母喜歡以孩子為中心,這樣很容易讓孩子沒有界限感。比如孩子摔倒了,快速把孩子扶起來等等。全能父母的跨界幫助,很容易讓孩子把自己本該承擔的責任,當成是父母的義務。
小時候沒有被尊重的界限感的孩子,長大以後,也不會懂得尊重別人的界限感。
在安全範圍內讓孩子感受挫折。害怕孩子受傷,是父母最大的焦慮,但是父母的敏感會讓孩子變得無比脆弱。所以,有的時候,可以讓孩子自己學著成長,你會發現,孩子要遠比我們想象的堅強。為孩子設立界限,溫柔卻堅定地說不。父母給孩子的愛,並不是越多越好。合理地設定界限,才是愛孩子最好的方式。當他知道自己的行為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他們才會管理自己的行為。
讓孩子為你付出。父母的思維方式決定孩子的人生高度。糊塗的父母會一味地為孩子付出,聰明的父母卻懂得,孩子越付出,親子關係越好。
教會孩子理財。父母都知道,撐起一個家庭,並不是容易的事情,如果想要讓孩子體會你的艱辛,那麼從小就要樹立他的理財意識。告訴他,只要他能控制自己的消費慾望,把錢拿來理財,他的錢財才會越來越多,能買到的東西,也才會越來越多。
所以對孩子得有正確的教育方式和引導方式,不是一味的溺愛。
-
4 # 精神國
答案是我願意。但是做得到做不到,就不知道了.那天傻了,可能無條件願意,但是哪天我傻了,也可能無條件不願意。
-
5 # 龍彥500
這是生活中已經做父母之人的一個熱點問題,俗話說:“可憐天下父母心!”沒有哪一個人不愛自己的孩子,有的人到死的時候,在世如果沒有把孩子安排好都閉不了雙眼啊!可是現實生活中有的人不務正業 吃喝嫖賭樣樣精通 把家庭搞得妻離子散,家破人亡,苦的就是孩子!反之也有的孩子不聽父母的話,好吃懶做什麼事都沒有幹 ,天天在家玩,不求上進”敗家子” ,也是頭疼的一件事情。我認為要“管好自家的人,看好自己的人”才是最重要的大事情!我願意無償為自己的孩子付出 具體情況:1、我對自己的孩子從小就進行培養 ,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選擇適合的培訓機構,掌握一技之長 到長大時適應社會環境。2、生了孩子的身 ,關鍵要教育孩子的心。我為了關心他的學習,借錢買來電腦查問不懂的知識進行網上學習,希望考上好的學校 ,將來為國為己成才。3、休息日,我買來“弟子規,唐詩宋詞 ,優秀作文,外國文史等書籍”來增長孩子的閱歷知識,和懂得感恩戴德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4、孩子在創業公司時,我在銀行貸款 ,向親朋好友借錢 ,甚至變賣家產,工作時間加班加點,省吃儉用,強行戒菸戒酒 ,不逛超市買東西。總之一句話,“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
-
6 # 佑君吉祥
我願意為孩子付出一切!因為他是我的生命的延續,是我的未來和希望!
我們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並不是他所願。而這個世界又是艱難的,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一輩一輩先人都是將後代生養養大。教他們生存的技能,然後幫扶著他們直到後代能獨立生存。如此才能一代一代生生不息!
我們看到過雞鴨孵蛋時的那種保護,我們也看到了豬狗哺育的神聖,我們更看到牛羊帶幼崽學步的感人。所有的動物無不愛護後代,何況人呢!
愛孩子是人的天性,但是怎樣愛才是最重要的。讓他吃好穿暖是愛,讓他吃穿追求奢侈就是害!教他學習文化禮儀,修身養性是愛。教他偷奸耍滑,自私自利就是害!
所以我認為婚前教育,孕前教育應該和學前教育一樣的重要!父母的素質對後代耳濡目染,言傳身教,比孩子在學校的所受教育重要的多!所以原生家庭在孩子一生的作用不可估量!
我認為婚姻和諧幸福,經濟收入有一定的保障才符合生育子女的基本條件;夫妻心智成熟,道德修養合格,責任心強,才配做父母!否則對後代來說就是不負責任!就是不公平!
