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Mzlies

    嬰兒自學言語是人類社會和心理學重要之謎。新生嬰兒都是自學的天才,他的許多能力,包括運動的能力、言語的能力及前述各種表象、知覺單元的建立,都是他自學能力的表現。當然,成人教育及環境刺激的作用不可低估,然而,明顯的事實是,嬰兒只有透過他的自學、取得了前期的成績之後,教育的作用才更明顯。例如,幼兒有了言語的能力之後,教育的作用才日益重要,並逐漸佔據主導地位。因此,揭開自學言語之謎是回答這個問題中首要和最重要的問題。《知覺生長模型》一書對這個問題作出了全新的解答,由於內容太多,無法在這裡逐一介紹,有興趣的朋友,請登陸百度→文庫→輸入書名《心理現象全新解釋·知覺生長模型》→閱讀(內容在書中第322頁,第三節 自學言語的奧秘。下面列出文章提綱: 一、語言學知識簡介 二、遺傳的腦組織 三、社會環境 四、好奇與興趣轉移 五、基本發音技巧 六、言語能力的繼續發展:一歲至一歲半,幼兒可以掌握二十個左右的詞。如爸爸、媽媽、爺爺、弟弟、再見、襪子、蛋蛋、雞雞等生活中經常接觸的人和事物的名稱,還有少數動物的名稱。在這個階段,幼兒對成人言語的“理解”發展較快。但言語能力趕不上理解能力的發展。幼兒有許多話說不出口,只能更多地利用肢體語言來完成與成年人的交流溝通。成年人問話時,點頭或者搖頭就是一個例子:“要喝水嗎?”點點頭;“和哥哥一起玩好嗎?”點點頭;“再吃點吧。”搖搖頭。他這個階段已經能看圖畫和聽成年人講簡單的故事了。成年人對事物的評價和道德觀念也開始對他產生影響,並從他的情感態度中反映出來。譬如對圖畫中的狼外婆伸手去打,對助人為樂的小熊哥哥用臉去親等等。 這個階段言語的主要特點是“以詞代句”的現象。例如他叫“媽媽”,有時指要媽媽抱;有時是叫媽媽給他一些東西吃;有時是要告訴媽媽,他被人欺負了。有時候叫“媽媽”,可以是找爸爸、姐姐,甚至餅乾和開水。有時候叫“甜甜”,指的是糖果、點心、牛奶、也可以是餅乾罐旁邊的洋娃娃玩具。即一個詞代替了一個句子的意思。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如下: 1、需求的願望多,掌握的言詞太少。只能以有限的言詞來喚起成年人的注意。這比用哭來喚起成年人的注意是一大進步,所以,叫媽媽可以是找爸爸、姐姐或找吃的…… 2、這個階段的幼兒除了能用手勢回答成年人的一些問話,也能用手勢來表達自己的一些需求,然而,當沒有辦法用手勢、身體姿勢來表達的時候。利用簡單的詞總比啼哭有效。所以,媽媽來了,達成願望的可能性也來了。叫“甜甜”而不吃東西,得到玩具的可能性也有了……當然,幼兒只有期望引起的反射行為,還沒有目的性手段,或者說為了目的而使用手段的方法尚在萌芽中。 3、在“意識的隆峰運動”的早期階段,遺覺表象的整體性佔主要地位,隨著表象和知覺單元的紛紛建立,遺覺表象的整體性被不斷分解,但是,在這個階段,幼兒知識結構中還保留著許多整體性的片段。譬如媽媽出現總會相繼出現抱著他、給他吃東西、和他說話等等許多現象。此時,儘管母親的知覺單元已經建立,但是,母親的知覺單元成長的“土壤”——上述各種事物相聯絡的遺覺表象中,各個事物還沒有完全分化成各自的知覺單元。如吃東西和要抱抱等表象與“媽媽”的聲音表象緊密相連,即在幼兒的意識中,它們還是統一的,是相同的。於是,就會出現他想要媽媽給點吃的,也是叫“媽媽”的現象。這種現象會隨著分解的發展而逐漸減少。 綜上所述,在這個階段,幼兒掌握的少量的詞沒有辦法滿足他表達的需要,溝通的需要更加強烈的刺激著他,學習言語的興趣持續高漲。到一歲半,有些言語能力發展較快的幼兒,可以說出一些簡單的短句,如爸爸好、媽媽抱、哥哥再見等。 一歲半至三歲是幼兒掌握合乎語法規則的語句。積極進行言語活動的階段。 一歲半至二歲能用300~500個詞與成年人交談,能說2~3個字的短句。隨著他言語表達能力的發展,逐漸開始出現了多詞的句子。二歲半可說6~10個字的句子。三歲能用接近1000個詞。中國學者的研究是二歲半至三歲的詞彙為860~1065個詞。三歲能說11~15字以上的長句。少數幼兒可說16字以上的長句。