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國俠cyc

    這段故事是發生在明朝明憲宗時期,其中出現了幾個關鍵人物:萬貴妃、紀淑妃,還有吳廢后和張敏等人。試想中國古代能夠得到皇帝專寵的妃子有很多?但若論情節和經歷之離奇,恐怕誰也比不過這位萬貴妃了。萬貴妃能以一個大皇帝十九歲的宮女身份,居然最後以半老徐娘的女人角色而奪得專寵和幸冠後宮權力,不得不說是一個朝代皇后的奇蹟?而這也是自朱元璋所專寵的比他大好多的馬皇后之後第二人,而她們卻是一反一正之人物。

    萬的出現在今天看來也是很難讓人接受的,更何況是在封建時代的明朝,因為皇帝身邊還缺女人嗎?為什麼要找一個大十九歲的妃子做了那麼久的皇后,憑什麼?但輪到富有心機的萬妃,確確實實地做到了這一點,她在與憲宗二十多年的感情世界裡,萬貞兒成功地將母親、初戀情人和盟友三個角色融為一體,讓憲宗對她依賴和留戀,兼有佩服的五體投地,更令他們成為一段密不可分的割不斷的親盟關係。可說萬貞兒從宮女到貴妃亨通的一步昇天,還創造了做皇后之久的奇蹟,雖不是正式的,卻超過了一任皇后之權力,試說有哪一位宮女做到這一點?也只有前上幾朝的武則天可比擬了。

    從明憲宗寵幸紀妃一晚到懷上太子,含辛茹苦,隱匿前五年,是在紀淑妃百般無奈而又十分無助時,卻遇到了她一生中二個重要的貴人吳廢后和太監張敏的袒護,並在他身邊保佑和竭力幫助下,且處於一份人性殘存善心,救下了這個胎兒,順利產下了明朝太子朱佑樘,並在吳後精心撫育下,也就是在當朝無子的明憲宗和萬貴妃等相繼離世後,朱佑樘成功登基為帝,即為明孝宗。

    這樣的結果,對於皇帝來說未給他產龍子就是斷了龍脈香火,但好在憲宗也是鬼迷心竅,一時也未重視這件事,又偏偏被她胡弄到服服貼貼,還專門傾心於她。而作為萬貴妃的她由於這個原因心態也變的扭曲,儘管皇上未明說,但從此嫉妒心產生,和變法子幹出一些不為人知的勾當。

    對於宮中妃嬪宮女們,萬妃可說特別用心,時刻關注,一刻不停地留心這些女人們的肚子。由於平時她仰仗皇帝寵愛,在宮中尤其是對裡面女人們一直是狗仗人勢,欺壓宮女,並派手下四處打探,誰個宮女妃子,哪個皇后女人一有風吹草動,肚中有貨或是產子,最後都是莫名其妙地要麼流了產,要麼太子公主早夭,有的長到了幾歲就亡了,可見她正是憑藉著憲宗皇帝的萬分寵愛,在後宮可是飛揚跋扈,但凡發現某位宮女有懷孕的徵兆,必會在第一時間內做手腳,直接讓她們流產,將其萌殺在初孕中。

    當講到這裡時,小編覺得這件事若說正常也不正常,若說不正常也還是可以理解,誰不希望自己為皇帝生個太子繼承皇位,不正常之處,就是這個女人透過一系列惡劣手段百般肆虐宮中女,而且還讓宮中妃嬪們毫無覺察,讓人們總以為這一切都是很正常之事,幼子病亡故對古代而言,幾乎天天發生,而且萬妃事後輿論導向工作做的十分到位,讓人確信一切順理成章,以為一切很自然,可見這個女人是多麼陰險毒辣。

    說到萬貴妃,好像這樣的爭權奪利,爭寵奪愛,爭子奪位的經歷自古就有,也不光發生在明朝憲宗皇帝時代,不禁讓人們想起在前幾期皇朝就有,這類事雖然情節有異但也大同小異的,比如一些大家所熟知的北宋時狸貓換太子,說的就是這個。

    北宋時期,當宋真宗皇后死後,真宗帝寵幸的劉妃和李妃,這倆個女人都懷上了孕,就是說誰先生了太子,誰就有可能立為皇后。但這個劉妃卻先下手為強,由於她久懷這種嫉妒之心,唯恐李妃生了兒子被先立為皇后,於是勾結宮中總管都堂郭槐,倆人設計,又施壓接生婆尤氏,並讓其配合他們行動,當李妃生產乘李妃分娩時,由於當時她血暈而人事不知之機,用狸貓換走了剛出世的太子,並指使宮女將小皇子掐死。但宮女寇珠不忍下手,卻暗中將太子交付了宮中宦官陳琳,而陳琳卻也起了側隱之心,於是便將太子裝在提盒中送至八賢王處撫養。當事後真宗看到狸貓後,誤以為李妃產下了這麼個妖怪,大怒之下,乃將李妃貶入冷宮。