多少個單親家庭的孩子,因為父母婚姻破裂,導致孩子性格心理受到影響!這對孩子公平嗎?每一個生命都是至高無上的,沒有貴賤。所以每一個孩子都應該得到父母的疼愛和關心。尤其在身心發育階段不應該受到一點的傷害和教育的缺失。
所以我說,為孩子付出一切我都願意。因為我的兒子善良仁義,積極上進,孝順父母。如果能為他做點什麼,如果還能幫到他,我都會感到萬分的開心!
-
7 # 農村糖糖姐
我來說說我自己看法:
我是一位媽媽,這要從20多年說起,哪時候結婚時他傢什麼都沒有,都是白手起家,一開始就沒有什麼感情,婚後一年多就有了女兒,孩子父親是個退伍軍人,沒有一技之長,在外面打工做保安就只能夠他自己開銷,在家裡沒有經濟來源,我只能把女兒託護給他家嬸嬸帶,每月寄生活費回去,就這樣為了孩子我出來打工多年,沒有感情的婚姻哪時候也沒有想要離婚什麼的,都想道為了孩子,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為了給孩子一個好的環境生活,08年我自己掙的錢在老家縣城買了第一套房子,孩子一天一天的大了,小學,初中,高中,我都沒有陪伴她多少,這就是我唯一欠孩子的陪伴和母愛,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我不出來掙錢她就永遠只能在農村待著、沒有錢上學了,在農村沒有上學的孩子你們能想象得到是什麼樣。在這我也給我的孩子說聲“寶貝”對不起,媽媽欠你的母愛和陪伴,希望你能理解媽媽,這些年為了你、媽媽吃了很多苦為了你有個美好的生活就在外打工20多年
-
8 # 愛笑的瑛瑛
您好:我願意無條件對孩子付出所有,因為他的懂事,他的努力,值得我為他付出全部!假如孩子不懂事,自己不工作,或對工作“吊兒郎當”天天只知啃老,那我是一分錢都不會幫的,幫他等於是害他,不會讓他搞成習慣成自然,他沒結婚時養一個,結婚後我還得養他一家!我崽現在一線城市工作,我們也曾在,沿海一線城市待過多年,深刻理解大城市的不易,先不說別的消費,就說“高額”的房價,如我們做父母的不“竭盡所能”去幫助他的話,他就是再能幹,也是非常難的!至於我們現在呆在三線小城,掙的那點錢去幫他,只能說是“杯水車薪”也好過“麻木不仁”,民間不是流傳了一句俗語:哪怕瓜中有子,子中無瓜,不幫是說不過去的,孩子幸福了,我們就開心,不是嗎?何況我們70後,基本就一個小孩,又沒有兄弟姊妹幫襯,作為我們是他的父母都不幫的話,孩子真的會覺得“孤立無援”!至於能力大小,多少,就不要計較太多,因為每個人的家世背景各不相同,為了孩子,讓自己負債累累,也不至於,孩子也不想我們為了幫他,讓自己債務纏身!如果孩子怪責我們幫的少的話,那這孩子就不值得幫,我就很明確的告訴他,幫他是情不是義務,有本事自己掙去,自己養家餬口都得靠父母,就不配為人一世,活的沒有價值的人,是不會幸福的!所以,我們家鄉人經常教育孩子說:要好好學習,考上大學,努力掙錢,“爹有媽有,都要伸個手”,不如自己袋裡有,直接可以拿來花!我們做父母的幫他,同時也要告知他,你還年輕,剛走入社會不久,事業未成,成家立業,幫一下也是很正常的,也不必太介意,等你有能力了,再幫我們給唄,一定要讓他明白,我們終有老的一天,你“羽翼未豐”的時候我們幫你,只希望我們老時,你多回家看看!這就是為什麼,農村的老人到老都還在幹活的原因,沒有退休金,只有把自己辛辛苦苦,掙了多年的幾個錢幫了孩子,未來的歲月就得不斷的勞作,掙自己的養老錢,不想拖累兒女,成為孩子的負擔,不懂事的孩子就不用說了,我只知道懂事的孩子,對父母也不錯,但父母已經忙習慣了,不忙不舒坦,孩子也只有隨他喜歡!謝謝您的觀看,我是“瑛瑛愛田園”喜歡我就關注我吧!
-
9 # 風中紫菊
我也是很願意的!很高興有這麼多人同意這種觀點!我已經這樣付出了!曾有人對我說,你這樣為孩子付出恐怕到最後孩子不一定孝順你!,我說我無所謂只要他們過的能比我好就行!我這樣做無非就是想給孩子有好的一個起點!我沒有能力讓孩子們衣食無憂,我就要讓孩子們學到一個技術文化,走出大山就是打一份工,都比農村種地好!更何況也沒有自家的土地可以種!我們是農村人,可沒有多少土地,你們信嗎?
