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史光荏苒
-
2 # 地球調研局
這麼長時間過去了,大家能不能不要老抓著曹丕的痛腳不放呢
其實曹睿的父親曹丕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歷史上盛傳他很英俊,對人也誠懇,做太子時,就迷倒無數待嫁閨閣的少女,可是他心中只愛甄宓。
而甄宓年輕時可是中山無極大氏族子女,父親曾經當過上蔡令。認識曹丕時雖然已有過男朋友袁熙,但他還是依然甩掉了袁熙,投身到曹丕的懷抱。這也致使袁熙在痛苦中,放棄了最後的救贖,死於亂軍之中。曹丕與袁熙都沒有看清甄宓的本質,她是隻愛自己,為了自己的私慾,可以隨意毀掉別人未來的陰冷之人。
曹丕在當魏王前,曾經也和甄宓有過很多美好時光,他們經常在鄴城的城頭,互唱情歌,一時間,成為鄴城最靚麗的風景,迎來無數痴男怨女的爭相效仿。這也算的上中國異性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話吧。
可惜,好景不錯,曹操將王位給了曹丕之後,曹睿丕為了事業,也為了自己和甄宓的未來,全身心投入到事業之中,也就冷落了甄宓。這就讓他的弟弟曹植有了可趁之機。
曹植,是那個時代最有名的建安詩人,他才思敏捷,七步成詩,特別善於在萬眾矚目下,吟詩作對。當時,魏國很多前列腺士子與腦殘粉秀女都瘋狂的擁護著他。
曹丕也很欣賞這個弟弟的才華,經常在曹植吟詩的場合為其站臺。
曹丕在事業上英明一世,但在為人處世上卻很幼稚 ,他這個所謂的弟弟 表面上忠厚老實,背地裡卻寡廉鮮恥,毫無底線。專愛撬他人牆角,還染有吸食五石散的惡習。
最後,在哪年哪月的哪一天,曹植與甄宓這對自私的狗男女一拍即合,做出來那苟且之事。
此事後來被哪個時代最註明的狗仔曹真知道後,抱著看笑話的惡趣,通了出來,一時街知巷聞,出軌綠帽被輿論坐實。
曹丕一開始,選擇了原諒,在面對滿朝文武的質詢時,他將責任全部歸於自己,想用自己微弱的身軀提甄宓擋下輿論大潮的衝擊。
但之後曹真的進一步爆料,以及朝中大富豪之子夏侯楙的補刀,讓曹丕一切努力付諸東流。
還好,有司馬懿,他及時勸諫:大哥,好人不是這麼當的,人設不是這麼玩的,扮演受害者無所謂,但別把受害者演成了失敗者。中國老百姓同情受害者,可重來沒有同情過loser呀
至於後來怎麼樣,大家可以繼續觀望這段歷史。
-
3 # 一梭煙雨江湖行
陳壽在《三國志》中沒有記載曹睿出生時間,只是在記載曹睿死時36歲,從而引起一些“好事者”猜測曹睿“是誰的兒子”。
曹睿景初三年(公元239年)正月丁亥日崩洛陽,如果是36歲(虛歲)則應該出生於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問題是按照《三國志》與《資治通鑑》的記載,這年二月到十月曹軍都在圍攻鄴城,袁熙能夠“播種”只能在這年二月之前,最遲這年一月甄宓需要懷孕。經過半年圍城,甄宓已經有7個月身孕,早就是大腹便便,豈能騙過曹操、曹丕?劉老夫人也不敢這樣“忽悠”曹操這樣的“奸雄”吧?
根據《三國志》與《資治通鑑》的記載,袁熙早在建安四年(公元199年)三月被袁紹派往幽州擔任刺史,甄宓則留在鄴城此後家婆劉老夫人。當然,伺候劉老夫人也許是藉口,真實原因是大將外出留下家眷作為“人質”,即使是父子關係也不例外。
此後就是袁紹與曹操的“生死之戰”官渡之戰與倉亭之戰,然後就是曹操大軍擊破袁譚、袁尚,對袁熙的記載只是敗軍投奔袁熙。這也就意味著袁熙199年以後基本都在幽州沒有“擅離防區”,哪裡有機會與甄宓“親密接觸”?
裴松之給《三國志》做註解時,不懷疑曹睿是袁熙的遺孤,而是質疑陳壽記載曹睿死時36歲有誤。此後近兩千年都沒有人質疑曹睿的“來歷”,直到某“專家”在《人民文學》上提出質疑。該專家沒有考察“十月懷胎”,只是把陳壽記載“曹睿死時36歲”作為“金科玉律”,加上曹丕遲遲不立太子、甄宓很快失寵並被虐待作為理由。發表在《人民文學》而不是發表在《歷史研究》,就知道這種“研究”只是“小說家之言”,也是“外行吸引眼球”的做法。
曹睿不可能是袁熙的兒子,袁熙都沒辦法在“半年圍城”中千里迢迢去鄴城“播種”。此外,袁熙與吳夫人另有生育,甄宓與曹丕也有生育,唯獨袁熙與甄宓結婚多年一直“不孕不育”,這也說明袁熙與甄宓基本沒有多少“夫妻生活”,如何“播種”?
