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全屋傢俱

    僅發表下個人觀點:乾隆六下江南是錯的,第一勞民傷財,加劇官場腐敗,破壞了雍正畢生心血整治史治的效果。雍正留下的充盈國庫也變得岌岌可危。留下一個爛攤子給嘉慶。第二,六下江南也只是為了彰顯乾隆自己的慾望,歌舞昇平,好大喜功。不瞭解老百姓的真實生活,看不到真實的社會形態,乾隆身邊的人阿諛奉承,報喜不報憂也助長了乾隆的慾望。第三也是一點推測如果一個人常年待在一個地方,並且自己又有錢又有權,肯定想出去轉一轉,一次出去後心情那個舒暢,那個新鮮感回味無窮,如果沒有國事估計會在玩樂中度過

  • 2 # 陸一說歷史

    答:錯!

    乾隆六下江南於國於民都沒有半點好處,勞民傷財。

    官方的說法

    按照乾隆自己的說法,他去江南主要四點原因。

    一是江浙官員代表軍民紳衿恭請皇上臨幸;二是大學士、九卿援據經史及聖祖南巡之例,建議允其所請;三是江浙地廣人稠,應該前去,考察民情戎政,問民疾苦;四是恭奉母后,遊覽名勝,以盡孝心。

    可以看出,他去江南可謂是沒什麼正事,對江山社稷也沒有什麼有利的地方。

    個人觀點

    乾隆下江南,他純粹就是去遊玩的。

    大家都知道北京的風景氣候肯定沒有蘇杭好。

    他作為一個皇帝是為了享受而花錢去江南,這不是錯誤是什麼?

  • 3 # 小島知風

    整體來說乾隆六下江南是不對的,歷史上但凡喜好巡幸天下的皇帝多數為好大喜功,喜好炫耀功績的皇帝,比如隋煬帝,再比如乾隆的爺爺康熙帝,他們巡幸天下無非是為了炫耀自己的功績或者是如乾隆一般,貪圖江南氣候和景色。

    乾隆這一生其實功過是非都有,有做過利於人民和國家的事情,也做過很多錯事,傷害了人民和國家,這其中就包括六下江南。

    要知道皇帝出遊不是一般老百姓出門旅遊啊,那可是大批的護衛和儀仗出行,這樣一大批人出行必定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對老百姓也造成了諸多不便。

    如果說乾隆爺爺康熙南巡是因為黃、淮氾濫為災,是為了視察災情還可以說得過去,但是乾隆跟他爺爺就完全不一樣了,他六下江南,從未有一次親臨災區現場去安撫災民視察災情,他六下江南更多的是遊山玩水,觀海潮,慶壽典,他是為了一己之歡愉。

    乾隆六下江南在江南各處名勝景點遊玩,然後在風景名勝的古蹟上留下他自認為寫的很好的詩詞,他簡直是開創了不文明旅遊之先河。

    乾隆下江南巡幸所至,戲臺、龍舟、綵棚、燈舫等等沿途點綴無不奢華,而隨行的御前侍衛乘勢逞威,勒索沿途官吏百姓,凡有不與者,以阻礙皇駕為罪名,毀其家宅,江南百姓為此苦不堪言。

    “運河兩岸,並令打纖,謂之‘龍鬚釺’”。

    乾隆路過揚州之時,港口橋頭村口,必定設立關卡,禁止民船入內,河道上每一里地設三名護衛看護,嚴令村民百姓都要出門跪拜瞻仰乾隆出行。

    乾隆每次下江南都要兩淮鹽商捐資助建行宮,據《嘉慶揚州府志》記載,乾隆二十七年第三次南巡所費銀兩達一百二十萬兩之多。然後乾隆還會減免當年的地丁錢糧以示恩惠,但是這般勞民傷財,耗剝元氣,豈是減免當年地丁錢糧所能補救!

    大清的經濟在雍正時期得到有效好轉,但是歷經乾隆朝之後就被敗的差不多了,主要就在於乾隆六次南巡敗掉了很多銀錢。

    所以乾隆的繼任者嘉慶帝登基後經濟上真是捉襟見肘,還好老爹乾隆給他養了和珅這麼一頭大肥豬,宰了和珅,清朝的財政才稍微緩和了一點。

    其實對於南巡的錯誤,乾隆在晚年時期已經認識到了,他在讓位給嘉慶帝之後,曾經對正直敢言的軍機章京吳熊光說過:“朕臨御天下六十年,並無失德,惟六次南巡,勞民傷財,實為作無益,害有益。將來皇帝如南巡,而汝不阻止,汝系聯特簡之人,必無以對朕!