句子字數的增加,反映著言語表達能力的發展,反映著言語表達內容的發展。二歲前幼兒的主語內容只涉及當前存在的事物或當前的需要。二歲後的幼兒言語中開始能表達當前不存在的或過去的一些事物。二歲前幼兒反映人與物的相互關係較困難,二歲後幼兒則可以表達一些人與物的關係。二歲前幼兒表達不了時間觀念,二歲後幼兒開始表達一些時間觀念,如今天、明天、昨天、剛才等。二歲前句子是由一些個別的、彼此在語法上沒有聯絡的詞所組成。二歲後句子逐漸合乎語法規則。三歲能夠使用合乎語法規則的各種基本型別的句子。基本掌握本民族的語言。 需要指出的是,嬰幼兒言語能力的發展順序與階段性雖然是一樣的,但有明顯的個體差異,主要是個體後天環境、教育等因素造成的。 七、言詞的聳立:以“我”這個詞在“意識的隆峰運動”中聳立的過程為例,探索言詞的聳立過程。 “我”這個詞聳立的過程可分成如下幾個階段。 1、迅速遺忘階段:新生嬰兒出生後,經常可以聽到“我”這個詞,通常它都是與一長串的聲音連在一起的。在新生嬰兒的知覺域中平凡無奇,屬於被迅速遺忘的資訊。 2、遺覺表象整體性記憶階段:隨著“意識的隆峰運動”發展,許多表象聳立起來,並且受到興趣轉移、條件反射形成等因素影響,這些早期高聳的表象生長越來越慢,興奮能量發生轉移,於是,“我”這個詞伴隨著許多詞句一齊進入長時記憶中,有了自己的表象位置。它與一句句聽不懂的句子聯絡在一起,與當時(指獲得“我”這個詞的時候)的情景聯絡在一起,具有遺覺表象的整體性。 3、早期的積累: 4、分離:隨著遺覺表象沉積層的不斷積累,隨著句子中其它言詞的不斷分化聳立。句子中的“我”因此被分離了出來。 5、歸類:言詞“我”能從被“分離”的句子中真正地更加有效地突顯出來,是歸類的功勞。 6、成功分化: 7、遷移:人稱代詞“我”與名詞、動詞及人稱代詞“他”、“你”都不同。它必須經過“遷移”的步驟。 8、糾錯:隨著遷移的進行,幼兒自我知覺單元內同時發生了糾正錯誤的變化。 9、無言的階段:現在,幼兒已經能夠正確理解“我”的含義,但是由於幼兒言語能力的限制,此時,他仍然無法說出“我”這個詞。 10、趕超型聳立: 11、發出聲音:隨著幼兒言語能力的發展,某一天,他可以講出“我”了,這標誌著“我”這個詞已經高高聳立起來。從此,他會頻繁地使用它,它也就更加迅速成長,牢固地佔據了最高峰的位置。 按語:1、人稱代詞“我”終於聳立起來了,這可以作為其它詞聳立過程的參考。 2、新生嬰兒自學言語中,詞聳立的過程與兒童和成年人學習新言語的過程不同。前者是無師自通、天才能力的體現,是從無到有的建立成果。後者只是在“萬事俱全”的條件下,在現成“建築物”上“添磚加瓦”的行為。 3、兒童和成年人學習新言詞,由於已經具備良好的發音能力,所以很容易學習。新學的言詞會與知覺單元結合在一起。作為本民族的新學言詞,由於經常使用,會迅速崛起,成為知覺單元中的最高峰,肩負起概括這個知覺單元的重任。如果學習的是外語,或者是本民族語言中不常使用的言語。又不反覆練習和使用,那麼,學的時候它在增高,不使用的時候,它就開始消退或者被抑制。此外,學習的時候,如果言詞根本就沒有和記憶體的知覺單元結合在一起,如幼兒好奇的模仿學習得到的外語單詞,根本就不知道它的意義,則新言詞只能作為一個獨立的聲音表象存在。不存在概括的作用。 第四節 三歲至成年人知識結構的發展 一、三歲幼兒知識結構的狀態 二、三歲至成年人知識結構的發展:三歲幼兒知識結構內言詞的表象已經高高聳起,不斷增強的言語交流能力為接受成年人更進一步的教育創造了極好的條件。結果,幼兒迅速地獲得了透過自學難以學到的許多知識。從三歲至成年人,知識結構的發展過程又可以分成幾個階段,如學前期、小學期、中學期、高中學期、大學期、成年期;也可以分成幼兒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都是知識結構繼續發展變化,直至成熟的過程,是幼兒依靠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發展的過程。雖然不能講三歲之前的幼兒完全沒有理性認識,但這個過程確實是從三歲後迅速地發展的。而且年齡越大,抽象思維的能力越強,直至成熟。 三、成年人知識結構的狀態