    過了不久,這個劉妃也生了個兒子,則立即被立為太子,劉妃也被冊封為皇后。可是劉妃的兒子卻偏偏沒命繼承皇位,六歲那年就不幸夭折了。一時真宗帝再無子嗣,便將八賢王之子立為太子,不久之後太子繼位,也就是歪打正著,這個太子真正繼了位。

    可是當時開封府大偵探丞後相尹包拯在得知狸貓換太子的真相後,頗為不平,覺得應為李妃平冤,於是報奏朝廷,陳明事情,讓證人證物等立殿前,李妃終於和太子相認,歷史似乎驚人的相似,只是比宋朝來的還要離奇而又悲傷!

    當題主提到的這位明朝紀淑妃時,當讓人嘆起她的命運十分的不幸,不僅剛成年就被虜入明宮,而且還又受萬貴妃的百般刁難和無盡折磨,甚至母子分離多年,直至子繼位還未享受到太后榮光,卻還是難逃被萬貴妃謀害命運。

    其實,這位後來被稱為孝穆皇太后的紀妃,乃為廣西賀州人氏,本是大山寨瑤族土司的一位公主,可惜自幼就失去了父母,後由孃舅家撫養長大。

    在公元1465年,即明憲宗成化元年,明朝對邊境少數民族地區實行嚴格管轄制度,加賦稅率,激起了廣西雲南等地發生大規模的少數民族造反起義,漫延勢大進而影響朝廷,於是憲宗派了右僉都御史韓雍等人率兵征剿瑤族侗族寨人反叛,經過三年多時間才基本上肅清騷亂。後將一大批族人被殺,其中為頭叛亂的土司遭砍頭示眾,一些女眷則被納進後宮,這個紀氏也就在這個時候被投進了宮內。明史料記載,這個紀氏長得花容月貌,後被充入掖庭中,由於她性情善良賢淑,又富有學識,不久便被升為女史記。紀女開始入宮時為俘虜,只被分配乾點雜務繁重活,日以繼夜,人還靈活,終於得到管事太監青睞,幸運的她又在太監引薦下,不久之後,被派去侍候王皇后,又讓她看中,於是命其去管理宮內府庫藏資料。有一次,憲宗帝偶然來到內藏,發現紀女口齒伶俐,所問對答如流,心中十分喜愛。後又見她生得俏麗美豔,嫵媚動人,便偷偷寵幸了她,沒多久就懷孕了。

    其實另一野史版本,說紀女不僅長的美貌而且還有一付好嗓子,由於她出身山水林寨天生一付嗓子,又加她聰明憐悧,學習漢文中又是比較突出的一個,還能琴瑟和鳴,經常沒事哼唱歌,於是就被安排到管奏摺房中,有點像現在什麼檔案館和資料室似的,做了皇宮管理員。恰巧一日,憲宗皇帝溜達到此,其實也是被優美動聽歌聲吸引來此,也是突發奇想,想四處走走,可有自己中意的女人。因為他知最近從土司寨中進納了不少美女,現被收入宮中,這一看不打緊,不料無意間從歌聲中窺視到了淑女,一眼看了,還真是十分美麗,一時驚豔不能自拔,當晚便讓人送進寢宮。也是十分的巧合,就這一晚臨幸便讓紀淑妃懷上了龍種,而且後肚子漸漸大了,怕瞞不住了,別人不怕,就怕這姓萬的女人。可是越怕什麼來什麼,這件事還是沒有逃過萬貞兒的火眼金睛,派去的密探終於打探清楚實情,萬心想這個可惡的紀妃還是揹著我偷偷產子,根本沒把本姑奶奶放在眼中,於是她緊急召見幾個宮女前去探聽確認,並交待其中一宮女如何如何做。但心慈的宮女實在不忍心看著皇上的子嗣又遭殘害,回來對萬貴妃謊稱紀氏只是生了肚鼓脹病,也就是消化系統疾病,正在難受。當時聽此,才使萬貴妃取消心中猜忌,沒過幾個月,紀氏如期生下一個男嬰。

    從當時情況看,生太子也並沒給她帶來一絲的快樂,倒反而增添了更多的憂愁和不安,她知道這個萬貞兒厲害魔掌和心腸毒辣手段,儘管宮中發生的事很多宮人都懷疑與她有關,但又無實際證據指認,又加她是皇帝十分寵幸的妃子,誰還敢說個不?只怕自己肯定會連累生出性命之災。

