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三國志》的人,都可以看出陳祇是一個忠臣,也就是一般人眼中的好人。他做的唯一一件有汙點的事情便是為了掌權而與黃皓勾結。但陳祇不是沒有底線地與黃皓作惡的人,相反,陳祇在世時,黃皓其實一直很安分守己(地撈錢)。
陳祗,字奉宗,出生年不詳,死於258年。本來是汝南人,說起來應該算是元從派,三國時期蜀國重臣,乃是蜀漢大司徒許靖兄長的外孫。
陳祗幼孤,很小便父母雙亡,只好從汝南千里迢迢地投奔在蜀漢做官的許靖。許靖其實與陳祇的關係也不是很親密,按照現在的稱呼方式,陳祇應該叫許靖作二外公,至少在血緣上是基本沒有關係了。但好在許靖的品行好,不計較許多,將陳祇養在府中,日常應用不曾有缺,又叫他讀書習字,鑽研學問。
許靖本就不是一本正經的儒士,早年便以善識人著名,似乎有易學淵源。而陳祇長到二十歲,容貌威武,又通曉許多技藝(儒家以外的奇淫巧技),漸漸有了名望。兩漢雖然以儒術為尊,但士族門閥許多傳承著家學,有些家學便是被打入冷宮的法家、墨家、黃老等,重視這些學派的“用”。
費禕接過諸葛丞相的班,知道蜀漢危如累卵的局勢,收納人才便沒有以經學為要,而注重實用。於是技多不壓身的陳祇便被費禕另眼看待,超拔陳祇接替董允的內侍之位。從預備官員到擔當內侍,陳祇入仕的起點可以說是高得嚇人!
《三國志》:祗字奉宗,汝南人,許靖兄之外孫也。少孤,長於靖家。弱冠知名,稍遷至選曹郎,矜厲有威容。多技藝,挾數術,費禕甚異之,故超繼允內侍。
延熙九年(246年),侍中董允逝世,陳祗頂替他擔任侍中的位置。與董允不同,陳祇並不排擠宦官,反而與宦官黃皓互為表裡,這樣陳祇與黃皓的權力便同時得到了擴大。宦官黃皓的手藉此伸出後宮,摸向了政治權柄。
延熙十四年(251年),劉禪讓陳祗以侍中兼守尚書令接替去世的呂乂,並加陳祇為鎮軍將軍。尚書檯是漢朝官制中最重要的行政中樞,陳祇成為尚書令,實際上的行政權已經落入陳祇手中。
讀到這裡,你是否以為蜀漢的朝政陷入了黑暗中?
勾結宦官的大臣哪會是好人?!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蜀國後期是姜維與黃皓掌控蜀國的軍政,姜維掌軍,黃皓掌政。但其實相當長一段時間,都是陳祇在掌控朝政。為什麼這一段時間並不被人們注意到呢?因為陳祇掌權期間,朝政穩定。對內,陳祇制衡黃皓等一干跳樑小醜;對外,陳祗不遺餘力地支援姜維的軍事行動。
《三國志》:呂乂卒,祗又以侍中守尚書令,加鎮軍將軍,大將軍姜維雖班在祗上,常率眾在外,希親朝政。祗上承主指,下接閹豎,深見信愛,權重於維。
陳祇可以說是一個權臣,對權力有著超人的執著,甚至做了一般大臣不會做的事情——勾結宦官。但不得不說,陳祇也是一位能臣,甚至是一位政治家,有著超越一般人的政治眼光。最能體現這點的便是支援姜維以戰求存。
延熙二十年(257年),中散大夫譙周——三國時期著名的投降派領袖,在朝會上大肆攻訐姜維浪費國力,不知道此時的蜀漢國力已經不如諸葛丞相時,卻要效仿武侯北伐,讓蜀漢百姓衣不蔽體、食不果腹。
此時,朝堂上真正的大佬陳祇拍案而起,與譙周進行了激烈的辯論。結果當然是陳祇大獲全勝。氣得投降派大佬回家冥思苦想,將在吵架中想不到的絕妙論點著述成書,這便是《仇國倫》。
景耀元年(258年)9月23日,陳祗逝世,劉禪沉痛惋惜,一提到他就痛哭流涕,下詔追諡陳祗為"忠侯"。劉禪的痛惜是真的,陳祇在位時,劉禪的皇帝寶座坐得十分舒服。
《蜀志·董允傳》:祗統職一紀,柔嘉惟則。幹肅有章,和義利物。庶績允明,命不融遠,朕用悼焉。夫存有令問,則亡加美諡,諡曰忠侯。賜子粲爵關內侯,拔次子裕為黃門侍郎。
劉禪為何賜陳祇美諡,而且是忠侯?因為在劉禪的角度,一個皇帝的角度,一個大臣掌握權柄卻又聽話(上承主指),內能平衡各派(柔嘉惟則),外能支援征戰,這不就是忠嗎?這不就是“好人”嗎?