  • 2 # 可愛的嚶嚶醬

    為人父母最幸福的時刻之一,就是孩子喊第一聲“媽媽”或“爸爸”,即便孩子長大成人,那個時刻也還是記憶裡的亮點。然而,很多父母卻很難描述孩子從什麼時候開始可以說很多完整的句子,可以能言善辯,可以講頭尾宛然的故事。

    兒童習得母語的速度是驚人的。不知道從哪天起,兒童已經和成人一樣沒有什麼不會說的了。他們沒有經過特別的學習,短時間內自然而然地就獲得了這樣的技能。因而,有一種觀點認為,兒童習得母語的能力與生俱來,語言就如同自然界的生物一樣,是“長”出來的。

    那麼,若一個孩子2歲還不開口說話,身為父母,應該做出怎樣的判斷?是否需要採取應對措施?

    1.語言發展里程碑

    不管是在哪種語言環境下長大的兒童,其母語習得都會經歷相似的過程。在兒童生命的最初幾年,成人比較容易觀察到的語言發展里程碑包括:

    4到6個月的牙牙學語階段。這個階段嬰兒會把聲帶當成玩具,發出各種主要是單音節單位的聲音,其中包括母語裡沒有的音;他們會改變音量、音高和語速來吸引他人的注意力。此時嬰兒雖然不能說話,但會扮演“說話人”的角色,採用體態和一些特定的聲音(哭聲、怪叫等)表達生理需求,同成人進行最初的交際活動。

    8到12個月時,嬰兒開始用很長的但不能理解的聲音嘗試說難懂的“話”。這些話具有類似成人的韻律和語調模式,聽起來像是在提問、發號施令或陳述什麼。從感知上看,這些話遠遠地聽或不仔細聽很像成人說的話,距離近了聽或仔細聽卻會發現裡面並沒有讓人能理解的詞。

    12個月左右,兒童會說出其人生中第一句有意義的話,內容一般是他最喜愛的玩具、食物、家庭成員或動物的名稱。雖然在牙牙學語階段,兒童也會發出類似“爸爸”“媽媽”的音節,但無論父母多麼深情地迴應,那些聲音都不能稱為真正意義上的話,因為那個階段的嬰兒並不會使用相同的語音序列重複指稱相同的事物。

    生命的第二年是詞彙增長和詞的組合時期。2歲兒童的詞彙量大約是200到300個。18到24個月之間,兒童會開始將兩個詞放在一起說,詞的順序可能與成人不同,並可能缺乏其他必需成分,比如漢語兒童會說“椅跳”,意思是“在椅子上跳”。將詞進行組合這是語言發展中的重大事件。來自黑猩猩學習人類語言的研究表明,黑猩猩在剛開始學習語言時,詞彙掌握的速度可以比人類兒童快得多,但它們卻始終無法突破組合這一關,也意識不到構建句子的規則。兒童進行雙詞組合的最低限度詞彙量是50個,即兒童掌握了50個詞之後,就可能將兩個詞組合。

    3到4歲的兒童可以正確產出母語中的母音以及大部分的子音。這個階段是詞彙爆發期,產出的詞彙量超過1000個,在沒有合適的詞時,他們還會自己造詞。他們說的句子越來越複雜,並且會將句子組合起來講簡單的故事。4到5歲兒童所說句子的平均長度在5到7個詞左右。事實上,5歲左右的兒童已經有和成人類似的語言了,只在結構的精細程度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差異,5歲以後語言發展會變得緩慢。因為生活環境、教養方式等因素影響,5到6歲兒童的詞彙量會有較大個體差異,有的6歲兒童表達性詞彙不足3000,有的可達7000。

    2.語言障礙的原因

    兒童到特定年齡語言就會有特定表現,以上里程碑體現的就是與年齡相適應的語言發展水平。

    當然,一般父母對語言發展並不會有這麼清晰的認識,他們更多的是與同齡孩子進行比較,判斷自己孩子的發展是否正常。比如,人家的孩子會喊“媽媽”了,自己家的還不會,父母除了羨慕之外更多的是會產生擔心,不知道孩子的表現是個體差異所致還是已經偏離正常。通常的判斷標準可以在上述年齡段上加減3個月左右。比如1歲是產出人生第一個詞的里程碑時間,發展得早的兒童可能提前到9個月,發展得慢的兒童可能推遲到15個月,9到15個月都屬於正常範圍。

    根據以上發展里程碑,2歲時語言應發展到雙詞句階段,這個年齡還不會說話可能已經處於高風險狀態。

    兒童語言障礙的原因可分為生理因素和環境因素兩大類:生理因素包括聽力損傷、智力損傷(如唐氏綜合徵)、神經系統的發育疾病(如自閉症);環境因素往往表現為環境剝奪(如狼孩)。

    生理因素可以在醫院得到診斷,像唐氏綜合徵和聽力損傷在胎兒期和新生兒期的篩查中就可被發現,目前很多地方自閉症的診斷年齡也在降低,典型病例2歲以前就能被確認,經驗豐富的醫生甚至可以對1歲的兒童下診斷。