-
10 # 鄉村正心
我認為,對於一個合格的父母來說,一定是無條件的在為子女付出。兒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續,正因為有了這種延續,我們的生命才變得有意義!我們暫且不說人類,先來看看動物是怎樣為自己的子女付出的!
我們先來看看“鱔魚媽媽護子”的故事。說的是古代有一位叫周豫的讀書人,有個朋友送給他一些最愛吃的鱔魚。而周豫也是一位廚藝高超的人,他把那些鱔魚活著的時候就直接放入倒了水的鍋中,準備做一鍋清燉鱔魚湯。下面用小火燉著,鱔魚依舊在水裡遊著。等到水沸騰之後,周豫揭開鍋蓋一看,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一條鱔魚把整個腹部弓了起來,只把頭部和尾部放在沸水中,直到死了也沒有倒下!為了搞清楚這個奇怪的情形,周豫把那條鱔魚撈了出來,取來一把刀剖開鱔魚的腹部。當剖開那一剎那,周豫驚奇的發現裡面竟是無數的魚卵!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鱔魚媽媽連自己的生命都不顧了,這是多麼悲壯的故事啊!
我們再來看看“肝腸寸斷”的故事。說的是公元346年,東晉將領桓溫率軍入蜀攻打成漢。當艦隊進入三峽時,在靠岸休整期間,一位軍士捉到一隻小猿猴放到船上。母猿看到孩子被抓走,心急如焚,沿著江岸奮不顧身的狂奔,竟然追著艦隊足足跑了100多里。當追至巫峽時母猿竭盡全力跳到船上氣絕身亡。軍士剖開母猿的肚子,發現它的腸子已經因為傷心孩子而一寸寸斷開。母猿因為傷心孩子而肝腸寸斷,這是多麼可歌可泣的故事啊!
還有就是在2017年的時候,某地因為清明祭祖導致了一場山火。後來有人在一個被焚燒過的地方,發現一隻野雞。當這隻野雞燒焦的屍體被挪開時,竟發現它身下還護著一窩蛋。
關於動物為了保護孩子而捨去生命的例子還有很多,我們就不再一一累述了。動物尚且能無私的為子女付出,哪怕失去生命也毫無畏懼。那麼與天地並稱三才、且號稱萬物之靈的我們人類,能否做到像動物一樣,我想每個人自己心裡還是有一點數……
-
11 # 翡翠鑑定師潘玉玲
我願意無條件對孩子付出全部。
我是單親媽媽,肚子撫養兩個女兒,已經離異三年,大女兒七歲,二女兒四歲。當年為了爭取大女兒的撫養權,我給了前夫30萬換回我大女兒。可以沒有錢,但是孩子不能隨父親受苦,母親永遠比父親愛子女,這個是無可代替。
已經離異三年有餘,別人總也問我,你怎麼還不找男朋友,我會告訴他們,我女兒不答應,我也不考慮。我每年都為孩子們準備禮物,每一件都具有紀念意義,等著長大後,每一件都是媽媽愛你們的見證,等媽媽不在的時候,見物如見人。
自己的子女,不管好壞,我都全部接受,世界上他們唯一血脈相連過的人。現在我自己開公司,年收入不差,什麼也不缺,說白了,如果不是盼著兩個孩子好,我的人生都走到頭了,我就是為著孩子而活著。
-
12 # 生態居士
我1984年從黑龍江農村來到瀋陽農業大學上大學。
我的成長曆程,見證了我的父母無條件的對子女奉獻的過程。
我對我父母的無私奉獻,一直懷有無上的感恩,當然也有萬分的愧疚。當我的經濟條件稍好一些的時候,想更多回報我的父母的時候,我的父母已經不在了。
今天我已經成為兩個孩子的父親。也在時刻想著一個做父親應盡的責任。
今天如果說像我父母那樣無條件的對孩子的付出,說心裡話,我是做不到的。
我心甘情願的為我的孩子們付出,但是對孩子們的成長,要提出相應的建議規劃。
我希望透過我這一代和孩子們的共同努力,給他們創造更好的明天。
所以說我和我的父母一樣,對孩子們是無私的奉獻。
不同在於今天的我在奉獻的過程當中,對孩子的成長有更多的建議和規劃。
-
13 # 大地的子孫
生命和生活其實就是一場接力賽。
做為農村父母,我願意無條件為子女付岀一切。並且願意努力工作,為子女多創造些財富。
①我認為這是義務和活著的意義。
年過不惑之人,所以也常自問自思:平凡的我到底為誰辛苦?為誰繼續活著?