看過《三國志》的人,都可以看出陳祇是一個忠臣,也就是一般人眼中的好人。他做的唯一一件有汙點的事情便是為了掌權而與黃皓勾結。但陳祇不是沒有底線地與黃皓作惡的人,相反,陳祇在世時,黃皓其實一直很安分守己(地撈錢)。
陳祗,字奉宗,出生年不詳,死於258年。本來是汝南人,說起來應該算是元從派,三國時期蜀國重臣,乃是蜀漢大司徒許靖兄長的外孫。
陳祗幼孤,很小便父母雙亡,只好從汝南千里迢迢地投奔在蜀漢做官的許靖。許靖其實與陳祇的關係也不是很親密,按照現在的稱呼方式,陳祇應該叫許靖作二外公,至少在血緣上是基本沒有關係了。但好在許靖的品行好,不計較許多,將陳祇養在府中,日常應用不曾有缺,又叫他讀書習字,鑽研學問。
許靖本就不是一本正經的儒士,早年便以善識人著名,似乎有易學淵源。而陳祇長到二十歲,容貌威武,又通曉許多技藝(儒家以外的奇淫巧技),漸漸有了名望。兩漢雖然以儒術為尊,但士族門閥許多傳承著家學,有些家學便是被打入冷宮的法家、墨家、黃老等,重視這些學派的“用”。
費禕接過諸葛丞相的班,知道蜀漢危如累卵的局勢,收納人才便沒有以經學為要,而注重實用。於是技多不壓身的陳祇便被費禕另眼看待,超拔陳祇接替董允的內侍之位。從預備官員到擔當內侍,陳祇入仕的起點可以說是高得嚇人!
《三國志》:祗字奉宗,汝南人,許靖兄之外孫也。少孤,長於靖家。弱冠知名,稍遷至選曹郎,矜厲有威容。多技藝,挾數術,費禕甚異之,故超繼允內侍。
延熙九年(246年),侍中董允逝世,陳祗頂替他擔任侍中的位置。與董允不同,陳祇並不排擠宦官,反而與宦官黃皓互為表裡,這樣陳祇與黃皓的權力便同時得到了擴大。宦官黃皓的手藉此伸出後宮,摸向了政治權柄。
延熙十四年(251年),劉禪讓陳祗以侍中兼守尚書令接替去世的呂乂,並加陳祇為鎮軍將軍。尚書檯是漢朝官制中最重要的行政中樞,陳祇成為尚書令,實際上的行政權已經落入陳祇手中。
讀到這裡,你是否以為蜀漢的朝政陷入了黑暗中?
勾結宦官的大臣哪會是好人?!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蜀國後期是姜維與黃皓掌控蜀國的軍政,姜維掌軍,黃皓掌政。但其實相當長一段時間,都是陳祇在掌控朝政。為什麼這一段時間並不被人們注意到呢?因為陳祇掌權期間,朝政穩定。對內,陳祇制衡黃皓等一干跳樑小醜;對外,陳祗不遺餘力地支援姜維的軍事行動。
《三國志》:呂乂卒,祗又以侍中守尚書令,加鎮軍將軍,大將軍姜維雖班在祗上,常率眾在外,希親朝政。祗上承主指,下接閹豎,深見信愛,權重於維。
陳祇可以說是一個權臣,對權力有著超人的執著,甚至做了一般大臣不會做的事情——勾結宦官。但不得不說,陳祇也是一位能臣,甚至是一位政治家,有著超越一般人的政治眼光。最能體現這點的便是支援姜維以戰求存。
延熙二十年(257年),中散大夫譙周——三國時期著名的投降派領袖,在朝會上大肆攻訐姜維浪費國力,不知道此時的蜀漢國力已經不如諸葛丞相時,卻要效仿武侯北伐,讓蜀漢百姓衣不蔽體、食不果腹。
此時,朝堂上真正的大佬陳祇拍案而起,與譙周進行了激烈的辯論。結果當然是陳祇大獲全勝。氣得投降派大佬回家冥思苦想,將在吵架中想不到的絕妙論點著述成書,這便是《仇國倫》。
景耀元年(258年)9月23日,陳祗逝世,劉禪沉痛惋惜,一提到他就痛哭流涕,下詔追諡陳祗為"忠侯"。劉禪的痛惜是真的,陳祇在位時,劉禪的皇帝寶座坐得十分舒服。
《蜀志·董允傳》:祗統職一紀,柔嘉惟則。幹肅有章,和義利物。庶績允明,命不融遠,朕用悼焉。夫存有令問,則亡加美諡,諡曰忠侯。賜子粲爵關內侯,拔次子裕為黃門侍郎。
劉禪為何賜陳祇美諡,而且是忠侯?因為在劉禪的角度,一個皇帝的角度,一個大臣掌握權柄卻又聽話(上承主指),內能平衡各派(柔嘉惟則),外能支援征戰,這不就是忠嗎?這不就是“好人”嗎?