    對父母而言,兒童的成長環境很大程度上由他們創設,兒童學會說話雖不需要專門教授,但一定要有足夠的輸入話語。狼孩之所以不會說話,就是因為脫離了正常的社會環境,接觸不到足夠的語言刺激。狼孩雖然是極端的例子,但在現實生活中,因為照顧者的疏忽或過度保護,兒童可能會沒有說話的動機和機會,因而出現語言發展問題。比如一個被過度照顧的兒童,渴了不等開口就有水喝,餓了不等開口就有飯吃,如此等等,那麼他的需求就不需要用語言來表達,他也就感覺不到說話的必要了。

    因此,從孩子出生開始父母就要有意識地與兒童互動,充當兒童的交流夥伴。在這樣的過程中,父母(也包括其他照顧者)使用“媽媽語”能明顯促進嬰幼兒的語言習得。

    “媽媽語”要經常發問和打招呼,說的句子要短,一般二三個詞為宜,使用的核心詞要少,說的內容限於此時此地;說的速度要慢,停頓要較長,語調和重音要誇張,音高範圍要更大,同時加強面部表情和身體姿態的使用。

    在排除環境因素的情況下,如果兒童2歲還不開口說話,父母應帶孩子到醫院檢查是否有生理方面的障礙,確定原因。不管什麼原因所致的語言發展滯後,干預越早效果越好。

    3.共同注意的能力

    是否一定要到2歲才能發現兒童語言出現了異常?父母能否藉助兒童的其他表現在更早的階段做出判斷呢?

    從生命的最初期開始,兒童的其他認知能力也和語言能力一樣,處於不斷髮展之中。共同注意就是與語言發展最密切相關的一種認知能力。語言發展出現異常的兒童往往早期在共同注意上就會表現出來。所謂共同注意,指的是個體透過肢體動作和眼神接觸來與另一個體建立聯合性注意的能力,目的是對某一物品或事件進行分享。

    共同注意是兒童最早出現的交流形式之一,兒童出生後3個月左右就開始發展,4個月左右的嬰兒可以跟隨母親的注視方向或指示方向來調整自己的注視方向,當然這種能力要到1歲左右才會發展得比較成熟。8個月時,嬰兒可以與母親建立注視交替,其眼神會在母親和物品之間進行切換。這個階段,嬰兒會看看母親,看看物品然後再看看母親,從而引起母親的注意,這時嬰兒想要傳達的意思往往是“快看那兒,我覺得十分有趣”。9個月時,嬰兒會透過給予的方式與母親分享物品,他們會嘗試把自己的玩具給母親,以此表達“我這裡有一個玩具,你也可以和我一起玩”。12個月左右,兒童開始用手指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以此引起母親的注意。共同注意在18個月左右會發展得較為成熟,雖然未來仍將不斷髮展。

    社交技能上存在缺陷的自閉症個體,往往在嬰幼兒期就表現出共同注意上的明顯不足,但如果父母沒有育兒經驗,在1歲或2歲以前很可能注意不到這個問題。自閉症兒童普遍在共同注意的發展上存在滯後或損傷。他們無法很好地與他人進行眼神注視,很少透過手指指示或展示等動作與他人分享感興趣的事物,所以他們的語言發展多存在障礙。

    以詞語習得為例,設想生活中經常出現的場景,母親拿起或看向一個蘋果說:“哇,蘋果。”此時,如果兒童能夠與母親建立共同注意,那麼他就可以在“蘋果”這個語音形式和蘋果這個實物之間建立正確對應,也就是說他可以透過共同注意習得“蘋果”這個詞,但這個習得過程對一個缺乏共同注意的自閉症兒童來說就充滿了困難。

    除了詞語之外,共同注意對語音、句法的習得,以及如何關注並維持會話話題、如何進行話輪交替等各項技能的掌握都同等重要。因此,如果嬰幼兒時期共同注意的發展存在缺陷,其語言的發展將會受到損害。

    絕大部分兒童都會輕而易舉地習得母語,少量兒童會因上述提及的原因出現語言障礙。這種情況下父母應該確定孩子的問題所在,思考如何讓孩子獲得足夠的支援,以幫助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最大限度地發揮潛力。

  • 3 # 樹之椰

    兒童詞彙增長的速度驚人,對語言規則的掌握力讓人驚歎,我們不妨結合語言專家的研究成果和自家孩子的語言發展特點來探一探兒童語言發展的奧秘吧!

