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說茶TV
-
2 # 阿鵬說銀壺
喝茶到底是為了什麼?有何意義?
你喝茶的初心是什麼?
聽茶人說茶,品味不同的茶境~
若寧茶業的馬先生為我們講解
他喝茶的內涵所在
對茶品及口感瞭解頗深
喝茶多年,對不同的茶
有不同感悟及見解
本期錄製所選的茶為易武茶
易武茶口感特點突出
刺激性弱,微澀甘甜
湯色明亮,香揚水柔
人生亦如喝茶一般
苦澀、清香、甘甜、回味
所品味的過程不一
每種感覺都耐人尋味
正如馬先生所言
喝茶是為了心情愉悅
喝的是一種心境
一種情調
為追求更佳的體驗
講究的不僅是茶品
環境、格調、用具、用水、沖泡手法等
都可以左右一杯茶的韻味
我們用銀壺燒水泡茶
一是為了讓茶充分釋放茶性
二是為了增添喝茶時的心境
在有條件的情況下
選擇銀壺何樂而不為
•本期編輯✎妙玉
•影片:阿鵬
銀壺客 手工銀壺傳承者
堅持和手工匠人一起
嚴控每一把手工銀壺品質
關於品質 我們不妥協
支援專屬私人訂製
交流、探討銀壺知識
-
3 # 使用者236460211
品茶識人生,其實說的主要是品味茶中的靜,只有好茶才能帶去這種享受。一款是漢中仙毫,一款是漢中特炒。首先來說說仙毫,仙毫是綠茶中的上品。所有仙毫中最出名的要數午子仙毫,厲害的是午子仙毫真是這款漢中仙毫的前身,難怪其品質嫩過如此優良。漢中仙毫產自有“中國著名茶鄉”之稱的陝西省漢中市西鄉縣,其狀似蘭花,色澤翠綠,葉底芽勻嫩成朵,結合時代特徵清香十足。
-
4 # 融化818
品茶時,人的味蕾大多時候不像酸甜苦辣那樣明顯,比如生津,只是覺得生津,卻感覺不到口腔哪個位置發起的,所以品茶最有趣的地方,在於應該有好的引導者,來引導你的味蕾,講解茶的特性,讓你感受茶的奧秘,或是三兩個人一起探討,你一句我一句相互研究,達到品茶時的氛圍,彰顯茶的魅力,從而達到人喝茶時內心愉悅的最終目的。
-
5 # 禮部尚書31406816
自己感覺啊,別人說的都是別人的感覺,不是你的。你願意怎麼品就怎麼品,如果喜歡,可以茶水兌醋、兌醬油、兌雪碧等等,都行,只要自己喜歡。
-
6 # 葉掌櫃講茶
第一步:我們應該用開水衝一下杯子,其實這樣做不僅有助於茶水香氣的散發,而且在別人看來,這是一種很禮貌的表現,如果你不用開水洗杯子就直接給別人倒茶,別人會認為你這個人不懂得尊重人。
第二步:放茶葉,這看來沒有什麼重要的,但這也是品茶的步驟之一。我們在放茶的同時可以觀察茶葉的色澤,品質等特性。這能夠為你接下來的品茶有很大的幫助。
第三步:洗茶,這一步驟比較關鍵,通常來說,第一次沖泡的茶水是不可以喝的,我們應該把它淋在杯蓋上,淋完後你在拿起杯蓋聞,你會聞到一股淡淡的清香。
第四步:觀茶,這時候重新沖泡茶葉,欣賞茶葉在沖泡時上下翻騰,舒展,沉靜之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你的視覺器官會得到很舒適的享受。
第五步:品茶,這一過程也就是喝茶,也就是算進入主題了。先用舌頭去舔一舔,這時候你會感受到茶葉甜潤的味道。再喝一口,你就會享受的喝茶的樂趣,這不僅是一種味覺上的享受,更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