這事讓我想起唐太宗李世民與武則天。李世民子女眾多,武則天也生育旺盛,但李世民一直沒有搞大武則天的肚子,只能說明李世民根本沒有“寵幸”武則天,最多隻是“寵信”武則天。李世民喜歡的是“弟妹”楊妃等熟女,對武則天也只是看成“女秘書”(才人),而且恪守“不搞辦公室戀情”職場規則。
-
4 # 米多知道啦
問這個問題一定是懷疑他是袁熙之子吧!我們先看看曹叡的生平,再來分析他是不是吧!
公元204年,建安九年,曹操之孫曹叡出生!文昭甄皇后是他的母親,他的母親最初是袁熙的妻子,袁熙是袁紹的兒子,袁紹戰敗後,甄氏被曹丕所納,生了曹叡和東鄉公主。
公元221年,曹叡其母甄氏因為怨言而被曹丕賜死,曹叡因為母親獲罪,被廢為平原侯。曹叡一次隨曹丕狩獵,見到母子兩鹿。曹丕射殺了母鹿,命令曹叡再射殺子鹿,曹叡說:“陛下已殺掉母鹿,我實在不忍再殺它的孩子。”曹丕驚奇,最後立曹叡為太子。
公元226年,文帝曹丕駕崩。曹叡在洛陽即位,是為魏明帝。
之所以懷疑,是因為曹丕娶甄氏的第一年就生下曹叡,所以才會讓人認為有可能是袁熙的!
如今我們也只是猜測千年之前的事情,就算曹丕也覺得他不是自己孩子又能如何?做為皇帝也是沒辦法為所欲為的,難道要廢掉曹叡,詔告天下,說袁家的孩子?這肯定不可能了!
曹丕有九個兒子,除曹叡外,另外八個兒子有三個早夭,除曹霖以外,沒有活過二十歲的,曹霖和曹叡相差二十歲。可以說年齡方面曹叡很有優勢,可是曹丕遲遲不立太子,真的是因為甄氏原因嗎。
結語:難道真的認為他是袁氏血脈嗎?不管怎麼樣,最終曹丕還是信任曹叡,傳位給他了,我想經過那麼多懷疑,曹丕應該最終認為是他孩子吧,不然宮中可有很多方法殺了曹叡的,沒殺就是他孩子!
-
5 # 甩的補藥補藥得
曹叡是不是曹丕的親生兒子,這件事已經成為一個歷史公案,之所以是歷史公案,原因在於,曹叡的母親甄宓原先是袁熙(袁紹兒子)的妻子。官渡之戰後,曹操和曹丕兩人都想把美貌非凡的甄宓納為自己妻子。但是曹丕捷足先登,並向曹操請求,曹操只得吃個啞巴虧,同意曹丕娶甄宓為妻。
但是這樣一來,曹丕與甄宓生的兒子曹叡的親生父親就成了一個謎。因為《三國志魏志明帝紀》並沒有提到曹叡出生的時間,而只說了他去世的時間和年齡。根據這個年齡推斷,曹叡出生的時間應該在建安九年。而曹丕娶甄宓的時間是建安九年八月,自然當年不可能生下曹叡。由此,後人認為曹叡應該不是曹丕的兒子,而是袁熙的兒子。
比如近代學者冒鶴亭在《疚齋日記》中就斷定:“則明帝為袁氏血胤矣。”另一位現代學者盧弼在《三國志集解》中說:“竊謂承祚(陳壽)此文,實為曲筆,讀史者逆推年月,證以甄夫人之賜死,魏明之久不得立為嗣,則元仲(曹叡之字)究為誰氏之子,可不言而喻矣。”意思是陳壽故意那樣寫的,不寫曹叡出生,而只寫曹叡年齡和去世時間,目的是讓人逆推過去算他的出生時間,由此隱晦地說出曹叡不是曹丕的親生兒子的事實。
當年裴松之也發現了這個問題,不過他並沒有懷疑曹叡是曹丕親兒子,他只是認為,應該是當時改過歷法,陳壽計算錯誤,曹叡去世時應該是35年,陳壽寫成36歲了。
另有學者還認為,很有可能曹叡其實是33歲,陳壽寫的也是33歲。不過因為古人用毛筆字寫的原因,把那個33歲的那個“三”字,寫來有點像“六”字,後人在翻刻的時候,以訛傳訛,就把曹叡的年齡誤為36歲了。
不過,我個人認為,雖然曹叡的出生時間不可考,但是,有一點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就是當年無論曹操、曹丕,以及當時的大臣大將們,都知道曹叡是不是曹丕的兒子,而且是確切地知道。
如果曹叡不是曹丕的兒子,他們應該有所反應的。但事實上,他們什麼反應也沒有。
曹叡從小得到祖父曹操的喜愛。常令他在左右。曹叡年幼聰慧,曹操曾驚異地說:“我基於你可以有三世之業了。”在朝會宴席上,也經常叫他與侍中近臣並列。曹叡好學多識,對律法特別留意。曹叡十五歲時,被封為武德侯。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丕繼位魏王。黃初二年(221年),封齊公,由於生母甄夫人冒犯了曹丕被殺,曹叡被貶為平原侯。黃初三年(222年),封平原王。