    這番話讓吳熊光銘記於心,後來嘉慶帝想效仿乾隆遊江南,就被吳熊光以這番話駁了回去。

    所以自乾隆以後清朝歷代皇帝再也不敢南巡了,當然主要是財政也不允許了。乾隆屬於是自己爽完了,留給子孫後代擦屁股,而且還不準子孫後代去爽,真不知道嘉慶帝面對老爹留給自己的爛攤子,腦袋得有多大。

    那句話其實說的挺對,雍正負責賺,乾隆負責花,嘉慶負責擦,慈禧敗到家。擦屁股的活不是誰都能幹好的,所以嘉慶能力平平沒有幹好才屁股的活,才讓大清盛極而衰,最後淪為列強的美食。

  • 4 # 暗影迷蹤

    乾隆效仿祖父康熙帝六下江南,在歷史書上講訴的是勞民傷財,大興土木,浪費大量財力物力人力,得不償失。

    單論對與錯我覺得不夠全面,應該叫“論乾隆皇帝六下江南的功與過”。我認為六下江南功大於過,也就是對的。

    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大清國國力空前強盛。但他在位後期日漸驕滿,聽信讒言,疏於朝政,好大喜功。導致國庫逐漸空虛,貪汙腐敗橫行。而且他閉關鎖國達到頂峰,全面實行海禁,使中國落後外國多年,為以後滿清覆滅,列強侵略埋下伏筆。

    話題扯遠了!單說六下江南!

    六下江南的根本目的有幾個,下面一一羅列:

    減免賦稅;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沿途體察民情,減免苛捐雜稅。視察水利;乾隆皇帝建設錢塘江大壩,六下江南就是為了視察大壩建設情況。閱兵;乾隆下江南,沒過一處都要閱兵,主要為了展示國力,震懾反黨。遊歷風景;乾隆帝比較孝順,為了照顧皇太后遊歷全國的願望,每次下江南都帶上她穩定江南;這是根本目的!江南地區一直是反清復明的根據地,包括康熙帝下江南都是這個目的。透過展現國力,減免稅務,安撫民心,達到拉攏反動分子的目的,進而穩定江南。存在目的遊歷江南,自然要做這些事情,事實證明成效非常明顯。江南地區與帝都互通有無,文化和人民相互交流,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國力,穩定了國內形式。

    清朝作為北方遊牧民族入侵者,當然非常需要南方人民的認同,乾隆皇帝六下江南的根本目的就是如此。

    所以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功績肯定是大於過。

  • 5 # 史海閒聊

    乾隆6下江南是對還是錯?

    乾隆是中國歷史上執政時間最長、年壽最高的皇帝。乾隆執政期間,做過很多有爭議的事情,勞民傷財地六下江南就是其一。

    乾隆在四十九年御製《南巡記》中說:“予臨御五十年,凡舉二大事,一曰西師,二曰南巡。乾隆認為西師和南巡是他生平所做的兩件成功大事。

    但乾隆晚年對南巡之事又有了不同的思考,他對軍機章京吳熊光說:“朕臨御六十年,並無失德,惟六次南巡,勞民傷財,作無益,害有益,將來皇帝南巡,而汝不阻止,必無以對朕。”可見乾隆晚年,對南巡一事是持否定態度的。

    那麼,乾隆為何要六下江南?六下江南又有哪些功與過?

    關於乾隆為何要下江南,民間流傳最廣的就是尋親說。傳聞乾隆不是雍正的親生兒子,六下江南就是為了去浙江海寧陳家看望親生父母。

    野史還有另一種說法,乾隆六下江南是為了尋花問柳,陪同南巡的那拉皇后就是因乾隆把歌妓召到船上娛樂,一氣之下揮刀斷髮的。

    野史傳說根本經不起推敲,只是給一些影視劇作提供了創作素材而已。

  • 6 # 吳建彬

    乾隆六下江南,有得有失,有利有害。

    先溫習下乾隆,我們再回答問題

    乾隆的一生 ,順風順水,是幸福的一生,是皇帝中的“戰鬥機”。是爺爺康熙、爸爸雍正的“寶貝”(初封寶親王),十歲時,康熙見而驚愛,養育宮中,自任老師 ,親自講課,走那帶那,爺孫感情很深。據說雍正之所以在奪嫡中脫穎而出,於乾隆有很大關係,康熙為了讓乾隆為皇,才傳位雍正。雍正繼位之初,即密立乾隆為儲君,所以,乾隆繼位毫無懸念 。成年登大寶 ,繼承了爸爸嘔心瀝血、廢寢忘食,甚至是用少活十幾年的代價換來的一片大好江山。