    1.奧秘之一:全世界的兒童幾乎都在相同的年齡出現咿呀語,早期語言都以一種相似的順序發展。

    嬰兒在2個月左右開始會發出類似於“咕咕”的聲音。

    4個月左右開始出現咿呀語,在咕咕聲中加入一些和諧的聲音並重複音節,如“bababababa”“nananananana”。

    7個月,咿呀語中開始加入很多口語發聲,並開始理解詞語的意思。

    8~12個月,開始學會用前詞語手勢,透過手口並用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1歲左右,說出第一個能被別人聽懂的詞。兒童開始說話的平均時間雖是1歲左右,但年齡範圍卻很大,大多數兒童在8個月到18個月之間開始說話。

    1歲半~2歲,學會說雙詞句如“汽車走”等。

    2~3歲,會使用周圍成人說話的詞序說出簡單的句子。

    3歲,常用已掌握的詞語造一些新詞,彌補沒有沒有學會的詞。

    4~5歲,能調整所說的話來適合聽者的年齡、性別和社會地位,角色扮演惟妙惟俏。

    6歲,會使用所學語言中的大部分語法結構來表達。

    小椰子的小堂姐現在四歲半,特別喜歡扮演老師的角色,常常用老師的口吻,認真準確地發出命令、給出表揚或嚴肅批評,讓人感嘆不已。

    2.奧秘之二:大多數兒童在學前期的詞語學習保持一個穩定、持續增長的速度。

    兒童在1歲左右學會說第一個詞後,到2歲,可掌握200個詞,到6歲,大約能掌握10000個詞。

    兒童學會說話後,最開始的詞彙量以每週1~3個詞的速度增加,在18~24個月,每天以1-2個詞增長,在2歲~6歲,平均每天要掌握5個新詞。

    我記得小椰子也是在一歲半後詞彙增長速度忽然進入了一個迸發期,每天都能發現他又會了幾個新詞。

    3.奧秘之三:兒童令人驚奇的語言能力發展,緣於內在潛能和環境影響的互動作用。

    兒童期是語言獲得的敏感期,兒童能憑藉強大的認知能力來理解複雜的語境,也可以透過模仿習得複雜的表達方式,同時,他們的社交技能和言語經驗對語言進步也有很大影響。

    小椰子現在還沒到三歲,總是喜歡模仿我們大人說的話。有時我們剛說完一句話,他立馬在旁邊說出一模一樣的話來。有時,我們會忽然發現,他正在對著他的玩偶說出我們平時對他說過的話。模仿,確實是促進孩子早期語言發展的一大途徑。

    兒童語言發展的奧秘無窮,讓我們慢慢來發現吧!

  • 4 # 楊柳枝18

    兒童是學習語言的天才,在出生後不常的時間內(最初幾個月),就會發出"呀呀”、"伊伊"的聲音,這就是孩子學習語言的開始,1歲後便可運用迭詞用語來表達他們的意願與要求,2歲左右簡短的語言就會脫口而出,3一4歲會用較長的語言方式與大人交流說話。

    與之相比,成人學語言的能力卻很差,就拿學外語來說吧,老師教、課堂念、聽錄音、看影片,方法用盡,效果不好。若和幼兒同步學習,可能還不如孩子。

    為什麼孩童的語言學的如此快,如此好?

    1.決定於最佳的發展時期。人的許多潛能都有它相應最適應的發展時期,語言的發展,關鍵期就是童年。

    2.孩子天生就有學習語言的本能。能很自然地把所聽到的語言(音)轉化成自己所理解的語言規則和技巧,從而使自己能夠聽話、說話。

    3.該子的語言是後天才有的。大家知道,孩子天生不會說話,只有在成長過程中聽到好多人所說的話,透過模仿、理解、轉化才逐漸學會了說話。

    綜上,筆者認為:兒童語言發展的奧秘有兩點:一是兒童有驚人的學習語言的能力;二是兒童的語言發展必須透過後天的學習來完成。

  • 5 # 喆媽談育兒

    孩子4到6個月的牙牙學語階段。這個階段嬰兒會把聲帶當成玩具,發出各種主要是單音節單位的聲音,其中包括母語裡沒有的音;他們會改變音量、音高和語速來吸引他人的注意力。此時嬰兒雖然不能說話,但會扮演“說話人”的角色,採用體態和一些特定的聲音(哭聲、怪叫等)表達生理需求。 8到12個月時,嬰兒開始用很長的但不能理解的聲音嘗試說難懂的“話”。這些話具有類似成人的韻律和語調模式,聽起來像是在提問、發號施令或陳述什麼。從感知上看,這些話遠遠地聽或不仔細聽很像成人說的話,距離近了聽或仔細聽卻會發現裡面並沒有讓人能理解的詞。 12個月左右,兒童會說出其人生中第一句有意義的話,內容一般是他最喜愛的玩具、食物、家庭成員或動物的名稱。雖然在牙牙學語階段,兒童也會發出類似“爸爸”“媽媽”的音節,但無論父母多麼深情地迴應,那些聲音都不能稱為真正意義上的話,因為那個階段的嬰兒並不會使用相同的語音序列重複指稱相同的事物。 生命的第二年是詞彙增長和詞的組合時期。2歲兒童的詞彙量大約是200到300個。18到24個月之間,兒童會開始將兩個詞放在一起說,詞的順序可能與成人不同,並可能缺乏其他必需成分,比如漢語兒童會說“椅跳”,意思是“在椅子上跳”。將詞進行組合這是語言發展中的重大事件。來自黑猩猩學習人類語言的研究表明,黑猩猩在剛開始學習語言時,詞彙掌握的速度可以比人類兒童快得多,但它們卻始終無法突破組合這一關,也意識不到構建句子的規則。兒童進行雙詞組合的最低限度詞彙量是50個,即兒童掌握了50個詞之後,就可能將兩個詞組合。 3到4歲的兒童可以正確產出母語中的母音以及大部分的子音。這個階段是詞彙爆發期,產出的詞彙量超過1000個,在沒有合適的詞時,他們還會自己造詞。他們說的句子越來越複雜,並且會將句子組合起來講簡單的故事。4到5歲兒童所說句子的平均長度在5到7個詞左右。事實上,5歲左右的兒童已經有和成人類似的語言了,只在結構的精細程度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差異,5歲以後語言發展會變得緩慢。因為生活環境、教養方式等因素影響,5到6歲兒童的詞彙量會有較大個體差異,有的6歲兒童表達性詞彙不足3000,有的可達7000。