    現在這個無辜的小生命肯定也一定逃脫不了惡運。紀妃經再三深思熟慮,她還是含淚決定將嬰兒交給身邊太監張敏,命他將這個男嬰秘送外溺死。

    但好在紀妃平日裡對幾個身邊宮女和太監親如姊妹,關係融洽,無大小之分,這事偏又遇上心地和善的太監張敏,此時他想到了皇上現年紀越來越大了,至今又尚無子嗣,作為子民不能做對不起朝皇和對不起皇室的事。經過思想鬥爭,他還是冒著生命危險把小太子偷偷送到了後宮廢后吳氏那裡,瞭解她的為人,這個吳氏果然事後不負所托。由於長期受皇上冷落,此後便是一個吃齋唸佛之人,一心向善,對此不但沒有怪罪他,反而覺得張敏和宮女大家做了一件好事,於是把皇太子放在自己居住的西內廳房,加以悉心照料和養護,使的這個太子安然活了下來,後來成功承繼了皇位。

    那麼這個萬貴妃為什麼這麼可惡,她是何許人也?萬貴妃本名貞兒,明朝山東諸城人氏,她四歲時便隨母入宮做了侍女陪奉公主,後又被送到宮內專門服侍太子朱見深。其實萬貞兒不是一個簡單人物,她很有心機,一開始她利用了年少懵懂的太子未知情事,便在他未即位之前經常引逗男女情事,畢竟大他太多,隨後就發生了曖昧關係,以至待太子繼位稱帝,萬貞兒自然也就順理成章被冊封為貴妃了。

    明成化二年萬生下一個龍子,當時皇上大喜,就立即冊封她為皇貴妃。可是天公不作美,這個太子還未滿月時就早夭,還偏偏後來和皇上再怎麼著進行也一直不孕,自此她心態慢慢失衡,總覺得上天對其不公,以及宮中女人對其有危害,甚至懷疑自己的孩子不是病死的,這也就為她以後暗暗的做些幕後鬼事,產生心裡變態。儘管這樣,她依然不擇手段地想要競爭皇后之位,凡是妨礙她的宮女妃嬪都是她的攻擊物件,因此,一直迫害宮中懷有身孕的妃嬪。不久之後,憑著她的心機和計謀慢慢在後宮獨攬大權,也為此做了近二十多年無名有實的皇后,權勢顯赫一時,憑著老資格女人,甚至發展到後來就連憲宗帝也耐何不了。直到成化二十三年正月,這個萬貞兒才暴病而亡。

    其實,小編分析這個萬貴妃貞兒時,大家會發現萬妃比憲宗帝大了有十九歲,憑著她老謀深算的從一開始就利用自身優勢,牢牢地掌控少年憲宗的心,以至最後還得到他一生的寵幸,做了二十幾年皇后,直到她最後離開,憲宗帝對她仍然念念不忘。說到底這恐怕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有名的宮廷姐弟戀吧?

    雖說在理論上是一件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但萬貞兒畢竟卻讓理論變成了現實,也許這就是她的魅力和本領之所在。

    要知道萬貞兒一開始也並不是生在什麼官二代或者富二代人家,她一出生就生長在一箇中途沒落的受困家庭,根本是受到她的父親皇罪的殊連而被謫居到霸州。後來,碰到一個好機遇,皇宮要招一個公主陪玩生,就是玩耍夥伴,其父考慮為了她日後有所依靠,正好年僅四歲的女兒又符合條件,於是託人求關係送她進了皇宮做了宮女。這樣年幼的萬貞兒終於入宮,由於她從小就十分懂事乖巧和聰明伶俐,漸漸深得明宣宗皇后孫氏的喜愛。一眨眼十五年過去了,到了明正統十四年,這個萬貞兒已經成了一位十九歲的妙齡少女。但卻沒有像她父親所期望的那樣,得到現任皇上的寵愛,而是被已經成為太后的孫氏派去照顧年僅兩歲的小皇太子朱見深。

    從此,他們的情緣就此開始,實為日後萬貞兒的得寵並受到偏愛帶來了一些好運。特別是萬貞兒既像母親又如姐姐般的,對朱見深的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看,給幼小的朱見深留下了深刻印象,以至於後來與萬貞兒形影不離地粘著她,而萬貞兒也是內心一直盼望有那麼出人頭地那一天,所以帶他也是使出渾身解數去巴結討好這位皇太子。