    閒話少說,書歸正傳。

    我們先看乾隆六次南巡的時間:

    1751年、1757年、1762年、1765年、1780年、1784年,乾隆先後六次巡幸江南,幾乎每隔幾年就出去一次, 最短間隔三年。這是為什麼呢?

    乾隆自己給自己巡幸江南的理由大致有四點:一是江浙官員代表軍民紳衿恭請皇上臨幸;二是大學士、九卿援據經史及聖祖南巡之例,建議允其所請;三是江浙地廣人稠,應該前去,考察民情戎政,問民疾苦;四是恭奉母后,遊覽名勝,以盡孝心。

    官方總結乾隆六下江南大體上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蠲賦恩賞、巡視河工、觀民察吏、加恩士紳、培植士族、閱兵祭陵。

    縱觀乾隆一生,筆者贊同並認為乾隆六次南巡的真正目的主要是:

    極力籠絡前朝尤其是江南地區的文人士大夫。具體表現:接見、安撫、起用、恩賞陳世倌、史貽直、高斌、沈德潛、錢陳群等德高望重、文壇北斗 ,在江南士紳中產生了良好影響。

    虛榮心作怪,一心想要效仿爺爺康熙。具體表現:康熙一生也六次南巡,乾隆六次南巡 ,前兩次和康熙一樣,以浙江杭州為終點。

    虛榮心作怪,燒包,炫耀國力。具體表現:在嘉興和石門鎮閱兵;登上紹興會稽山祭禹陵的行為。沿途排場很大,首次南巡從北京出發,同行的有老媽、大小老婆,還有隨從大臣、侍衛人員,達2000餘人 ,前呼後擁,浩浩蕩蕩,威風凜凜。

    安撫江南民心、看看耗費巨大的錢塘江海塘工程是不是豆腐渣工程。具體表現:減免稅賦,第一次南巡時,諭免乾隆元年至十三年江蘇積欠賦銀228萬兩、安徽積欠 30萬餘兩,及浙江應徵銀30萬兩。二次南巡,諭免蘇、浙、皖三省二十一年以前積欠錢糧,又免浙江漕銀20餘萬兩。三次南巡,諭免二十二年至二十六年三省積欠錢糧,又免浙江漕銀等項27萬餘兩。四次南巡,諭免江蘇、安徽錢糧143萬餘兩及浙江13萬餘兩。五次南巡,諭免江蘇、安徽三十九年至四十四年欠銀130餘萬兩。六次南巡,諭免江蘇、安徽欠銀130餘萬兩。總計六次南巡免銀在1000萬兩以上。

    野史造謠生事說。說:乾隆即位為帝以後,知道了雍正不是自己的親爹後,便六下江南,探望親生父母,並且六次南巡之時,有四次住在陳閣老家的安瀾園,以便和父母相聚。——筆者認為:純屬扯淡!

    後世史學家研究認為:江浙人傑地靈,豐稔年華。沒有江蘇、浙江這兩個省巨大的財政收入和士大夫的支援,清朝的統治是很難鞏固的。牢固控制住江浙,充分利用江浙的財力人力和物力,來發展其“盛世”,這就是乾隆六下江南的根本原因。

    知道並和大家一起研究了乾隆六次南巡的目的,我們目前先得出一個結論:乾隆六次南巡是對的!

    但是,乾隆六次南巡不是自淘腰包的,帶著幾千人出行,完全是公費報銷。吃、住、行不說,乾隆還陪老媽遊山玩水,登煙雨樓、觀金山、遊遍蘇州園林等。特別是在西湖,乾隆流連忘返,泛舟湖上 題詩作賦,好不快活,竟一住12天。這是要花錢的,誰出?公費。像這樣公費遊山玩水的事情,乾隆幹了很多。人家到底是個皇帝,筆者給人家一個面子吧,不在一一舉例臊人家的毛了。

    (乾隆南巡猶如此圖,很威風但好笑)