胡思亂想後,始終確定,還是為未成家立業的子女而繼續辛苦地活著。
子女在未成家前,最親近最依賴的人,肯定是父母。既然我們讓他們降臨人世,那麼就必須盡所能,為他們創造一個好的環境。
天下父母心,誰不希望子女的起點高呢?誰不希望子女的成長多一些資源呢?
我常年在廣州打工,從事建裝行業。
工地生產環境惡劣,無公休制。只要有活,有需要,無論風吹雨打,白日黑夜都得主動加被動去勞動。加之承包制,更費心費力。
工程進度,質量,工人日常生活,去留結算,對甲方的追款和結算........只要一個環節出現問題,整個程式受影響。真的感覺好累,好想放棄。
夜晚獨立於屋頂,任那溼熱的南風吹。左腦想著:夠了,回家吧。老兩口帶上積累回農村種地養雞,足以過活下去。右腦想著:子女怎麼辦?未成家,他們工作也罷,創業也罷,都需時間,並且成功與否充滿不確定。
難道一個成年人,一個成年男人。他只是為自己而活著嗎?此生的意義呢?
右腦戰勝左腦。子女是平凡的我,活著還要繼續辛苦努力的意義和動力。
②希望子女去實現自己的夢想。(是否自私呢?)
平凡的人也有埋藏的希望和夢想,農民同樣。
子女呱呱墜地,於是就想:子女努力學習,做一個有文化知識的人。飛岀小山村,到更大的世界。
子女工作時,就想:不要去長期從事普通工作,創業吧,今後人生才可能有美好。
於是想著,子女也是按自己願望去工作去生活。他們的活著也是在繼續著我未竟的夢想,同樣是為我而活,為我而繼續。同時也為自己下一代的優秀環境而活著而努力。
於是釋然。生命生活就是這樣一代為一代而活著,而繼續努力著辛苦著。不存在虧欠。我願意無條件對子女付出。子女同樣願意為將來自己的子女無條件地付出。
這就是生命的意義和延續。
-
14 # 農村小娃子
我願意無條件的為子女的教育和健康付出全部,其他的我不會,他們有他們自己的路自己去闖,我只會做到父母應盡的責任與義務。
為子女的教育、興趣付出全部知識能夠改變命運,我不希望孩子走我的老路,只要他願意學,在他沒有畢業之前,我會盡自己所能去付出。假如他很喜歡音樂,想要報興趣班學習,我會盡自己所能去讓他學習,不會讓他放棄自己的興趣愛好與學業。
孩子知道自己的興趣愛好,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想要什麼很重要,即使最後他在這方面沒有很高的成就,但他喜歡,在這壓力山大的生活中也是個令自己放鬆的事情,不會覺得每天的生活都是反反覆覆,覺得無趣。
為子女的健康付出全部作為父母,不求孩子大富大貴,只希望他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相信這也是大多數父母的心願。只要健康,活著就好。即使是農民,我也會盡量使他營養均衡,不至於營養不良,如果他生病了,我也願傾盡所有為他看病,只望他能健康。
剩下的事情就讓他自己去闖吧孩子總有一天要自己翱翔,我只能給予支援,幫的了他一時幫不了他一世,他總要學會成長,而且我認為對的,他不一定認為對,我只會給他一些建議,至於該如何做取決於他自己。我不會因為他要娶妻生子,事業失敗,想靠關係去某個工作單位…而無條件付出。
有些事情為了孩子而無條件付出自己的全部,並不是幫孩子,而是害了孩子。輕易得到的不懂得珍惜,也不知道父母到底付出了什麼,子女自己闖蕩出來的才知道來之不易,也是自己成長的一個過程。
-
15 # 高哥觀三農
對於這個問題,答案是肯定的。我也曾無數次的問自己,答案是唯一的,也是肯定的,那就是為了孩子。至少我現在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絕對是無條件的鼓勵孩子上學,尤其是農村的孩子,上學幾乎是唯一的出路。
就拿上學來說農村家庭確實是不富裕,但是為了孩子,那又怎樣。農村有句老話“砸鍋賣鐵也要供孩子上學”,當然不至於把吃飯的鍋也砸了,但也表明了一個態度。那就是不管付出多少,孩子上學是第一位。
其實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每個父母對自己的孩子,都是無條件的。不過是農村家庭,更費力些。講兩個小故事,看看。
9月開學季,有多少農村家庭為孩子籌集學費而東奔西跑,我姑娘今年升高二,每年學費16000元,生活費10000元左右,資料費4000多元。每年最少32000元,還不說假期補課費用。我是農村人,但是沒有土地,只能在縣城做點小生意。每年收入也就是6.7萬,還有個8歲的兒子,每年的收入,剛夠一家人的開支。一刻也不敢偷懶,我們夫妻倆平時幾乎沒有啥開支。
我老婆閨蜜,兒子去年學習唱歌,半年花了20多萬,最後也沒考上,白花了。回來讓他老子打了一頓,又補了一年文化課,萬幸的是今年以605分的成績,考上了山東的一座985大學。都是地道的農民家庭,誰也不富裕,都是憑幹苦力活,掙的辛苦錢,可為了孩子,誰也不皺眉。
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只有孩子有出息,父母才會安心,花多少錢也是值得的,為什麼要有條件呢?