據《魏略》記載,因為郭皇后沒有子息,曹丕下詔令曹叡奉養郭皇后。但曹叡因為母親死非善終,意甚不平。曹丕因曹叡心懷不滿,欲意讓另一個嬪妃的兒子曹禮做繼承人。曹叡不得已,開始勤謹侍奉郭皇后,每天早晚都去向郭皇后問候起居,郭皇后也因自己未生育子女,對他疼愛有加。但曹丕始終對曹叡不滿意,因此一直不立曹叡為太子。
野史《魏末傳》記載,曹叡曾經跟從曹丕狩獵,見到母子兩鹿。曹丕射殺了鹿母,命令曹叡射殺子鹿,曹叡不從,並且說:“您已經殺掉了母鹿,我實在不忍心再殺掉它的孩子。”說完哭泣不已。曹丕於是放下了弓箭,因為此事對曹叡的仁孝深感驚奇,於是立其為太子的心意已經確定。
(參考資料:《三國志》《三國志集解》《疚齋日記》)
-
6 # 歷史遨遊
曹叡算是三國裡的冷門人物了,由於在《三國演義》中總被搶戲導致存在感較低。
魏明帝曹叡在非歷史愛好者眼中頗為陌生,而在一些歷史發燒友當中則引發極大爭議。
首先是他的身世爭議。
如果按照《三國志》記載的年齡,甄夫人在嫁給曹丕時就已經有了幾個月的身孕,那麼曹叡就不是曹操的孫子,而是袁紹的孫子!
然而《三國志》並不是沒有疏漏,比如司馬懿的大哥司馬朗出仕時,曹操的年齡就記錯了整整十歲。
但是像曹叡這樣的帝王級人物,尤其是其母親曾經是袁紹兒媳的敏感身份,陳壽竟然會把年齡搞錯,著實不應該。
因此雖然主流上認定這是筆誤,但還是引發了經久不衰的猜想,開啟了三國迷最大的腦洞。
其實關於曹叡的身世,我們沒有必要去無端揣摩。
我們只需要關心,他作為帝王,對國家做過什麼貢獻,對後人有何影響。
而不是去了解一些所謂的秘聞,去吸引眼球。
而且古人對血脈傳承,要比現在人重視的多,曹操家族也不會做出如此愚蠢之事。
我們還是聊聊曹叡這個人吧!
劉曄曾說曹叡:“秦始皇、漢孝武之儔,才具微不及耳。”
就是說,曹睿是秦皇漢武這樣的人物,只是才略稍有不及罷了。
作為曹操的長孫,他自幼被曹操帶在軍營中長大,耳濡目染著當世一流謀士的智慧火花。
曹氏家族傑出的人才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早慧”。
曹操從小機敏過人,有著同齡人難以具備的遊俠氣質,放蕩不羈,得到著名的“亂世奸賊,治世能臣”的評語。
曹丕八歲能文,經學、文學、武藝皆通。
曹植也是幼早慧,深受曹操喜愛,其文章甚至被曹操懷疑是代寫。
曹衝就更不用說了,堪稱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早慧兒童。
曹叡繼承了曹家的優良基因,從小就表現出超人的聰明,被曹操賞識。
二十三歲當上魏國皇帝,對內強勢地壓制住曹丕留下的輔臣,對外成功抵禦吳蜀進攻,可謂是少年英主。
但是與早慧相對的,是曹叡的短命,這也是曹家人的特點。
除了曹操壽長,曹丕,曹植皆四十病死,曹衝早夭。
這大概是中國歷史的謎之因果律——年紀輕輕便成就豐碩者往往短命,如霍去病,宇文邕,柴榮等。
曹叡,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在生前就知道自己廟號的皇帝。
他生怕自己死後得不到好聽的廟號,曹叡給自己定廟號為烈祖,這是多麼沒有安全感的表現呀。
曹叡即位之初確實有明君英主之相,但後期就開始走大多數君主的老路了,後期遠不如前期。
史載諸葛亮去世後,外部壓力驟減,曹叡就開始懈怠了,大興土木,勞民傷財。
但他的“大興土木”,只是修了幾座宮殿,可不是阿房宮、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
而長時間的用兵,也使魏華人民苦不堪言。加上早逝的原因,沒有指定合適的接班人,司馬家族也是從曹叡託孤後,慢慢走上取代曹家的道路。
但這是曹叡無法保證的,誰能想到,一直跟著曹家的司馬家會反?誰能想到司馬懿這麼能活這麼能忍?