    天順六年孫太后因病去世,無人可以管束他倆,因而這個萬貞兒便和皇太子一起更加肆無忌憚,此時的萬貞兒雖然已年過三十,看的出仍然有一股風韻猶存,行姿綽約女人樣,給別人看來也就只有二十幾歲。她為了真正得到見深帝,可謂使出深身解數,百般勾引已經情竇初開的太子深帝了,對他已是格外獻媚,逐漸得到太子的青睞和信任。

    可以看的出朱見深從小就是這個萬貞兒帶大的,幾乎形影不離,因此對她產生很強的依賴性,以至於到後來還越來越有強烈感,甚至連睡覺也必須摟著她,倆人簡直分不開她了,對於這些也是萬貞兒所需要達到的效果,正是利用了這一點萬妃便牢牢地抓住了朱見深,而三十歲的女人的她也是急需要太子,倆人之間關係便越來越曖昧親密了。

    自此朱見深居然也深深愛上了大他十九歲的這個宮女,但這在皇室裡是絕對不允許發生的事,因為萬貞兒只是去照顧朱帝的宮傭女人,大這麼多又怎麼可能成為妃子皇后?可是到了天順八年,情況來了轉機,父皇明英宗駕崩,當時只有十八歲的朱見深不費什麼周折就順利即位了,即為明憲宗皇帝元年。可當坐上了帝位寶座的朱見深也沒忘了萬大姐,第一件事情首先就是冊封了萬貞兒為皇后,但萬貞兒年紀實在太大又出身微賤,按皇室傳統必須門當戸對,且不說應為官二代家的,至少應是富家一方的諸候王,那能是一個平民家的女子做皇后?

    無論從哪一點上說也不適合做朝之皇后,因此遭到了還在兩宮的太后的強烈反對,甚至鬧到了大殿百官議事,當時情景確讓朱憲宗處於進退兩難之地,也只好後退一步,先立萬貞兒為貴妃再說,以後慢慢來不急。至於立皇后之事,這倆個宮太后可謂也沒少操心,費了不少的心思去為見深考慮。她們精心物色,親自為兒子挑選了十二名淑女,並在其中又經過仔細篩選,最後兩位太后決定立吳氏為皇后,然後隆重推到朱帝跟前。

    可是讓人沒想到這個榮登皇后寶座的吳氏,疏忽了一點,那就是感情的事就由不得你了,自以為有倆太后撐腰的她,一度還產生了心高氣一傲,還以為朱見深這個男人也會貪戀她的花容美貌,並且她有良好的家庭出身背景,一定會將皇上牢牢地抓在自己手中,於是對他百般溫柔愛意,然而令她沒想到的是在大婚之夜,這個憲宗皇上卻跑到萬貴妃屋裡去了,將她晾在一邊,此情此景深深刺痛了吳後。每每看到皇上與萬貞兒左摟右擁,那麼如漆似膠和形影不離場景,就令她感到羞憤不安。她心想無論從出身上看,還是論相貌修養以及才學,自己哪一點比不上這個萬貞兒妃子,是不是有些欺辱人?這也是後來產生吳後竭力幫助紀淑妃以及小太子的主要原因。

    可是對於萬貞兒來說,心裡就盤有另一番打算,光有皇上的寵愛與貴妃的頭銜,這是無法滿足胃口的,她一直期盼的位置是皇后,這才是她要達到的最終目標,可以想到面前常出現的這個皇后吳氏?便成了她的眼中釘和肉中刺了,其實她心裡也很清楚,看的出皇上對自己的寵愛遠勝吳皇后,可是沒到手的東西心裡不踏實,還必須加把火燒起來,只要讓皇上肯下起決心來,執意立她為後,那麼一切事情就順風順水,順理成章,目標就可達成了。仰仗著朱憲宗對自己無比寵幸,她壓根兒就不沒把吳皇后放在她眼裡,且皇上經常親臨她的寢宮,夜夜歡樂,更加助長了她在後宮的威風架勢,宮人看了還以為是倆個女人爭風吃醋。從此人們看到宮內不太平了,萬妃每次見到吳皇后總是一付盛氣凌人,還指桑罵槐,一點不給皇后留任何面子,故意擺出架子給宮人看。當然這一切也使吳皇后非常生氣,但礙於皇上對她的百般寵愛,也只能息事寧人作罷。