  • 6 # 育兒智匯

    從發展的角度來看,人類語言習得的能力非常驚人:新生兒完全不知道任何詞語,而僅僅在幾年內,他們就能夠運用在日常生活中聽到的任何語言或者看到的手語進行流暢的溝通和表達。

    對此,我們頭腦裡可能會冒出很多疑問——究竟是什麼讓孩子如此擅長學習語言,其中的奧秘是什麼?兒童主要是透過模仿、還是透過聽到或看到的符號來學習語言的呢?

    根據一個著名的理論,模仿只能解釋兒童語言學習的部分結果。對於語言發展,兒童還具備一種精妙的生物學基礎。這一基礎與模仿相結合,使語言發展非常迅速。這一基礎是心理學家諾姆·喬姆斯基提出的一種先天的心理結構,即語言習得機制。

    喬姆斯基提出人類生來就具備一種心理軟體程式,能夠幫助兒童習得詞彙、語法以及他們接觸的語言規則。在喬姆斯基的理論中,語言習得機制,或者說“心理軟體程式”,包括一些在人類語言中很基本的規則,其中一個規則就是名詞(事物的名稱)與動詞(行為)之間的區分,這些先天形成的規則有助於兒童在他們所接觸的語言中發現特定的語言模式。

    喬姆斯基的觀點得到許多專家的贊同,而且基於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研究為語言的部分遺傳基礎提供了證據。其他支援喬姆斯基理論的證據還包括:全世界的兒童在學習母語的過程中都會在非常接近的時間點發展到極其相似的階段。

    1979年,中國心理學工作者吳天敏和許政授對初生嬰兒的語言發展進行了跟蹤研究,以及1987年朱曼殊和張仁俊也進行的了此類研究,這些研究普遍反映了中國嬰兒語音發展的一般趨勢:

    1. 從出生到4個月,嬰兒發出的音絕大部分是單音節。先出現母音,如單母音和複合母音。

    2. 在第三、四個月時開始出現子音。最初的子音往往是和母音結合在一起,單獨出現的子音極少。

    3. 4個月時,嬰兒進入牙牙學語階段,從這時開始到1歲前,嬰兒常常對著玩具或鏡子中的自己咿呀發音,表現出交往的願望,能發出的音大量增加,有子音加母音,也有單獨的母音和子音。

    上述研究中,中國學者觀察得到的中國嬰兒發音和語音發展順序,與外國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不同環境、不同文化、不同語種及人種,兒童語言發展時間和順序一致。解釋這一行為模式的一個合理假設就是:兒童擁有天生的語言發展“程式”,它會在兒童生命中特定的時間點自動執行。

    儘管人類擁有習得語言的先天能力,但是文化和環境因素多多少少會對兒童學習語言的水平和速度產生影響,而且練習的頻率也會影響到兒童語言發展。

    總之,很多研究表明,兒童語言的發展,除了人類遺傳的作用,另外,它需要成熟的器質性結構產生語音,需要神經聯結以協調語音與語義之間的關係,還需要與成人進行社會交往以獲取語言溝通的本質。這表明:人類個體發展中所有方面的互動作用,讓孩子很快掌握和熟練運用自己的母語。

  • 7 # 聰茂雅安中心

    單純的模仿只能解釋兒童語言學習的其中一部分結果。對於語言發展,兒童還具備一種生物學基礎。這個基礎與模仿相結合,使語言發展非常迅速。這個基礎是一位心理學家提出的一種先天的心理結構,即語言習得機制。

    人類生來就具備一種心理軟體程式,能夠幫助兒童學習得詞彙、語法以及他們接觸的語言規則等。

    在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語種及人種,兒童語言發展時間和順序一致。解釋這一行為模式的一個合理假設就是:兒童擁有天生的語言發展“程式”,它會在兒童生命中特定的時間點自動執行。

    兒童語言的發展,除了人類遺傳的作用,另外,它需要成熟的器質性結構產生語音,需要神經聯結以協調語音與語義之間的關係,還需要與成人進行社會交往以獲取語言溝通的本質。這表明:人類個體發展中所有方面的互動作用,讓孩子很快掌握和熟練運用自己的母語。