回覆列表
是的,曹叡應該就是曹丕的兒子。《三國志.魏書 明帝紀》中記載”即日,帝崩於嘉福殿,時年三十六。癸丑,葬高平陵。”陳壽的這一句話卻引得史學界議論紛紛,因為按照這個記載,曹叡是死於景初三年(239年),時年三十六歲。如果由景初三年上推三十六年,明帝的生年應是建安九年,但建安九年八月,曹操攻破袁氏的統治中心鄴城,袁氏家眷都做了俘虜,其中就包括曹睿的母親甄姬。甄姬當時是袁紹的次子袁熙的老婆,而曹操的兒子曹丕看上了甄姬,便將其納為妻室。甄氏怎麼會生下明帝呢?如果確是曹丕所生,至早應是建安十年。
第一,如果我們假設曹叡於景初三年正月駕崩時確實是三十六歲,那往前推之後我們將會得出如下年表:建安九年(公元204年) 曹叡為甄氏所生,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 曹叡十五歲 封為武德侯。那麼我們再來翻一翻《三國志.魏書 文帝紀》相關記載:(延康元年)五月戊寅,天子命王追尊皇祖太尉曰太王,夫人丁氏曰太王后,封王子叡為武德侯。曹丕繼位後改建安二十五年為延康元年,這年十一月他逼漢獻帝禪位,並改元黃初,因此,建安二十五年、延康元年、黃初元年事實上是同一年,即:曹叡被封為武德侯是在黃初元年(公元220年),這一年曹叡十五歲。公元220年與公元217年竟然相差了三年。難道是《文帝紀》記載有誤,那我們再來看下建安二十二年那是什麼情況?曹操身為魏王,尚未辭世,王太子曹丕除了官拜五官中郎將以外,並沒有受爵,連曹丕尚無爵祿,那他的兒子曹叡被封作武德侯顯然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相反,如果到了延康元年,曹丕繼位魏王,假天子之名追尊先祖,同時將自己的兒子封侯則是順理成章的事情,《魏志·文帝紀》的相關記載應該是準確無誤的。按照《魏志·文帝紀》的記載推算,曹叡應生於建安十年五月至建安十一年五月之間,延康元年五月封其為武德侯時,已有十五歲,則其生辰必在建安十一年五月前。即使取極限值計算,甄氏懷孕的時間最早也要在建安九年七月,而在這一年五月,曹操已經圍攻鄴城了。
第二,據《魏志甄后傳》記載:“建安中,袁紹為中子熙納之。熙出為幽州,後留養姑。”袁熙在199年就被袁紹派守幽州,最遲離開鄴城也得200年。史書沒有記載過他200年後有回過鄴城。曹操早在203年底開始對鄴城圍城,袁熙也回不了鄴城。就算是甄宓在203年底懷上袁熙的孩子,總不可能懷十幾個月才生出來吧?
第三,我們看下曹丕與曹叡的性格,你不覺得很像嗎?都遺傳了曹操性格中的多疑,都愛寫閨怨詩,都比較好色,另外翻開他們的後宮史,難道不是驚人的相似嗎?這還不是親生的嗎?
第四,盧弼說魏明之久不得立為嗣,但是這個可能是曹丕憎恨甄氏之故,並非因為曹丕已經知道是袁家血統。試想一下,如果曹叡真的是袁氏後代,他還有一絲繼承曹魏大統的可能嗎?
第五,有人說曹操與曹丕的相貌一般,史書上都沒有寫上一筆,而曹睿卻是“天姿秀出”,“幼而岐薿”,但是你們不能看下曹叡的母親是誰嗎?大名鼎鼎的甄姬,曹叡的相貌難道不能遺傳於他的母親嗎?
第六,有人說曹叡是曹植的兒子,這個主要是根據《洛神賦》牽強附會的,但是按照以上推論曹睿出生在公元205或者206年這時曹植才12歲多,這個年紀造出小人難度太大。
所以說,曹叡應該就是曹丕的兒子,陳壽的記載“年三十六”很有可能乃是“年三十三”之訛,古人將“三十三”誤抄成“三十六”,這或許才是造成曹叡身世成疑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