    不說了,總之 ,一句話:好大喜功、奢侈浪費都疊印在他南巡的履痕足跡中。放在今天,只有美國總統特朗普敢這麼擺譜(不信,看官們可以查查,特朗普出行,花費也是相當的驚人的)。

    乾隆是這樣回答李煜說史先生的提問:“予臨御五十年,凡舉二大事,一曰西師,二曰南巡。”可見,乾隆帝把南巡作為他生平最重要事功之一。

    但乾隆六下江南,開支浩繁,成為乾隆中葉國勢漸衰的原因之一,這是不爭的事實。

    晚年的乾隆也可能已認識這點了,說:“朕臨御六十年,並無失德,惟六次南巡,勞民傷財,作無益,害有益,將來皇帝南巡,而汝不阻止,必無以對朕。”

    這就是歷史:誰能說得清?

  • 7 # 市井小販

    乾隆帝南巡指的是清朝乾隆時期清高宗的六次南下江南地區的歷史事件。

    乾隆帝曾於1751年(乾隆十六年)、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1765年(乾隆三十年)、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六次巡幸江南,每次一般都要到江寧府(今南京市)、蘇州府、杭州府、揚州府,後四次還巡幸了浙江的海寧。乾隆帝的祖父康熙帝在位期間也曾六次巡視江南。

    乾隆十四年(1749年)十月初五日、十七日,乾隆帝弘曆相繼下了兩道上諭,講述欲於十六年巡幸江南的原因,大致有四點:一是江浙官員代表軍民紳衿恭請皇上臨幸;二是大學士、九卿援據經史及聖祖南巡之例,建議允其所請;三是江浙地廣人稠,應該前去,考察民情戎政,問民疾苦;四是恭奉母后,遊覽名勝,以盡孝心。

    乾隆帝南巡、乾隆下江南

    歷史背景

    江南繁華

    江南主要指長江三角洲地區,尤其特指江浙長江以南至錢塘江口,加上揚州一帶,江浙兩省的核心地區,有時也包含安徽東南部及江西東北部。清代前期與中期最繁華的是江寧府、蘇州府和揚州府,還有杭州府。

    郎世寧《乾隆及后妃圖卷》乾隆像

    這裡古稱吳越,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江浙兩省地盤雖然不大,人口也不很多,大約只佔國土面積和總人口的2%,但它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其經濟和人文在全國均佔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清朝兩省上交的賦銀賦糧分別達到全國賦銀總數的20.8%左右和賦糧總數的30%左右,鹽課銀佔全國鹽課銀總數的68%左右,關稅佔全國稅額總數的一半。[1] 這裡出產的絲綢和茶葉歷來是宮廷內外的高檔必需品,飲食也被認為是明清兩朝宮廷菜系的正宗,國宴仍保留相當比例的揚州蘇州菜譜。

    江浙人文茂盛,是中國文化最發達地區,才子學者之多,數倍數十倍於其他省份。僅以關係到政局和學術文化界的科舉而言,從順治三年到乾隆六十年的150年裡,共舉行了61科,其中,江浙兩省出了51位狀元,佔全國狀元總數87%;出了38 位榜眼,佔榜眼總數62%;出了47位探花,佔探花總數77%。再就大學士九卿督撫來看,江浙兩省出了很多大學士和尚書總督巡撫,像狀元出身的呂宮、徐元文、于敏中等都任至大學士。

    民心狀況

    早在清兵入關時,江南人民就進行大規模的抵抗,江南地區反清情緒異常高漲。從康熙皇帝開始,清朝的統治者就採取了各種方法,如設立博學鴻詞科,徵調明朝遺民編修明史等,極力籠絡前朝尤其是江南地區的文人士大夫。康熙皇帝曾六次南巡。一心想要效仿祖父的乾隆也有過六次南巡,並且前兩次和他的祖父康熙一樣,以浙江杭州為終點,還登上紹興會稽山祭禹陵而還,意在炫耀國力、安撫江南民心、視察耗費巨大的錢塘江海塘工程。

    江蘇、浙江是明末遺民活動的中心,反清思想和反清言行一直不斷,發生了多起文字獄。沒有江蘇、浙江這兩個省巨大的財政收入和紳衿支援,清朝的統治是很難鞏固的。牢固控制住江浙,充分利用江浙的財力人力和物力,來發展其“盛世”,這就是乾隆六下江南的根本原因。