第六步:回味,喝完第一口茶後,你可以慢慢回味茶的味道,這時候你也可以拿著杯蓋聞著茶香,這是一種不可多得的享受過程。
以上這些只是我自己的觀點,其實每個人品茶都有他自己的習慣。但是我認為,這些基本步驟大概應該都是一樣的,如果沒有了這些基本步驟,那麼我認為它就不能夠稱作為品茶了。
美學大師朱光潛先生曾經說過:“喝茶當於瓦屋紙窗之下,清泉綠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飲,得半日之閒,可抵十年的塵夢。”精心地沏好一杯茶之後,舉杯品飲,在茶中暫時忘卻煩惱,休憩心靈,這應是品茶的最高境界了。
回覆列表
品茶之香,悟世之道,正所謂“茶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中國的茶道博大精深,其中妙蘊著人生的哲學。品茶是依循高尚的舉止,文雅的行為規範,用這些外在形式培育與發展內心的端正與成長,從而提升人格,享受真正的善與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品味,對同一款茶的品茗,也會產生不同的感覺。
福建作為萬里茶道的起點,茶的歷史已有上千年之久,茶類的創制要數福建最多,品茶的技藝也數福建最奇。同時,喜歡鬥茶,也就現在所說的茶王賽,形式多樣,規模大小不一,有民間賽,也有官方賽,還有境外主銷區舉辦的各種茶評賽。
現如今,茶越來越年輕化,更多年輕人享受喝茶帶來的快樂,喝茶方式也與古時截然不同。許多年輕人喜歡做創意調飲茶,也就是現在夏日必備的新式茶飲,如喜茶、古茗、一點點等,時代在進步,茶與藝都在改變,茶文化也變得年輕化。當然,現在也漸漸開始流行一些仿古的品茶方法,下面,我們來看看古人喝茶多有趣。
唐代前
喝茶方法主要是生煎羹飲,茶裡面還會加鹽、蔥、姜和棗等,喝茶有點像吃點心。
唐代
主要形式是煎茶。煎茶雖然風雅,卻是不是件簡單的事,在《茶經》裡介紹的煎茶器具就有很多種,比如茶匙、茶罐、茶盞、茶碾、風爐等。當時流行餅茶,但餅茶不能直接飲用,須經過炙、碾、羅三道工序加工。炙就是用夾子夾住餅茶靠近明火烘烤,等餅茶內的水氣揮發。碾茶就是用碾子將茶葉碾成粉末。碾碎後的茶末還要用絹或紗做的篩子篩過,就叫作羅。煎茶也分兩道工序,即燒水與煮茶。煎茶對火和水的要求也挺高的,最好的燃料是炭,水須活水,泉水是最好的,河水次從,井水最差。
宋代
以沖泡為主。餅茶研碎成末,取一定的量放在茶碗裡,燒開了水高衝而下,在碗的沿口形成泡沫。這個時候,還會在茶里加龍腦等香料,茶葉的本身香味會被淹沒。對茶事而言,就形成了鬥茶。鬥茶之前,先將茶末放在茶盞中,注入開水調成糊狀,謂之“調膏”,調膏、煎水後即可“點茶”了。“點”是鬥茶過程中的關鍵一環,成敗在此一舉。鬥茶的評判標準就是看茶麵的湯花色澤均勻與否,再看茶盞內沿與湯花相接處有無水痕,最後是品茶湯,色、香、俱佳味者方可獲勝。
明代
喝茶就和今人相差無幾了。取散茶一撮放在杯裡,沸水沖泡即可。泡茶時,水壺忽高忽低,來回三次,叫鳳凰三點頭。一來向客人示意,二來可使茶葉翻轉均勻。
現如今,茶越來越年輕化,更多年輕人享受喝茶帶來的快樂,茶作為文化的載體,其實更多的是一種生活的態度和堅持。如何品茶更為有趣呢,可透過鬥茶、評茶的方式,讓品茶更富有儀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