  • 8 # 聰茂聽力合江中心

    4到6個月的牙牙學語階段。這個階段嬰兒會把聲帶當成玩具,發出各種主要是單音節單位的聲音,其中包括母語裡沒有的音;他們會改變音量、音高和語速來吸引他人的注意力。此時嬰兒雖然不能說話,但會扮演“說話人”的角色,採用體態和一些特定的聲音(哭聲、怪叫等)表達生理需求,同成人進行最初的交際活動。

    8到12個月時,嬰兒開始用很長的但不能理解的聲音嘗試說難懂的“話”。這些話具有類似成人的韻律和語調模式,聽起來像是在提問、發號施令或陳述什麼。從感知上看,這些話遠遠地聽或不仔細聽很像成人說的話,距離近了聽或仔細聽卻會發現裡面並沒有讓人能理解的詞。

    12個月左右,兒童會說出其人生中第一句有意義的話,內容一般是他最喜愛的玩具、食物、家庭成員或動物的名稱。雖然在牙牙學語階段,兒童也會發出類似“爸爸”“媽媽”的音節,但無論父母多麼深情地迴應,那些聲音都不能稱為真正意義上的話,因為那個階段的嬰兒並不會使用相同的語音序列重複指稱相同的事物。

  • 9 # 聰茂聽力金華中心

    不管是在哪種語言環境下長大的兒童,其母語習得都會經歷相似的過程。在兒童生命的最初幾年,成人比較容易觀察到的語言發展里程碑包括:

    4到6個月的牙牙學語階段。這個階段嬰兒會把聲帶當成玩具,發出各種主要是單音節單位的聲音,其中包括母語裡沒有的音;他們會改變音量、音高和語速來吸引他人的注意力。此時嬰兒雖然不能說話,但會扮演“說話人”的角色,採用體態和一些特定的聲音(哭聲、怪叫等)表達生理需求,同成人進行最初的交際活動。

    8到12個月時,嬰兒開始用很長的但不能理解的聲音嘗試說難懂的“話”。這些話具有類似成人的韻律和語調模式,聽起來像是在提問、發號施令或陳述什麼。從感知上看,這些話遠遠地聽或不仔細聽很像成人說的話,距離近了聽或仔細聽卻會發現裡面並沒有讓人能理解的詞。

    12個月左右,兒童會說出其人生中第一句有意義的話,內容一般是他最喜愛的玩具、食物、家庭成員或動物的名稱。雖然在牙牙學語階段,兒童也會發出類似“爸爸”“媽媽”的音節,但無論父母多麼深情地迴應,那些聲音都不能稱為真正意義上的話,因為那個階段的嬰兒並不會使用相同的語音序列重複指稱相同的事物。

    生命的第二年是詞彙增長和詞的組合時期。2歲兒童的詞彙量大約是200到300個。18到24個月之間,兒童會開始將兩個詞放在一起說,詞的順序可能與成人不同,並可能缺乏其他必需成分,比如漢語兒童會說“椅跳”,意思是“在椅子上跳”。將詞進行組合這是語言發展中的重大事件。來自黑猩猩學習人類語言的研究表明,黑猩猩在剛開始學習語言時,詞彙掌握的速度可以比人類兒童快得多,但它們卻始終無法突破組合這一關,也意識不到構建句子的規則。兒童進行雙詞組合的最低限度詞彙量是50個,即兒童掌握了50個詞之後,就可能將兩個詞組合。

    3到4歲的兒童可以正確產出母語中的母音以及大部分的子音。這個階段是詞彙爆發期,產出的詞彙量超過1000個,在沒有合適的詞時,他們還會自己造詞。他們說的句子越來越複雜,並且會將句子組合起來講簡單的故事。4到5歲兒童所說句子的平均長度在5到7個詞左右。事實上,5歲左右的兒童已經有和成人類似的語言了,只在結構的精細程度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差異,5歲以後語言發展會變得緩慢。因為生活環境、教養方式等因素影響,5到6歲兒童的詞彙量會有較大個體差異,有的6歲兒童表達性詞彙不足3000,有的可達7000。

    從生命的最初期開始,兒童的其他認知能力也和語言能力一樣,處於不斷髮展之中。共同注意就是與語言發展最密切相關的一種認知能力。語言發展出現異常的兒童往往早期在共同注意上就會表現出來。所謂共同注意,指的是個體透過肢體動作和眼神接觸來與另一個體建立聯合性注意的能力,目的是對某一物品或事件進行分享。

  • 10 # 聰茂聽力隆昌中心

    兒童的語言發展是:

    4到6個月的牙牙學語階段。這個階段嬰兒會把聲帶當成玩具,發出各種主要是單音節單位的聲音,其中包括母語裡沒有的音;他們會改變音量、音高和語速來吸引他人的注意力。此時嬰兒雖然不能說話,但會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