    可是萬貴妃卻並沒有因皇后的忍氣吞聲而停止行動,她要的就是這個效果,反而對她越來越囂張。可是吳皇后畢竟是名媒正娶的皇室皇后,當然開始見她那樣,免不了對她斥責呵問,但萬貞兒卻毫不示弱也不退讓,仍然對吳皇后加以惡語相譏,皇后終於忍無可忍,一次便下命宮人將她拖倒按地下,親自取過杖來打了她幾下,這下闖下禍來。也令吳皇后萬萬沒有料到,萬貴妃竟不失時機,一下跑到憲宗帝面前哭鬧不休,非要弄出夭蛾子才罷休。帝眼見愛妃受苦折磨,一下讓血氣方剛的憲宗,心中大怒,不問青紅皂白就要去治吳皇后的罪。可是這個心懷鬼胎的萬妃,卻又故意作態攔住憲宗帝,並且不讓帝去鬧,於是便說:妾身已年長色衰,恐不及皇后玉女天成,煩請皇上讓臣妾出宮,以免再惹皇后生氣,臣妾也省得再受那皮肉之苦般。見深帝看著萬貴妃身上的傷情,又聽了她這般一說,氣不打一出來,心疼不已,回說:此等潑辣之婦,朕若不廢她,誓不為人!於是,第二天早上,憲宗便急衝衝也不上朝,直接去見了兩宮太后,當既就說吳氏沒有一個朝中母后形象以及之胸襟,竟敢在後宮對萬妃動粗。她實不配居六宮之首,朕定要將其廢去,這邊周太后竭力勸阻他說:吳後才冊立一余月就要廢去,豈不讓天下人恥笑?透過這件事,可以看出朱見深心意已決,即使周太后也說服不了憲宗了,之後也只能由著他了。沒過多久,帝便頒佈了一道廢后詔書,旨意命吳氏繳出寶冊,隨既將她貶入冷宮後院,自此從不過問,而達到這一切,也正是按萬貴妃意願行事。

    但目前皇后位子仍空缺,萬貴妃眼看自己離皇后寶座也是越來越近了,可是最大障礙就是倆個皇太后,沒有她們的許可則萬萬不能,於是,萬貞兒又迫不及待地讓皇帝竭力去說服太后重新立後,意思就是想讓自己當,倆太后還是以前那樣想法,她的出身與年齡的因素,還是不許再立萬貞兒為后妃。又過了兩個月,周太后下旨要憲宗冊立賢妃的王氏冊封皇后,沒想到這個萬貞兒又再次與皇后寶座擦肩而過。雖然王皇后娘娘天資聰穎,然而其又性情淡泊,對一切不以為然,還又有些軟弱怕事,不似萬貴妃那種潑辣,盛世凌人樣,加之又有吳皇后的前車之鑑的教訓,她也深知憲宗對於萬貞兒的迷戀程度,也只好對她一再地忍讓,一切事情還是小心謹慎,也防萬貞兒無把柄可抓,沒了可乘之機,一邊也靠近並安撫萬氏,從這點看比吳後聰明,不像她剛烈與其作對,就這樣倆人也達到明哲保身,各取所需之目的,從此萬貴妃也就一直這麼做了一段時間的傀儡皇后,互不干涉,相干無事,自此也無話可說。

    但到了成化二年期間,形勢突變,一下子又打破了平衡,終於等到機會,一直不爭氣的肚子突然大了起來,還是以三十七歲高齡的這位萬貞兒,終於產下了皇長子,讓憲宗帝十分的開興,幾乎手舞足蹈也不為過,倆人開花結果,旋即冊封她為皇貴妃,還底下許諾她,今後將立此子為太子,同時還派出各路使者入寺土地廟,四出禱告山川諸神。到了此時的萬貴妃終於如願以償,從此她不但可以寵冠六宮,而且還獨攬後宮大權和威令朝野上下了,嚴然夢想做起了前朝代武則天大帝。

    然而,事情偏偏天不遂人願,令人不及防,待此龍子不到滿月時就早夭了,特別是萬貴妃也自此也不孕了。失子也就意味著手中的這張王牌也就沒有了,萬貞兒只好另想他法,開始處心積慮地為自己的將來做打算,也就是說即使做不了那個皇后,她也一定要做上這個太后寶座,總不能什麼也沒有。由於喪子之痛,心態更加扭曲,她變的十分妒恨其他妃嬪們的生子,但又不好會開下手,總是暗地裡派幾個心腹,特別留意皇帝親倖的妃子宮女,一有風吹草動別及時告知,立即採取行動,當然這些行動也是私下進行,不留痕跡,宮內高探也難以識破,不過誰也不敢得罪她,一旦知道哪個妃嬪懷胎,以後就會對她們痛下殺手,包括這些小太子。在當時的皇宮內,可說萬妃及其黨羽可謂一手遮天,連皇上也讓她三分怪脾氣,大家迫於她在皇宮掌握的權勢,妃嬪宮女們只的含淚服從,委曲求全。然而自以為一切做的人不知鬼不覺時,還是天不如意,網終有一疏漏。隨後過了幾年,賢妃皇后還是順利產下了一個皇子,憲宗十分高興,終於後繼有人了,於是兩歲時就被他封為皇太子,但是昭告天下的文書墨跡還未乾,只當了四個月太子的朱佑極,就又離奇地病死了?