農民的一生,可以說是幾乎沒有幾天,是為自己而活為什麼說農民苦呢?孩子小的時候,為了孩子上學和一家人的生活而奔波,好不容易孩子有工作了,面臨的是孩子結婚,買房。把所有積蓄都花個精光,安頓好子女的生活了,自己也步入老年。
本來還可以有幾年享福的日子,可是孫子外孫又都來了,年輕人壓力大,不容易。繼續為兒女貢獻自己的餘熱,看孩子。這幾乎是每個老人必須走的路。
所以說,父母永遠也是在無私的付出,就沒想過要回報,一代代就這樣過。農村有些特別貧困的家庭,有孩子上學沒錢的,但也在政府和各界朋友的支助下,也都在上學,放棄的很少。
-
16 # 愛生活愛三農
你願意無條件對子女付出全部嗎?這個問題我來談談我的看法。
首先我要說:我願意,真願意,孩子就是我生命的延續。說難聽一點,我就是上半輩子自己虛過了,所以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不求孩子能給我回報,只求他能比我成功,能把我曾經的夢想都去實現了。
我30歲才有了孩子,自從第一眼見到孩子起,我就覺得自己肩上一下子就有了重擔。不僅要給孩子最好的物質條件,還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讓他成材。為了孩子我也一直沒有出門工作,就在家裡開了一個母嬰店勉強度日。很多人都說我沒有出息,說我沒有遠大的志向。其實我真正的目的就是想一直陪著孩子長大,我想參與見證孩子的成長。錢這方面,夠用就好了,我覺得教育好孩子比什麼都重要。我這樣說肯定很多人都持不一樣的意見,認為男人就不該被家庭束縛,不該有兒女情長的想法,但是我就是這樣的,我認為教育好孩子,帶好我孩子是我最重要的責任,即使現在苦點,累點都值得。等孩子能獨立生活了,我在去賺錢也不遲。
回覆列表
你願意無條件對子女付出嗎?關於這個問題,我是過來人,就說說我的做法吧,用實際行動來說明吧!
一,我是一個有家庭的殘疾農民,我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在2008年剛好有18歲了,他說想學開車,讀駕照,就支援他,在他還在讀駕校時,我就到處借貸給他買一東風小康,客貨兩用車,是一臺新車,花去了4.3萬元,這樣他也就把駕駛技術學到手了!昨天我進城辦儲蓄卡,就是兒子開車拉我去進城辦理的,他學會開車這十多年了!
二,我的小兒子讀了高中之後又讀大學,還是全部借款讀的大學!這樣想,兒子讀書是有時間段的,過了那個時間段就麻煩了,可是借貸,還貸是無限期的,用無限期的舉債,去解決有限期的學生讀書,這是一個解決問題的好辦法!有一家鄰居好友,冬天種了很多的豌豆,他家的兒子都不去幫摘豌豆的!當我兒子放假回來,我就給兒子說,你去給你表叔家幫助他摘豌豆,然後他把豌豆賣了的錢就借給你讀書用!兒子也不想去做的,可是,要用錢還是去了,摘豌豆的活不好乾,是蹲下去一點點的摘的,活不重,但是,膝關節很不好受的!就這樣,我用借貸讓他把書讀畢業了,今天,他靠自己的勞動在慢慢的償還讀書的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