    南巡目的

    六下江南大體上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蠲賦恩賞、巡視河工、觀民察吏、加恩士紳、培植士族、閱兵祭陵。

    減免稅賦

    乾隆帝期間多次下諭,蠲免江浙、安徽上千萬兩銀。第一次南巡時,諭免乾隆元年至十三年江蘇積欠賦銀228萬兩、安徽積欠 30萬餘兩,及浙江應徵銀30萬兩。二次南巡,諭免蘇、浙、皖三省二十一年以前積欠錢糧,又免浙江漕銀20餘萬兩。三次南巡,諭免二十二年至二十六年三省積欠錢糧,又免浙江漕銀等項27萬餘兩。四次南巡,諭免江蘇、安徽錢糧143萬餘兩及浙江13萬餘兩。五次南巡,諭免江蘇、安徽三十九年至四十四年欠銀130餘萬兩。六次南巡,諭免江蘇、安徽欠銀130餘萬兩。總計六次南巡免銀在1000萬兩以上。

    但是,另一方面講究排場,開支巨大,勞民傷財,負面批評不少。每次南巡歷時四五個月,隨駕當差的軍人3000名左右,約需用馬6000匹和船四五百隻,還有幾千名民工,用掉了上百萬銀兩,還給民間帶來了極大的騷擾。

    巡視水利

    以皇祖之心為心的乾隆帝,也像其祖父康熙那樣,極其重視河工海防,把它視為六巡江南的一個主要任務。江蘇、安徽、浙江經常發生水災,乾隆七年,黃河、淮河同時漲水,江蘇、安徽的海州、徐州等府50餘州縣“水災甚重”,災民多達700~800萬人。在乾隆寫的御製《萬壽重寧寺碑記》和《南巡記》裡,他著重講到,“南巡之事,莫大於河工”,“六巡江浙,計民生之最要,莫如河工海防”,“臨幸江浙,原因厪念河工海塘,親臨閱視”。這些話並非空談,而是乾隆傾盡全力大興河工的歷史實際的真實概括。河工興修規模之大,投入財力物力人力之巨,興修時間之長,乾隆可以稱之為古今惟一的帝王。以經費而言,每年河工固定的“歲修費”,多達380餘萬兩,約佔每年朝廷“歲出”額數1/10強。臨時興修的大工程,又動輒用銀幾百萬兩,像藺陽青龍崗之工,“費帑至二千餘萬”。

    在乾隆四十九年的御製《南巡記》裡,他對多年大興河工的情形作了總結,主要是四大工程。第一項大工程是定清口水志,加固高堰大堤,基本上保護了淮安、揚州、泰州、鹽城、通州等富庶地區免受水淹。第二項大工程是陶莊引河工程,在陶莊開挖一條引河,寬80~90餘丈,長1000餘丈,深一丈餘,以防止黃河河水倒灌清口。引河開成以後,解決了“倒灌之患”。第三項大工程是在浙江老鹽倉一帶修建魚鱗石塘,歷時三年,花銀數百萬兩,修建好魚鱗石塘4100餘丈。第四項大工程是將原有範公塘一帶的土塘,添築石塘,修了三年多。這對保護沿海百姓生命財產安全,起了重大作用。五六十年以後,陳文述對比當年海塘利民和海塘失修災害加劇時,寫下有感而作的《議修海塘》詩說:塘》詩說:

    嘆息魚鱗起石塘,當年純廟此巡方。

    翠華親蒞紓長策,玉簡明禋賜御香。

    列郡田廬資保障,萬家衣食賴農桑。

    如何六十年來事,容得三吳駭浪狂。

    另外,《南巡記》裡還提到將高家堰的三堡、六堡等原來用磚砌的堤一律改為石堤,徐州城外添築石堤直至山腳。僅據《清高宗實錄》的記載,六巡期間,乾隆對黃河、淮河的河工及浙江、江蘇的海塘,下達了數以百計的上諭,指示治理,動用了幾千萬兩帑銀,完成了多項工程,對減少洪災、保護百姓田園廬舍和生命安全,起了不能抹煞的重大作用。