    開始大家還以為彷彿上天總是倦顧這個萬妃,自以為再無後顧之憂了,但老天爺偏又有心早提其安排,並沒有遂了她這份心願。就在過了六年後,一天下午,密探人急報,一個晴天霹靂般驚人資訊擊打她,讓她十分惶恐,原來皇上還有一個太子活在世上,並且還知道了他一直就呆在後深宮偏院中,讓那位冷落的皇后吳氏悉心照料養護的很好,已成大人了,這位太子的皇娘就是那位紀氏宮女。

    事情的起因和透露是這樣出來的,宮內太監張敏一直從事給皇上洗瀨工作包括梳頭刮臉等,他如平常一樣正給皇上梳頭。不料卻看到皇上呆呆地望著銅鏡子,還唉聲嘆氣,十分憂傷樣:朕已老亦,卻無一子。聞此話音剛落,此情此景也同時觸發太監張敏心中隱忍,再也無法隱瞞下去,於是,突然他撲通一聲跪在地上,連連磕頭作揖,山呼:請皇上恕奴才該死,其實萬歲爺還有一子在世。此話一出,皇上也感到驚詫萬分,瞪著雙眼責問。這時張敏就將前因後果一五一十娓娓向皇上道出,其實小皇子現在己被養育在吳後西內密室,現已六歲了,由於一直害怕遭到別人毒手,所以就隱藏起來沒敢報皇上,並且皇后再三叮囑,小人也是有側隱之心,一直保守秘密,也是等將來大了有那一天,即告上,請皇上恕罪。憲宗帝得知自己並非尚無子嗣,還有個太子已經長到六歲了,皇上大喜過望,於是立即擺駕至西內院中,又派太監張敏親去領太子前來面見。至此,紀淑妃與吳皇后五年的艱辛熬到了頭,當然紀氏還一直矇在鼓裡,總以為其子早已溺亡。

    可想當時憲宗帝一見到這個太子,幾乎忘乎所以,不勝悲喜交集,一把將其抱起入懷中,有親有啃。緊接著,憲宗帝立即下令向皇宮內閣報喜,隨將事情的來龍去脈告知各位眾卿。跟著第二天,上早朝時,底下大臣們就一一併齊向憲宗皇帝道賀。憲宗帝還命內閣起草一份詔書頒佈皇令,詔告天下人。

    又替皇子定名叫祐樘,又立即封紀氏為淑妃,也移居西內院中。但是鑑於宮內不斷髮生的奇事,此時大學士商輅參奏一本,大概意思也是擔心這個孩子會重蹈皇太子祐極的覆轍,可話又不敢挑明,只得意思孩子還小不能離了原來地方,皇上見此准奏,還許他們母子住在一起,以便於照料養育,當皇上許言,眾臣也才有些許放心。不料驚動了萬貴妃,她此時氣得咬牙切齒,真是膽大包天,竟敢私下裡收養太子,而且鄙人還一直不知,可想她以後是怎麼報復紀氏,最後終於於一年的六月暗地裡以莫須有罪名勒死了紀淑妃。

    關於紀妃死因有好多種說法,一,有說她是畏罪自盡,畢竟當時她想殺了太子,只是因貼身宮女於心不忍和張敏動了側隱之心保下了太子,可這事畢竟與自己有關。二,紀淑妃也覺沒臉活著,但還不至於去自絕了斷,她是以己死明鏡,就是讓太子知道母親是被萬妃逼死的,她一直受萬妃折磨,幾乎到了絕望地步,看到兒子活的好好的,並且得到吳皇后及其貼心腹精心照料正健康成長,也就放心,死而無憾。三,紀淑妃是被萬妃謀害了,並列舉多項罪名,虛設罪證,先斬後奏,不除為快!但究竟死於何因?