    8到12個月時,嬰兒開始用很長的但不能理解的聲音嘗試說難懂的“話”。這些話具有類似成人的韻律和語調模式,聽起來像是在提問、發號施令或陳述什麼。從感知上看,這些話遠遠地聽或不仔細聽很像成人說的話,距離近了聽或仔細聽卻會發現裡面並沒有讓人能理解的詞。

    12個月左右,兒童會說出其人生中第一句有意義的話,內容一般是他最喜愛的玩具、食物、家庭成員或動物的名稱。雖然在牙牙學語階段,兒童也會發出類似“爸爸”“媽媽”的音節,但無論父母多麼深情地迴應,那些聲音都不能稱為真正意義上的話,因為那個階段的嬰兒並不會使用相同的語音序列重複指稱相同的事物。

    2歲兒童的詞彙量大約是200到300個。18到24個月之間,兒童會開始將兩個詞放在一起說,詞的順序可能與成人不同,並可能缺乏其他必需成分,比如漢語兒童會說“椅跳”,意思是“在椅子上跳”。將詞進行組合這是語言發展中的重大事件。來自黑猩猩學習人類語言的研究表明,黑猩猩在剛開始學習語言時,詞彙掌握的速度可以比人類兒童快得多,但它們卻始終無法突破組合這一關,也意識不到構建句子的規則。兒童進行雙詞組合的最低限度詞彙量是50個,即兒童掌握了50個詞之後,就可能將兩個詞組合。

    3到4歲的兒童可以正確產出母語中的母音以及大部分的子音。這個階段是詞彙爆發期,產出的詞彙量超過1000個,在沒有合適的詞時,他們還會自己造詞。他們說的句子越來越複雜,並且會將句子組合起來講簡單的故事。4到5歲兒童所說句子的平均長度在5到7個詞左右。事實上,5歲左右的兒童已經有和成人類似的語言了,只在結構的精細程度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差異,5歲以後語言發展會變得緩慢。因為生活環境、教養方式等因素影響,5到6歲兒童的詞彙量會有較大個體差異,有的6歲兒童表達性詞彙不足3000,有的可達7000。

  • 11 # 耳醫生助聽器東門街店

    不管是在哪種語言環境下長大的兒童,其母語習得都會經歷相似的過程。在兒童生命的最初幾年,成人比較容易觀察到的語言發展里程碑包括:

    4到6個月的牙牙學語階段。這個階段嬰兒會把聲帶當成玩具,發出各種主要是單音節單位的聲音,其中包括母語裡沒有的音;他們會改變音量、音高和語速來吸引他人的注意力。此時嬰兒雖然不能說話,但會扮演“說話人”的角色,採用體態和一些特定的聲音(哭聲、怪叫等)表達生理需求,同成人進行最初的交際活動。

    8到12個月時,嬰兒開始用很長的但不能理解的聲音嘗試說難懂的“話”。這些話具有類似成人的韻律和語調模式,聽起來像是在提問、發號施令或陳述什麼。從感知上看,這些話遠遠地聽或不仔細聽很像成人說的話,距離近了聽或仔細聽卻會發現裡面並沒有讓人能理解的詞。

    12個月左右,兒童會說出其人生中第一句有意義的話。內容一般是他最喜愛的玩具、食物、家庭成員或動物的名稱。雖然在牙牙學語階段,兒童也會發出類似“爸爸”“媽媽”的音節,但無論父母多麼深情地迴應,那些聲音都不能稱為真正意義上的話,因為那個階段的嬰兒並不會使用相同的語音序列重複指稱相同的事物。

    生命的第二年是詞彙增長和詞的組合時期。2歲兒童的詞彙量大約是200到300個。18到24個月之間,兒童會開始將兩個詞放在一起說,詞的順序可能與成人不同,並可能缺乏其他必需成分,比如漢語兒童會說“椅跳”,意思是“在椅子上跳”。將詞進行組合這是語言發展中的重大事件。來自黑猩猩學習人類語言的研究表明,黑猩猩在剛開始學習語言時,詞彙掌握的速度可以比人類兒童快得多,但它們卻始終無法突破組合這一關,也意識不到構建句子的規則。兒童進行雙詞組合的最低限度詞彙量是50個,即兒童掌握了50個詞之後,就可能將兩個詞組合。

    3到4歲的兒童可以正確產出母語中的母音以及大部分的子音。這個階段是詞彙爆發期,產出的詞彙量超過1000個,在沒有合適的詞時,他們還會自己造詞。他們說的句子越來越複雜,並且會將句子組合起來講簡單的故事。

    4到5歲兒童所說句子的平均長度在5到7個詞左右。事實上,5歲左右的兒童已經有和成人類似的語言了,只在結構的精細程度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差異,

    5歲以後語言發展會變得緩慢。因為生活環境、教養方式等因素影響,5到6歲兒童的詞彙量會有較大個體差異,有的6歲兒童表達性詞彙不足3000,有的可達7000。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俄羅斯帝國有哪些有作為的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