    收服人心

    南巡期間,乾隆對禮遇致仕大臣和“培養士類”做了大量工作。他重新起用或擢用辦事實心頗有政績的大臣,像原任大學士的陳世倌、史貽直和大學士管江南河道總督的高斌,都是當時的能臣,僅因小過或一時不順上意,而被降被革被致仕,使其才幹無所施展,於國於己皆有損害,借南巡之機,乾隆諭命他們三位都官復原職。原禮部侍郎沈德潛乃江南文壇泰斗、大詩人,原刑部尚書錢陳群詩書皆優,二人皆為乾隆帝所賞識器重,在江南甚至在中國文人士子中影響很大,可以說是德高望重。乾隆南巡時,對二人十分優遇,既賜沈德潛御詩,又為沈主持的紫陽書院題額“白鹿遺規”,並親寫長詩相賜,還加沈德潛禮部尚書銜,給俸,諭令錢陳群依其原官刑部尚書給俸。這在縉紳中當然會產生良好影響。

    更重要的是“培植士類”。主要措施有二:一是增加生員名額。六次南巡,大約增加江蘇、浙江、安徽三省生員名額5664名。也就是說,每次南巡增錄的生員,相當於每三年一次錄取的名額1/4左右。二是考試敬獻詩賦計程車子。試題均由乾隆親出。第一次考試江蘇、安徽、浙江進獻詩賦計程車子時,江南(江蘇、安徽)取了一等5名,依名次順序是蔣雍植、錢大昕、吳烺、褚寅亮、吳志鴻。浙江取中一等3名,即謝墉、陳鴻寶、王右曾,均特賜舉人,授為內閣中書。以後五次南巡,每次取中計程車子,名額又多了一些。

    透過這六次的考試,清政府發現和培養了一批飽學之士,他們之中的一部分,有的成為政界能臣,有的學界泰斗,有的詩文書畫大家。先以第一次取中的八位士子來看,江南一等第二名的錢大昕,歷任編修、侍講學士、學政、少詹事,精研經史,詩文特優,著作等身,撰《南巡盛典·金山》。

    寫了《唐石經考》、《二十二史考異》(100卷)、《元史藝文志》、《潛揅堂文集》(50卷)、《詩集》(20卷)等幾十種著作,被公認為有清一代經史權威、學界泰斗、文壇大家、詩詞巨匠。謝墉,浙江一等第一名,歷任編修、內閣學士、殿試讀卷官、吏部侍郎、上書房行走、國史館副Quattroporte、四庫全書館總閱。另外,褚寅亮、王右曾等人也是著述甚多,成就很大。

    以後第二、三、四、五、六次取中計程車子,也是人才濟濟。像孫士毅,歷任四庫全書總纂官、雲南巡撫、兩廣總督、吏部尚書、大學士。王昶,歷任鴻臚寺卿、大理寺卿、左副都御史。特別需要強調指出的是,考取計程車子中,不少人參加了《四庫全書》的編輯工作,有些人還是重要人物,對編纂《四庫全書》做出了突出貢獻。僅據初步統計,名列四庫全書館任事官員的便有十六七位,他們是副Quattroporte沈初,總閱官謝墉,總纂官陸錫熊、孫士毅,總校官陸費墀,翰林院提調官馮應榴,武英殿提調官韋謙恆,總目協勘官程晉芳,纂修官、分校官金榜、王念孫、張培、鮑之鐘、沈叔埏、楊揆、趙懷玉等。

    巡查政務

    南巡期間,乾隆還在蘇州、杭州、江寧、嘉興等地多次閱兵,檢閱軍隊操練,整飭營務,對所到之地的地方官員予以考核獎懲升降。另外,他還遊遍江南名勝,觀古賞景,悅目怡心,賦詩唱和,題字留念,廣寫匾額。

    看過關於乾隆時期的電影的觀眾都知道,雍正帝曾以女兒與海寧陳氏兒子相換,也就是說乾隆帝實際上就是海寧陳氏之子。從史書記載我們可以看得出,乾隆帝六次南巡,四次親臨陳家,詳問家世。這可以說明此時的乾隆已然對於自己的身世有所懷疑,並想去搞清楚。

  • 8 # 我就是我GT

    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一貫被史家視作睿智有為的一代明君 。即便放眼整個中華歷史,他也是數得著的不凡人物之一。但也有人說乾隆好大喜功,好面子,講排場,和他爺爺康熙一樣熱衷於遊山玩水,生活鋪張浪費,奢侈無度。他上位之初,國庫裡有七千多萬兩白銀,最後只剩二百萬兩。這一切, 似乎在隱隱告知後人,形象一貫高、大、上的乾隆帝確有不為世人所熟知的另一面。