    史料未又記載,宮內誰也不敢過問此事,人死燈滅,只要不觸及到自己,誰還去多嘴,紀妃怎麼死的?況且皇上也沒過多追問,也偏信了萬妃能辯善言的利嘴,不過宮內人也都心知肚明,猜透也是她乾的。特別是太監張敏見到淑妃被人害了,知道自己死期不遠了,於是便先行一步,他吞金自殺了。

    自從小祐樘被立為太子,一下子成了宮內所有人保護的寵兒,四周幾乎隨時有一大幫人圈著。而且這個周太后為了保護這個唯一孫兒,可說不遺於力,沒過多久,就立即下命憲宗帝將小太子祐樘放到她的寢宮,直接交給她撫養,因為太后也是看不慣萬,一直對她有很多意見,只是礙於憲宗的保護。當聽太子被太后收留,可這就苦了這個萬貴妃,讓無從下手的萬美人又氣又急,於是她下定決心要逼憲宗帝易儲位。從當時看萬貴妃已年過六十,且人老珠黃,可是憲宗帝還是對她有幾分懼怕。因為萬氏在宮內勢力已十分強大,加上一些奸臣又勾結討好萬妃,已經形成相當大力量,並且這些奸宦還大肆侵吞內府錢財,可想若讓太子登了基,豈不對他們勢必造成很大威脅?因此也是齊心協力幫著萬貴妃一起攻擊太子,皇上也只得免強答應緩一緩立儲。然而此事驚動上蒼,第二天當皇上正想再召叢集臣商議此事,突有宮人來報,驚聞東嶽泰山發生強烈地震,且據宮內天象師地盤儀測說,此凶兆應在東宮內庭。而明憲宗也十分迷信天意說,認為廢太子定會惹怒天意。其實,小編覺得此時憲宗帝還是大了,慢慢有了心機,畢竟是自己唯一兒子,不立他立誰?能聽他們胡說八道,不過,他總的找個藉口制止他們動意,而這恰好又是十分有利的理由,易儲換位之事若惹了天意是小事,給下蒼帶來災難則事大了,對大家都不利,於是立即強力呵止此事,不能惹天怒,就這樣也終於保住了太子的地位。可是此時的萬貴妃再也經不起一些打擊了,長期的積勞成疾,或處心積慮,可謂心力交瘁,本來也是六十多歲人了,在古代這個年紀已是高壽了,見此情景也只有仰天長嘆,因除太子之事也讓她費盡心機,終使得肝火攻心,感風寒也不顧終至一病不起,成化二十三年正月,這個萬貞兒暴疾而亡,終於走完了未了皇后的一生。但是萬貴妃突然離去,卻讓憲宗帝失去主心骨,他悲痛欲絕,輟朝弔祭七日,好像也是約好的一對鴛鴦,同年的八月這位帝王也戲劇般地得了重病,追隨他離不開的萬美人而去,終年四十一歲。

    寄後語:雖然說這個萬貴妃呆皇宮的幾十年可謂壞事做絕,但她對皇后位則是痴之不移地,為此奮鬥了一生,直到臨死也為了得到位子,可說十分遺憾!而萬妃就因為自己的這從一個目的,就不斷低劣地製造了一個個人生悲劇,特別是讓紀淑妃母子分離達幾年之久,最後還又被其害死,而隱匿五年訊息的太子也是她一手造成,並且上演了一段段宮庭慘劇,特別是小小的太子莫名其妙的早夭。不過,也還是看到了另一面,那就是萬貴妃與憲宗帝打破世俗觀念,而且不顧朝廷輿論和太后阻擾,上演了一段全新的感天動地的故事,如現在說的是根本無法比擬的姐弟戀!若單純以情感劇去論,可說他們的這場愛情就足以和朱麗葉和葛郎臺相媲美。因為憲宗身為皇帝之君,身邊並不缺比萬妃更漂亮美麗的女人,隨便也能找來幾十個,可是即便這位皇帝縱有三宮六院,可心裡還是裝著萬貞兒一個人,專愛著她一心一意,幾乎宮內任何力量也沒改變,即使後來太后幾次強加他並令去娶了二任皇后,但他始終用心對著萬妃,僅憑他這上一點,就足以讓小編認為大家應該另眼相看他,而且還是自始至終都不戀忘,不過這位萬貴妃卻是遭人唾棄,在宮內幹了不少惡毒陰險缺德之事,給明朝歷史留下了一段汙筆!

     

  • 2 # 文史磚家

    明孝宗的生母孝穆皇后紀氏,出生於廣西賀州,是當地一位瑤族土司之女,自幼父母雙亡,被親戚撫養長大。明憲宗成化元年(1465年),兩廣發生大規模的瑤族、侗族民變,右僉都御史韓雍等人率兵征剿,用了3年時間才基本上肅清局勢。事後,參與叛亂的土司被殺,而他們的家眷則被沒入宮廷,其中便包括紀氏。

    按照明朝的制度,宮女首先需要讀書習字,然後按照表現獲得不同的職位。紀氏因為警敏通文字,很快便脫穎而出,不僅被授為女史,而且還謀得一份好差事,奉命管理內藏。所謂的內藏,其實就是皇帝的“小金庫”,正因為裡面積攢著皇帝的“私房錢”,所以明憲宗時不時便會到這裡進行巡視,由此給紀氏邂逅皇帝創造了良機。