    乾隆六次下江南有有益國家的方面,也有不利國家的方面。

    乾隆這個皇帝具有兩面性,一方面他很是勤政,為了維護滿清地主階級的統治兢兢業業,在他的治理下清朝達到了最大版圖,也維持了幾十年的和平。另一方面,他作為地主階級的頭子,沒有擺脫階級侷限性,喜歡吃喝玩樂驕奢淫逸,喜歡和手下的官僚共治天下,為此縱容官場腐敗,甚至出現了和珅這種鉅貪,乾隆朝晚期官場風氣敗壞,以至於引爆了全國範圍的起義。

    關於乾隆六次下江南,原因諸多,但其主要不外乎是以下的幾個。

    1、乾隆皇帝性格好大喜功,自稱“十全老人”,文治武功、治國方略等,均效仿其祖康熙。康熙1684年—1707年間曾經六次南巡,但康熙六次南巡的核心目的是為了治河、導淮、濟運,其往返供儀,悉發內帑,還曾要求“預飭官吏,勿累閭閻”,比較節儉。乾隆則不然,他坐享其成,崇尚浮華,好大喜功,為遊遍江南錦山秀水耗用了大量民脂民膏,其目的與作用皆不可與其祖父同日而語。

    2、檢查江南吏治,江南地區經濟發達,國家的財稅大部分來源於此,因此容易由於“山高皇帝遠”而引起經濟動盪,滋生出貪官汙吏,容易造成貪官舞弊,多次下江南,檢查地方官員,是否侵吞國庫是動搖政權的根本。同時加強與江南地主士坤的關係,京城的供給大部分源自江南地區,鼓勵他們發展經濟、活躍市場從而保證國庫充盈,達到鞏固江山的穩定,凡是經過的地方都會不同程度的減免賦稅。

    3、軍隊力量雄厚。既然南方是賦稅重地,當然是需要一些軍事力量上的到位了。所以乾隆下江南舉行大閱兵。讓江南看看大清朝的雄厚實力。一次次的南下,並且排場是一次比一次大。資金耗費也很大。乾隆還回憶道:我一生當中沒有犯什麼錯,唯有幾次南下,太燒錢了,把好事辦成壞事。

  • 9 # 歷史評說

    經過各種版本的戲說,乾隆皇帝被描述成了一個好色的君王,風流的君主。這位老兄六下江南,在大家的印象中就是為了去找大明湖畔的夏雨荷。

    其實不然,乾隆皇帝還算比較長情的,對於自己的原配皇后富察氏情感很深。再者,皇帝出巡前呼後擁,普通的民間女子怎麼能夠進入皇帝的視野呢?平心而論,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是有功勞的,而且是有很大的功勞的。

    再說由於政府加大投資,創造出了眾多的就業崗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民的收入,人民口袋裡有了點閒錢,他們就會去消費,由此一來帶動了整個第三產業出現向好的趨勢,一舉盤活了當地的經濟,使得人民的日子相對好過了一點。

    再者,大家想一想清朝入關時在江南地區做過些什麼?嘉定三屠揚州十日血債累累,江南地區是反清最為堅定的地方。怕到了乾隆時代,江南地區仍然是反清復明者的根據地之一。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一方面是想向江南士紳展現自己強大的國力,同時也是為了震懾隱藏在暗處的那些反清者。同時隨著乾隆皇帝來到江南,他也會在一些敏感區域宣佈一系列的改善民生的政策,透過此舉收攏民心,壓縮那些反清復明者的生存空間,有利於進一步分化瓦解反對者的勢力。

    乾隆皇帝下江南,也採取了一系列的減少賦稅的措施。愛新覺羅弘曆一路南下,一路廢除各種各樣的苛捐雜稅,降低了人民的負擔,這也算是南巡的一大功績吧。

    只是由於乾隆皇帝到了晚年,開始故步自封,躺在了自己所謂的功勞簿上,變得沒有進取心,逐步崇尚奢侈,正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地方官的鼻子可比狗鼻子靈多了,他們早就揣摩清楚了皇帝的心思,對於皇帝的南下游玩自然是百般逢迎,窮奢極欲,把錢花了老鼻子去了。

    這些人標榜自己的三浪主義,那就是接待皇帝必須浪費,營造的氣氛必須要浪漫,所起到的效果就是在皇帝的心中掀起一朵小小的浪花,讓自己的為官之路更加平坦。

    從上面的描述我們不難看出乾隆六下江南有功也有過,基本上功過相抵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經營第二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