    成化四年(1468年)的某天,明憲宗巡視內藏時,偶然間發現管庫宮女紀氏不僅辦事幹練,而且模樣俊俏,不由得春心萌動,當晚便臨幸了她。要說紀氏的肚皮也真是夠“爭氣”,跟皇帝一夕歡好後便懷上龍種,眼瞅著原本纖細的腰肢一天天變粗起來(孝穆紀太后,孝宗生母也,賀縣人。本蠻土官女。成化中徵蠻,俘入掖庭,授女史,警敏通文字,命守內藏...帝偶行內藏,應對稱旨,悅,幸之,遂有身。見《明史·卷一百一十四》)。

    此時,明憲宗專寵年紀比自己大19歲的萬貴妃,而後者憑藉著皇帝的寵幸,在後宮很是飛揚跋扈,但凡發現某位宮人有懷孕的徵兆,必會在第一時間內做手腳,讓她們流產。正因如此,紀氏拼命掩飾自己懷孕的事實,可她的肚皮日漸增大,終究還是讓萬貴妃得到了訊息。

    萬貴妃得知訊息後,便命侍女為紀氏墮胎,然而該侍女不忍動手,便欺騙貴妃說紀氏肚子里長得是瘤子,而不是胎兒。萬貴妃聽後半信半疑,便把紀氏送進安樂堂,並命人嚴密監視。幸好看守太監心地良善,明知紀氏肚子裡的是胎兒,但就是不肯向貴妃告發。就這樣,紀氏十月懷胎期滿,在極為隱秘的情況下誕下一位皇子,此即後來的明孝宗朱佑樘。

    萬貴妃聽聞紀氏生子的訊息後暴跳如雷,連忙又派心腹太監張敏去溺死新生皇子,但張敏卻冒死將皇子救出並隱藏起來,每日用米粉進行哺養,並將情況偷偷地告知紀氏。廢皇后吳氏的居所由於靠近安樂堂,所以也偵知此事,此時的她出於“情敵的情敵是盟友”的心理,便時不時地過來幫助紀氏哺育朱佑樘。

    為了防止萬貴妃的加害,紀氏、吳廢后、張敏三人達成默契,在極為隱秘的情況下撫養朱佑樘的同時,堅決不肯向他人透露半點訊息,這項行動,前後持續了5年時間。在此期間,萬貴妃雖然聽到一些風聲,也費盡心機想要搜尋到朱佑樘,但最終卻是一無所獲。

    萬貴妃知而恚甚,令婢鉤治之。婢謬報曰病痞。乃謫居安樂堂。久之,生孝宗,使門監張敏溺焉...稍哺粉餌飴蜜,藏之他室,貴妃日伺無所得...時吳後廢居西內,近安樂堂,密知其事,往來哺養,帝不知也。引文同上。

    等到朱佑樘長到5歲的時候,此時被調到皇帝身邊擔任梳頭太監的張敏,利用明憲宗哀嘆自己年老無子的機會,將朱佑樘在世的訊息告訴他,並請求皇帝儘快把兒子接到身邊。明憲宗聽後驚喜交加,趕緊命人將朱佑樘接過來,隨即昭告天下,冊立他為皇太子,時在成化十一年(1475年)。

    朱佑樘被立為太子後,母因子貴的紀氏迎來身份大轉變,由宮女一躍而晉升為淑妃。然而紀淑妃深知,明憲宗父子相認之日,也是自己的死期到來之時,原因無他,得知真相的萬貴妃絕不會饒過自己。果不其然,就在朱佑樘被立為太子後沒多久,紀淑妃便在永壽宮暴病而死,時人多認為她是被萬貴妃所害。

    紀淑妃既死,為憲宗父子相認立下大功的張敏,因為畏懼萬貴妃的迫害,也隨即吞金自殺。只有吳廢后因為身份特殊,得以免遭毒手(“其年六月,妃暴薨。或曰貴妃致之死,或曰自縊也。諡恭恪莊僖淑妃。敏懼,亦吞金死。”引文同上)。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萬貴妃、明憲宗相繼離世,太子朱佑樘登基為帝,是為明孝宗。朱佑樘即位後,追尊生母為孝穆皇后,並遷葬茂陵,同時下詔褒贈張敏,並重賞他的家人。至於吳廢后,明孝宗不僅將她從冷宮中放出來,而且還把她當作母親來奉養,其衣服飲食都按照太后的標準來供應,這在史書當中,也算是一段知恩圖報的佳話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家如何訓練髖關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